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581|回复: 7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整套下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2-4 12:2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套资源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文字版可以直接观看,如果需要下载此套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整套下载的附件,请直接拉到本帖子最后一页的最后一帖链接中下载DOC附件即可!如只是浏览参考一下该资源,则无需下载附件!

考试内容

(一)书写
书写规范、工整、美观,保持卷面整洁。

(二)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2.正确书写汉字。
3.根据语言情境的需要准确、得体地使用常用词语。
4.根据语言情境的需要进行仿写、扩写、续写等,做到语言准确、连贯、流畅。
5.辨识、修改常见的语病。
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7.了解课程标准建议课外阅读的名著以及其他重要作家作品知识。
8.正确默写课程标准附录中推荐背诵的古诗文的精彩语句以及其他古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句。
9.对浅易的诗歌进行初步的鉴赏。
10.根据语言情境的需要准确、得体地进行口语交际;根据活动情境,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三)现代文阅读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
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情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4.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初步作出自己的评价。
5.对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尝试探讨。
6.分析文章的主要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以及语言表达作用。
(四)文言文阅读
1.理解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
2.理解重要句、段的意思。
3.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并评析其思想内容。
(五)写作
1.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审视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2.写一般的记叙文,做到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详略得当,语句通顺、生动,有真情实感;能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材料,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能运用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某些特点;能根据需要,灵活运用表达方式;不少于600字。
3.写简单的说明文,以科学的思想方法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特点,语言通顺、明白,不少于600字。
4.写简单的议论文,能对议论的事情或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会作简单的分析,观点正确,思路清楚,结构完整,语句通顺,不少于600字。
5.初步具备修改文章的能力。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
编者意图介绍

一、编排体例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中,九年级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7~9年级)的最后一册,也是整个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在编排体例上,仍是以专题组织单元,同时兼顾文体。
九年级上、下册,文体分编,文白分编,侧重培养欣赏文学作品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属于整套教材的第三个阶段,六个单元分别安排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先秦诸子散文、叙事散文以及古代诗歌等。
