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下载(第十二册)

[复制链接]
5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5:00:00 | 只看该作者
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语言畅达,过渡自然;文题鲜明,照应精心。课文编排了两幅插图,第一幅是陆羽和李季卿在吃饭席间,用勺子取水的情景。第二幅是《陆羽烹茶图》,为元代赵原所绘,长条幅形,古色古香。
设计理念:
确立学生的自主地位,并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中,动脑、动口,很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引导,履行主导的职责。整合拓展课程资源。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专题课件的自主学习,协作探究,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真正理解课文为什么说“陆羽不愧为茶圣”,从而达到获取知识,激发情感,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和朗读课文,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煎、吭、禄、茶”,会写“煎、舀、吭、茶”,理解“煎茶、舀水、吭声、功名利禄、如火如荼、源远流长、千载难逢、博学多才”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查找关于中国茶文化以及陆羽的资料,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欣赏茶艺表演的录象资料。
师解说。(茶艺是一种生活艺术。茶艺多姿多彩,充满生活情趣,给饮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给表演带来活力。茶艺是一种人生艺术。人生如茶,在紧张繁忙之中,泡出一壶好茶,细细品味,通过品茶进入内心的修养过程,感悟苦辣酸甜的人生,使心灵得到净化。茶艺是一种文化。起源于中国,与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古以来,插花、挂画、点茶、焚香并称四艺,尤为文人雅士所喜爱。茶艺还是高雅的休闲活动,可以使精神放松,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化解误会和冲突,建立和谐的关系等。是谁让茶的地位这么高呢?)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中国茶文化以及陆羽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出示词语,积累运用。(煎茶、舀水、吭声、功名利禄、如火如荼、源远流长、千载难逢、博学多才)
(1)自读词语。同伴互助,理解词语意思。
煎茶:把茶放入水中煮沸,使所含的成分进入水中。
吭声:出声;说话。多用于否定式。如本文中的:“陆羽没有吭声。”
舀水:用瓢、勺等取水。
功名利禄:功名,旧指科举或官职名称;禄,旧称官吏的奉给。指科举应试考中以后升官发财。泛指名利地位。
如火如荼:荼,茅、芦等植物开的白花。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形容军容壮盛,后多形容声势浩大、气氛热烈等。
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流程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千载难逢:载,年;逢,遇上,碰到。一千年也难得碰到一次。形容机会非常难得。
博学多才:学识渊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2、浏览课文,说说每个词语在文中指的是谁?
如:(      )为了(       ),放弃了(功名利禄),我觉得他(  )。
【利用课文内容,进行词语应用和表达能力训练,也初步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3、自由读课文,读准音。梳理课文故事条理。把课文分成四部分。
和同桌讨论:课文从什么话题开始谈到了陆羽的?主要写了陆羽的哪几件事情?哪些段落写到了《茶经》?
4、默读课文,说说四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从茶乡想到陆羽。
第二部分  辨别江水的故事。
第三部分  拒绝作官,撰写《茶经》。
第四部分  周游各地,推广茶艺。
其中二、三、四部分可以合并为一部分——用事例表现陆羽。
三、小结。
课文介绍了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上留有美名的传奇人物陆羽的生动故事,赞扬了他似茶叶一般清纯的人品,歌颂了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叶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四、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听写生词。
回忆课文的条理。
二、细读理解。
(一)默读课文,边读边画陆羽令你敬佩的句子,写批注。
【课文中,陆羽的所做所为,有的很神奇,有的很难能可贵甚至不是常人所能够理解或者胜任的,这些语句使学生的阅读目的更明确、批注写起来也会更加有内容可评价。】
(二)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入理解重点语句。
1、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话中,那些语句概括地介绍了陆羽?能用一句话来回答吗?(如:陆羽是中国茶史上的传奇人物,是唐朝复州竟陵郡人,他的茶艺在当时就已闻名天下,被人称为“茶圣”。)第4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四句话由远及进,由大到小、层层深入,最后引向一个生动故事。
2、读第2—8自然段,思考:这里讲了怎样一个故事?文中那些语句具体地表现了陆羽精通茶艺?如果你在场,会怎样表扬陆羽?(抓住舀水、掂水、倒水等一系列动作体会)分角色朗读,想象当时情景,感受人物形象。
【这个片段描写的故事生动,学生读了,一定很觉得很奇特。让学生走入故事设身处地地想象并且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朗读时就能够更好地把对陆羽的佩服的感觉表现出来。】
3、读9—11自然段,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5:00:00 | 只看该作者
(1)陆羽为什么要写《茶经》?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这部书的?读到这里,你有怎样的感受?
