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下载(第八册)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3
标题: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下载(第八册)
      本套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下载(第八册)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资源。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案下载方法:直接点击下面的教案附件,保存在桌面上或你的电脑上解压缩即可使用!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zip (89.5 KB, 下载次数: 2298)

语文出版社S版第八册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
1 种子
2 只拣儿童多处行
3 钓鱼
4 爷爷的芦笛
语文百花园一 
第二单元
5 古诗三首《江畔独步寻花》、《寒食》、《泊船瓜洲》
6 桂林山水
7 走进丽江
8 五彩池
语文百花园二
第三单元
9 卫星比武
10 巴斯德征服狂犬病
11 小树死因调查报告
12 绿色记事本
语文百花园三 
第四单元
13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更多免费教案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www.lspjy.com 分站www.fydaxue.com
14 陈嘉庚办学
5 舞动的北京
16 大使馆妈妈
语文百花园四
第五单元
17 莲叶青青
18 萧山杨梅
19 地震中的父与子
20 母亲的呼唤
语文百花园五 
第六单元
21 爬山
22 语言的魅力
23 寓言两则《滥竽充数》、《邯郸学步》
24 米芾学书
语文百花园六      
第七单元
25 鸟的天堂
26 鲸
27 麋鹿
28 小狮子爱尔莎
语文百花园七 
第八单元
29 孔子学琴
30 端午节的由来
31 西门豹
32 汤姆?索亚历险记
语文百花园八

                                   1    种子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1、导语: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2、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
   4、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1)学会体会情感的方法。(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 羞涩 惭愧 凝望 惟恐 小心翼翼
  五、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六、练习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
      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白:因为“讲桌上堆放的洋槐树籽有浅黄的,甚至还有豆绿的。籽粒里掺杂着荚皮和角柄。”“浅黄”、“豆绿”什么意思?说明从颜色上看出种子不成熟,不饱满。
     “掺杂着荚皮和角柄”写出了从成色上看不纯,杂质多。一些同学只追求上交的树种的数量,而不注意质量。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 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同学边说教师边板书:
      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
      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
    (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3、学习最后一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3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积累语言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指导书写。
  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惭愧)
种子                   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
(小女孩)           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







2        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绳子,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出示春景图:谈话: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
   2、板书课题:2 只拣儿童多处行
   3、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
   4、读题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
     指名读词语
   3、学生质疑。
     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 忸怩 烂漫
     查字典理解:成千盈百 儿童不解春何在 使出浑身解数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2、交流画出的词语。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边 玉澜堂
   3、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练习
   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过渡导入
   1、提问:“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是什么意思?“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2、指名回答。
   3、抓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提问:课文中写了哪些地方儿童多?
     根据回答板书: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院里
   4、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画出表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即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3、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
     成千盈百闹嚷嚷挤飞涌出小天使
   4、指名读然后齐读。
   5、完成课后练习5第一小题:这句话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样?
     学生回答。
   6、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段
   1、这一段与第二段一样,也是些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呢?
   2、学生按照上述步骤自学课文。
    (1)自由读,画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画出的句子,并说说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
       出示句子: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3)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
    (4)学生畅谈体会。
  三、小结
    刚才,我们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颐和园寻找春天,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呢?(颐和园门口儿童多,知春亭畔儿童多,湖面儿童多,湖边儿童多)可能是儿童欢快活泼的身影把春天遮住了吧,我们暂时还没有找到春天。春天到底在哪里呢?让我们下节课到玉澜堂去看看。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4
第三课时
  一、过渡
    这节课,我们继续寻找春天。
  二、学习第三第四段。
   1、自由读第5自然段,提问: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
   2、指名回答:春天在玉澜堂的院落里,在玉澜堂庭院的几棵大海棠树上。
     春天是什么样子?
     出示句子,学生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3、完成课文后的练习5(2):这句话中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么样?
   4、学生交流。
   5、教师范读第6自然段。
    学生圈出关键词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6、指名尝试背诵。
   7、指名读第7自然段。分角色读。
   8、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提问:“朋友,春天在哪里呢?”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指名回答:春天在儿童多的地方!春天在儿童身上!
     教师引读课文。
   10、齐读第四段。
    (1)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
    (2)出示句子:
       当你春游时,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愿意吗?
       学生练习,并且读句子.
   11、完成课后练习5(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12、学生讨论交流。
   13、练习背诵第7——9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7——9自然段。
   2、默写词语。
板书:
         只拣儿童多处行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面湖边       儿童到处总是春
         玉澜堂
         花儿——儿童
 
3    钓鱼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读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操纵、抛了出去、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读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谁在钓?钓到鱼了吗?钓到一条什么样的鱼?……)
  二、初步了解课文
  1、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这些词语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练习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收集有关诚实的格言。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个有关诚实的故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找找这件事对于文中的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默读课文思考: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读一读。
   3、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是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如果是你钓到了这样大的一条鱼,心情怎样?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分角色读
   4、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有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3)讨论
      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5、揭示中心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4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画上横线。)
   6、“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诱惑,指的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三、课堂小结
    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
  四、拓展
    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会有很多,我们该如何去做?
    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六、布置作业
    制作一张以“诚实”为主题的小报。
板书设计:
                         3    钓鱼
                 湖边钓鱼
   钓鱼          钓到鲈鱼        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放归鲈鱼




4*   爷爷的芦笛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明白课文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1、板书课题:爷爷的芦笛
  2、课文写了一个叫强强的孩子来到海边,在爷爷的小闸屋度过一个暴风之夜的有趣故事。至于这寂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留心。
二、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2、指名说说新词的意思。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翔。
  婉转:声音高低起伏很动听。
  温润:温暖湿润。
  驱赶:赶走。
四、再读课文,体会大海的特点和强强心情的变化。
1、        找出描写海浪、海风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大海的特点。
2、        读读描写强强动作、语言的句子,体会强强的心情的变化。
3、        讨论:强强听到爷爷的芦笛声后,为什么变得勇敢起来。
五、指导学生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意思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
2、说说读了课文后自己受到的启发。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和词语。
     
  板书:
              4、爷爷的芦笛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长不结实
       (只有经受风雨,接受锻炼,才能健康成长。)

 

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3、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4、能把自己假期中最快乐、最精彩或最让人感动的一件事写清楚。
教学重点:
   1、分类积累词语。
   2、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教学难点:
   1、把句子写具体。
   2、能够有顺序的、语言具体的围绕主题写一件事。
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小明学语文》
    导语:小明今年上四年级,他特别喜爱积累词语,可是由于方法不正确,积累起来十分费事,你们能帮帮他吗?
  二、出示词语
    瞧 看 瞅 扫 视 盯着
    讲 说 商量 告诉 劝告
    落落大方 窃窃私语 源源不断
   1、寻找规律:
    (1)从词语的意思来归类记忆。
    (2)从词语的结构来分类记。
   2、夺红旗:比一比,谁记得又快又准。
   3、比一比,谁的词语多?照样子再说几个。
  三、语文大观园
    我们下面要去语文大观园玩一玩,可以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结成小组逛。大观园里有许多新奇有趣的活动,积极参加,还能得到积分呢!让我们看看哪个小组的积分最高!
   1、(出示)一扇门(门上有诗歌《四时田园杂兴》
     谁能有快又准得背会门上这首古诗,大门就会开开。
   2、(出示)一只小猴子
     一只小猴子挡住了去路,它带来了一篇小诗歌,如果能有感情地读出来,它就让你过去。
   3、妙语堂(练习句、段、篇)

第二课时

  一、介绍:妙语堂里妙语连珠,我们将在这里有什么发现呢?还是进去看看吧!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4
  丰富多彩的寒假生活里,你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哪些事你认为最有趣?把这段经历告诉你的朋友。
  (1)小组的同学练习说。
  (2)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转述组内每个人的发言。
  二、小结
  三、作业:写一件自己在寒假里亲身经历的最精彩、最快乐的事。



5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解题
    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
  二、学习《寒食》一诗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习第一句
     出示:春城天处不飞花
    (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春城/天处/不/飞花
    (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
   5、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6、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泊船瓜州》
   1、回顾上首诗的学习方法。
   2、分小组学习
   3、汇报交流
   4、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在这样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你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心里会怎样想?(回家)带着这样的思乡之情再读。
   5、背诵
  四、小结
    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五、布置作业
    背诵《泊船瓜州》、《寒食》。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解释诗句。
   2、背诵《寒食》《泊船瓜州》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解题
     读题目,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小组自学
   4、交流汇报
    (1)检查出示词语
    (2)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1、读了这首诗,你眼前会浮现出哪些景物?(鲜花、小路、蝴蝶、娇莺)
   2、你能结合诗句想象一下什么样吗?(学生描述)
   3、当我们自己融入这花的海洋,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听着悦耳的鸟鸣,你想说什么?
   4、带着对春天的热爱来读。
  四、背诵练习
 




6   桂林山水
 教学要求:
  ⒈通过朗读、背诵课文,了解桂林美丽的山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啊”的音变,读好比喻句及排比句。
  ⒊学习通过对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进行描写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⒋学会本课10个生字,积累词语。重点理解“拔地而起”、“连绵不断”、“波澜壮阔”、“形态万千”、“危峰兀立”等词。
  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课文是如何把它们写具体的。根据句子结构及句式的特点把握语调及语速。掌握“啊”的读音。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出示),因此,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⒉“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
  ⒊下面,我们要随着作者的视线,一起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在“山”和“水”下作重点记号??)
  二、自学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出示自学要求:
  ⑴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⑵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请用小圈圈出。
  ⒊检查自学
  ⑴指名四人朗读
  ⑵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板书:总起分述总结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板书:水:静清绿山:奇秀险
  请你用文中引用的一句古诗来总结文章。板书: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板书:
          总起:甲天下
               静
             水 清
     桂林山水 分述:  绿
               奇
             山 秀
               险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三、导学第二节
  ⒈分小组自学课文第二节,从以下几个方面把课文读懂: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4
  词义,结构(分层),修辞手法,语言文字,朗读语气等等,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谈谈学习的体会,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在大组交流时提出。
  目的:读出感情,理解语言文字,作者是怎样把漓江水的特点写具体的。
  学习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
  等一会儿老师还要请你们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来学习课文的,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学习的方法、步骤。
  ⒉交流学习情况:
  ⑴词义:波澜壮阔、无瑕等
  ⑵分层:三层
  ⑶修辞手法:引读
  第一句用“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跟漓江作比较,强调漓江的水有独特的美。第二句具体写漓江水“静”、“清”、“绿”三个特点。其中的“真”,是的确、实在的意思。
  (作者为何在“静、清、绿”前加上一个“真”字,后都带个“啊”字?通过朗读,体会“真”写出程度。“啊”抒发作者喜悦、赞美之情。)
  对这三个特点,作者用感觉或用比喻来具体说明,并把它们组成一组排比句,文字优美,富有节奏,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最后一句写出江水之静。
  ⑷描写角度:引读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动态的角度写;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透明度的角度写;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从色彩的角度写。
  ⑸引读,说说你怎样读出语气,交流并指导朗读。
  “静,清,绿”三字要读重音,在“静得、清得、绿得”后要有小停顿,以突出后面补充说明得部分。读这三个分句,音量要渐大,读出层层推进得感觉。
  朗读这一节,首先要把握平稳、清新的基调,其次要运用重音、速度等技巧,传递出对内容的理解第一句是全节的总起句,读时要平稳,声音可略低,“却从没看见过”、“这样的”读重音。第二句要掌握重音和停顿。最后一句是再次写感觉,以突出漓江水的“静”,读时渐轻、渐缓。
  读好排比句,注意节奏,几个“像……”要一气呵成。
  个读,齐读。
  ⑹质疑,解疑
  ⑺小结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课文的?
  【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
  ⒊背诵第二节,根据板书自背,互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把课文背出来的。
  (记关键词,列提纲,记每句第一字……)
  ⒋检查背诵
  四、布置作业
  ⒈抄写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⒊背诵并默写第二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⒈指名背诵二节(默写第二节)
  ⒉过渡:桂林的水是美的,桂林的山更有与众不同之处。
  二、导学第三节
  ⒈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把课文读懂:
  目的:读出感情,理解语言文字,作者是怎样把漓江山的特点写具体的。
  学习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
  还要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读懂课文的方法。
  ⒉交流学习情况:
  ⑴词义: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色彩明丽
  ⑵分层:二层
  ⑶写法:
  写法上与第2节相似,显示了结构上的对称。第一句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跟桂林的山作比较,突出桂林山的奇特。第二句用排比句具体地写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山形
  色彩明丽——山色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山势
  有形态的描摹,有联想比喻,有亲身感受,把山的形、色、势写得非常生动逼真。引读。
  ⑷有感情地朗读。
  ⑸交流学习方法:
  【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
  ⑹背诵第三节,交流背诵方法。
  三、略读第三段
  ⒈师引读:第三段从整体上写桂林山水之美。山水一体,交相辉映,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受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⒉最后这句古诗是什么含义?
  ⒊这句诗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与第一段的内容相呼应。
  ⒋背诵第三段。
  四、总结
  ⒈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桂林美丽的山水,写下了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让我们齐读课文
  五、完成课后练习
  ⒈指导课后练习二:
  例中的第一分句是概述,第二分句是用补充说明的方法写具体,即“清得”怎么样。两个小题分别要求写出“黑得怎么样”和“干净得怎么样”。如:“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黑得看不见屋内的陈设”;“干净得看不见一张纸屑”等。
  ⒉完成其他练习
  六、布置作业
  ⒈背诵课文。
  ⒉默写课文。
 板书设计:
          总起:甲天下
               静
             水 清
     桂林山水 分述:  绿
               奇
             山 秀
               险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7 走进丽江
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4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美丽的漓江挂图),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美丽的漓江。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雄伟城镇纯朴下旬纺织
     百货 绵延 闪烁 昂然 挺立
   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
   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丽江的景点?)
   5、指名说
  三、练习朗读
   1、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组互读。
   3、小组内交流,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优美的词句。
   2、收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出示:(地图)。
    导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位于滇西北高原之上的漓江古城。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思考:
     我们都到达了哪些地方?
     板书:地点
     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3、自读自悟。
    (1)自由读,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神奇而美丽)
    (2)默读课文。把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画出来。
    (3)练习朗读。
   4、指导朗读
     第一自然段:
     (1)用一句话概括地说说,你读这段的感受。
     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2)带着赞赏的感情读。
     第五、六自然段:
     (1)想象读。
     (2)集体交流,评读。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为什么?
     (3)出示图片,看到这么美的玉龙雪山你想说什么
   5、揭示中心
     文中的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街道     色彩斑斓
    走进丽江      四方街    八卦型
                  玉龙雪山   白雪皑皑          神奇而美丽
                  虎跳峡     惊心动魄  

8*   五彩池
教学要求:
   1、了解五彩池的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2、了解每段落之间的联系并划分段落。
   3、学习12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二、三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和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教具准备:风景图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布置预习。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去过哪些地方?
   2、提出预习要求:轻声把课文朗读几遍,做到读正确、流利。想想五彩池在哪儿?它是什么样子的?
   3、学生预习,教师巡视。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读音。
   2、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
   3、五彩池在什么地方?五彩池是什么样子的?
  三、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如何描写五彩池的?
  四、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1、五彩池是什么样子的?(第二自然段,共四句话)
    (1)第一句为什么用“漫山遍野”“大大小小”来形容五彩池?
    (2)第二句为什么说水池像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3)第三句写的是什么?
    (4)第四句为什么说水池像葫芦,像镰刀,像盘子,像莲花?
   2、五彩池中的水都有什么颜色?是什么“令我惊奇”?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想想五彩池中的水为什么会显出不同颜色?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生理解第四自然段。
   1、默读,把讲原因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2、课文有几句话说明原因的?(4句话)这四句话是怎么把原因说清楚的?(第一句说池中长着不同形状的石笋;第二句说石笋表面附着石粉;第三句讲阳光折射;第四句讲池边树木花草的倒影。)
  三、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
    为什么说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因为课文开头说奶奶讲过天上神仙住的地方叫瑶池,而我却真的看到了像瑶池那样神奇的五彩池。)
  四、指名读“读读写写”中所列词语,并抄写两遍。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二、三自然段。

  板书设计:
          位置:藏龙山
          水池:大小不同,形状不同
       五彩池 池水:同源不同色
          原因:池底石笋、石粉,阳光折射
          赞叹:人间瑶池




