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911|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一年级音乐第二册全册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20: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三、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四、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教学建议?
  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二、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春天”万事万物的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在“春天”主题的理解上聆听乐曲和歌曲。?
  三、教师可调动现代化教学手段,选用春天的录像,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使学生有表现地唱好歌。
  教材分析?
  1.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
  《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
  约纳森(1886~1956)
  挪威作曲家。曾在德国学习音乐,他写过一些音乐作品,但以这首《杜鹃圆舞曲》流传最广,也使得约纳森名传于世。这首钢琴曲也常以管弦乐或其他器乐形式演奏。据说在1918~1930年间约纳森曾在斯德哥尔摩“金杜鹃电影院”专为无声影片的放映作钢琴配音,本曲即为当时影片即兴配音而作。?
  《杜鹃圆舞曲》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全曲采用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
  在简短的弱拍开始的、节奏自由的4小节引子过后,出现下行三度模仿杜鹃鸣叫的音调,第一段以杜鹃鸣叫的下行三度所构成的动机为核心,运用重复、模进、变奏等手法发展而成。它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婉转的鸟鸣和轻松的三拍子节奏,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气氛。
  第二段以“la”的长颤音开始。主旋律应用了许多颤音,间杂着杜鹃的鸣叫声,好似杜鹃鸟灵活地在林中飞来飞去,一会儿在这个枝头跳跃,一会儿又在那个枝头高唱,杜鹃鸟的鸣叫声为林中增添了浓浓春意。
  第三段,旋律流畅而连贯,极富歌唱性,由于曲中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半音,使得旋律更加新颖。
  这一段音乐与前两段轻快、活泼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加之手风琴特有的音色,使得音乐有一种迷人的色彩。在竖笛模仿杜鹃鸟鸣叫以后,第三段抒情的旋律又反复了一次,最后第一段音乐再现,并结束在杜鹃鸟的鸣叫声上,与乐曲的开始形成呼应。《杜鹃圆舞曲》由于曲调优美,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深受人们的喜爱。?
  2.歌曲《小燕子》?
  《小燕子》是故事影片《护士日记》中的插曲,自影片播出后,这支歌便飞入了千家万户,成为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多年传唱不衰。?
  歌曲为五声宫调式,4/4拍,两个乐段,第二个乐段是第一个乐段的变化重复。歌曲遵循了语言的音调、节奏写成,音乐语言淳朴简练,口语化;歌曲几次出现了附点音符,都巧妙地结合了语言的节奏、韵律,还有延音记号,后倚音的使用等,使得词曲结合紧密。歌词以一颗童心描绘了小女孩与小燕子朋友般的亲密交谈,唱起来朗朗上口,娓娓动听。尤其作者在处理第二段歌词时,不加停顿,将小女孩要把家乡的新变化、新面貌一一告诉小燕子,力邀小燕子来做客的急切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歌曲以小女孩为主人公,动情地歌唱了祖国的新面貌,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伟大成就。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美好感觉。?
  3.歌曲《布谷》?
  《布谷》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3/4拍,大调式,歌曲以模仿布谷鸟叫声的音调开始,其二分音符与四分音符交替的节奏,显得格外从容,带出了以级进为主的流畅旋律,有着三拍子舞曲的特点,给人以愉快、优美的感受。歌词以孩子般的童心,歌唱了勇敢报春的布谷鸟,抒发了孩子们对春天到来充满欢乐的喜悦之情。?
  4.歌曲《小雨沙沙》?
  《小雨沙沙》是一首由五声音阶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2/4拍,宫调式。旋律采用了级进、同音反复及变化重复等手法,在有规律的节奏紧密配合下,生动地描绘了小雨沙沙的声音。拟人化的歌词天真而又稚气,充满了儿童情趣。歌曲既向孩子们介绍了种子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又提示孩子们学会细心观察事物。启迪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歌曲符合语言的规律,朗朗上口,是一首孩子们喜爱的好歌。可启发学生入情入境地表演。?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杜鹃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杜鹃圆舞曲》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全曲。?
  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2.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20:43:00 | 只看该作者
七声宫调式。?
  歌曲描绘了小动物不同的叫声,生动形象,极富童趣。歌曲的节奏有规律地重复、变化着,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流畅上口。歌词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为什么小动物叫了?它们都在做什么?意在调动小朋友的想像力。同时也在教育学生细心观察事物,了解小动物之间的生态关系。?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小狗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小狗圆舞曲》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乐曲,让学生用手指随课本上的图形谱划动。
  提示:你感到乐曲描绘了小狗怎样的动作,或小狗在做什么??
