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7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美术第六册学期全册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2-25 09:1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家乡的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桥的相关文化,欣赏桥的美丽。

2、了解桥的基本结构和形状, 通过对桥的描绘进行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3、培养观察力、记忆能力以及根据记忆表现画面,表现视觉感受能力。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没有记忆,人的一切心理发展、一切智慧活动都是不可能的。学生虽然词语记忆在不断发展,可是仍以形象记忆为主,本课主要是依靠记忆形象来学习画桥,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因此指导重点应放在激发有意识记忆的积极性上,并经过思考以后能进行创造性表现。通过对桥的描绘、塑造等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2、重点、难点。

重点:启发观察记忆重点,激发记忆的积极性。

难点:经过记忆思考后的创造性表现。

三、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实际: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事先了解桥的实用和审美作用,水彩笔等绘画材料。

(教师)各种桥的图片资料,有关桥的文字作品、范画等。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教师:桥,像彩虹一样美丽;桥,可使天堑变通途;桥,把希望送给苦难的人们;桥,把友谊传遍世界。

看到课题里的“桥”,首先浮现于我们脑海中的是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你们知道的桥有哪些呢?我们的家乡有哪些有名的桥?

学生:赵州桥、卢沟桥、南京长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泸定桥……

2、桥的文化。

(1)桥是艺术品。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桥,这些桥有中国的、外国的;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

教师出示桥的图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①你比较喜欢哪种桥,能否从美术的角度来谈谈喜欢的理由。(从桥梁的形体、线条、色彩、光影及其周边环境的协调等方面赏析)

②能否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一下桥?(结合图片资料的展示描述)

范例:桥是自然界一道靓丽的风景。

“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 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波涛滚滚的江水中,九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正桥连接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

教师总结:通过欣赏,我们知道桥有着美丽的姿态,它既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实用价值,又是精美的艺术品,成为人们审美观赏的很好对象。

2、桥是效益的纽带。

教师提问:桥除了是人们审美观赏的对象外,它还有什么功劳吗?

学生根据事先了解到的知识进行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桥是经济发展的纽带。要想富先修路,要把路修得四通八达就需要造桥。如:北京的立交桥、杭州的钱塘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都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着贡献。同学们还记得北约轰炸南联盟的历史吗?对南联盟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千亿美元,其中被炸毁的桥梁有50多座。

3、桥是历史的见证。

教师:桥除了是精美的艺术品,是效益的纽带,它还能使我们联想到什么吗?

请大家看一首诗:“晓月照芦沟,大河曾流泪和血;狼烟腾燕蓟,长桥犹记恨与仇”。你们知道这首诗描绘的是哪座桥吗?芦沟桥。

教师归纳:芦沟桥使我们想到了“七七事变”,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桥上的古狮,曾亲历了战地烽烟,看到它,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桥成了历史的见证。

4、欣赏大师笔下的桥。

出示图片资料,学生欣赏。

教师提问:①美术大师们用怎样的形式再现美丽的桥?

②大师笔下的桥在造型上、色彩上、功用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③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教师:大师们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再现桥的美丽、桥的历史,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拓展《心中的桥》。

教师:还有一种桥,它既不架在水上,也不架在陆地上,建造它们甚至用不上一砖一瓦,可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发挥着 “桥”的作用,你们猜猜是什么桥呢?

学生猜测回答。

欣赏“心中的桥”有关图片,学生讨论。

教师提问:资料中的“桥”与现实生活中见到的桥有什么差别?学生从桥的形、色、材质、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心中的桥有许多种:有友谊的桥,有关爱的桥,有希望的桥。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根据有形的桥设计制作立体贺卡,来传递那份友谊、那份关爱和那份希望。

学生快速用单线勾勒的方式将心中的桥画下来。

6、评述讨论。

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同学们设计的桥。

在欣赏的同时,请思考下列问题:

(1)同学设计的桥,有什么特点?

(2)有哪些可取之处?说说你最欣赏的作品。

(3)如果根据设计图稿建造大桥,你建议用怎样的材质更合适?

7、小结。

教师: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桥的文化,欣赏了桥的美丽的姿态,艺术大师笔下的桥以及同学设计的桥。下节美术课,请同学们带好彩纸或彩泥把漂亮的桥制作出来。

 

第二课时

1、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废弃材料或彩泥进行设计与制作简单的桥梁模型;

学生能运用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与制作的方法步骤。

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前准备

(学生)毛线、纸张、纸盒等废弃材料,彩泥,剪刀,胶水等。

(教师)制作及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教师:上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桥的文化,欣赏了大师笔下的桥以及同学们设计的桥,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制作漂亮的“桥”。

2、讨论用什么方法制作“桥”。

说说自己准备的废弃材料以及制作设想。

教师: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废弃材料,如纸盒、纸箱、毛线等,将它们巧妙地利用、组合、插接,可以创造一件新的艺术品,一座特别的桥。

3、欣赏图片,各种各样的桥、一座特别的桥。

学生边看边思考,自己准备的材料可以用来干什么?

