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燕子妈妈笑了》教后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2-19 13:46
标题: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燕子妈妈笑了》教后反思
《燕子妈妈笑了》教学反思
《燕子妈妈笑了》一课讲的是燕子妈妈让自己的孩子三次去观察茄子和东瓜的区别,小燕子在妈**鼓励下,每次观察都有自己的新发现。这一课是一个童话故事,故事性很强,孩子们学习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我抓住课题导入,向孩子们发问:燕子妈妈为什么笑了?在课堂教学中我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潜心地读,投入感情地读,有感悟地读,带着问题读……多读少讲,以读带讲,从而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自主学习。可是读了许多遍,孩子们仍然找不出原因。我又把问题一步一步简单化:小燕子去观察了几次茄子和东瓜的区别?为什么妈妈要让它观察那么多次?开始孩子们认为小燕子很笨,看了三次才看清冬瓜和茄子的区别,并没有说到“燕子妈妈为什么笑了”。 由于孩子已经把课文读得很熟了,当“为什么妈妈要让它观察那么多次?”这个题出现在孩子们面前时,孩子们很容易地读懂了:从燕子妈妈这个角色来考虑问题,可以看出燕子妈妈也是在鼓励自己的孩子。因为小燕子很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所以妈妈笑了。课文中心也迎刃而解:要学习小燕子,善于观察,认真思考,才会有新发现。
这节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多读是语文学习之本,感悟必须是建立在熟读基础上的展现。人总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所以,我相信不断的努力和思考,能促使我获得更多的经验。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2-19 13:47
燕子妈妈笑了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1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懂得要认真、仔细才能有新的发现。
教学难点:
1、规范、正确的书写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课件,燕子妈妈及小燕子图片。
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
①“绿枕头,当中空,包棉絮,蓬松松。”
②“紫花结紫瓜,紫瓜包芝麻,形状像香蕉,生的不能吃。”
(板书:冬瓜茄子)认识这两个词,并点出课件“瓜” 字,指导记忆和书空。
2、出示灯片(1)——地里的冬瓜和茄子
师:现在我们就到菜园里去看看。瞧,“菜园里,冬瓜躺在地上,茄子挂在枝上。”能读读这句话吗?(齐读。“躺、挂”两个字稍微读重点。)
师:躺在地上的冬瓜和挂在枝上的茄子长得一样不一样呢?
嘘!先别说,因为有只可爱的小动物想和你们一起去观察观察。看,它来了。
3、出示灯片(2)——燕子飞出
师:它是谁?(认识“燕子”,以顺口溜记住“燕”:廿字头,口字腰,北字两边做保镖,四只小燕在下瞧。)
师:小燕子飞到菜园里观察到了什么呢?贴出小燕子图。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一篇有趣的课文——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先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要求每个孩子眼到、手到、心到、耳到。(比比谁听得最认真。)
2、生自读课文。
师:谢谢你们的鼓励!热情的掌声把燕子妈妈都吸引来了,他好想听听孩子们的朗读。能像老师这样读读课文吗?
3、出示灯片(3)——带音节的词语
师:真有信心!不过要读好课文,得先和课文中的词语宝宝交朋友。
① 先自由练读词语。(我要请读得最认真的当小老师。)
② 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词语。(小老师真不错,平、翘舌音和后鼻音都读准了)
③ 全班齐读词语。
4、读课文感知内容。
师:下面你们就自由的、大声地读课文,已经会读的请加上自己的感情读;还不太会的就指着字一句一句读准。比比谁读得最认真。
生:自由练读课文。师巡视、指导。(读完后请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5、检查自读情况。
师:乖娃娃,读了课文后,你知道小燕子到菜园去了几次?(三次)
它每次都有什么样的发现?出示灯片(4)——冬瓜茄子图
生回答,师相机板书。(板书:大 小 青的紫的 皮上有毛 柄上有刺)茄子的柄在哪儿?谁到前面来指给大家看看。
师:真会读书!下面我们就一起做一道填空题。
(2)出示灯片(5)——填空题
现在我们一起来完成一到填空题(生口述,师点击出示答案。)
师:我想问一问“为什么前两次小燕子没发现冬瓜皮上的细毛和茄子柄上的小刺,第三次才发现呢?(小燕子第三你看得特别认真。)”
师:是呀,小燕子一次比一次观察得认真仔细,难怪燕子妈妈笑了。(再读课题,强调“笑了”。)
三、指导朗读,读好课文。
师:乖娃娃,你们已经把课文读正确了,而且也读懂了,下面我们就来练习把课文读好,读出感情来,好不好?
