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集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22 11:48
标题: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集

      本套资源由六十铺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文字版可以直接观看,如果需要下载此套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集DOC版的附件,请直接拉到本帖子最后一页的最后一帖链接中下载DOC附件即可!如只是浏览参考一下该资源,则无需下载附件!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册)教案全集

目录
第一单元       
1绿叶的梦
2        芦叶
3        一只贝       
4        * 快乐的暑假 

第二单元       
5古诗三首《望洞庭》、《菊花》、《枫桥夜泊》
6        观潮
7        火烧云       
8        * 四季童话           

第三单元
9满山的灯笼火把       
10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11        成长
12        * 球王贝利
 
第四单元       
13麻雀
14        让它们自由生息
15        蒲公英的梦       
16        * 台湾蝴蝶甲天下       
 
第五单元
17小草之歌
18        争吵       
19        小泽征尔的判断       
20        * 皮巧根桥 

第六单元       
21一块特别的石头
22        地图上的发现
23        新型玻璃       
24        * 人类的“老师”         
 
第七单元       
25倔强的小红军       
26        小兵张嘎夺枪记
27        虎门销烟
28        * “0”的突破 

第八单元       
29重阳节的传说       
30        寓言两则《掩耳盗铃》、《守株待兔》       
31* 快乐王子(剧本)
        32        * 牛郎织女         
本册教材版本:语文出版社  标*的是略读课文
 

1、《绿叶的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按认读和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苇叶、搜集、汇拢”等词语。
   4通过本课学习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童年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
  教学准备:
   1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图片、视频、文字);树叶贴画(或其它树叶、高粱秸制品)。
   2课前学生进行调查:现在的学生都玩些什么。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年段、新学期、新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让我们一起去遨游语文天地吧!
   2浏览“单元导读”:
    这个单元给我们讲述的是作者们的童年故事,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吗?
    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语文学习?注意提高什么能力?
    浏览“单元导读”,找出问题的答案。
   3交流体会:
    ①汇报“读懂了什么”。
    ②说说自己想怎样学习这个单元;或说说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难题。
  二、进入第一课《绿叶的梦》的学习:
   1导入: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绿叶的梦》这一课。
   2释题激趣: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思考?(从“绿叶”、“梦”、“绿叶的梦”三个角度谈均可)
    [教师提示]①绿叶:哪里见过?象征什么?可以做什么用?等
         ②梦:可以让学生组词,体会“梦”的情感内涵。
         ③绿叶的梦:启发质疑。
    小结:(整合学生发言,导入课文阅读)
   3范读课文,初步感受:
    ⑴边听边思考:作者通过哪些事来反映自己的童年生活的?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⑵听读思考,交流感受:
    ⑶小结:作者就是抓住与绿叶有关的几件事,向我们讲述了她快乐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不禁产生羡慕之心。愿意自己读读这篇课文吗?(导入下一环节)
   4学习本课生字词:
    ⑴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
    ⑵自读课文,画出新词,并把带新词的语句读一读;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摘录到“词语花篮”中。
    ⑶解词:(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选择)
    ⑷小结:同学们都掌握了生字的认读,对新词也有了了解,希望通过学习课文,更好的掌握这些生字、新词。
   5按要求自读课文:
    ⑴提出自读要求:
     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同一个意思的。(用▲分段)
     出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与周围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存在的问题。
    ⑵学生按要求自学。
    ⑶组织班内交流:
     检查分段情况;汇总好的词语;指名朗读喜欢的段落;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6作者简介:(有时间再安排)
    葛翠琳,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现任冰心奖评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半个世纪来坚持写童话,力求在童话创作中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形成自己独具的风格。主要作品《野葡萄》、《会唱歌的画像》、《翻跟头的小木偶》《春天在哪里》等曾获国内外多种奖项,并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出版。丹麦、瑞士、前苏联、日本、泰国等报刊对其作品都有过介绍和评论,港台地区出版过她的繁体字中文版童话图书。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22 11:48

    葛翠琳曾出访法国、瑞士、泰国、日本并讲学。70年代末期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80年代末曾任瑞士儿童图书国际奖评委。1990年与韩素音等人创办冰心奖,并一直主持冰心奖工作,为培养儿童文学作者尽心力尽力。90年代曾连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全国妇联执行委员。
    小读者喜欢她的书,是她最高兴的事。(中国早教网:www.zaojiao.com.cn)
   7布置作业:
    ⑴抄写本课生字词。
    ⑵继续熟读课文,特别是自己喜欢的段落。
    ⑶试着自己解决课上提出的问题。
    ⑷阅读《野葡萄》(或自己收集作者的作品)[选做]
     野葡萄(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www.cnread.net)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回忆、梳理学生质疑,确定重点问题: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提出了一些问题,还记得吗?(指名说)
    哪些问题在课余学习中已经解决?还有哪些没解决?
   3导入: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有些还未解决。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课文,一起解决剩下的问题。
  二默读全文,思考问题:
   1出示默读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
    ⑵你对那部分最感兴趣,反复阅读。
   2学生自读课文。
  三深入学习课文:
   1回答问题,梳理内容:
    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简练概括出意义段或自然段的段意)
   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⑵演示图片,提出质疑:
     ①出示图片——课文中提到的那些儿时的玩具。
     ②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前几句,齐读最后一句话。
     ③启发:大自然提供我们许多的玩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但是作者为什么“最着迷”于绿叶呢?
   3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⑴浏览课文。
    ⑵交流自己的意见。(可以读一读课文,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⑶处理“泡泡框”,理清与其它各段的关系。[随机板书]
   4根据学生选择,逐段学习课文重点部分:(2——6自然段)
    [学习3——6自然段,不一定按顺序,学生最喜欢哪个自然段,读一读,然后深入学习即可]
    ⑴第三自然段:写“我们”采集绿叶的快乐。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出示词语练习:
      *(密密)的树林(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
      *(爬)大树(钻)丛林(串)项链(做)戒指和手镯
      *照样子摘录词语:元宝树叶(菟丝子草、豆角花、野菊花)
     ③自读课文,注意练习中出现的几组词语,从中体会采集绿叶带给“我们”的快乐。[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
     ④指导练习感情朗读。
     ⑤指名读本段课文,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⑥小结: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能听出,你们已经体会到作者采集树叶时的快乐。(再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⑵第四自然段:写采集绿叶也会争强和探险,甚至受伤。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随机板书]
     ②默读思考:采集树叶的活动几乎使每个人受了伤,这与快乐有什么关系?
     ③交流体会。[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
     ④练习有感情朗读。
    ⑶第五自然段:写秋天的收获更大。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结合“泡泡框”谈体会。[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随机板书]]
     ③指导练习有感情朗读。
     ④试背诵本段。(时间允许可以齐背或指名试背)
    ⑷第六自然段:写老师让“我们”观察并讲述这些叶子,从而“我们”知道了许多民间传下来的药方,了解了许多丰富有趣的生活知识。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出示一些叶子的图片(先出示课文中提到的,再补充课外的)
     ③学生边看图片便说出这些叶子的药用(课内的);教师说出其它(课外补充部分)叶子的用途。
     ④结合课文内容,同学间交流收获。[随机板书]
  四总结全文:
   1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回答问题“课题为什么叫《绿叶的梦》?”
   2对比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学习后的感受。
   3回忆作者的表达方法,说说有什么值得借鉴的。
   4总结语:作者的童年是快乐的,他们投身大自然,尽情享受大自然送给他们的童年礼物,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同学们羡慕作者与大自然的亲近,羡慕他们的快乐,而我们更应该羡慕他们富于创造的一双小手。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唤起我们对快乐的追求,为自己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
  五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组织一次小组活动:(三选一)
   3预习下一课。
   内容:①交流自己童年有趣的故事。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22 11:48

      ②设计一次活动,享受童年快乐。
      ③走访长辈或邻居,搜集大人们的童年生活趣事。



2、《芦叶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   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宣布课题,设疑激趣。
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船、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芦叶船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呢?我们来读课文《芦叶船》。(板书课题)
二、        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        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字形。2、        学生互动学习,互相检验自学效果。提示会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如:喇港竖等)
第二课时
一、        细读课文,理解感情。

1、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 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        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        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到准确、流利。
4、想一想: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再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二、        熟读课文,整体感悟。
1、        把你感兴趣的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感兴趣。
2、        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3、        你喜欢“我”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有怎样的童年生活?
三、        理解句子。
A        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
B        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A        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B  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第一组句子的第二句比第一句多加了“像蜘蛛网一样”就把那里的河道不仅多而且纵横交错的情景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了。
第二组中第二句不仅把芦叶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开走的交代清楚了,还说明了“我”那“又惊又喜”的心情。
3、把没读懂的地方记下来。读后进行议论。
A找出相关的语句及段落,并根据自己的题解来叙述。
B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补充资料:
手艺:手工业工人的技术。在本课指“我们”做芦叶船的技术。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
浩浩荡荡:本课指水势大。
《语文同步读本》指导:引导学生自学《芦苇》、《风筝》。《芦苇》描写了作者与芦苇紧密联系的童年生活,记叙了做芦叶船和芦哨的童年趣事,赞美了芦苇默默奉献的品格。
自学时通过“读一读议一议”抓住主要内容,从文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感受到童年乐趣。       



3、《一只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育:认识珍珠形成的相关知识,懂得贝的可敬在于用血肉磨制成了美丽的珍珠。
   教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贝的可怜与可敬。
      2、认读相关词语,正确书写四会字。
   发展:1、加强领悟能力。
      2、发展联想思维的逻辑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感情朗读,体会贝的可怜和可敬。
   2、理解贝为什么可怜又可敬。
  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课室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渲染,导入新课。
    出示视频:(海潮汹涌,贝壳涌上沙滩)
    画外音:这节课黄老师要带大家来到大海边,欣赏美丽的海景,倾听悦耳的潮声。让我们在欣赏这些色彩斑斓的贝壳的同时,也来认识一只独特的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0课《一只贝》——齐读课题。
    (教学前,我针对二年级学生具有有意注意极易涣散,理性思维较弱,感性思维较强等心理特点,制定了兴趣产生--情趣保持--志趣衍发的教学思路。一开始,运用录象演示,创设情境,引起学生读课文的兴趣,达成志趣衍发,提升学情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进入自读课文系统,同桌互助合作地自学课文。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22 11:49

    (我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孩子有的大声读,有的轻声读,有的边读边用铅笔在划着什么,还有的读完后就与同桌交流着什么。对于这些方式,我都表示许可。在我看来,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读书的方式更是不同,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能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充分感知课文,学生无拘无束地展示读的个性,体验着语文实践带来的快乐。)
   2、认读难字及相关词语。
   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欣赏,体会贝的可怜与可敬。
   1、(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片段,用()标出,想一想,为什么会令你感动?
     (2)同桌交流。
   2、集体分享精彩之处,相机讨论理解:
    (1)“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2)你认为这只贝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坚强、可敬、乐于奉献——)
      (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然而,我们面对的都是有差异的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发展个性是素质教育的宗旨。学生因受遗传特质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导致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性格倾向,依据智能多元化理论,人的智能倾向各不相同,因此,学生学习活动是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加德纳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形式。所以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从自己的阅读体会出发,找到令自己最感动的片段、阐述令自己感动的理由。在集体交流这个环节,学生的发言令我及听课老师欣喜不已: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人的阅读体会、表达方式都不同,答案千差万别,百花齐放。二、学生正是因为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各个都希望能与人交流,便又形成了争先恐后、抢着发言。在这里,我们看到学生们显得自信和好学。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流露着自豪,对自己显得尊重。他们没有低头垂肩似有羞涩之感,而是显得内心充满力量。他们感到安全、放松;能自然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他们无需戒备,不用担心取悦他人或赢取每个项目。这也恰恰符合特级教师窦桂梅所说的:“如果每一个孩子都学会了认识自己,都找到自己是一个好学生的感觉,都有了自信和创造的尊严,他们获得的将是终身享用不尽的真正财富。”三、在问题的设计上,我提出了:“你认为这只贝具有什么样的品质”的问题,充分挖掘教材中蕴藏的人文因素、美的因素,使学生不仅受到教材内容的演习,而且受到作者情感的熏陶,更进而在动态生成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四、拓展延伸
    这是一只坚强、可敬而又乐于奉献的贝,从这只贝身上,你会想到一些什么样的人?接龙说,小组说,指名说。
    (我认为,语文绝对不是只依靠教师就能学好的,它需要学生自己从鲜活的文字中感悟到独特的情感,因此,由一篇文章引发对多篇相关文章的阅读,加强课外知识的补充和在课内的渗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知识迁移、运用到课外去,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建立和谐的语文素养。)
  五、学后心得交流
   1、小结,过渡:同学们刚才所提到的这些人物,不管他们离我们远还是近,也不管他们生活在古代还是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都拥有非常美好的品质,就像这只贝一样。我深深地感觉到:磨难或许会让人变得丑陋,但只要坚忍不拔,磨难过后就会拥有丰收的果实!
   2、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用三言两语来表达,也可以自创名言或借用名人名言来概括。
   3、指名说、接龙说。
  六、总结全课。
    小朋友们刚才都说得非常精彩,我相信,假如将来你们遭受了磨难,只要想起这只坚强、有毅力的贝,你也会变得坚强起来,历经风雨而见彩虹;你也一定会像这只贝一样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节课上,我在创设学习情境后,把学习的主动权、学习的时间交给了学生,鼓励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对同一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学生在充分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和同学一起研究、讨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可以说,可以读,可以质疑,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交流中,我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多向信息交流的活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探讨、争论、交流,学生蕴藏的智力得到充分的挖掘,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和闪光,学生动脑、动口,在“真情流露”中展现自己的才能。这样的学习是轻松快乐的学习,是学生用自己的全身心投入的学习,所以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个性得以张扬,还充分享受到了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多给学生一点空间,老师就会多一份意外的收获。”——这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带给我的最大收获。)
4、《快乐的暑假》教学设计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22 11:49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与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3会认本课的生字“所、憧、憬、泼、率”。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产生共鸣。
  教学准备:
    提前收集学生假期的生活照,制作成演示文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激发阅读情感:
   1板书课题。齐读:
   2读到课题,有什么联想?
   3小结:“假期”的确是令人向往的,我们的许多梦想到要在那个时候实现。因此,“假期”也总是给我们留下美好记忆。让我们走进课文,重温假期的快乐。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2交流学习成果:
    ⑴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⑵解释难理解的词语。
    ⑶练读课文,做到通顺流利。
  三范读课文,练习朗读:
   1范读课文,示范语气与停顿。(如果学生能力较强,可采取评读的办法)
   2自由练读,融入自己的情感,努力读出韵味。
  四结合实际,体会情感:
   1学生自由谈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第一节:结束学校生活,开始暑假生活,重拾书本外的童年。
    第二节:暑假生活的快乐情景。
    第三节:孩子们在海边开心的嬉戏。
    第四节:孩子们自由成长的愉快心情。
    (交流中如有问题,组织学生结合诗歌内容自主解决)
   2结合诗中具体诗句,说说自己在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快乐。
   3结合自己的暑假生活,说说孩子们还会有哪些活动。[播放演示文稿]
    (可以仿照第三节进行诗歌创作)
   4有感情朗读全诗,抒发自己的情感与体会。
    (同学互读、指名读、分读全诗、齐读均可)
  五总结:
   1为什么假期会带给我们如此的快乐?(避免对学校生活形成负面影响)
   2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享受我们的童年生活?
   3总结语:拥有假期,拥有自由。在自由的时间里,我们更好的亲近大自然,实践自己的梦想,又为童年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回忆。希望我们过好童年中的每一天。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诗歌,记住诗中出现的生字词。
   2*仿照第三自然段,描写自己的快乐假期。(选做)
   3阅读其它描写童年生活的诗歌。(见“积少成多”中的《田园乐》)

