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5128|回复: 7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获奖论文300篇交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6-3 08: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7-16 14:19 编辑

怎样上好新课程的思想品德课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嵋阳镇初中 王昕 张聪敏
  一、带着爱心走向学生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是爱。”学生最需要教师的爱,需要与人交往,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教师要热爱学生,就要做到“理智公正” 、“不挖苦学生”、“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不心罚学生” 、“严爱结合”。 在课程改革理念的支撑下,教师要带着鼓励,带着微笑走向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要善于运用鼓励性评价,要善于以商量的口气和学生说话,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宽容学生,等待学生,赋予他们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翱翔的蓝天。
   二、要引导学生学习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表现一种启迪,当学生迷失方向时,教师不要轻易告诉他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也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畏惧时候,教师不要拖着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比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一文时,根据学生生理变化突出、身体成长快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从心理上寻找自己的位置,关注自我形象以及自尊的需要,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缺点,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不做有损人格的事。小组展开讨论,在全班进行交流与评选,评选出“乐观之星”、“自信之星”、“助人之星”。由于引导正确,方法得当,学生自主参与,解决了学生面临的问题。     
    三、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学生在经验储备、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教学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前提。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适当“调试”的方法和各种“差异教学”的策略,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 四、实行开放式教学 1、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的技能水平、心理水平的基础上与教师传授的信息在互动中建构和发展起来的学习。这种互动和建构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要特别注意学生学习的接受性。 2、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为教而教,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这种灌输式的单向互动,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在相互启发和感染中获取知识,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和觉悟的健康发展。比如在教学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一文中,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引言中的案例,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现象进行互动学习,分组讨论并剖析学生身边较常见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指出避免和矫正这些行为的有效方法。通过互动合作,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从小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3、突出探究式学习。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鼓励学生在实际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根据这一理念,教材在每个单元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围绕主题,展开探究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从发现问题开始,分组活动揭示主题。然后根据主题进行教学,层层展开。让学生结合生活,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掌握运用,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这种探究式的教与学过程,从发现问题开始,展开一系列的分析研究,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16-1-9 10:44:00 | 只看该作者
有关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论文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15-6-3 15:35:30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网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13-5-12 15:09: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10-6-8 15:00:00 | 只看该作者
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迁移能力



河北省涿州市双塔中学 杨宇





  

综合文科的开卷考试对考生有较高的能力要求,目前强化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更趋向于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参与能力、应用能力等,而在诸多能力中掌握知识的迁移能力尤为重要。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题型变化更接近于社会生活的实际,但万变不离其宗,“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所以学会把书中的观点整合、迁移到答卷中就显得至关重要。要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就要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  打好扎实的知识功底



开卷试题突出的特点是反对死记硬背,强化能力考查,纯记忆的东西已不多见,而且考题角度多变,绝大部分考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更活于教材。所以,同学们在复习时(包括一课、一单元、一册书或某一专题等的复习),都要有意识地把书中零散的知识点梳理成线,再整理编织成知识网,熟记课本中的基本观点、基础知识,真正从宏观的角度去统领一课、一单元乃至全书,(这是对学生的要求,大部分教师都能从宏观把握,但教师熟悉并不代表学生也非常熟悉了,要想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学生在答题时才不会手忙脚乱,知识的运用就会得心应手,这就为知识的迁移创造了前提条件。因而,打好扎实的知识功底是基础。



第二、  仔细地审读材料



中考试题,不论是哪种题型,给材料题是不可或缺的,而在所给的材料中以漫画题居多,这就需要同学们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全面观察能力。在审读这类题目时,要全面观察漫画,一般来说,一幅漫画主要是由标题、主题和画注等三部分组成。标题是漫画的灵魂,它往往反映出漫画的主题思想;有的虽然没有标题,但仍有鲜明的主题,主题就是由各个要求(如漫画中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构成的画面整体,各个要素整合在一起,形成了漫画情景,从而表现漫画的主题思想;画注是对漫画情景的提示和注解,通过对这三部分的仔细观察,我们很容易看出漫画的主观意义。只有认真观察漫画,才能准确地领会漫画所揭示的问题。所以仔细审读背景材料之后,才能根据问题和题目的提示想到可能涉及和考查的知识点,从而完成知识的迁移过程。所以,仔细地审读材料是关键。