  2.复听音乐,随着音乐用手势在桌上进行表演。?
  三表演《猫咪别淘气》教学基本要求?
  1.反复聆听歌曲。?提示学生歌中唱出的小猫咪在怎样淘气??
  2.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分小组讨论,做分角色表演的准备。?
  4.分小组边唱边表演。
  5.加入打击乐器表演。?
  四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安排了一个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练习。教师可指导学生分小组试一试每个人关于选择乐器的建议。
  2.选择一种效果较好的伴奏方法,为歌曲伴奏。?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律动:
  聆听《小狗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二聆听《跳圆舞曲的小猫》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这首篇幅短小的管弦乐曲。?
  2.提示:听了乐曲你想到了什么?可让学生根据标题去想像。?
  3.跟着乐曲和教师哼唱第一部分主题A,加深对乐曲的印象。?
  4.复听乐曲。用手指在桌上画图形谱。?
  提示:乐曲的情绪和速度有什么变化?你能听到哪两种小动物的叫声??
  5.分小组讨论:你感到小猫在做什么?结尾使你想到什么??
  6.听乐曲,用动作表演。学小猫的样子跳圆舞曲。
  三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是一个编创节奏与复习歌曲相结合的趣味性练习。要求学生不但能按节奏编创小动物的叫声,而且能唱出关于这个小动物的歌曲。(即:课本中学过或平时自己听过的歌。)
  2.在编创节奏中,再次熟悉运用×、×节奏。可分小组进行填创游戏,要求边说边做小动物的动作,看谁将节奏读得准,动作做得生动形象。?
  四表演《谁在叫》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用手指随着课本上的旋律线划动。
  提示:听一听,谁在叫?为什么小动物叫了?它们都在做什么??再一次聆听,使学生在聆听中熟悉旋律、内容、发现问题、回答问题。
  2.听着歌曲录音跟唱全曲。或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分组进行编创活动。?
  提示:你知道哪些小动物,它们怎样叫,利用小组的智慧你一句、我一句为歌曲编创新歌词,分组表演自己的歌。
  4.边唱边表演动作。第一段唱原词,第二段唱小组填创的歌词。?
  5.背唱自创的歌曲给爸爸、妈妈听。
  课本中《谁在叫》这首歌采用了图与旋律线示意的方法呈现,生动形象而有趣。学生可通过旋律线的示意,结合看图,迅速地记忆歌词。同时也有助于提示学生的动作表演。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课后小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20:43:00 | 只看该作者
看图或看教师示范手持串铃的正确姿势。
  2.分小组探索,让串铃发出长短不同的声音。?
  3.展示每个学生的探索。鼓励学生不同的探索。
  串铃及弹奏方法简介?
  串铃:俗称马铃,原为蒙古族、藏族的打击乐器。形状为:将十几个金属小铃系于皮条弯成的弧形带子上,也有的将铃系在塑料制成的圆环上(儿童打击乐中的圆环均为塑料制成),演奏时,用手摇动。常用于民间歌舞音乐的伴奏或器乐合奏中。儿童演奏时可采用下列两种办法:?
  1.用左手持铃,用右手击左手腕部。?
  2.左、右手各持一铃,摇动时,左、右手在胸前交替动作。
  三表演《理发师》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
  提示:《理发师》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让学生简单叙述歌曲内容。
  2.复听范唱,用跟唱的方法尽快学会歌曲。分小组编创角色进行表演。
  3.请一部分学生加入打击乐器沙球、边打边唱。其他同学边唱边表演。
  四编创与活动?
  1.认识沙球,看图或看教师示范持沙球的正确姿势。
  2.分小组尝试,发出声音。
  3.指导学生看右面的练习:
  第1小节:左手一下,右手一下,
  第2小节:左手一下右手两下。?
  沙球及演奏方法简介?
  沙球:又名沙锤,用密封的椰子壳外加木把制成(儿童打击乐为塑料壳,内装沙粒,两个一组)。演奏时,左、右手各握一把,双手交替上下晃动,奏出各种节奏音型。沙球发音清脆呈短暂的沙沙声,多用于演奏有特殊风格的舞曲。?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课后小结:
  --------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表演和编创活动,突出“汪汪与咪咪”的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观察能力。??