  板书设计:
              4*快乐的暑假
            学校生活  暑假生活
            紧张    无拘无束
            严肃    自由成长





5、<<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会认“霜、寺、”会写“遍、渐、霜、愁、眠、苏、寺”。                           
能力目标        2、理解古诗的意思,想像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情感目标        4、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对诗句的理解和想像结合起来,入情入境,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教   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        朗读理解法、质疑、讨论、探究、自学法、配乐朗读法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第一课时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回忆所学过的古诗,并背诵。
二、        学习第一首古诗。

1、解题。思考: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
2、引导同学根据注释并结合查字典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1) 学习生字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并注意他们的读音。
(2) 理解诗句的意思。学生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
(3) 学生齐读。
3、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
4、 结合注解,自读自悟,整体感知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
5、试着逐句讲讲诗句的意思,并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如何?
三、        巩固练习。
1、        读全诗练习背诵。
2、        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3、学生交流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四、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学生自己读古诗,边读边画。       
增强学生的语言积累使学生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能使学生更能深入的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创设学生喜欢的情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运用总结的方法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探索的能力。多感官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快乐。

第二课时第三课时(教学步骤同上)       
        五、朗读指导: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六、作业:
1、连线:


张继                      《枫桥夜泊》         
元稹                          《望洞庭》      
刘禹锡                       《菊花》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22 11:49

         

2、填空
“遥望洞庭山水色,银盘里一青螺。”这两句诗用了(    )修辞手法,把(    )比作“白银盘”,把(    )比作“青螺”
       

补充资料:

一、作者简介: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贞元九年进士,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又并称“刘白”。他的诗风格清新,婉转含蓄,善于吸收民歌精华,并多反映社会生活。元稹:河南河内(今洛阳一带)人,他曾经作过宰相,是唐朝著名诗人,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诗,世称“元白”张继:字懿孙,南阳(今河南)人。天宝进士。其诗多登临记行之作,不事雕琢。

       
二、《语文同步读本》指导引导学生自学《古诗两首》、《菊花诗两首》。《古诗两首》是描写秋天的景色的诗。其中“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以及“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是名句。《菊花诗两首》则从不同角度来表现菊花的品格,与课文中《菊花》一诗相呼应。其中“宁可抱香枝头死,不随黄叶舞秋风”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两组文章后面的“读一读想一想”旨在引导学生朗读同类题材的诗歌,加深对古诗的感悟。


6、《观潮》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本文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方法,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课始,以“声”激情诱趣。
  好的作品默默地看与朗朗地读又与有音乐烘托伴奏的朗诵,对人的感官的刺激作用,带给人的内心体验都是不同的。文章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来前的风平浪静与潮来时的惊涛浪吼形成鲜明对比,尤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潮水由远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为了充分发挥作品的感染力,用雄浑有力的交响乐伴以激情昂然的朗诵,使学生入其境,动其情。
  准备一段由缓慢抒情到急促激越再到平缓渐弱的交响曲。以“舒展缓慢”吻合潮来前的平静;以“欢乐抒情”衬托人们观潮的喜悦心情;以“雄壮激昂”,烘托大潮的磅礴气势。
  (二)课中以“像”释疑解惑。
  学生生活在繁华的城市,许多孩子没有到过海边,更无从目睹这样雄伟壮丽的大潮之景观。对于没有见过的事物,又无类似经历可以借鉴,不仅给理解课文带来障碍,也给展开想象造成困难。因此,需运用电教手段,声像同步,视听结合,创设情境,提供感知,发展情感,促进理解。
  根据课文内容,从《神州风采》里的“海宁观潮”一片中截取有关片断,按潮来时开始还是风平浪静到有声无“形”,然后“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渐近,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白浪翻滚,如同一道城墙”;更近,犹如“战马飞奔,坦克轰鸣”的顺序组接。录制两遍。第一遍按由远及近,将潮水的“如线”、“横贯江面”、“如墙”、如“万马奔腾”的四个画面各定格6秒,以便使学生有时间看清楚并将实际景象与课文里的文字描述在头脑中“衔接对号”。第二遍不定格,使学生对大潮由远及近的推进变化、发展有一个连贯、完整的印象,以加深感受。
  (三)以“读”促思通文。
  朗读是理解内容的基础,也是检查理解的手段,更是以文悟道的途径。《观潮》从声、形、色三方面描绘赞美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形象鲜明,富于感染力。有感情地诵读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又能更好地受到感染。
  读,应求形式多样,不同的读法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要根据不同段落的学习内容、训练任务、教学目的选择适当的读法。默读,利于思考;朗读,助于理解;齐读,训练面大;自由读,灵活主动;个别读,“以点带面”便于指导。读,又不能走形式,明确读的目的,提出读的要求,求得读的成效。要以读引思,以思促读,读思结合。
  这堂课的教学,采用下列读法:
  课始:教师范读激情;课中:自学时默读,理解中自由读,理解后感情朗读;课尾:个别读、齐读相结合。
  (四)优化课堂结构。
  教学结构力求体现“教为主导、生为主体、学为基础、思为核心、‘道’贯其中”的整体优化结构型。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做到“三动”和“三个保证”。
  三动:动脑思考;动口读说;动手画批。
  三个保证:在学习的中心阶段,即高潮处,关键处,难点、重点处,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思、去议;保证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保证学生自始至终在课堂上过着愉快的精神生活。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1.教学重点:
  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是教材的重点部分,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好这一段。
  突出重点的方法:
  (1)理清作者观察和表达的顺序。
  懂得作者是按照“极远—渐近—再近—更近”的顺序观察和描述的。
  (2)理解作者的表达途径和方法。
  懂得作者是从声音、形状、颜色这三方面将大潮雄伟奇特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从中体会作者赞美“天下奇观”的思想感情。
  (3)重点理解比喻句。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22 11:49

  引导学生分清本体与喻体,即把什么比作什么,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它们的作用,懂得这样比的真正含义。
  (4)运用电教手段——录像,创造情境,激发情感。放录像—画批—讨论—朗读多种教学手段优化组合。
  将看、想、说、读有机结合。做到“图”“文”“视”“听”互补;“听”、“说”、“读”、“思”互促。
  2.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没有感性认识作基础,对文中的一些描述如:“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等不易理解,易产生疑惑:这是怎样的一种景象?真是这样吗?因而对于作者基于真实,富于生动的表现方法也不易体会。因此只有让学生如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巨大威力,才能很好地理解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力。
  突破难点的方法:
  (1)借助录像,提供感性材料,帮助理解内容,释疑解难。
  (2)朗读和品味词句相结合,朗读中品味,品味后朗读。

  二、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正确概括段意。
  3.动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促进朗读。
  4.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教学用具:
  钱塘江大潮录像带(3分钟)音乐录音带(2.5分钟)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释题,教师朗诵课文。
  目的: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同时创设情境,激情入境,让作品感染学生,训练听、思、说能力。教学手段:用音乐伴朗诵。
  用谈话法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到过江边吗?你们可知道,大江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有波涛汹涌的时候,还有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叫作“潮”。
  板书“潮”。
  一位曾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板书“观”。范读课文。听读思考。
  下面请你们听一听他的描绘。请你们听的时候注意:他看到的是怎样的一次大潮?按照他描述的顺序,使你在头脑中出现了几个画面。
  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读后学生逐一回答问题。根据回答板书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
  追问:“天下奇观”的“观”当什么讲?什么叫“天下奇观”?
  (二)理清文路,分段精读。
  目的:知道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时间顺序写的,并按照这一顺序正确地给文章划分段落。理解各段主要内容,并能抓住要点准确概括段意。
  步骤:
  1.理清文路,划分段落。
  请大家打开书,快速默读一遍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段?
  2.分段细读,学习第一段。
  方法:默读。
  要求:边默读边思考:作者在这一段里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
  学生应弄懂,交代了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日早晨;观潮地点——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描写了观潮人的心情——急切地等待;观潮的场面——人山人海;潮来前江面的景象——平静、雾蒙蒙。(这是主要的)
  要求学生抓住主要意思概括段意。
  学习第二段。
  目的:理解作者由远及近,从声、形、色等方面描述了大潮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与力,激发学生赞美、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手段:录像
  教学方法:质疑探索法、组织讨论法、总结归纳法和边议边读。
  教学形式:学生自学、小组议论、全班讨论三种教学形式相结合。
  ①指名学生读第二段。
  要求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的?又是从哪几方面来描述的?
  读后引导学生依次讨论这两个问题。
  通过讨论明确:
  a.作者是按照远—稍近—再近—更近的顺序写大潮中景象的。
  b.作者是从声音、形状、颜色这三方面来描述大潮的。
  ②启发质疑。
  让学生提出初读时不懂的问题。
  ③引导学生观看录像。
  释疑解惑,帮助理解,边看边引导“图”“文”对号。
  ④导入学生自学。
  刚才你们看了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现在再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大潮那种惊心动魄、奇异壮观的景象生动、形象而又逼真地描述出来的,请你们仔细地阅读,很好地体会一下。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议论。
  ⑤组织学生讨论。
  边讨论边自由读。
  需讨论明确下列问题:
  a.大潮从远处出现,人们看到了什么?这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
  b.“横贯”是什么意思?
  c.“形成一道白色城墙”是什么景象?这样比,说明了什么?
  d.“千军万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是怎样的景象?
  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比,表现出什么?
  e.大潮由远及近,从声音、形状上的发展是怎样的?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22 11:49

  f.刚听到大潮的声音时人们是什么心情?刚看到大潮的样子时,人们是什么心情?大潮越来越近时,人们闻其声、见其形后心情又怎样?
  ⑥理解后朗读。
  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看录像听读。再次感受大潮的美与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⑦概括段意。
  谁能用一句话把潮来时声音、形状由远及近的发展表述出来。
  学习第三段。
  ①指名学生读。
  ②理解“风号浪吼”、“涨”等词的意义。
  ③抓住主要内容概括段意。
  ④小结
  如果你是一个观潮者,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你会感到怎样?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小结:是啊,同学们还曾记得吧,那神奇美丽的五彩池;雄伟壮丽的瀑布;四季如画的小兴安岭;还有这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这就是我们可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我们怎能不感到自豪,作者也正是把这种热爱与自豪之情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四)再读全文。
  方式:指两名学生读第一、三段,全班齐读第二段。
  板书设计◆
              7、《火烧云》教学设计