第三、  要进行缜密地思维



缜密的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造就的,它需要在实际的练习中不断提高。综合文科的开卷考试要求学生用开阔的视野整合知识,能从多元视角分析问题,在审题过程中从材料中“折射”出教材中的理论依据,这是命题者的意图,所以要注意从学过的知识中寻找解答依据,做到知识的迁移。当然,答案并不完全是教材上的词句,而是要求考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去组织答案,所以,同学们平时要善于多角度地进行发散思维,而且答案要点不要局限于教材中的某框、某节、某课,要具有一定的跨度和综合性。总之,缜密的思维是知识迁移的中心环节。



第四、  要大胆地进行创新



中考试题大多以热点问题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生活,关注自己的发展,让同学们设身处地地置于情境材料之中,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意识。这些带有强烈人文色彩问题的设置,旨在让学生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从多个角度思考,联系自己的实际,融入情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创新的想法在中考的实践中得到锻炼。试题虽然开放性强了,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发挥的多了,但这些试题的答案的根仍在教材中,只是需要同学们按照题目的要求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新整理,实际上完成的仍然是知识的整合与迁移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10-6-8 14:59:00 | 只看该作者
与电视 “联姻”的课堂尝试



浙江省绍兴县富盛中学 严柏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而与电视文艺节目“联姻”,设法变换教学形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失为一种有益尝试。



一、星光舞台



中央三台的“星光大道”为默默无闻、但对艺术有执着追求的人提供了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每个学生也都有成功的渴望、实现自我的需要。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努力体现着自己的价值。这给了我们很大启示,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在课堂上为他们创设展示与创新的平台,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如在学习关于规则的内容时,讲到我们不仅是规则的遵守者,也是规则的制定者。我让学生针对班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制定出《班级公约》,然后再经过全班同学表决的方式,看哪些小组制定的规则被采纳的多。讨论中学生十分投入,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和盘托出,连那些平时不遵守纪律的同学也纷纷献计献策,下课的音乐声响起,《班级公约》已经成文,我趁机鼓励学生今后要做《班级公约》的执行者。学生们兴高采烈地把自己制定的第一份规则送交给班主任老师。他们收获的不仅仅只是一份成文的规则,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二、对话访谈



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节目以“访谈”、“对话”形式,铺展人物人生轨迹,以至纯至真的语言打动人心,给人的心灵以巨大的感动。我想如果能让课堂成为对话的课堂,教师蹲下来与学生平等对话,使学生心情舒畅,思想活跃,从而敢想、敢说、敢问,那这样的课堂将是高质量,高效益的课堂。如在学习关于环境保护的问题时,我设置了“新闻会客厅”活动,请四位学生分别扮演佳宾(本地的市长、市人大代表、水利局长和国土资源管理局长),让其他同学扮演记者,就本地的资源、环境问题与上述四位佳宾进行面对面的对话。整个课堂气氛热烈、活跃,小记者的提问直接、尖锐,有些也许显得幼稚,但他们的努力与投入却让我看到了他们对一些现实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最后,我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点评和指导,这样,一节课在师生轻松、自然的对话交谈中进入尾声,也让学生体验了成功和快乐。



三、人生AB剧



浙江卫视电视节目人生AB剧,以取材于现实生活的案例,通过深入浅出的讨论,挖掘社会热点和新闻人物背后令人深思的人生感悟,吸引了大批电视观众。因此在社会政治课堂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创设人生AB剧的情境、案例,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评判,体验感悟,使学生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培养正确的态度、情感、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在学习关于自我保护的内容时,我出示了一则案例:“某校初二学生小辉课余在网上结识了一位网友。一天,这位网友在与小辉聊天时提出两人结伴外出游玩。小辉是去还是不去?他一时拿不定注意,请同学们帮助出出注意。”同学们马上分成了“去”和“不去”两派,并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辩论。我继续出示案情:小辉经过几天考虑,最终经不住对方的多次邀请,他去了,当小辉与这位网友见面时,网友说自己家里遇到困难,提出向小辉借500元钱,并愿意写下借条,以后一定归还。小辉该不该借?为什么?课堂上再次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当小辉拒绝借钱,又遭这位网友的跟踪,小辉非常苦恼,怎样才能摆脱困境?案情不断延伸,扣人心弦,问题层出不穷,学生创新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在课堂这个舞台尽情展示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道德行为。



