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232|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第一册(一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21 10:4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题:神奇的口袋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大胆、自由的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
  3、引导学生在认识美术工具和材料中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教材简析:
  本课是引导学生初识美术工具和材料,可让学生尝试使用一下,或看一看、摸一摸各种绘画的效果。教师要准备好各种形式的美术作品供学生欣赏。
  教学重、难点: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对美术创造产生浓厚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蜡笔、水笔、钢笔、毛笔、油画笔、水彩颜料、橡皮泥、、陶土、剪刀、图画纸、宣纸等美术工具和颜料。
  (2)教师准备一些可用来绘画、雕刻、拓印、拼贴、编织的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教师搜集由各种工具和材料制作的美术作品(中国画、水彩画、版画、雕塑、剪纸、素描等)
  教学活动设计:
  (1)引导阶段:
  教师在课前利用旧衣服自制一挎包,放入各种美术材料和工具。上课时让学生上来抽奖:抽出一样来让其他人说说这是什么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都掏出来后,教师选几样常用材料当场操作、示范。并出示不同材料所作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及特点和不同的表现效果。
  (2)发展阶段
  鼓励学生学用自己感兴趣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以体会工具和材料的性能。
  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3)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整洁。
  课后拓展:
  寻找自己家中或周围可用来绘画、粘贴、拓印、拼贴编织的各种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进行尝试性的美术创作。
  教学评价:
  (1)是否认识一些主要的美术工具材料。
  (2)能否大胆运用美术工具材料,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3)是否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札记:
  在展示每一种美术工具材料后,我都出示一张用此工具材料做的画让学生看看、摸摸,加深他们对这种工具材料的了解,学生看得很投入,在练习中能够大胆的画出第一笔。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3-21 10:46:00 | 只看该作者
课题:大家都来做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石子、沙子、瓶盖、罐子或一些体育用品,集体排列立体图形。
  (2)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具象与抽象物体的造型。体验材料的美感。
  (3)强调在排列创作过程中发扬集体团结协作精神。
  教材简析:
  本课其实是用一种行为艺术的形式,引起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通过走出教室到校园里上课的方法进行。要提前一节布置学生准备材料。
  教学重、难点:
  教学气氛既要热烈,又要有序。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可乐罐、沙子、石子、瓶盖、体育用品等排列材料。
  教学活动过程:
  (1)交流阶段:
  师生共同交流所准备的物品,及所带材料可排列成哪些物题和造型。
  (2)思考与讨论阶段:
  分组展示自己所准备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座谈,开展积极想象,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分小组集体一起排列出新颖的立体造型。
  欣赏教师提供的名家作品及本校美术小组的装置艺术作品。
  (3)发展阶段:
  带好材料来到操场,人人参与,把瓶罐重叠或向四周扩展加上砂石,排列成一种抽象或具象的图案或造型。通过组与组交流,互相补充,拓展思路,了解自己小组所设计排列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修改。
  (4)收拾与整理:
  作品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整理好工具与材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课后拓展:
  运用所学到的排列方法,在课后回家利用各种物品进行排列组合各种图形的练习。
  在排列时,要大胆想象。造型的内容,材料的运用应更加丰富更加广泛。
  教学评价:
  (1)是否在课前准备好所需的材料。
  (2)能否课前观看一些行为艺术作品,及名家作品,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3)教学中能否强调集体合作精神。
