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3课微课: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意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7-10 23:21: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发起的为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伟大运动。

  毛泽东曾经高度评价土地改革,称它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关于土地改革的意义,教材作出了如下解释。

  出示课本材料: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

  这段内容主要介绍了土地改革对土地所有权、农民的地位以及国家发展产生的若干影响,如果进一步引申来看,土地改革实际上引发了当时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等一系列变化。

  首先,土地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变革。它彻底地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从此成为历史名词,永远退出了历史舞台。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导致中国社会落后的根源之一,土地改革从源头上铲除了这个障碍,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大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发展了农业生产。对此,教材提供了比较详实的史料,我们一起来看这段材料。

  显示课本材料:

  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

  从材料中可以明显看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原理。在土地改革废除了不合理的封建剥削生产关系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从而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农业的发展进一步带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并为新中国后来开展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

  那么,土地改革是如何为工业化建设创造条件呢?

  我们知道,工业的发展一般需要许多前提,比如:原材料、资金、市场等等。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我国积贫积弱,外部又有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工业发展的这一系列问题,只有依靠国家的自身力量来解决,而我国农民对此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这是因为:一方面,农业的增产为工业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粮食和工业原料;另一方面,农业发展也有利于解决工业建设的资金问题。

  根据相关材料显示:

  从1950—1956年,7年平均起来,农民缴纳的税收占国家财政预算收入的15%,其中前3年,即土地改革正在进行和刚刚完成时比例尤高,分别为29.4%、18.17%、16%。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当代农业史研究室编:《中国土地改革研究》

  以上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土地改革后,农业的迅速发展有助于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这些财政收入又转化成了工业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为国家工业发展准备了条件。另外,这一时期,农民的购买力也有所提升,一些农民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大量购买农具、化肥等工业产品,逐渐使工业品的销路畅通起来,开辟出有利的市场前景。

  其次,土地改革也是一场深刻的政治变革,它对巩固新中国政权有着深远的意义。

  曾经参与土改决策的杜润生在评价土地改革的意义时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改革是要“使上层和下层、中央和地方整合在一起。使中央政府获得巨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及政令统一通行等诸多好处。”显然,推行土地改革是和巩固新政权密切相关的。因为只有基层政权得到巩固,国家政权才能巩固。所以,在土地改革初期,中国共产党派遣了大批的土改工作队,带领农民打倒土豪劣绅,把乡村的管理权力交给了由广大贫雇农组成的农民协会。在农协会的基础上,又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组建起乡村基层人民政权,新中国农民的政治地位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土改推翻封建统治,提高农民阶级自觉性,自求解放,实现“土地还家”。同时彻底打翻乡村的旧秩序,使中国借以完成20世纪的历史任务:“重组基层”政权,使上层和下层、中央和地方整合在一起。使中央政府获得巨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及政令统一通行等诸多好处。这对于一个向来被称为“一盘散沙”的农业大国来说,其意义尤为重大。

  ——杜润生著:《杜润生文集》

  当家作主的翻身农民,他们衷心拥护党的领导,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逐渐对新政权形成了高度的认同感。

  日后,中国共产党依靠着在土改中形成的广泛的基层政权,制定和推行各项方针政策,真正实现了全国上下政通令达,有力地保障了新政权的稳固。

  最后,土地改革不仅是深刻的经济变革、政治变革,它也是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

  经过一些学者考察发现:在土地改革以后,农村小学学生数达到学龄儿童总数的65%。成年农民参加冬学的人数也逐年增加,甚至在一些地区还出现了“三代同学习,一门双模范”等动人事例。

  土地改革以后,农村小学学生数达到学龄儿童总数的65%。成年农民参加冬学的人数也逐年增加,识字班、黑板报、读报组,在许多偏僻的农村都建立起来了。在一些地区出现了“三代同学习,一门双模范”的家庭和“父子同窗”、“夫妻竞赛”等动人事例。

  ——董志凯、陈廷煊著:《土地改革史话》

  这些现象反映出:随着农民经济生活的改善和政治觉悟的提高,他们主动学习文化,追求思想进步的热情也空前高涨。党和政府因势利导,迅速成立各级扫盲办公室,帮助农民学习文化知识,进而在中国农村大地上掀起了一股普及文化教育的热潮。

  其实不仅如此,农民文化素质的增强,还有利于扫除在农村蔓延已久的封建迷信思想和各种陈规陋习,形成追求平等、民主、文明的新风尚,使得农民生活和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距离我们已有半个多世纪,但在共和国的发展长河中却留下了强烈的历史回音。这场运动从根本上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确立起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生产力,推动新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工业化建设,并为巩固新政权奠定了政治基础。同时,它还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乡村面貌。

  总体而言,土地改革真正实现了中国农民数千年来拥有土地的梦想,它顺应历史潮流,合乎民心民意,推动了新中国历史的前进。

  参考文献:

  《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当代农业史研究室编:《中国土地改革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版

  董志凯、陈廷煊著:《土地改革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杜润生著:《杜润生文集》,山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6 02:0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