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35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五年级语文优质课《草原》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2-9 23: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草原》教学设计
杭州市滨江区长河小学 冯琛莉
课前准备

1.草原风光图。

2.蒙古族音乐和民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

1.出示课题:草原。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比如:

(1)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

(2)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

(3)草原是充满生机的……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

(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

(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

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理解草原的“绿”。

◇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

◇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出示草原风光图片,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②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

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

◇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

◇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

③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吟一首怎样的小诗?试着写一首小诗。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抄写第一自然段中优美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感受热情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

②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不停地握手。

◇听到了不停的欢笑。

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

(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在回敬。”

①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

②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

(4)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②理解“会心”,“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

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二、品读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

1.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

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 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

②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

③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说什么?试着写一写自己的心情和想对草原人民说的话。

三、回顾课文,感受热爱之情

1.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课文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从风光美,从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因此整体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2-9 23:03:00 | 只看该作者
《草原》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第一课时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后议论:

  师:大家看一看,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生:共有8句话。

  师:再想一想,每句话主要讲什么意思

  生:第一句讲作者这次看到了草原,第二句讲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第三句讲天底下一碧千里,第四句讲小丘平地都是绿的,第五句讲羊群像草原上的大白花,第六句讲小丘像中国画,第七句讲作者的感受,第八句讲骏马和大牛的感受。

  师:这个同学讲得很好。(一学生举手)你有不同看法吗

  生:我觉得他别的都讲得很对,就是第八句我觉得不太适合。骏马和大牛不会像人一样有感受。

  师: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怎么说好呢

  生:应该说是在那种境界里,骏马和大牛的表现。

  生:我看说骏马和大牛的表现也不确切,骏马和大牛怎么会像人一样表现呢应该说是作者对在那种境界里静立不动的骏马和大牛的联想。

  师:这样说很好,很确切。这一自然段每句话的意思就是刚才同学们讲的。(板书:草原→天空→天底下→小丘、平地→羊群→小丘→人→骏马和大牛)

  现在,我们再来一句一句地仔细研究一下。你们先说一说,课文中的草原,是指哪儿的草原

  生:是指陈巴尔虎旗的草原。

  生:我查过1974年出版的中国分省地图集,陈巴尔虎旗在黑龙江省,并不在内蒙古自治区。

  师:你很用心。不过后来又划归内蒙古了。作者以前到过内蒙古没有从哪里看出来

  生:从第一句的“这次”可以看出,作者以前也去过内蒙古,但他并没有看到过草原,所以他说,“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师:作者看到的草原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谁站起来读一读课文的有关语句

  (生读:“那里的天……轻轻流入云际。”)

  师:这个同学读得很好。你们看,作者是从哪两个大的方面来描述草原的

  生:一是草原的天,二是草原的天底下,也就是天底下的草原。是从这两个大方面来写草原的。

  师:好。作者为什么感到草原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

  生:因为那里的空气格外清鲜,天空格外明朗。(板书:清鲜、明朗)

  师:你说得很好。课文中说,“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想一想,这儿的两个“那么”各指什么

  生:是说空气像什么那样清鲜,天空像什么那样明朗。

  师:到底空气像什么那样清鲜,天空像什么那样明朗呢

  生:什么最清鲜,空气就像它那样清鲜;什么最明朗,天空就像什么那样明朗。“那么”就是代替“什么最清鲜”,“什么最明朗”的。

  师:你们理解得不错。作者看到这么可爱的天,又有什么感受呢

  生:他很愉快,总想高声唱上一曲。

  师:你们有过类似的情况吗

  生:当然有。“五一”节那天,我跟爸爸去登云门山,在山顶上看着远处蜿蜒在绿色大地上的河,看着那漫山遍野的梨花、苹果花,看着青州城那一幢幢鳞次栉比的楼房,觉得胸膛格外宽广了,精神也格外高昂了,情不自禁地仰起头向着远方大声唱起来。

  生:我也有这样的感受。一连几天阴雨,闷在家里,使人心里格外烦躁,有时我气得用拳头捶桌子。老师,这是不是就叫触景生情呢

  师:你说得很对。人的心情也受环境影响的。现在,我们再看天底下的草原,又是什么特点

  生:草原一碧千里,并不茫茫。它的平地和四面的小丘都是绿的。

  师:“一碧千里”是什么意思(板书:一碧千里)

  生:就是无边无际的草原都是绿色的。

  师:“一碧”呢

  生:就是一片碧绿。碧,就是青绿色。

  生:就是一派碧绿。

  师:“一派碧绿”比“一片碧绿”确切些。“片”这个量词所指的范围不如“派”大。草原是很广阔的,极目远望,一派青绿色。但作者又说“并不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

