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班主任培训心得 班主任如何处理问题学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8 02:06: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曾经有人说过只要有学生存在,就会有“问题学生” 存在。在现在教育理念下,我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心理与自尊心,对于问题学生的转化也更多的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晓春老师给“问题生”做的界定是:如果一个学生在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品德和心理方面都有比较严重的问题,使用常规的教育手段是没有办法解决的,这种学生叫“问题生”。“问题生”需要进行个案诊断。

“问题生”类型最多的是行为习惯型,这是第一种。他给别人的主观感觉就是“赖”,不听讲、不写作业、迟到、行为习惯不好;站没有站样,坐没有坐样。一般这种孩子一管他就听,听完了他不改。老师们对这种“问题生”非常头疼,特别累人。教育这种“问题生”,老师要有非常大的耐心,还要找到他不好的行为习惯是怎么形成的,然后“对症下药”。

第二种类型是厌学型的孩子。这些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不多,品德也不坏,心理也不怪,但一说学习就不行了。这种孩子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非智力因素的问题,就是懒,缺乏意志;另外一种可能是智力存在问题,就是他跟别人不一样,他学不会。这就要分析他的智力结构,老师要搭一个“桥”。比如说有的孩子数学学不会,但是他喜欢画画。那么,如果把数学变成画,通过他爱的东西搭一个“桥”,来学会他不爱的东西,那就是脑袋的“电路”接通了,以后的数学他会学好了。

第三种类型是品德型的“问题生”。一般这种孩子往往跟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有联系:抽烟、喝酒、早乱(它不叫早恋叫“早乱”),然后打人、劫钱、偷东西,就是品德的问题(但是偷东西不一定是品德的问题,有不少偷东西的人是心理问题)。学生出问题的时候,不要着急先分清是非,要先问清楚他班主任如何处理问题学生为什么这样做?其中可能有“是非”,也有可能不是,从对话中就能听出是不是品德的问题。品德型“问题生”的教育比较难,因为有的已经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了。如果有可能,老师一定要帮他调整价值观;如果没有可能,那老师就尽量管控一下,稳住他不要在班里起破坏的作用,然后再尽可能地帮助这样的孩子。

第四种是心理型的“问题生”。心理型的“问题生”给我们的直观感受是“怪”。比如说,无缘无故攻击别人,无缘无故猜疑别人,或者是自闭、忧郁、什么活动都不愿意参加,人家觉得这件事好,他觉得不好……对于这种学生,老师要注意,要做心理治疗。老师们如果有心理学这方面的经验,可以尝试进行一下轻度治疗;如果你没有经验,建议去找专业的心理医生。

第五种是好学生型的“问题生”。老师的“骄傲”、家长的“心尖子”,一面旗帜“出事”了。好学生会“演戏”,所以好学生的假象特别多。平常老师不一定看得出来,但同学们都能看出来,你看他瞒得了老师却瞒不住同学。所以,对于这种好学生,老师要到同学当中经常询问他的表现。有异常表现,赶快做工作,他为什么会由好学生变成“问题生”?,其实他早就有问题了,“积蓄”在一块,终于爆发了。

发现了孩子的问题以后,要分轻度、中度和重度。按程度不同,采取不一样的对待。轻度的“问题生”。孩子有优点,他有同学的身份认同,他觉得自己是学生,愿意到学校来。

如果孩子是中度的“问题生”,那他就不怎么喜欢学校了。我们可以把这种孩子比作是“半个学生”,他的心一半在学校,一半在校外。他上学来也可以,不来也可以,来了也没有多大意思,走了又觉得不知道上哪儿去。

重度的“问题生”。他的“根”就在外面了,他的心不在学校,这种学生叫“边缘生”。这种学生上学来是非常勉强的,一般是家长逼他来。如果家长不逼他来的话,他已经有“地”去了,这个“地”是哪儿呢?上网吧,上哥们家,要不就是在社会上流浪,或者就在家里不出来。

轻度的“问题生”班主任可以解决;中度的“问题生”一般优秀的班主任可以解决,但也需要学校相关领导有水平地指导,而且中度的“问题生”在学校可以缓解他的“症状”,但难以根治;重度的“问题生”教育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要把“问题生”和非“问题生”区别开来。作为老师,头脑一定要清楚班内到底谁是“问题生”,不是每一个学生都需要“诊疗”。

   第二,就是要把“问题生”的工作放在班级工作的大背景下来观察。现在,有的班主任被“问题生”牵着鼻子走的现象非常严重。

   第三,先诊断,后“治疗”。比如说早恋,我研究了至少有13种类型的早恋,这种类型这么办,那种类型那么办,都不一样的。

  第四,分轻重缓急。对一般老师来说,最好你先做容易的,当你把那个容易的解决了以后,那个难的它也不难了,因为它没有环境了,它“左膀右臂”都没有了。

第五,不要幻想用一般管理手段解决问题,也不要对家长抱不切实际的幻想,更不要对学校领导期望值过高。学校领导有两种,一种是行政型的,一种是专家型的,就目前来看,专家型的学校领导很少。

第六,学会“维持”和“拖”。另外,不同类型的学校要解决不同类型的学生。

“问题学生”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也有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缺失,还有社会环境的影响等。

  春雨润物细无声,要用一个教育者的良知对待问题学生,要用爱心感化、用耐心转化、用细心激励,心中有问题学生,但眼中千万不要有问题学生,不少问题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品德、行为、心理问题。要有的放矢地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只有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善于了解“问题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行为习惯,才能对“症”下“药”,找到恰当的教育方法。

班主任应大胆改进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课程资源和课外资源,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关注点,体现人文关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很多教师对品德问题学生的主要印象是“坏”,问题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由于未成年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是难免的。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少犯错误,这是为人的准则。”对待“问题学生”,我们更要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切不可操之过急,期望他们在短时间内就能改掉几年甚至是十几年养成的坏习惯。唯有宽容,耐心等待,他们身上的“问题”才能逐步改正,直至问题彻底解决。特别是少年儿童向善向上的本质,需要加以呵护。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立心理咨询室。人们对有心理问题学生的主要印象是“怪”,问题学生中的错误,大多是心理问题,造成心理问题的因素很多,如父母离异、留守儿童、家庭贫困、教育方法不当等。孩子的行为动机往往是纯真的,也许是在好奇心、表现欲的驱使下导致的行为过失,一些家长普遍注重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但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心理品质培养等方面存在较多缺失:从小过于溺爱,事事顺着孩子心意,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受累,导致孩子缺乏沟通交往能力,内向自卑,缺乏抗挫折能力。一些家长、教师,往往用成年人的眼光、心理、思维方式等教育孩子,不能蹲下来与孩子沟通交流,做知心朋友,探究孩子的心理需求。

  实行赏识教育,要赏识一个人,必须接受一个人,对学生也是如此,但教师往往比较容易喜欢那些学习好、听话的学生,而对纪律松懈、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比较不喜欢,并常常横加指责。使他们失去了上进的动力,往往会破罐子破摔,成为让学校、老师都头疼的学生。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对待问题学生,不能只考虑“关注”他们的成绩,更要考虑、“关注”他们的行为品质,考虑、“关注”他们的心理。试想,行为品质好了,心理健康了,人会做了,其他的,就水到渠成了。教育的本质是受教育者,从不完整到完整,从不完美到完美,从失误发展为成功。允许学生出错,教育者不但拥有幸福的教育体验,而且问题学生也会不再成为问题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19 16:0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