上册主要以文学作品(包括古代白话小说)和议论性文章为主,以专题、文体为内容安排,以单元形式进行阅读教学,并另有文言文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在九年级,文学作品作为单独的内容形式出现,不再像以往那样混杂在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文体之内,以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上册教材分编有诗歌、小说、古代白话小说三个单元,诗歌单元以大自然的颂歌为主题,小说单元以少年生活为主题,古代白话小说单元主要以古典名著为主。议论性文章作为本册教材的重点,编有两个单元。一个是演讲和书信单元,以思想风采为主题,也兼顾议论的方法;一个是纯粹的议论文单元,是本套教材唯一按议论文文体安排的单元。以求知为主题,学习立论和驳论的特点和方法。文言文单元以史传为主题,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并承接以前的教材安排,编有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
下册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板块,设计了六个人文专题。它们分别是:土地情思、人物画廊、生命之歌、舞台人生、百家争鸣、古代生活。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人类的思想感情,引导他们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
  整套教材的教学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设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九年级上、下册教材侧重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文学作品:
  1.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小说等文学样式。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议论文: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文言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2011-2-4 12:39:00 | 只看该作者
新课标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学期全册教学设计下载DOC版文档下载地址:http://www.lspjy.com/showtopic-101835.asp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楼主| 发表于 2011-2-4 12:27:00 | 只看该作者
于是学生尝试采用各种合适的喻体来展示人物的形象,有用字典的,有用溶液的……丰富多彩。其中有学生对三个小标题进行了这样的修改。“语文老师:破折号;数学老师:惊叹号;科学老师:省略号”,根据老师不同的性格特点,用标点作喻进行含蓄的阐述,使文章匠心独运优美动人。
这样同一篇习作,在一堂作文讲评课上沿一条纵深的线进行多层次的修改,从而一次又一次地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收到多次作文训练的效果。这种一篇习作多层次修改的方法在临近中考的时候被我们广泛的采用,它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减少学生的作文次数却不会削弱训练的成绩。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初中写作教学总目标的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我们这样点面结合,纵横连线成网地进行作文指导训练,努力打造一枝枝生花的妙笔。
参考资料:《语文报》中考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11-2-4 12:27:00 | 只看该作者
英语老师带我们体验了异国风情之美。
音乐老师让我感受了人类第二语言之美。
电脑老师又让我们体验了现代顶端科技之美。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要你细心的感受,耐心去寻找,你就会发现,其实,美就在我们身边。
逐次深化的修改过程:
1、改宽泛的记叙为细节的描写
上课一开始,我发下这篇学生习作原文,让学生琢磨文章的不足之处。缺点若干,重点提到的便是习作中用概括的记叙代替了生动的描写。针对这个学生作文中常见的错误,我强调指出:有时候仅仅是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就是一道风景,写人的文章必须有这方面的细部刻划。学生任选一个片断进行修改,改宽泛的记叙为细腻的描写,文章便显得具体而丰富,增强了感染力。现选摘修改的片断若干。
