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教师共读一本书《读懂学生》阅读打卡汇总 [打印本页]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20-9-24 16:40
标题: 教师共读一本书《读懂学生》阅读打卡汇总
读懂学生的思维

学生思维是一个复杂而有变化的系统,有着自己的价值和观念。那么,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读懂学生思维,读懂学生学习行为背后所蕴含的思维密码,打开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智慧地成长。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都知道教学设计是静态的,而学生的学习则是动态的,静态和动态之间、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寻求思维的发展。而静态和动态之间、预设和生成之间的矛盾促进着教师在课堂中不断的去读懂学生的思考过程。

读懂学生的思维,能让我们找到思维的密码,才能更好地调整教学进度,促进学生智慧地成长。读懂学生思维的过程,就是不断走进学生的过程,走进学生思考的过程。思维通过语言的表达,让思维外显,真正促进学生智慧地成长。作为教师,当我们真正去读懂学生思维的时候,你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当我们读懂孩子思维的过程中,就明白了孩子思考的过程,学生思考的价值和意义。真正读懂学生思维的过程,就是不断的发现学生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作为教师,我们需要读懂学生的思维,真正在教与学之间找到学生学习的认知基础,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读懂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好地理解学生,更好地站到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促进教学走向深入,真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作为教学,数学本身就是思维的教学,所以,读懂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的去读懂孩子思维,真正促进学生智慧地成长。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20-9-24 16:40
1、把握起点,提高学习目标的准确性。在郭淑红老师设计的教学目标中,能够把知识技能与数学思想、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在一起,让计算变得有“意思“起来,在学习目标设置之前,要读懂教材、标准、学生,找到学生的知识起点和经验起点。

2、关注起点,提高学习内容的实用性。教师课前让学生进行学习前测,能够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起点。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尝试计算-直观验证-抽象总结”,把学的权利真正交给学生,学生会的让给学生“说”和“做”。

3、分析起点,丰富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分析学生的认知起点,提供多通道、多途径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用多样化的学习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不同学生获得发展。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20-9-24 16:40
读懂学生的精彩,学生课堂精彩的生成无需预约,因为它随时会发生、稍纵即逝,教师只有善于发现和捕捉,才能将课堂教学变得更加艺术有效。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倾听学生在发言中信息内的关键点,并进行判断,捕捉学生闪现的创造性的火花,给予强化、宣扬、放大。有时学生的表达并不完善,这时教师对其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如果仅对结果简单的给学生一个“对”或“错”、“好”与“坏”的评判,往往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可能失去一个捕捉学生创新火花的机会。还有部分学生出于种种原因不愿意回答问题,或者偶尔小声回答,他们往往隐藏在“不知道”的部分学生内,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关注这部分学生,一定会错过很多精彩的发生。

孩子是最富有创造性的,他们课堂发言的精彩靠教师的发现和捕捉,让其发挥出最精彩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也应采取丰富多彩、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鼓励孩子大胆参与,勇于表达,充分发挥学生的天性与创造力,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20-9-24 16:40
优秀教师课堂上的注意中心始终是学生的思维。今天看了刘英杰老师的“读懂学生思维,让教学更有效”这篇文章,让我受益匪浅。

第一个要搭建展示平台,读懂学生的思维运转。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刘老师以《分数的混合运算(二)》为例,详细讲解了怎样给学生搭建展示平台。第二个要抓住错误根源,读懂学生的思维困惑,要抓住学生的错误,往往错误是最典型,最容易出彩的地方,教师处理的得当,会让学生有很深刻的印象。第三设置对比延伸,读懂学生的思维误区。读懂学生的思维误区,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只有抓住学生的误区,才能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建立起认知结构,在课堂抓住机会,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20-9-24 16:40
有时候,学生还会针锋相对地提出和教师、其他学生截然不同的个性化见解。这些见解价值不一,有的浅薄幼稚缺少深度,有的片面偏激缺乏认知储备,有的却闪现着学生的灵感和智慧。这时,就需要教师耐心真诚地倾听,并对这些见解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以便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地纳入自己原先的教学计划,从而调整、补充、拓展教学内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全班几十个学生各有差异,各具个性,对于一些学习问题,他们都有自己的思考方法和想法。在课堂中,要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甚至鼓励他们“百家争鸣”,教师则要用心地倾听,听其全部,不管是响亮的还是轻微的,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理直气壮的还是胆怯的。

    教师充分允许学生发表意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讲错了也不批评、指责,而是组织学生自由讨论,这不仅实现了各学习个体对知识的即时建构,也让学生自由地变化着、成长着。学生的目光往往流露出内心的真实情绪,教师应注意捕捉并体会学生目光所传递的信息。学生的目光或期待、急切,或困惑、茫然、游移不定,或心领神会,或疑虑重重,教师要及时捕捉这些信息,判明原因,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例如,在讲解例题的时候,由于例题往往需要用到刚总结出来的新知识,很多学生,特别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会露出困惑的眼神,这就需要教师在应用新知识的时候,多加解释新知识应用的条件,并指明该题中已符合的条件。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20-9-24 16:41
读懂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的理解学生,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中教师更多的是通过倾听去读懂学生,逐步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机智,根据课堂生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进度。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理解,从而课堂生成会不同。教师要预设课堂情况,但是互动的课堂中肯定会有预料不到的成果,只有教学活动突破预设,才能使课堂成为开放性的创造天地,才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艺术。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捕捉有效信息,通过自己的教学机智将课堂意外化成教学资源,收获意外的精彩。