(2)为了写《茶经》,陆羽做了些什么?花了多长时间?想象陆羽会遇到哪些困难。(抓住相关数据:如十六年,三十二州,五年……体会人物精神)
【16年的游历,无数的风餐露宿,日晒雨淋,与人交往中可能遇到的麻烦,还有十年的著书的枯燥与艰辛,都是学生无法轻易想象到的。这里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以及学生的七嘴八舌中逐渐将磨难的镜头丰富起来。深入感受陆羽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所展示的顽强的毅力。】
(3)《茶经》是怎样一部书?它有怎样的价值?(可让学生用所查资料作补充介绍。)第十一自然段中的递进复句“他不仅……而且……”说明了茶经的内容十分丰富,记述相当细致。可以体会到陆羽投入了巨大的热忱,耗费了毕生的精力,作出了无悔的选择……
4.读第12自然段,思考:陆羽推广茶艺产生了那些影响?
(三)梳理,小结。
(2-12自然段)用事例表现陆羽。选择了他生平中有代表性的三个事例一一分述。分别是辨别江水的故事,说明他十分精通茶艺;拒绝作官,撰写《茶经》,说明他人品高尚、志向远大;周游各地,推广茶艺,不愧为茶圣。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语言畅达,过渡自然;文题鲜明,照应精心。
三、练读拓展
1、读读,抄抄。
(1)振兴古国茶文化   扶植民族艺术花
(2)茶亦醉人何必酒   书能香我不需花
2、阅读短文,增长新知。
茶字妙趣
领略茶的趣味,当从”茶”字说起,“茶”字本身就是一个妙趣横生的字。历史上“茶”字的字形、字音、字义变化多端,有很多异名、别称、雅号,如荼、槚、荈、茗、皋芦、不夜侯等,直到如今,茗和茶还通用。就是一个“茶”字,也表示诸多意思。
还有借用“茶”字而言它的非茶之茶,如人参茶、花旗参茶、菊花茶、金银花茶、绞股兰茶、罗布麻茶、杜仲茶、柿叶茶、虫屎茶、姜茶、凉茶等,其“茶”字,并非表示茶,而是寓意泡出来的汤水好像是茶。
言对青山不为青,两人土上去谈心。
三人骑牛少只角,草木之中有一人。
这是昔日流传的一个谜语,打四个字,谜底是一句应酬语。
草木之中有一人,就是“茶”字,“茶”字为“草”字头,“木”字脚,中间是个“人”字。再以“茶”字为线索仔细推敲,原来谜底是:请坐奉茶。
“草木之中有一人”,谜面妙极,形象生动。按照茶树生物学特性,茶可以戏称为草木结合的植物。茶树本为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每年萌发生长出多轮芽叶,人们采摘这部分幼嫩芽叶作为制茶的鲜叶原料,俗称“茶草”,古有“茶称瑞草魁”“喜与众草长,得与幽人言”之句,这样说来,茶树又成了草本。
作为制茶鲜叶原料的茶草,或称茶菁,可谓之为每年从茶树上长出的“草”,而且茶树的芽叶,有越采越发,不采少发的特性,与草相似,生命力极强。在人工培育下,茶树在栽种以后五六十年甚至上百年,每年都可以多次萌发芽叶,供人们采摘,炒制出各种各样的茶叶佳品。这就是“草木之中有一人”的缘由。
还有个茶谜,也很有趣,谜面为:
生在山里,死在锅里,
埋在罐里,活在杯里。(打一物。谜底为:茶叶。)
这个谜语,形象生动,颇有创意。茶本来生长在山里,茶叶采下后,投入高温的炒茶锅杀青炒制,茶叶的生命活动停止,制好的干茶,贮藏于茶叶罐里。干茶放入茶杯,经开水冲泡,芽叶舒展,栩栩如生,生意盎然。
练习设计:
1、比较后   选词语填空
剪    煎
(    )茶    (    )纸    (    )熬
舀  滔
(   )水     波浪(   )天
吭   坑
(   )道    不(    )声    不(   )人
2、找出文中三次使用“不仅……而且……”的句子,说说各处的作用,抄下来。
3、用几句话介绍陆羽。说清他为什么被称为“茶圣”。
补充建议:
1、本文主要记叙了陆羽“辨别江水”的故事和“撰写《茶经》”的经历,在理解课文的时候,要把这两部分作为重点,以使学生感悟陆羽出神入化的茶道艺术和倾心茶艺的奉献精神。
2、“撰写《茶经》”的经历部分,除了通过对“毫不犹豫”“毫不动摇”两个语句的理解去体会陆羽淡泊明志的精神品质,还要让学生充分想象在他游历天下和漫长的著述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去体会陆羽耗费的精力和投入的巨大热忱。
23*敦煌壁画
教材简析:
敦煌是我国著名历史古城。敦煌莫高窟保存至今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篇略读课文就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表现了我国古代艺术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创造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5:00:00 | 只看该作者