语文老师之美 (水梦婷)
语文老师之美,在于她优雅的谈吐,举手投足之间尽显中华古典之美。
她带领我们一起领略了汉语之美:我们曾一起去聆听孔子讲学,一起徜徉在大师作品的意境中……
听,教室里传来了悠扬的歌声——“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是语文老师在带领我们领略弘一法师的风采。
怀着敬仰的情感回顾了弘一法师李叔同才华横溢的一生之后,她带头唱起了悠远的《送别》,我们也跟着齐声唱起。我深深地领略到《送别》重凄凉的美丽和惜别的无奈。我看到老师的眼中透出无限的忧郁,她的身体略微摇曳着,完全沉浸在诗词和乐曲中……
美融入在语文老师和她的语文课上。

语文老师之美 (陈福增)
语文老师之美,在于她优雅的谈吐,举手投足之间尽显中华古典之美。
她领着我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记得那堂语文课,她为了让我们领略桥的美,带领我们排队来到了学校近处的几座拱桥上。她站在桥上,用手指点着桥身,然后用简练的话语讲述着桥的历史,桥的结构;指导我们具体观察感悟的方法。声音很清晰,既不重也不轻,声声入我们的耳和心。阳光明媚,一缕光线透过她的眼镜,镜片在闪烁的同时折射和谐的光。
美,来自于那一刻;美,就在于她的那堂站在桥上的语文课。

数学老师之美(张金峰)
数学老师之美,在她敏捷的思维,在她熟练的计算公式转化中……
她带领我们一起进入了一个如魔方般神秘的数学世界,尤其是领略几何的图形美。圆,数学中美的化身。然而此时此刻却给我们数学老师出了个大大的难题,画圆一般是要用圆规的,但她却一不小心将圆规折了骨。她皱了皱双眉,竟一扔圆规,以手臂为规脚,以肩关节为圆心,画了个大大的圆。如此完美,丝毫看不出是手工作品,全班同学目瞪口呆,许久才发出赞叹之声。
美,体现在数学老师驾轻就熟的的图形感觉上。

数学老师之美(汪轶)
数学老师之美,在于她课堂上灿烂的笑容。
当她利用一个个复杂的公式,代入复杂的题目,经过一系列转化与推导,得出一个准确的结果,她便会展现一个灿烂的笑容。那时她的眉毛弯弯的,嘴角翘翘的,很是好看。“漂亮吧,鼓掌!”爽朗的声音也随即响起,给人紧张的神经一下子得到了放松。就这样,她带领我们一起快乐的进入了一个如魔方般神秘的数学世界:我们曾一同与古人推导了历史悠久的勾股定理,一同与祖冲之把圆周率的近似值推到了小数点后七位,一同与迪卡尔遨游在直角坐标系的世界中……
美渗透在数学老师和她的数学课上。

科学老师之美(邱波)
科学老师之美,在于她渊博的知识,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分子原子,她都知之甚详。她的美,更在于她童真般的探究性格。
还依稀地记得初一的的那天早晨,大家都早早地来到学校,因为老师要带领我们去捉蜗牛。田野里,一群小身影在大身影的带领下,弯着腰,在田间寻寻觅觅,偶尔捉到一只,老师竟会发出孩童般天真的呼叫:“我也捉到了一只。”她率真的大叫,立即感染了周围。顿时田野里一片乐盈盈。
美表现科学老师和她的科学课上。

科学老师之美(邱锡尔)
科学老师之美,在于她渊博的知识,温和的内心,娴熟的实验技巧。
印象中,同学们都喜欢上科学老师的化学课。每当科学课代表提来那些化学仪器时,都会引起我们的十万分热情,而那些玻璃仪器,各色化学药品,在科学老师的不慌不忙地操作中仿佛都有了灵气,那么吸引人的眼光。那时,科学老师就温和地站在这些溶液前,气定神闲,多么美!又多么像那些五彩斑斓的溶液,充满着神奇的魅力,让我们去发掘,汲取知识。
美,萦绕在科学老师与她的课上。
2、巧譬善喻使锦上添花
上文改宽泛的记叙为细节的描写之后,我问学生:“怎样做还可以这篇修改后的文章再上一个档次?”学生纷纷提到使用一些写作手法,提到最多的是运用修辞。古话说:“请欲伸,辞欲巧。”作文中若能造出几个漂亮的比喻、排比和夸张句,用修辞来装扮文章,文章也许就有了神奇的光亮。“巧譬善喻不留痕”,此文在上述修改的基础上,若全篇用比喻贯穿,那一定能收到落笔引人的效果;第二次的修改使文章在第一次修改的基础上又升格一个层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11-2-4 12:27:00 | 只看该作者
在这样的心境里,一枝花的盛开显得格外重要,我早已忘了期盼在过于枯燥的生活里邂逅一朵绚烂的花。但那天走进教室,像往常那样急切地大声讲授要学生记住的知识时,我的目光被窗台上的景象吸引住了,原本空有一物的窗台上极有风情地摆放着一只枝百合。百合被插在一个简易而透明的水瓶里,正是开的灿烂热烈的时刻,光洁的面容,颀长的脖子,像极了一个迎风而立的高贵女子。百合开向被季节遗忘的教室,开向一张张疲惫的脸蛋,还开向我落满尘埃的心。那一刻我的眼睛被点亮了,目光像突然遇上了一泓清澈的泉水。普希金的诗这时在我的耳边响起来,很自然地岔开了我上课的内容。我跟我的学生说:“有时候生活是灰暗的,但生活的阴影不会持续过久,就像普希金说的那样: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失去的将变为可爱,我们不该忘记生活里的诗意,就像不该忘记在窗台上放一枝百合。”