生:好!
师:现在老师就是燕子妈妈啦!你们都是小燕了啦!你们到菜园里看了三次,每次都有新的发现,多开心,多高兴啊!
师:小燕子们,赶快把这三句话读读(出示灯片(6)——小燕子说的三句话)
看怎么读才能把你们高兴的心情读出来?你可以自己一个人练读,也可以几只小燕子聚在一块儿商量商量。
生:自由分组练习朗读。
师:哪只小燕子来读这句话。
生:读小燕子第一次说的话。
师:有点儿高兴,这两个妈妈要读得快点,听老师读。(师范读)你再试试,笑眯眯的,开心一点。
生:再读第一小燕子说的话。
真高兴!还有哪只小燕子像他这样高兴地读这句话。
(再指名读)多开心呀!
师:第二次发现谁来读?你们四只小燕子一起读。
生:四人齐读小燕子第二次说的话。
师:你们真聪明!“妈妈,妈妈”读得很好,如果把冬瓜是青的,茄子是紫的,声音往上扬一点,高一点就更好了。谁再来试试。(指名一生读)
生:想读的一起再读小燕子第二次说的话。
师:小燕子,妈妈听出来了,你们更高兴啦!很好,你们再去认真地看看,它们还有什么不一样?
师:飞上来告诉妈妈呀!
生:边飞边说:“妈妈,妈妈,我发现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呢!”
师:孩子们要注意了,现在小燕子不仅高兴,还很惊奇呢!再一起来读读。
生:起立齐读。(读得非常好!)
师:你们读得这么有感情,老师想和你们合作分角色读一次。
(师读叙述部分和妈妈的话,生读小燕子的话。)
师:还想读吗?那就男女声分角色朗读,比比谁读得好。
女生读妈妈的话,男生读小燕子的话,叙述部分老师读。
师:学到这儿,老师想问问:“燕子妈妈为什么高兴地笑了?”
(出示灯片(7)——课后的问题)
生回答。
师∶小燕子观察这么认真,做别的事肯定也会很认真,所以燕子妈妈笑了!
五、运用方法,延伸知识。
师:观察事物的方法很多很多,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用手摸,用耳朵听、鼻子闻等等,不仅可以看外面,还可以看里面,你们回去可以尝试尝试,把冬瓜和茄子切开来,一定还能发现很多很多。
师:老师今天还给你们带了一些图片,请观察它们的区别。
出示灯片(8——11)——水果蔬菜图片
六、生字书写。
师:孩子们,你们今天学得很认真,读得也很美,如果字也能写漂亮,老师相信坐在后面的爸爸妈妈们会比燕子妈妈笑得更开心!
