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第六册)全册教案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0:33: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演唱《嘹亮歌声》中,实践轮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的情绪。?
  2.活动与练习(一)
  教学重难点:1.掌握轮唱的基本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
  1.演唱形式导入:我们两年多的音乐课上,基本上是大家一齐唱,这种形式称为齐唱。有种演唱形式,曲调是一样的,但不是一齐进入,有先有后轮流进入,这就称为轮唱。
  2.聆听轮唱《嘹亮歌声》。要求能听辨出同一曲调分先后进入交*进行。?
  3.看歌谱再听一遍。请大家看图形谱:两个人的睑部,二次进入线条是一样的。?
  4.学唱第一声部。教师范唱第一声部曲调。?
  (1)设问:大家在看谱时有没有发现,曲调有一个什么规律?每隔几小节的第一拍有一个什么休止符??
  (2)每4个小节为一句,共四句。全班分四组学生每组自学一句。(教师巡视重点指导第二句)
  (3)分组接唱第一声部,相互纠正,教师指导。?
  (4)交换乐句,再次接唱。?
  (5)完整地唱好第一声部。?
  5.学唱轮唱:?
  (1)全班分为两部分,A唱第一声部,B唱第二声部。先学唱第二部最后一句。(2)在教师指挥下,唱二声部轮唱。?
  (注意进入要准确,最后结束二声部音准)轮时,两个声部都要注意相互倾听,相互照顾。各人唱自己的声部还要能听另一个声部,这是唱好二声部的关键(也包括轮唱)。
  (3)填入歌词。要唱得自豪,声音要明朗、悠扬,切忌喊叫。?
  6.活动与练习(一)?
  ⑴教师先范唱内蒙古民歌。?
  设问:这支歌的歌名?是哪一学期唱的歌??
  ?(这首歌是第五册第二单元的歌《草原上》)?
  ⑵全班学生齐唱。?
  ⑶设问:这支歌能否唱轮唱?怎样唱轮唱?最后结束怎么办??
  ⑷分组讨论。?
  常见的可以有这样两种:(1)隔两小节进入;(2)隔一小节进入。
  结束句可以不一起结束,即第一声部先结束,第二声部晚结束;也可以同时结束,例如隔二拍进入的最后结束时第二声部最后一小节为;隔一小节进入的最后一小节可压缩为,还有很多方法让学生自己设计创造。?
  7.分组展示、点评。表扬有创新的小组。?
  8.教学小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0:34: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演唱《我是小音乐家》中,进行编创活动,体验做小音乐家的情趣。
  2.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并能在读谱实践中运用。
  3.活动与练习(二)。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演唱《我是小音乐家》,并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
  教学过程:
  1.说说自己的理想??
  2.听听美国的孩子他们想干什么?——聆听歌曲录音。?
  3.设问:在歌曲中唱些什么内容?是哪几个国家?哪几个城市?他们各演奏什么乐器?怎样演奏??
  4.讨论上述问题:?
  ?(英国—伦敦、法国—柏林、法国—巴黎。吉他—弹奏、提琴—拉奏、法国号—吹奏。)?
  5.再听歌曲。仔细听听这个歌曲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或规律??
  ?(每句的开始都是第二拍的后半拍起唱)这个规律学生不一定能讲得出,教师可通过范唱曲调,边唱曲调边打拍子,尤其在弱起时击拍更突出,以引起学生注意与思考。教师适时用动作、独唱进行暗示及语言点拨。?
  6.教师用点谱法指导学生唱后半拍起拍的节奏,唱好第一、二句曲调(注意乐句的完整性)。7.学唱第三乐句时,穿插讲八分休止符。
  ?学生已掌握十六分符的时值,只要点拨适时,加上点谱法的动作,学生是能理解的。?
  8.完整地唱好全曲后,填上歌词。?
  9.以第一人称的角色投入即兴表演唱。?
  10.自编歌词。如住在无锡拉起二胡;住在昆明吹起芦笙;住在上海吹起笛子……各地学生可以编当地的民族乐器,加上后面的象声词即可。还可以打开思路,完全自编:我是小音乐家……?
  11.音乐知识:八分休止符
  ⑴八分休止符的认识可以从八分音符引入,这样即复习八分音符的时值,同时也掌握八分休止符。“0-5”。
  ⑵结合本课《我是小音乐家》教学中穿插进行。?