语文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4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3、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
   4、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1、分类积累词语。
   2、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
  教学难点:
   1、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2、能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一个地方,看这是知识花园,你们想去看看那里有什么吗?知识花园有很多的地方可玩,但是只有答对问题过关才可以往下走。
  二、出示词语
    姐妹花园
    来到姐妹花园你会发现有很多词语就像姐妹一样有相似之处。
   1、找姐妹
     想一想,下面哪些字可以和以上的字音搭配组成词语,试着把这些词语写下来。
     hú   jià   gāng  mù
     (  )蝶   ( )水
     ( )驶    衣( )
     山(  )   (  )才    炼( )
     ( )色    ( )布     (  )碑
   2、(出示一株大花,每朵花的花瓣上都有一个词语)在姐妹花园里,有一株特殊的花,每朵花的花瓣上都有一个词语,想想这些词有什么特点,试着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词和这些词差不多。
     千山万水 千言万语 千变万化 千姿百态
     千差万别 千丝万缕 千真万确 千奇百怪
  三、丰收园
    来到这个园子你们肯定能猜到,这里会有很多知识等着你来收获。
    出示:百花图
    谁先背下来,百花园的花就会为你开放一次,看谁背得快。
    出示古诗、诗歌
    同学们背诵得很快,百花园不仅为你们开了花,看还有很多硕果等着你们拿.看看这些诗歌中有哪些你喜欢的词语,把它写在卡片上的小花篮里。



                                      第二课时
 妙语堂(练习句、段、篇)
     介绍:在百花园里我们有很多收获,妙语堂里更是妙语连珠,我们将在这里有什么发现呢?还是进去看看吧!
     同学们每天都在学校学习,校园里有你喜欢的地方吗?是什么样的?你心目中的学校是什么样?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练习说
     小组推荐说
  五、小结
    今天我们在知识花园中畅游了一番,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有更多的收获。
  六、作业:把你们今天说的写在本上。








 《卫星比武》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通过讲同学们观看《卫星比武》的电影,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几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特点和功能。课文介绍这几种人造地球卫星时,写法基本一致,先讲它的外形,再介绍它的功能,然后是自述本领。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活泼,通俗易懂。
  教学目标:
   1、认识“拐、循”等8个生字,会写“培、训”等10个生字。
   2、理解内容,知道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3、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4、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理解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时间:第5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卫星图片。你喜欢他们吗?能不能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2) 教师出示卫星课件,学生观察卫星。
   (3) 板书课题。卫星比武
   (4) 学生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二、 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 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子。
   2、 提出自学要求。
    (1) 轻声读课文,标出本课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2) 借助拼音读生字,查字典,理解生字生词。
    (3) 课文主要是些什么事情?
    (4) 你读懂了什么?再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 检查学习情况
    (1) 指名分段朗读
    (2)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 幻灯出示本课生字.
    (4) 指名认读生字.
    (5) 出示文中词语.
    (6) 学生认读生字
    (7) 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并在句子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8) 课文向大家介绍了什么?
       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了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资源卫星等各式各样卫星的特点与作用,告诉我们在今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里,各种卫星各显神通,为人类做出了人类巨大的贡献.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4
   2、各小组在小组内先互相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3、各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给课文分段。
  五、小结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回去后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卫星的构造、作用。
  六、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新课。
  二、 情境导入
  三、 整体感知
   1、 指名朗读课文。
   2、 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4、 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四、 学习课文
   1、 默读全文,思考:你从文中知道了哪几种卫星?卫星的什么知识?
   2、 学生交流汇报,你最感兴趣的是介绍卫星的什么知识?(样子、用途)
   3、 自由朗读你喜欢的部分,想想: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 初步交流。小组成员互相讲述在自己喜欢这部分知识中,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5、 评议充分。小组成员互相肯定意见,并补充自己的意见。
   6、 师生交流,通过读议学习并结合实际体会拟人等说明方法。
  五、 探究学习
   1、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关于其他卫星,你有什么问题吗?
   2、 激励评价,上网查寻资料。
  六、 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谈谈你今后在保护动植物方面要怎样做?
  七、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收集有关卫星的资料和图片。

  板书设计:
                       卫星比武
            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资源卫星
                    各显神通  贡献巨大
 
《巴斯德征服狂犬病》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崇高品质。
   2.了解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原因和过程,体会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
   3.认识9个字,会写13个字。理解带有生字的词语。
  [教学重点]
   1.品位、感悟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
   2.了解课文的结构,学习按时间顺序叙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体会巴斯德征服狂犬病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他崇高的品质。
   2.“搏”的右上最后一笔是横折,不是横着钩;区别“搏”与“博”
   3.了解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叙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
   1.巴斯德的有关介绍资料
   2.课件
   3.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学习生字,提出问题。
  二.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巴斯德与狂犬病的资料。
     [进入本学期学习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自己查找资料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拓展学习空间。]
  (二)谈话引入、了解巴斯德与狂犬病、学习第一自然段。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闻名世界的人物,他就是——
   2.板书课题:巴斯德
   3.经过查找资料同学们一定知道巴斯德是怎样一个人了,谁愿意说一说你了解的情况?
   4.课件出示链接资料:
   5.课文中第一自然段也简单地介绍了巴斯德。打开书,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6.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主要介绍巴斯德的什么事?
   7.板书:征服狂犬病
   8.齐读课题:
   9.理解:征服
   10.交流对狂犬病的了解。
     课件出示:指名读
      狂犬病:
  人和各种动物都可感染,其病原是狂犬病病毒。病犬主要表现狂躁不安和意识紊乱,攻击人畜,最后发生麻痹而死亡,因此又称疯狗病。
  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畜的脑组织及脊髓中。病犬的唾液腺和唾液中也有大量病毒,并随唾液向体外排出。病犬出现临床症状前的10~15天,至症状消失后的6~7个月内,唾液中都可含有病毒,因此,当动物被病畜咬伤后,就可感染发病。有些外表健康的犬、猫,其唾液中也可含有病毒,当它们舔人或其他动物,或与人生活在一起时,也可使人感染发病。除此之外,很多野生动物,如狼、狐、鹿、蝙蝠等感染本病后,不仅可发病死亡,而且还可扩大传播。如有些品种的蝙蝠,感染狂犬病病毒后,它们经常袭击人畜,使之感染发病。呼吸道分泌物及尿液污染的空气,也可引起人畜的呼吸道感染。野生动物可因扒食病尸而经消化道感染。由此可见,狂犬病的感染途径不像过去既认为的只是通过咬伤感染。
   11.再读课题:
   12.引导质疑:你对题目中的哪个词最感兴趣?
   13.导入: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读读课文。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4
     [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适当的方法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指名分部分朗读课文,正音。
    (2)板书字音不准确的字的音节:如:潜、孜、靡……、
    (3)课件出示会认字:齐读正音。
   3.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质疑、解疑、指导书写。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解决生字、新词的学习,教师点拨、辅导重点、难点问题。]
    (2)重点指导“博”、区分“博”与“搏”
      课件出示:“博”的笔顺,通过重点笔画变色强调有上边的“横折”不要写成“横折钩”。
      课件演示:“残”右上两笔横稍斜,不是撇。
      课件出示:“博”与“搏”的组词练习,进行比较。
    (3)书写生字。
    (4)布置作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研读课文,朗读课文
  二.教学步骤: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词卡片(或课件出示)
  (二)整体感知,理解“征服”
   1.自由读课文,继续思考课题中“征服”一词说明什么?
   2.交流认识。
   3.理清文章写作顺序: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经过的?
   4.默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5.小结: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经过。
  (三)研读课文2、3自然段:
   1.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了解到了什么?(狂犬病很可怕)
   2.指导学生朗读出狂犬病的可怕。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旦”“数日之内便会死亡”、“极为罕见”、“无数人”、“谈‘犬’色变”。
    (2)学生互相评读。
      [引导学生正确互相评价,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肯定别人优点,善意提出意见。重视人文素养的提高。]
   3.引导学生体会巴斯德研制出狂犬病疫苗的艰难和是否适用于人体的疑虑,并读出感情。
    (1)自由读,感悟巴斯德的情感变化。
    (2)指名对比读,引导学生听读、评议:他们读得是否一样?你听出怎样的感情?
    (3)你想怎样读?
       [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思考的习惯。]
    (4)再评议、朗读过程中理解“五年”、“孜孜不倦”、“终于”,感受征服狂犬病的艰难;同时体会巴斯德为疫苗能否使用于人体的焦虑、疑惑,理解其崇高的责任心。
   4.小结:巴斯德经过长达五年的时间,经过艰辛的努力,终于在征服狂犬病的道路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但是强烈的责任感却是他对如何驱除狂犬病对人体的危害而忧虑不安。接着发生了怎样的事情使他最终征服了狂犬病?我们接着看课文。
  (四)研读课文4—12自然段
   1.整体感知:自由读4—12自然段。
     思考:这部分内容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情经过中你感受到巴斯德是一个怎样的人?
   2.研读感受:
    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默读课文,划出表示巴斯德情感的语句
    (2)反复品读感悟:从这些情感变化你中体会到什么?
    (3)怎样读好这些语句?
   3.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1)代表汇报本组对某一语句的理解。
    (2)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相关语句。
    (3)其他组评议、补充。
       [在学生汇报、补充和朗读评议过程中,教师随机出示课件,投影相关语句,引导学生深入进行感受交流和朗读,体会巴斯德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崇高的责任心。充分展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热情,在互动中提高认识,加深理解。]
   4.朗读自己最感动的句子。
  (五)总结:
    可见出示名言和补充资料: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的唯一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
    巴斯德的这句话给他的一生做了最好的总结。也正因为有了这种坚持精神,巴斯德的科学之旅硕果累累。
    作为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的路易•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一生进行了多项探索性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是19世纪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他于1843年发表的两篇论文——“双晶现象研究”和“结晶形态”,开创了对物质光学性质的研究。1856年至1860年,他提出了以微生物代谢活动为基础的发酵本质新理论,1857年发表的“关于乳酸发酵的记录”是微生物学界公认的经典论文。1880年后又成功地研制出鸡霍乱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多种疫苗其理论和免疫法引起了医学实践的重大变革。由于巴斯德的开创性研究工作,他甚至还成功地挽救了法国处于困境中的酿酒业、养蚕业和畜牧业。
  (六)布置作业:继续查找、收集有关巴斯德的资料, 有关动物病毒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把办法。
     [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4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巩固复习、交流资料,写出防病措施。
  二.教学步骤:
  (一)复习生字新词:
   1.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
  (二)归纳文章结构:
   1.回忆文章写作顺序。
   2.完成课后49页练习。
    (1)自己完成。
    (2)反馈定正。
  (三)交流相关资料:
   1.小组交流。
   2.个人展示。
  (四)汇报了解到的防治动物病毒传染的措施。
  (五)积累词语
   1.填写词语花篮。
   2.交流自己欣赏的词语。
   3.抄写词语。
  (六)听写词语,反馈、纠正。

《小树死因调查报告》教学设计之一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 王春荣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2.继续练习末读课文,理解内容。弄清文章的结构,说说各部分的联系,初步学习写调查报告的方法。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字。
   4.学习用“并且”造句。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调查报告的写法。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
   1.了解报告文学各部分间的联系,
   2.“宜”、“订”的字音掌握和“圾”、“贸”、“摊”的自行掌握。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件、相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什么是调查报告。
  教学步骤:

  一.出示课题,谈话导入:
   1.老师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3.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课文的体裁是调查报告、内容是关于小树死因的。)
   4.引入:什么是调查报告呢?
  二.默读课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调查报告的结构,学习生字。
   1.学生默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认会。
   2.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分为几部分。
   3.指名部分朗读课文,正音。
   4.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步量法、人为、订立、国槐、枯萎、集贸市场、适宜、垃圾、树坑、罚等
     老师提示:“量”、“为”、“宜”的读音;“槐”、“垃圾”的偏旁;强调“贸”的字形::左上角三笔分别是:撇、竖提、点,有上边是“刀”不是“力”下边是“贝”,不是“见”。
   5.理清文章结构: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原因——调查——分析——结论——建议。
   6.小组合作自学生字。
   7.小组间互相检查识字效果,采取点将提问(板书)的方法巩固识字。
    [利用学生的已有识字能力,促进合作学习,通过互动,转换角色,调动学生积极性,在互动中突破重点、难点。]
   8.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各部分结构顺序的安排,朗读课文。
  二.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下面我们复习一下:
  (二)复习生字、词
   1.抽读生字卡片。
   2.重点巩固易错字:贸、罚、垃圾。
  (三)理解感悟课文
   1.回顾调查报告的结构组成:
    (1)浏览课文,看看调查报告由哪几部分组成?
    (2)板书:原因——调查——分析——结论——建议
    (3)引入学习:下面我们分别看看个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
   2.指名朗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作者写调查报告的原因是什么?
    (1)学生回答后板书:
       春天(发芽、长满绿叶)
         奇怪
       夏天(枯萎、木棍、剩下半截)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情感变化。
       [通过师生评议增加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以读带讲。]
    (3)导入:看到春天还嫩叶满枝的槐树,到了本该枝繁叶茂的盛夏竟悄然枯死,怎能不令人或不解呢?这正是作蛇蝎调查报告的原因。,接下来我们看作者开始做了哪些事?
   3.学习“调查”部分。
    (1)默读这部分中1自然段,并划出作者调查过程中有哪些做法?
    (2)默读这部分中2自然段,并划出表示数字的词语。
    (3)学生汇报所划内容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真读书,边读边思考,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4)老师根据学生体会归纳板书:
      步量统计考察、拍照、画图、列举数据。——摆事实
   4.学习“分析”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思考:作者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分析?为什么要考虑这些?
    (2)分析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3)板书:
       非正常死亡。
       生长环境差
   5.学习“结论”部分
    (1)小组讨论:作者得出的结论对吗?为什么?
    (2)小组合作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读得具有说服力。
   6.学习“建议”部分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4
    (1)齐读这一部分。
    (2)你还有什么更合理的建议?
    (3)写一写,读一读,议一议。
       [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四)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读,思考:个部分间改变顺序行吗?为什么?
   2.拓展学习:介绍关于调查报告的常识(什么是调查报告?写作方法等)
  (五)学习用“并且”造句:
   1.指名读课后练习的两个句子。
   2.分析“并且”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3.仿照例句说句子。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选做:
   2.收集一些调查报告,学习其结构。
   3.收集关于环保的一些资料。

  资料:
  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把调查得来的情况用书面形式向有关领导部门汇报的一种公文。调查报告的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典型经验的调查、揭露问题的调查、历史沿革的调查,新情况新事物的调查,以及基本情况的调查等。其中常用的调查报告有两种:
  1.群众来信的调查报告。是对来信反映的情况或揭露的问题进行核实。包括调查了哪些人,所调查问题的真实情况以及对来信的处理意见。
  2.典型的调查报告。包括典型经验、典型事件的叙述和分析。

  调查报告的一般写法:
  标题。直截了当地把调查的问题写在标题里,如《关于╳╳╳问题的调查报告》。
  概况。交代所调查问题的基本情况,点明调查的结论。
  调查内容。写清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及产生的影响、后果。可以按时间顺序写,也可以按问题性质从不同侧面来写。
  结论。对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性意见。
  最后写调查人姓名及整理调查报告的时间。
 
《绿色记事本》教学设计之一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小奥茨的老师发给孩子们一本“绿色记事本”,用来记录一些环保行为和想法。通过这种写环保日记的形式,让孩子们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并从生活中学习环保知识。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环保要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教育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供、耗”等7个生字。
   2、理解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的内容。学写环保日记。
   3、教育学生保护环保要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的内容,知道孩子们在保护环境方面做了些什么,有些什么感想。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6周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 谈话引入新课。
  二、 检查预习情况
   1、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 幻灯片出示本课生字词。
   4、 指名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
   5、 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生自己的感受。
  三、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事什么事?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四.学习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出示学习提纲
    (1)什么是“绿色记事本”?,它有什么作用?
    (2)小奥茨的绿色记事本里记录了些什么?
    (3)你认为他做的最“与众不同”的事情是什么?
    (4)小当娜煮鸡蛋的新方法你了解了吗?
    (5)费格小朋友的什么做法让大人们都肃然起敬?
    (6)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学,小组内先互相交流。
   5、反馈学习情况。
     绿色记事本是用再生纸制成的,原料是废纸和垃圾,因而不用耗费大量的木材。作用:给学生专门记录环保行为和想法。