教师:国内外有许许多多的桥,它们造型、材料、色彩各异。今天我们也要像这些设计师一样,用这些材料设计创造一座特别的桥。

4、每四个人为合作小组,学习制作桥的方法步骤。

(1)教师示范捏做一座泥“桥”。

教师特别强调拼接、捏压等操作要点。

(2)师生合作,示范综合材料制作一座立体桥。

教师强调纸盒拼接、用线缠绕等要点。

(3)对“桥”进行装饰。

教师:用彩纸剪贴或彩泥捏制细小部件,如墩、梁、索、柱等进行装饰,可以使“桥”更美。

5、展示作业,进行互评和评选优秀作业。

6、作业 。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桥”的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1)在进行“桥”的制作时,碰到了什么问题?同学之间合作愉快吗?

(2)你们制作的“桥”,代表了你们的什么心愿或者希望?

(3)你觉得哪个小组设计制作的“桥”最棒?为什么?

资料:

桥梁就是水上道路,它使人们可以不更换交通工具而直接到达彼岸;桥梁是庄严的史书,它记载着人类战胜自然的艰难历程和巨大成功;桥梁是智慧的宫殿,它蕴藏着前人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桥梁又是精美的艺术品,它给祖国的大好河山锦上添花,成为人们审美观赏的极好对象。桥梁是赞美诗,它讴歌着科学的力量,技艺的巧妙和劳动的光荣;桥梁是风俗画,它是民族风情、历史变迁的话剧舞台。它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文明的纽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2-25 09:10:00 | 只看该作者
2、新老厨房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新老厨房的变迁,切实地感受时代新貌,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过画画家中现在的厨房或想象中的未来厨房,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绘画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厨房是每户家庭必不可缺的。通常,厨房可以折射出一个家庭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状况。厨房的变迁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让学生观察厨房就是引导学生学习仔细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懂得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美。通过画画家中的厨房或想象中的厨房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绘画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选择颜文樑的色粉画《厨房》作为欣赏的范例,可以使学生了解美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同时通过新老厨房两张照片的比较分析,观察厨房中常用物品的变革,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真切地感受新生活的美好。三幅不同表现方法的学生作品为学生的创作、表现活动提供了参考的样本,也告诉了学生对自己的创作形式可以作出多种选择,拓宽了学生的造型表现手法。

2、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厨房、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表现厨房。

难点:表现出厨房的细节。(特别是厨房中常用的物品。)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记号笔、铅画纸、线描画工具。

(教师)记号笔、示范用纸等。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颜文的色粉画《厨房》,并提问:画中的厨房与你家的厨房有什么不同之处?引出课题《新老厨房》。

2、谈话交流。

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自家的厨房,并说说厨房里的趣事。

3、欣赏启发。

欣赏书中的学生作品,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欣赏体会。

教师重点介绍线描画的表现方法,适当示范线的排列与运用。

4、创作表现。

学生将自家现在厨房的样式用线描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巡回辅导。

5、展示评价。

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

教师适当总结评价。

6、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

(教师)各种厨房用品的图片、示范用纸等。

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

教师出示各种厨房用品的图片,问:谁能帮老师来布置一个厨房?

2、集体探究。

师生一起完成一个厨房的设计图,在集体探究中学习简单的厨房设计。

3、布置任务。

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一件厨房的设计图稿。

4、合作表现。

学生合作进行厨房的想象画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5、交流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评选最佳作品。

6、小结下课。

资料:

颜文樑(1893—1988),苏州市人,我国现代美术教育事业的重要奠基人,著名美术教育家,原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美协上海分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副院长。