  二、理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地演唱,能填创歌词,并能发挥想像力编创动作表演。
  三、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运用×和×编创节奏,并能背唱自己熟悉的有关小动物的歌曲。
  教学建议?
  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二、结合本课主题“汪汪与咪咪”进行学习、比较两首聆听乐曲,感受小狗的音乐是急促的、旋转的,小猫的音乐是悠闲的。
  教材分析?
  1.管弦乐《小狗圆舞曲》?
  《小狗圆舞曲》又称《一分钟圆舞曲》或《瞬间圆舞曲》。由波兰作曲家肖邦作于1846~1847年间。初作为钢琴曲,后被改编为长笛曲、管弦乐曲等。作曲家的朋友法国女作家乔治桑(1804~1876)豢养了一只小狗,常喜欢飞快地旋转着追逐自己的尾巴。乔治桑请作曲家用音乐表现这只小狗的可爱动态,于是作曲家欣然写成此曲。乐曲篇幅短小,速度很快,一气呵成。?
  乐曲采用三部曲式写成。4小节引示之后,在圆舞曲节奏伴奏下呈示出带有急速旋转感的主题。?
  旋律围绕尾音sol不断反复,带有“无穷动”的体裁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调皮的小狗团团旋转的动态。随后,乐曲出现了甜美抒情的中间部主题,轻松而悠闲。
  乐曲再现旋转不停的开头部分后结束了全曲。
  2.管弦乐《跳圆舞曲的小猫》?
  《跳圆舞曲的小猫》是一首专为孩子们写的管弦乐曲。由美国作家R.安德森作曲。曲调诙谐有趣,描绘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小猫在音乐的伴奏下跳起了优美的圆舞曲。乐曲具有拟人化与写实的特点,为三部曲式(A+B+A1),4小节的引子,好似一个自豪的小猫一步步走进了“舞场”,准备翩翩起舞;A段主题旋律优美抒情,用弦乐器主奏,小提琴“滑奏”技巧的运用,形象地模拟了小猫的叫声,增加了乐曲的诙谐情趣和突出了主题内容。旋律进行中快慢交替,充分表现了小猫那顽皮好动的性格。B段旋律欢快活泼,音乐一气呵成,表现了十分热烈的场面。用木管乐器主奏。它描绘小猫越跳越高兴,在快速地转,音乐进行中不时传来几声猫的叫声,好像时刻提醒着欣赏者:这是小猫在跳舞。尤为有趣的是在乐曲的结尾处,突然传来了几声狗叫,使正在专心跳舞的小猫大为震惊,音乐用了一连串的上行音后,突然结束了全曲,形象地描绘了小猫听到狗叫后迅速跳离了舞场,巧妙地结束了全曲。它的音乐主题是:
  3.歌曲《猫咪别淘气》?
  《猫咪别淘气》是一首儿童歌曲,2/4拍,羽调式。歌曲幽默诙谐并带有说唱风格,具有浓郁的现代气息。
  歌曲的节奏、旋律紧紧依托于语言的音调,说唱结合,七度下行大跳音程的倚音、切分音的运用,形象地带出了小朋友的稚嫩语气,生动地表现出小主人对淘气的小猫的叮嘱,反映了现代人的生活内容,渗透了关心动物的意识。?
  4.歌曲《谁在叫》?
  《谁在叫》是一首儿童歌曲,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20:43:00 | 只看该作者
铁的节奏,使人联想到铁匠们在火光下快乐地劳动的情景。?
  乐曲中间转为G大调,用二部曲式写成。?
  中间部主题:
  这一强调后半拍节奏的主题形成了轻松跳跃的舞蹈气氛。乐曲再现第一部分后,在简短的结尾中用铁砧叮当叮当的造型性音响效果和活跃欢快的气氛结束全曲。
  3.歌曲《粉刷匠》
  《粉刷匠》是一首风趣、活泼的波兰儿童歌曲。2/4拍,F大调,一段体结构。全曲音域仅有五度,由五个唱名do、re、mi、fa、sol组成短小严整的四个乐句。旋律多使用重复的手法,简单而且易唱易记。第一、二、四乐句旋律基本相同,第三乐句旋律稍有变化,并以
  ××××|×××|××××|×—|
  的节奏贯穿全曲,给人以完整统一的感受。轻松风趣的旋律与幽默诙谐的歌词相结合,一方面生动地描绘了小粉刷匠在观赏自己的劳动成果,得意炫耀自己劳动技术的同时,表现了小粉刷匠一心只顾劳动,弄得鼻子也刷上了白灰的顽皮神态。一方面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4.歌曲《理发师》
  《理发师》是一首热情、欢快而又不乏幽默的澳大利亚民歌。F大调式,2/4拍,单乐段结构。旋律采用上行级进、乐句模进,八度大跳、同音反复等发展手法,并将三次模拟理发的“咔嚓”、“沙沙”声与有规律的
  ××|××|
  节奏相配合,生动地描绘了理发师认真、快速、愉快地忙碌着的形象。反映了劳动时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歌表演?