  板书设计:
                   12 * 绿色的记事本
                   材料:废纸垃圾
    

               作用:给学生专门记录环保行为和想法

  教学后记:
《语文百花园三》教学设计之一
 教材分析:
   本百花园共安排了五项学习内容。“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语文大课堂”、“笔下生辉”等。
   1、 语海畅游-----读对联,辨字音和读句子,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既……又”造句等内容。
   2、 积少成多---读背中外科学家的名言。
   3、 阅读平台---科学小故事《用冰取火》
   4、 语文大课堂----让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再小组交流,然后写一篇调查报告。
   5、 指南针---- 介绍的是在写调查报告时,怎样使用搜集到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1、阅读平台---《用冰取火》
   2、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
   3、语文大课堂----让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再小组交流,然后写一篇调查报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4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时间:第7 周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语海畅游”,完成“积少成多”和“阅读平台”。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海畅游”。
   1、 出示文字幻灯:板书有课本中的例子。
   2、 认真读读以下字,你发现了什么?
   3、 小组内讨论,交流注意点。
     (1)读对联,辨字音和读句子,
     (2)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既……又”造句。
   4、出示课本例子
   5、学生做练习,教师反馈做练习情况。
   6、(1)出示课外练习,学生做练习。
     (2)学生做课本中的练习。
   7、反馈练习情况。
  二、积少成多
   1、出示幻灯:
     中外科学家的名言。学生读这组名言。
   2、你还知道那些中外名言。
     学生反复读诵及至能背。。
   3、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抽查,熟读成诵。
   4、各个小组内交流对名言的理解。
   5、各个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三、阅读平台-----《用冰取火》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用冰取火》,要求读得流利、连贯。
     你读懂了什么?
   2、 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1)、 自渎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 你喜欢科学小故事吗?为什么?
     3)、 学生自由发言,要求说出理由。
     4)、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的吗?
  四、作业背诵默写中外名言。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南针“”语文大课堂“
  教学过程:

  五、 复习导入新课
     背诵、默写中外名言。
  六、 指南针-----介绍的是在写调查报告时,怎样使用搜集到的资料。
   1、 教师读题目要求。
   2、 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3、 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七、 语文大课堂-------让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再小组交流,然后写一篇调查报告。
   1、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3、幻灯出示要求:
    “语文大课堂”是一次学以致用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交际、分析、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学习《小树死因的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调查报告。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做好活动准备:确定调查主题,选择调查方法;进行实地调查:落实调查任务,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做好课堂交流;写出调查报告。
    (1) 想一想:怎样把收集材料呢?。
    (2) 怎样把你你手机的材料进行整理。
    (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八、 总结
  九、 学生写调查报告,教师随堂指导
  十、 作业
   1、 完成习作
   2、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
   3、 将自己写的文章展示给同学看。

  教学后记: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借助图片、音像资料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3、学习本课9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教学难点:
    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能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地图)
    师:看这是什么?
    生:中国地图
    师:出示课题,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检查朗读。
   3、检查朗读。
     沙漠 深褐 沼泽 湖泊 平原
  三、深入学习,品词品句
   1、再读课文,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学习第一小节
    (1)轻声读第一节,说说第一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五颜六色都是形象的语言)
    (2)我们一起来看看“五颜六色”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3)师生对读(教师读色彩,学生读沙漠、高山……)
    (4)在我们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地形如此复杂多样,看到这些,你心中会感到——
      (生:骄傲、自豪)
    (5)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
   3、学习第二小节
    (1)轻声读,把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划下来,想象着读一读。
    (2)自主读书,边读边画
    (3)指导朗读。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4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珠穆朗玛峰被称为世界屋脊,海拔8848米,相当于我们442个教学楼那么高,为什么有的同学发出如此的惊叹声?你为什么惊叹?
    (生:高不可攀)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高?想想该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出示(南沙群岛的美景图)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生:美、迷人、多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南沙群岛的句子。
     师:出示(三峡奇景、泰山日出)图片,边出示图片,边让学生描述图中的景物。
     师:出示课件:(生填写)
     我们的祖国有()的珠穆朗玛峰,有()的南沙群岛,有()的三峡,还有()的泰山以及()。
     师:看到这些美景,你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情感?(骄傲、自豪……)
   4、学习第三小节
    (1)看着妈妈的照片,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2)对于我们的妈妈你有担心吗?担心些什么?
    (3)作为妈妈的儿女,你又会为妈妈做些什么?
  四、背诵总结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2、根据文章结构,利用已有资料进行仿写。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教学难点:
    根据文章结构,利用已有资料进行仿写。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
  二、指导背诵第二小节
   1、出示图片:随着老师的图片学生背诵。
   2、总结背诵的方法,想象画面背诵。
  三、交流资料,仿写仿练
    仿照第二小节写写你了解的景观。

  课件:
  黄河是()的摇篮,她养育了()。
 
  ◆[2008-03-05]
《陈嘉庚办学》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从陈嘉庚的语言、行为中,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
    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陈嘉庚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想法,体会情感。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陈嘉庚的具体言行。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样办学的。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9个生字。
  教学重点:
    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样办学的。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陈嘉庚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读题质疑
    读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为什么要办学、怎么办的?陈嘉庚是个什么样的人?)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课件:
     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实业家。
    (1)读句子,画出重点词语。
    (2)根据重点词语,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说是“爱国”?)
  三、深入学习,感悟人物内心
   1、默读课文,用笔划出陈嘉庚的语言、动作,把读的感受批注在书的空白处。
   2、指导朗读:出示课件:
     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对妻子说:“……。”
     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对妻子说:“……。”
    (1)对比读读,你读懂了什么?
    (2)我们一起来看看陈嘉庚在南洋的生活,出示资料。
       陈嘉庚能够把自己的血汗钱,拿来为家乡人民办学,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陈嘉庚在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时,他回到家中又会怎样对妻子说?
   4、填空:
     课件:
      陈嘉庚在海外拼命打工,是为了(          )。
  四、深化体验,运用语言
   1、如果你是集美小学的一名小学生,你会对陈嘉庚说些什么?
   2、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又会说些什么?
   3、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运用语言。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学习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
    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学习写读后感。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陈嘉庚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实业家。今天这节课老师来考考大家字词掌握得怎么样?
  二、检查学生词语掌握情况
   1、理解字词
     华侨  重洋  诚信  积蓄  耽误  欺侮  简朴
   2、基础练习
    (1)形近字组词
       桥()  赚()  悔()
       骄()  谦()  诲()
       侨()  歉()  海()
    (2)总结规律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4
  三、指导写读后感
   1、你认为陈嘉庚是个怎样的人?概括的说说。
   2、文中陈嘉庚的哪些语言、行为最令你感动?小组交流。
   3、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又应该用怎样的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呢?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4、试着动笔尝试写一篇读后感。
   5、全班交流评改。
  四、布置作业
    以读《陈嘉庚办学》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2008-03-05]
《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2、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3、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人头攒动、会徽、揭晓、通讯、蕴含、韵味、协调、媒体、乃至、主旨”等词。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联系文章内容,理解“人头攒动、揭晓、蕴含、韵味、主旨”等词语。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到北京你能联想到什么?
   2、看到“舞动的北京”你又会想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通过读课文你都了解了什么?
   2、你有哪些读不懂的问题?
    (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什么说会徽充满动感和活力?)
  三、深入学习,指导朗读
    让我们一起走进2003年8月3日傍晚的北京天坛公园,一起去感受北京的动感与活力。
   1、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边读边想想一走入天坛公园,你感受到怎样的气氛?
      (紧张、隆重)
    (2)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会徽(投影)
       看到这个奥运会的会徽,谁能说出它的含义,默读课文2—3自然段。
    (2)边读边画,画出相关的语言。如果你是北京的奥运使者,你能否清楚明白地向大家介绍这枚会徽的含义吗?(学生练说,内化语言)
    (3)想想刚才我们在介绍徽会时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总—分—总)
    (4)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5)出示“国徽”
      你能像刚才介绍奥运会会徽那样,介绍国徽吗?(学生练说,读写结合)
   3、学习第三段
    (1)轻声读,读懂了什么?
    (2)默读思考:为什么说这个会徽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3)对比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4)看到我们自己民族的设计,得到别人的赞许,你的心中有什么想法?(自豪、骄傲)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2、巩固生字、新词。
  五、布置作业:查阅有关奥运会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新词。
   2、运用手中的资料,制作奥运专题小报。
  教学重、难点:
    在实践活动中,收集信息,处理信息。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
    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们对2008年奥运会的会徽有哪些了解?
  二、巩固词语
   1、出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
   2、形近字组词。
  三、语文综合实践
   1、教师出示奥运吉祥物“福娃”的图片,看谁知道他们是谁?
   2、仔细观察一下,他们的外貌有什么不同?
   3、同学讨论,交流,描绘福娃的外形。
   4、通过你们手中的资料,谁来说说这五个福娃代表的含义。
   5、学生介绍手中的资料,要求抓住重点。
   6、除了这五个福娃之外,你对奥运会还有哪些了解?
   7、学生讨论交流。
  四、作业:
    自主动手出一张有关“奥运”的宣传小报。要求内容突出主题、语言生动、图文并茂。

《大使馆妈妈》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产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
   2、通过角色转换,感受陈小龙在孤助无源的情况下内心的急切和中国大使馆帮助他之后的感激祖国的情感。
   3、会认5个生字。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陈小龙为什么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
  教学难点: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5
    默读课文,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产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大使馆吗?(简单介绍大使馆)
   2、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出示课题)
     (为什么管大使馆叫妈妈?文章写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理解:爱戴安顿安慰举目无亲
   2、指名分段朗读,纠正字音
  三、初读课文,自读自悟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内容我们了解了,下面你们自己试着解答刚才的问题,想一想陈小龙为什么管大使馆叫妈妈?
   3、学生读文,做批注。
  四、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在机场,陈小龙遇到了什么困难?当时他是什么心情?
   2、身在异乡的陈小龙举目无亲,和当地的外国人语言也不通,就在此时他得到了大使馆的帮助,读读课文,想一想大使馆是怎样帮助陈小龙的?当时陈小龙又是怎样的心情
   3、在大使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陈小龙顺利地登上了寻亲的飞机,当他见到了远在荷兰的舅舅并讲述这段经历时,他们的眼眶都湿润了,所以陈小龙写了这封信,感谢使馆的工作人员,但为什么陈小龙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呢?
   4、结合课文内容小组讨论。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想法?
   2、作为中国人,每个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只有祖国强盛了,我们才会在祖国妈妈的怀抱中幸福生活。
 
  ◆[2008-03-05]
《语文百花园四》教学设计之一
教材简析:
   本百花园安排了“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教学要求:
   1、通过本百花园的训练,教育学生不断积累祖国的语言文字,锤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激发学生从小养成热爱祖国的好品质。
   2、通过能说会道口语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 能说会道----家乡的变化
   2、 笔下生辉----写“家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时间:第9周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语海畅游”,完成“读读背背”和“阅读平台”。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海畅游”。
   1、 出示文字幻灯:板书有课本中的形近字。
   2、 认真读读以下字,你发现了什么?
   3、 小组内讨论,交流字的注意点。
   4、 出示词语,学生自由朗读。
   5、 你发现了这些词的规律了吗?
   6、 你能找出这些词语吗?(学生自由交流,小组反馈。)
   7、 出示幻灯:流离、工整、长短、黑白、真假、是非
   8、 出示课本重的病句。
     (1) 指导朗读句子。
     (2) 学生修改病句,教师巡视,实时反馈:
        第一句:把“宽阔”改为“辽阔”。
        第二句:在:和“的后面添上”收听“
        第三句:把“云南孔雀“删掉。
   9、 教师准备一些课外的病句,让学生加深印象。
  二、积少成多
   1、出示古诗
   2、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抽查,熟读成诵。
   3、各个小组内交流对古诗的理解。
   4、各个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5、展示我的采集本
   6、全班互相评价,看谁手机的资料多,教师适时进行评价,以激发学生收集材料的积极性,以及对体育的爱好。
  三、阅读平台-----《我是中国人》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我是中国人》,要求读得流利、连贯。
     你读懂了什么?
   2、 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3、 自渎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4、 当外国人嘲笑和侮辱中国时,吉鸿昌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5、 说说你敬佩他的原因是什么?
   6、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的吗?
     (我们从小要树立坚定的信念,无论身在何处,都要牢记自己是炎黄子孙,是中国人,我们是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我们要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四、作业
    背诵《凉州词》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新课
   1、 背诵、默写《凉州词》
   2、 展示收集的奥运会徽
  二、 能说会道-----家乡的变化
  三、 教师读题目要求。
  四、 本次的联系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五、 展示学生自己收集的图片、照片、资料等,并先在小组内进行归类,分组,推选出发言代表。
  六、 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七、 笔下生辉------写“家乡”
    1、 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 反馈思考情况。
    3、 幻灯出示要求:
     (1)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5
观察家乡的变化,抓住麽一方面,写一片赞美家乡的文章。
     (2) 如果你认为家乡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设想一下未来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写一篇想象作文。
     (3) 写的时候要之一观察身边的变化,如小河、街道、绿地、楼群,人们的吃、住、行、,及商店、超市等,还要了解一下它们的过去。
     (4)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八、 总结
     进行了刚才的讨论交流,大家对自己的家乡又有了深入的了解,大家一定会更加爱护自己的家乡,老师希望大家能够爱护家乡的一草一木。
  九、 作业
   1、 制定家乡的发展蓝图
   2、 将自己写的文章展示给同学看。
   3、 写一写你为家乡生态环境做的一件事。
17        莲叶青青
 教学要求
   1、认识并学会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通过课文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理解“一望无边、左邻右舍、念念有词”等词语。
   3、学习课文第1段。
  教学准备课文中的插图、生字卡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2、解决上面质疑中容易解决的问题。
  三、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练读。
   2、分自然段读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反馈学习情况。
   3、各个小组修改各段意。
   4、重点引导朗读描写“祖国”喜爱莲叶的语句。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定小组朗读第一段。
   2、自主学习第一段,并针对第一段提出质疑。
   3、我喜欢莲叶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喜欢,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心里急急忙忙地寻找着合适的句子。)
   4、那么,为什么作者偏偏找不到自己要的诗句呢?
   5、你知道我的心事是什么吗?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通过课文的学习,观察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的长相,抓住特点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1、学习课文第2段。
    讨论:A 祖母喜爱荷花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B 找出课文中体现祖母让我吃惊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我的感受。
       C 看着祖母这样地照顾荷花,有什么感受?并体会了什么?
       D 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看祖母,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分析这句子的修辞手法。
   2、学习课文第3段。
     A 出示提纲。B 让学生自学。C 反馈学习情况。
   3、学习课文第4段。
     A 全班一起朗读第4段。B 你读懂了什么?你理解最后一句话了吗?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7 莲叶青青
               下大工夫
                     爱惜莲叶  守、欣、喜
                           让、欣赏
             祖母分享快乐
                     倒贴茶水
               乐于助人  剪叶治疮
                                       念念有词
《萧山杨梅》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4.会认“杭、咖、啡、籍、遨、兼”等6个生字,会写“杭、咖、啡、阅、籍、兼、蝉、初、库、沧”等10个生字。掌握“杭州、咖啡、书籍、兼管、蝉鸣、初中、宝库、沧桑”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作者资料、书籍《爱的教育》《寄小读者》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
   2.找学习伙伴互相读一遍课文,尽量把课文读通顺。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5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放开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整体感受课文。]
  二、质疑解难
   1.简单介绍本文主人公——袁鹰。
     他成长为作家,和他酷爱文学,从小大量阅读课外书有密切关系。
     介绍“萧山杨梅”
   2.借助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1)组词: 籍()()   初()()
           阅()()   兼()()
    (2)理解词语:
       遨游:漫游,游历。
       领略: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作者回忆他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深切的怀念、感激之情。
  三、浏览课文,观看插图,说说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1、注重鼓励我们课外阅读。
   2、整理图书吃杨梅。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观察生字字形,记忆字形:
     “遨”:敖+走之旁
     “兼”:笔画记忆
     “初”:衣补旁
   3.指导写字:
     “籍”:上下结构,左下“耒”,右下“昔”
     “兼”:笔顺是先写两竖再写撇捺。
     “初”注意部首
     “沧”最后两笔是横折勾,竖弯勾
     [教师在学生自学、互动的基础上给予辅导]
  五、作业:
    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
    出示杨梅图。
    杨梅大家都吃过。“在众多的杭州水果中,我常常想到萧山杨梅。”
    [板书:萧山杨梅]齐读课题
    “常常”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经常、时常
    [意在理解文中词语,丰富学生词语的积累,]
    这是为什么呢?打开书自读第一自然段。
    ——带来一丝温暖,想起一位老师。
    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作者四年级时的语文金老师。
  二、整体感知:浏览全文,回忆课文主要写了金老师的哪些事?
    ——鼓励课外阅读;整理图书吃杨梅。[板书:鼓励课外阅读;整理图书吃杨梅]
    [意在使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并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学文探究:
   1.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读读金老师的外貌。
     ——瘦瘦的脸和深咖啡色的中山服。几十年了,至今记得,印象很深。
     感觉金老师会比较严肃。
   2.默读第三、四自然段。
     我从金老师口中第一次听到“课外阅读”这四个字,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直到如今。金老师是怎样鼓励指导我们课外阅读的?
     ——把课外阅读当语文作业布置;因人施教,个别辅导。
    ⑴金老师把我引到一个新奇的天地,让我结识了外国老师和小学生,又跟着冰心女士遨游天涯海角,去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
     理解词语:一个新奇的天地;遨游天涯海角;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
     ——金老师引导我们进入书籍的宝库,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
     指导朗读。看第一幅插图,想象我们读书时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自读;指名读;评读。
     从鼓励课外阅读这件事中,你感受到金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关心学生。[板书:关心]
   3.自读第五、六自然段。在作者回忆整理图书吃杨梅这件事中,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最好,反复读一读,想想体会到什么?
    ⑴校园十分安静,只有窗外的蝉鸣陪伴着我们默默地忙着。
     理解词语:“十分”“只有”结合上下文说说这两个词的意思。你能用上这两个词说一句话吗?
     指导朗读。试着读一读体会在只有蝉鸣十分安静的校园中边整理图书边读书的感受。
    ⑵金老师望着那一大包深红色的杨梅,笑着说:“吃吧,尽量吃吧,我们萧山杨梅最好吃!”
     理解词语:“尽量”“最”这两个词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金老师善于赞赏学生付出的劳动,说明他尊重、爱护学生。
     指导朗读。读出金老师尊重、爱护学生的情感。
     同桌互读;指名读。
    ⑶萧山杨梅,我们在杭州时年年都吃,惟有这一次吃得最开心,最惬意。颗颗杨梅,又甜又有点酸,一直甜到心里,把嘴唇和舌头都染红了。
     理解词语:“又……又”“一直”“都”这些词语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表面是说杨梅的好吃,更深的含义是金老师请我们吃杨梅这件事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指导朗读。看第二幅插图,想象我们吃杨梅时的那种惬意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自读;指名读;齐读。
     [意在通过对重点词语、句子的品读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老师的赞美之情。]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5
     从整理图书吃杨梅这件事中,你感受到金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爱护学生。[板书:爱护]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质疑:读完这一段话,你有什么问题?
    [意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为什么四十多年了,再也没见过金老师,“我”却发出这样的呼唤,几十年世事沧桑,我们的金老师,您在哪里?从中你体会到“我”对金老师有着怎样的情感?
     ——他一定又鼓励和指导一班又一班的学生由课外阅读进入书籍的宝库,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
     ——深深的感激,无限的思念。
     让我们也饱含着对金老师深深的感激,无限的思念的情感再读这一段。
  四、课外延伸:
    在众多的课外书中,金老师最早让“我”阅读的两本书是什么?
    ——《爱的教育》《寄小读者》
    请同学们找来读一读,我想你一定从中有所收获。然后我们可以一起交流读书体会。
    [意在拓展学生视野,课内外有机的结合]