一、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描绘了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课文先讲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接着讲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最后讲火烧云下去了。用词准确,描写生动逼真,想象丰富是本课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自然景色之美;二是学习课文中的生动词句,了解作者丰富的想象,积累好词佳句。
  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是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大胆想象的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字。能正确读写“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凶猛、庙门、蹲着、镇静、必须、揉眼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三、教学建议
  1.本课讲到的各种云的颜色很多,课前要求学生在早晨或傍晚,最好是有朝霞或晚霞时,观察云彩的各种颜色和变化,或者收集有关云彩的图片和描写云彩的好词佳句。
  2.指导学生通读全文,读准生字的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读准翘舌音:“烧、寿、镇”;后鼻音:“盈、恍、猛”等。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
  3.再读课文,可以是自己读,也可以是小组同学一起读,读后思考讨论:课文哪些部分是讲霞光的,哪些部分是讲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找出认为写得美的句子来读一读,初步了解火烧云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状。
  4.本课描写火烧云色彩、形状变化的语句,用词十分准确,写得十分生动、形象,可以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体会意思。例如:
  (1)“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极多”说明火烧云的多种颜色,“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不仅突出颜色多,而且强调变化快。
  (2)“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把火烧云想象成了动物,突出了火烧云变化的有趣。“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表明了火烧云形状在不断地、快速地变化着,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要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火烧云颜色、形状极多,变化极快的特点。
  5.作者是抓住火烧云的颜色、形状极多、变化极快这两个特点来观察和描写火烧云的。教学时,可以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去品味霞光、火烧云的好看有趣。然后互相交流,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使其他同学受到感染,也喜欢自己选择的部分。还可以说自己观察到的或展示根据课文的描写自己画的火烧云,进一步丰富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
  6.加强朗读和背诵的指导。
  (1)课文用词准确,描写生动、有趣。朗读时,可让学生抓住生动准确的词语,边读边想象火烧云变化莫测的有趣景象,把火烧云变化之快,形状之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背诵是积累的一种好办法。指导背诵,要在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顺序和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2~6自然段要了解记叙的顺序:先写颜色的变化,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些重点词语来练习背;再写形状的变化,先是变成马,接着写马的样子、变化;再变成“狗”,“狮子”……让学生按着这样的顺序来练习背诵。
  7.积累运用。通过朗读、观察,在对本课内容了解并能背诵的基础上,摘抄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再让学生交流,互相说说摘抄了哪些句子,为什么认为这些句子是最美的。加深理解和体会。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22 11:49

  8.识字写字。本课生字比较多,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分析,识记字形,练习把字写好。对学生较难写好的字,如“盈、蹲、揉、喂、跪”等要作适当指导。“盈”字提醒学生,“”在字中的位置和大小;“蹲、揉、喂、跪”均是左窄右宽的字,要指导写好右半部分。
  9.鼓励学生课后多读有关描写自然景色的文章,收集资料图片,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与同学交流。
 





8、《四季童话》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   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好词佳句。
        情感目标        3、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出四季的特点的,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第一课时
一、        审题导入。
课题是“四季童话”,这童话中的主要人物都有哪些?为我们讲述了怎样的童话?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借助注音读准生字。带问题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2、在小组里互动学、记。弦读xian不要读成xuan均匀读junyun区别记忆。
三、自学思考。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1、童话中四季的主人公是谁?分别讲了他们怎样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你都知道了四季的哪些特点?
2、把你喜欢的语句、段落找出来,细细品味,想一想,哪些句子写出得好,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好?
3、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读。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四、交流。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1、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2、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 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3、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
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二、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交流理解了的问题,把自己思考好的,理解了的问题与大家交流一下。
三、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展示:把你喜欢的语句,段落朗读给大家听,然后评议。
五、把你准备在《我的采集本》里积累的生动优美的生动优美语句,与大家交流一下,再抄下来。
五、巩固练习
1、朗读练习
2、背诵课文指定的段落。
3、        找出相关的语句及段落,并根据自己的题解来叙述。
4、        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读后进行议论。展开想象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补充资料:
1、        词语解释。

笋芽:竹笋。是竹子从地里钻出的嫩芽。
盐巴:食盐。由海水或咸水湖中的水晒干而成。
桂花:一种叫做木犀的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开出的魄或暗黄色的花,供观赏,又可做香料。恬静:安静;宁静。       
        均匀:分配或颁布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

2、《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引导学生自学《海滨小城》、《一碗水》。这两篇课文都是描写家乡美丽的自然景色。
《海滨小城》描写了家乡的海边和城市景色,字里行间充溢热爱、赞美这情。
《一碗水》则表达了作者对泉水为动物和村民们带来好处的感激之情。
自学时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学会概括主要内容。


10、《树叶都是绿色的吗》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   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        2、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        3、朗读课文,必得一个人的成长不仅需要向老师学习丰富的知识,还要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第一课时
一、        宣布课题,导入新课。
课文以“树叶都是绿色的吗”这一问句为题,都有哪些意义呢?请大家在阅读课文中去体会它的含义,和给予我们的启示。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        仔细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字形。
2、        在小组基全班,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习的形式,熟记熟读生字词语,,有针对性地正音,提示生字中易错的笔画。
四、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把课文度读熟。
2、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22 11:49

默读思考:(1)课文讲了林巧稚中小学暑期的哪些事?重点讲了哪件事?(2)为什么林巧稚回忆起这些事总要称赞老师的教授方法?这方法对林巧稚产生了什么影响?       
3、        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A、学生默读全文(默读时要结合“泡泡框”中的提示来思考。)B、然后议论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C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D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4、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 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5、        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
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        细读课文,理解感情。
讨论、探究
1、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认为林巧稚的生物课老师的方法好在哪里?
2、这堂生物课使林巧稚得到了?她为什么能得到这些?
2、        学习了不起篇课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二、理解感悟第2---10自然段是重点部分其中2—8段简明易懂,可以以学生自学为主,可引导学生理解。把没读懂的地方记下来。读后进行议论。找出相关的语句及段落,并根据自己的题解来叙述。
第三课时
一、        评价朗读。(学生读并互相评价)
二、        巩固练习。(课后练习3)1、朗读练习2、背诵课文指定的段落。
三、        指导写字。学习重点字,并试着自己说出。“辈”字上小下大。“亦”字第六画是“竖钩”不要写成“竖”。       
2、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补充资料:
哲理: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
人云亦云:云,说;亦,也。指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没有主见。
实践:人工智能改选自然和发行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
诺言:应允别人的话。
思维: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
《语文同步读本》指导:引导学生自学《赢自己一把》、《盲童的画》。自学时通过“读一读议一议”抓住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事例,体会文章所要提示的道理。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11、《成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两篇有关“成长”的课文,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呢?想不想知道今天这个成长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好,下面我们就来读读这个故事吧。
    【复习前面课文内容,引出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运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还不能理解的在集体交流中提出来。
   3自由读课文,你能知道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你想让老师、同学帮助你解决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故事大意,提出问题,培养归纳、质疑能力。】
  (三)检测识字情况,指导易错字的写法。
   (1)用“开火车”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听写生字。
   (2)当时反馈比赛情况,将写错的字正确的写法展示在黑板上,请同学介绍你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
   (3)区分形近字:你能给这些生字找个伙伴吗?再分别组个词
   (4)重点指导“驶、酬、诞”这3个字的写法,教师板书指导
    【以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以学生传授经验的方式更利于学生接受知识。】
  (四)集体交流,把握课文大意,质疑
   1《成长》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故事?
   2读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吗?
   3你有哪些问题需要大家帮助你解决?(学生边说,教师边分类归纳板书)
   4梳理学生所提问题,提出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从学生的质疑中来,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以便于第二课时有目的地学习。】
  (五)作业:
    1生字、字词,熟读课文。
    2向家长询问或与家长交流自己成长中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从上一节课学生的质疑引入
   1同学们,还记得你们上节课就《成长》这篇课文提出了哪些问题吗?(电脑出示这些问题)
   2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是围绕“成长”提出的。(出示“因为这样更利于它的成长”)“这样”的成长是指怎样的成长呢?为什么说“因为这样更利于它的成长”?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22 11:49

    【此环节的安排是从学生前一节课的质疑引入,使得两节课衔接自然、紧凑,再抓住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用课文的重点句提出问题,使学生从课始就进入课文的重点,体现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二)抓住重点段落深入体会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默读课文1-6自然段,画出小男孩的表现(包括他的语言和动作)
    (2)看到小男孩当时的表现,你会想些什么?
   2集体交流,抓住重点句体会,教师适时点拨
    (1)“自言自语地嘀咕……好像他的口袋里只允许装两块钱。”(可以看出小男孩非常渴望得到两根香肠,但他又从来不买两根。)
    (2)当“我”表示要多给他一根香肠时,他用手推让说:“不要。两块钱买一根,还可以喝一听可乐。”如果你是他,此时你会怎样做呢?
      【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走入文本,深入体会小男孩内心所想】
    (3)从小男孩的态度,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
      【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
    (4)齐读第六自然段,我们和作者一样,会产生很多疑问,你当时会想些什么呢?
       语言训练:听了他的话,我琢磨:也许他的父母不太喜欢他,也许他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也许————,还也许————。
      【通过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小男孩面对自己爱吃的香肠,却又不舍得买呢?
   3体会第7-13自然段
    (1)“我”看到了什么情景,使“我”恍然大悟?(“我”看到在一个大雪天,约翰的妈妈开着汽车陪他给每家每户送报纸,每月可以拿到八十元的报酬。但他仍然花两块钱买一根香肠和一听可乐。
    (2)此时,你心中又有怎样的想法呢?你明白了什么呢?
     ①约翰是个很有责任感的孩子,冒着大雪坚持送报纸。
     ②约翰家不是没有钱,是他自己这样做的,他这样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所得。
     ③约翰的妈妈其实很爱约翰,在大雪天陪他送报,还用这种方式鼓励他做事要坚持不懈。
      ……
    (3)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你想对小约翰或他的妈妈说些什么呢?
   4齐读第14自然段,为什么说“因为这样更利于他的成长”?你觉得是这样吗?你有没有相类似的经历,结合生活实际和大家谈一谈你的看法。
  (三)总结全文
   1这样一个可爱的男孩,我们是不是该记住他呢?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样子,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描写约翰外貌的句子。
   2你觉得约翰哪儿可爱?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约翰可爱的语句,读一读。
   3如果约翰站在你的面前,你会怎样夸他呢?
  (四)作业
   1把《成长》的故事讲给父母听,请他们也谈谈听后的感受,与家长进行交流。
   2把描写约翰外貌的句子读一读,再抄下来。
   3推荐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两篇文章《乌塔》和《爸爸错了》。
 
12、《球王贝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抓住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并懂得“爱好出勤奋,勤奋出人才”的道理。
   2引导学生自学生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从球王贝利的成长经历中,受到启迪。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看录像导入
     (播放一段贝利在进行足球比赛的资料片)小球迷们仔细看,谁是有“球王”称号的贝利?看他那娴熟的技艺,精湛的脚法,真令人拍手叫绝,你们知道贝利是怎样成为“一代球王”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名字叫《球王贝利》,看看贝利的成长经历使你受到什么启发?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2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轮流读一个自然段,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写了贝利的什么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内容的梳理
    (送足球→参加训练→捧回金杯)
  (四)默读课文,思考
   1教练为什么送给小贝利一个足球?后来又为什么让小贝利到他的训练场去?
   2在文章中划出相关的句子,来说明理由。
  (五)结合思考题进行集体交流
   1教练送给小贝利一个足球的原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结合课文的内容说):
    (1)教练看出贝利对足球有浓厚的兴趣;
    (2)教练发现他有踢球的天赋;
    (3)教练爱护这样的人才。
   2教练为什么让贝利到他的训练场上来?(用“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1)因为教练满足了自己对足球的热爱,,贝利送给教练特殊礼物的感恩行为打动了教练。
    (2)教练认为他是好苗子,喜欢他的为人,教练被这种真诚感动了。
      【此环节的目的是训练学生运用因果句式回答问题。】
  (六)总结全文
   你从“一代球王”贝利的成长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谈看法)
    (1)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勤奋苦练,才能取得成功。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22 11:49

    (2)爱好+天赋+勤奋=成功
    (3)成功需要“伯乐”的发现与帮助,但自己首先应该是“千里马”。
    (4)我们应该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有一颗感恩的心。
  (七)作业
   1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查找贝利或其他名人的成长故事,从中受到更多的启迪。
   2推荐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两篇