颜文樑出生于苏州一个画家家庭,自幼受到艺术熏陶,16岁时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学习刻印、制版和印刷技术,后转入图画室学习西画。1912年自行试制油画颜料创作出第一幅油画《石湖串月》。1919年发起组织苏州美术赛画会,为我国现代美术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美术展览会。1920年创作出色粉画《厨房》,标志着他早期创作的成熟,该画于1929年获法国春季沙龙荣誉奖。1922年与胡粹中、朱士杰创办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28年赴法国留学并考察欧洲艺术,其间创作的风景油画显示了他学习西方油画艺术的收获。在欧期间,他节衣缩食,购置并运回著名雕塑石膏像近500件,图书万余册,使苏州美专的设备成为全国之冠。1932年回国,抗日战争时期,学校被迫解散,颜文辗转至上海,应在沪学生之请租房开办美专沪校,多次拒绝日军要其回苏复校的威胁利诱,表现了民族气节。抗战胜利后,苏州美专复校,颜文樑仍任校长,往来苏沪之间直至迎接全国解放。1952年,苏州美专并入华东艺专(现南京艺术学院),颜文樑调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浙江美术学院前身)副院长。教书育人的同时继续致力于油画艺术的研究和创作,他的作品构思精巧,刻画真实、细致,色彩明快,善于以西方的表现手法融以民族的精神,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对透视学、色彩学、解剖学的研究也卓有建树,著有《美术用透视学》、《色彩琐谈》等论著。“文革”期间曾被迫停笔,粉碎“四人帮”后创作激情至老不衰,作品色彩更为丰富绚丽。1988年5月1日,颜文樑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他一生对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杰出贡献,将永远载入史册,他留下的无数杰作永远为祖国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3、设计小板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板报的基本组成要素,感受不同板报的特点和作用。

2、学习简单的板报版面设计,提高学生处理信息资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选择学生熟悉的板报为切入点,把板报的设计、制作、欣赏、评说等知识元素和能力培养综合起来,激发学生探究设计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设计能力,以此形成艺术设计方面的美术素养。

板报是一种常见的群众性宣传工具。教材第8页形象直观地介绍了节庆、活动时以图为主的板报形式。第9页上图通过介绍《数学小报》,让学生了解一般小板报的内容、结构、比例、编排方式、色彩搭配等,感受平面设计的形式和规律。而第9页下图介绍了三种不同的版面编排方法,提供学生作业参考,引导学生创作思路的多样化。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简单的版面设计。

难点:板报设计的创意。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或水粉画工具、铅笔、尺子等。

(教师)CAI课件、图片资料、优秀学生作业、 颜料、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要举行庆祝“六一”板报比赛,班里请你来设计,你打算设计怎样的内容和形式? 小组讨论交流。

(2)揭示课题《设计小板报》。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演示CAI课件(有关庆祝“六一”的板报设计稿等),学生欣赏。

(2)请学生说说欣赏感受,教师小结:①这些板报的形式透出浓浓的节庆气氛,起到了宣传活动的效果;②以图为主的板报一般由主图和标题组成。

3、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确定板报主题。

(2)进行标题设计。①学生思考:进行板报美术字的设计应该注意哪些方面?②教师讲评:字体的选用和设计是版面构成的基础,常用的中文字体主要有宋体、楷体、黑体、隶书、变体等美术字。美术字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实用字体。随着电脑技术的运用,又出现了许多新设计的字体(课件展示各种字体)。③教师示范。(选择学生最喜欢表现的变体美术字示范。)

(3)绘制主题插图。①明确要求:插图、标题的内容要和板报的主题思想一致。突出代表性的图片,同时要有形状、大小、位置和疏密的变化。②教师示范。

教学后,继续演示CAI课件,欣赏优秀板报设计稿,拓宽学生视野。

4、作业练习,表现感受。

(1)提出作业的要求:以“节庆、活动宣传”为内容,设计一个以图为主的小板报,要求主题突出、个性活泼、色彩明快。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展示作业,欣赏交流。

(1)小组内作业交流、评议。

(2)全班欣赏、评述典型作业,教师小结。

评价建议:①板面构图是否有主次变化,主要图片是否突出;②内容、字体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③作品的版式与色彩的表现是否和谐统一等。

6、学以致用,社会实践。

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帮助社区出一期节庆或主题宣传板报。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或水粉画工具、铅笔、尺子、剪刀、胶水等。

(教师)CAI课件、图片资料、学生优秀作业、其他形式的板报资料。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启发思维。

(1)学生欣赏:除了以图为主的板报形式,还有图文结合的板报。今天,我们学习图文结合的小板报设计。演示课件,学生欣赏图文结合的优秀板报设计。

(2)学生讨论:这些板报好在那里?它的题图和文字的位置安排如何?色彩处理怎么样?还有哪些你认为成功的地方?教师总结。

(3)学生思考:怎样借鉴优秀板报设计的经验,进行小板报设计?(从创意、编排、色彩搭配等方面考虑。)