  板书更多免费教案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www.lspjy.com 分站www.fydaxue.com
                 18 萧山杨梅
            鼓励课外阅读   关心    感激
            整理图书吃杨梅  爱护    思念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听写词语。
    鼓励  遨游  陪伴  探索
  三、《语文百花园》五语海畅游
   1.词语真有趣。
     目的:体会连词“和”及“与”的用法。
    ⑴读一读这两组词语,想一想加点字的作用。
      ——连接前后两组词语,前后两组词语无轻重、主次之分。
    ⑵再读这两组词语,体会连词“和”及“与”的用法。
    ⑶你能用上“和”及“与”这两个连词说几个这样的词组吗?
   2.下面每组词语中各有一个站错了队,把它找出来写在括号里。
    ⑴找一找,谁不属于这一类,说说理由。
     ——学生是一个人的身份,不属于按年龄划分的这一类。
     ——少年是年龄的一个阶段,不属于按职业划分的这一类。
     ——电视是电器的一种,不属于按戏剧划分的这一类。
     ——电影是一种娱乐的方式,不属于按电器划分的这一类。
    ⑵读一读,感受事物是按一定的类别划分的。
   3.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目的:学习顿号、引号、书名号的用法。
    ⑴读一读句子,试一试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想一想理由。
    ⑵指名读句子,加标点,谈理由。相机学习顿号、引号、书名号的用法。
     ——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中间的停顿。
     ——引号通常用在引用别人说的话,还有个特殊的用法是有特殊含义的句子用引号标出。
     ——书名号用于标出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及古诗的诗题。
    ⑶同桌互查,所填标点符号是否正确,读句子。
  四、拓展阅读:《语文同步读本》
    《吴老师的心愿》:理解吴老师的心愿,感受吴老师对学生真诚的关心、爱护,以及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意在拓展学生视野,课内外有机的结合]

19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的心理有哪些变化, 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父爱的伟大的。
   3.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讲生活中的一则实例,让学生谈感受。
  曾有这样一则报道:有一位母亲买菜回家,突然看见自己三岁的儿子正从自家五楼的阳台上摔下来。这位母亲一下子从很远的地方跑过去,居然接住了小孩。后来,消防队员做了一个实验,让这位母亲从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跑过去,这位母亲却接不住一个沙包。这是为什么呢?
  2.揭示课题。
  了不起的母亲瞬间爆发了超常的爱的力量,避免了惨祸的发生,拯救了孩子。当地震灾害突然降临时,父爱又会爆发出怎样的力量呢?1994年,当巨大的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八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明确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4)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注明自己不懂的问题。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及不懂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坚定”“颤抖”等词语。
  三、学生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5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师生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
  (1)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试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体会。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进行描写来表达父爱的?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心理变化
  1.学生细细品读课文,找出能体现父亲救助儿子心理变化的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体现父亲心理变化的重点句子,并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
  (1)冲向废墟(第3自然段),抓住”眼前一片漆黑”“大喊”“大哭”,体会父亲的悲痛和绝望。
  (2)寻找儿子(第5──10段),抓住父亲与其他父母的对比和父亲与救火队长、警察的对话,体会父亲的悲伤和坚定。
  (3)发现儿子(第12──19段),抓住父亲与儿子的对话,体会父亲的欣喜。
  (4)父子相见(第22──24段),抓住“颤抖”“了不起”“紧紧拥抱”,体会父亲的幸福和自豪。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感悟伟大的父爱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从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互相坚定地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名同学的事情)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请自由朗读课文后,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3.师生交流后,引导学生重点感悟以下语句: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了什么?(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那么,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课文中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痛苦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生接)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
  4.师小结: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生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
  二、总结全文,发散思维
  1.总结: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了“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学习后,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2.学生在班上交流。
  3.师小结:感受多深呀,回家后把你们的感受对父母说一说,或是记在日记中。
  三、小练笔
  请学生想象一下:在漆黑的瓦砾下,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爸爸妈妈,有的只是14个七岁的小伙伴,阿曼达和小伙伴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母亲的呼唤》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深切和伟大。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5
   3.认识“憔、悴、愚”等三个生字。
  [教学重点]体会母爱的深切和伟大。
  [教学难点]加深对母爱的理解。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学生和自己母亲的照片,按孩子年龄由小到大排列。
    [有旧照片引起回忆,激起学生对母亲的爱]
    [板书:母亲]
    母亲日夜操劳,抚养、教育我们长大。随着岁月的流逝,她一天一天地变老了。看了这些照片,我们才想起母亲曾经那么的年轻、美丽。然而,从小至今,没有改变的还是母亲的一声声呼唤,永远令我无法忘怀。
    [板书:的呼唤]
    齐读课题
  二、读文识字:
   1.自由读全文,标记生字,读准字音。利用查字典等方法自学生字。
   2.找学习伙伴互相读一遍课文,尽量把课文读通顺。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4.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憔悴不堪声嘶力竭愚笨
   5.巩固记忆生字词。讨论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形近字组词:
    愚()  呼()  幸()  视()
    遇()  乎()  辛()  现()
   6.提出不理解的词句,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重点理解: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不堪:达到不能忍受的程度,表示程度深。
    声嘶力竭:嗓子喊哑,力气用尽
    愚笨:头脑迟钝,不灵活。
   7.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三、初步了解课文,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1.“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带我到公园玩,捉迷藏时母亲的呼唤成为“我”幼年生活中最快乐的记忆。
   2.小时候的一天,母亲带“我”到海边玩,母亲担心的找“我”,那次呼唤令“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3.“我”小时候听到母亲的呼唤感到“心烦”,但听不到母亲的呼唤又会感到害怕。
     [意在理清文章脉络]
  四、作业:回家留心听听自己的妈妈是如何呼唤自己的。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题。
    交流:回家后,听到自己妈妈呼唤自己时的甜蜜体验。
    那么作者对母亲的呼唤有什么感受?
  二、理解课文: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作者对母亲的呼唤有什么总的感受?
    [板书:亲切甜蜜]
   2.文中写了三件事表现了这充满爱和关怀的呼唤。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三件事分别给作者留下什么感受?
    ——最快乐,最难忘,心烦又渴望
   3.再次默读课文,画出感动自己的相关句子,写体会感受
   4.小组内仔细读读画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5.全班汇报:
    (1)“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带我到公园玩,捉迷藏时母亲的呼唤成为“我”幼年生活中最快乐的记忆。
      重点理解“总是,慈祥,温暖,温馨”
      ——融融亲情,深刻难忘
    (2)小时候的一天,母亲带“我”到海边玩,母亲担心的找“我”,那次呼唤令“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重点理解“急切、近乎绝望、声嘶力竭”
      ——担心到心力憔悴
      “憔悴不堪、散乱的头发、喜极而泣的神情”
      ——无比关心,深切爱意
    (3)“我”小时候听到母亲的呼唤感到“心烦”,但听不到母亲的呼唤又会感到害怕。
      “心烦”——小,天真幼稚,不懂这是妈妈爱“我”的表现。
      “感到害怕,哭了起来”——与前面茅盾,显得刻骨铭心,感到幸福眷恋
   6.哪件事最令你感动?选择一件,有感情地读一读。
   7.最后一段。这段课文怎样总结全文,与开头呼应的?
    ——表达我对母亲的深深眷恋。
    首尾呼应
    [意在渗透文章的写作方法]
   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五、再讲讲你的感受母爱的故事。
    [意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六、拓展阅读:《语文同步读本》
    《难忘的教诲》:母亲教育孩子不要讥笑别人,要学会自己奋斗,学会去掉不必要的负担,快乐地生活。
    《可贵的沉默》:老师引导学生学会关爱自己的父母。
    [意在拓展学生视野,课内外有机的结合]、

  板书:
                  快乐
    20  母亲的呼唤  难忘  亲切  甜蜜
                  渴望


《语文百花园五》教学设计之一
 教材简析:
   本百花园安排了“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教学要求:
   1、 语海畅游-----同义词、逻辑训练、加标点。
   2、 积少成多---《送孟浩然之广陵》
   3、 阅读平台---《心灵创可贴》
   4、 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
   5、 笔下生辉----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
  教学重难点:
   1、阅读平台---《心灵创可贴》
   2、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
   3、笔下生辉----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5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时间:第12周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语海畅游”,完成“读读背背”和“阅读平台”。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海畅游”。
   1、 出示文字幻灯:板书有课本中的例子。
   2、 认真读读以下字,你发现了什么?
   3、 小组内讨论,交流字的注意点。
   4、 出示幻灯
      “一起”和“一同”……
      学生读这组字,并开火车进行口头说句。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做练习,教师检查反馈。
   5、出示课本例子
   6、学生做练习,教师反馈做练习情况。
    (1)把“学生”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示年龄的。
    (2)把“少年”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示职业的。
    (3)把“电视”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剧种的。
    (4)把“电影“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示家用电器的。
   7、(1)出示课外练习,学生做练习。
     (2)学生做课本中加点的练习。
   8、反馈练习情况。
    (1)电灯、电话、留声机是爱迪生发明的。人们称他为“发明大王“。
    (2)他小时候记性很好,不到三岁,就能背诵杜甫的《绝句》。人们称赞说:“这小孩多可爱呀!”
   9、出示课外练习,学生做练习。
  二、读读背背
   1、出示古诗
   2、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抽查,熟读成诵。
   3、各个小组内交流对古诗的理解。
   4、各个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三、阅读平台-----《我是中国人》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心灵创可贴》,要求读得流利、连贯。
     你读懂了什么?
   2、 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3、 自渎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4、 你喜欢苏茜吗?为什么?
   5、 学生自由发言,要求说出理由。
   6、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的吗?
      (我们应该学习苏茜那可富有爱心的童心。她是一个善良的小姑娘,是一个关心他人的小姑娘。)
  四、作业背诵《送孟浩然之广陵》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新课
     背诵、默写《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 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
    1、教师读题目要求。
    2、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3、展示学生自己的照片并先在小组内进行归类,分组,推选出发言代表。
    4、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二、 笔下生辉------写“家乡”
   1、 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 反馈思考情况。
   3、 幻灯出示要求:
    (1) 想一想:怎样把文中感人的部分写具体呢?。
    (2) 怎样把你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三、 总结
    学生写作文,教师随堂指导
  四、 作业
   1、 完成习作
   2、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
   3、 将自己写的文章展示给同学看。

  教学后记:



 
 《爬山》教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26年前父亲带着十岁的我沿着又弯又窄的山路去爬山,在爬山的过程中父亲告诉我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力了,在下山途中又告诉我要用心欣赏沿途的美景的事情。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智慧,从大山的身上学到了沉静。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3、激发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持不懈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中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说说我跟父亲爬山时学到了什么。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新课。
  二、 检查预习情况。
   1、 指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
   2、 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 幻灯出示本课生字。
    1) 指名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 出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
    4) 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字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三、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 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 个小组内先互相讨论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出代表发言。
   3、 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 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5、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5
划分结构段。
     第一自然段(1):父亲在一个夏日的清晨带我去爬山。
     第二段(2-7):在上山途中父亲告诉我其实能不能爬上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
     第三段(8-9):在下山去中,父亲告诉我大自然的没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体会,左后用脑子去思考。
     第四段(10)我从青山那里学到沉静,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智慧。
  四、 学习课文第一段
   1、 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一段。
   2、 你读懂了什么?(小组内先互相交流,互相纠正。)
     反馈学习情况:
     主要介绍了时间、人物。
   3、 你从课文的第一句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十分疼爱我的好父亲。)
   4、 你知道父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爬山呢?(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围绕课文内容都可以)
  五、 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我们知道了作者的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疼爱我的好父亲。
  六、 作业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2-10自然段;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背诵最后以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新课。
  二、 学习课文第二段。
   1、 指名朗读课文第二段。
   2、 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 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4、 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
   5、 在爬山过程中,父亲对我说了什么?找出父亲的话。
   6、 听懂父亲的话吗?找出说明的词语来。(似懂非懂)
   7、 一起朗读父亲说的话后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8、 当登上山顶时,父亲又对我说了什么?我理解父亲说的话了吗?从哪句可以看出?
   9、 为什么我的脸就像煮熟的鸭子一样红?
     (因为在这次数学考试中我没有尽力,只考了61分,可我却说已经尽力了,被爸爸识破了。)
   10、 全班一起朗读我和父亲的对话。
  三、 学习第三段(8、9)
   1、 指名朗读课文,其余学生思考:下山的时候,父亲对我说了什么?我听懂了父亲的话吗?
   2、 反馈思考情况。
   3、 父亲告诉我应该怎样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呢?(学生自由发言)
   4、 读了父亲说的这句话,你知道他的意思吗?
     (不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用心来体会,用脑去思考。)
  四、 学习课文第四段
   1、 齐读本段内容,自主学习本段。
   2、 学生质疑。
     (1) 你认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话要说?
   3、 反馈学习情况。
   4、 父亲是怎样带着我走那个黑暗而又宁静的山林的?
   5、 你是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
  五、 总结全文
   1、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学生自由发言)
   2、 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尽力去做,并且告诉我们大自然的美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验,用脑去思考。)
  六、 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21、爬山
                  上山-----尽力
              爬山  下山-----留心
                  自然----用眼、用心、用脑