  13、《麻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摇撼、无可奈何、拯救、嘶哑、搏斗、庞大”等词语;会用“无可奈何”“搏斗”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课件:http://www.mqxx.com/Soft_Show.asp?SoftID=30麻雀动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了解文中角色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麻雀是一种很常见的鸟。它没有漂亮的外衣,没有动听的歌喉,平时不会有人注意它。然而,在这普普通通的鸟的身上,有着一种令人敬佩、令人感动的精神,却很少有人发现。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种少见的事。《麻雀》选自屠格涅夫的小说《猎人笔记》。(出示课件)
  二、自学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自学生字。反馈生字自学情况。
  2、默读课文,弄清课文里的几个角色,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
  3、理清文章条理,请学生口述练习:
  文章先写()再写()最后写()。
  三、再读课文,看看在这个故事中,你最关心谁?为什么?能不能从课文找依据?请把你的想法写在书上相应的位置。(从总体上谈感受)
  四、作业:熟读课文。小字及抄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课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想象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麻雀》一文,谁能借助板书,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渡:师讲述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课件展示小麻雀掉下来,猎狗露出牙齿的内容)同学们,看到这样一个画面,此时,你紧张吗?你最担心谁的命运?
  二、自主探究:
  1、第三自然段(小麻雀):
  (1)课件出示描写小麻雀的一段话。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段话,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小麻雀?
  (2)指导朗读。
  (3)做课后练习三,想想课文是怎样把小麻雀写具体的?
  (4)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自己的担心。
  (5)出示课件:描写小麻雀和猎狗的句子。指导分角色朗读。
  2、第四五自然段(老麻雀):
  (1)过渡:这么凶猛的猎狗露出了锋利的牙齿却又退回去了。出示课件。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有老麻雀的保护)演示课件。(仅是猎狗与老麻雀的画面,无动画)
  过渡:老麻雀是怎么做的?使得猎狗退回去了呢?(出示课件: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
  (2)仔细默读这两段话。看看,从这两段话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些什么?一边读,一边拿出笔来在你认为很重要的句子或词语下画上记号,将你想到的内容用简单的话写在句子的旁边。
  (3)比较句子(打在纸上)引导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多问几个为什么(演示动画)
  A、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飞到猎狗面前。
  B、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它蓬起了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以上两组句子让学生通过讨论汇报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4)理解“强大的力量”句子。
  (5)教师激情点拨:母爱是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博大的爱,这种爱是一种奉献。它能产生强大的超乎寻常的力量,冲破一切艰难险阻,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自己的一切。你能读出这种母爱的情感吗?(生自由读、指名读,熟读成诵)
  三、读议课文六、七自然段
  1、母爱的强大力量使来势汹汹的猎狗怎样了?(指名读六自然段,评议朗读。)
  2、师:猎狗向后退,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22 11:50

  3、师述:同学们,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吓住了猎狗;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这种爱就是世是最伟大的母爱。(出示课件:母爱)作者屠格涅夫是一位充满爱心的人,当他看到这一幕,同样为之感动。《麻雀》选自屠格涅夫的小说《猎人笔记》,在原文的结尾,其实还有这样一段话:(打在纸上)是的,请不要见笑。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对它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敬之情的。我想,爱比死,比死的恐惧更强大——只有它,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同学们,世界上无论人或动物都有母爱,读到这儿,你对母爱一定有新的体会。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呢?用一两句话写在书上,写好后站起来大声读出来。
  4、反馈。
  5、小结:心中有爱真好!!!

  板书设计:  
                    14、《让他们自由生息》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日内瓦人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从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写方式。
   3.认识8个字,会写10个字。掌握钢筋、修剪、贵贱、联合国、赴宴、啄食、面包屑、野餐等词。
  [教学重点]
   1.感受课文中描写的野草自然生长、人与鸟和谐共存的景象,理解日内日瓦人民对自然的热爱。
   2.了解课文的结构,学习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人工草坪与野草‘只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别’”和“小小麻雀也‘活得自在,活得有尊严’”的深刻含义。
   2.“啄”的声调是二声,不是一声;“餐”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联”与“连”意思上的区分。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
   1.日内瓦的城市风光图片(录像)
   2.课件
   3.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学习生字,提出问题。
  二.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1、现在世界上现代化的大城市越来越多,建设得越来越先进,你知道哪些现代化的大城市?
   2、看,这是世界上著名的日内瓦。(图片或影像)这座城市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的地方?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介绍日内瓦的课文。
    (学生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巩固字词,引发思考。学生书写题目时自然会想到:为什么是“它们”而不是“他们”?“它们”指谁?]
   3.齐读课题。
   4.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思考、并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要求读准字音,看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名让学生朗读分段朗读,检查字音掌握朗情况。然后学生评议,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3)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2.利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认读生字看片同时,结合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或提出并解决相应注意问题。
    (1)“筋”:指什么?结合图片理解“钢筋”。了解它是动物、人体中的一部份。
    (2)“剪、栽、啄、赴”:都是表示什么的词?动作与什么有关?所以字中带有什么偏旁?
    (3)容易写错的字是哪几个?在桌上写两遍。(啄、餐、)
    (4)“联、连”“溅、贱”如何区分?(组词)
      [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识字、写字能力,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放手,充分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运用所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掌握生字、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学、合作能力。同时,教师有针对性地给与指导的强化,并注意渗透相关的汉字知识。]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思考:课文主要介绍的什么?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全面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思考文中的“它们”指的是谁?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品味语言、理解词语、朗读课文,感受日内瓦城市中野草和小鸟自由生息的状况,激发学生保护、爱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下面我们复习一下:
  (二)复习生字、词
   1.抽读生字卡片。
   2.重点巩固易错字:啄、餐
  (三)理解感悟课文
   1.引入:
     (1)板书知道课文主要介绍的是日内瓦的什么在自由生息?
     (2)板书课题:回忆课题中“它们”指的是什么?
     (3)板书:野草   小鸟
   2.指名分别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哪些自然段让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22 11:50

     你感受到野草在自由生息的?哪些自然段让你感受到小鸟在自由生息的?[整体感知每一部分,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按不同部分练段成篇的方法。]
   3.日内瓦人怎样让野草“自由生息”的?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想到了什么?
     课件出现学生谈到的重点语句,朗读、理解:
   (1)日内日瓦的绿地虽然大多是地毯般美丽的人工草皮和花坛,但也时时可见花花绿绿的野草和野花。
     引导感悟:
      A:一般的现代化城市对野草会怎样?
      B:虽然……但是表明什么?由此看出什么?
      C:“时时可见”什么意思?还可以换成“……可见”?结合
   (2)在路边、树旁、楼房偏僻角落以及城乡结合处,凡无需特别美化的地方,都生长着野草和野花,它们得到园林工人的定期修剪养护。
       引导换词理解:
      A:如果说前面的句子告诉了我们野草“时时可见”,那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可以同样用“……可见”来概括吗?
   (3)日内瓦植物园的一面山坡,野草高高生长在里圈,人工栽种的草皮低低守护在外围,两者错落有致,只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别。
      引导感悟:
      A:“只有……没有”看出什么?你看到城市的草坪。什么样?通常人们会怎样做?
      B:提供资料:人工草皮的价格。野草需要用钱买吗?
      C:引入:野草不仅不需要钱来买,日内日瓦的人们   
           还非常重视野草的价值,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4)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从第四自然段中你又感受到什么?
       A:学生默读后自由发言。
       B:教师启发引导:
        [对野草如何自由生息的理解主要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品读词语、资料运用、朗读评议等方式来使学生感悟。]
   4.日内瓦人怎样让小鸟“自由生息”的?
    (1)默读课文第5——6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划出来,读一读,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如果你是这里的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对别人介绍日内瓦如何是自己的乐园?
      [此部分教学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采取自悟、合作的方式,然后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变成小鸟来感受小鸟在这座城市中的自由。]
    (4)指名表演或介绍,大家评议。在评议中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景,理解日内瓦人民对小鸟的保护与喜爱。
    (5)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5.总结:课文重点讲的是几部分内容?如何连段成篇的?
     [理清文章脉络,读书写作结合,了解课文按不同方面叙述的写作方式。]

                      第三课时(略)
  一.教学内容:
   1.进一步了解课文的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式。
   2.学习生字
   3.拓展学习。
  二.教学步骤:

  (一)指名读课文,回忆:课文用什么方法连段成篇的?
     重点出示:日内瓦的鸟也像野草般自由生息。
   (1)“也”说明什么?对什么而言?
   (2)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二)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餐”的书写。引导学生观察笔画的穿插。
  (三)拓展交流。
    (1)日内瓦的资料展示。
    (2)关于环境保护的事例或建议。
       [拓展学生学习空间,结合生活实际,收集有关资料,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并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四)语言训练:课后练习三的练习。
    (1)出示句子,指名读。
    (2)理解带点词的意思。
    (3)练习说话。
    (4)动笔写句。
    (5)互相检查、评议、纠正。
      [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落在实处,要扎扎实实。在训练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15、《蒲公英的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迫不及待、酸雨、呼啸、改善、污染等词语的理解。
  教学准备:蒲公英图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酸雨、污染等资料和知识。
    [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蒲公英的心情和感受。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学习“梦”:
   1.师生共同板书课题中的“梦”字。
   2.学习“梦”:如何记忆?
   3.谈话:你做过什么梦?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做梦?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22 11:50

   4.课文写的是谁做了一个梦?-----(板书课题)
   5.给“蒲”注音:强调“蒲”读“pú”,不是“pǔ”。
   6、引入:蒲公英做的什么梦?她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激发情趣是学生上好一节课的前提。课前以梦为题谈话,容易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便于结合自己的感受来理解蒲公英的感受。]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自主识字。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略)
   3.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4.两人互相检查。
     [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识字能力、挖掘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5.检查识字掌握情况。
    (1)课件出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在一定的语境中认读生字。
    (2)抽读生词卡片,抢读练习。
   6.指名分别读每个自然段。评估朗读效果,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巩固识字。
   7.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课文主要讲的什么事?
   8.再读课文,发现问题,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9.布置作业:书读课文、查找解决问题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感悟课文。
  教学步骤: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蒲公英做了一个怎样的梦?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你对课文中的蒲公英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课文主要写的是蒲公英在城市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中的困扰和对美好环境的渴望,因此,从一开始进入学习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进入情境,才能使学生感同身受,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指名读课文:哪部分写的是蒲公英的梦?把课文中相关的内容找出来读一读。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情景?
     [采取变序方式引导学生首先从梦入手,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因为学生此时最感兴趣的是蒲公英到底做了什么梦?形象感知梦的美好,才能更好地理解蒲公英在污染的环境中的困扰。]
   2、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感受梦境的美好。
     根据学生体会板书:
     梦
     时间:第二天夜里
     梦境:草原美、太阳笑、微风吹、蝴蝶蜜蜂飞。
     感受:快乐笑
    (1)指名读。
    (2)自由选读自己认为梦中最美的情景。
    (3)引导思考:梦中的蒲公英“快乐地笑了”现实中的蒲公英快乐吗?
   3.品读现实生活中蒲公英的生活环境和感受
    (1)默读课文,找出表示现实生活中蒲公英不快乐的句子画出来。
    (2)蒲公英为什么不快乐?根据自己找到地句子,把自己的体会跟同学们交流。
    (3)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并讨论、朗读相关语句。
      根据学生提出的句子投影出相应文字内容,进行感情朗读和感悟。
     A:根据学生谈感受归纳板书:
       开花前:时间:深夜,
       遭遇:汽车叫喊废气酸雨
       感受:叹息,愁眉苦脸、难受、担心、一直想。
     B:总结,过度:是啊,一个弱小的生命,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能不担心呢?不过还好,第二天一早,椰子树上飞来几只小鸟儿……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椰子树伯伯。不料却遇到怎样的遭遇?
     C:小组讨论:交流开花后的遭遇和感受,归纳板书:
       开花后:第二天一早
       黑烟呛、汽车叫、罐子砸。
       咳嗽弄脏差点震落花瓣痛昏、哭
   4.根据板书归纳:课文用什么方法连段成篇的?
     [本单元教学重点之一是学习连段成篇的方法,这课书采取的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的方法写作的。在学生深入感悟课文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归纳不同时间发生的不同事件和产生的不同感受,有利于使学生感受这一写作方法。读后总结,水到渠成。另外,教学中安排学生归纳板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合作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真正看作学习的主人,给他们时间与空间,进行语言实践。]
   5.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6.朗读课文把你认为描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读给大家听。学
     生评议读书的情感表达。
     [尊重学生个体感受和需求,自由选择朗读。学生朗读过程中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继续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学习惯,恰当进行并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略)
  教学内容:指导写字、语言训练、拓展学习。
  教学步骤:

  
一.        复习生字。(区分“脑、恼”、“废、费”。)
 
 二.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懒、遭)
  
三.积累字词、造句。(课后第三题)
  
四.实践活动。(课后星号题) 

  参考资料:
   1、词语:
     恬静:安静;宁静;环境优雅。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22 11:50