听了我的话,学生们开心地笑了。我的感动来自于一枝在喧嚣时光里静默独立的百合,来自扬起在尘土和琐碎之外的笑容,更来自于那个将百合摆放在窗前的孩子。所有人心里都装满了繁琐的生活细节,而却有一颗心灵依然期待在忙碌的日子里与鲜花相遇。这样的心灵才不会被庸俗忙碌的生活淹没,这样才不会被阻隔在诗意外面。
我记起了茹志鹃小说中那些插在小通信兵枪筒里的树枝;想起了欧.亨利笔下那在风雨交加的清晨里倔强地绿着的最后一片叶子;还有非典肆虐的日子里那句令人心暖的话语:微笑并保持微笑;生活会有种种不如意,但内心深处美好的期盼,就像阳光一样温暖了原本黯淡的日子,就像那个在窗前放百合的孩子一样,就像那枝在平庸的日子里开的无比洁净的百合一样。只要有一朵花在我们的日子里盛开,我们就不会相信生命的窗台上布满乌云。
在百合静美的笑容里,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再一次在我心里清晰回荡:人生充满劳绩,但我们依然可以选择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选自《宁波晚报》)
生活繁琐忙碌,在日复一日的机械反复中,人们的心灵不再生动活泼,甚至被蒙上了灰暗的色彩,与外界隔了重重阻碍。在那样的日子里,有人把一枝开得灿烂高贵的百合放在窗台上,点亮了人们的眼睛和心灵。于是这枝百合给了人们顿悟:人生充满劳绩,但人们依然可以选择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鲜花就被写成了传递深刻哲理的天使。
总之,文章写无定法,如果打不开思路,导致千篇一律去写,即使这些立意和写法本身很好,但是千人一面的相似,也是难以激起人们思想的共鸣。作文构思选材写法谋篇布局时,我们要训练学生打开思维这扇窗,“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因为考场作文除了首先达到“中心突出、结构严谨、内容充实……”等基本要求外,要想获得高分,还得尽可能的在文章中展现特色,其中就包括独特的构思。
三、让讲评修改提升作文档次
学生经过指导后用他们逐渐成熟的笔完成了篇篇习作,这时作文修改讲评便提到了议事日程。作文修改,我们应先整体浏览,从全局出发,看作文中心是否明确,是否有新意,看所选材料是否紧紧围绕中心,然后再考虑作文整体框架方面的环节:看文章结构是否紧凑,布局详略是否合理,过渡是否自然,最后考虑句式的选用,进行词语的锤炼。
千锤百炼方能出精品,从字句修辞到谋篇布局,修改提升了作文档次。尤其是九年级的毕业生,临到中考几乎没有足够的时间再作大量的写作训练,所以那个时候就要把每一次的作文机会都利用好利用足,通过讲评修改,让每一次的作文时间都有不同层面的收获和提高。
我曾经上过一堂作文讲评修改课,把学生的一篇作文沿着纵深线作了几番修改,力争每一次修改都让作文上一个新的高度,尽可能地达到这样的效果——一次作文,获得多次作文训练的收益。
学生原文:
美在身边
                      宁波北仑区长江中学308班  关涵彬
美,一个令人心动的字眼。有人以为生活中难觅真正的美,但罗丹有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
其实美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校园里,它时刻伴随着你我。
语文老师之美
语文老师之美,在于她优雅的谈吐,举手投足之间尽显中华古典之美。
她带领我们一起领略了汉语之美:我们曾一起去聆听孔子讲学,一起去感受文天祥的爱国之心,一起为窦娥之冤而落泪;也曾同鲁迅一起呐喊,同矛盾一起在子夜中寻找光明。
美融入在语文老师和她的语文课上。
数学老师之美
数学老师之美,在于她敏捷的思维,在她熟练的计算公式转化中。
她带领我们一起进入了一个如魔方般神秘的数学世界:我们曾一同与古人推导了历史悠久的勾股定理,一同与祖冲之把圆周率的近似值推到了小数点后七位,一同与迪卡尔遨游在直角坐标系的世界中……
美渗透在数学老师和她的数学课上。
科学老师之美
科学老师之美,在于她渊博的知识。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分子原子,她都知之甚详。
她带领我们畅游知识的海洋,领略科学之美:我们曾同阿基米德一起做过浮力试验,在比萨斜塔我们同伽利略一起做高空坠物试验,与牛顿感受万有引力,与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足迹,同墨子一起观察过“小孔成像”,与鲁班一起放飞人类第一个飞行器——风筝……
美表现科学老师和她的科学课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2011-2-4 12:27:00 | 只看该作者
这种构思其实是用花来写流逝岁月中的事情,但这里花与事可以不合而为一,它可以只是事情发生发展的背景材料。此时的花,是人们岁月流逝的见证者,是人们在某段时光中一种情愫的承载与寄托。
例文:    又是栀子花开时  (作者  姜萍平)
闲来无事登陆校园网看同学的留言,依然是些不痛不痒的调侃,还有些或喜或忧的近况报告。忽然我的目光在一条留言上停住了: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吗?栀子花开了,而我们也将分离了……短短几句话,一下子把我的思绪牵回了校园,牵回了那个叫武汉的城市。
