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21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亿有多大》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6-29 13:2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亿有多大》教学反思
    对于本节课的讲授,我主要采用了这个综合应用活动,具体分以下三部分。 
1.猜想1亿有多大 
    提出问题“你能想像1亿有多大吗?”,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结合生活经验,先猜想一下1亿有多大,引出所要研究的课题。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1亿”这个数,理解了这个数的意义,但由于没有直观的感受,最初完全是凭借感觉随意猜测的。学生想到的事物可能很多,对同一事物的猜测结果,也将是大不相同的。教材利用这样一个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探究活动范例 
首先,确定研究方案。学生先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研究选择测量“1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再思考如何进行测量,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分析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学生发现找1亿张纸直接进行测量是不现实的。进一步分析,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有的学生想到,可以先测量一部分,再推算出整体是多少,确定了由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 
接着,进行实验。呈现两组学生分别测量100张纸和1000张纸的高度的具体实验操作过程。学生选择不同的基数进行测量,误差也是不同的,基数越大,误差越小。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选择的基数不同,实验的精确度也会不同。 
最后,验证猜想。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推算出1万张纸和1亿张纸的高度,验证猜想。但“1万米高”这个结果对学生来说也是比较抽象的,教材通过与“珠穆朗玛峰”高度的对照,让学生直观感受1万米有多高,进而想像1亿有多大。 
3.讨论交流。 
教材安排了一个各小组间互相交流实验方案的环节。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感受。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一下问题:
1.允许学生大胆猜想。在猜想1亿有多大的时候,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能会结合不同的量进行猜想。例如:1亿粒大米能装满一间房子吧!1亿本书摞起来有一座山那么高吧!等等。而且对同一种事物的猜想可能是不同的,争论可能会非常激烈。例如,有的学生可能认为1亿粒大米能装满1间房子,有的学生可能认为大米粒那么小,一个大衣柜就装下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大胆的想像,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让学生充分的争论,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适时进行指导。在学生所猜想的事物当中,可能有一些超出了学生能够实验测量并进行推理的范围。但教师此时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想法,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探索研究的方法。在确定研究对象的时候,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考虑实验的可操作性,选择容易找到,并容易测量的材料。在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选择不同基数的物品进行测量,对实验的精确度会有影响。 
  3.提供帮助学生对照感受的素材。学生通过实验推算出了结果,但这个结果可能也是比较抽象的,很难想像得出来。教师应提供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素材,帮助学生与实验结果进行对照,直观感受实验结果的大小,进而体会1亿有多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6-29 13:25:00 | 只看该作者
《1亿有多大》教学反思

  
教材说明 

      教材在数概念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数感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这个综合应用活动,分以下三个部分。 


    1.猜想1亿有多大。 


    提出问题“你能想像1亿有多大吗?”,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结合生活经验,先猜想一下1亿有多大,引出所要研究的课题。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1亿”这个数,理解了这个数的意义,但由于没有直观的感受,最初完全是凭借感觉随意猜测的。学生想到的事物可能很多,对同一事物的猜测结果,也将是大不相同的。教材利用这样一个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探究活动范例。 


    教材呈现了一个小组进行探究活动的范例,提示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首先,确定研究方案。学生先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研究选择测量“1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再思考如何进行测量,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分析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学生发现找1亿张纸直接进行测量是不现实的。进一步分析,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有的学生想到,可以先测量一部分,再推算出整体是多少,确定了由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 


    接着,进行实验。呈现两个学生分别测量100张纸和1000张纸的高度的具体实验操作过程。学生选择不同的基数进行测量,误差也是不同的,基数越大,误差越小。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选择的基数不同,实验的精确度也会不同。 


    最后,验证猜想。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推算出1万张纸和1亿张纸的高度,验证猜想。但“1万米高”这个结果对学生来说也是比较抽象的,教材通过与“珠穆朗玛峰”高度的对照,让学生直观感受1万米有多高,进而想像1亿有多大。 


    3.讨论交流。 


    教材安排了一个各小组间互相交流实验方案的环节。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感受。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 


    教学注意问题:


    1.允许学生大胆猜想。在猜想1亿有多大的时候,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能会结合不同的量进行猜想。例如:1亿粒大米能装满一间房子吧!1亿本书摞起来有一座山那么高吧!等等。而且对同一种事物的猜想可能是不同的,争论可能会非常激烈。例如,有的学生可能认为1亿粒大米能装满1间房子,有的学生可能认为大米粒那么小,一个大衣柜就装下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大胆的想像,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让学生充分的争论,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适时进行指导。在学生所猜想的事物当中,可能有一些超出了学生能够实验测量并进行推理的范围。但教师此时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想法,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探索研究的方法。在确定研究对象的时候,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考虑实验的可操作性,选择容易找到,并容易测量的材料。在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选择不同基数的物品进行测量,对实验的精确度会有影响。 


    3.提供相关知识。由于学生所掌握的有关“量的知识”有限,可能选择了非常感兴趣的素材,也有了研究的思路,却对所选择的素材不知道如何进行量化和推理。这时教师应该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为学生补充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例如:学生想探究“1亿粒米能装满一间房子吗?”,这就需要有关“体积”的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具体需要,告诉他们如何计算,但不用讲深讲透。 


    4.提供帮助学生对照感受的素材。学生通过实验推算出了结果,但这个结果可能也是比较抽象的,很难想像得出来。教师应提供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素材,帮助学生与实验结果进行对照,直观感受实验结果的大小,进而体会1亿有多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30 10:0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