     废气:工业生产或动力机械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对本生产过程没有用的气体。
     酸雨:指含有一定数量的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的自然降水(雨雪雹雾)能腐蚀建筑物,损害植物,污染水源。
     迫不及待:急切地不能等待。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要震聋了。
     呼啸:指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16、《台湾蝴蝶甲天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11个词语的意思;并能用“独一无二”、“赞不绝口”造句。
  3、知道台湾蝴蝶的特点,感受台湾蝴蝶的美和奇。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教学难点:深刻感受台湾蝴蝶的美和奇,增强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动物的意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自学字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2、细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3、知道台湾蝴蝶的特点,感受台湾蝴蝶的美和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解题激趣。出示课题,理解“甲天下”。“甲”:居第一位。台湾蝴蝶居天下第一位,这是为什么?
   2、自学课文。
    (1)读课文,所说你对台湾蝴蝶的印象。
    (2)自学生字,注意声旁的读音。
    (3)联系上下文理解:绿草如茵、繁殖、珍品、灿烂夺目、目不暇接、心旷神怡、古木参天、迁徙、赞不绝口。
   3、检查自学情况。
  二、再读课文。
   1、课文写台湾蝴蝶的特点,安排了哪几方面的材料?
   2、讨论小结:品种多,繁殖期,活动区。
  三、细读课文。
   1、自读第二段,找出全段共写了几种蝴蝶?
   2、自选一种蝴蝶,找出它有什么特点?
   3、多媒体展示图片。(校园网中资料查询不到)
   4、朗读课文。
  四、拓展练习。
   1、从课件中选择一种蝴蝶介绍一下。
   2、指名说,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台湾蝴蝶的资料。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2、细读第三段,感受台湾蝴蝶的美和奇。
  3、背诵3、4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绿草如茵、珍品、五彩缤纷、目不暇接、心旷神怡、古木参天、鸟语花香、迁徙、赞不绝口、环境清幽
   2、朗读一、二段。
  二、细读3、4、5自然段。
   1、自读3、4自然段。(感受。)
   2、说说这两段主要讲什么?(体会语言的优美)
   3、录像,感受群蝶飞舞的壮观。
   4、朗读背诵。
  三、课外延伸。
  1、关于台湾蝴蝶,你知道的课外知识还有哪些?师生交流,学生为主,教师适当补充。
    台湾蝴蝶种类有400种之多,名列世界之冠,其中最为名贵的有大红纹凤蝶、蛇头蝶、红边小灰蝶、宽尾凤蝶、皇蛾阴阳蝶、兰屿黄裙蝶等等。台湾蝴蝶的活动区域,主要在南投县的埔里、雾社及阿里的山林地带。在屏东县还发现了9处蝴蝶谷。每年入冬,成千上万五光十色的蝴蝶云集在蝴蝶谷里过冬。在台湾蝴蝶的活动地区,有不少人专以捕蝶为业。有的做成蝴蝶画,有的制成蝴蝶标本,这些蝴蝶产品,都深为人们欢迎。
    春天来了,百花争艳,百鸟争鸣。蓝天白云下,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绽开的花蕊上飞来飞去。春,变得更加妩媚动人。蝴蝶因其斑斓的色彩和花纹,特别受到人们钟爱。
    中国是世界上产蝴蝶很多的国家,据估计蝶的种类有1300多种。而台湾又是我国蝴蝶种类最多的省份,大约有400多种,每年出产蝴蝶几千万只,因此人们称台湾是“蝴蝶王国”。
    台湾蝴蝶,有的深藏高山,如世界稀有的大型蝶类宽尾凤蝶:有的潜居森林,如珍贵的波红水灰蝶:也有的舞于平原,如喜欢成群结队蹁跹河岸溪旁的薄黄蝶。台湾在春
    夏秋三季百花盛开的时候蝴蝶最多,这大概是花邀蝶,蝶恋花的缘故。到了冬季,蝴蝶大多会集于山谷里。比如高雄美浓镇的山谷里,每年大约有数百万只的蝴蝶聚集在那里,当人们走进山谷时,它们就会飞舞起来,把行人团团围住,形成l了当地一种奇特的景观。每年,许多外地来台的旅客,都会特意到那里去观赏这大自然美丽奇观。
   
其实,不仅美浓镇的山谷,现在台湾已发现10多个这样大型的蝴蝶谷,如台北巴卡拉公路的“大屯蝴蝶走廊”和三峡双溪的“彩蝶谷”,高雄的“黄蝶翠谷”和“六龟彩蝶谷”,还有屏东的“紫蝶谷”等等。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22 11:50

在品类繁多的蝴蝶中,最漂亮的要算凤蝶了。凤蝶有一对又大又鲜艳的粉翅,粉翅的颜色有红、黄、青、白、黑等,构成各种美丽的花纹。凤蝶的双翅在阳光下还可以闪闪发光呢!凤蝶不仅漂亮,舞姿也十分飘逸轻灵,花丛中,小溪旁,它三五只相邀,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在阳光下追逐飞舞,与红花碧水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绚丽的画图,逗人喜爱。凤蝶在别的地方十分罕见,但在台湾却并不稀罕。有一种青斑凤蝶,在许多国家已濒临绝种,甚至被称作“天然纪念物”,严禁捕捉,但在台湾却比比皆是,到处都能见到它的舞姿。
    台湾凤蝶有很多品种,金凤蝶是其中最为漂亮的。金凤蝶主要产于兰屿,它的双翅呈金黄色,就像镀上了一层薄薄的黄金,在阳光下放出眩目的光彩,被人称为凤蝶中的珍品。在台湾,还曾发现过变种凤蝶。据说,这种变种凤蝶,在全世界只出现过10只,极为珍贵。这只变种凤蝶,是当时台湾著名的蝶类专家陈维寿先生发现的。学术界就把它命名为“维寿凤蝶”。陈维寿还发现过一种雌雄同体的凤蝶,有趣的是它的双翅可以明显区分出雌蝶与雄蝶的不同形态,蝶体不像天生的,倒像是一位能工巧匠精心制作出来的。学术界认为,这只蝴蝶价值连城,是蝶类中的无价之宝。
   
   台湾蝴蝶品种多,数量大,每年捕捉的蝴蝶达4000万只之多,是世界捕蝶量最大的地区。为了观赏和研究蝴蝶,台湾民间建有赏蝶学会,不时举办研究蝴蝶的学术报告,交流研究蝴蝶情况,借以提高人们对蝴蝶的观赏力。很多人把各种蝴蝶制作成标本,或绘成各种蝴蝶画,成为非常精致的艺术品。台湾还以制造蝴蝶标本和蝴蝶工艺品闻名于世。南投县的埔里镇是一个以采集和生产蝴蝶艺术品而闻名全球的“蝴蝶镇”,是全岛著名的蝴蝶制造中心,每年制作蝴蝶标本达500多万只,销售世界各地,成为世界蝴蝶标本供应中心。不少人会担心地问,每年大量捕捉蝴蝶,台湾的蝴蝶会不会灭绝呢?回答是否定的。
    
因为蝶类,尤其是珍贵的凤蝶,其幼虫喜欢生息在桔、柚之类植物的叶子上。而台湾盛产桔、柚,这给蝴蝶的生长带来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加上台湾地处亚热带与热带,蝴蝶每年可繁殖四至五代,而在其他地方,蝴蝶只产三代。所以只要保护好蝴蝶过冬,台湾的蝴蝶就会永远捕捉不完。
 

 四、作业。完成作业本。

  


板书设计:        5、台湾蝴蝶甲天下
                 品种   繁多、奇特
                 繁殖期  200万只 群蝶飞舞
                 活动区域 10处蝴蝶谷

 
 (本文教学一定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在读中感受蝴蝶的美丽,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用心。)
 

17、《小草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3 帮助学生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渺小、惭愧、气馁、微不足道、奉献、索取、幸福、沙丘、缺少、锁住、打扮、计较、辽阔、更俏更娇、天涯海角”等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小草图片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阅读本单元导读,了解单元学习任务。
   2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4 解题、读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难点: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等)
  教学过程: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 导语:今天,我们又将开始一个新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还要注意锻炼我们哪些能力呢?让我们赶快打开课本,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2 学生自由读“单元导读”。
   3 交流体会。
    帮助学生明确:导语由两部分组成——课文内容和单元训练重点(或称为学习方法)
    小结:这个单元又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等我们去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了。但是同学们还要象以往一样,边学习边思考,不断提出问题(提示“导语”下面的“泡泡”),并通过自己深入读书去解决。
  二、解课题,引入新课学习:
   1 板书课题,指名解题:
    题目中的“之”当什么讲?题目串起来怎么讲?(小草的歌)
   2 启发阅读:
    谁为小草歌唱?歌唱些什么?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 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
   2 自读诗歌,画出新词,并把带新词的语句读一读。
   3 解词:(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选择)
   4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22 11:50

小结:同学们都掌握了生子的认读,对新词也有了了解,希望通过学习课文,更好的掌握这些生字、新词。
  四、练习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
   1 范读课文。
   2 自由练读课文。
   3 指名读。
    ①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部分(一节也可以)读给大家听?
    ②师生合作,指名串读全诗。
   4 小结:多么美的一首诗,同学们不仅要把它美美地读出来,还要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五、布置作业:
   1 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 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3 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小草的资料。
    演示文稿(小草图片、洪水及沙尘暴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十七课《小草之歌》。
   2 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3 交流抄写的语句。
   4 小结:看来同学们都喜欢上这首诗歌了。下面让我们深入学习这首诗。
  二、诵读全诗,思考问题:
   1 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诗歌,思考:诗歌是从那几方面赞美小草的?结合诗句的内容说一说,再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跟同学讨论。
   2 按提示自学诗歌,理解内容。
   3 班内交流:
    ①哪几方面:
     第一部分:小草对大自然奉献多,索取少。
     第二部分:小草对环境保护有很大的贡献。
     第三部分:小草生命力顽强。
    ②质疑:[简略副板书学生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梳理,明确“哪些通过读理解”;“哪些可以在课下查阅课外资料解决”;“哪些需要结合课文内容深入体会”)
    ③针对主要问题,交流对各部分内容的理解。
     第一部分:小草对大自然奉献多,索取少。
       出示小草图片,体会小草的“渺小”。(也可以结合生活中见闻谈)
       出示绿草地、草原图片,体会“奉献多、索取少”。
       练习有感情朗读:(引导读出自豪的语气)
     第二部分:小草对环境保护有很大的贡献。
       播放洪水、沙尘暴视频,感受自然灾害的凶猛。
       练习有感情朗读(重点引导学生从句式排列特点上,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解决问题
     第三部分:小草生命力顽强。
       引入课外资料和其它文学作品辅助理解。
  三、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1 归纳板书,深入体会。
    ①快速浏览课文,用“——”画出小草自我评价的词语,用“~~~~”画出小草的表现。
    ②归纳板书:(可让学生写)
     渺小不惭愧不气馁
     微不足道不灰心不计较
     又弱又小击退洪水
     缺少目标锁住沙丘
     ……
    ③根据板书,进行师生对读。
    ④思考:如果你是一株小草,你会怎样来唱这首《小草之歌》?
   2 总结:
    小草虽然弱小,却有着无比的自信与自豪,它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值得同学们细细品味,深深思考。
   3 为图画题字:出示小草图,请同学添上赞美的话。
    (教师随即指导学生:规范语言、前当选词、调整句式,注意语言美、韵律美)
  四、布置作业:
   1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 整理《我的采集本》和“词语花篮”,继续丰富内容。
   3 练习朗读、背诵P92《爱的奉献》(“语文百花园五”中的“积少成多”内容),进一步体会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先引导学生读读]
   *4 小练笔:我们周围还有许多像小草一样“渺小”的事物,但是他们同样自信、自强,试以《之歌》为题,进行创作。(文体不限)

  注:*为选做作业。
18、《争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22 11:50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词语。
     (“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求了解,暂不做检查。)
  (二)再读课文,正音正字。
     “嫉(j0)妒(d))”的“嫉”不要读成“j@”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别人比自己强。)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个“偷,在这里应带儿化韵,读“火儿”,“偷偷儿”。
     “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的“都”,应读“d#u”,不要读成“d&”的音。
     “终于挨到了放学”的“挨”应读“2i”的音,表示困难地度过时间的意思,不要读成“你挨(1i)着我”、“挨(1i)家挨(1i)户”的“挨”字的音。“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的“诉(s))”应读轻声。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写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间是“”不是“缶”;“毕竟”的“竟”不要少写一横,注意与“竞”区别。
  (三)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适当归并),按意思相关或相近的归并方法,划分段落(或按带有阶段性的内容),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2自然段:克莱蒂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火了,骂了他。他说不是故意的。
     第3自然段:我报复了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4自然段:克莱蒂气得要我在外边等他。
     第5自然段:我很后悔,想向他认错,可是没有勇气。
     第6~8自然段:克莱蒂表现出悲哀,又说在外边等我。我想起父亲的话,功课也没听进去。
     第9、10自然段:在街上,克莱蒂来了,我举起尺子,他却要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
     第11~13自然段:我友好地表示以后再不吵架了。
     第14自然段:回到家,父亲说,错了就该第一个伸手请他原谅,并把尺子折断扔向墙角。
   2.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承认错误。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3.再议四个段落划分的四个阶段:
     第一段“争吵”的情节是集中的,显然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看得出是在教室。
     第二段“反思”是“争吵”完毕,集中讲“我”的后悔和反思,主要表现“我”不安的内心活动。地点仍在学校,时间推后了。
     第三段“和好”情节有了大的进展,时间又推后到放学,地点移到了街上,情节也相当集中。
     第四段“受教育”,是故事的尾声,突出了父亲的教育情节。地点转移到家里。
   4.根据结构段段意,自己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语言连贯,重复的删掉),再读一读。然后教师检查订正。
     课文主要内容:
     “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在克莱蒂主动要求下,我们和好了。回到家,父亲又教育了我。
  (四)阅读分析第一段。
     自由读或默读,边读边想:
   1.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应该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2.“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阅读分析第二~四段,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体会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有什么表现,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默读第二段,边读边议,再解答:
     这一段主要写了“我”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着重描写了“我”想向克莱蒂承认错误,又觉得不好意思的矛盾心情,也冷静地反思了一番。过去两人交往的一幕幕情景在脑海里再现。正像开头说的“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1.“觉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很后悔”,“后悔”什么?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22 11:50