  (4)就地取材,会利用废旧物品或当地物产,如:小石头、沙、泥、贝壳……运用于主体造型之中。
  札记:
  本课教材要求学生们准备的工具材料太多,而这对刚刚上了一节美术课的新生来说很难做到。在上第一个班时,我提前多准备了一些材料,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的选择,教学效果不错,但总感觉这些材料不是他们自己发现的,达不到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目的。于是在上第二个班时,我启发学生用铅笔盒、书、本子、笔、橡皮等书包里的文具来摆图案。学生们讨论一番后,用书本摆出了电视塔、大火车、大楼……用铅笔、彩笔、橡皮、粉笔头装饰上了窗子、门、塔尖甚至是太阳、轮子,有的学生还创造性地用上了数学学具盒里的小棒、圆片等。他们高兴极了:“原来文具也可以摆出画来!”我借机告诉学生:“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就看你能不能发现。我们在今后的美术学习中要善于就地取材。”这下学生们又有了新发现:“水壶也可以盖房子!”“扎头发的皮筋、彩花也可以用!”“小手绢叠成各种形状也可以摆上。”……于是地上的图案越来越丰富、色彩越来越漂亮,学生充分体验到了造型的乐趣。
  《美术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的目标要求学生“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的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最容易找到的就是书包里的材料了,引导他们轻松愉快地找到可利用的材料,就更容易达到《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做、玩融为一体。”
  的要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3-21 10:47:00 | 只看该作者
课题:彩线连彩点
  课时:一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点与线,自由表达自己想象中的画面,体验绘画与创造的乐趣。
  2、
  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常见的建筑、人物、字母及各种自然物体,用点、线、面概括成的形态进行重新组合,绘制成非具象的画面效果,产生丰富的想象空间。
  教材简析:
  本课是让学生初步感受点、线、面的关系,但不要讲定义,只引导学生具有用点线面造型的意识,边画边说,引导学生感受点和线能组合成不同的图形。
  教学重、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点线面作画。
  教学准备:
  (1)师生课上要使用的:蜡笔、水笔、色彩纸。
  (2)供学生欣赏的相关计算机图像、中国画资料。《康定斯基作品选》。
  教学活动过程;
  (1)引导阶段:
  1、
  欣赏《康定斯基作品选》、计算机图像资料和中国画资料中各种由点、线组成的画面。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的具象描写思维模式,用点线自由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从中感受到绘画与创作的乐趣。
  2、通过欣赏引导学生用比一比、说一说等方法了解线的粗细、点的大小、色彩的变化、画面的节奏以及其协调性。
  3、
  出示各种常见的线材料,请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名字、比一比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形状细长。不同点:材料不同、有的直、有的弯、有粗有细、颜色不同。)
  4、
  线材料变成点材料:教师把纸条揉成团、把纸条、绒线和绳子剪成小段或碎片。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形状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引申:再将点材料拼摆成线材料。
  (2)发展阶段:
  1、体验用不同的笔画成不同的点和线;
  2、采用单线、涂色及剪贴等形式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
  3、鼓励学生选择各种点线面组成新的画面。利用手中的各种工具试着绘制一至两张与众不同的画面。
  课后拓展:
  尝试在同一内容中用单线、涂色及剪贴各种不同形式表现物体形象、体会不同的画面效果。
  教学评价:
  1、能否用点线大胆组合成一张完整的画面。
  2、能否用其中一种形式自由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
  3、能否与同学交流自己画面所表达的意图。
  札记:
  本课在演示点和线的关系时我利用了一个简单的教具:在一张蓝色KT板上并排扎上三个彩色长头图钉,问学生:“这是什么?”“三个点”然后我在这三个图钉之间又扎上了许多图钉,“呀,变成一条线了。”接着我在板上随意的扎上一些图钉,请学生用毛线把它们连接起来,“哇,三角形!”“太阳!”“五星!”……孩子们再在欢快的游戏中了解到了“点多了可以连成线”。我又鼓励学生用图钉扎出各种图形,他们在摆的过程中,由于材料的限制自然的考虑到了有疏有密,我趁机鼓励他们在画画时也要表现出疏密关系。利用了这间小小的教具,让我少费了许多口舌,也使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性学习气氛更加活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3-21 10:47:00 | 只看该作者
