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7的乘法口诀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以操作为基础展开教学。
直观操作是理解意义的基础,迁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模式,本教学设计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用一副七巧板拼成一个图案,组织全班进行展示与交流,很容易利用旧知的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进而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和来源。
2.自主探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实现学习目标。本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尝试自主编制乘法口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不断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体验。
3.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体现趣味性和层次性。
课堂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的课堂练习以多种形式呈现,如以对口令、开火车等形式记忆乘法口诀,提高学生记忆的兴趣和效率,然后通过游戏,对7的乘法口诀和算式进行综合练习,练习要有梯度,难度要适宜,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七巧板 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 七巧板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口算下面各题。
4×5= 5×6= 3×4=
1×3= 4×6= 6×2=
5×5+5= 6×3+8= 2×4+3=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课前进行表内乘法(一)及乘加两步混合计算的训练,既为新知的学习作了铺垫,又有利于运用知识迁移,更好地学习新知。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猜谜语。
“七块小木板,有边又有角。一会大公鸡,一会凶恐龙。快快动动脑,猜猜它是谁?”你能猜出是什么吗?(生回答:七巧板)
2.提出问题:1副七巧板有7块,那2副七巧板有多少块呢?3副,4副,5副,6副,7副呢?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一起探讨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对7的乘法口诀有了初步的印象,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自主探究,编制口诀
1.尝试拼图。
师:请同学们试着用一幅七巧板拼图案,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说一说你拼成的图案像什么?(独立操作,拼成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与同学交流)
2.展示作品。
师:请每个小组挑选出最满意的图案,在投影仪上展示。(学生仔细观察,看看每个拼好的图案像什么,每个图案是不是都由7块拼板拼成)
3.填表,交流发现。
师:观察投影仪上的图案,小组合作完成下表。
图案个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拼板块数 | 7 |
|
|
|
|
|
|
师:仔细观察统计表里的数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我发现每多摆一个图案就多用一副七巧板,也就是多用了7块拼板。我发现1个7是7,2个7是14……7个7是49)
4.编制口诀。
师:根据这张表格,你能编制口诀吗?和同桌编一编。(学生尝试编制口诀,并说出其中的几句)
师:你是怎么编出这几句口诀的?数一数共有几句口诀?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7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这里没有把7的乘法口诀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通过拼摆七巧板,观察选出的7个图案的块数自主尝试编制7的乘法口诀,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使重点得以突出,难点得以突破。
5.背诵口诀。
师:看着自己编制出的口诀开心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读乘法口诀)
师:读得真好,现在给你1分钟的时间,背一背这几句口诀,好吗?开始!(学生背乘法口诀)
师:时间到!想一想,刚才背口诀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发现?
(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从上往下看,得数依次多7,从下往上看得数依次少7)
6.反馈练习。
师:掌握了这么多的小窍门,现在口诀就好记了。我们合作一下,老师说前面一部分,你们说后面一部分,好吗?(师生对口诀)
师:现在跟着老师的节拍,说出7的乘法口诀,好吗?
设计意图:教学口诀不单单是让学生记下口诀,重点是让学生获取背诵记忆口诀的方法,为以后8、9的口诀的学习作铺垫。
⊙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看图写出两个乘法算式(算一算三只七星瓢虫身上一共有多少个点),并写出口诀。
□×□=□
□×□=□
口诀:____________________
2.抢答游戏:一个星期有几天?你能很快说出3个星期有几天吗?你是怎样想的?5个星期呢?4个星期呢?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73页1、2、3题。
板书设计
7的乘法口诀
1×7=7 或7×1=7 一七得七
2×7=14或7×2=14 二七十四
3×7=21或7×3=21 三七二十一
4×7=28或7×4=28 四七二十八
5×7=35或7×5=35 五七三十五
6×7=42或7×6=42 六七四十二
7×7=49 七七四十九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