  同桌二人共同表演,一人扮顾客坐着,双手自然放在腿上。另一人扮理发师站在顾客后面。表演动作可参照课本简图,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根据歌词内容创作。?
  【动作说明】?
  第一段:左站右坐(见课本上图)
  第1-2小节,左边学生扶“顾客”左肩,右手半握拳,伸出大拇指,先向左再向右做“摸胡子”动作。?
  第3-4小节,右手伸出食指、中指模仿剪刀,由右向左剪四下。?
  第5-6小节,右小臂向上垂直举起,向前后方向抖动四下。?
  第7-8小节,动作同第3-4小节。?
  第9-11小节,换左手理发,从左向右剪六下。?
  第12-16小节,左手伸直似抚摸“顾客”的头发,由下而上随节拍轻推四下,同时右手上举,五指分开,手腕随节拍上下晃动,做喷雾动作。?
  第二段:右站左坐。?
  第1-2小节,右手向右下方伸出,做“请”的动作。左边学生向右转身点头打招呼。
  第3-4小节,动作同第一段。?
  第5-6小节,“顾客”双手举起手心对面部模仿照镜子,两人同时先向左,再向右各晃动一次,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第7-8小节,动作同第一段。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歌曲唱出小朋友的手都会做什么事?你会做什么事?
  2.复听歌曲,随着歌曲做表演。
  三表演《粉刷匠》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尽量记住旋律的音调。?
  提示:这首歌唱出了哪些内容,小粉刷匠都做了什么?
  2.复听歌曲范唱,心里默唱,看谁记的旋律多,试着唱唱,可分小组唱。?
  3.随录音唱歌词。?
  提示:如果你是粉刷匠,或着帮妈妈做了一点事,得到妈妈的夸奖,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边听录音边唱,试着编创自己的动作,也可以试着用旧报纸把自己打扮成粉刷匠的样子,边唱边表演。?
  5.跟着教师完整地像唱歌词一样唱歌谱。?
  6.提示学生重点唱好“小鼻子变呀变了样”,也可展开讨论:小鼻子为什么变了样,懂得劳动要不怕脏和累,理解小粉刷匠忘我的劳动精神和看到劳动成果的喜悦,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课堂评价活动:
  五教师小结,下课。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律动:
  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铁匠波尔卡》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乐曲。?
  提示:乐曲中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不是乐器发出的声音。
  2.教师简介乐曲的来历,引起学生的兴趣。复听乐曲。让学生用手指边听音乐边指看课本上的图形谱。试看记住这一句旋律。
  3.按乐器的声音图谱,选择打击乐器合着乐曲敲击。体验参与音乐表现的快乐。?
  提示学生注意听:伴奏的声音要控制,要与乐曲吻合。
  编创与活动?
  1.认识串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20:43:00 | 只看该作者
上行级进、乐句模进,八度大跳、同音反复等发展手法,并将三次模拟理发的“咔嚓”、“沙沙”声与有规律的
  ××|××|
  节奏相配合,生动地描绘了理发师认真、快速、愉快地忙碌着的形象。反映了劳动时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歌表演?
  同桌二人共同表演,一人扮顾客坐着,双手自然放在腿上。另一人扮理发师站在顾客后面。表演动作可参照课本简图,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根据歌词内容创作。?
  【动作说明】?
  第一段:左站右坐(见课本上图)
  第1-2小节,左边学生扶“顾客”左肩,右手半握拳,伸出大拇指,先向左再向右做“摸胡子”动作。?
  第3-4小节,右手伸出食指、中指模仿剪刀,由右向左剪四下。?
  第5-6小节,右小臂向上垂直举起,向前后方向抖动四下。?
  第7-8小节,动作同第3-4小节。?