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作者按照“总起引入—具体分析—概括总结”的思路行文,可分为四个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敦煌壁画的地址。第二部分(2-5自然段)敦煌壁画的特点。这是全文的分述,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第二自然段)讲第一个特点:规模宏大,风格各异。第二层意思(第3、4自然段)讲第二个特点: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点面结合地先介绍了壁画的种类,后介绍了壁画的内容。第三层意思(第5自然段)讲第三个特点:巧夺天工,技艺精湛。第二部分(第六自然段)敦煌壁画的画师。这是全文的分述二,有两层意思。先讲近代画家临摹壁画,传承敦煌艺术。再讲古代画师创造壁画,表现出令人钦佩的精神和意志。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敦煌壁画的的价值。课文编排了三幅插图。一副是敦煌石窟的外观远景图(照片),另一副是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图(局部),再一副是敦煌壁画中的九色鹿故事图(局部)。
设计理念:
确立学生的自主地位,并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中,动脑、动口,很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引导,履行主导的职责。整合拓展课程资源。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讨论交流,师生互动,体会我国古代艺术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创造精神,从而达到获取知识,激发情感,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独立默读课文,认识敦煌壁画的特点和价值,体会我国古代艺术家卓越才能和顽强意志。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语段以及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领悟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凹、璀、璨、孜”,读读记记“翩翩起舞、历历在目、孜孜不倦、璀璨夺目”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语段,认识敦煌壁画的特点和价值,体会我国古代艺术家卓越才能和顽强意志。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段以及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领悟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教学准备:
建议学生查找敦煌石窟、莫高窟壁画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板书:敦煌
2、谈话:“敦,大也;煌,盛也。”盛大辉煌的敦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敦煌——是一个谜,一个梦,一个永远难以企及的智慧——她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戈壁沙洲,是汉唐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塞,它历经千百年沧桑,在茫茫戈壁沙漠的怀抱中,闪烁着绚丽的光彩……
3、你对敦煌有多了解呢?
学生交流相关资料。
4、今天,我们一起去敦煌看看壁画。(板书:壁画)
二、自读感知
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课文介绍了敦煌壁画的哪些情况?(注意生字读音。)
三、交流领悟
1、学习生词。齐读,说说词语意思,在文中指什么?