  教学后记:
 22 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有感情地朗读语文,谈谈自己对“语言的魅力”这个词语的理解。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
   情感目标: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体会诗人添上那几个字产生的巨大作用,从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自己对“语言的魅力”这个词语的理解。
  教学构想: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是一个独立的阅读个体,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一个独立学习的空间,鼓励他们主动地阅读,积极地思考,并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教学力争以题目《语言的魅力》为线索,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理解课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语言的魅力,在表达、思维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我们的语言充满着巨大的魅力,恰当地运用语言,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学习了《语言的魅力》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感知质疑。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5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初读课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学生可能提出:为什么加了一句话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让?比浩勒为什么要加上“春天到了”?语言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等)
  三、比较阅读,自主感悟。
   1.带着刚才提出的“为什么加了一句话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一问题,仔细读读课文,比较加了一句话前后的情况有什么不一样?在书中画出相关的语句说说感受。
   2.小组交流:为什么加了一句话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引导:
    ⑴重点词句比较:是什么导致人们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呢?
     ①我什么也看不见。
     ②春天到了,可是……
      反复读读前后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
    ⑵朗读训练中比较:
     ①找出文中描写春天的语句,有感情的读一读,说一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②在这样的季节中,人们都会干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③当我们陶醉在良辰美景时,盲老人的眼前是什么?有感情的读读相关的语句,
      想一想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么样?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⑶刚才有的同学提出“让?比浩勒为什么要加上‘春天到了’?”,现在你知道了吗?说说你的看法?
    ⑷教师小结:
     这就是语言产生的作用,什么样的语言才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呢?富有诗意,带有浓厚感情色彩,使人受到震动的语言。只有这种语言,才有它独特的魅力。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再一次领略一下语言的魅力
  四、创设情境,采访释疑
   1.假如你是《巴黎时报》的一名记者,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请你即兴进行
    现场采访,看看人们是怎么想的,前后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
   2.其他同学分别扮采访对象:双目失明的老人,法国著名诗人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打扮漂亮的少女,衣着寒酸的职员。
   3.指导学生采访问题要依对象而定,如:
    ⑴老人家,今天给你钱的人多吗?
    ⑵先生,你为什么要给这位盲人加上“春天到了”这句话?
    ⑶先生(太太、小姐)街上那么多乞讨的人,您为什么要把钱给她?
    ⑷先生,看样子您不是很有钱,为什么还要给她钱?
   4.现在你知道语言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了吗?
  五、课后延伸、学以致用
    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跟同学们交流一下。
  作业:
   1.一句话有魅力的语言能产生神奇的魔力,普通的话十句都达不到的效果,有魅力的话一句就达到了!同学们想不想尝试一下,写几句有魅力的话?
   2.收集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用来交流的语言。

  板书设计:语言的魅力
       春天到了
       爱
  课后札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语文,谈谈自己对“语言的魅力”这个词语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人添上那几个字产生的巨大作用,从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自己对“语言的魅力”这个词语的理解。
  教学内容:
   1.交流上节课布置的两项作业。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谈谈自己对“语言的魅力”这个词语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语言的魅力》这一课,我们能流利读课文,下面老师想请一名读得最好的同学到前现来给大家读一下,哪位同学有这个决心啊?
  二、回顾课文内容,说说语言的魅力是什么
    学生联系课文各抒己见。
   1、复习课文内容:
   2、作业交流:
   3、一句话有魅力的语言能产生神奇的魔力,普通的话十句都达不到的效果,有魅力的话一句就达到了!同学们想不想尝试一下,写几句有魅力的话?
   4、收集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用来交流的语言。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结合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概括段意。
   7、比较这篇课文与《大地的话》有什么不同?
  四、学写生字:
    学生自学生字。
    交流重点字:褴褛
  五、作业设置:
    摘抄表现描写具体的的句子。
    摘抄优美的词语:选择一个造句。

  板书设计:褴 褛

《米芾学书》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2.让学生了解学好书法的窍门。
   3.会认“琢、枉”等2个生字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出示米芾的作品,请同学们欣赏。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5
    (在同学们的一片赞叹声中)老师说道:“这就是北宋书法家米芾的作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的课文就是米芾小时候学习书法的故事。”板书:米芾学书
  二、引导学生从题目质疑激发阅读兴趣
    看到题目后,你都想了解哪些内容呀?(米芾是怎样学书法的;他有什么好的方法;他是怎样练习书法的……)
    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读读书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
    自学提示:
    (1)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完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一会在小组中解决。
   2 指名读课文。目的:检查自学情况,纠正生字读音。
   3 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那你们觉得米芾小的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呀?(刻苦、认真)
  四、默读课文,深入理解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米芾是个刻苦练字的孩子?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米芾刻苦练字的语句,并读一读。可以在旁边写简要批注。
   1 学生自己按要求默读思考。
   2 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
   3 大声朗读画出的语句。
  五、谈收获,总结全文。
   1 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米芾小的时候是个刻苦练字的孩子,所以他长大了才能有这么大的成就。那你们还有哪些收获吗?
   2 指名再读秀才说的练字的窍门的一段话。
   3 谈谈对秀才说的话的看法和理解。
  六、拓展延伸
    作业:
   1 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完课问候的体会,可以写一写读后感。
   2 运用秀才说的窍门练习写一写今天学的这两个生字。

  板书:
                  米芾学书
                   刻苦
                不只动笔,还要动心;
                不但观形,而且悟神。

  附:《米芾学书》读后感:
  通过读这篇文章,我知道了学东西做事情如果盲目的、重复的做。并不一定能过取得很好的结果,只有用心、得法才会有较快的进步和提高。其实,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去悟,去领会。上二年级的时候,我的字写得很不好。再加上作业一多,字迹就更加潦草了,好像一条条毛毛虫。妈妈也让我练字,可我练了好多也没效果。放了暑假,妈妈终于耐不住性子,给我报了一个硬笔书法培训班。第一天去,老师发给每个人一本字帖。然后,就开始讲横、竖、撇、捺这四个笔画,我把这四个笔画的要领都记在了心里。放学后,我回到家,用钢笔在纸上写了一个字,和以前的字对比了一下,结果比以前的字漂亮多了,我高兴极了。我从这件平凡的小事中悟出了一个道理。无论干什么,都要用心去琢磨,才能干好。
  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了:无论学东西做事情都必须用心去领悟,掌握事情的要领才会有较快的进步和提高。
 
  ◆[2008-03-05]
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对作者巴金作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自由读是一种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读的是个别学生,检查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字词的学法似乎有些凌乱,但有实效。)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6
    (简化分段,强调清晰分段的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相互作答,教师重点指导。质疑是一种重要能力,既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又激发学生边读边思。)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机动)
   (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造句。
  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之巧妙。)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这是一项语言表达练习,同时也是理解的深化。)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在这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出比较,教师应有限度的认可这些答案,并引导学生认识在内容和写法上的本质联系和区别,比如静态与动态等。)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置疑。
    (在置疑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弥补一些教学中遗漏的问题,可以称为教学民主,也可以理解为因学而教。)
   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1.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2.尝试用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选做题)◆
26        鲸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大小、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有关知识。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发及说明事物的常用方法,还要注意用词造句的准确性。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5、朗读课文。
  课文第四段写鲸的生活习性是教学的重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鲸的进化过程,是教学的难点。
  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启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纠正读音(jTng,注意读出后鼻音)。
  激发读趣,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鲸有多大,鲸怎样睡觉,鲸吃什么,鲸有些什么种类……)好,让我们大家一齐来学习这篇课文,学完之后,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2.读“学习要求”与“自学程序与方法”。
  3.明确本课时学习内容:本课时完成“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和三的部分内容。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
  1.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一。
  自学提示:①边读边想,每一自然段写的什么;②课文讲了有关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③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老师巡回辅导
  三、知一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述说每自然段段意。(第一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二自然写鲸的进化过程;第三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四自然段写鲸吃什么;第五自然段写鲸怎样呼吸;第六自然段写鲸怎样睡觉;第七自然段写鲸怎样生长。)
  2.引导学生将自然段段意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课文从鲸的大小、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四个方面来介绍鲸。
  3.给课文划出段落: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鲸非常大;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第三段(第3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四段:(第2一7自然段),写鲸的生活习性。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1.朗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6
  自学提示:①查字典,读准字音,掌握方法,理解字义;②通过查带点字的意思,理解词语:鲸。捕获、上腭、前肢、后肢、鳍。通过查词典,理解两个词语:垂直、倾斜。③完成课后习题一、二。
  2.学生自学,教师行间辅导。
  五、知二
  1.检查生字自学的情况。
  ①读准字音:
  鲸、获、肢、吨
  ②掌握字形:
  肢(肢体)滤(过滤)肺(肺部)胎(胎生)
  枝(树枝)虑(考虑)柿(柿子)治(治病)
  2,检查生自学的情况。
  ①教师解释几个词语:退化、进化
  ②检查生词学习情况。
  ③订正课后习题一、二。参考答案。
  第一题:捕获、宽敞、倾斜、垂直
  第二题:见前。
  六、结
  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
  一、启
  1.明确本课时的学习内容;
  2.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三、四、五。
  必要的方法提示:读、想、划、批、说。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课文第一段)
  学生读、想、划、批、说、写,自学第一自然段
  教师巡回辅导。
  三、知一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1.朗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为了说明它的,‘大”,作者采用数字的说明方法,最大的鲸有16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oo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4万公斤重,17米长的鲸。
  师小结:举数字说明方法,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3.为了说明鲸的“大”,作者运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
  ①用鲸和人们熟悉的认为很大的象比较,说明鲸很大;
  ②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是用鲸的舌头与人们熟悉的大肥猪比较,说明鲸的重;
  ③用人举起手,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和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说明鲸的大。
  师小结:鲸对于我们来说;本是很陌生的事物,但作者拿陌生的事物和我们熟悉的事物像大肥猪、人作比较,通过比较,陌生的事物我们的头脑中渐渐变得清晰了。于是,陌生的事物不再陌生了,所以,拿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是一种很好的说明方法。
  4.“宽敞”的反义词“狭窄”。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课文第二段)
  投影显示:
  学生根据投影的表格和课文旁批,读、想、批、说、写,自学自二肾
  教师巡回辅导。
  五、知二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1.朗读第三自然段,并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3.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很远的古代、后来/良长很长的年代;表示地点的词语有:陆地上、靠近陆地的浅海里、海洋;表示演变特点的词:变成、退化。
  4.完成表格
  六、结

                  第三课时

  一、读练三——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课文第三段)
    学生根据旁批,读、想、划、批、说、写,自学第三自然段。
  二、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引导评议。
   2.鲸有两类,它们的区别是须鲸没有牙齿;齿鲸有牙齿。
  三、读练四——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课文第四段)
    投影出示表格
    学生根据课文旁批和参照投影显示的表格自学第四段。
    教师巡回辅导。
  四、知四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相机点拨。
   1.第四自然段由4j力刀四个自然组成。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①朗读第4自然段,并引导评议。第4自然段有五句话,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一句话):提出疑问:鲸吃什么?第二层(第二、三句)写须鲸吃什么。第三层(第四、五句)写齿鲸吃什么,第一层与第二、三层是总分关系。第二层与第三层是并列关系。划线部分运用举数字的说明方法。
    ②朗读第5自然段,并引导评议。第5自然段用作比较的方法,说明鲸不属于鱼类。鲸是这样呼吸的,“鲸的鼻孔……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须鲸和齿鲸呼吸不同: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③朗读第6自然段,这个自然段讲鲸睡觉时的样子。课文中的叙述有:“几头聚在一起”、“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
    ④朗读第7自然段,引导评议,第7自然段鲸生长的三个特点:吃奶长大;生长快,寿命长。
     用数字说明的部分: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10多米长,7删公斤重,一天能长30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⑤第四段总的讲鲸的生活习惯,包括吃。呼吸、睡与生长特点。
   2.根据自学情况,完成表格占
  五、练知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三、四、五。
  六、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特别强调说明方法的认识:
   2.总结本课时学习情况。学得主动的同学提出表扬。

  板书:
            一(1) 大
            二(2) 哺乳动物
      14、鲸   三(3) 种类
                        吃食
            四(4-7)生活习性   呼吸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6
                        睡觉
                        生长
《麋鹿》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23个生词,其中16个只识不写,学习多音字“悄”,理解“回归自然”、“绝迹”、“漂泊”等词语的意思。
   3、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4、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三段为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麋鹿的资料。
   2、相关图片和文字投影。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23个生词,其中16个只识不写,学习多音字“悄”,理解“回归自然”、“绝迹”、“漂泊”等词语的意思。
   3、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交流自己了解的麋鹿。
    板书11 麋鹿
  二: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
   2、读懂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想想作者介绍了麋鹿的哪几个方面。
   3、用一句话或一段话介绍麋鹿。
   4、交流。(1)生字词的音形。(2)交流读书情况,纠音。(3)回答上面的问题。
   5、可根据问题分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读这一小节,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
    结合看图,了解这里是麋鹿生活的理想场所。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继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3、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从哪几方面介绍麋鹿的。板书外形生活习性传奇的经历
  二:学习课文的重点段。
   1、自读二、三自然段,说说麋鹿的外形。
   2、出示图,生介绍麋鹿的外形。
   3、读第四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从而知道了什么。
   4、小组合作学习麋鹿的传奇经历。
   5、汇报。
  三:作业。
   1、加偏旁组新字,组词。
     参( )( )( )( )( )( )旁、列、肖。
   2、在“气候温和”、“林茂草丰”、“广阔”、“茁壮成长”。这五个词语中任选三个词语写一段话。
   3、收集国家级保护动物的资料并开展活动。
 
