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672|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五单元学生作文大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2-4 23:3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论语》读后感
论语,是记录圣人孔子的言行的书。读了之后,你可以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负,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当今很少人有的。他不仅教会人们应该如何接物待事,而且十分严谨的规范自己,以行动来做出表率。他之所以被后人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累积成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给我们的思想带来了无穷的宝藏。

  读了论语通译,虽然不能看了古文就知道如何翻译成现代文,但是在注释的帮助下也能明白孔子所想告诉我们的。觉得十分感慨,孔子在那时就能明白的这些道理,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到现在都还不明白。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而篇第一》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是啊,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个个都渴望理解。人们视理解为沟通感情的纽带和联系心灵的桥梁。大家都希望人与人的相处应该多一点宽容和尊重,多一点容忍和谅解。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复杂。若时时都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因为,人生没有相同的路,每个人都不一样,两个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两种价值取向相异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要彼此理解不是强人所难吗?人不是从一个模子里造就出来的,你有另人头痛的事,我也有。我们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别人,去苛求别人,于是我们之间有了“墙”,于是你苦恼,我也苦恼。可是,人们有没有想过,许许多多的小事,为什么一定要他人明白,一定要他人理解?其实,面对种种的不理解,只要我们给他一个微笑,用宽阔的胸怀去面对,不被理解又何妨?

  商鞅是行变法,落得“五马分尸”的结局;达尔文在说物种进化的时候被人们骂成疯子;助人为乐的雷峰经常被人嘲笑,他们这些举动,又有谁能理解?如果他们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么扞卫真理?他们最初不被接受,是因为他们的追求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最终名垂青史,是因为他们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在现实中,有多少人能明白“理解”这个东西。他们可以追求别人的理解,以别人的议论为自己的主题,以别人的言谈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以别人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甚至要去讨好别人,为了所谓的理解,写了一些优柔寡断毫无逐渐的可笑人生。他们真的知道理解吗,他们觉得他们真的是在理解别人,并换取别人的理解吗,不是这样的。

  理解不仅仅只是你需要别人来理解你,根本就不是同路人为什么要逼迫别人理解你,难道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同情和怜悯?这样作难道不会太悲哀了吗?于是,终日沉浸在观察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之中,优柔寡断,碌碌无为。不再努力改造自己的生活,不再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却只是追求理解。理解不是牵强的,是需要别人有和你相同的东西然后互相共鸣而产生的。就算不被理解,又有什么关系,只要我们能在某些方面理解了别人,想必别人也一定能理解你的吧。孔子很早就这么说过了,不担心别人呢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不光为理解而活!

  “理解万岁”?

  不被理解又有何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2-4 23:32:00 | 只看该作者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深邃的色彩
 《论语》是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断断记录下来的语录。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汇集编纂,后来就成了《论语》。

  在一般人的眼里,孔夫子老先生是非常庄严肃穆的,是很儒雅的。印象中,他脱口而出的便是箴言,说话从来都是不苟言笑,严谨精炼的。但是,自从去听了市图书馆组织的一次国学讲座,在厦大黄少坚教授的绘绘声中,我重新认识了孔子,重新认识了《论语》。

  虽然我们尊称孔子为大圣人,但是这样的孔子毕竟离我们很遥远。老师让我们去品读论语,做读书笔记,无非就是想让我们懂得里面讲的一些道理,“仁”、“礼”、“义”,是论语这部书的精髓。它太高深。几千年的距离,我们只能浅尝论语,只能遥望孔子。在这样的年代里,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怎样的孔子?

  在《于丹论语心得》序中,易中天说我们需要一个灰色的孔子,一个能够适应当下的孔子。没错,论语中的孔子太遥远,我们无法将他看得真切。我们只能凝望他的外表。孔子是怎样的人,我们已经思维定向了。而黄少坚教授说,孔子是会骂人的。

  在论语中有这样一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乍一听普普通通,可是它有点骂人的味道,大概是气话把,被那个无知淘气的小丫头气了,也可以说这样的话的。

  孔子也是人。他可以骂人,可以生气。只是他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教我们如何待人接物,

  教我们如何完善自己。因为一部论语,我们将他框在了伟大的束缚里,实际上,孔子更应该是鲜活的,可爱的。没有色彩,只有温度。

  于丹在《论语心得》中有讲到这样的一段话:“《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生活中的我们,被种种烦恼束缚,压力是我们愁眉苦脸的根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作为中学生,我们时常感叹,作业多,考试多,压力多。可以称得上是许三多了。而在孔夫子的眼里,学习却并不是一件难过的事情。学过知识后时常温习,在读过的旧的知识当中,也可以体会到新的快乐。孔子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面对事情的心态。不光光在学习的领域中这样,其他方面也一样受益匪浅。

  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也许我们需要的,只是驻留。驻留在原地,我们有时间来欣赏之前所忽略的一切,美好,快乐;驻留在原地,我们有时间来思考面对前面的路,我们应该怎样抉择。论语里面通过一句句精炼短小的警句,为我们讲述如何为心灵解脱,抛掉一切烦恼,去迎接新的快乐。

  可爱的孔子被他的弟子所爱着,被我们所敬仰着。虽然灰色的孔子没有颜色,只有温度。但是他的孜孜教诲句句箴言,是这几千年画卷里最深邃的色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2-4 23:32:00 | 只看该作者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说“宽容”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是用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之极。这部曾被古人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我们现代人来说,还具有什么实际意义吗?