2、学习探究,激发创意。

(1)板报构成的一般内容:报头、题图、栏目、插图、期号、花边等。

(2)板报设计的基本要求:①分清主次,安排好报头,突出重点文章;②文章和题目、插图、题花之间要有内在联系,图文搭配的比例要得当;③文章题目的字体、大小要适当,文字排列横竖应有变化;④要使版面保持平衡稳定,注意图文穿插,疏密适宜;⑤版面某些地方可适当留空。

(3)板报设计的大致顺序:①确立主题。②勾画版面草图。③排版。④画报头和题图、插图。⑤写标题。⑥修整装饰。

3、创意设计,作业练习。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和内容,设计一张有创意的小板报。可以独立思考完成,也可以与同学合作完成。

(2)要求:写出设计意图,即创意。

4、作业欣赏,开拓思维。

(1)学生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2)收藏、保存学生的优秀作品。

5、提出主题,拓展延伸。

课后,在电脑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制作一张电子小板报,或其他形式的小板报,举办一次小报交流展。

资料:

1、黑板报。

黑板报就是在黑板上办的报纸。它具有经济简便、灵活及时、多姿多彩的特点。最早的黑板是古代私塾中出现的小青石板,学生用石笔在上面写字。后来私塾发展为学校和教室,小青石板就演变为大黑板。

到了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变化,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学生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黑板报从课堂走向社会,成了革命的宣传工具。全国解放后,黑板报在工矿企业、乡村田间、机关学校、部队、医院、商店街道都随处可见,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黑板报是当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景观。

2、手抄报。

手抄报就是用手亲笔抄写的板报。它的内容往往集语文、数学、自然、社会、美术等知识于一体,图文并茂、活泼新颖。手抄报活动能开阔学生视野,开发学生思维,提高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3、电子板报。

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通过学习“计算机文字处理”、“设计艺术字标题”和“插入图片、调整版面”等有关计算机知识,我们还可以进行电子小板报的设计制作。色彩斑斓的电子小板报将激励同学们无穷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4、我的喜怒哀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的各种表情,学习运用夸张、变形等方法来表现人物的不同神态。

2、欣赏运用各种方式表现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提高学生对人物表情的感性认识,以及懂得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性。

3、尝试不同工具、材料和表现过程,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小学生表现各种人物时,大多表现开心、活泼、顽皮、欢乐的一面,较少表现愤怒、悲哀等神态,因而在表现人物的表情时有较大的局限性。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单纯的人物表现方式,较全面地认识、理解和正确表达人物的心情世界,我们编写了这一课。

本课特别强调对人物表情神态的解析与表现。强调把人物眉毛、眼睛和嘴巴等主要表情特征加以夸张,运用多种形式加以造型表现,增添人物的艺术光彩。

具体教学为2课时,一课以线描写生为主,一课以色彩表现为主。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形式来表现人物的表情神态。

教学难点:人物表情的主要特征的把握与夸张表现。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签字笔、记号笔等。

(教师)课件、各种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水彩笔、签字笔、记号笔等。

教学过程

1、组织纪律,安定情绪,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2、听音表演。

听一听:大笑、嚎叫、叹气、哭泣等声音。

演一演:根据声音做出表情,并谈谈感受。教师用数码相机拍下学生的各种表情。

3、感知引趣。

①播放刚拍的数码相片,展示课前收集的相关知识及图片资料等。让学生直观人物基本的面部表情。

揭题——《我的喜怒哀乐》。

②引导观察人物的表情特征,课件展示人物由远及近面部的特写镜头,充分感知不同人物面部的眉、眼、嘴等主要表情特征。

③欣赏艺术家作品中的人物面部表情的表现方法。

④欣赏儿童线描写生作品,与真实的学生图片进行对照。分析如何用明晰夸张、想象的艺术形式表现人物的眉发、眼睛、嘴巴等主要特征。

4、尝试探趣。

以两人为一组,把学生分成各个合作小组。

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观察进行大胆自由的线描写生。

教师巡视中给予鼓励与及时提示。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太小、形象拘谨等,给予及时的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5、评价延趣。

采用整体评价的形式表扬优点,点出存在的问题。并提些建设性的建议。评价点主要放在构图是否合理、造型是否准确、线条是否肯定流畅上。

课后请学生选择搜寻各种表现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颜料、水粉笔、毛笔、调色盘、水桶等。

(教师)课件、尽可能搜集用色彩表现情绪的相关图片资料,准备好相应的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

2、欣赏在第1课时完成的优秀作业。从造型的夸张、线条的运用、神情的表现等方面,让学生评述其优秀之处、巧妙之处,并大胆提出修改意见。

3、引导激创。

(1)讨论:“人逢喜事精神爽”与“屋漏偏逢连阴雨”时,人的心情会有什么不同?