  生:很广阔,无边无际的意思。

  生:我看到一本书上有“夜茫茫”这个词语。这里的“茫茫”,我看与“夜茫茫”就有相同的意思,除了无边无际,我体会还有迷迷蒙蒙,看不清楚的意思。

  

  师:说得很好。草原为什么“不茫茫”呢

  

  生:上一句讲过,因为天空非常晴朗。

  

  师:对。人们一提到草原,除了绿草之外,你还会想到什么

  

  生:还会想到羊群、马群、帐篷、牧人,还有天上的苍鹰、白云……

  

  师:是的。在这里,作者把羊群比作什么无边的绿毯又比喻什么

  

  生:作者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而无边的绿毯比喻无边的草原。(板书:绿毯、大白花)

  

  师:作者除了写羊群,又特别写了草原上的小丘。作者把线条柔美的小丘又比作什么

  

  生:比作了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板书:中国画)

  

  师:(出示一幅中国画)同学们,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这张中国画。你们看画面上的山,有没有用墨线勾边画框、描出轮廓它给我们的感觉又是怎么样的。

  

  生:中国画不用墨线勾勒,叫人看了很舒服,没有“捆绑感”。

  

  生:中国画叫人看了,就会想到春天田野里流动着的透明水气,很自然,很流畅,很轻便,……不是轻便,是很轻……

  

  师:是很轻盈,对吗

  

  生:对啦,是很轻盈。

  

  师:你们讲得很好。你们再仔细观察一下,这幅中国画是用什么颜料画成的。

  

  生:用水墨,用很淡的颜色画成的。

  

  师:知道“渲染”是什么意思了吧!就是用水墨和淡的色彩画画,这样可以加强绘画的艺术效果。草原上那些线条柔美的小丘,就像只有绿色来画成的中国国画,由于绿颜色浓厚,就像要流下来一样。“翠色欲流”的“欲”,在这里就是“将要”的意思。这些小丘渐渐地伸向远方。一直跟天边连接起来。作者用了“轻轻地流入云际”来描绘。同学们想一想,小丘本身会“流动”吗作者为什么要用“流”字呢(板书:流入)

  生:小丘虽然不会流动,但它起起伏伏,像缓缓的波浪,远远望去,会给人流动的感觉。

  生:我看还有一点原因,那就是小丘“翠色欲流”,远远望去,就像绿色的溪流一样,所以用了“流”字。

  师:讲得很好。小丘本来是不动的,是静止的,用了一个“流”字,那会给我们什么感觉

  

  生:静止的小丘就变成活动的小丘了,好像有了生命了。

  

  生:整个草原有动有静,更有生气了,有活力了。

  

  师:很好。上边这六句话写了草原的特色,给我们的印象很鲜明,使我们这些没到过草原的人,读过之后也犹如身临其境了。现在,我来引读一下:这次,“我”看到了什么那里的天怎样“我”有怎样的感受在天底下又怎样草原的平地和四面的小丘又怎样羊群的情况呢线条柔美的小丘呢

  

  (学生随着提示引导,依次读课文有关语句)

  

  师:根据课文对草原的描述,大家在本子上画一画,看谁画得又快又好。(指名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大家看这个同学在黑板上画得怎样

  

  生:羊群、小丘都画上了,但小丘画得不好。他把小丘画成连绵起伏的大山了,叫人看了,失去了书上那种“轻轻流入云际”的味道。

  

  生:书上说天空是那么明朗,他却画上了几朵白云。当然,晴朗的天空也会有白云,既然书上说是“那么明朗”,就应该是没有一丝云。什么东西也不画,才能使人感到空气清鲜,天空明朗。

  

  师:讲得很有道理。同桌互换过来,评点评点,提提意见,看看画面是不是符合课文原意。(互换看完)现在大家闭上眼睛,听我再慢慢地读一读这几句话,你们可边听边想象草原的美丽景象。(老师读,学生听)

  

  师:你们再琢磨一下,用怎样的语调就能读出草原的美丽。自己试着读几遍。(学生朗读)

  

  师:在这么优美的环境中,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呢(要求学生读第七句)“惊叹”是什么意思(板书:惊叹)

  

  生:就是吃惊感叹。当时作者置身于美丽的大草原之中,一定发出这样的感叹:“啊,真想不到世界上还有这样美丽的地方!”