(翩翩起舞、历历在目、孜孜不倦、璀璨夺目……)
2、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交流。
(1)敦煌壁画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课文介绍了敦煌壁画的三个特点。第二自然段讲第一个特点:规模宏大,风格各异。第3、4自然段讲第二个特点: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点面结合地先介绍了壁画的种类,后介绍了壁画的内容。第5自然段讲第三个特点:巧夺天工,技艺精湛。)
引导学生读书:你对哪一点最感兴趣?为什么?
【允许学生选择喜欢的内容深入学习,学生的学习主动,才能够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
(2)画师们是怎样创造、传承敦煌壁画的?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根据张大千的话,展开想象:当年的画师在创作时的苦与乐。)
【“想象”,总是学生喜欢的的一项训练。在想象中,人物的形象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接近学生……】
3、总结:正是一代代伟大艺术家凭着自己精湛的技艺和顽强的毅力,创造了这人间的奇迹和瑰宝——敦煌壁画。我们要好好保护它,让它永远散发迷人的魅力!
四、练读拓展
1、为敦煌壁画写一个简短的宣传词。
2、阅读相关的参考资料。
练习设计
比一比,组词。
璀(      )     孜(       )
催(      )     玫(       )
摧(      )     枚(       )
2、抄写喜欢的语句。
从                    这个句子,你感受到                           
补充建议
1、对“文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敦煌壁画的特点”这一问题,要提示学生先抓住相关段落去细细品读,注意文中哪些语句概括出了壁画的特点,哪些语句具体说明了这样的特点,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可借助插图和课件资料。
2、提示学生注意张大千感叹的那些话语,去想象当时画面的环境和情景,从而在自己的脑海里树立起古代画师们生动而感人的形象。讨论交流时,要结合朗读有关语句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
24*编钟
教材简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5:00:00 | 只看该作者
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创造出了最初的音乐,编钟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乐器,它最早可溯及殷商,而大盛于春秋战国时期。这篇略读课文就从编钟的由来说起,用明白浅显的文字为我们介绍了曾侯乙编钟这一中国音乐史上的珍贵文物,赞美了我们的先人制作乐器的聪明智慧和高超技艺。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要讲述编钟的历史由来。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具体说明曾侯乙编钟的基本情况。从三个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第一方面(第2自然段):曾侯乙编钟的重要价值。第二方面(第3、4自然段):曾侯乙编钟的主要特点:一是造型设计精巧(第3自然段)。二是音乐性能良好(第4自然段)第三方面(第5、6自然段):曾侯乙编钟的演奏效果。
课文编排有两幅插图。一幅是曾侯乙编钟全套六十五件及钟架图,另一幅是曾侯乙编钟出土现场情景图。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创造情境,调动学生人人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并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利用课文,提高学生从读学写的迁移、运用、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独立默读课文,认识曾侯乙编钟的神奇特点和重要价值,体会中国古代音乐艺术家的创造才能。
2、帮助学生认识“椭、卸”;读读记记“悠扬动听、赞叹不已、泪水涟涟”等词语。
3、引导学生设计节目单,提高从读学写的迁移、运用、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曾侯乙编钟的神奇特点和重要价值,体会中国古代音乐艺术家的创造才能。
教学难点:
认识曾侯乙编钟的神奇特点和重要价值。
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编钟以及曾侯乙编钟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知道哪些民族古乐器?
2、课件出示编钟图片,问:这是什么?