  第9-11小节,换左手理发,从左向右剪六下。?
  第12-16小节,左手伸直似抚摸“顾客”的头发,由下而上随节拍轻推四下,同时右手上举,五指分开,手腕随节拍上下晃动,做喷雾动作。?
  第二段:右站左坐。?
  第1-2小节,右手向右下方伸出,做“请”的动作。左边学生向右转身点头打招呼。
  第3-4小节,动作同第一段。?
  第5-6小节,“顾客”双手举起手心对面部模仿照镜子,两人同时先向左,再向右各晃动一次,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第7-8小节,动作同第一段。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歌曲唱出小朋友的手都会做什么事?你会做什么事?
  2.复听歌曲,随着歌曲做表演。
  三表演《粉刷匠》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尽量记住旋律的音调。?
  提示:这首歌唱出了哪些内容,小粉刷匠都做了什么?
  2.复听歌曲范唱,心里默唱,看谁记的旋律多,试着唱唱,可分小组唱。?
  3.随录音唱歌词。?
  提示:如果你是粉刷匠,或着帮妈妈做了一点事,得到妈妈的夸奖,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边听录音边唱,试着编创自己的动作,也可以试着用旧报纸把自己打扮成粉刷匠的样子,边唱边表演。?
  5.跟着教师完整地像唱歌词一样唱歌谱。?
  6.提示学生重点唱好“小鼻子变呀变了样”,也可展开讨论:小鼻子为什么变了样,懂得劳动要不怕脏和累,理解小粉刷匠忘我的劳动精神和看到劳动成果的喜悦,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课堂评价活动:
  五教师小结,下课。
  课后小结:
  教学目标?
  一、能理解劳动的愉快,并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粉刷匠》、《理发师》。?
  二、认识沙球、串铃,辨别其音色并能用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多种演奏方法。
  三、通过编创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总结、创造意识。?
  教学建议?
  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二、本课以“巧巧手”为主题,是一个劳动光荣主题的学习,教师可提前预备一些旧报纸,便于学生利用。?
  教材分析?
  1.歌曲《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是一首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儿童歌曲。2/4拍,五声徵调式。轻松的旋律运用了重复的手法,合着有规律的节奏,一气呵成,表现了歌唱劳动的活泼、愉快的情绪。歌曲以表演唱形式出现,一领一和气氛热烈。历数一双手的功劳:洗衣服等家务劳动,补图书、平操场等爱校园的劳动,拾麦穗、拔野草等生产劳动,真是样样事情都会做,因而得到爸爸妈妈的夸奖。使学生在歌唱中明白劳动光荣的道理,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劳动的思想教育。
  2.管弦乐《铁匠波尔卡》?
  《铁匠波尔卡》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施特劳斯作于1869年。同年3月在保险箱制造商为制成两万个保险箱而举行的焰火庆祝大会上首次演出。是作曲家所作100余首波尔卡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做保险箱少不了铁匠,在德语中“铁匠”与“火的节庆”是同一个词(Feuerfest),因此,乐曲喻意为这次大会的内容和形式。据说在焰火大会上首次演出时,乐队曾采用两台打铁用的铁砧作为节奏乐器。
  乐曲采用D大调,复三部曲式,3/4拍,在以敲打铁砧为节奏的4小节引子后,乐曲呈示出采用单三
  部曲式写成的第一部分主要主题。
  此主题轻快活泼,表现了人们对生活充满信心的欢乐。其中在每个乐句末尾一小节强调后一拍,并突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20:42:00 | 只看该作者
下垂。
  2.也可以做听辨的游戏。一组组听辨,看哪一组听得又准做得又快。
  三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
  1.教唱歌曲之前,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可简单介绍彝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解放后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及彝族人民勤劳勇敢、粗犷豪爽的性格和能歌善舞的民族特点。可结合一些有关的图片,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听唱的基础上,随着范唱录音轻声朗读歌词。要求学生吐字清晰地演唱歌曲。提示学生,衬词应唱得轻巧,要求学生注意表达歌曲的情感,使歌曲演唱得轻快而富有弹性。?
  3.在歌曲唱会的基础上,编创动作,并由小组讨论选择适当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四表演《乃哟乃》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一至二遍学生拍手。?
  2.教师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简单介绍土家族的风俗,土家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个民族,歌词中的“乃哟乃,乃哟嗬”是快乐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轻声读歌词。
  3.边听音乐或教师弹琴,边用手指着课本上的小人图形谱唱歌;感受音的高低变化。速度可稍慢些。?