28 小狮子爱尔莎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会认12个生字;正确读写“岩石缝、抚摸、葡萄糖、饮料、钟头、路程、教训、选择、实验、资源”等词语。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体会“我“和爱尔莎的亲密关系。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重点难点:
   1、了解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体会“我“和爱尔莎的亲密关系。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明白“我”把小狮子送回大自然的原因。
  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狮子的资料。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析课题,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说说你所喜欢的小动物。
   2、本文写“我”喜欢的小狮子,请你谈谈你对狮子的了解。
   3、交代任务。学习这一课,先要看看作者眼中的爱尔莎是什么样子的,再看作者又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二、列出自学提纲,引导自学、反馈。
   1、回忆自学要求。
    A、读生字,注意字音、偏旁、笔画、字形。
    B、读生词,熟读记忆,不理解的词要查阅工具书。
    C、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读准字音。
    D、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质疑训练。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检查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自学反馈。
    A、读生字,说说哪些容易读错,找出来,加强练习。
    B、读读生字,找找哪些字形容易写错,找出来,重点指导。
    C、读读生词,有哪些词不理解,先从字典里查查词义。
      扑腾:游泳时用四肢打水。
      宽恕:宽容、饶恕。
      九霄云外:课文指把怒气抛到很远的地方,消失得无影无踪。
      恋恋不舍:形容极其喜爱,舍不得离开。
      垂头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精神不振,意志消沉的样子。
      和睦相处:相处在一起很友好,和气,不争闹。
      兽性:野兽野蛮和残忍的本性。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初步感知课文情感。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正确地朗读。
   2、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6
   3、分组讨论每个自然段的主内容。
   4、讨论后归纳。
   5、课文围绕“我”驯养小狮子爱尔莎又把它还给大自然这件事,写了哪几步?(抱回、照料——生活习性及建立情感——放回大自然。)
   6、将全文内容按上述顺序归纳,用“先……再……然后”训练说话。
   7、质疑归纳。
     A、分组提出问题,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在全班提出。
     B、全班质疑归纳:小狮子爱尔莎有哪些特点?“我”又是怎样和它建立感情的?“我”为什么要把它放回大自然?哪些词句体现了我们的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忆上节课内容。说说本文写了件什么事。
   2、边默读课文边思考:本文围绕着小狮子爱尔莎写了哪三方面的内容?(出生——成长——回归大自然)
   3、今天,我们就从这三方面入手学习这篇课文,特别是了解“我”和小狮子的深厚感情。
  二、按顺序学习,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出生:
    1、读读第1段,用横线画出写小狮子的句子,先读一读,再完成填空:
      这是一只()的小狮子。
    2、用横线画出“我”和小狮子初步建立情感的句子,先读一读,再次完成上面的填空。
    3、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句子。
   成长:
    1、读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个段的主要内容。
    2、请用最简单的词概括小狮子的特点。
    3、用自己的话说说小狮子顽皮体现在哪里?
    4、有感情地朗读。
    5、总结这一段的学法:
      读,概括主要内容
      概,用精练词语概括。
      说,进行说话训练。
      读,有感情地朗读。
    6、反馈。
     第3段:勇敢——犀牛非常凶猛,爱尔莎却和它搏斗并赶走了它,保护了“我”。
     第4段:温顺——它开始换牙的时候,像孩子一样张开嘴给我看,还撒娇似的吮着“我”的大拇指,温顺可爱。
     第5段:驯服——它夜间闯入驴群,被“我”教训时的表现可看出它的驯服。
     小狮子的性格特点:顽皮、勇敢、温顺、驯服。
    7、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小狮子已和“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先读一读,再仔细地体会。
    8、有感情地朗读,同学之间互相评读。
   回归大自然:
    1、默读这一部分课文,全班讨论质疑的内容——“我”为什么要把爱尔莎送回大自然?
    2、全班讨论。
    3、讨论归纳。
     A、我真正深爱它,让它自己去生活。
     B、试验由人抚养并带有人气味的狮子,能否在大自然中生存。
    4、说话训练:用“因为……所以……“来回答“我”为什么要送小狮子回大自然。
    5、在送回小狮子的过程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我”和爱尔莎的深厚感情?
    6、指导理解感悟。
     A、“我搂住他的脖子,吻着它;它好象也觉察到什么似的,用它那光滑的身子一个劲儿蹭我。”
       这句话具体写出了“我”送爱尔莎回大自然时表现出的难舍难分的情态。
     B、“爱尔莎和我一起生活了三年。最后分别的时候,我感到莫大的痛苦。”这两句话写出了“我”和爱尔莎分别时的心情。
     C、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集体评议。
     D、读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
                 出生:抚摸喂一刻不离
                  |
       24、小狮子爱尔莎  成长:顽皮、勇敢、温顺、驯服  爱动物   爱自然
                  | 回归:莫大痛苦、恋恋不舍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描写孔子学琴的句子,画出重点词语,练习上下文推想重点词语的含义,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孔子的琴艺是怎样一步步的达到炉火纯青的”。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重点句子和古人名言。
   4、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教学重点:
    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掌握文章内容。
   3、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难点:
    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孔子照片)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6
   2、他就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他一生致力于教育。相传他的学生有三千多人,他是伟大的教育学家,思想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理解:毕敬厌倦诚恳如痴如醉戛然而止席地而坐顺畅
        悦耳
     知道:厌倦、诚恳的近义词
  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重点:
    学习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孔子学琴》这篇课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课文想一想,根据课文中描写的孔子弹奏的乐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试着用课文中的词来回答。(炉火纯青)
   2、炉火纯青什么意思?(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3、孔子的琴弹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此完美,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弹得这么好?他怎么练的?……)
   4、哪部分写了孔子学琴的内容?(2——6自然段)
    (1)自读2——6自然段,画出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高超水平呢,边读边把课文描写孔子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画出来,认真读一读,仔细体会。试着填表,小组之间交流交流。
     出示表格:
      时间       孔子弹琴的程度       孔子的想法
      一晃十天     会弹            没有真正掌握弹琴的技巧
      过了几天     顺畅自然、悦耳动听     没有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又过了几天    令师襄如痴如醉       没有体会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不知过了多少天  抑扬的琴声令感情起伏不平  知道作者是谁,心情激动
  三、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抓重点词句逐步体会
   1、引导学生抓住“毕恭毕敬”“一遍又一遍”“丝毫没有厌倦”体会孔子练琴的认真、严肃。
     课件:(对比读)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弹着那首曲子。
   2、练习朗读。
   3、孔子如此刻苦的练习弹琴,但他并不满足于会弹琴,而是有更高的要求,根据孔子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和师襄听琴后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说说学习课文后受到的启发。
  五、课外拓展
   1、摘抄描写孔子练琴、师襄听琴的精彩语句。
   2、积累孔子的名言。
《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3、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屋檐、佩带、措施、诬陷、传颂”等词语。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默读课文,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审题导入
    同学们读到题目你想了解什么?(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字词。
    (1)重点指导:“爱戴”
    (2)文中指谁受到“爱戴”,结合句子说说屈原为什么受到爱戴?
    (3)“悲愤”近义词是什么?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6
   3、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讲了谁的什么事?
  三、深入学习,理解感悟
    过渡: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端午节的由来?
   1、轻声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书中的语句概括。(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
   2、默读3—6自然段,划出体现屈原忠诚爱国的句子读一读,把感受批注在书的边上。
   3、指名读,“在他的辅佐下……”一句。
    (1)为什么强调“十分”这个词语?(突出人民对他的爱戴)
    (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什么感受?(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伟大……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爱国……)
    (3)读出你对他的赞扬。
   4、对比词语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1)出示课件:
       屈原万分悲愤,就在……
       (悲痛悲伤)
    (2)想想为什么填写悲愤?
      (为黎民的苦难而悲,为祖国的灭亡而悲,为自己报国无门而悲)
   5、引入资料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投影:屈原《离骚》中的两首,从中感受到什么?
   6、对比句子读,感受人们对屈原的爱戴。
     读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四、通读全文,自己解疑
    端午节的理来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五、作业
   1、抄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2、写出课文中词语的相应近义词。
   3、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读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爱戴——     辅佐——     诬陷——     
     流放——
  二、指导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1、回顾全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填写题词。
    (1)题词:
      端午节的习俗有(  )(  )(  )(  )。
      端午节是为纪念:(1)屈原为楚国(  )
    (2)屈原为百姓(  )
    (3)屈原(  )
      屈原投江后,百姓们(  )、(  )、(   )
      现在的端午节()
   3、自由的依据题词的顺序,试着复述课文内容。
   4、全班交流。
  三、资料扩展
    你还知道中国哪些传统节日的由来,讲给大家听。
  四、布置作业
    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小报。
 
31 西门豹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闹”的在文中三个句子中的意思。
   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治首恶,破除迷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同学们,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主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学习生字“豹”),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引疑
  1、听课文录音,
  思考:课文写了西门豹在什么地方为当地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再读课文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三、学习“单元提示”,指导分段
  1、学习“单元提示”,明确抓重点段分段的步骤,方法。
  2、再读课文,根据刚才的问题,找出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四、研读课文第一段
  1、西门豹到了邺地,发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展开了调查,现在请同学们来研究西门豹所作的调查,分析造成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大原因,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研究出来的?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2、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1)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 
  (2)年年闹旱灾(板书)随机解释“闹”在三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3、共同讨论,写调查报告
  4、交流
  五、练习拓展:
  修改调查报告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研读第二、三段
  1、西门豹是邺的地方官,他了解到巫婆官绅祸害百姓的事实后,可采取归些办法惩治他们?
  2、但西门豹采取了什么办法?他的办法巧妙在哪里?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从西门豹的言行中去研究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适当引导,重点研读三个重点句,品析词句,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
  (1)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6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那个人投进漳河。
  (3)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4、想象说话:漳河边上的百姓看了事情的以过会怎么说?
  5、西门豹还为百姓做了什么事?
  三、总结,领悟人物品质:
  现在谁来说说2000多年前的西门豹为什么到现在还被人称颂?
  四、练习拓展:
  《西门豹,你真 》
  板书:
             13 西门豹
      巫婆官绅   为民除害   严惩首恶
      给河伯取媳妇        破除迷信
         |           |
        |           |
      年年闹旱灾  为民造福   兴修水利   
32        汤姆?索亚历险记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3、品读原著,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汤姆?索亚的优秀品质,并启发学生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4、通过学习,提高利用网络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重点:
   1、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2、探讨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汤姆?索亚的优秀品质,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学习难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的整合。
  学习过程:

  一、引读。
   1、二十一世纪初,一部电影《哈利波特》风靡了整个世界,昼夜之间哈利波特成了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与英雄。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就塑造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青少年偶像英雄,那就是:汤姆?索亚。
   2、引出了我们的主人公汤姆?索亚,那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程:图书推荐与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对于马克?吐温,我们的同学通过网络资料已经了解了不少情况,我也找到了一些,还有图片,算是一点补充吧。我把这些资料做成了一个帖子发在了我们的教学论坛资源库中,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我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搜集了一些资料,我们的同学可也没闲着,不少人给我的信箱中发来了他们所写的这篇小说的故事梗概,我挑选了一篇,让他发在我们的资源库中,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原创梗概。
  二、导读。
   1、读书而有所感。看了《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作为同龄人,汤姆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制成电子文档,再以帖子的形式发送到我们的教研教学版里,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好帖我将会给他加精。
     其实在老师的心中,也有一个我自己的汤姆,我也把我的感受写了出来,放在我的电脑中的共享e 盘里,请大家通过网上邻居访问我的电脑,也来看看老师心中的汤姆。
   2、我们的心中都有了汤姆这个形象,那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呢?也请同学们把自己的观点以帖子的形式发送到我们的教学教研版。
  三、精读《当海盗去》。
   1、谈完了对汤姆的印象,我们的同学其实对书中的情节更感兴趣,因为情节是小说的生命线。在书中最能引起我们遐想的是哪一个情节呢?(《当海盗去》)
     那谁能立刻把这个片断的梗概写出来我们大家看看呢?还是以论坛帖的形式。
   2、在这个片断中,汤姆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她会是什么呢?你读出来了吗?能否在网上找一幅图片把这个抽象的心愿直观地表达出来呢?(帖子)
     海盗。汤姆此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去当“海盗”。
   3、提到海盗,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骷髅旗和铁钩船长。我也找到一个有关海盗的电影片断;《加勒比海盗》。我们来看看汤姆的海盗是不是就是这种?
     播放电影片断。
   4、很显然,汤姆的海盗不是这种杀人放火的强盗。那他想当海盗的本意又是什么呢?请将你的观点上传。
   5.如果生活中你遇到了汤姆的际遇,你将采取怎么样的行动呢?
  四、拓展。
   1、在这本书里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你还喜欢哪一个?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论坛帖上传。
   2、汤姆?索亚这个人物形象,对于21世纪现代青少年的健康心理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3、上网搜索网络中有关《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资料。 




21. 爬 山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3、激发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持不懈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中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说说我跟父亲爬山时学到了什么。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新课。
    二、 检查预习情况。
   1、 指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
   2、 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出示本课生字。
    1) 指名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6
    2) 出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
    4) 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字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三、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 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 个小组内先互相讨论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出代表发言。
   3、 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 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到了智慧。
  四、 学习课文第一段
   1、 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一段。
   2、 你读懂了什么?(小组内先互相交流,互相纠正。)
     反馈学习情况:
     主要介绍了时间、人物。
   3、 你从课文的第一句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十分疼爱我的好父亲。)
   4、 你知道父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爬山呢?(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围绕课文内容都可以)
  五、 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我们知道了作者的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疼爱我的好父亲。
  六、 作业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新课。
  二、 学习课文第2—7自然段。   
1、 指名朗读课文第二段。
   2、 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 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4、 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
   5、 在爬山过程中,父亲对我说了什么?找出父亲的话。
   6、 听懂父亲的话吗?找出说明的词语来。(似懂非懂)
   7、 一起朗读父亲说的话后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8、 当登上山顶时,父亲又对我说了什么?我理解父亲说的话了吗?从哪句可以看出?
   9、 为什么我的脸就像煮熟的鸭子一样红?
   10、 全班一起朗读我和父亲的对话。
  三、 学习第(8、9)自然段。
   1、 指名朗读课文,其余学生思考:下山的时候,父亲对我说了什么?我听懂了父亲的话吗?
   2、 反馈思考情况。
   3、 父亲告诉我应该怎样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呢?(学生自由发言)
   4、 读了父亲说的这句话,你知道他的意思吗?
     。)
  四、 学习课文第10段
   1、 齐读本段内容,自主学习本段。
   2、 学生质疑。
     (1) 你认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话要说?
   3、 反馈学习情况。
   4、 父亲是怎样带着我走那个黑暗而又宁静的山林的?
   5、 你是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
  五、 总结全文
   1、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学生自由发言)
   2、 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尽力去做,并且告诉我们大自然的美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验,用脑去思考。)
  六、 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21、爬山

                  上山-----尽力
              爬山  下山-----留心
                  自然----用眼、用心、用脑

  
                             22 语 言 的 魅 力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的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3 有感情地朗读语文,谈谈自己对“语言的魅力”这个词语的理解。
  4 培养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
  5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体会诗人添上那几个字产生的巨大作用,从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自己对“语言的魅力”这个词语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我们的语言充满着巨大的魅力,恰当地运用语言,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学习了《语言的魅力》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初读课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学生可能提出:为什么加了一句话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让?比浩勒为什么要加上“春天到了”?语言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等)
  三、比较阅读,自主感悟。
   1.带着刚才提出的“为什么加了一句话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一问题,仔细读读课文,比较加了一句话前后的情况有什么不一样?在书中画出相关的语句说说感受。
   2.小组交流:为什么加了一句话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四、创设情境,采访释疑
   1.假如你是《巴黎时报》的一名记者,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请你即兴进行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6
    现场采访,看看人们是怎么想的,前后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
   2.其他同学分别扮采访对象:双目失明的老人,法国著名诗人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打扮漂亮的少女,衣着寒酸的职员。
   3.指导学生采访问题要依对象而定,如:
   4.现在你知道语言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了吗?
  五、课后延伸、学以致用
    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跟同学们交流一下。
  作业:
   1.一句话有魅力的语言能产生神奇的魔力,普通的话十句都达不到的效果,有魅力的话一句就达到了!同学们想不想尝试一下,写几句有魅力的话?
   2.收集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用来交流的语言。

板书设计:
语言的魅力
                                      春天到了
                                   爱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语文,谈谈自己对“语言的魅力”这个词语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人添上那几个字产生的巨大作用,从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自己对“语言的魅力”这个词语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语言的魅力》这一课,我们能流利读课文,下面老师想请一名读得最好的同学到前现来给大家读一下,哪位同学有这个决心啊?
  二、回顾课文内容,说说语言的魅力是什么。
   1、复习课文内容:
   2、作业交流:
   3、一句话有魅力的语言能产生神奇的魔力,普通的话十句都达不到的效果,有魅力的话一句就达到了!同学们想不想尝试一下,写几句有魅力的话?
   4、收集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用来交流的语言。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结合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概括段意。
   7、比较这篇课文与《大地的话》有什么不同?
  四、学写生字:
    学生自学生字。
    交流重点字:褴褛
  五、作业设置:
    摘抄表现描写具体的的句子。
    摘抄优美的词语:选择一个造句。
板书设计:褴 褛
23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认识“竽、郭、腮、彻、械”等5个字,会写“滥、竽、宣、超、编、腔、混、雅、彻、械”等10个字。掌握“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幽雅、彻底
2、朗读课文,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难点:学习灵活运用这两个成语。
教学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寓言故事,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2、说说怎样学习寓言故事。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则寓言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语。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则寓言故事,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认读,想办法识记字形。再画出新词,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齐宣王  编排 蒙混过关
(2)理解词语:
滥竽充数: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 竽,一种乐器;充数,凑数;这个成语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次的充作好的;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
装腔作势:腔,腔调;势,姿势。故意装出某种腔调,做某种姿势,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
待遇:本课指报酬。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领悟寓意。
1、请同学们再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南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但他却混到乐队里,最后还是露出了马脚,只好偷偷逃走。)
2、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读文,针对课文内容,你能提出哪些值得大家共同研究的问题。
(1)小组内交流、讨论。
(2)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梳理问题)
1)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2)南郭先生是怎么滥竽充数的?
3)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3、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1)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理解。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1)……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起吹竽给他听。
(解决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2)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引导学生理解“鼓着腮帮”“ 捂着竽眼儿”“ 装腔作势”,然后指导朗读并表演,体会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的)
3) 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发觉。
(结合上文的讲排场来理解。)
4) 后来,齐宣王死了……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
(解决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4、分析人物,揭示寓意
(1)你觉得南郭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想一想,生活中有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或类似“滥竽充数”的事吗?说一说。
(4)引导学生理解“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其他的意义。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6
1、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也希望同学们要有真才实学,因为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不要做第二个“南郭先生”。
2、假如,同学们现在碰到了南郭先生,你会怎样对他说呢?
五、布置作业
1、小练笔:南郭先生偷偷地逃走了,可是,却有些让人担心,他再也不能滥竽充数了,用现在的说法是“下岗”,下岗后的南郭先生会做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帮他出出主意吧!题目:南郭先生下岗以后   (也可以自拟题目)
2、请将这则寓言复述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
板书设计:
寓言二则