学生交流对编钟的了解。
二、设置情境,确定学习目标。
1、准备选拔最佳解说员。
请全体解说员研究要解说的材料——课文语句。讨论解说稿的大致条理。列一个小提纲。
2、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脉络。
3、交流小提纲。
简要讲述编钟的历史由来。
具体说明曾侯乙编钟的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包括(1)曾侯乙编钟的重要价值。(2)曾侯乙编钟的主要特点:一是造型设计精巧。二是音乐性能良好(3)曾侯乙编钟的演奏效果。
4、各解说员挑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琢磨一下,把认为应该介绍的内容整理整理,最好能够不看书向大家解说。
5、学生开始准备。
6、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展示。教师随机参与,指导评价方法。
【学生在课堂上高兴地忙碌,是主动学习的最好的诠释。而主动学习的平台需要教师去随手搭建,情境需要老师去精心营造。】
三、交流展示
各组选派能干的选手或有特色的选手全班展示自己的解说内容。要求大家一起注意听,可以模拟观众随时提问。
相机指导学生
1、理解生词。
2、理解重点语句。
如:“……是我国目前出土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从四个“最”和后一句的四个“方面”体会曾侯乙编钟的重要价值。
关于曾侯乙编钟的特点,课文是怎样有条理介绍的……
通过什么方法,介绍曾侯乙编钟的演奏效果。(举了俩例子。)
四、拓展练读。
1、用一句话赞美曾侯乙编钟。
2、设计一份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节目单。
3、有感情朗读《编钟赋》
编钟赋
历史的浓烟淡了
淡化为氤氲的白烟袅袅
有雷霆从地平线滚过华夏
一缕民族的精魂
从土地里
掘起永恒

时光静默流逝
流逝成震动着的编钟棒
……敲……
响了龙的信念
直了龙的脊梁
有思绪从亘古反馈而至
古城踏歌起舞了
练习设计:
1.       组词。
椭(        )    卸(          )
随(        )    御(          )
奏(        )(        )(        )(        )
2.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气势     (           )的铸造工艺
(        )的纹饰     (           )的乐声
(        )的掌声    (           )的编钟
3.为课文的编钟照片配一段说明性文字,把曾侯乙编钟的造型设计叙述清楚。
补充建议
1、引导抓住3、4小节自读,明白曾侯乙编钟在造型设计和音乐性能两方面各是什么样的。认识它的造型设计精巧这一特点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观察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找到相应的语句。认识它的音乐性能良好这一特点时,应该让学生注意第四自然酸的第一句话与2、3、4句之间的关系。(总分关系。)
2、课后拓展练习,可以鼓励学生去完成。评改时,一看内容上是否把音乐的时间、地点、节目名称及演出顺序写清楚,是否有简明而吸引眼球的宣传词;二看形式上是否生动活泼,可不拘一格。
语文百花园 五
教材简析
“语文百花园五”共安排了“温故知新”“口语交际”“习作”三个栏目。“温故知新”安排了“修改病句”“拓展交流”“阅读平台”三个内容。“修改病句”这次编选的句子练习是“用修改符号正确修改下面的病句”。病句的类型有句子成分残缺、用词不当、意思重复、搭配不当、词序混乱、分类不当、前后矛盾、意思含糊等。
“拓展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5:01:00 | 只看该作者
采用三人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本单元课文的认识和领悟,谈到了文章的叙述顺序:有游览的空间位置转换顺序,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有所介绍事物的各个方面的顺序……
“阅读平台”选编了一篇介绍藏戏的文章让学生独立阅读,感受优秀神秘的藏族文化。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说说祖国的名胜古迹、山水风景,意在既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从中感受伟大祖国的人杰地灵、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习作”要求介绍自己喜欢的风味食品。同本单元课文中认识、了解到的瓷艺、茶文化等一样,民食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话题作文,与本单元的主题内容“中华文化”紧密配合,让学生练习写一篇记叙说明性的短文,并感受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而独特的风味。
设计理念:
围绕单元学习主题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确立学生的自主地位,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中,动脑、动口,很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科内外的联系,重视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整合知识和能力,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提高阅读兴趣,体会丰富的内涵和情感,不断积累素材、培养语感、体验品味,逐步达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始终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
教学目标:
1.学习用修改符号正确修改病句。
2.认识和领悟文章的叙述顺序的不同和重要性。
3.独立阅读,感受优秀神秘的藏族文化。
4.有条理地介绍一处祖国的名胜古迹、山水风景,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介绍自己喜欢的风味食品,练习写一篇记叙说明性的短文。
教学重点:
注重积累知识,运用知识,喜欢阅读。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学会综合评价,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
教学准备:
收集风景名胜的资料,收集自己喜欢的风味食品的资料。
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温故知新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大家准备当医生,为“有毛病”的句子治疗。你能用修改符号准确修改下面的病句吗?
