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初二)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30 20:57:00 | 只看该作者
北师大版八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

上期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平均分为55分,总体来看,成绩只能算一般。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整个班级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了,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为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与课业负担,不提倡学生买教辅参考书,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有条件的孩子应鼓励他们买课外参考书,不一定是教辅参考书,有趣的课外数学读物更好,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德育因素,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不等式是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形式,它不仅是现隐伏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而且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本章教科书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开始研究简单的不等关系。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体会到生活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是众多而且复杂的,但面对大量的同类量,最容易使人想到的就是它们有大小之分。在此之前,学生已初步经历了建立方程模型和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数学化”过程,为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不等式的学习,顺理成章。

教科书首先通过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了解一般不等式的解、解集以及不等式的概念。然后具体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解集、解集的数轴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简单应用;通过具体实例渗透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内存联系。最后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简单应用。

第二章 分解因式 本章是在学习了整式运算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事实上,分解因式是整式乘法的逆向变形,与整式乘法运算有着密切的联系。分解因式的变形不仅体现了一种“化归”的思想,而且也是分式化简、解方程等的基础。分解因式这一章在整个教科书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标准》的要求,本章教科书介绍了最基本的分解的方法:提公因式法和运用公式法(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从全章的引入到每一节课的引入,力图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另外,本章的设计体现了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的指导思想,通过问题串,让学生经历观察、类比、归纳、总结、反思的过程,感受整式乘法与分解因式之间的互逆关系,发展学生有条理的与讳言表达能力。本章力求通过分解数式与分解因式的类比,让学生体会、理解、认识分解因式的意义;对比整式的乘法设置探索分解因式的类比,让学生感受整式乘法与分解因式之间的联系;通过设置恰当的、有一定梯度的题目,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第三章 分式 本章教科书特别注意突出以下三个方面:1、密切分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突出分式、分式方程的模型思想;2、突出仰不愧天推理能力的培养,注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法的形成;3、注重运算法则建立的过程和运算算理的理解程度,适当降低分式纯运算的难度。

本章教科书呈现了大量由具体问题抽象出数量关系的实例,目的是让学生经历观察、归纳、类比、猜想等思维过程。所以,评价应首先关注学生在这些具体活动中的投入程度——能否各级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其次看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思维发展水平——能否独立思考,能否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否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而发现新的问题。

第四章 相似形 本章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以及已经掌握的有关数学内容,从观察和分析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成正比例线段、黄金分割、形状相同的图形入手,直观地认识形状的图形,在此基础上,逐步探索和了解相似多边形的本质特征,探索和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断条件;通过测量旗杆高度以及相似的面积比和周长比问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图形相似的基本内容,进一步体会图形相似的应用价值和丰富内涵;同时,通过将一个图形缩放,了解位似图形及其简单特性,将图形的相似、位似,与已经认识的图形与坐标、简单作图、估测等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在具体数学素材的选取上,本章进一步体现了初中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保证素材的真实性、科学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在素材呈现上,注意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因此教科书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习题,以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多种方式呈现数据。这样,既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巩固了学生对各种图表信息的识别与获取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生活中所见到的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处理和评判的主动意识。

第六章 证明(一) 本章是在前面对几何结论已经有了一定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编排的。前几册对有着几何结论也曾进行过简单的说理,这里则严格步骤给出了它们的证明。虽然本章只是证明的初步,但是它对认识证明的必要性、引进公理的必要性,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定义、命题、定理等非常重要。同时,通过有着平行线和三角形的一些简单定理的证明,初步掌握证明的要求和格式,这对发展证明素养也十分重要。因此,本章在内容的选取上,一方面尽量从学生身边易于理解的事实出发引入相减概念和结论,另一方面对证明的意义和格式等作了系统的介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30 20:58:00 | 只看该作者
三、本学期教学任务:

通过本期的学习,第一章要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体会不等式也是刻画现实世界中量与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2、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3、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4、理解不等式(组)的解及解集的含义,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会在数轴上确定其解集 初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5、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6、初步体会不等式、方程、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第二章达到: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整体联系(整式乘法与分解因式)。2、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会用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分解因式(指数是正数)。3、通过乘法公式的逆向变形,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第三章达到如下目标:1、了解分式、分式方程的概念,体会分式、分式方程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符号感。2、理解和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乘除运算法则、分式加减运算法则,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与代数恒等变形能力。3、熟练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会起先分式的约分、通分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分式不超过两个),会检验分式方程的根。4、能解决一些与分式、分式方程有着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5、通过学习,能获利学习代数知识的常用方法,能感受代数学习的价值。在相似形一章里则要达到以下目标: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对图形相似问题的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类比、归纳等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以及从图形相似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2、结合现实情境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通过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实例了解黄金分割,并通过图形相似的具体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加深对数学的人文价值的理解和认识。3、通过典型实例,了解现实生活中的相似图形。4、了解相似多边形,经历探索相似多边形性质的过程,知道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探索并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5、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够利用作位似图形等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第五章达到以下目标: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经历调查、统计等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2、了解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在实际问题情境中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抽样方式的差异对结论的影射。3、理解频数、频率等概念,了解频数分布图的意义和作用,会画相应的频数分布图,掌握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会用科学计算器计算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和标准差,并根据计算结果对实际问题作出评判。4、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形成一定的统计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通过对第六章证明的学习则要达到这些目标:1、理解证明的必要性和设置公理的必要性。2、关注现实,并通过具体例子了解定义、命题、定理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知道反例的意义和作用。3、初步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会证明两直线平行的有关判定定理、两直线平行的有关性质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4、体会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初步树立步步有据的推理意识,发展推理谁能力。同时,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与同伴交流。5、通过对欧几里得《原本》的介绍,感受公理化方法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

四、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指导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的民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9、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10、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30 20:58:00 | 只看该作者
五、全期教学进度安排:



课时

起止时间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2

31310

第二章 分解因式

6

315322

第三章 分式

10

32346

第四章 相似形

15

47426

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7

54510

第六章 证明(一)

8

515522

  期末总复习


523至学期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3 11:4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