     (“不要”,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2.“克莱蒂是个好人”,从过去的种种事实证明他好的表现有哪些?
    (“好”的表现有:帮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们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特别是父亲那么喜欢他等等。)
   3.“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为什么?
    (没有勇气,觉得太丢脸)
   4.俩人吵架快结束的时候,克莱蒂再次提出“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克莱蒂和“我”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两个人的说法一样,意思一样吗?再议一议。
    (说法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蒂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只要防御,决不还手就可以了)。
   5.“吵架结束的时候,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睛里表示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瞟”是用眼睛怎样看?
    (斜着眼睛看。看情况两人是并排坐在自己座位上,只能瞟。还有,一个人生另一个人的气,往往不愿意正眼看,就斜着眼睛瞟几眼,以表示不值得一理。)
   6.“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蒂应该不应该“愤怒”?
    (应该。吵架的事,他有理。)
    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悲哀”表示什么?
    (看来平时他们很要好,加上克莱蒂是个“好人”,很能体谅、宽容别人,所以把愤怒压下去了。只是表示了“悲哀”,这“悲哀”是流露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情绪。对“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报复,很不理解。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7.自由读,再指名读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后悔的心情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示后悔和自责的话要读出应有的语气来。
  (二)阅读分析第三段。
   1.先自由读或默读第三段,写“我”和克莱蒂重归于好。边读边想,再议论:“终于挨到了放学”,“终于”是什么意思?“挨”是什么意思?换成“等”可以不可以?
    (“终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2.“我独自在街上走着”,从“独自”这个词推测,平时放学回家一定不是“独自”,是怎样走的呢?
    (可能跟克莱蒂同行。)
   3.今天跟克莱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责任在“我”。可是克莱蒂是怎样表现的呢?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4.出人意料的是克莱蒂是怎样做的呢?再读以下4个自然段(10~14)。
    议一议,克莱蒂见到了“我”,表现了一种什么风格?
    (克莱蒂表现了一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也说明他的确是个“好人”。)
    这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了?再议,然后解答、归纳:
    (“微笑着”,是从描写神态表现宽容和友爱的;“用手拨开尺子”、“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是从描写动作表现宽容和友爱的;“温和地说”,是从描写说话时的语气,表现宽容、友爱的;“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是通过语言表现宽容和友爱的。
    总之,课文是通过描写人物(克莱蒂)的神态、动作、语言和语气等,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的。)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料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及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好像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
   5.最后一段主要写回到家里“我”把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对我的教育。
    这一段有个“本想”,带着“让父亲高兴一下”,相对还有个“不料”,引出了“父亲把脸一沉”。“本想”和“不料”换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让句子的意思不变,可以不可以?
    (可以,“本想”换成“原本想”或“本来想”,“不料”换成“没想到”或“没料到”。)
    “父亲把脸一沉”,说话了。“把脸一沉”可以换个什么同样意思的词语?
    (换成“表情严肃”或“板着脸”)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22 11:50

    父亲“表情严肃”地,“板着脸”地说和做。有什么含义?“第一个伸过手去”是什么意思?“夺过”“折成”又表示了什么?大家议一议,再回答。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有勇气主动地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原谅。
    父亲把“我”手里的尺子“夺过去”“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是希望“我”告别错误,永远友好待人。父亲的教育应该说是及时的、深刻的。)
  (三)小结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写“思考?练习”第4题中的词语。
  (二)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三)按课后“练笔”要求,练写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事的片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做“以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为题材的片段练笔。
  三、教学过程

  (一)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共同评议。
  (二)听写“思考?练习”第4题“读读写写”的词语。同桌互换订正。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1.结合原文原句,解释“缘故”、“诚心诚意”。
    (“缘故”,指克莱蒂的上衣肩上的线缝开了。“我”猜想多半是扛多了柴的缘故。缘故即原因。“诚心诚意”,真心实意。指克莱蒂到我家时全家欢迎他没有半点客套和虚假。由此证明,他是个好人。)
   2.范句:
    缘故——
     ①这盆茉莉花,叶子发黄,也不怎么开花,我看是缺少肥料的缘故。
     ②七十多岁的李爷爷,红光满面,身板硬朗,主要是坚持锻炼的缘故。
    诚心诚意——
     ①同学们诚心诚意地想尽办法帮助爱迟到的立冬同学按时到校,保证了学习。
     ②这位标兵营业员主动为妈妈选料,还量好了尺寸,看得出他是诚心诚意地为顾客服务的。
  (三)练笔:
     选择一件自己与同学之间友爱的事写成片段。要求内容真实,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1.总结性地说说读了“争吵”一课受到的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教育,特别是要向克莱蒂学习的意义。
   2.说一说我们同学之间出现过哪些团结友爱的事情,哪些事令人感受最深。
   3.在肯定列举的团结友爱的事情,确有令人感受最深的事实之后,进一步讨论怎样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议一议“争吵”一课感受最深的部分在哪里?是怎样写具体的?
     (“争吵”一课最令人感动,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我”的不安和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的反思和自责;特别是克莱蒂主动找“我”化解矛盾,重归于好。)
   4.以“重归于好”为例,议一议这一部分是怎样写具体的。
     归结到两点:一是“重归于好”的事实经过写得清楚:从放学后“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到克莱蒂走近“我”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再到高兴地分手回家。一步步写得很有层次;二是“重归于好”的表现写得具体。方法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去描写,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格。
    学生可列举课文中的描写实例,如:
    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他走近我……(这是写动作的);
    克莱蒂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这是动作、神态、语言和语气的);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这又是写克莱蒂的动作和语言的);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然后我们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是写“我”的语言和我们俩的心情的);
    最后一段写父亲教育“我”。先写父亲的神态,“把脸一沉”。再写父亲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最后写动作“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5.小结:
     作者紧紧围绕“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中心,通过克莱蒂、“我”和父亲等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描写,表现上述中心的。我们写片段也要学习这样的写法。
     列举片段范例供大家参考。
     ……
     我望着对门窗台上那盆平顶凤仙,花红叶绿的,真喜人,它是张童种的。再看看自己窗台上的这盆,又瘦又长,叶子不绿,花儿还没开一朵。都是清明节后一块儿种的,那花也偏心眼,在他那儿就长得水灵。我跟妈妈说:“开学就要评‘园艺能手’奖了,张童准能评上。”妈妈说:“你就取取经,问问他是怎么侍弄得那么好。”
    “哼,我才不呢,显得我多熊!”我说着朝对门努努嘴儿。
    第二天清晨,窗外一阵窸窣声音,我推开窗子,啊,只见张童蹲在窗下收拾我那盆平顶凤仙呢。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22 11:51

    “张童!”我不知所措地叫了一声,跑出去,不好意思地蹲下来。他抬起头看了我一眼,脑门上渗出了汗珠,关切地说:“你这花儿缺肥,可水浇得倒挺多。”说着,用小铲把盆土翻了翻,从塑料袋里抓了一把花肥,撒到周边。又拿起剪子“喀嚓喀嚓”把老长的枝叶剪掉一半,浇了点儿水,胸有成竹地说:“过一个星期看,你会满意的。”
    “谢谢你!”我不好意思,“我好好培养,要是比你的那盆强呢?”
    “那园艺能手就是你了。”张童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不过,记着,浇水要间干间湿,肥料要少施勤施。好,祝你成功!”说罢,把塑料袋扔到我怀里,拍拍手上的土,又眯着笑眼,径直朝对门走去。
    ……
    质疑问难后,布置片段练习。
 
19、《小泽征尔的判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果断的判断,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学习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判断的品质。
   2 引导学生认识“泽、欧、谱、谐、素、权、桂”7个生字,会写“欧、谱、棒、谐、素、弃、权、桂”8个生字,理解“欧洲、乐谱、指挥棒、和谐、素质、权威、桂冠、夺魁、判断、果敢、大师、试探”等词语。
   3 会用“全神贯注”“再三”造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果断的判断,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学习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判断的品质。
  教学难点:
    了解小泽征尔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学习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判断的品质。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课外资料等)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新词。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 引导学生质疑,继续培养学生阅读中质疑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质疑。
  教学准备:
   1 师生一起在课前收集关于小泽征尔的资料。
   2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齐读课题,思考:看到题目,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问题:小泽征尔是什么人?他做出怎样的判断?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
    在什么情况下做出判断?他判断的对吗?……
   2 小结: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课文中找到答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事情的原委。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 导入:请同学们借助字典,运用掌握的学习生字词语的方法,自学生字词。
   2 自学生字词。
   3 检测:
    ①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②指读新词,自读带新词的语句。
  三、自由练读课文:
   1 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根据提示,默读课文:
    默读提示:默读课文,尝试解决同学们根据题目提出的问题。记下阅读中不懂的地方。
   3 交流初读收获。
    [回答问题时,之要求读出相关内容即可,同时检查、订正学生发音]
    ①看副板书,解答。
     (不要求都解决,有些可引导读相关部分,有些等进一步学习时解决。)
     小泽征尔是什么人?
     读第一自然段;介绍相关资料
     他做出怎样的判断?
     “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
     指挥——发现——重奏——还发现
     在什么情况下做出判断?
     指挥家大赛——决赛——面对国际大师——……
     他判断的对吗?
     最后一个自然段
     ……
    ②提出自己阅读中新出现的问题。
     (充分肯定学生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③再次默读课文,思考未解决的问题。
  四、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边读边思考,已经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一定感觉到“小泽征尔的判断”很不一般。是的,他的判断使他夺得大赛的桂冠,并由此一举成名,而他的判断又将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布置作业:
   1 抄写生字,并把学会的新磁记录在“词语花篮”中。
   2 继续练习朗读课文,思考自己未解决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小泽征尔在欧洲指挥家大赛决赛中,果敢地指出乐谱中的错误,获得桂冠的事情;懂得遇到问题时,要相信自己,敢于做出正确的判断。
   2、讨论:“小泽征尔考虑再三”可能会考虑些什么,他为什么能做出果敢的判断。
   3、体会“只有……才……”的用法,并练习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养成在阅读中质疑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了解小泽征尔在欧洲指挥家大赛决赛中,果敢地指出乐谱中的错误,获得桂冠的事情;懂得遇到问题时,要相信自己,敢于做出正确的判断。
  教学难点: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22 11:51

    了解小泽征尔考虑再三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以及他为什么能做出果敢地判断。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泽征尔的判断》。在课文的开始,这样介绍小泽征尔,请大家读一读这句话。(日本的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
    1959年,当时24岁的小泽征尔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音乐指挥,那年他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在前三名的决赛中,他做出了一个什么判断?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来。(“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二、学习课文
   1、过渡语:“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作为一个乐队的指挥,指出乐谱中的错误很是平常。那么小泽征尔做出这样的判断,为什么被称为“果敢的判断”呢?让我们到决赛的现场去看一看吧。
   2、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思考题: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判断的?
    自学提示:①自己读课文。
         ②画出有关的语句,体会当时的情景。
         ③有感情地读一读。
   3、集体讨论:
     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判断的?让我们来一起交流。
     边读边体会重点指导以下重点句,深化理解。
     “在前三名决赛时,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出场。”
     启发:最后一个出场,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小泽征尔全神贯注地挥动着指挥棒,以世界一流指挥家的风度,指挥着世界一流的乐队演奏具有国际水平的乐曲。”
     指导朗读,结合“世界一流”“国际水平”等词语,品味“全神贯注”的参赛态度。(可插入课后第三题)
     “开始,他以为是乐队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但是他仍觉得不自然。”
     启发:此时小泽征尔能判断出什么?
     “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
     启发:“郑重声明”是什么意思?此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小泽征尔怎样想?在场的观众会怎样想?
     “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小泽征尔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设问:①此时的小泽征尔再三考虑些什么呢?
     同桌同学结合以上句子,填空说一说:指挥、乐队、乐谱,到底是谁错了?()没有错,因为();()没有错,因为();所以,一定是()错了。
        ②“坚信”换成“相信”好吗?为什么?
     集体朗读句子。
     过渡语:就这样,年轻的小泽征尔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他脱口而出:“不!一定是乐谱错了!”(出示这句话)
     指名朗读、集体齐读。
     [如果学生感情朗读有困难,可插入对比练习]
     “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4、理解最后一段:
    过渡语:他的喊声刚落,评判台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包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为什么一句果敢的判断,就能使小泽征尔在这次指挥家大赛中一举夺魁呢?
    快速浏览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画出重点语句。
    “他们认为只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真正是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
    设问:“这种素质”指得是什么素质?
    板书:不附和权威相信自己敢于做出正确判断
    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只有()的人,才真正是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出示文字片)
  三、总结:
   1 总结语:小泽征尔面对着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凭借自己深厚的艺术功底,十足的勇气和力量,做出了果敢的判断,并且坚信自己的判断正确,因而获得了这次指挥家大赛的桂冠。也正是这次比赛,使小泽征尔一夜之间成为欧洲音乐界家喻户晓的人物。
   2 欣赏视频:
    他今年已经60多岁了,仍然活跃在音乐指挥的舞台上。让我们通过屏幕来一睹这位世界著名指挥家的风采。(边放视频边解说)小泽征尔的指挥极富感染力,专家评价他的指挥艺术是“指挥台上的芭蕾”,“浑身都是音乐”。
   3 看到他高超的指挥艺术,你能说一句赞扬他的话吗?(可以写下来再说)
   4 齐读:
     日本的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
  四、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用“全神贯注”、“再三”写一句话。
   *3 继续收集有关小泽征尔的资料,如图片、新闻等或听一听小泽征尔指挥的乐曲。