课题:淅沥的小雨
  课时:一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用一组较有方向性的线条来表现雨滴。
  2、回忆雨中人、事物的特征,并将他们表现出来。
  教材简析:
  本课其实是在上一节基础上进一步表现线条,(不规则的点线练习)采用什么材料均可。
  教学重难点:
  感受并用不同工具材料表现淅沥的小雨。
  课前准备:
  (1)教师要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雨中人物、景物、动物的特征。
  (2)教师、学生共同准备一些雨具展示在教室中。
  (3)教师搜集一些有关雨景的照片、录像。
  教学活动过程:
  (1)引导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讨论并交流雨中实物与平时不一样的地方:在雨中,人们是什么样子的,小动物怎么样了,树木、花草有没有变化,汽车开过积水的路面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用喷壶向打开的雨伞上洒水,引导学生听雨声、观察雨水顺着伞流下的样子;向装有水的水盆里洒水,引导学生看雨滴在水里的样子;向花盆里洒水,看泥土淋雨后颜色的变化。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与众不同的雨景特征。教师在适当时机出示相应图片、录像对学生进行启发。
  (2)发展阶段:
  建议学生将向要表现的主体画在画面的显著位置,而且要画的大一些,然后再添加与主体有关的背景。添加背景时,教师出示范作并示范如何“被遮掉一部分”的方法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如:雨伞将人头遮住一部分。
  鼓励学生将画面自认为最满意的部分或自认为最重要的部分涂色,鼓励有能力的学生用彩纸剪贴、色纸画等形式表现画面。
  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回家尝试在深色的纸上用银色中性笔画出雨滴的样子,或用珠子串成串,拴在伞边上,转动伞,感受下雨的情景。
  教学评价:
  1、是否表现出了下雨的主题。
  2、是否从与众不同的角度来表现雨景。
  3、能否说自己的创作意图。
  札记:
  在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人们的反应时,我请一位学生上来学学下雨刮风时的各种声音,另一位学生拿着雨伞配合着声音表演风雨中行走的困难。学生们表演得非常逼真,其他学生通过观看,发现了在雨中走路的样子与平时的不同之处,在绘画时自觉地将之表现了出来。回忆以往教学时教师反复强调,学生却不能准确表现人物动态的情况,我深切体会到了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带来的好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3-21 10:47:00 | 只看该作者
课题:闪光的烟花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验各种材料的不同效果。
  2、引导学生尝试用线材表现烟花。
  3、指导学生学会安全的使用剪刀等工具。
  教材简析: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放烟花的情形,引领学生尝试运用各种材料来表现烟花,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点、线、面的应用。
  2、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烟花。
  第一节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张大纸、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水彩等。学生准备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哪儿见过烟花,都有什么样子的。
  2、引导学生回忆烟花是如何升空的,用手势表演一下烟花。(同时引导学生发现烟花升空后是从中间向外放射)
  二、掌握、创作阶段;
  1、观察书上烟花的照片,说说它们的形状象什么?
  2、请几位同学到前面的大纸上,用油画棒或水彩笔画画烟花。其他同学在自己桌子上用水彩笔或彩线摆出烟花的形状。
  3、
  烟花的形状丰富多变,要如何变?教师在学生画的烟花上进行再创作,有的加粗,有的线加长,有的线弯曲,线一多一密就成了面,让学生领悟点、线、面的大小、长短、粗细等可以让烟花的形状发生各种变化。
  4、
  教师将五、六支彩色铅笔绑在一起花烟花,出现一种五彩斑斓的效果。鼓励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表现特殊的绘画效果,如:在彩纸上画,用深色油画棒涂满底色后再用硬物刮画等。
  5、每两个人合作完成一幅作品,要求设计的烟花与众不同,可添加上人物、建筑物,增加节日的气氛。
  作业完成后,贴在教室的墙上,互相评价、欣赏。
  课后思考:
  除了绘画,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来表现烟花?
  第二节
  课前准备:
  教师:各种材料粘贴的烟花的作品。
  学生:彩纸、绒线、塑料绳、纸搓绳、扣子、种子等,剪刀、胶水、色彩工具。
  一、引导阶段:
  1、出示用彩色绒线粘贴而成的烟花的画,引导学生体会其美感。
  2、
  请每一位带了绒线的同学剪下一小段来送给老师,教师将其剪成一样长短,贴在蓝色的纸上做成漂亮的烟花。(这其实是演示粘贴烟花的步骤。)
  3、欣赏教师带来的作品,请学生说说都有哪些不同材料制作的烟花。
  二、发展阶段;
  1、引导学生说说还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烟花?