  4.可跟着教师像唱歌词一样唱歌谱,学生只是感受歌谱。?
  5.歌曲熟悉后,可用稍快的速度演唱,以恰当地表现歌曲的情感。?
  6.分小组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
  7.结合歌曲的音乐表现的需要,按小组编创伴奏,为歌曲伴奏。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课后小结:
  --------------
  教学目标?
  一、能理解劳动的愉快,并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粉刷匠》、《理发师》。?
  二、认识沙球、串铃,辨别其音色并能用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多种演奏方法。
  三、通过编创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总结、创造意识。?
  教学建议?
  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二、本课以“巧巧手”为主题,是一个劳动光荣主题的学习,教师可提前预备一些旧报纸,便于学生利用。?
  教材分析?
  1.歌曲《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是一首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儿童歌曲。2/4拍,五声徵调式。轻松的旋律运用了重复的手法,合着有规律的节奏,一气呵成,表现了歌唱劳动的活泼、愉快的情绪。歌曲以表演唱形式出现,一领一和气氛热烈。历数一双手的功劳:洗衣服等家务劳动,补图书、平操场等爱校园的劳动,拾麦穗、拔野草等生产劳动,真是样样事情都会做,因而得到爸爸妈妈的夸奖。使学生在歌唱中明白劳动光荣的道理,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劳动的思想教育。
  2.管弦乐《铁匠波尔卡》?
  《铁匠波尔卡》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施特劳斯作于1869年。同年3月在保险箱制造商为制成两万个保险箱而举行的焰火庆祝大会上首次演出。是作曲家所作100余首波尔卡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做保险箱少不了铁匠,在德语中“铁匠”与“火的节庆”是同一个词(Feuerfest),因此,乐曲喻意为这次大会的内容和形式。据说在焰火大会上首次演出时,乐队曾采用两台打铁用的铁砧作为节奏乐器。
  乐曲采用D大调,复三部曲式,3/4拍,在以敲打铁砧为节奏的4小节引子后,乐曲呈示出采用单三
  部曲式写成的第一部分主要主题。
  此主题轻快活泼,表现了人们对生活充满信心的欢乐。其中在每个乐句末尾一小节强调后一拍,并突出打铁的节奏,使人联想到铁匠们在火光下快乐地劳动的情景。?
  乐曲中间转为G大调,用二部曲式写成。?
  中间部主题:
  这一强调后半拍节奏的主题形成了轻松跳跃的舞蹈气氛。乐曲再现第一部分后,在简短的结尾中用铁砧叮当叮当的造型性音响效果和活跃欢快的气氛结束全曲。
  3.歌曲《粉刷匠》
  《粉刷匠》是一首风趣、活泼的波兰儿童歌曲。2/4拍,F大调,一段体结构。全曲音域仅有五度,由五个唱名do、re、mi、fa、sol组成短小严整的四个乐句。旋律多使用重复的手法,简单而且易唱易记。第一、二、四乐句旋律基本相同,第三乐句旋律稍有变化,并以
  ××××|×××|××××|×—|
  的节奏贯穿全曲,给人以完整统一的感受。轻松风趣的旋律与幽默诙谐的歌词相结合,一方面生动地描绘了小粉刷匠在观赏自己的劳动成果,得意炫耀自己劳动技术的同时,表现了小粉刷匠一心只顾劳动,弄得鼻子也刷上了白灰的顽皮神态。一方面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4.歌曲《理发师》
  《理发师》是一首热情、欢快而又不乏幽默的澳大利亚民歌。F大调式,2/4拍,单乐段结构。旋律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20:42:00 | 只看该作者
民间歌曲按土家族的传统习惯可分为山歌、薅草锣鼓、劳动号子、摇儿歌与儿歌、风俗歌等5种。?
  山歌土家族山歌在语言上有土家族山歌和汉语山歌两种;在声腔上有高腔和平腔之分;在结构上有“一声子”、“三声子”、“四句头”、“五句子”之别;在内容上有情歌、古歌、礼仪歌、生活歌、苦情歌等。土地革命时期,湘鄂苏区产生过大量革命山歌,在斗争中起过积极作用。?
  薅草锣鼓又称薅草歌、合音锣鼓、挖土歌等。在集体薅草、耘田或挖土时,由2人或4人在劳动队伍前鸣锣击鼓歌唱。?