四、欢乐总动员



现在的娱乐类、游戏类的电视节目,在各家电视台红红火火,深受观众的喜爱。如“欢乐总动员”、“开心一百”等等,究其原因,是因为此类节目让观众既热身又动口,场上场下形成互动,亲历体验,在活跃的现场气氛中,调动起参与者全方位的感受,喜怒哀乐尽在其中。由此我想到,也可让课堂成为“动感地带”,让学生身临现场“动”起来,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如在学习关于尊敬老师的内容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表演:教师节快要到了,谁也不准给老师买礼物,你准备怎么办?我让学生先分组讨论,再推荐代表在全班进行模拟表演。结果学生表演相当成功,有的为老师献上一首动听的歌儿;有的给老师制作了精美的贺卡;更有一位调皮的学生凑在我耳边说上几句温馨的悄悄话……通过表演,学生们在欢笑声中懂得了要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道理,这种不设防、零距离的心灵沟通,起到了春风化雨、点石成金的教学效果。



五、激情解说



体育类节目之所以有较高的收视率,除了比赛本身的精彩外,解说员自身的语言渲染,精彩评点功不可没。像老一辈体育节目主持人宋世雄,他那一句句神采飞扬、滔滔不绝的现场解说至今令人难以忘怀。我想课堂上何不让学生也当一名解说员,培养学生能说会道,能言善辩的能力。如在学习正确处理学习和娱乐的关系内容时,我设计了一场“电视(互联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赛,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即兴辩论。同学们踊跃参加,说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又展现了学生的口才。



    与电视文艺节目联姻的课堂尝试,一定会让社会政治课堂熠熠生辉、焕发生机与活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10-6-8 14:58:00 | 只看该作者
奉献集体,互助前行

──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

天津市大港区徐庄子中学 李传伟(指导教师:大港区教研室 郭瑞芬)



案例描述: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二框《创建新集体》第二环节 各尽其能 发挥所长 奉献集体;第三环节 团结协作 互助前行。这部分内容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正确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与利益”的要求。

这部分教材语言简约朴实,两个环节内容二百余字,留白较多,体现了极大的开放性、诱导性、引领性。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说教教学,以教材为载体,在充分发挥教材功能的基础上活化教材,超越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程理念倡导由“道德教育”向“道德学习”转变,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践行、思考,强调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体验、感悟。我们的教学是从活动开始的。

一、“画彩虹”明理: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

课伊始,我提出了一个绘画彩虹的比赛,学生顿感新奇:怎么思品课改上美术了?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并提出要求:第一组同学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颜色绘画彩虹;第二组同学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三种颜色绘画彩虹;第三组同学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多种颜色绘画心中的彩虹。同学们兴致高涨,马上行动起来,从颜料盒中精心挑选自己最喜爱的颜色画起了彩虹。

学生完成作品后,我让每组同学在小组内展示评价并选出一幅最优秀的作品在全班作展评最终评出最优秀作品。当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为什么第三组画的彩虹最美丽呢?”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明确:彩虹的美不是因为一种颜色的美丽而美丽,而是因为多种颜色组合在一起而变得绚丽无比。我借机引导:由此我们可以看,一个文明优秀的班集体的创建靠什么?是靠班主任,几个班委成员吗?学生自然会体会出“不是”的结论,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创建要靠集体所有成员。我们每一个人就是彩虹的一种颜色,彩虹的美在于它的七色光彩,班级的美正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独特性。在班级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只有大家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才能把班集体建设好,实现共同目标。

学生充分的参与,思维被激活,我随即诱导:那看看我们每个人都有哪些才智能为集体的建设奏出美妙的“音符”呢?小组讨论后,学生各抒己见:“我有力气,我可以多为班集体干些力气活”;“我美术好,可以为班集体出板报”,“舞蹈是我的强项,我能在艺术节上为班集体争光”,“我体育好,大家都称我是一流‘球星’,我可以保证在足球联赛上给我们班拿个冠军回来!”……学生充分认识到了枣树、柳树各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当每一个人把自己的智慧和热情贡献给集体的建设时,班集体就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现出彩虹般迷人的色彩!我及时赞扬了大家愿各展所长、奉献集体的责任感、荣誉感。