【让学生当小医生,学生的责任心必然促使他们更仔细地去“找毛病”】
二、默读句子,发现问题
边读边想,初步判断句子中什么地方有毛病。然后确定病因,看看属于病句的哪种类型。
三、修改病句
根据不同的病因,酌情用合适的修改符号加以改正。并朗读一下,检查是否正确。
四、全班交流
第1个句子的毛病是成分残缺,应在“用编钟”之前,补充上说明“谁”的部分,如“我国编钟乐团的演奏家们”等,这样明白“谁”“干什么”,使句子完整。
第2个句子的毛病是用词不当,应把“发现”改为“发明”“ 发现”是对已有的东西而言。第3个句子的毛病是意思重复,应划去“以前的”或“往”。
第4个句子的毛病是搭配不当,应划去“的作者”或“写的”。
第5个句子的毛病是词序有误,应把“通过”与“讨论”对调。
第6个句子的毛病是分类不当,前后搭配不严,可在“书”后加上“报”,因为《安徒生童话》和《三国演义》是书籍,《中国少年报》是报刊,用“书报”一词才能包括这两类阅读材料。
第7个句子的毛病是前后矛盾。“基本上”是“大体上”的意思,而“都”是“无一例外”的意思,所以二者应删其一。
第8个句子的毛病是意思含糊,不能自圆其说。可划去“五颜六色的”或“红”。
【除了发现问题,还要让学生明确问题的类型,以便于学生今后的举一反三。】
五、补充练习
在原句上修改病句,用好修改符号。
1、我最爱看民族舞蹈和民族音乐。
2、读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使大家热泪盈眶。
3、观众的眼睛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演员们的精彩表演。
4、爸爸给我买了一幅名为《北国风光》的画报。
5、妈妈因为关心我的学习,所以关心我的生活。
6、昨天,五个日本的小朋友来我校参观。
7、既然这件事难办,我们也一定要办好。
8、孙爷爷希望我们从小培养远大的理想。
9、老师要求同学们默默地朗读课文。
10、我们的陈老师被评为“优秀班主任”的光荣称号。
六、拓展与交流
1、默读三人对话。思考今天交流的主题。
2、分角色读对话,交流本单元课文的不同的叙述顺序:有游览的空间位置转换顺序,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有所介绍事物的各个方面的顺序……
3、你还知道哪些文章是属于怎样的叙述顺序?
4、我们习作的时候,要怎样做到条理清楚?(注意叙述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平台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学生交流对戏剧和藏戏的了解。
谈话: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19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5:01:00 | 只看该作者
(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师范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
【通过范读,让学生明确藏戏的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2、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四、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1、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4、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
五、体会短文叙述顺序、表达方法。
1、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
2、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3、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六、补充阅读,感受藏戏的地域文化特点。
有人跟我说,一听到藏戏,尤其是身在他乡,就仿佛又回到在辽阔的草原上,感受着高原的蓝天白云。这话并不夸张。藏戏的声音悠远而铿锵,象冰川汩汩的流水,又如高原遒劲的疾风,它是唱者全身气力的投入,它的感情充沛而丰富,曲调跳动而激越,带点悲伤,带点忧郁,更包含沧桑;藏戏是高原的艺术,自然融入的高原的气魄与雄浑。它那类似西洋咏叹调的唱腔能把人的心紧紧抓住,一顿一扬,忽高忽低之间,贯穿消融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因此听藏戏实际也是在感悟和体会,一曲一调,一章一节也许正应和了你心灵深处的真性情,所以有人在听时便边舞边合,这便是藏戏唱功的神奇了。
藏戏的形式也大有可说之处,仅面具就多样而且表意丰富,这有点象京剧,借助脸谱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形象,不过前者的色彩不是直接勾勒在人脸上,藏戏佩带的面具造型粗犷、抽象。从形状上分,藏戏面具有直板式的,也有形象立体的,而质地则多为皮革、绒布,也可以泥塑而成。至于颜色的表意:黑色代表阴险,红色代表权力,黄色代表智慧……传统悠久,博大精深,这就是藏戏得以传世的根本所在了。
尽管短暂的接触,使得我至今还没有完整的欣赏过一场藏戏。但是以采访为机缘,在视听中感受震撼,在震撼中有所感悟,藏戏在我的西藏之行中已经注入了额外的意义,它也将我引入西藏的神奇之中。
读后交流:藏戏独特的地域特点体现在哪?