  劳动号子土家人世居武陵山区和酉水、澧水两岸,拖木运料,撬岩抬石,行船驾舟等,在劳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行船号子、拖木号子、岩工号子最为流行。?
  摇儿歌与儿歌龙山的坡脚、保靖的普戌流行用土家语唱的摇儿歌,曲调由上下句组成,节奏平稳。普戌县的摇儿歌有羽调式和徵调式两种,旋律多级进下行。来夙县卯洞的摇儿歌与龙山县近似,用汉语演唱。儿童们在娱乐、放牧时喜唱儿歌,一种用汉语演唱的儿歌是在童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音调单一,多为二声腔;一种用土家语唱的,曲调与土家族吹管乐“咚咚喹”的曲牌相同。?
  风俗歌有4种。一是姑娘出嫁之前要唱哭嫁歌。二是按土家族风俗,老人死后安葬前一夜,要请人唱孝歌。三是土家族在举行大型祭祀活动中要跳摆手舞,唱摆手歌。四是老土司“梯玛”在驱鬼除邪等宗教活动中边舞边唱的梯玛歌。?
  土家族民歌的音乐特征:?
  1.在调式上,徵羽调式较多,宫调式较少,部分民歌有调式交替现象。
  2.曲式结构上以二乐句、四乐句、五乐句的乐段结构较多;在一些偏远山寨有一个乐句不断反复的乐句式结构。在各种民歌中,多段(联曲)体结构比较普遍。?
  3.旋律多为级进,与语言紧密结合,富于吟诵性。?
  器乐
  土家族民间流传的乐器有咚咚喹、唢呐、竹号、牛角、木叶等。咚咚喹是土家族妇女、儿童喜爱的单簧吹管乐器,流行于龙山、保靖两县。竹制,约13厘米长,开3孔或4孔,直吹,音色柔和悦耳。流传的曲调有《巴列咚》、《慢巴列咚》、《咚咚喹》、《那帕克》、《呆嗜里》、《乃哟乃》等8首。乐曲短小,旋律流畅。?
  土家族的器乐合奏,曲牌丰富,风格独特,有打溜子、五支家伙,花锣鼓、丝弦锣鼓等。?
  第一课时
  一律动:
  聆听《快乐的啰嗦》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快乐的啰嗦》教学基本要求??
  1.聆听乐曲时,教师可借助弹拨乐演奏的图片或电视录像,让学生感受弹拨乐合奏的这一形式。?
  提示:这首乐曲的情绪,让学生回答。
  2.复听乐曲时,可让学生分小组按自己熟悉的弹拨乐音做模拟演奏动作,或听教师介绍彝族的简单舞蹈动作,学做彝族一二个舞蹈动作,随着音乐表演,体会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三聆听《夏天的阳光》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这首歌曲。?
  提示:歌中唱出了什么?你的心情如何?
  2.复听歌曲。?
  提示:你感到这首歌适合跳舞还是适合走路?选择一个图,并随着音乐试着做一做。
  3.教师可选择一组学生,用打击乐随着歌曲录音敲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四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安排了一个看图编词并进行读拍的练习。教师可指导学生分别拍击两条节奏,说出各是几拍子的。
  2.分小组看图编词,用蜜蜂和鸟叫的声音编创模声衬词,也可编创词组。?
  如:
  ×××-×××-
  嗡嗡嗡,嗡嗡嗡,
  ×××○×○×
  哩哩哩哩哩
  可启发学生想像编创各种鸟儿的叫声,再读一读、拍一拍。?
  3.教师可指导学生用打击乐为自编的带词节奏敲击,可击节拍,也可击节奏,提示学生敲击出音的强弱。
  五课堂评价活动:
  六教师小结,下课。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律动:
  聆听《快乐的啰嗦》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阳光下的孩子》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初听歌曲。?
  提示:这首歌曲是高兴的还是悲伤的?歌中唱出了什么内容?
  2.复听歌曲。边听边轻轻地合着节拍做拍手的动作。
  编创与活动?
  1.这是一个听辨音的高低的练习。虽然一年级还未开始学习识谱,感受、听辨音高的铺垫已经开始了。教师可以弹奏出sol和do两个音,让学生听辨,开始可弹距离远远两个音,在学生说出高低后,再听辨sol和do。可采取听和唱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听sol唱sol,同时将双手举过头。听do唱do时双手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9-14 16: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