20、〈〈皮巧根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危险、朽烂、不约而同”等词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用爱心做些有益于人们的事。

教   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自读自悟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第一课时
一、        导入谈话。
1、(板书课题)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22 11:51

2、谈话,同学们见到过许多桥,有木制的小桥,有坚固的石桥、混凝土桥,今天我们学习一课叫《皮巧根桥》。为什么叫皮巧根桥呢?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        画出要求认识的字,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要求读准字音,不加 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3读生字卡,说说用什么办法记住这几个字。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4、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
2、        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        绕课后问题再读课文: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指导理解时教师可抓住:以下几个问题:

谁架了一座什么桥?皮巧根为什么要架 桥?
1、        是怎样架桥的?
2、        人们管这座桥叫什么?
3、        后来,有了新桥人们为什么还是那样喜欢叫“皮巧根桥”?
4、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三、巩固练习
1、        认读要求认识的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几个生字的
2、        挑选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课后的空花篮中

3、反复朗读仔细体会并让学生尝试评价,学生夸讲,与评价的语言。学生重点理解:第3 题是句子练习,教学时让学生读一读这两句话,说说自己对带点词语的理解和在什么情况下能用这些词语,然后再造句。
全神贯注是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用于形容人工作或学习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再三:一次又一次,用来表示一种动作、行为多次反复,例如:他的病还没有痊愈,就再三要求出院上班。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1、补充资料:
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混凝土:一种建筑材料,用水泥、沙、石子和水按比例拌和成的,具有耐压、耐火、可塑性性能。
陡峭:本课指河岸坡度很大,直上直下。
2、《语文同步读本》指导:引导学生自学《搭石》、《圣诞老人》。这两篇课文表现了“友善”的主题,通过文章后的“读一读想一想”都着重启发学生感悟文章中人物展现出来的美好心灵。       





21、《一块特别的石头》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课文,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有顺序地写具体的。
   3.帮助学生学会认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理解“特别、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等词语。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有顺序地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同学们,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块特别的石头》(板书课题)。
    [此处设计意在于鼓励学生说话,不拘于形式,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和思考。]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学习,整体感受课文。]
  三、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1)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2)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儿),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语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22 11:51

    (3)完整地齐读课文。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打破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五、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第二课时
  一、解题质疑:
    老师板书,学生口头填空:一(块)石头,一块(特别的)石头。
    “特别”是什么意思?
  二、学文探究:
   1.这块石头特别在哪里?读课文有关段落找答案。
     抓住第三自然段中的“巨石”、“孤零零”,说说它的特别之处。
   2.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疑问:“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呢?”反复读句子,练习读出语气。
   3.李四光为了解开这个问题,都问了谁?结果怎样?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来进行创造性学习。加强语文学习的操作性、实践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4.学生汇报:
    (1)“石头从哪里来的?本来就有的呗!”小朋友的回答李四光不满意。
       看插图。练习读出语气:小朋友们认为“太可笑、太奇怪”了
    (2)陈二爹的回答李四光不相信。
    (3)爸爸的回答引起李四光进一步思考,仍不满意。
       李四光真会动脑筋。
   5.“真是打破沙锅问到底!”李四光要自己解开这个谜题。他是如何研究的?默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读读这些词句,想想你有什么体会?
     ——第九自然段:抓住“学习、考察、想”等词语,感悟李四光对大石头能产生那么多“为什么”!
     练习朗读,小组内评读。
     ——第十自然段:“考察研究、发现、推翻”,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看插图,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练习朗读,体现对关键词语的理解。
     [品味词句,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
  三、总结升华:
   1.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蕴含着巨大价值。所以李四光成为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李四光取得这个成果靠的是什么?
    [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发展学生语言,引发学生分析思考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
  四、课外拓展:
   1.许多在科学研究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找这方面的材料。
   2.愿同学们也怀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22、《地图上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指导默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2.引导学生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轮廓、吻合、锯齿、拼接”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默读课文,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难点]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理解有关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学习,整体感受课文。]
  二、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魏格纳。
   2.借助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一字组多词:
     拼()()()()
     置()()()()
     适()()()()
     存()()()()
     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理解词语:轮廓、吻合、锯齿、拼接、煤块、位置、适合、生存、大陆、漂移、参差不齐、冰雪覆盖、茂密、艰苦
   3.学生完整齐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发现提出“大陆漂移说”的事。
  三、观看世界地图,了解地理概况。大洲、大洋的名称、位置。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22 11:51

    [意在拓展学生视野,课内外有机的结合]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观察生字字形,指导写字:“适”“存”的结构、笔顺;“置”下面是三横;“崖”下面是两个“土”。
     [教师在学生自学、互动的基础上给予辅导]
  五、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第二课时

  一、出示课件,观察地图上的南美洲的东海岸和非洲的西海岸,你会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1910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和同学们一样,也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94年来,人们没有忘记魏格纳的观察和发现。
    板书:地图上的发现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浏览全文,回忆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三、学生质疑,师生梳理问题:[意在顺学而导,将学生提出纷杂的问题梳理成重点问题,使其他问题迎刃而解。]
   1.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2.科学家怎样证明这一假说的?
  四、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学习理解课文。
   1.自读1、2自然段。思考: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经过仔细观察,他进一步发现,世界各大洲的边缘,虽然像锯齿一样参差不齐,却恰好可以拼接在一起。”什么叫参差不齐?
    看插图1。
    重点理解:“仔细观察”“进一步发现”“逐渐”等词语。
    同样的世界地图许多人都看见过,甚至研究过。魏格纳却没有漫不经心发现的这个有趣的现象。他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2.可是,这只是一个“假说”。“假说”是什么意思?
     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必须有足够有力说明的事实证据。为此,科学工作者进行了长期艰苦的考察活动。
   3.科学家怎样证明这一假说的?默读4-7自然段。
     ——长期艰苦的考察:
    (1)南极洲找到的煤块上有植物生长的痕迹和大量的动植物化石。这说明2亿年前的南极洲不是现在的冰雪覆盖,而是一个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看插图,感受考察的艰苦。
      南极洲的冰碛石和大洋洲、非洲发现的冰碛石是完全相同的,说明它们全都来自同一大陆。
      读句子,体会“并不在……也不是……而是”的推理过程。
      所以,现在的地球上的几大洲在三亿年前是连在一起的,两亿年前这块大陆分裂了,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上。
   4.指名读第七自然段。多媒体课件演示“大陆漂移说”
   5.齐读最后一段。
     人们没有忘记魏格纳的观察和发现。再读最后一句,你能说说原因吗?
  五、总结全文: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
  六、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七、课后继续搜集“大陆漂移说”的有关资料。
    [意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3、《新型玻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对高科技产生兴趣。
   2.展开想象设计一种新型玻璃,并把它介绍给大家。
   3.以推销产品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教学重点:
    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并能通过想象设计新型玻璃,从而对高科技产生兴趣。
  三.教学难点:
    掌握推销产品的表达方法,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新型玻璃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作为华能科技公司业务部的经理将以《新型玻璃》一课对大家进行培训,希望你们都能成为小小推销员,大家有信心吗?
  (二) 培训阶段:
  1.我们公司新开发了好几种新型玻璃,大家想了解吗?快点打开书,谁来读读第一段?其他人想想这是什么玻璃?它又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呢?
     板书: 名称     特点和作用
         夹丝网    防盗玻璃自动报警
  2.我们公司有一位推销员在推销这种玻璃时,遭到了客户的拒绝,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看投影。

  幻灯:推销实录
  [客户背景]
  一位施工单位的工程师想要为修建中的一所医院购买病房需要的玻璃。
  [推销过程]
  推销员:嘿!我是华能科技公司推销部的业务员,我公司新开发了一种产品,名叫“夹丝网防盗玻璃”。
  客户:(表情)不满意地皱起眉头。
  推销员:这种玻璃的特点是可以自动报警,用到医院里简直太合适不过了。这种玻璃非常便宜,100元一平米,如果你们需要,可以找我。
  客户:(不耐烦地)太贵了!我们这里根本不需要这样的玻璃,请你快离开这里吧!
  3.应该怎样做呢?谁来读一读“推销方法启示”?其他人想这四条中哪一条最重要呢?
  幻灯:推销方法启示
  (1)说话要有礼貌,态度诚恳。
  (2)了解客户的需求,说清楚产品的特点和作用以及产品带给客户的好处。
  (3)根据客户的心理,实施相应的价格优惠。
  (4)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22 11:51

  4.谁愿意按照这四条方法来试一试?其他同学都来当评委。
  (三)实践阶段
  1.刚才,我和这位同学的合作十分成功,你们都很想试试吗?
  看课文的第2—5自然段,根据自学提示自学。
  幻灯: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第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玻璃的名称、特点和作用。
  (2)四人小组交流并填表。
  2.汇报自学成果。
  有没有不同意见?
  3.今天,有几个需求单位听说我们正在进行新型玻璃的推销培训,特意赶来了。你们看,他们都是哪些单位呢?
  贴到黑板上:高层建筑承建单位
        普通居民住宅开发公司
        闹市区的医院
  4.你喜欢哪一种新型玻璃呢?你喜欢的新型玻璃又适合哪一个呢?自己先来想一想。现在,两人一组进行练习,每位同学都要各当一次推销员和客户。
  5.请你向大家汇报一下你是怎样推销产品的?各位评委要认真听,仔细评。
  (四)扩展阶段
  1.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推销技巧,我们班同学课下还搜集了一些资料,谁为大家介绍一下?
  2.你还想发明什么新型玻璃?
  (五)总结阶段
  同学们,今天的推销培训就先到这里,希望你们在生活中要加强训练,我相信,等到培训班结束那一天,同学们都会成功的!

  板书:
         30 新型玻璃
        名称   特点和作用
        夹丝网  防盗玻璃自动报警
 
24、《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朗诵课文,了解一些关于仿生学的知识,从中受到启发,树立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向。
   2.引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理解“雷达、原理、关键”等词语。
  [教学重点]了解一些关于仿生学的知识,从中受到启发,树立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向。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人类的老师是谁?它们为什么能做人类的老师?
  二、理解课文:
   1.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抽查识字效果。
     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2.读完课文,大家一定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了吧?——自然界种种生物(板书)
     齐读最后一句(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了解的?)
   3.学习链接:P111“仿生学”
   4.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细细地体会,填写表格。
   5.汇报交流
     老师    特点    启发
     蝙蝠    超声波   雷达
     鸟儿、蜻蜓 防颤    飞机
     鲸     流线型   轮船
     鸡蛋    薄壳结构  屋顶
     大袋鼠   跳跃    越野汽车
     贝壳    坚固    坦克
     ……
  三、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去发现。阅读《鼹鼠的启示》
 
25、《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学教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训练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倔强、忍饥挨饿、疲惫、小鬼、络腮胡子、口吻、浮现、青稞、硬邦邦"的词语。
   4、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么说、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学难点:了解小红军在行军途中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体会他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体会陈赓为什么要打自己一个嘴巴?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挂图、投影片
  教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准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历尽千辛万苦,他们翻越雪山,强渡天险,横穿草地......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更为感人的是有许多小红军,他们人小志大,同样用自己的双脚走完了全程。但也有一些,则永远地倒在了行军途中,再也没有出来。陈赓同志每次回顾自己的革命经历,就会想起一个关于小红军的故事。陈赓同志把他称作《倔强的小红军》。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关于这个小红军的故事。
    看老师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请大家自己大声地来读读这篇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词可以多读几遍。
    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奠定情感基调,读通课文。
    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有些地方比较难读。你们想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吗?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22 11:51