(2)审美欣赏:冷、暖色调表现人物表情的各种图片。

讨论:这些人物表情的表现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准备的材料,谈谈画自己的心情的基本设想。

4、探索表现。

(1)让学生依照教材上的图例大胆尝试表现。

(2)小组互评,提出修改建议。学生结合自己的设想,选择适合的色彩,进行色调的创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5、展示评价。

(1)分小组展示作品,先小组互评,评出最佳作品,再全班展评。

(2)鼓励学生课后尝试运用更多更丰富的色彩来表现人物的心情。

资料:

人的面部可以表现出各种十分微妙的表情,而且表情的变化十分迅速、敏捷和细致,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情感,传递信息。面部所表现出的各种各样的情感,最能吸引对方的注意。在你未开口之前对方就从你的面部表情上得到了一定的信息,对你的气质、情绪、性格、态度等有所了解。所以有句话说得好,看人先看脸,脸是人的价值与性格的外观。所谓脸面不仅是指人的长相,主要是指面部表情。

脸上泛红晕,一般是羞涩或激动的表示。脸色发青、发白是生气、愤怒或受了惊吓,异常紧张的表示。脸上的眉毛、眼睛、鼻子和嘴更能表示极为丰富细致而又微妙多变的神情。例如皱眉表示不同意、烦恼,甚至是盛怒;扬眉表示兴奋、庄重等;眉毛扬起后短暂停留再降下,表示惊讶或悲伤。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不会隐瞒更不会说谎。愤怒时飞溅火花,哀伤时倾泻泪雨,它给笑声增一层明亮的闪光。一般来说,眼睛正视表示庄重,仰视表示思索,斜视表示轻蔑,俯视表示羞涩。

在面部表情上,对于嘴的作用不可轻视。嘴唇闭拢,表示和谐宁静、端庄自然;嘴唇半开,表示疑问、奇怪、有点惊讶,如果全开就表示惊骇;嘴唇向上,表示善意、礼貌、喜悦;嘴唇向下,表示痛苦悲伤、无可奈何;嘴唇撅着,表示生气、不满意;嘴唇绷紧,表示愤怒、对抗或决心已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2-25 09:11:00 | 只看该作者
5、幽默大师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优秀漫画作品,初步了解漫画的特点。

2、学习漫画夸张的表现手法,能根据自己或同学的面部特征,或某一个主题画一些有趣的漫画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初步概括力及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以幽默的心态对待生活,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富有情趣。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漫画一词在中文中有两种意思。一种是指笔触简练,篇幅短小,风格具有讽刺、幽默和诙谐的味道,而却蕴含深刻寓意的单幅绘画作品;另一种是指画风精致写实,内容宽泛,风格各异,运用分境式手法来表达一个完整故事的多幅绘画作品。两者虽然都属于绘画艺术,但不属于同一类别,彼此之间的差异甚大。不过由于语言习惯已经养成,人们已经习惯把这两者均称为漫画。漫画,作为一种特殊的画种,它扎根于现实生活,是漫画家对一些生活现象的独特心理感受,这种感受通过夸张变形等表现技法,跃然纸上,又以欣赏为手段,对人及社会起到一定警醒、启示作用。儿童漫画则是指以6—11岁的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漫画,内容简单易懂。成功的儿童漫画也有很多成人读者,如《多啦A梦》、《樱桃小丸子》等。自漫画诞生以来,不但得到成人们的关注,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教材选了许多成人画像的漫画及儿童漫画,像《八戒赶新潮》中的八戒竟然隆鼻成大象样,让师父和两位师兄弟目瞪口呆,颇为有趣;三幅《无题》中的一幅画了一个人走了迷宫后居然连走路也像走迷宫了,也很有意思;还有其他像《棋迷》、《突破》等也挺幽默。另外,教材还选了漫画家张乐平笔下的三毛喜、怒、哀、乐各种造型,卓别林漫画像等一些小朋友喜欢的漫画。另外,教材中的几幅学生作品,给了学生亲切的感受。通过画漫画像,训练学生观察生活,夸张、简练描绘人物头像的技能、技巧的表现力,培养想象力,提高审美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创作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

难点:创作的作品有一定的表现力和创意。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外观察自己的外貌特征;收集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

(教师)准备中外漫画名作、教师范作、学生作品及课件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引导思考。

(1)出示一幅有生活气息的儿童漫画,请学生说说自己对漫画的初步感受。

(2)教师小结并示范漫画。

(3)提问:漫画有什么特征?跟其他画种有什么区别?