请认真观察老师写“认真”两个字,注意笔顺和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照着各写一个,然后送给家长看看。
七、布置作业。
田字格中的生字各写三个,带一个音节,组两个词。
板书设计:
燕字妈妈笑了
冬瓜 茄子
第一次 大 小
第二次 青的 紫的
第三次 皮上有毛 柄上有刺
认认真真的教,实实在在的读
——《燕子妈妈笑了》一课的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燕子妈妈笑了》一课主要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学生一个深刻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的良好品质。课文的内容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还安排了关于识字,写字,句式练习等基础知识的学习。
教学反思:
一、可取之处
(一) 以激发兴趣为先导。
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很高,大部分的生字掌握较好,课文朗读也基本做到了声情并茂,极富感染力。
1、课始我就用两则谜语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揭示了冬瓜和茄子的特征。认识“燕”字也以顺口溜帮助孩子们记忆:廿字头,口字腰,北字两边做保镖,四只小燕在下瞧。
2、课中设置情境,把小动物作为学生的好朋友、学习伙伴,一同参与,学生学习更具趣味性了。
3、同时,设置燕子妈妈这个角色来检查读书情况,学生进入角色,读起来有声有色,再加上老师的指导,效果自然很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我自始至终将孩子们的兴趣作为他们学习的先决条件,从而使孩子在整堂课的学习中都“兴趣盎然”。
(二) 以指导朗读为重点。
朗读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培养孩子语感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
这节课我始终抓住朗读不放,并以读代讲,让孩子们在朗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和蕴含其中的道理。
1、初读课文时,学生通过一遍遍有目的的听读、练读,基本做到人人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致使学生的读落到了实处。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2、师创设感情朗读的情境,激发孩子的表现欲,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环境中放声朗读。
3、学生间合作探究,自读自悟,加上教师适时地点拔、指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读好了小燕子说的话,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4、师生共同分角色表演读,学生完全陶醉其中,入情入境,边演边读,几乎能背着表演读了,效果非常好!
整节课,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基础理念,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且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
(三) 以教给方法为目的。
“受人以渔”、“学以致用”当为教学的根本目的。语文学习不仅要理解语言,还应学会观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1、本课教学中,帮助小燕子总结收获就是在帮助孩子们梳理一节课的收获。
2、教给学生学习和观察事物的方法,延伸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请学生观察尖椒、菜椒和苹果、梨、苦瓜等,运用课文中的句式来表达,使其把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外去,从而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不足之处
这节课本来设计的以“读”为主,因让孩子们充分地与文本对话。但在教学中,还是有些受“功利心”的影响,为了给家长展示一个更为完整的教学环节而忽略了部分孩子的朗读。同时,孩子们展示的面也不够大(没能做到人人发言。)。
我想,任何时候的教学都应真正以学生为本,踏踏实实教学,认认真真育人。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2-19 13:4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燕子仔细观察事物的方法。
2、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说话,写话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各种朗读中体会小燕子三次仔细观察冬瓜和茄子不同之处的喜悦。
2、尊重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图文结合,抓关键词句朗读,理解,并分角色朗读,表演,理解课文,突破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因素。
2、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并且懂得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
教学重、难点:
1、 从中受到启发,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燕子妈妈为什么满意地笑了。
教学用具:
1、多媒体课件
2、茄子、冬瓜的图片
3、黄瓜、西红柿(实物)
4、小燕子和燕子妈妈的头饰
设计理念:
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景,贴近儿童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在诵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对语文的学习虽然是刚刚入门,但是兴致很高,兴趣浓厚,好读,好问,好想,好说,积极性很高。学生在平时的语文课上,思维活跃,见解独特,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敢回答,能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在这节课中,我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既有单独读,集体读,又有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理解,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上我还对学生进行了说话练习,使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逐步提高。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还让学生懂得了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激趣导入
1、唱歌激趣:老师播放歌曲《小燕子》的伴奏乐,师生拍手同唱。
2、引人课题:小朋友们唱得真好!你们喜欢小燕子吗?(喜欢)。春天已经来了,小燕子和妈妈一起从南方飞回来了,她们在说什么悄悄话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燕子妈妈笑了》去听听她们的悄悄话吧!(板书课题)
3、学生质疑课题。
二、自主识字,初读感知
1、听童话故事《燕子妈妈笑了》。(播放视频,看大屏幕)
师问:大家喜欢这个故事吗?(喜欢)下面大家打开书自己去读读这个故事吧!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读准。边读边画出生字、生词,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3、认读词语(大屏幕)我会读:
燕子 冬瓜 躺在 茄子 挂在 能不能 不错 紫色
很好 仔细 什么 一样 发现 小刺 满意
4、全班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大屏幕)
我会动脑:
(1)、菜园里有什么呢?
