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14|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共读一本书《读懂学生》阅读打卡汇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24 16:40: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懂学生的思维

学生思维是一个复杂而有变化的系统,有着自己的价值和观念。那么,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读懂学生思维,读懂学生学习行为背后所蕴含的思维密码,打开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智慧地成长。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都知道教学设计是静态的,而学生的学习则是动态的,静态和动态之间、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寻求思维的发展。而静态和动态之间、预设和生成之间的矛盾促进着教师在课堂中不断的去读懂学生的思考过程。

读懂学生的思维,能让我们找到思维的密码,才能更好地调整教学进度,促进学生智慧地成长。读懂学生思维的过程,就是不断走进学生的过程,走进学生思考的过程。思维通过语言的表达,让思维外显,真正促进学生智慧地成长。作为教师,当我们真正去读懂学生思维的时候,你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当我们读懂孩子思维的过程中,就明白了孩子思考的过程,学生思考的价值和意义。真正读懂学生思维的过程,就是不断的发现学生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作为教师,我们需要读懂学生的思维,真正在教与学之间找到学生学习的认知基础,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读懂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好地理解学生,更好地站到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促进教学走向深入,真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作为教学,数学本身就是思维的教学,所以,读懂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的去读懂孩子思维,真正促进学生智慧地成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20-9-24 16:42:09 | 只看该作者
1、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做个“懒”老师,给足学生独立思考、尽情交流的时间与机会。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文中写道:“学校的教育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课堂上要给学生“留白”,“逼”着学生独立思考。一堂课热热闹闹,学生情绪高涨并不代表他们的数学思考就高涨。给孩子独立思考的空间,只有有了独立思考,才能有合作交流的收获。

2、教师在提问之后,注意停顿,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尽量避免提一些只需用“是”或“否”回答的问题。用“是”或“否”回答的问题,往往难以诊查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在学生给出答案后,老师要追问“为什么”,或者把该答案交给其他同学讨论,以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老师要尽量提一些开放性问题,这些问题有利于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知识出发,多角度地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课堂上要尽量避免集体同时的言语应答,集体回答不利于了解学生个体的学习状况。

3、为实现高效的教学,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课上要读懂学生的学习过程,即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过程。“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因此教师要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尽情地交流,充分地发表意见、提出问题、质疑反驳等。尤其在课堂教学中,某一个学生的发言本身也是其他学生借鉴、学习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交流。也只有学生充分交流了,教师才能在倾听学生声音的基础上,读懂学生的思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0-9-24 16:41:56 | 只看该作者
数学概念一般比较抽象,小学生难以正确而又深刻的理解。概念教学既是落实双基的前提,又是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键,在概念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经历“试误”过程。让学生在经历错误中对概念达到真正的理解,教师可以巧设概念“试误”情境,让学生经历错误过程,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经历“试误”过程。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只有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在“试误”中提出问题,并且发现问题,让学生积极去探索、寻找解题方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发展,学生才能自己走上创造性学习之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20-9-24 16:41:43 | 只看该作者
读懂学生的认知基础,有助于教师预设指向性明确的关键问题。

读懂学生的知识经验,我们可以知道学生将会面对的困惑,把课备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读懂学生的方法基础,我们可以知道学生的思维模式,把课备在学生的思维创新处;读懂学生的情感态度,我们可以知道学生的喜好,把课备在学生感兴趣的点…所以只有读懂学生的认知基础,我们的教学才会更有方向,更有目标,沿着目标预设出的问题指向性会更明确,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产生思维的碰撞,真真正正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20-9-24 16:41:34 | 只看该作者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根据课堂实际,读懂学生思维,在学生需求与教学目标之间找准切入点。课堂上需要读懂学生思维,比如在讲圆柱的表面积这节课时,我们在探究圆柱的侧面积如何求,往往都是将圆柱的侧面展开,给学生渗透将曲面转化为平面即“化曲为直”思想。学生在这节课上也出现了新的想法,其实我们的圆柱可以看成是有很多个大小相等的圆叠放在一起有了一定的厚度,就成为了圆柱。由此学生就想到了,“线动成面”,由此也可以得出圆柱的侧面积就等于底面周长成高(即厚度)。

这就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数学教学是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需要我们给予充分时间让其思考、表达,在倾听与发现中,捕捉学生思维的亮点,这真正的“顺学而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20-9-24 16:41:20 | 只看该作者
讲学生之所缺,教学生之所需。我觉得这句话是对优秀的教学设计最好的阐述。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是要讲解。所有的知识不一定都是学生所缺乏的,我们要从众多的知识当中找出学生真正不熟悉的、不能掌握的,把这些作为重点去讲解。

对于课后练习题,有时候会觉得对对答案就可以了。但其实,不管什么样的题目,每一道题目的背后都是有方法和思考过程的。答案是次要的,我们要教会学生的是思考过程、思维路径,可以解决这一类型题目的方法,而不单单是一道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20-9-24 16:41:10 | 只看该作者
读懂学生胆怯的眼神,帮助他们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这类眼神往往是一些成绩中下等,性格比较比较内向、腼腆的学生,他们往往由于不自信,不敢直视老师的眼睛。这种学生我们如果采用不当的方法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会更加的失去自信,更害怕在众人面前说谎,所以我们对待这部分学生更应该小心的对待。

  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面对学生我们要多些表扬,少用一些批评。对待这类学生,我们更应该时刻保持微笑,用鼓励的目光看他们的闪光点,要及时的表扬、鼓励,慢慢的让他们养成大胆说话的好习惯。如果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不断的放大优点,当众表扬他们,让他们走出自卑,大胆的发表意见,重塑自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9-3 19:4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