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1 16:41: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
教材第65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五第5、第6题。

1.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
2.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体验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1.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
2.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法。

课件、投影、小棒等。



1.口算。(投影出示)
 36+2=  70+29=  60+15=  48+50=  4+81=
 91+7=           23+40=         9+20=           20+23=         15+3=
2.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8+6=        7+9=        8+4=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教学例2。
(1)用课件演示联欢会场景。
老师描述:在联欢会上,同学们唱歌跳舞表演节目,老师给他们搬来了饮料。(课件显示桌上的一箱饮料有28瓶,零散的有5瓶,一名女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瓶?”)
(2)求“一共有多少瓶”。
①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28+5。
板书:28+5
②分小组讨论怎样计算28+5。
③组织交流计算方法。
甲组代表回答:28+5可以这样算,先把28根小棒凑成30,从5根里面取出2根,凑成30根后,再用30根加上剩下的3根是33根,所以28+5=33;也可以先把5分成2和3,用28加2等于30,再用30加3等于33。因此算出了有33瓶。
老师板书:

 28+2=30   30+3=33
乙组代表回答:28+5,我们是这样算的,通过摆小棒,把单根的合并,8加5是13根,满了10根打一捆,20+10=30,30+3=33,所以28+5=33;还可以先把28分成20和8,8+5=13,再用20+13=33,通过摆小棒想到了28+5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

8+5=13
20+13=33
同学们分小组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了28+5=33。
2.教材第65页“做一做”第2题。
在学生独立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老师板书:

             6+7=13       46+4=50   8+2=10     8+3=11
40+13=53   50+3=53  10+61=71  11+60=71

                  5+5=10        8+9=17    48+2=50
10+30=40      40+17=57 50+7=57               

1.教材第65页“做一做”第1题。
2.计算下面各题。
 26+7=    2+39=    6+18=    26+9=   57+5=
 29+4=               48+5=            9+83=             37+9=           25+6=






哪道题计算错了,把它改正过来。



课堂作业新设计
1.31 7+4=11 20+11=31
44 6+8=14 30+14=44
2. 33 41 24 35 62 33 53 92 46 31
思维训练


教材习题
教材第65页“做一做” 2. 53 71 40 57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两位数加一位数,在用个位上的数加一位数后,还要加上整十数。



教材的内容分两层:第一层,呈现开联欢会的部分场面,并用图画和对话形式呈现计算问题和所需要的一个相关数据,图下配有算式。第二层,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讨计算方法。
学生有前面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又有动手操作的基本能力,计算时,不难发现:可以先把28凑成整十数,把5分成2和3,28+2得30,30+3得33;还可以先算8+5得13,再算13+20得33。下面的两幅图,分别用小学生的话说明上述两种计算方法,用实物图(整捆和单根的小棒)分别显示动手操作的过程。在计算完成的基础上,小精灵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让学生交流自己探索的成果(计算方法)。
这样的设计,由学生身边的活动实例引出计算问题,使计算教学蕴含具体的生活内容,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并显示不同的算法,体现了《课程标准》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的理念。从提出问题到动手、动脑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到交流成果,都体现了让学生主动参与的编写意图。
学生是在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去学习新知识。

1.充分开放教学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整节课设计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的机会。引入阶段,在情境的支持下让学生自己提出并确定学习、研究的材料;探究阶段,通过学生自己摆小棒,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来展示、证明自己的计算方法,使研究过程体现开放与自主,努力营造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交流与发展。巩固发展阶段,学生根据不同的要求在方框里填数,加深了对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的认识,通过小组合作在填的过程中自己发现规律。
2.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与联系,使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两位数加一位数”一课,从情境入手,把“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设计成用学生自己创造的方法来展开和验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获得和理解计算方法。使学生在“探究算法—操作验证—交流评价—总结算法”等一系列的活动中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体现《课程标准》精神,促进学生探索。
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以“两位数加一位数”这一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建立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主动建构之上,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达到“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的要求。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研究,推导“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展示交流,呈现多样化的算法,能较好地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和研究的乐趣,既使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又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感与价值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5-2 07: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