二、“拔河比赛”提升主题:团结协作、互助前行。

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明确面对共同目标,在各尽其能、发挥所长的同时,集体成员间的团结协作尤为重要时,我又组织了一次室外拔河比赛(男女对抗)。要求两队各推选六名同学参赛,其他同学为本队加油助威。男同学不禁洋洋自得,其中一名号称“大力士”的男生还扬言道:“这还用比呀?我一个人足以对付这六名女将了!”好,比赛开始了。随着几声“加油”,女队很快败下阵来。“我们再来比一次好吗?”男生还是信心十足地向女队递上了不屑的眼光。这时,我把男队的后三名同学叫过来耳语了几句便开始了第二次比赛。双方僵持了好一阵,在大家依旧“一二加油、加油……”声中男队不甘服输地败了下来,女队则心存疑惑地品尝着胜利的喜悦。

回到教室,我兴奋地说:“刚才我们男女两队进行了两次比赛,大家想一想,为什么第一局男队轻松获胜,而第二局还是这些人比赛却输了呢?”我们先请男队“大力士”讲一讲。“老师、同学们,对不起,我也不知道怎么,反正我已经尽全力了。”被我怂恿的三位同学早就按耐不住了,站起来说:“其实我们输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老师让我们不能用劲儿。”大家恍然大悟。“大力士”马上举手站了起来:“我明白了!虽然我的力气大,但也是有限的,我们队有六个人,只是我们前面三个人用力合作,另外三个人却一点不配合肯定会输,要是单凭我一个人就更不能取胜了。要想成功就得集体成员团结合作、共同努力。”我马上鼓励并肯定了“大力士”真实坦诚的想法与说法。

当我正要引导学生虽然我们各有所长,但怎样才能达成共同目标这个问题时,就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同学们,我纠正自己刚才的说法,不错,大家都称我是一流‘球星’,但凭我一人是很难夺冠的,我必须和其他‘球星’ 分工合作,共同努力,相信这样一定会为我们班争得最高荣誉!”“我虽然美术好,但字写得丑些,我也要与其他同学合作,在板报评比中获奖,为集体添光彩。”……在一阵阵掌声中,同学们纷纷对自己刚才的说法作了重新的思考与交流,并深刻感悟到:没有班级中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协作,即使我们每个人都能奏出最美妙的音符,人们听到的也只能是杂乱无章的噪音。只有团结协作,相互配合,我们才能奏出最优美的乐章,在集体中不断成长。这不是照本宣科,苦口婆心的说教,甚至责令必行的行为,而是学生自己的践行认识,体验感悟,是自觉主动的行为,他们会对自己自信的言行负责。从而使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得到了升华,达成共识:在各尽其才的同时必须所有成员团结协作,互助前行。

三、歌曲激情,情感升华。

伴随着录音,大家激情满怀地唱着: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为了大家都幸福,世界需要热心肠,干旱的土地需要泉水,优秀禾苗需要太阳……只要你我热心相助,懦夫也会变成金刚……”学生唱出了自己的心声,班级团结合作的氛围营造达到了高潮。

案例反思:

新课程教学理念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得到充分验证,使自己进一步深刻认识到:

1、学生是道德学习者,德性的成长靠自己学习。教学中我改变了传统的说教教学,将内容与活动融为一体,学生在自己的践行、合作及师生的互动中自觉主动地进行道德实践、道德认识,实现了道德学习的理想状态,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实现了根本转变。

2、教师不是道德权威,不是道德灌输者,而是学生成长的参谋、伙伴,是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通过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的组织,学生的个性品质、心理素质得到张扬与发展,自主探究的意识增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

案例评析:

李老师 “奉献集体,互助前行──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的案例,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为学生学好思想品德课提供了经验。

首先,这个案例体现了“活动即是学习”新理念。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单传的讲授、给予“结论”的教学模式,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活动,在活动中去体验、感悟,从而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

第二,这个案例体现了“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际中寻找教育源泉”的新理念。案例赋予 “画彩虹”、“拔河比赛”、“歌曲激情”这些平凡事件以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思想和道德观,使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到每个人都要“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团结协作、互助前行”的道理。

第三,这个案例体现了“引导学生的道德实践、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新理念。案例通过三个活动引发学生个体化的道德情感体验,实现个体层面的道德实践和体验,通过个体层面的道德实践和体验,使学生体会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3 07: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