  ——题记

  《论语·卫灵公》中记载,孔子的学生子贡问了老师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老师以商量的口气对他说:“其恕乎!”什么叫“恕”呢?孔子又用八个字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学会宽容。

  宽容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唐太宗李世民宽容、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宽容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结果成就了历史上着名的“贞观之治”。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宽容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霸业;蔺相如宽容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

  古人尚能如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我们更需要调整自己心态,调整好与他人的关系,学会宽容。

  《北京日报》曾刊登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小伙子在公共汽车上吐了一口痰,女售票员让他擦掉。小伙子感到很难堪,不去擦。女售票员给了他个台阶下,自己用纸把痰擦掉了。事后小伙子很后悔,他给报社写了一封信,表示向这位售票员道歉。这件事启示我们:“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平浪静。”得理也让人,宽容的感化作用常比剑拔弩张作用要恒久得多。如果她不这么做,而是硬逼小伙子去擦掉,结果不难想象。

  然而,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宽容谈何容易!有很多时候,他会为一丝一毫的事情而斤斤计较,耿耿于怀。事情已经过去了,而他还是老在那想,这么可恶的事情我怎么可能原谅它呢?然后就是在不断的自我咀嚼中,不断的从中受到伤害,难以自拔!有时甚至要发誓“报仇”!哎,仔细想想,何必呢?让自己整天活在过去的种种痛苦和仇恨中,这样的生活是多么悲哀!

  那么,怎样才能学会宽容呢?

  首先,宽容需要沟通。当自己与他人发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

  其次,宽容需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要想。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宽容别人。

  再次,宽容需要忘却。克制性的宽容,不是真正的宽容,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宽容,才是真正的大境界。

  什么叫“半部《论语》治天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认为:《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有时候一两个字,就够我们用一辈子了。“其恕乎!”──就一个“恕”字,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人生坐标;就一个“恕”字,就是我们自己的一幅健康的心电图,是这个世界的一张美好的通行证。

  让我们学会去宽容别人吧!该放下时且放下,人与人能宽容相处,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2-4 23:44:00 | 只看该作者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夫子春秋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李隆基《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我奔向曲阜,以我十二万分热血与热泪的拌和;我奔向曲阜,以我五千年思愁锻铸的铁骨和忠肠;我奔向曲阜,以我年轻生命磅礴时空的大智与大勇;我奔向曲阜,从每一道夹满历史风尘的砖缝中邂逅一位久违的圣人……

  一道又一道高高的门槛,一级又一级长长的台阶,一重又一重巍巍大殿,一层又一层深深的院落。秦砖、汉瓦、唐松、宋柏、清碑。古人己远,只可仰望万层台阶之上的琉璃殿宇,任空灵的思绪飘得很远很远。前方,圣人的威严高高在上,萋萋绿草中仍可想见当年弟子三干的大家气派;身后,斑斑红墙虽经雨侵风蚀却依然炫目,似乎还可映出千年电闪雷鸣中岿然不动的身影。谁也说不清有过多少回日升月落,可谁都明白,有个古老的魂灵在这方圣土上回旋不散。他日夜如约地凝望九州的每个角落,因为每一寸土地无不灌注他博大思想的血液。肯定地,他见过山长水阔的豁达,见过巷陌人家的灯火,见过胡马嘶风的悲凉,见过仰天长啸的壮烈。可最终,他依然执着地在这儿留守,日复一日地倾听暮鼓晨钟,接受凡夫俗子的拜谒。

  不知不觉,己走到路的尽头,回过身去看,这仅仅是一个古老的庭院吗?不,那是岁月留痕刻下的一帧残简。曾经,大地是它浩荡的书瓦一砖一瓦是它挥洒的字印。如今,它只剩下一阙断章,立于纷嚣凡尘,供今人悬想她原先的厚重与繁华。

  历史给了中国人一个孔子,一处圣迹,可它也开了个着实不小的玩笑。它让孔子一生颠沛流离却终不得志,死后留与儿孙的也只是三间茅舍,一座孤冢。后来秦始皇烧过他的书:更后来,汉武帝给他扶了正,一纸“独尊儒术”的诏书让他在供龛中被参拜两千多年。一时间,他似乎平步青云,飞上了九重灵霄宝殿。可谁也不曾想到,当这位老先生安静地沉睡了近两干五百年后,又莫名其妙地刮起了一场“批孔”的血雨腥风。有人撞倒他的碑,砸毁他的像,掘了他的坟。可怜一世圣人生前奔波游历,身后竟也难求一方清净!