2、欣赏讨论,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中外名作、范作、学生作品等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

(2)请学生谈谈其中感兴趣的内容,说说感受。

(3)欣赏课本中的漫画。

(4)师生共同概括构思,可以从造型(漫画可以夸张、变形)、线条、色彩等来比较。

3、学生创作,提供建议。

根据下面的主题建议,结合以上的欣赏、分析,让学生创作。

(1)为自己或同学画张漫画像。

(2)创作建议:抓住人物主要特征,可以夸张、变形;投入自己的情感,使作品更有感染力;发挥作画工具的特性,使材料、工具的使用更能表现作品的主题。

4、指导创意,因材施教。

(1)表扬大胆创作的同学。

(2)表扬作品有特别含义的同学。

(3)指出共同不足的地方。

5、作业讲评,加强体验。

(1)对作品优点、缺点进行讲评,并指出创作的内容走向。

(2)课外收集生活中感兴趣的素材。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外准备自己喜欢的主题;创作的工具材料等。

(教师)优秀漫画作品以及有关的录像、照片等。

教学过程

1、作业展评,引导方向。

(1)复习上节课的漫画知识。

(2)作业展评:表扬画得有特点和夸张有趣的画,共同探讨平淡的作品的修改思路。

2、师生作画,合作研究。

安排一至二个主题,如环保、学习等,共同创作。

3、学习技法,加强感悟。

主要对线条、构图、造型和形式感等加强指导。

(1)介绍作品的主要内容。

(2)师生共同探讨作品中所蕴含的艺术元素。

(3)教师小结。

4、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1)创作要求:自定主题,要求新颖、深刻;运用所学漫画技法进行创作;融入自己的情感。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评比作品,追求情趣。

(1)举办班级漫画展,评选漫画大师;

(2)评价建议:画面是否夸张有趣;主题是否有特定的含义;作品是否表现了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3)小结: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小漫画师出现,优秀的作品可以送去投稿。

6、课外拓展,深入探究。

收集一些漫画作品,还可以写漫画日记,创作连环漫画等。

资料:

1、儿童漫画的特点。

(1)少儿漫画的激趣功能。

少儿在观看动画片中夸张变形的形象时,与自己头脑中存在的形象或者和自己所描绘的夸张想象的形象正好“不谋而合”,于是产生出似曾相识的感觉。另一方面这种被夸张了的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象往往有很多反常和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的结局而具有激趣的功能,这就更进一步受到少儿的偏爱。所以少儿在电视机前搜索一个又一个的动画片频道不愿意关上,独自拿着一本又一本卡通漫画书翻阅不愿意放下,在上漫画欣赏课时对一幅又一幅漫画作品仔细品味而不愿意下课,并且边看、边笑、边议论……如果说传统的严师出高徒好比“良药苦口”,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中实施愉快教育好比“糖衣药片”,那么在小学美术课引入少儿漫画,则有“增进食欲”的作用,就像让学生在吃白米饭的同时,有滋有味地品尝着各种香甜可口的、原汁原味的纯天然的蔬菜、水果一样,其色、香、味、形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少年儿童。实践证明,学生非常喜欢漫画课,通过漫画教学,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局面,达到了使全体学生的素质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的目标。

(2)少儿漫画的双基素质功能。

少儿漫画的“双基”指:有关少儿漫画的初步含义、基本语言、特性、作用等基础知识,以及如何选材、立意、构思、趣味构成与表现手法、造型绘图等操作技能。通过少儿漫画的教学,学生获得了有关少儿漫画的基础知识,形成了有关的技能。

(3)少儿漫画的陶情、育人功能。

第一,漫画中的艺术形象对学生的陶冶。少儿漫画中的艺术形象虽然大多数用笔简练,但决不是草率乱涂而成的,而是通过作者仔细观察、分析后再经过夸张变形并反复修改而得到的形象,该形象“在似与不似之间”,并反映了事物的本质特征,有极强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例如:在欣赏漫画中的高兴与悲哀、憨厚与奸诈时,除了能更直观、形象地了解作品所表达的意思外,还能感觉到作为人的多样性、复杂性。

第二,漫画的内容对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的影响。少儿漫画的育人功能表现在少儿漫画的内容所反映的主题有很多是表现少儿身边的人和事的优良或不良的行为习惯,通过欣赏这些作品,使少儿在感受这些艺术形象的同时,心灵受到净化。

第三,漫画教学能让学生笑对人生。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对生活不自信时,看看漫画、说说漫画、画画漫画,在快乐和笑谈中把烦恼和痛苦抛之于脑后,这样既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还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