  ⑶八分休止符在后半拍是比较容易的,只要前半拍的音符唱得短些即可,但八分休止符在前半拍这样往往是后半拍起唱,这就有一定难度。教师可通过拍击、点谱、动作启发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一节奏。?
  ⑷本课的“活动与练习(二)”就是配合这一乐理知识的实践活动,要让学生认真练习。?
  ⑸通过四分休止符与八分休止符的比较进一步掌握和理解。?
  12.活动与练习(二)?
  ⑴唱熟曲调。?
  ⑵分别用X0X0或0X0X节奏改编,再唱与奏。例:
  13.教学小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0:34:00 | 只看该作者
牧童之歌?
  教材分析?
  1.钢琴曲《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形象鲜明、风格清新、富有田园风味的钢琴曲,为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所作。全曲共分为三段。第一段描绘了美丽的田园景色,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二段以欢快的节奏、快速的速度和跳跃的伴奏,在情绪上与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民间舞蹈的特点。乐曲的第三段采用了我国民间音乐“加花变奏”的手法,再现了第一段的主题,旋律显得格外流畅。乐曲的末尾渐慢渐弱,音区上升,结束在富有民族风味的和弦上,给人以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感觉。
  2.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是一部美国好莱坞音乐剧,叙述了一个发生于1938年奥地利的真实故事。一个退役的海军军官,家中有七个调皮的孩子,因丧偶而疏于教育。为了调教好自己的孩子,他聘用了一名家庭女教师。女教师能歌善舞,并喜爱这些孩子。女教师通过音乐及生动的教育方法,对孩子们进行启发及熏陶,终于使七个孩子对她产生深厚的感情,同时也赢得男主人公的爱情。歌曲第一部分的节奏紧促欢快,旋律活泼跳跃,大跳(七度、八度、九度)音程频频出现,使歌曲显得十分轻松,充满活力。
  3.歌曲《剪羊毛》这是一首澳大利亚流传甚的民歌。歌词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剪羊毛”这一劳动情景,以“白云”、“冬雪”、“丝棉”夸张地形容工人们劳动而剪下的遍地羊毛,把“皮袄”比作羊儿身上的绒毛,富于想像,很有童趣。
  4.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其曲调采用了内蒙古民歌《蒙古小夜曲》的音调和词意,使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歌风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表演《剪羊毛》和聆听《牧童短笛》。这两首歌曲为我们塑造了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教学重难点:
  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教学过程:
  1.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这是一幅多么淡雅的水墨画。这一情景你能想像吗?音乐如何去表现这一情景?请听听(《牧童短笛》第一部分)。?
  2.再听一遍。设问:你能从音乐中体验这一情景吗?听完后说说你的想像与感受??
  3.师生讨论对第一乐段的感受……?
  4.揭题:《牧童短笛》,对照图形谱哼唱[1]?
  5.聆听第二乐段。设问:这段音乐描绘牧童在干什么?在速度上、节奏上与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变化?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6.师生讨论第二乐段提出的两个问题。?
  7.完整地听全曲。设问:全曲分几段?为什么?有没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乐段?8.再次完整地听全曲,根据你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边聆听边即兴用动作来表演。(动作是无声的,一定要保持教室的安静。使大家能边欣赏边表演。)?
  9.完成课本上的涂色块及线条连接的作业。?
  10.简单介绍作曲家贺绿汀。?
  11.板书澳大利亚牧场的画面。(如能做成有动感的多媒体画面效果更佳,也可让学生从课本的插图中去感悟。)?
  12.边看画面边听范唱。设问:歌曲唱些什么内容?这一群牧场上的男女老少在干什么??
  13.再连续听两遍,请大家边听边看歌谱,在听完两遍后,测试一下,谁的记忆最好?哪一位能唱出歌曲中的哪几句?比谁唱出句子多而准确??
  14.在学生试唱的反馈中学会全歌。(学生的反馈可以是歌,也可以是曲,凡是唱歌的,再请学生补曲;是曲者,请学生补歌。)?
  15.再聆听一遍范唱。他们的情绪怎样?从你对歌曲的理解中认为用什么速度、什么情绪来演唱更能表达这群牧场上人们的心情。?
  16.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全歌。?
  17.把歌中的节奏改为唱一唱,比较一下感觉如何?为什么??
  18.再完整地更有感情的唱好歌曲。?