  2、将学生发现的可以制作烟花的材料归一下类,如:
  线状的:绒线、塑料绳、纸搓绳等。
  点状的:扣子、种子等。
  面状的:彩纸等。
  3、引导学生将彩纸剪成条或撕成小片,体会通过加工可以改造材料的性质。
  4、举一反三:还有哪些材料即可以是线状的又可以是点状或面状的?
  三、实践阶段:
  两人合作,涂色做底或用彩纸做底子,用不同材料制作各种烟花。
  四、收拾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环境卫生。
  课后拓展:
  请同学们思考,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材料可以来制作烟花。
  札记:
  在制作烟花时,有一位同学用橡皮泥搓出了条和点来利用橡皮泥本身的粘性粘在本子上;还有一位同学将一张宽纸条一头搓起,使其成为由线状渐变为面状的材料,组成的烟花独具特色。我对学生的创造性感到惊讶,也深感自豪。同时反思自己:在设计教案时是不是太小看这些学生了?有没有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3-21 10:48:00 | 只看该作者
课题:美丽的印纹
  课时:二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简析:
  本课第一课时通过不同物品的印纹游戏,使学生体会印纹的形式美感,并通过添加创作成画;第二课时通过简易的自制图章,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用手、树叶等有纹理的物体初步进行印纹练习,让学生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
  2、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和触觉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验用手、树叶等印出的印纹的肌理效果,并有意识的进行画面组织。
  教学准备:
  教具:范作数幅、白纸、水粉颜料、水彩笔,瓶盖等能盖印的东西。
  学具:白纸、水粉颜料、水彩笔、瓶盖等。
  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阶段:
  回忆冬天玻璃窗上布满水汽时用手在上面印手印的快乐情景。教师用大拇指蘸颜料在白纸上印出一个指印,再用水彩笔添画几笔,
  使其成为一个正在打球的小孩,导入课题:美丽的印纹(板书具有纹理的字)。
  ......
  二、发展阶段:
  1、在黑板上挂一张大纸,让全班学生蘸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上台用手按印。让学生体验印的乐趣。并让学生简单的表述自己手上纹理的特征及手蘸色彩、按印的感受。
  2、找找身边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印出漂亮的印纹?试着在自己的纸上印一下。通过尝试敲印找到出现纹理效果的原因——物体上凹凸不平的表面造成了神奇的效果。
  三、创作阶段:
  分小组合作,用手、树叶、瓶盖等进行印纹练习,注意色彩的协调及疏密的安排,还可以用水彩笔将印纹略作添加,或加上彩纸剪贴的物体,成为一幅幅有趣的画。
  教师指导评价要点:
  1、是否发现物体上的纹理与敲出的印纹之间的关系。
  2、能否简单的运用敲印的方法组织画面。
  3、能否团结合作、注意卫生。
  四、展示每组作业,引导观摩,让学生谈谈观摩感受并表达出来。
  五、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与整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学习自制简易的印章,并进行拓印,感受造型的乐趣。
  2、学习操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自制印章的技巧及拓印的方法,让他们大胆、自由的表现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教具:小五星、小红花等学生熟悉的印章。瓶盖、卡纸、剪刀、双面胶、印泥。
  学具:瓶盖、卡纸、剪刀、双面胶、水粉颜料。
  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阶段:
  1、看看自己本子封面上老师给盖的小红花,思考:这种印纹和上节课我们印的印纹有什么不同?这是怎样产生的?