    听录音朗读全文。要求仔细听读,想想录音读的和自己有什么不同的。
  四、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反复诵读。
    听了录音,同学们一定又被深深地感动了吧?没有发现自己的读书和录音中的老师有差距呢?你们想读得和这个老师一样好,甚至更好呢?
    请大家学着录音中的老师再次读课文。然后,选出一段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或最受感动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己练读。教师巡回指导。
  五、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学习本文生字新词。
    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自己的读书收获。哪个同学愿意把你认为读得最好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让学生有充分选择的机会。展现自己认为读的好的内容,以培养读书兴趣。
    简单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读这段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理解本文的新词意思。指导书写"稞""忍"两字。
    对于学生没有提到的自然段,老师提出朗读要求。可指名朗读,也可让愿意读的同学小组读。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正音。
  六、指名学生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让学生回答,并且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小结。学习语文重在读,贵在品。今天这堂课同学们认真朗读了课文,下一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课文内容,一起来品品课文中的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以小组研究学习为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自己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导学生质疑,提出本课时的教学任务。
    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来学习课文《倔强的小红军》。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昨天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关于这篇课文的哪些内容呢?
    课文取题为《倔强的小红军》,请你们来想想,针对这篇课文,我们可以通过解决哪些有价值的,值得我们共同研究的问题来帮助我们学习理解课文呢?
  二、学生充分质疑,老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大致罗列出以下问题:(投影片)
   1、为什么称这个小红军为倔强的小红军?从哪些地方我们能够看出来。
   2、小红军是如何一步一步说服陈赓同志骑上马先走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3、面对这样倔强的小红军,陈赓同志又是怎么做的呢?
  三、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
    同学们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老师同样相信,你们也一定能自己寻找答案,解决这些问题。同学们有信心吗?
    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是这样的,一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个小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寻找,认真思考、小组讨论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假如学习的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可以问问其他小组的成员,或者直接问问老师。
  四、组织交流以上问题,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红军的倔强和在陈赓同志内心的后悔、自责中表现出的对小红军的关心。
   1 体会小红军的倔强。指名各小组交流自己小组的收获。你们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这确实是一个倔强的小红军?
     投影句子。课文第四、第六、第八、第十自然段内容。指名学生抓住小红军的神态动作来感悟他的倔强。
   2 小红军的倔强和课文中的陈赓同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如何一步一步地说服陈赓同志的,也能看出他的倔强来。
     对比投影课文第三、第五、第七、第九自然段。分角色朗读课文2到10自然段。
     回答怎么说服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
       不肯骑  体力强
       不肯走  等同伴
       不肯吃  有干粮
   3 教师小结并置疑:面对小红军句句在理的回答。陈赓同志终于被说服了,他骑上马背走了。我们想一想,这个小红军果真像他说的一样有这样强的体力,需要等同伴,并且还有这么多干粮吗?他的实际情况是?
     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板书 一心想着别人
     陈赓同志有没有意识到这点?
   4 学生表情朗读课文11到16自然段。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
   5出示练习题,启发想象,深化认识。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红军,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耳光,他是多么_______________,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教师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在长征途中,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红军将士都会把他人放在自己前面。同学们如果想了解更多这样的故事,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去寻找收集。
27、《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悔的精神。
   5、增强诊断矫治意识,提高自我诊断矫治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整体初读,基础性诊断
   1、揭题。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22 11:51

   2、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要求读准字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学生质疑。
    (1)请学生提出读书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学生质疑,以学定教)
    (2)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3)交代学法:带着这些问题,边读边思考,深入学习课文。
  二、精读品位,引导探究,理解性诊断
   1、学习第一节。
    (1)自由读课文,思考:什么样的日子才“值得纪念”?
    (2)读书汇报交流、小结。
   2、细读第六节。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2)读书汇报交流(注意理解“壮举”“嚣张”“气焰”)
   3、研读第二节。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说说从哪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相机板书:水泄不通、彩旗林立)
    (3)再读课文,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场面的壮观。
     思考:A、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
        B、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
        C、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观看?
    (1)汇报交流,师生评价。
    (2)小结方法:回顾我们这几小节的学习,我们采用了“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下面我们还用这个方法学习下文。
  三、自读领悟,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1、品读三至五节,感受硝烟的经过。
     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要运用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研读硝烟过程。思考:分几步硝烟的?硝烟过程中人们的心情怎样?烟渣被卷进咆哮的大海暗示着什么?
    (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感情朗读,做到读中悟情,读中悟理)
   2、再读第六节和第一节。
   (1)引读。
    虎门硝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的壮举;它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这件事情意义重大,而它发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们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2)齐读第一、六节。
  四、迁移内外,读说结合
   1、出示:只见一群群光着背梁……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
   2、讨论:硝烟时,工人们做了几件事?课文用什么词三件事连起来的?(板书:先……再……然后……)
   3、小结:有时我们要完成一件事,要分几步来做,为了表明这几步的先后顺序,我们可以用上“先、再、然后”来连接。
   4、指导说话,引导回忆,生活中哪件事需要分三步以上来完成?
   5、练习说话
28、《“0”的突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许海峰不畏强手,勇于为祖国争光的精神和实现中国奥运史上“0”的突破的重大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引导学生认识6个会认字,理解新词。
  教学重、难点
    了解许海峰勇夺冠军的经过,体会许海峰沉着冷静,勇于为祖国争光的精神和实现中国奥运史上“0”的突破的重大意义。
  学前准备:查找资料、录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你对中国奥运史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就自己了解的有关奥运的知识和中国奥运健儿荣获冠军的情况进行交流,以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默读课文自学生字。
     出示要求:默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在课文中画出词语花篮中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再读课文,(自由读)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读课文,感悟理解
   1 放录像(雪海风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时,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庄严雄壮的中华任命共和国国歌声中学学上升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激情学习兴趣。
   2 按照自学提示学习课文。
    学习提示:
    ①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两次描写许海峰射击时的情景读一读,体会一下他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可写出简单的批注。然后再有感情地朗读。
    ②小组交流。
    ③全班交流。
     (指导朗读有关描写许海峰设射击时的情景的句子,体会他的心情。)
   3 你对“这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这句话怎样理解?
    (有必要时可重放录像,让学生体会在奥运赛场上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的民族自豪感。
   4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巩固练习
   1 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及由生字带出的词语。
   2 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空的花篮上。
  五、作业
   1、生字、写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办小报活动。题目为“我与祖国的奥运”。
 
29、《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重阳节风俗的由来,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22 11:51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帮助学生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家乡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习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现在哪位同学能背诵,并告诉大家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
    在民间流传着关于重阳节来历的美丽传说,同学们想不想了解重阳节到底是怎样来的呢?板书:重阳节的传说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出新课的学习,学生的积极性浓厚。在此基础上学习新课,激发了学生好奇心,和主动探究的学习欲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
   (2)学生二读课文(和同座合作读),可以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
   (3)学生三读课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4)学生四读课文(默读),想一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多读课文,教师在课上给足时间,每次读书应明确要求,注意读的质量。]
  (三)指导认字和写字
   (1)屏显本课的生字。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3)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重点探讨交流“妻、拜、瓶、侵、袭”这5个字的写法。教师板书给学生看。
   (4)学生练习写5个生字、3个词语;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指点。
  (四)语文实践活动:调查访问:家人、邻居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五)作业:写生字抄词,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默读课文,回忆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板书:拜师学艺斩妖除魔纪念桓景
  (二)深入研读
   1.指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哪一句话概括了桓景为什么要拜师学艺。出示:桓景病好后,一心想除掉瘟魔,让乡亲们不再受害。
     指读、评读:感受桓景为民除害的决心异常坚定。
   2.默读第四自然段:还能从哪里看出桓景下定决心要为民除害?
     结合学生汇报,出示重点内容。
     出示: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山又一座山,趟过了一条河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鞋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从“终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桓景拜师学艺历尽了艰辛,可见他为民除害的决心多么坚定。]
     出示: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终于见到了费长房,同时支持着他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能否把桓景怎样勤学苦练的补充具体?
     [这个教学环节的目的是读写结合,既理解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的精神,又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学习传说故事的写作特点,为本单元的习作打基础。从写作角度说,传说故事多半是口头流传的,要求便于记忆,所以多用反复、对比、重叠等修辞方法,使故事情节在反复、对比中产生扣人心弦、发人深思的艺术魅力。学生在表达时不用告诉他们这些内容,能模仿上文去说就可以了。]
   3.过渡:桓景一心为民除害,不怕艰辛拜师学艺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他又是怎样铲除妖魔的,你有什么感受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4.学习第二部分:出示灯片
    思考题:桓景是怎样铲除妖魔的,你有什么感受?
    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问题。
         (2)画出让你感动的词句,简单批注。
         (3)有感情地朗读。
    交流汇报,理解重点:
     (1)到了瘟魔出来那天,桓景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让大家带在身边,又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后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联系上文理解桓景按照师父的办法去做,做好了斩妖除魔的准备。]
     (2)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桓景对准他的后心“嗖”地掷出宝剑,“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桓景奋勇除魔,毫不畏惧的精神,再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学生对桓景为民除害的敬佩之情。]
  (三)总结课文
   1.填空: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等活动,来纪念桓景铲除妖魔、为民除害。——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人们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2.你喜欢桓景吗?说说为什么。可以用上“因为……所以……”。
   3.说说家人、邻居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四)作业
   1、把重阳节的传说讲给家长或别的小朋友听。
   2、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3、推荐阅读《语文同步课本》中的民间故故事。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22 11:52


30、《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掩耳盗铃、铃铛、守株待兔、树桩、乐滋滋、锄头”。
2.朗读和背诵课文。抄写《守株待兔》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的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教师板书:掩耳盗铃。
4.通过预习,谁知道“掩耳盗铃”中的“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
二、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插图、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则寓言。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l)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勾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勾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明明知道      只要……就……
(2)在书上勾出含有“只要……就”的句子齐读。
(3)指名用“只要……就”口头造句。
(4)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①投影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第(1)小题: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在书上勾出写偷铃人怎么想的句子读一读。
②这句话里用了一个关联词语,是哪个关联词语?“掩住”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如果把耳朵捂住,响声就听不见了。)
③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铃声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别人还能听见铃声吗?
(5)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还这么做   刚……就……课文中的插图所描绘的就是这个结果,指名说出图意。)
(6)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盗铃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己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板书:自作聪明,十分愚蠢)(关键在于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
(7)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②齐读全文,注意朗读时要把盗铃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思考题:
(1)掩耳盗铃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3.总结扩展。
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铃”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熟记本课生字所组成的新词。
2.用“只要……就……”造句。
3,把“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给家长听。
4.背诵《掩耳盗铃》这则寓言。
第二课时
-、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同学们很喜欢,谁能说一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说)能把课文背下来吗?(指名背)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
(板书课题。“株”、“待”二字带拼音)
“株”指什么?“待”又指什么?这则寓言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老师相信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学习能解决这些问题。
二、根据上节课的学习,确立学习目标
(或出示上节课学习目标投影、由学生自己订本节课学习目标。)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全文
1.提出自学要求,布置自学。
(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①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②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③在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后面做上记号。
④思考题目“守株待兔”的意思。
⑤完成学习任务后同小组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字词投影片检查字词的读音及词语理解。
②指读课文。(正音通句)
③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株:树根或树桩。待:等待。题目的意思是说:守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3.激发学生情趣。让学生看《守株待兔》动画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第一二自然段。
(1)过渡:那只兔子是怎样死的?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22 11:52

(抓住“不知怎么的”、“一头撞到”,理解兔子撞桩而死完全是偶然的。)能读出这个意思来吗?(学生试读)他为什么这样乐滋滋的?(“没花一点儿力气”、“自捡”)他还会想什么?(启发想象)能读出这个种田人此时的心情吗?(试读)
2.第三自然段。
(1)如果你碰到这种事该怎样想,怎样做?
(事情完全偶然,不必专门等这件事再发生,该做什么事做什么事。)
(2)这个人是怎么做的?(“整天坐在”,“等着”,“看看有没有……”)
当时他会怎么想?(着急、盼望、失意。)学生想象。如果你看见了,会怎样劝他?
3.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呢?对事情的这个结果你感到怎样?(可笑)能读出这个意思来吗?(学生读)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讨论:《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不能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要主动地努力去做。)
2.“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就是从我们所学的这个寓言故事中来的,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3.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发生过?你是怎么做的?以后应怎么做?
六、布置作业  
1.熟记生字词。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探究活动
学生自由组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拓展,再次体会寓意。
 
32、《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会复述“牛郎织女”这个故事。
   2.引导学生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默读课文,会复述“牛郎织女”这个故事。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织女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画出不认识的字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2.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第一部分讲了什么?第二部分讲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
     牛郎身世——照看老牛——老牛说话——织女下凡——相识织女
     辛勤劳动——老牛留言——织女被抓——牛郎追赶——隔河相望
  (四)作业
   1.际观察星空,查阅搜集有关星空的图片资料,找一找天河、牵牛星、织女星。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默读课文,积累词语,将找出的好词填写在空着的“词语花篮”上。
   2.二次默读,回忆第一节课的内容,在书上标注提纲,然后小组交流补充。
  (二)复述故事
   1.练习复述故事,想想怎样复述得更有条理?
    [让学生自己总结按照提纲复述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2.小组里复述故事,推荐代表在全班复述。
    [一定注意让每个同学都有练习的机会,老师要参加到小组中倾听学生的复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巩固延伸
   1.你喜欢牛郎织女的故事吗?这个故事为什么能流传下来,家喻户晓?
    [感悟到课文赞扬了牛郎织女勤劳、善良的品质和他们真挚的感情,它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和追求。]
   2.交流有关牛郎星、织女星的资料。
  (四)作业
   1.把牛郎织女的传说讲给别的小朋友听。
   2.查找其它美丽的传说故事。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7-22 12:02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集DOC版附件下载地址:http://www.lspjy.com/showtopic-78607.aspx
作者: 天情    时间: 2013-8-30 21:13
设计合理
作者: 2685920305    时间: 2014-12-3 20:47

作者: 328328328    时间: 2015-1-3 21:50
bucuo
作者: cswqwool    时间: 2015-8-31 17:31
赶紧下载吧,谢谢
作者: cswqwool    时间: 2015-8-31 17:32
看看是我要找的东西啵
作者: zhpch    时间: 2016-8-30 10:36
非常感谢
作者: huyuanmei    时间: 2017-9-1 22:00
怎么下载

作者: huyuanmei    时间: 2017-9-1 22:01
不会下载
作者: WNJQHYBB    时间: 2017-9-30 13:12
挺好的
作者: WNJQHYBB    时间: 2017-9-30 13:15
不会弄呀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