滥 竽 充 数
宣王  ——   三百人   ——     混
湣王  ——   一一听之  ——    逃
虚伪必定原形毕露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板书;邯郸学步)
2、谁知道成语“邯郸学步”的意思?
(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完后用自己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幽雅 彻底 机械  姿势  顽固
(提醒学生注意:“械”字不要读成“ji蔓彻”字不要读成“qiè”)
(2)主要内容:燕国有一个人到赵国首都邯郸学走路,最后新的走法没学会,自己原来的走法全忘了,只好爬着回去。
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你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提出来。
2、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筛选以下几个问题:
(1)这个燕国人为什么要到邯郸去学步?
(2)这个燕国人是怎样学步的?
(3)这个燕国人到邯郸去学步的结果怎样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3、讨论问题,理解课文(教学方法步骤同第一则寓意言)
(在讨论中逐步理解课文,体会燕国人学习走路的样子,揭露这个燕国人虚伪的心理和他自食其果的下场)
(1)分组学习,研究讨论课文相关内容。
(2)全班交流,透彻理解课文。
(3)板书小结,深化课文。
(板书:盲目跟随别人 终将自食其果)
四、拓展延伸
1、演一演这个寓言故事。演完后,模仿记者采访:“燕国人”。
2、请你展开想象,学走路的燕国人爬回去后,人们会怎样议论他呢?就请你续写这个小故事吧!
五、布置作业
1、结合《邯郸学步》的故事情节,编写课本剧。
2、收集更多的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寓言二则

邯郸学步
一进城      学
过了几天   不进步
一段时间   不会走
盲目跟随别人 终将自食其果


24 米 芾 学 书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2.让学生了解学好书法的窍门。
   3.会认“琢、枉”等2个生字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出示米芾的作品,请同学们欣赏。
    老师说道:“这就是北宋书法家米芾的作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的课文就是米芾小时候学习书法的故事。”板书:米芾学书
  二、引导学生从题目质疑激发阅读兴趣
    看到题目后,你都想了解哪些内容呀?(米芾是怎样学书法的;他有什么好的方法;他是怎样练习书法的……)
    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读读书吧。更多免费教案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www.lspjy.com 分站www.fydaxue.com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
    自学提示:
    (1)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完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一会在小组中解决。
   2 指名读课文。
   3 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那你们觉得米芾小的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呀?(刻苦、认真)
  四、默读课文,深入理解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米芾是个刻苦练字的孩子?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米芾刻苦练字的语句,并读一读。可以在旁边写简要批注。
   1 学生自己按要求默读思考。
   2 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
   3 大声朗读画出的语句。
  五、谈收获,总结全文。
   1 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米芾小的时候是个刻苦练字的孩子,所以他长大了才能有这么大的成就。那你们还有哪些收获吗?
   2 指名再读秀才说的练字的窍门的一段话。
   3 谈谈对秀才说的话的看法和理解。
  六、拓展延伸
    作业:
   1 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完课问候的体会,可以写一写读后感。
   2 运用秀才说的窍门练习写一写今天学的这两个生字。

  板书:
                  米芾学书
                   刻苦
                不只动笔,还要动心;
                不但观形,而且悟神。

语 文 百 花 园 六


第一课时
1、语海畅游
语海畅游包括“汉字真有趣”读一读,“体会带点词的意思”两项关于字、词方面的学习内容。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6
“汉字真有趣”介绍的是“即”“既”这两个字怎样造出来的,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此题中有两幅图,左边的图说明“即”的造字过程,画的是一个人对着装满美食的容器,表示“就餐”,所以“即”有“接近”“靠近”“立刻”的意思。右边的图说明“既”的造字过程,画的是一个人头背着装满美食的容器,表示“吃饱了”,所以是“既”有“完”“已经”的意思。
   “读一读”体会带点词的意”编排了三组带点词语的句子,每组分别有两个不同的句子。此项练习意在让学生懂得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里它们的意思不同,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教学时,先让学生读一读每组的句子,弄清每个句子的意思;再让学生根据句子的意思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然后互相说一说,再全班交流;如果学生说错了,教师要适时进行点拨、引导。
2、积少成多
   本次“读读背背”安排的内容是一组友谊格言,格言出自不同的民族,有藏族的、鄂伦春族的、蒙古族的、维吾尔族的。
这四句格言说明了交朋友的重要,并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一读,弄清每句格言的大致意思,说说读后明白了什么;然后要求学生熟读每句格言,达到熟读成诵;
3、阅读平台
“阅读平台”安排的是《我向奶奶学习语言》这篇短文。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说说短文主要讲些什么,然后让学生回答后面的思考题。教师要注意,不要对短文过多的分析和讲解,要以学生自学为主,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真培养锻炼。

                                  第二课时
1、能说会道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受到了委屈或者别人受到了委屈应该怎么办”。此话题与学生的生活很贴近,话题内容广范,易于表达。为了开发思路,篇者假设了两种情况:别人错怪了你拿了他的钢笔,你受到了委屈,心理很难过;你错怪了别人丢了果皮纸,让别人受到了委屈,你心理很内疚。
教学时,一要创设情景引入话题。二要启发学生回忆生活,回忆自己受到委屈或委屈别人的事。三要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回顾往事。四要弄清泡泡框里的提示。五在学生交际的时候,可在小组内先交流,再在全班交流。学生交流完毕老师做小结。
2、笔下说生辉
   这次写作内容是在上面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件自己受到委屈或者使别人受到委屈的事,并写一写自己当时的感受;然后写一写自己是怎样向别人解释的,或者写一写自己是怎样向别人道歉的。教学时,(1)让学生弄清本次习作的要求。(2)引导学生写印象最深的事。(3)这次是一篇写事的作文,写作时,引导学生要按事情的发展顺序了写。(4)作文题目这种拟定。
教学时数:二课时。


25 鸟 的 天 堂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说说读了课文后你读懂了什么?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机动)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之巧妙。)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这是一项语言表达练习,同时也是理解的深化。)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7
     (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1.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2.尝试用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选做题)◆
      板书设计:
                      远看:一簇簇的绿叶  绿的可爱  许多棵
                榕树        一棵   两棵                        这男国的美丽的树
                       近看:数不清的枝丫  枝上又生根
鸟的天堂                     那么多的绿叶  不留缝隙
                       到处是鸟声  到处是鸟影
                 鸟群   大的  小的  花的  黑的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枝上叫  飞起来  扑翅膀      
26 鲸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大小、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有关知识。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发及说明事物的常用方法,还要注意用词造句的准确性。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5、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课文第四段写鲸的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课文第二自然段写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准备: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纠正读音(jTng,注意读出后鼻音)。
  激发读趣,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鲸有多大,鲸怎样睡觉,鲸吃什么,鲸有些什么种类……)好,让我们大家一齐来学习这篇课文,学完之后,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2.读“学习要求”与“自学程序与方法”。
  3.明确本课时学习内容:本课时完成“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和三的部分内容。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
  1.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一。
  自学提示:①边读边想,每一自然段写的什么;②课文讲了有关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老师巡回辅导
  三、知一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述说每自然段段意。  2.引导学生将自然段段意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课文从鲸的大小、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四个方面来介绍鲸。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1.朗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自学提示:①查字典,读准字音,掌握方法,理解字义;②通过查带点字的意思,理解词语:鲸。捕获、上腭、前肢、后肢、鳍。通过查词典,理解两个词语:垂直、倾斜。③完成课后习题一、二。
  2.学生自学,教师行间辅导。
  五、知二
  1.检查生字自学的情况。
  ①读准字音:
  鲸、获、肢、吨
  ②掌握字形:
  肢(肢体)滤(过滤)肺(肺部)胎(胎生)
  枝(树枝)虑(考虑)柿(柿子)治(治病)
  2,检查生自学的情况。
  ①教师解释几个词语:退化、进化
  ②检查生词学习情况。
  ③订正课后习题一、二。参考答案。
  第一题:捕获、宽敞、倾斜、垂直
  第二题:见前。
  六、结
  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
  一、启
  1.明确本课时的学习内容;
  2.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三、四、五。
  必要的方法提示:读、想、划、批、说。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课文第一段)
  学生读、想、划、批、说、写,自学第一自然段
  教师巡回辅导。
  三、知一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1.朗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为了说明它的,‘大”,作者采用数字的说明方法,最大的鲸有16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oo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4万公斤重,17米长的鲸。
  师小结:举数字说明方法,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3.为了说明鲸的“大”,作者运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
  ①用鲸和人们熟悉的认为很大的象比较,说明鲸很大;
  ②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是用鲸的舌头与人们熟悉的大肥猪比较,说明鲸的重;
  ③用人举起手,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和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说明鲸的大。
  师小结:鲸对于我们来说;本是很陌生的事物,但作者拿陌生的事物和我们熟悉的事物像大肥猪、人作比较,通过比较,陌生的事物我们的头脑中渐渐变得清晰了。于是,陌生的事物不再陌生了,所以,拿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是一种很好的说明方法。
  4.“宽敞”的反义词“狭窄”。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7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课文第二段)
    教师巡回辅导。
  五、知二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1.朗读第三自然段,并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3.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很远的古代、后来/良长很长的年代;表示地点的词语有:陆地上、靠近陆地的浅海里、海洋;表示演变特点的词:变成、退化。
  4.完成表格
  六、结

                  第三课时

  一、读练三——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课文第三段)
    学生根据旁批,读、想、划、批、说、写,自学第三自然段。
  二、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引导评议。
   2.鲸有两类,它们的区别是须鲸没有牙齿;齿鲸有牙齿。
  三、读练四——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课文第四段)
    出示表格
    学生根据课文旁批和参照表格自学第四段。
    教师巡回辅导。
  四、知四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相机点拨。
   1.第四部分,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①朗读第4自然段,并引导评议。第4自然段有五句话,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一句话):提出疑问:鲸吃什么?第二层(第二、三句)写须鲸吃什么。第三层(第四、五句)写齿鲸吃什么,第一层与第二、三层是总分关系。第二层与第三层是并列关系。划线部分运用举数字的说明方法。
    ②朗读第5自然段,并引导评议。第5自然段用作比较的方法,说明鲸不属于鱼类。鲸是这样呼吸的,“鲸的鼻孔……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须鲸和齿鲸呼吸不同: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③朗读第6自然段,这个自然段讲鲸睡觉时的样子。课文中的叙述有:“几头聚在一起”、“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
    ④朗读第7自然段,引导评议,第7自然段鲸生长的三个特点:吃奶长大;生长快,寿命长。
     用数字说明的部分: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10多米长,7删公斤重,一天能长30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⑤第四部分总的讲鲸的生活习惯,包括吃。呼吸、睡与生长特点。
   2.根据自学情况,完成表格占
  五、练知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三、四、五。
  六、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特别强调说明方法的认识:
   2.总结本课时学习情况。学得主动的同学提出表扬。

  板书:
             特点:大
             类属:哺乳动物
        、鲸     种类:须鲸  齿鲸(虎鲸)……

                    吃食
              生活习性   呼吸
                    睡觉
                    生长


27 麋 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23个生词,其中16个只识不写,学习多音字“悄”,理解“回归自然”、“绝迹”、“漂泊”等词语的意思。
   3、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4、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三段。
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麋鹿的资料。
   2、相关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图,交流自己了解的麋鹿。
    板书27麋鹿
  二: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
   2、读懂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想想作者介绍了麋鹿的哪几个方面。
   3、用一句话或一段话介绍麋鹿。
   4、交流。(1)生字词的音形。(2)交流读书情况,纠音。(3)回答上面的问题。
   
  三:学习第一段。
    读这一小节,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
    结合看图,了解这里是麋鹿生活的理想场所。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继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从哪几方面介绍麋鹿的。板书外形生活习性传奇的经历
  二:学习课文的重点段。
   1、自读二、三自然段,说说麋鹿的外形。
   2、出示图,生介绍麋鹿的外形。
   3、读第四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从而知道了什么。
   4、小组合作学习麋鹿的传奇经历。
   5、汇报。
  三:作业。
   1、加偏旁组新字,组词。
     参( )( )( )( )( )( )旁、列、肖。
   2、在“气候温和”、“林茂草丰”、“广阔”、“茁壮成长”。这五个词语中任选三个词语写一段话。
   3、收集国家级保护动物的资料并开展活动。
板书设计: 
                   特点:外形  属性  大小  习惯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7
三千多年前,黄河 长江中下游
            麋鹿         经历  1900年被盗往欧洲几乎灭绝
                         英国
                         1986年回国


28 小 狮 子 爱 尔 莎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会认12个生字;正确读写“岩石缝、抚摸、葡萄糖、饮料、钟头、路程、教训、选择、实验、资源”等词语。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体会“我“和爱尔莎的亲密关系。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重点难点:
   1、了解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体会“我“和爱尔莎的亲密关系。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明白“我”把小狮子送回大自然的原因。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狮子的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析课题,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说说你所喜欢的小动物。
   2、本文写“我”喜欢的小狮子,请你谈谈你对狮子的了解。
   3、交代任务。学习这一课,先要看看作者眼中的爱尔莎是什么样子的,再看作者又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二、列出自学提纲,引导自学、反馈。
   1、回忆自学要求。
    A、读生字,注意字音、偏旁、笔画、字形。
    B、读生词,熟读记忆,不理解的词要查阅工具书。
    C、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读准字音。
    D、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质疑训练。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检查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自学反馈。
    A、读生字,说说哪些容易读错,找出来,加强练习。
    B、读读生字,找找哪些字形容易写错,找出来,重点指导。
    C、读读生词,有哪些词不理解,先从字典里查查词义。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初步感知课文情感。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正确地朗读。
   2、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分组讨论每个自然段的主内容。
   4、讨论后归纳。
   5、课文围绕“我”驯养小狮子爱尔莎又把它还给大自然这件事,写了哪几步?(抱回、照料——生活习性及建立情感——放回大自然。)
   6、将全文内容按上述顺序归纳,用“先……再……然后”训练说话。
   7、质疑归纳。
     A、分组提出问题,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在全班提出。
     B、全班质疑归纳:小狮子爱尔莎有哪些特点?“我”又是怎样和它建立感情的?“我”为什么要把它放回大自然?哪些词句体现了我们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回忆上节课内容。说说本文写了件什么事。
   2、边默读课文边思考:本文围绕着小狮子爱尔莎写了哪三方面的内容?(出生——成长——回归大自然)
   3、今天,我们就从这三方面入手学习这篇课文,特别是了解“我”和小狮子的深厚感情。
  二、按顺序学习,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出生:
    1、读读第1段,用横线画出写小狮子的句子,先读一读,再完成填空:
      这是一只()的小狮子。
    2、用横线画出“我”和小狮子初步建立情感的句子,先读一读,再次完成上面的填空。
    3、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句子。
   成长:
    1、读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个段的主要内容。
    2、请用最简单的词概括小狮子的特点。
    3、用自己的话说说小狮子顽皮体现在哪里?
    4、有感情地朗读。
    5、总结这一段的学法:
      读,概括主要内容
      概,用精练词语概括。
      说,进行说话训练。
      读,有感情地朗读。
    6、反馈。
     第3段:勇敢——犀牛非常凶猛,爱尔莎却和它搏斗并赶走了它,保护了“我”。
     第4段:温顺——它开始换牙的时候,像孩子一样张开嘴给我看,还撒娇似的吮着“我”的大拇指,温顺可爱。
     第5段:驯服——它夜间闯入驴群,被“我”教训时的表现可看出它的驯服。
     小狮子的性格特点:顽皮、勇敢、温顺、驯服。
    7、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小狮子已和“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先读一读,再仔细地体会。
    8、有感情地朗读,同学之间互相评读。
   回归大自然:
    1、默读这一部分课文,全班讨论质疑的内容——“我”为什么要把爱尔莎送回大自然?
    2、全班讨论。
    3、讨论归纳。
     A、我真正深爱它,让它自己去生活。
     B、试验由人抚养并带有人气味的狮子,能否在大自然中生存。
    4、说话训练:用“因为……所以……“来回答“我”为什么要送小狮子回大自然。
    5、在送回小狮子的过程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我”和爱尔莎的深厚感情?
    6、指导理解感悟。
     A、“我搂住他的脖子,吻着它;它好象也觉察到什么似的,用它那光滑的身子一个劲儿蹭我。”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7
       这句话具体写出了“我”送爱尔莎回大自然时表现出的难舍难分的情态。
     B、“爱尔莎和我一起生活了三年。最后分别的时候,我感到莫大的痛苦。”这两句话写出了“我”和爱尔莎分别时的心情。
     C、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集体评议。
     D、读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
                 出生:抚摸喂一刻不离
                  |
       小狮子爱尔莎      成长:顽皮、勇敢、温顺、驯服  爱动物   爱自然