(4)少儿漫画的创新素质功能。

少儿画的漫画作品,要求孩子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在构思、立意、线条、色彩等方面有所创新,这样的作品才能更加感染人,才能发掘最大限度的创新素质。

2、著名漫画家介绍。

漫画在我国,不足百年历史。1925年丰子恺画刊载于《文学周报》,编者特称之为“漫画”,漫画之名始见于大众。其他著名的漫画家有:

(1)张乐平(1910、11—1992、9),浙江海盐人,中国最杰出的漫画家之一。

他所创作的“三毛”形象,已成为旧中国苦难儿童的典型。他用一生的心血浇灌着孩子们的心田。

张乐平的年画、速写、素描、水彩画、剪纸、国画等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从20世纪30年代初成为漫画界新锐的一员,到抗战时期率领漫画宣传队辗转各地,解放初期在上海筹备新中国第一本漫画刊物《漫画》,晚年出任当时上海惟一一本漫画刊物《漫画世界》的主编,他为中国漫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2)华君武,我国著名漫画家、美术活动家,现已九十高龄。他从1933年开始在《时代漫画》、《上海漫画》、《论语》上发表作品,迄今从事漫画创作已经70余年。华君武的漫画艺术始终以服务社会为根本,无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都以敏锐的思维和犀利的画笔创作了一系列或讽刺时事弊端,或富于人生哲理的诙谐幽默的作品,并在50年代起率先提倡实践“内部讽刺漫画”,用他独特的方式惩恶扬善,由此受到读者和观众的熟悉和喜爱。他的人生也如同漫画,经历过无数风雨。正如大家所评价的那样,他是一生漫画,漫画一生。







6、灯彩辉映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节日挂彩灯的含义,知道制作灯饰的一般步骤。

2、学习制作彩灯的方法,能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彩灯,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制作技巧及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细致、耐心的品质。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孩子们喜欢过新年和元宵节,因为在这样的节日中,他们不但可以穿着新衣服、快快乐乐地跟着大人去观看造型各异、色彩艳丽的彩灯,还可以品尝各种地方风味小吃,感觉一年中最热闹、祥和的节日氛围,而这一快乐的记忆必将深埋孩子们的心中,成为最美好而鲜活的回忆。这份回忆也将成为他们学习制作彩灯的源泉,是教师教学的良好基点。

教材第16和17页的彩灯作品都是选自民间一些有特色的工艺品,有高昂挺拔的大公鸡灯、威武的中国龙灯、精致的莲花灯、活蹦乱跳的大鲤鱼灯等。还特别选中了赵拓的《上元观光图》,生动地再现了古代过灯节的热闹场面。

教材还展示了西瓜灯的制作步骤,清楚地表现了彩灯制作过程及注意点,同时也选了几幅学生的手工、绘画作品,拉近了学生对制作灯饰的距离感,促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这些素材的提供,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创作的平台,使学生有一个较深刻的创作体验。

2、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彩灯。

难点:巧妙利用各种材料,使彩灯更漂亮、更有吸引力。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设计彩灯的工具材料。

(教师)彩灯、范作、图片、录像等。

教学过程

1、猜谜引入,吸引注意。

(1)教师出示谜语(有关大公鸡或莲花等)。

(2)学生猜后,结合谜语文字出示彩灯让学生观察。

(3)引出课题:灯彩辉映。

2、观看录像,走向生活。

(1)观看各种各样的彩灯及灯彩辉映的热闹场面。

(2)请学生说说看后的感受。

(3)交流生活中看到的彩灯的造型特点及蕴含的含意。

(4)教师小结。

3、欣赏范作,加强体验。

(1)学生欣赏范作。

(2)讨论范作:造型种类、艺术价值、制作方法、创意等。

(3)教师小结。

4、探讨做法,学生实践。

(1)结合以前的知识,进行灯型设计。

(2)创作建议:可同桌或小组合作设计;选用各种合适的材料制作;设计的彩灯要观赏性强、漂亮、有趣。

(3)学生进行制作。

6、作业讲评,课外拓展。

(1)师生共同评价作业。

(2)参观有关灯展,同时查找有关彩灯的资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制作灯具的材料。

(教师)彩灯、录像。

教学过程

1、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1)学生提出有关创作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2)教师提示注意点:设计图完善;材料的优化组合;创意;安全、时间控制等(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彩灯)。

2、交流作品,展示创意。

(1)学生展示作品。

(2)分析作品的创意。

(3)教师总结评价。

3、修改作品,力求完善。

(1)根据原有的设计做相应的修改。

(2)思考:怎样使彩灯漂亮起来?