武汉作为全国“四大火炉”之一是名不虚传的。每年五月到十月,气温总在三十多度以上,高温四十度也是常有的事,正午街道如旷野一般寂静无人。从入校的那天起,我便盼望着能早些逃离这里。转眼间,我真的可以如愿以偿地离开了。找工作,写论文,毕业答辩,穿学士服合影留念,繁忙而凌乱。那令人心头忽冷忽热的招聘信息,那五花八门的小道消息,都让人坐不住睡不稳。虽然已经不在校园了,但每每想起来,我仍然会失眠一两个晚上。
就要走了、散了,一起度过四年大学的同学们,天涯海角,可能就此不再相见,如一颗沙粒落入广袤的撒哈拉,再也寻不到。也许是为了留下些什么,以便将来在某个黄昏慢慢回忆;也许是循规蹈矩地生活了四年,想找一个宣泄的出口,总之,在我们就要离校的那段时间,学校餐馆的啤酒忽然供不应求;女生楼下常常飘出忧郁的吉他声;玫瑰在校园里到处泛滥成灾;林荫道总是可以看到“执手相看泪眼”的恋人们……
哭罢,说罢,笑罢,该离开的时候还是要离开。一路的呜咽,一路的叮咛,火车站的站台把分离的伤感渲染到极致。道珍重,嘱保重,所有的恩恩怨怨都因分离而烟消云散了,只剩下泪水在眼中转了又转。但汽笛鸣响的一刹那,挥手道别的一瞬间,眼泪终于如决堤的河水倾泻而下。记忆也便在那一颗永远定格了。
我因为离报道还有一段日子,所以离开得较迟。最后一个早上,寝室里只剩下我与一个广西女孩,她是早上八点的火车。睡梦中,听到她在收拾东西,我索性起来帮忙。见我醒了,她轻轻地说:“还是把你吵醒了,我本来想悄悄离开的。”“为什么?”我问。“太伤感,我怕自己会一路哭着离开,就让我平静地跟这个生活了四年的城市告别吧。”最终,我没有送她。而是静静地看她开门又关门,听她的脚步声消失在走廊尽头。
寝室一下子空旷起来了,走廊里也出奇地安静,那些曾经吵闹的声音正颠簸在去往祖国各地的列车上。我呆坐在床边看着一地的狼藉:皱巴巴的报纸、课本、旧衣服、洗脸盆和不想带走的各种小东西,还有一地的灰尘。看着、想着,我忽然不知是因为怀念共同经历过美好时光而感慨现在的落寞,还是因为即刻的离别和不可明知的未来而悲伤不已。
毕业后我未再回校园,即使有一次路经武汉,也不曾回去。并非不想念,而是怕触景伤情:整个校园都热热闹闹的,去寻不到熟悉的面孔。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充满回忆,那种物是人非的感觉实在让人不好受。
前几日,同寝室的北京女孩写信来:“你知道我有多么留恋昔日不屑一顾的校园吗?你知道我多想坐在昔日痛恨的图书馆吗?你知道,一定知道,因为你和我一样,对这一切有着深深的眷恋……何时我们能在同居一室聊到深夜间?何时我们能在一起漫步美丽的南湖边?何时我们能在倚立长江大桥任微风拂面……”
又是栀子花开季,又是梦回校园时。    (选自《宁波晚报》)
在栀子花开时,作者告别生活了四年的校园,告别了情同手足朝夕相处的同学,从此各奔东西不再相见。栀子花见证了这段镌刻在记忆深处的令人不舍和眷恋的时光。作者记叙这段经历的时候,让栀子花的清香弥漫在文章的首尾,于是所记叙的事情溢出了对逝去岁月的深切怀念。
(3)以花来寄寓某种哲理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穿梭于各自的追求中忙碌而无奈。在喧嚣的尘世间,各种形态各样色彩的花儿仍旧以自己的方式静静地盛开于一隅。这种默立无语神清气闲,于是显得高贵无比,往往给浮躁的人们以某种启迪与顿悟。行文这样构思的话,那么花儿在文章中往往是某种生活领悟的来源与基础。
例文:       窗台上的百合  (作者:徐海蛟)
马上要毕业了,孩子们开始忙碌起来。一张又一张试卷,一道又一道习题仿佛没有做完的一刻。明知道他们最讨厌困在教室里和枯燥的题目较劲,但做老师的我却没有办法。
走进教室,总会看到一些绷得紧紧的小脸,会看到每个孩子的桌上都横七竖八地躺满了书。心里就生出很多匆忙烦乱的感觉,一如孩子们杂乱地堆在课桌上的书和本子,一如我上课急急忙忙讲述的那些知识。阳光在窗外徜徉,火热的夏天来了,该是游泳和夏令营的季节,但我,还有孩子们都与夏天隔着一堵墙一扇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楼主| 发表于 2011-2-4 12:27:00 | 只看该作者
文人历来有以花喻人的传统,人们从一花一木中审视的是整个社会人生。花的姿态和特性往往使人在欣赏中产生美感体验,并且常常生发由花及人的联想,赋予花以人的高尚品质,寄予花以人的崇高精神。所以他们在赏花的过程中,不仅感觉到了花的美好,更觉得花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代表人的品格。比如,菊花在深秋百花凋零、草木枯萎的时节傲然挺立、竞相开放,为众花所莫及,象征坚贞的性格和高尚的气节。爱国诗人屈原赞美菊花“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不慕荣利的晋代诗人陶渊明赞美菊花“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以贞秀枝,卓为霜下杰”。许许多多这样的诗句都颂扬了菊花不畏风寒、傲霜怒放的高贵品性,并借之表达了作者自己高洁的志向 ……   
文章中吟咏花的崇高品性,并以此来赞扬人与之一样的风范的时候,这时花即人,人即花,花人合一,物我同宗。这种写作手法使文章浑然天成,流畅自然。
    例文:    冬天里的一枝梅   (作者  高晗薇)
    常常纳罕,究竟是什么使得中国的文人对梅花倾注了那么深厚的感情?究竟为何在这么一种寻常的植物身上衍生出中国人独特的精神魅力和人格魅力?