  19.分组讨论,为第二部分[2]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配伴奏。(打击乐的选择权给学生自己,要完全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20.各组展示表演并进行点评。
  21.教学小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0:35: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剪羊毛》。
  2.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
  宁静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表演《剪羊毛》和聆听《牧童短笛》。这两首歌曲为我们塑造了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教学重难点:
  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教学过程:
  1.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这是一幅多么淡雅的水墨画。这一情景你能想像吗?音乐如何去表现这一情景?请听听(《牧童短笛》第一部分)。?
  2.再听一遍。设问:你能从音乐中体验这一情景吗?听完后说说你的想像与感受??
  3.师生讨论对第一乐段的感受……?
  4.揭题:《牧童短笛》,对照图形谱哼唱[1]?
  5.聆听第二乐段。设问:这段音乐描绘牧童在干什么?在速度上、节奏上与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变化?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6.师生讨论第二乐段提出的两个问题。?
  7.完整地听全曲。设问:全曲分几段?为什么?有没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乐段?
  8.再次完整地听全曲,根据你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边聆听边即兴用动作来表演。(动作是无声的,一定要保持教室的安静。使大家能边欣赏边表演。)?
  9.完成课本上的涂色块及线条连接的作业。?
  10.简单介绍作曲家贺绿汀。?
  11.板书澳大利亚牧场的画面。(如能做成有动感的多媒体画面效果更佳,也可让学生从课本的插图中去感悟。)?
  12.边看画面边听范唱。设问:歌曲唱些什么内容?这一群牧场上的男女老少在干什么??

再连续听两遍,请大家边听边看歌谱,在听完两遍后,测试一下,谁的记忆最好?哪一位能唱出歌曲中的哪几句?比谁唱出句子多而准确??
  14.在学生试唱的反馈中学会全歌。(学生的反馈可以是歌,也可以是曲,凡是唱歌的,再请学生补曲;是曲者,请学生补歌。)?
  15.再聆听一遍范唱。他们的情绪怎样?从你对歌曲的理解中认为用什么速度、什么情绪来演唱更能表达这群牧场上人们的心情。?
  16.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全歌。?
  17.把歌中的节奏改为唱一唱,比较一下感觉如何?为什么??
  18.再完整地更有感情的唱好歌曲。?
  19.分组讨论,为第二部分[2]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配伴奏。(打击乐的选择权给学生自己,要完全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20.各组展示表演并进行点评。
  21.教学小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0:35: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剪羊毛》。
  2.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
  教学重难点:
  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
  教学过程:
  1.歌名导入。设问:谁能来解释一下歌名?小小羊儿为什么要回家?它们的家是怎样的家??
  2.聆听范唱二遍。要求能感受歌曲的内容、速度与情绪。?
  3.学唱曲调:?
  (1)听一遍曲调的范唱。要求:边听边看谱,是否发现歌谱上出现新的音符。(2)简单复习已学过的音符。。?
  (3)新授全音符。如果四分音符唱一拍,那么全音符就唱四拍。?
  (4)学生再听一遍曲调范唱,找出出现几次??
  (5)跟着钢琴弹奏的曲调轻轻哼唱。教师纠正曲调中的音准及节奏错误。?
  (6)完整地唱全曲。?
  4.学唱歌曲与处理:?
  (1)跟着钢琴轻声地把歌词唱准。纠正错误处。?
  (2)复习《剪羊毛》。?
  (3)师生讨论这两首歌曲演唱的相同点与不同处。?
  (相同点:题材相同,描述牧场——牧羊的内容。不同处:地区风格不同;中国山区与澳大利亚牧场。情景不同:黄昏赶羊群回家与剪羊毛劳动场面。速度、情绪不同;中速、抒情与稍快、活泼。)?
  (4)从对比分析中唱好《小小羊儿要回家》。?
  (5)讲解延长记号。结合歌曲的意境,讲述在本歌中的作用。还可让学生想像最后的“嘿”和延长是怎样的情景。?
  (6)创作歌曲伴奏的节奏型及选择打击乐器。宜采取分组讨论自由结合讨论方法,并进行分别试唱试奏,尊重学生的创作实践活动,给予鼓励。?
  5.表演实践。?
