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一、情境导入,识题引趣。 | 1、师课前诵读一首小诗《童年》引入关于作者杨谦童年的话题。(课前谈话部分) 2、引导学生理解课题“赶海”的意思,并板书课题。 师:现在我们随着作者杨谦来到了大海边,大海退潮了,洁白的浪花一下涌上海滩,一下又嬉戏着回到大海里妈妈的怀抱里,海滩上留下了小巧玲珑的海星,妙趣横生的螃蟹,神气威武的大虾,(师边叙述边在黑板上相机贴出浪花、海星、螃蟹、大虾图片)以及五颜六色的贝壳、海螺,这时人们就会不约而同的来到海滩上干什么? 3、师归纳并板书课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赶海”。 4、情境引导读课题: 能到海滩上拾贝壳,你们高兴吗?咱们高兴地读一读! 能捞到许多的海鱼海虾,你们兴奋吗?咱们兴奋的读一读! | 1、学生与老师课前谈话:讲自己童年的趣事。 2、学生想象、讲述退潮后人们在海滩上的活动。 3、学生在老师的情境引导下以不同的语气读课题。 | 1、课前谈话,展示老师朗读的基本功,与学生进行沟通,增进感情,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的状态,并且,所谈内容为导入新课做了铺垫。 2、贴出图片,为下一环节的板书作准备。 3、引导学生想象退朝后人们的活动,巧妙地引导学生“赶海”。 | |
二、初读课文,整体知趣。 |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 似 sì〔似乎〕 兴 xìnɡ(高兴) shì〔似的〕 xīnɡ(兴奋) jiù jiu fǔ lǔ 舅舅 俘虏 zhuā niē tóo jiā 抓住 捏住 东逃西窜 夹住 āi yō hēi āi li yí 哗哗 哎哟 嘿 哎 哩 咦 (1)、讲解多音字,并让学生在书本上标注好读音。 (2)运用字理讲解“俘虏”,并引导学生练习上下文理解“俘虏”在文中的意思。 (3)、第三行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让学生做动作理解。 (4)、师提问:第四行的词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都是“口”字旁呢? 2、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里写了作者回忆起童年时赶海的哪几件趣事?谁来谁说说? 课件出示填空题: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回忆起童年赶海时 、 、 、 的趣事。 师归纳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同学们,像这样把文中写到的事情简要的罗列出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你们掌握了吗? 读了作者童年赶海时的事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着作者的文笔去品味这些有趣的画面吧。 | 1、学生读屏幕上的字词。 2、学生在书中给多音字注音。 3、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做动作理解“抓住”、“捏住”、“东逃西窜”、“夹住”这几个词的意思。 4、学生观察第四行词语的相同之处,回答这几个词为什么都是口字旁。 5、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6、学生谈作者童年赶海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有趣。 | 1、把生字词归类出示,层次明显,有利于学生识记。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中年段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注重了交给学生概括的方法,同时,用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降低了概括的难度,学生易学、易懂。 | |
三、精读文本,品文赏趣。 |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看看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事情中,你觉得哪里最有趣,请你用横线画下来,然后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你的体会。 (1)追浪花:(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说说有趣在哪儿?此时作者的心情怎样?(兴奋极了)谁能读出作者的兴奋之情? (2)摸海星 说说你觉得摸海星这件事有趣在哪儿? ① 这时,我的心情怎样?哪个字最能表达我的这种惊喜之情?(嘿) ②师:其实,在这句话中,还有个地方也能表达出作者摸到海星的惊喜之情,你仔细观察一下,看看能发现吗?(!) ③在后面描写另外两件事的文字当中还有几处像这样带有语气词的句子,请同学们找一找,画上波浪线,然后再仔细的读一读,结合句子表达的意思和句子末尾的标点符号来体会一下,看看这些语气词和标点符号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应该读什么样的语气? 谁找到了接下来的一处?请你读一读。 (3)捉螃蟹 ①课件出示: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 ②“哎”在这句子里应该读什么语气? ③小伙伴究竟在干什么呢?有趣吗?你从哪儿感受到? ④理解:“束手就擒”“东逃西窜” 小伙伴被螃蟹的大螯夹住了,你还觉得有趣吗?为什么? 师小结:是啊,捉螃蟹痛中有乐,乐中有痛,而这过程的体验,也许正是它的乐趣所在吧。让我们跟着小伙伴一起去捉捉螃蟹吧。来,咱们把这句子读一读 (4)捏大虾 过渡:刚才我们品味了第二处语气词,并感受了捉螃蟹的乐趣,谁找到了第三处带有语气词的句子? ①课件出示: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 ②请你结合标点符号来分析一下这两处语气词分别应该读什么语气? ③逗我的这只大虾是怎样的? 想不想看看这只大虾?(课件出示大虾武将图) ④同学们比较一下,这只大虾和武将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从这个比喻句的描写,你感觉这只大虾怎样?(很威武) ⑤我是怎样俘虏这只大虾的?有个字用得特别好。(捏) ⑥这里“捏”还可以换什么词?(捉、逮)分别请学生做做这几个词的动作,为什么在这里作者用“捏”而不用捉、逮呢? ⑦指导感情朗读:这威武的大虾就这样被我轻而易举的俘虏了,我的心情怎样?能把这种胜利的喜悦读出来吗? | 1、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2、学生汇报、交流学习所得。 3、学生感情朗读“追浪花”的句子 4、学生回答问题。 5、学生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文中另外两处语气词,并结合标点符号理解语气词表达的意思,体会朗读效果。 6、学生汇报学习所得。 7、学生感情朗读“捉螃蟹”的句子。 8、学生做“捏”的动作,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 9、学生感情朗读“捏大虾”的句子。 | 1、删繁就简,将“嘿、哎、咦、哦”这四个语气词筛选出来,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着力点,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深入研读,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创新点、发展点。 2、抓住语气词及后面的标点符号细细体味句子中表达的情趣,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 |
四、巩固练习,体验乐趣。 | 1、配乐引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同学们,赶海有趣吗?老师想带大家再去赶一趟知识的海,看谁的收获最大! 课件出示: 为下面句子找出合适的语气词。 咦 嘿 哦 1、( )你拾到什么了? 2、( )我捉到了一只大螃蟹! 3、( )原来是一只彩色的海螺! 结束语: 看来同学们今天赶海的收获可真不小,不仅体验了赶海的乐趣,还学会了通过品读文章采用的修辞手法和理解关键词来感悟课文内容,学会了语气词在表达上的运用,同学们这一趟赶海真可谓是满载而归啊,赶海之乐,其乐无穷,下节课我们还将继续去感受赶海的其他乐趣! | 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配乐朗读第三自然段。 学生看大屏幕答题。 | 配乐引读,把先前零散的分析感悟有机的整合到了一起,通过柔美的音乐和老师语言的渲染、提示,再次把学生带入赶海那欢乐的情境中,使学生想读,爱读,读出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拓展训练,帮助学生加深对这堂课上所学的语气词的理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 |
板书设计 | ||||
11、赶海 追浪花 摸海星 有趣 捉螃蟹 捏大虾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