七、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八、作业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播放课件(利用课件展示全国各地风景名胜,以及部分山川风物的图片、文字资料。)
2、伟大祖国山河壮丽:江南水乡,塞外风光,西部高原,你都去过哪儿,想去哪?
3、学生自由说自己见闻。
二、明确主题,确定目标。
1、板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说名胜谈古迹,当一回神州大地的旅游大使吧。
2、学生交流当旅游大使的基本要求。
(1)熟悉自己要介绍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说话速度、语调要恰当。
(2)运用举例子、列数字来说明文物或者景物的特点,使人信服。
三、学生自己准备发言稿。
(鼓励学生灵活使用旅游线路图、教学准备的图片资料。)
四、小组合作,练习说话。
各组派有特色的“旅游大使”展示。
(要求:听介绍时,要留心地名和表示方位的词语,还要留意描绘名胜古迹或自然景观的优美语句。)
【这两项内容是把文章写得有条理、生动具体的主要方法。教师让说和听的学生都注意这两项,对培养学生有序地描写景物有很大帮助。】
五、交际活动
听众对自己喜欢的旅游大使的内容进行采访、询问更详细的内容。
【这项活动可以安排在每个旅游大使展示时随机进行,使学生的口语交际呈现多角度互动,教师可以参与采访,以提示学生采访的方向和要特别注意倾听的内容。】
六、总结评价。
评选几个最佳旅游大使和最热心听众!
第四、五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食品。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兴趣的美食。有些美味,说一说都叫人垂涎欲滴。你想告诉我们什么美味呢?
二、讨论内容。
1、食品叫什么?外形怎样?用什么原料做的?是怎样制作的?
2、这种食品怎么吃?味道怎么样?吃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你知道这种风味食品的来历或者相关故事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5:01:00 | 只看该作者
【内容是学生习作时最拿捏不住的东西,无话可说可写的原因就是老师不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积累可以写的、必须写的材料。习作指导要多让学生明白自己能够写的内容。】
三、学生根据各自准备的材料在小组里练习说上边的内容。
小组成员边听边提问。
四、指名学生起来交流。
学生评价,抓住条理和内容两方面评价。
五、学生开始起草。
六、简单讲评 ,完成习作
1、学生继续打草稿。教师巡视。
2、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草稿展示。
3、学生听、评价。
4、继续完成各自的草稿并认真修改。
5、抄正。
【范文】
介绍一种美食
——西安羊肉泡馍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饮食文化是极为丰富的,各地都有独特的美食。而在西安,羊肉泡馍就成了你必须品尝的佳肴之一。
羊肉泡馍无论做法还是吃法都是很讲究的。制作时先将优质羊肉洗好切成片,再加以各种佐料大火煮烂。这时,店家会给你一个大碗和两个馍。
吃羊肉泡馍最主要的就是掰馍,越细越好,泡起来才更入味,通常黄豆打小就可以了。接着将滚烫的羊肉汤倒入碗中,同时配以葱末、香菜、粉丝、盐、味精和地道的陕西油泼辣子,一碗羊肉泡馍就完成了。
看着这碗羊肉泡馍,就像一件完美而又杰出的艺术品。红红的辣子油漂浮在汤上、灰蒙蒙的羊肉、翠绿的香菜和葱末、晶莹剔透的粉丝、雪白的馍,真令人赏心悦目。看着看着我仿佛看到羊肉汤变成了大海,粉条就像层层波浪,馍块的肉片就像星罗棋布的小岛,而翠绿的葱末就像点缀在小岛上郁郁葱葱的树木。
羊肉泡馍的香味也十分诱人。那浓郁的香味早就已经随着热气四处弥漫,它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勾住了我的鼻子,令人垂涎三尺。
这时我也顾不上什么绅士风度,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真是鲜、香、辣。羊肉的醇香,香菜和葱末的清香,泡馍的柔软筋道,油泼辣子的香辣,这就是羊肉泡馍的特色。再喝上一口羊肉汤,真是鲜美至极!如果再配以几颗糖蒜,就更是享受了。汤鲜而不膻,羊肉肥而不腻,泡馍细腻柔软充满汤的鲜美和馍原有的香味,粉条爽滑可口,这就是我对羊肉泡馍的评价。一股脑吃完这些,全身发热,头上也冒汗了,总之就一个字:“爽!”