    我无法回答,只知晓这是个古老的故事。
    漫天的大雪,纷纷扬扬,寒意弥漫了整个世界。
    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一点儿也没有被遮挡。从未见过这样广阔的地,茫茫一片白,空旷无一物。
    在这样的天地间,它静悄悄地绽放了。晶莹如雪,恬静柔和。每当夜里,它更幽幽地散发出清香。此时,它仿佛不是一株梅花,而是一位美丽的精灵。清风拂过,它盈盈地跳起舞来。于是旷野雪地里深山幽谷中充满了那细细凉凉的幽香。
    风递幽香,很快就有人踏雪寻来。来人惊诧了,他痴痴地伫立在雪地中,早已忘却了身上的寒冷,只是愣愣地凝视着这美丽的精灵。许久,他才回过神来,他相信那一定是天地的灵气,日月的精华凝成的。枝坚硬如铁,花冰肌玉骨,只有造化才能使得刚和柔达成如此完美的结合。他定定地站在这棵梅树下,许久。
    这是一个真正的乱世。帝王昏庸残暴,朝臣奸诈贪婪。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曾经怀着一腔的才学和热忱一次次虔诚地叩响朝廷的大门,希望能实现救国救民的愿望,但是这大门并不是为忠诚贤良之士而开的。他绝望了,从此变得轻狂怪异。常常在市井间旁若无人地高歌,在山野丛林中长啸。人们都说他疯了。行路难,人生之路何其崎岖,他只得驾一辆车,载书配剑,漫无目的地行走。结果,他被困在旷野深处。他绝望地回转身,只见远处一道淡淡的疏影横斜,是一株老梅树。于是他跌跌撞撞地向前奔来。
    他站在这株老梅树前,用手轻轻抚那铁干虬枝,凹凹凸凸,饱经了多少世态炎凉,依然如昔。那些梅花,花蕊里含的是冰雪,冻不住的是滚烫滚烫的情绪。好像要和冬天争个胜负。
    由此他想到,政治上的失意又怕什么?只要有一腔热忱不变。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暴政之下,果真人人都会屈服?
    他默默地同梅用心交流了好久,然后踽踽地走向远方。一个声音在他心头萦绕:来年再来踏雪寻梅。
    他投奔边关去了。
    几年后,边关告急!将军挥着边关战事的文书,在等待朝廷的救援,然而,一道道奏折,却无回音。他无奈地闭上眼,思绪如潮涌来。国家几十年来战事不断,百姓流离失所,而那个受万人顶礼膜拜的天子却仍纵情于声色犬马中。朝廷奸臣当道,暗无天日,忠良将才死的死,走的走,此时,他仿佛听到了前线将士的呻吟,百姓的哀号,他多希望能披上战袍跨上战马率领援军出现在望眼欲穿的将士前,纵使马革裹尸血洒疆场也在所不惜。
    他长长叹息一声,推开窗,一股逼人的寒气袭来,夹杂着一丝苦涩的清香。已经严冬了,窗外的梅树已经开出满树璀璨的梅花。在这凄清寒冷的冬夜,他与梅花默默的相互凝视,不觉潸然泪下。猛然,他只觉一股热潮涌向他的心间。他踱至案间一挥而就:梅问天寒寒几许,傲然而立自凛之。
    城破国亡之时,他自刎而死。他死后就被埋在那株老梅树下,墓碑后面是残冬的黄昏飘不尽的花瓣。
    第二年冬天,依旧是傲雪斗霜的满树梅花。在月光的衬映下,幽幽地发出光来,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
    忠臣鲜血,三年化碧,其实将军并没有死,那株梅就是他的灵魂,人们都这么说。  (选自《未来作家报》)
    例文中,傲雪斗霜的梅花与傲世斗奸的将军两条线索同时展开,物与人相互映衬,到最后结尾处同宗合一。梅花成了文人喻人寄情的绝好素材,是他们笔下有姿有色、有情有义的美的使者。学生长期浸染在这样的文化传统下,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他们在表述写作思路时,几乎都无不例外地提到了“以花喻人”的写作方法。
可是当一种好的构思方法千篇一律地被采用时,那么它的狭隘、陈旧等缺点就被集中地渲染出来了。“文章最忌百家衣”,所以我们在行文构思时,要尽量地打开窗户,让我们的思绪不受传统的限制而驰骋无边,另辟蹊径。《语文课程标准》也这样要求,“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所以在构思以花为话题作文时,我们还可以做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2)以花来承载一段时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24 09: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