                 回归:莫大痛苦、恋恋不舍


   
语 文 百 花 园 七

第一课时
1、语海畅游
   语海畅游安排有同音同形似字、给动物起别称、阅读一段话等三项学习内容。
   第一项内容“汉字真有趣”编排一首辨字歌。教学这内容还可以拓展练习,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同音字同形字容易用错用混,让学生进行区别,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第二项内容是读读成语,查成语字典理解意思,再说说几个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教学时先让学生读一读,然后查一查成语典,弄清它们的意思。最后启发学生说说自己平时读到的、听到的带有动物的名称的成语,互相交流交流。
   第三项内容是读一段话,说说这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还要说出理由。这项内容是关于自然段的训练,要求学生学会捕捉中心句,读懂自然段的意思。教学时,先让学生读读这段话,把意思读懂。再看看哪句话讲的就是这段话的意思,可以把这句话画出来。然后让学生说说理由,也就是后面家具话遇第一句话的关系。最后,还可以放手让学生在前面学过的课文中找找这样的句子。
2、积少成多
积少成多安排有“读读背背”“我的采集本”两项学习内容。
“读读背背”安排的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的《画眉鸟》。这首诗咏画眉鸟,表现了画眉鸟在自由天地飞翔的欢乐和被囚后的痛苦,反映了诗人追求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大体感悟诗意,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再指导学生背诵,达到积累的目的。
“我的采集本”收集的是几个与动物有关的成语。每个成语含有两个分句,由8个字组成。教学时先让学生通过查资料弄清这些成语分别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上课时让学生互相讲讲这几个成语故事,说说成语所包含的寓意。再让学生读读成语,并让学生抄在采集本上。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有关动物的成语故事讲给同学听一听,也可以布置学生课外收集有关动物的成语故事。

                               第二课时
1、阅读平台
阅读平台安排了一则寓言故事《狮子和鹿。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短处,我们不能只从外表去看事物。教学时,教师不要详细讲解短文的内容,应放手让学生自渎自悟,围绕后面的思考题,以理解短文的内容,探求寓意。在自渎阅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遇到疑难问题共同讨论。最后教师再作小结。
2、语文大课堂
语文大课堂安排的内容是动物寓言故事。教材围绕“动物寓言故事”编排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综合性强,包含有读、讲、演、画、编多种学习活动。目的在于沟通课内外的联系,加强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语文能力。具有以下几项学习内容\;
(1)收集有关动物的寓言故事,填写读书卡片。
(2)以小组为单位讲寓言故事,评一评读书卡片。
(3)讲、演动物寓言故事,或把寓言故事内容画成连环画。
(4)编、写动物寓言故事。
教师对学生要求不宜过高,故事可长可短,包含一个简单的道理就行。道理既可以暗含在故事中,也可以通过人物等说出来,还可以写出来来。
“语文百花园七”教学可安排2课时。


29  孔 子 学 琴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描写孔子学琴的句子,画出重点词语,练习上下文推想重点词语的含义,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孔子的琴艺是怎样一步步的达到炉火纯青的”。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重点句子和古人名言。
   4、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教学重点:
   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孔子照片)
   2、他就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他一生致力于教育。相传他的学生有三千多人,他是伟大的教育学家,思想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7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理解:毕敬厌倦诚恳如痴如醉戛然而止席地而坐顺畅
        悦耳
     知道:厌倦、诚恳的近义词
  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孔子学琴》这篇课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课文想一想,根据课文中描写的孔子弹奏的乐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试着用课文中的词来回答。(炉火纯青)
   2、炉火纯青什么意思?(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3、孔子的琴弹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此完美,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弹得这么好?他怎么练的?……)
   4、哪部分写了孔子学琴的内容?(2——6自然段)
    (1)自读2——6自然段,画出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高超水平呢,边读边把课文描写孔子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画出来,认真读一读,仔细体会。试着填表,小组之间交流交流。
     出示表格:
      时间       孔子弹琴的程度       孔子的想法
      一晃十天     会弹            没有真正掌握弹琴的技巧
      过了几天     顺畅自然、悦耳动听     没有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又过了几天    令师襄如痴如醉       没有体会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不知过了多少天  抑扬的琴声令感情起伏不平  知道作者是谁,心情激动
  三、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抓重点词句逐步体会
   1、引导学生抓住“毕恭毕敬”“一遍又一遍”“丝毫没有厌倦”体会孔子练琴的认真、严肃。
   2、练习朗读。
   3、孔子如此刻苦的练习弹琴,但他并不满足于会弹琴,而是有更高的要求,根据孔子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和师襄听琴后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说说学习课文后受到的启发。
  五、课外拓展
   1、摘抄描写孔子练琴、师襄听琴的精彩语句。
   2、积累孔子的名言。
板书设计:
             孔子向师襄学琴(开始)
孔子学琴     学会曲谱   练习技巧  领会内容  体会作者(经过)
             琴艺炉火纯青(结果)


30  端 午 节 的 由 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3、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屋檐、佩带、措施、诬陷、传颂”等词语。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导入
    同学们读到题目你想了解什么?(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字词。
    (1)重点指导:“爱戴”
    (2)文中指谁受到“爱戴”,结合句子说说屈原为什么受到爱戴?
    (3)“悲愤”近义词是什么?
   3、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讲了谁的什么事?
  三、深入学习,理解感悟
    过渡: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端午节的由来?
   1、轻声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书中的语句概括。(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
   2、默读3—6自然段,划出体现屈原忠诚爱国的句子读一读,把感受批注在书的边上。
   3、指名读,“在他的辅佐下……”一句。
    为什么强调“十分”这个词语?(突出人民对他的爱戴)
   4、对比词语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想想为什么填写悲愤?
      (为黎民的苦难而悲,为祖国的灭亡而悲,为自己报国无门而悲)
   5、对比句子读,感受人们对屈原的爱戴。
     读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四、通读全文,自己解疑
    端午节的理来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五、作业
   1、抄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
   1、读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爱戴——     辅佐——     诬陷——     
     流放——
  二、指导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1、回顾全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填写题词。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7
    (1)题词:
      端午节的习俗有(  )(  )(  )(  )。
      端午节是为纪念:(1)屈原为楚国(  )
    (2)屈原为百姓(  )
    (3)屈原(  )
      屈原投江后,百姓们(  )、(  )、(   )
      现在的端午节()
   3、自由的依据题词的顺序,试着复述课文内容。
   4、全班交流。
  三、资料扩展
    你还知道中国哪些传统节日的由来,讲给大家听。
  四、布置作业
    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小报。

板书设计:
                  端午节的传说
                                   屈原的政治包袱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由来      屈原自尽
人们对屈原的怀念
端午节的习俗

 
31 西 门 豹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闹”的在文中三个句子中的意思。
   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治首恶,破除迷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同学们,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主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学习生字“豹”),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引疑
  1、听课文录音,
  思考:课文写了西门豹在什么地方为当地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再读课文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三、学习“单元提示”,指导分段
  1、学习“单元提示”,明确抓重点段分段的步骤,方法。
  2、再读课文,根据刚才的问题,找出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四、研读课文第一段
  1、西门豹到了邺地,发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展开了调查,现在请同学们来研究西门豹所作的调查,分析造成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大原因,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研究出来的?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2、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1)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 
  (2)年年闹旱灾(板书)随机解释“闹”在三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3、共同讨论,写调查报告
  4、交流
  五、练习拓展:
  修改调查报告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研读第二、三段
  1、西门豹是邺的地方官,他了解到巫婆官绅祸害百姓的事实后,可采取归些办法惩治他们?
  2、但西门豹采取了什么办法?他的办法巧妙在哪里?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从西门豹的言行中去研究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适当引导,重点研读三个重点句,品析词句,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
  (1)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那个人投进漳河。
  (3)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4、想象说话:漳河边上的百姓看了事情的以过会怎么说?
  5、西门豹还为百姓做了什么事?
三、总结,领悟人物品质:
  现在谁来说说2000多年前的西门豹为什么到现在还被人称颂?
  四、练习拓展:
  《西门豹,你真 》
 板书:
             31 西门豹
      巫婆官绅   为民除害   严惩首恶
      给河伯取媳妇        破除迷信
         |           |
        |           |
      年年闹旱灾  为民造福   兴修水利 


  
32  汤 姆 ? 索 亚 历 险 记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3、品读原著,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汤姆?索亚的优秀品质,并启发学生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4、通过学习,提高利用网络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重点:
   1、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2、探讨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汤姆?索亚的优秀品质,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学习难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的整合。
学习过程:

  一、引读。
   1、二十一世纪初,一部电影《哈利波特》风靡了整个世界,昼夜之间哈利波特成了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与英雄。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就塑造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青少年偶像英雄,那就是:汤姆?索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7
   2、引出了我们的主人公汤姆?索亚,那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程:图书推荐与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对于马克?吐温,我们的同学通过网络资料已经了解了不少情况,我也找到了一些,还有图片,算是一点补充吧。我把这些资料做成了一个帖子发在了我们的教学论坛资源库中,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我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搜集了一些资料,我们的同学可也没闲着,不少人给我的信箱中发来了他们所写的这篇小说的故事梗概,我挑选了一篇,让他发在我们的资源库中,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原创梗概。
  二、导读。
   1、读书而有所感。看了《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作为同龄人,汤姆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制成电子文档,再以帖子的形式发送到我们的教研教学版里,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好帖我将会给他加精。
   其实在老师的心中,也有一个我自己的汤姆,我也把我的感受写了出来,放在我的电脑中的共享e 盘里,请大家通过网上邻居访问我的电脑,也来看看老师心中的汤姆。
   2、我们的心中都有了汤姆这个形象,那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呢?也请同学们把自己的观点以帖子的形式发送到我们的教学教研版。
  三、精读《当海盗去》。
   1、谈完了对汤姆的印象,我们的同学其实对书中的情节更感兴趣,因为情节是小说的生命线。在书中最能引起我们遐想的是哪一个情节呢?(《当海盗去》)
   那谁能立刻把这个片断的梗概写出来我们大家看看呢?还是以论坛帖的形式。
   2、在这个片断中,汤姆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她会是什么呢?你读出来了吗?能否在网上找一幅图片把这个抽象的心愿直观地表达出来呢?(帖子)
   盗。汤姆此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去当“海盗”。
   3、提到海盗,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骷髅旗和铁钩船长。我也找到一个有关海盗的电影片断;《加勒比海盗》。我们来看看汤姆的海盗是不是就是这种?
   4、很显然,汤姆的海盗不是这种杀人放火的强盗。那他想当海盗的本意又是什么呢?请将你的观点上传。
   5.如果生活中你遇到了汤姆的际遇,你将采取怎么样的行动呢?
  四、拓展。
   1、在这本书里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你还喜欢哪一个?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汤姆?索亚这个人物形象,对于21世纪现代青少年的健康心理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板书设计:

                              汤姆——聪明 调皮 喜欢探险 
                                                           
    汤姆 索亚历险记           坟场:目睹,出庭作证      勇于探险
富有正义感
                              山洞:被困,离开
                                 

语文百花园八

第一课时
1、        语海畅游
“语海畅游”安排有“词语真有趣”“读一读,填一填“”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等三项内容。
“词语真有趣”意在引导学生体会词语构成的趣味性。教学时,先让学生读一读词语,然后说说这几组词语的组成特点。还可以让学生再举几个类似的词语。
“读一读,填一填”,意在让学生体会“忽然、竟然、依然、仍然、不然、显然、当然”等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的不同。教学时,先让学生读一读句子,然后试着填一填,最后简单说说这些词语意思的不同。对于词语的差别和用法的不同,应结合具体的言语环境来体会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读读比比,说说哪句好,为什么”?意在引导学生体会反问句的效果。两组句子,前一句是反问句,后一句是陈述句。教学时,让学生比较着读,一读,体会反问句的效果。在学生对反问句有的表达效果有所体会后,再让他们读一读,读出反问句表达的强烈感情。还可以拓展学习活动,鼓励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反问句,自己读一读,读出强烈的语气。
2、积少成多
    本次“读读背背”要求背诵的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教学这首诗以学生读、背为主,诗的写作背景和诗的意思学生有所了解即可,教师不必作详细的解释,更不要让学生背诵诗的意思。
3、阅读平台
阅读平台提供的阅读短文是《俞伯牙遇知音》。教学时,先r2学生自渎短文,了解短文大意,再说说文中的“知音”是什么意思,并谈谈现在我们说的“知音”是什么意思。学生广泛交流后,教师再作小结。短文中的“知音”是指钟子期懂得俞伯牙的音乐,知道他的琴声表达的意思。后来用“知音”指自己的朋友。

                               第二课时
1、能说会道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说说家乡的习俗”,意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习俗习惯,知道这些习俗的特定意义,对学生进行民间文化传统教育,并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前,布置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一些风俗民习惯。
   教学时,先回顾《端午节的由来》这编课文,引出口语交际的话题,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再组织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家乡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有什么特殊意义,还可以对某些习俗谈谈自己的建议。最后先派代表到班上讲述,师生共同评议。
2、笔下生辉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7 12:47
本次习作内容,是把自己在某个节日留下深刻的事写下来。教学时,先让学生读读提示,开拓自己的思路,明确这次习作的要求。然后让学生回忆,学生回忆后,再互相交流,互相启发。然后学生自拟题目,写草稿。学生写草稿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这个节日的的特点,进行场面描写。草稿完成后,要求学生自己读一读,找出要修改的地方,认真修改。
“语文百花园”教学可安排2课时。更多免费教案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www.lspjy.com 分站www.fydaxue.com

作者: 手枪    时间: 2013-2-27 10:37
此教案很棒!
作者: 手枪    时间: 2013-2-27 10:38
此教案很棒!
作者: 手枪    时间: 2013-2-27 10:44
请告诉我怎样下载此教案。
作者: 小花伞613    时间: 2014-2-13 21:21
受用
作者: panyuandong    时间: 2014-3-3 22:27
是一套好教案
作者: 暖暖o    时间: 2014-5-22 12:41
怎么下载。
作者: 2660329151    时间: 2014-6-12 18:53

作者: eveve    时间: 2014-12-26 17:47
怎么下载不了
作者: 豆豆QQ    时间: 2015-3-17 09:46
好棒
作者: 豆豆QQ    时间: 2015-3-17 09:52

作者: 杨德华    时间: 2016-2-25 17:13
ok
作者: 可可西克    时间: 2016-7-21 10:51
谢谢分享
作者: 757355894    时间: 2017-1-13 11:03
最后一帖链接找不到。
作者: 757355894    时间: 2017-1-13 11:04
admin 发表于 2011-1-27 12:44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重点:

最后一帖链接找不到。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