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23|回复: 0

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讲话材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13 21: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湖北省在2018年村“两委”换届中,探索建立县委主导、县乡联动、全程把关的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机制。换届后,全省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达98.5%,新调整村党组织书记10877人,调整面达47.9%,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质量得到全面优化提升。

  坚持县级党委定向,严把选人标准。推动县级党委旗帜鲜明地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既看能力更看品行,绝不降低标准,绝不降格以求。一是标定“高线”,把好人能人选出来。坚持“双好双强”标准,引导各地把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最能攻坚拔寨的人”选到村支书岗位上来。二是畅通“下线”,让懒人庸人退下去。亮明“五不宜”要求,使政治觉悟不高、法治意识不强、履职能力不强、工作业绩不优、群众评价不好的有序退出,坚决让“守摊子”、混日子的村支书腾位子。三是守住“底线”,将有劣迹的人挡在门外。列出村“两委”成员候选人“十不得”负面清单,将违纪违法等有“硬伤”的人,坚决排除在外。对受到党纪政务轻处分的村干部,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和容错纠错机制,保留因公失误错误的村干部提名资格,激励和保护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坚持县级党委统筹,拓宽选人渠道。实现村党组织书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必须打破“就村里选村干部”的局限,由县级党委统筹城乡各类人才资源,实行全域选干部配班子。重点拓展4条渠道。一是“内选”。从本村致富带头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退役军人、大学生村官、乡村医生和教师等人员中选拔党组织书记5332人。二是“外引”。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走出去的大学毕业生中引回6929人,有832人当选村党组织书记。三是“下派”。对于本村无合适人选的,一律从县乡机关企事业单位公职人员中选派。四是“返聘”。从县乡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或退二线人员中聘请,全省共派、聘县乡公职人员4713人。对派、聘干部,督促县级党委定职责、定任务、定保障,实行职务职级、身份编制、工资待遇“三不变”,提拔使用、评先表优、政策扶持“三优先”,确保他们乐意去、留得住、干得好。

  坚持县级党委把关,优化选任程序。坚持由县级党委主导和把关,确保高质量选人。一是严把研判关。以县级党委组织部为主制定换届人事调整初步方案,通盘考虑,综合分析,做到精准精确,防止选人随意性。二是严把比选关。县级党委组织部按照“以事择人、人岗相适”原则,对党员和群众推荐、乡镇党委推荐的人选反复酝酿比选。县(市、区)委书记逐乡镇审定换届人事方案,各地换届人事方案普遍调整3次以上。三是严把联审关。坚持乡镇党委初审,县直相关部门联审,县级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复审“三审联动”,一个一个“过筛子”。全省从14.6万多名候选人中“筛”下4722名不符合要求的候选人。四是严把考察关。以县级党委组织部为主开展考察,县级换届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村党组织书记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对选任全过程,实行县级党委组织部分管副部长与乡镇党委书记双签字制度,对人选质量负责到底。

  坚持县级党委主导,储备源头活水。坚持由县级党委主导,储备、培养和使用相衔接,建立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后备力量培养体系。一是实施乡土人才储备计划。推动各地把乡土人才纳入人才培养总体规划,以县为单位,逐乡镇逐村建立乡土人才库,在县域范围内打通使用。全省储备了10多万名乡土人才,每个村至少5名。二是实施村“两委”后备力量培养计划。优先从乡土人才库中筛选有培养潜力的优秀人才作为村“两委”后备力量。对本村后备力量不足的,在全县范围内公开招聘村干部助理,确保每村有1至2名,贫困村至少1名。加强跟踪培养,比照村副职干部落实工作报酬,省财政专门预算对贫困村“两委”后备力量培训予以补助。全省培养村“两委”后备力量2万多人,其中4000多名进入村“两委”班子。三是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从2018年开始,计划用5年时间,为农村培养2万名大学生,今明两年为4821个贫困村每村培养1名大学生,按照高考招录流程,招录到市(州)所属职业技术学院,实行全日制普通专科学历教育,其中理论学习2年、实践实训1年,学费由省市县财政分级负担,省里负担6000万元。大学生毕业后回村服务不少于5年,从第3年实践实训起作为村后备力量培养使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3-29 15:3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