  以小组为主或以小组为主邀请外组同学参加。可以选择《小小羊儿要回家》,也可选择《剪羊毛》。曲目、队伍确定后,进行适当的排练活动,然后展示表演成果。这一环节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积极配合、做好服务,如道具、伴奏等,学生要什么尽量服务好,但不是去“发号施令”、“指责”。?
  6.教学小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0:36: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孤独的牧羊人》为我们塑造了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2.在曲调接龙活动中,以即兴创作相连接,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曲调接龙活动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
  1.设问:谁看过影片《音乐之声》?教师可简单介绍一下剧情,(也可放录音《doremi》歌曲导入)。(有条件找到影碟片VCD,通过多媒体播放一片断,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聆听《孤独的牧羊人》。?
  介绍这一插曲是女教师与孩子们在玩木偶戏时的一首歌曲。?
  3.这首歌曲中每隔两小节就出现“来咿噢嘟”这是谁的歌声?再听时,请在“来咿噢嘟”处轻轻地合着拍子拍手。?
  4.介绍这一插曲的风格: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奥地利,但这是一部美国的音乐剧,所以这首插曲是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尤其是“来咿噢嘟”是用假声唱法,这是地道的美国乡村歌曲的演唱特点。?
  5.复听歌曲。可边听边表演。?
  6.单元小结:四首作品,一个题材,三个个体,一个群体,地区不一、风格多彩。
  7.曲调接龙创作游戏?
  ⑴游戏规则:?
  ①头尾相接必需是相同的音高,如:
  ②有节奏的一个接一个,中间不能卡着脱节。所以要求接者要注意力集中,并且接好最后一个音即兴脱口而出一句曲调。凡卡着的,接错的,音不准的被淘汰。?
  ⑵游戏开始时,可以由教师开始,也可以由学生开始唱头一句,接着就按座位顺序而接。看谁坚持到最后为胜
 ⑶初次时不宜太复杂。此游戏在其它单元课中也可穿插进行,以经常锻炼学生的即兴曲调创作的反应,提高他们的音准、节奏等综合能力。?
  8.教学小结。
  爱祖国
  教材分析?
  1.合唱《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这是一首抒发爱国情怀的少年儿童合唱歌曲。歌曲的音调、节奏乃至词曲的结合,具有现代通俗歌曲的特点,体现了浓郁的时代气息。
  2.管弦乐《红旗颂》(片断)交响序曲《红旗颂》为作曲家吕其明所作,作曲家以充满激情的笔触赞颂了象征革命的红旗,讴歌了中国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
  3.歌曲《救国军歌》?是冼星海从法国归国后所写的抗日救亡歌曲中最为成功的一首。因此,“枪口对外”如一声惊雷,迸发出全国人民的心声,歌曲的旋律高昂激越,节奏铿锵有力,表达了爱国军民齐心抗日的坚定决心。这首歌曲立即在全国流传开来,成为救亡歌咏集会上必唱的歌曲。?
  ?4.歌曲《一个***女儿》?
  ?这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语言朴实简练,主题鲜明的儿童歌曲。其曲调采用了川藏地区的民歌音调为素材,使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它热情地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祖国妈妈无比热爱的心情。歌曲为2/4拍、羽调式,由五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第一、二乐句是曲调的重复变化,旋律从低声区进入,流畅而又舒展。歌词“太阳和月亮”、“长江和黄河”比拟成一个***儿女形象非常生动,起到了借景抒情的作用。第三乐句“啊”及八度大跳一下子把情绪推向高潮,充满激情地唱出了“我们的妈妈叫中国”。突出了主题,表达了儿女们对祖国妈妈发自肺腑的心声和崇敬的心情。第四乐句又运用了八度大跳,使得这一情感更为深情。最后结束句在重复变化了前乐句后,音调向上高扬,最后结束在主音
  “la”音上。?
  5.歌曲《只怕不抵抗》?
  ?这是冼星海所作的一首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儿童歌曲。歌曲以进行曲的节奏、平稳级进和跳进交替出现的旋律,描绘了儿童团员们不畏强暴,英勇杀敌的战斗精神。歌曲为三段体结构,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重复。最后两句“只怕不抵抗”的歌词,扩充了乐句、突出了主题,更加深了歌曲的感染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爱国主义题材音乐作品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
  2.学唱《一个***女儿》。
  教学重难点:
  通过聆听和演唱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过程:
  课前做好歌片(黑板上抄歌曲、幻灯片、投影片等,把单旋律歌片向学生展示)。?