4、举办展览,拓展主题。

(1)收集一些谜语挂在灯上。

(2)灯谜会,学生观摩、猜谜。

(此活动可以与班队、儿童节等活动结合起来,也可以再独立安排一课时,看情况而定。)

资料:

1、 漫话灯史。

自从人类发现火能照明后,黑暗就不再可怕了。最初人类用来照明的只有一个火堆,不知是谁从火堆中抽出一根燃烧的树枝,从此人类学会了用火把照明,后来有人在火把上涂上动物油,使火把燃烧得更好。

动物油既然能让火把燃烧得更旺,人们就在凹陷的石头或贝壳涂上动物油,在中间插上干草当芯,这距今有一万多年的历史。人类使用灯火照明的历史特别长。在这期间,油灯经过了多次改进。油灯用油从动物油改为植物油,最后又被煤油取代。灯草也经历了草、棉线、多股棉线的变化过程。为了防止风把火吹灭,人们给油灯加了罩。早期是用纸糊的,很不安全,后来该用玻璃罩。这样的油灯不怕风吹,在户外也照样使用,而且燃烧充分,不冒黑烟。

公元3世纪,有人用蜂蜡做成了蜡烛,到了公元18世纪,出现了石蜡制成的蜡烛,并且开始用机器大量生产。

100多年前英国人发明了煤气灯,使人类的照明方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19世纪末,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从此改写了人类照明的历史,走向了用电照明的时代。从用火光照明,到使用电灯照明,足足经过了100多万年的时间。

2、灯彩种类。

灯彩是指民间制造的各种灯饰工艺及其制品。中国灯彩是驰名世界的特种手工艺品。灯彩艺术相传始于汉代,南北朝时赏灯活动开始流行。唐代灯彩业已盛行,并开始有在上元节张灯的习俗。到了宋代,汴梁、临安的灯节,出现了“四十里灯光不绝”的壮观景象。明代,朱元璋把灯节定为10夜。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清代,上元节灯会仍旧沿袭下来,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灯会,并伴有其他艺术形式的民间社火,热闹非凡,成为中国重要民俗之一。中国灯彩是多种技法、多种工艺、多种装饰技巧、多种材料制作的综合艺术,其种类繁多,有龙灯、宫灯、花灯、纱灯等,形状有圆形、正方形、圆柱形、多角形等。

龙灯,亦称“龙舞”,流行于中国的很多地方。龙灯前有龙首,身体中间节数不等,但一般为单数,每节下面有一根棍子以便撑举。每节内燃蜡烛的就称为“龙灯”,不燃蜡烛的称为“布龙”。舞时,由一人持彩珠戏龙,龙头随珠转动,其他许多人各举一节相随,上下掀动,左右翻舞,并以锣鼓相配合,甚为壮观。

宫灯,是中国驰名世界的特种手工艺品。宫灯因多为皇宫和官府制作及使用,故有此名。现存最早的宫灯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朝宫灯。宫灯的制作十分复杂,主要用雕木、雕竹、镂铜作骨架,然后镶上纱绢、玻璃或牛角片,上面彩绘山水、花鸟、鱼虫、人物等各种吉祥喜庆的题材。上品宫灯还嵌有翠玉或白玉。宫灯的造型十分丰富,有四方、六方、八角、圆珠、花篮、方胜、双鱼、葫芦、盘长、艾叶、套环等许多品种,尤以六方宫灯为代表。1915年,北京宫灯首次被送到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荣获金奖,受到国际好评。其后,宫灯逐渐向实用方向发展,出现各种吊灯、壁灯、台灯等。中国的宫灯制作以北京最为著名。

花灯是中国民间著名的手工艺品。因其造型各异,姿态万千,色彩鲜艳,如百花盛开,故得此名。

花灯的品种多种多样,主要有九莲灯、花篮灯、金鱼灯、花鼓灯、琉璃灯、夹纱灯、画舫龙舟、走马灯等等。花灯的制作以浙江最为著名,其中浙江仙居的针刺无骨花灯被誉为民族瑰宝、中华一绝,多次获国家级、国际级大奖,现正在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它造型别致、工艺独特、古朴典雅、小巧玲珑、制作优美,博得中外人士的一致好评。

纱灯则是用麻纱或葛麻织物作灯面制作而成,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红纱灯亦称红庆灯,通体大红色,在灯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贴有金色的云纹装饰,底部配金色的穗边和流苏,美观大方,喜庆吉祥。影纱灯则以各色麻纱蒙制,上面多绘花鸟虫鱼、山水楼阁等,并配上金色云纹装饰及各色流苏,更是为佳节增光添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6 01: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