  记不清了,有多少帝王将相戴着你的面具生杀予夺;又有多少文人墨客打着你旗号褒贬评说。你心力憔悴地为一顶顶皇冠加冕正名。时过境迁,又是你,无可奈何地亲手点燃焚烧每个王朝没落的火把。你亲身交付每位君王一套钳制民众的枷锁,可你不明白呀,锁得最深的人儿正是你自己!可悲的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啊,你竟成了帝王统治的仪仗!开国王朝震天动地的乐声中,你恰是那站在最低台阶上的拜者。

  今日大成殿依旧香烟缭绕,清香燃起,烟尘升腾。冥冥中,老夫子向我款款走来,脸上依然挂着千年不变的凡人的微笑。历史的笔开始在我手中颤抖,教科书上那笑容可掬的老头儿,被涂过太多的油彩。

  还世人一个真实的孔子吧,老人再也经不起折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2-4 23:45:00 | 只看该作者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论语》的温度
 历史的天空,烟尘滚滚,淡去了王侯将相的身影,隐没了大秦阿房的残垣,消逝了运河灵渠的繁忙。甚至于历史的车轮轧过的痕迹,也早已悄然无踪。

  然而,泱泱大国,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总有些像《论语》一样的典籍,早已褪去迷离的色彩,却余温尚存,甚至触手可及。

  穿越尘封千年的隧道,纵观自春秋而至晚清的历史烟云。你怎么也不会忽略这一阶层——士人。三更明月,五更鸡啼,十年如一日地寒窗苦读,不为其他的什么,只为金殿独占鳌头,光耀门楣。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有多少个士人在严寒,在酷暑,以此自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有多少个惨遭贬谪的士人,终生郁郁不得志,还依旧指望一展抱负,而最终客死他乡;有多少个士人,表面上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而最终至死不已,甚至于隐居之后,仍不忘政事。

  太多的太多,早已无法说清。只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了光宗耀祖,为了一展抱负,为了实践大义。只因《论语》所蕴涵的“积极入世”,“知其不可而为之”。只因“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只有入仕,才能显示自我的人生价值。

  早已淡出历史视角的中国士人们,他们无以选择,他们只有依靠入仕来改变命运,来一展鸿图。似乎“入仕”才是他们的唯一选择,似乎“入仕”才是他们的人生坐标。

  正如当下很多活在山沟沟里的同龄人一样,他们永远也走不出大山,除了考上大学,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曾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知识改变命运。当初年幼无知的我对此窃笑不已,如今想想,也许这就是现实。

  那么我的人生坐标又在哪里呢?

  行文至此,我停下笔来想想:推己及人也是启发我们心智的途径之一。那就来一次推人及己吧!

  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低眉仰首之间,胸次坦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也许是经典给大多数人的启示,然而《论语》告诉我们更多的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是“积极向上”。也许,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或成功,或失败,但心态很重要。

  《论语》非热非冰,是一种永恒的温度,温暖透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1-2-4 23:46:00 | 只看该作者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孔子,我们永远的神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1-2-4 23:46:00 | 只看该作者
您将天才大智融化成笔端的华彩。

  您用命途多舛凝练成沸腾的思想。

  您把练达至情挥舞成飘洒的旋律。

  我低头沉思,遨游在您清澈却不见底的思想海洋,总想摸透您深深的渊底。我闭目吟咏,沉湎于您唯美的华章,总想洞悉您那梦中的缱绻。我低头膜拜,从心底响亮地呼唤着您的名字:孔子!

  孔子是一杯清茶,苦涩中掩不住的茗香,溢出岁月的砂壶,沁满你的心脾。他“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法宝,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求学精神,他“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的为学精髓,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创新睿智,似一把金钥匙帮我们开启探索真理格物致知宝藏的大门。

  孔子是一轮红日,凛冽中的暖流令人热血沸腾、豁达满怀。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做人准绳,他“君子喻义,见贤思齐”的道德应答,他“成人之美,怀德怀刑”的处世至宝,他“居之无倦,子帅以正”的为政哲学,令人忘却周游的无奈。他在“常戚戚,坦荡荡”的悬殊比较下,让做人为政的理念瞬间喷发,至此齐家治国的光芒普照大地。

  孔子是我百听不厌的经典天籁,雄略载着遥远的梦想,乘着歌声的巨型金翅,徜徉在精神的乌托邦。他“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是对音乐的非凡理解;他“人歌而善,而后和之”的演唱道德,是对音乐的神往;他“立于礼,成于乐”是对音乐的真诚赞美。试问:在浩瀚历史的长河里划有痕迹的,又有谁不是音乐天幕上炫目的明星,又有谁不说音乐是人生有力的臂膀?

  历尽沧桑,周游列国的孔子于困顿中留下了与日月同辉的《论语》,于是就有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思想。

  千年的风吹雨打,让不朽的巨着越发熠熠生辉。孔子——可敬的精神领袖指引着人们打造生活蔚蓝的晴空,孔子——可亲的历史巨人引领着人们从悠悠远古坚定地走向未来,一步步取得胜利、赢得辉煌!

  孔子,我们永远的神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30 22: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