  

  师:为什么说又叫人感到舒服呢(板书:舒服)

  

  生:我想,一方面这地方美丽,使人忘掉了疲劳和愁苦;另一方面,这儿天高地阔,一切又都那么自然、舒展、宁静,所以叫人从心理上感到舒服。

  

  师:好。“久立四望”和“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又说明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生:“久立四望”说明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所陶醉,看不够;“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说明作者非常赞美草原的美丽。

  

  师:说得很好。再讲一讲“奇丽”这个词的意思。

  

  生:“奇丽”就是非常美丽。

  

  生:我看应讲成奇妙美丽。因为在作者看来,草原这地方有些希奇巧妙,所以他自然就会产生写一首奇妙美丽的小诗来赞美它的念头。

  

  师:你们钻研得很好。我觉得,你们这两种讲法都可取。再想一想,在这句话中“惊叹”和“舒服”、“久立四望”和“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它们之间用什么关联词语连接(板书:惊叹、舒服、久立四望、低吟)

  

  生:“惊叹”和“舒服”也好,“久立四望”和“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也好,它们好像不分大小,好像是兄弟姐妹。

  

  师:再从它们在句中的作用说一说。

  

  生:我看它们在句中起的作用相同,只是从不同方面来表达作者的感受。

  

  师:说得很好。它们之间谁也不修饰限制谁,谁也不受谁限制修饰,这种关系就叫并列关系。也就是刚才同学们说的兄弟姐妹关系。“既……又”就是它们之间的关联词语。

  

  师:大家再一起读读最后一句。(学生读)在这种境界里,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静立不动,这不是真实的

  

  生:这是真实的。是骏马和大牛会有的样子。

  

  师:它们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也真实吧(板书:回味、乐趣)

  

  生:这不是真实的。因为骏马和大牛不会像人一样回味什么无限的乐趣。

  

  师:那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

  

  生:作者是说“好像”,并不是说“就是”在回味着乐趣。

  

  师:那“好像”说明了什么呢

  

  生:“好像”说明是作者想象的。因为作者被大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觉得骏马和大牛也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师:对啦。这一句看来是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感受的。想一想,你有过这种感受没有

  

  生:上学期,我第一次获得“三好学生”奖章时,简直高兴极了。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什么也快乐。听见小鸟叫,觉得它在为我唱赞歌,看见树枝摇动,觉得它在为我鼓掌。整整一天,我觉得周围的一切东西都在朝我笑。

  

  师:看来,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还有很多同学有这种感受,课后可以相互讲一讲。现在我再来引读一下:这种境界,使作者有怎样的感受在这种境界中,作者对静立不动的骏马和大牛是怎么联想的(学生随着提示,依次读七、八句)

  

  师:请你们再闭上眼睛,听我朗读有关作者感受这两句,自己边听边想象。(老师读,学生听)

  

  师:(默读全段)大家想一想,这一段主要写了几层意思

  

  生:这一段写了两层意思。第一层写草原景色的特点。第二层写作者在这种境界中的感受。

  

  师:讲得很好。请大家看着板书,先简要地说一说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哪些事物,然后再按顺序详细地说一说这一自然段的内容。(学生自由述说)

  

  (述说之后,让学生熟读几遍,接着自己试背,最后指名背诵)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草原〉课堂教学实录片断》评析

  

  潍坊市教研室 刘恩德

  

  看了张英武老师的《〈草原〉课堂教学实录片断》,一个突出的印象是,他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坚持学习语文跟认识事物相结合,坚持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片断》展示的是张老师教学《草原》第一段的具体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回合。在第一个回合中,张老师针对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自学能力的实际,把教学的起点确定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所以,一开始,他便让学生谈这一段中8句话的意思。语言文字都是反映客观事物的,学生知道了8句话的意思,也就初步认识了这一段课文反映的客观事物。但是,学生这时的认识还是浅层次的。

  

  因此,在第二个回合中,张老师不但引导学生抓住有关词语逐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采用了不同的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具体地认识课文反映的客观事物,真切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如,出示中国画,启发学生对“渲染”、“流入云际”等词语的理解;在学生理解前6句话和后两句话的意思之后,分别让学生想象课文描述的的环境和事物,学生如临其境,如睹其物,如见其人,缩短了与课文的距离,对课文内容产生了真切感;在理解第二句和第八句中作者的感受时,先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践变自己的感受,引发了学生的情绪体验,从而使学生深入领会了课文的思想感情。还有,他根据教学的需要,穿插安排了读、说、听、画的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的语文基本功。

  

  综观这一回合,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深刻的,扎实的,但还有待于系统和概括。这一任务是在第三回合中完成的。张老师在学生默读全文之后,引导学生归纳出了本段大意,使学生对课文的认识进一步升华。由于学生弄清了各个句子的意思及其之间的联系,对课文内容理解得深刻,这就为完成教材规定的背诵作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重视教给方法,加强段的初步训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4 12: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