羊肉泡馍不仅色香味形俱全,历史也很悠久,也许是因为它是古城西安的名吃吧。羊肉泡馍早在周朝就有了,那时叫做羊羹。关于它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未得志时生活贫困,流落长安街头。一天,他身上只剩下两块干馍,十分干硬无法下咽。一位好心的羊肉铺店主看他可怜就给了他一碗滚烫的羊肉汤。赵匡胤将干馍掰碎吃了起来,吃得浑身发热,饥寒全消,后来他当上了皇帝,这一美食就出了名。
羊肉泡馍如今已享有盛名,它深受北方各族人民喜爱,许多国际友人也争先品尝,一饱口福。羊肉泡馍已经成为陕西小吃的“代表”。
补充建议
1、练习修改病句时,要引导学生总结出修改病句的规律性知识。如常见的病句类型,修改病句的原则、步骤等。
2、拓展与交流一环节,要让学生多回忆一些学过的课文的叙述顺序,并进行分类。
3、教学阅读平台一环节,要充分利用短文进行独立阅读训练,让学生注意文章的叙述顺序、结构特点、修辞手法。
4、口语交际要在个体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由小组推荐在全班交流。要重视引导学生注意发言学生发言内容的条理、顺序。训练学生倾听的目的性,注重生生互动、交流。
5、习作环节,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充分积累资料,通过调查、实践、查阅等方法,充实自己对喜欢的美食的了解,然后再思考从哪几个方面有条理得、主次分明地向大家介绍。
第五单元综合能力测试
一.看拼音写词语。
líng   lóng    chù     lì     xī   xì    ting   gé   zhàn    lán
(         )   (          )  (        )  (        )  (        )   
二.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与反义词。
反义词:迷惘(     ) 永恒(     ) 自豪(     ) 镇静(      )
近义词:迷惘(     ) 璀璨(    )  矗立(     ) 永恒(    )
四.组成成语。
郑重(     )(     )似渴   毛塞(     )    (      )奇巧
奇珍(     )(     )利禄  (    )如荼      源远(      )
(     )难逢   博学(    )  翩翩(    )    历历(       )
孜孜(      )   璀璨(     )   赞叹(     ) (   )不舍
四、修改病句。
1、他聚精会神地坐在那里,专心地听老师讲课。  
2、他的一双手几乎完全冻僵了。
3、校园里种了月季、海棠、梧桐、松柏等很多树木。
4、爸爸只见在台灯下看报纸。
5、我今天上午看了一天的书。
6、现在市场上商品的数量大大提高了。
7、我们从小就要养成爱清洁、讲卫生。
8、我们必须认真改正并仔细检查作业中的错误。
9、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他的病很快恢复了健康。
10、要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终于窥破当初父亲故意打破那尊青花的心机:                                                                        
                                                                                      
我没有再问父亲,我想:                                                   
2.故宫建筑群规模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9 02:5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