  1.设问:为什么人们把十月称为金秋?(气候、季节、节日……)?
  2.欣赏《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回答问题:歌曲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主题思想?演唱的形式??
  3.出示歌片,再次欣赏:边看谱边欣赏。?
  ?研究的问题:歌曲由几部分组成?为什么??
  4.分段深入欣赏:?
  (1)边看教材的图形谱[1],边听第一部分音乐,谈谈你对这部分音乐的感受。?
  (2)边看教材的图形谱[2],边听第二部分,谈谈与第一部分的对比。“风”、“雨”的含义??
  (3)听第三部分并按曲调由自己画图形谱。谈谈这一部分的形象并与第一、二部分比较。?
  5.细致地聆听全歌曲。?
  ?研究的问题:
  (1)歌曲给你什么感受与启示?
  (2)对“我们走进明天的洪流”这句词你怎样理解??
  6.各人根据三段音乐,设计三种动作,边聆听音乐边表演,以表示对歌曲的理解。
  7.谈话导入:每个人都有一个妈妈,你的妈妈叫什么??
  8.太阳和月亮也有个妈妈,他们的妈妈叫什么?——光明。?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
  9.聆听歌曲范唱。?
  ?讨论歌曲的内容及其表达的情感。?
  10.学唱歌曲:?
  (1)由于此歌音域较广“--6”,节奏较复杂,所以对三年级学生有一定难度,宜用听唱法,反复多听几次模仿学唱。歌曲定调建议改为1=F。低声区的声音不要压,要放松,高音不要喊叫,用些假声唱。?
  (2)为了降低难度,可分为两部分学唱,先唱第1~12小节曲调,唱会巩固后再唱后面部分。在歌词方面要先唱好第一段、熟练流畅后,有时间再唱第二段,或第二段让学生课后再学唱。?
  11.唱熟练、流畅后,可以用西藏舞的基本舞步,边跳边唱。?
  12.教学小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0:36: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聆听《红旗颂》,感受相同的曲调由于不同的表现而产生不同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
  通过聆听歌曲,学会分析曲
情绪。
  教学过程:
  1.谈话:200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晚会。晚会的题标就是***总书记亲笔题写的“红旗颂”。红旗象征着革命,是我们的信仰。它火红炽烈,燃烧着无数先烈血染的风采。红旗是团结的象征、力量的象征、胜利的象征。?
  2.熟悉、哼唱“红旗”主题。?
  (1)听赏第一部分“红旗”主题旋律的片段。?
  (2)出示主题曲调的歌谱,教师在钢琴上弹奏,并要求学生看着谱跟唱曲调。?
  3.欣赏第一部分。?
  设问:?
  (1)乐曲一开始的音调你熟悉吗?是取材于哪一首歌曲的音调?(国歌)?
  (2)“红旗”主题给你什么感受?从红旗标题出发,你想到什么??
  听后讨论以上两个问题,如有必要还可以听一次。?
  4.欣赏第二部分。?
  设问:?
  这部分主题音调是什么曲调?与第一部分的主题音调相比较,相同与不同之处在哪里?
  (这环节是本教学内容的重点,要细致引导点拨,让学生从音乐中获得体验。)?
  5.重点讨论相同曲调表现出的不同情绪。?
  (1)要求发表意见的学生不仅是讲,还要唱。唱出两个相同曲调的不同表现(第一部分抒情歌唱性,第二部分进行曲风格,速度也加快了)。教师要适时加以点拨、启发。?
  (2)分析两部分不同的情绪表现、发挥学生的想像进行形象比较。?
  (3)有必要的适度播放第一、第二部分的“红旗”主题进行对比,加深学生的感受。?
  6.完整地聆听全曲。?
  通过以上两部分的分析、对比,要激发学生听全曲的欲望,并提出聆听的要求:?
  (1)要保持安静地聆听音乐的环境。?
  (2)对乐曲的演绎理解,可以各人用自己最容易表达的方式进行,善于画画的,可以边听边用简笔画来表现乐曲的意境;善于用动作表演的,可以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各段音乐的发展。当然还可以创造更好的方式来表现。?
  7.小结:人们赞红旗,颂红旗,用最美的旋律表达对红旗的颂扬。显示出我们民族的伟大,民族的骄傲。
  8.教学小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9 03:4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