  2、学生传阅小红花的印章,仔细观察、探究,找出其产生纹理的原因。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带领学生用厚纸片制作简易的印章。
  先制作一个只有一层的印章,如月亮、红旗。制作方法是在硬纸上剪出外形,再粘到瓶盖上。
  将自己制作的印章蘸上印泥盖到黑板上的大纸上。组成一幅漂亮的画。
  2、教师在大纸上盖一个有重叠效果的印纹,启发学生想一想这样的印章怎样制作。可以几个人商量一下,先试验着做一个。
  3、通过讨论、总结找出最简单的做法——利用纸片的重叠制作:
  先剪出物体的大轮廓,再剪出图形中所需要的小部件,随后粘贴,要注意纸片厚薄的变化,最后注意图案在图章中构图要饱满,从而产生丰富的图案形象。
  三、创作阶段:
  小组合作,制作一枚利用纸片的重叠制作的图章,然后各组将自己的图章盖出的印纹剪下来,在黑板上的纸上拼贴出一幅大画。再用画或剪贴的方法进行美化装饰。
  教师指导评价要点:
  图案在图章中的构图是否饱满;印纹是否清晰;是否做到团结合作;卫生保持的情况。
  四、举一反三:
  出示用磨印的方法制作的彩纸,简介磨印的方法,鼓励学生回家找找生活中凹凸不平的物品,通过磨印的方法制作有美丽印纹的纸,用到以后的艺术创作中。
  五、整理、打扫卫生。
  札记:
  在自制小印章时,一、一的一位同学将数学学具盒里的一枚花形的圆塑料片粘在瓶盖上,蘸上颜色盖出了小红花。我趁机表扬她善于发现美,并鼓励同学们比一比谁更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结果学生找到了许多有凹凸花纹的东西贴到瓶盖上作印章。我又鼓励他们用硬纸剪小部件贴上使其成为有层次的印章,这样一些本来不明白怎样使印章“有层次”的学生一下子便搞清楚了制作原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3-21 10:48:00 | 只看该作者
课题:纸风铃
  课时:一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能够收集与教学任务相关的物品。
  2、能够根据收集到的物品进行合理想象,再用添加、裁剪、组合等方式将它们设计成风铃。
  3、用剪(撕)贴、绘画等方式来美化风铃。
  教材简析:
  本课主要是对纸杯等物品进行美化,将其改造成为风铃,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利用纸杯等材料制作风铃。
  教学难点:
  如何在细绳上固定纸杯的位置。
  教学准备:
  1、师生一起收集适合制作风铃的物品,如:纸杯、卷筒纸芯、筒状的纸盒、小挂饰……
  2、教师应课前准备好各种材料的范作、图片、制作步骤图以及锥子。
  3、学生应课前准备好剪刀、胶水、彩纸、彩笔、线绳等。
  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阶段:
  给学生看各种风铃(实物、照片、录像),请学生谈谈: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如果你有一个风铃,想把它挂在什么地方?
  引导学生找出风铃的共同特征——由绳串起、挂有铃铛。
  给学生看教师做的纸风铃,说说与刚才见到的风铃有何不同。
  2、发展阶段:
  学生近距离的参观纸风铃,引导他们通过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将纸杯变成风铃需要通过怎样的装饰改造来进行。
  将学生的回答加以归纳:
  绘画:在杯体上画上具体或抽象的画。
  剪贴:用彩纸剪出各种图案贴到杯体上。
  画和贴相结合。
  另外和可以用剪或撕的方法改造杯子的外形。还可以将彩纸撕成各种条形穗子拴到风铃上装饰。
  教师示范用剪贴和绘画结合的方式制作一个风铃,学生总结出制作步骤。教师出示步骤图。
  3、创作阶段:
  学生以3-4人为一组制作风铃,可以将个人制作的串成串,也可以分工以流水线的形式制作。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杂物作装饰。
  教师指导时重点帮助学生解决制作上的难题。
  4、收拾与整理:
  每组选一位保洁员,负责提醒与督促大家将废纸屑收集到垃圾袋中,并且要杜绝浪费现象.
  课后拓展:
  为有兴趣的孩子出主意,引导他们做一个真正能发出声响的,真正的风铃。
  札记:
  有的学生用纸盒剪去一头来制作风铃,还有用其他大小、高矮、粗细不同的物品来制作风铃的,效果真不错,应鼓励学生利用与书上不同的材料进行工艺制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5 18:1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