7.张婷

质疑的师生对话,促进教师读懂学生的思维。目前的课堂中,大部分是教师把控课堂,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这其中虽然有自主思考的过程,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一定发展,但是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较弱,学习完一节课后学生对这节课没有自己的思考,对学习内容缺乏更深层次的问题。因此在课堂中,我们不妨多设计追问,学生在回答问题后针对问题进行追问,激发学生的深层次思考;还可以在课堂中多融入生活中的数学情景等,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20-9-24 16:41
读懂学生胆怯的眼神,帮助他们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这类眼神往往是一些成绩中下等,性格比较比较内向、腼腆的学生,他们往往由于不自信,不敢直视老师的眼睛。这种学生我们如果采用不当的方法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会更加的失去自信,更害怕在众人面前说谎,所以我们对待这部分学生更应该小心的对待。

  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面对学生我们要多些表扬,少用一些批评。对待这类学生,我们更应该时刻保持微笑,用鼓励的目光看他们的闪光点,要及时的表扬、鼓励,慢慢的让他们养成大胆说话的好习惯。如果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不断的放大优点,当众表扬他们,让他们走出自卑,大胆的发表意见,重塑自信。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20-9-24 16:41
讲学生之所缺,教学生之所需。我觉得这句话是对优秀的教学设计最好的阐述。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是要讲解。所有的知识不一定都是学生所缺乏的,我们要从众多的知识当中找出学生真正不熟悉的、不能掌握的,把这些作为重点去讲解。

对于课后练习题,有时候会觉得对对答案就可以了。但其实,不管什么样的题目,每一道题目的背后都是有方法和思考过程的。答案是次要的,我们要教会学生的是思考过程、思维路径,可以解决这一类型题目的方法,而不单单是一道题。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20-9-24 16:41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根据课堂实际,读懂学生思维,在学生需求与教学目标之间找准切入点。课堂上需要读懂学生思维,比如在讲圆柱的表面积这节课时,我们在探究圆柱的侧面积如何求,往往都是将圆柱的侧面展开,给学生渗透将曲面转化为平面即“化曲为直”思想。学生在这节课上也出现了新的想法,其实我们的圆柱可以看成是有很多个大小相等的圆叠放在一起有了一定的厚度,就成为了圆柱。由此学生就想到了,“线动成面”,由此也可以得出圆柱的侧面积就等于底面周长成高(即厚度)。

这就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数学教学是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需要我们给予充分时间让其思考、表达,在倾听与发现中,捕捉学生思维的亮点,这真正的“顺学而教”。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20-9-24 16:41
读懂学生的认知基础,有助于教师预设指向性明确的关键问题。

读懂学生的知识经验,我们可以知道学生将会面对的困惑,把课备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读懂学生的方法基础,我们可以知道学生的思维模式,把课备在学生的思维创新处;读懂学生的情感态度,我们可以知道学生的喜好,把课备在学生感兴趣的点…所以只有读懂学生的认知基础,我们的教学才会更有方向,更有目标,沿着目标预设出的问题指向性会更明确,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产生思维的碰撞,真真正正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20-9-24 16:41
数学概念一般比较抽象,小学生难以正确而又深刻的理解。概念教学既是落实双基的前提,又是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键,在概念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经历“试误”过程。让学生在经历错误中对概念达到真正的理解,教师可以巧设概念“试误”情境,让学生经历错误过程,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经历“试误”过程。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只有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在“试误”中提出问题,并且发现问题,让学生积极去探索、寻找解题方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发展,学生才能自己走上创造性学习之路。
作者: 最新资料    时间: 2020-9-24 16:42
1、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做个“懒”老师,给足学生独立思考、尽情交流的时间与机会。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文中写道:“学校的教育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课堂上要给学生“留白”,“逼”着学生独立思考。一堂课热热闹闹,学生情绪高涨并不代表他们的数学思考就高涨。给孩子独立思考的空间,只有有了独立思考,才能有合作交流的收获。

2、教师在提问之后,注意停顿,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尽量避免提一些只需用“是”或“否”回答的问题。用“是”或“否”回答的问题,往往难以诊查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在学生给出答案后,老师要追问“为什么”,或者把该答案交给其他同学讨论,以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老师要尽量提一些开放性问题,这些问题有利于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知识出发,多角度地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课堂上要尽量避免集体同时的言语应答,集体回答不利于了解学生个体的学习状况。

3、为实现高效的教学,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课上要读懂学生的学习过程,即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过程。“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因此教师要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尽情地交流,充分地发表意见、提出问题、质疑反驳等。尤其在课堂教学中,某一个学生的发言本身也是其他学生借鉴、学习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交流。也只有学生充分交流了,教师才能在倾听学生声音的基础上,读懂学生的思维。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