(2)、燕子妈妈让小燕子到菜园里观察什么?
(3)、小燕子一共去了几次?
三、图文结合,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解决上面的问题(1).(大屏幕)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图文结合)
菜园里,冬瓜躺在地上,茄子挂在枝上。
2、学生看图读文,初步知道了冬瓜是躺在地上,茄子是挂在枝上的。
知道了菜园里有冬瓜和茄子。(贴冬瓜和茄子的图片)
3、解决上面的问题(2)、(3)
a. 学生自由读文反馈。
b. 学习小燕子三次去菜园的不同发现以及和妈妈的对话。(大屏幕)
课文内容(图文)分步出现
通过 老师的引导,学生的反复朗读,学生明白了妈妈对小燕子的要求一次比一次深(去看看,再去看看,再去仔细地看看),发现了小燕子观察的一次比一次细心,终于找出了茄子和冬瓜的所有不同。
根据学生的反馈,老师相机板书相应的内容。
4、戴上头饰演一演。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大屏幕)
1、燕子妈妈为什么满意地笑了?
2、你从小燕子身上学到了什么?
老师总结:小燕子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仔细观察事物,所以燕子妈妈满意地笑了。小朋友们也要像小燕子那样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并且懂得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
五、反馈
老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黄瓜,西红柿,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仔细地观察它们的不同。
六、课外延伸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自己回家再找两种不同的蔬菜或者水果仔细地观察它们的不同。
板书设计
16燕子妈妈笑了
仔细
冬瓜(图片) 茄子(图片)
大 小
青 紫
皮上有细毛 柄上有小刺
教学反思:
《燕子妈妈笑了》一文,生动地讲述了一只小燕子,在妈妈的指引下,对冬瓜和茄子进行了认真仔细地观察,终于发现了冬瓜和茄子所有的不同。课文以拟人的手法,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懂得,在平时就应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并且懂得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课文故事情节生动,语言亲切、精炼,通俗易懂,对低年级的学生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这节课带给了我太多的惊喜。课堂上,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发言、精彩至极的回答、与众不同的见解、唇枪舌剑的争辩、质疑问难的直率、解疑互助的积极,时刻感染着我,使我激动不已。我感觉,我真真正正的与孩子们融为了一体,孩子们也确确实实获得了自主的发展。
教学中成功之处:
1、导入新课时,轻松的师生对话和《小燕子》歌曲的演唱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2、课上形式多样的“读”体现了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真真正正让学生熟读、读熟。低年级学生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会读课文了,读会了课文,他就自然而然的感悟到文中的道理了。多读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3、让学生戴上头饰演一演,学生们兴趣盎然,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每位同学都跃跃欲试,整节课的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在轻松愉快中度过。
4、师生共同分角色表演读,学生完全陶醉其中,老师戴着燕子妈妈的头饰,学生戴着小燕子的头饰,很快师生之间融入角色之中,边演边读,效果非常好!
5、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与进步的快乐,从而对朗读更有兴趣。
6、反馈部分,让学生仔细观察黄瓜和西红柿的不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需要反思与改进的地方:
1、让孩子们就文章题目提出疑问时,面对较多孩子提出的较零散、不完整或与不着边际的问题应如何处理如何引导,才能既培养他们学会提问的能力,又不会打消孩子们提问的积极性。
2、整堂课,始终是几个孩子唱主角,其余孩子发言的机会很少。如何关注孩子们的差异,使每一个孩子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在“演一演”的环节中,指导不到位,致使学生的表演简单化,没有演出小燕子的一次比一次认真观察等细节。
4、让学生观察黄瓜和西红柿的不同时,创意虽好,但同样想得不够周全,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应该为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一份,以此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看、摸、闻、尝等方式,来比较两类蔬菜的不同之处。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