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4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新智能教学 创生新的课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4-25 10: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刊载于《教育科学论坛》2005年第10期
●龚春燕
    在我国全面贯彻实施《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科教兴国,教育先行”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改革陈旧教学观,改进落后于时代的一些教学方式方法,才能迎接时代的挑战,为社会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而改革的最佳切入点首推教师的备课,改革的关键点也当仍在教师的备课。针对广大教师备课现状中存在的“重形式轻实效、重教法轻学法、重知识传承轻能力培养、重课前计划轻课后反思”等弊端,《人民教育》在全国掀起了“教案大改革”的讨论。据此,我所主持的创新学习课题组开展了大量的调查和卓有成效的研究,提出了“创新智能教学”的理念,并创编了“创新智能教学系统(Innovative &Instruction Intelligent system)”,简称“I3S”。其定义是:在新课程背景下,以学生发展为本,应用多元的教学目标,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从课堂到课外、从知识到能力、从现在到未来的立体化教学。它从教学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参考资源、教学反思及课堂管理等方面,为广大教师提供所需的各类丰富的教学策略与措施,实现资源共享,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推动着课程改革实验大步向前。  
一、多元化的目标体系,让教师真正贯彻“以生为本”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广大教师是熟悉的,但却似乎始终停留在口头上,未能在教学中很好地应用。为了使多元智能这一先进的理论真正为推进中国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和培养创新人才服务,我们把创新学习研究成果与多元智能理论、新课程理念整合,提出了多元的目标体系。它通过对“多元智能”这一现代教学理论的研究,结合新课标中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在“创新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出多元化的亚目标,为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落实新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精神提供了可能,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1.知识与技能
对知识的分类,目前有多种分法,如隐性知识、显性知识、经验性知识(生活实践中观察、体验而获得的感性知识)、事实性知识(对事物的现状、特征、发生过程等进行陈述的知识)等。我们显然是从纵向的角度对知识进行分类的,既参考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创立的目标分类学,又立足于中国实际,按学习层次把知识分成了四个层级,即:识记性知识,是指对特定事物记忆的知识,如能记得人名、地名、物名以及专门术语等均属此类;理解性知识,是指学生学习后对教材涵义认知的理解,学生掌握了理解性知识能够懂得教师的口头讲解及教材文字所表达的意义的知识;掌握性知识,是人们通过认识活动而占有的知识,从人类掌握知识的来源来划分,又可以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两种。应用性知识,这类知识不仅要掌握,还要求能在生活中应用。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知识应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知识应用是指应用已有知识经验去解决客观现实中一切有关实际问题的过程。狭义的知识应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依据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同类课题的过程,又称知识的具体化。我们这里说的知识应用,主要是指狭义的知识应用。

技能是指预期教学之后,学生在行为方面所产生的改变。它有动作技能、智力技能和心智技能之分。我们据此把技能分为了交流技能、视听技能、动手技能、信息技能、创新技能、反思技能等。根据我国学生的实际,我们非常关注学生的动手技能、创新技能、反思技能。学生通过言语、交流技能,对某种用以沟通的信息加以分析、解释形成知识;动手、反思技能,是要求学生能将学习到的零碎知识通过实践,构成自己的完整知识体系的技能。创新技能则是要求学生能在学习后对其所学到的知识或方法,依据个人的观点给予价值判断的技能,并有新的“产品”。
2.过程与方法
知识的学习过程,可以从完成内容目标和达成层次目标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在内容目标的完成上,可以有如下一些过程:自主学习过程“计划——自读——自练——自评——自结”;探究学习过程“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合作学习的过程“问题——自学——讨论(合作调查、合作探究)——结果”等。从达成层次目标的角度看,有学习经历、学习体验、学习结果几种类型。综合以上两方面,我们建构出包含知识萌发、探究、完善三个环节的知识形成的纵向结构。
方法,是我们学会学习的一种策略。关于学习方法有多种论述,笔者通过对众多学生进行调查,选择了对学生学习影响较大的几种方法,它属于知识形成的横向的结构。记忆方法:是指某一知识的再认、回忆的方法。信息加工方法:是指保证注意力指向于有关信息(重要学习材料)的方法。观察、想像方法:是指对所学知识附加新的内容,多方进行观察、联想想像推理,获得信息的扩展与延伸,增加已知的例证。体验方法:是指提取知识中的重要项目后再进行整理归类,并对各类及类所属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组织的方法。思考的方法,凡事多思考,并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再动手实验或动手检索资料。实验既可是实验室的“精”实验,也可是生活中的“粗”实验,无论哪种实验都要求在动中反思。提问方法:在思考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进行广泛的扩散,多思路考虑。体验是自我监控中的创新,创新先是评价,再对自己的设想进行修正,使其有独创性、新颖性、合理性与社会性。自我监控是指学生执行策略和完成学习任务时,应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以确保取得进步。一旦发现问题,则要教他们尝试加以救补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是很困难的,它们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逐渐养成的过程,其变化自然是隐性的,只有变化达到了一定程度,才会外显。但是具体到学习生活的细节中去考察,会发现我们的学生对各种社会现象和自然界的事物有着明确的情感、态度、观点,如:对自然界中的花草、猫狗等的情感、态度、观点;对社会中人、事、物的情感、态度、观点(对某制度、体制、活动、学潮等的情感、态度、观点),对同学、教师、家长、某领导的情感、态度、观点等。通过学生对某事物、活动或刺激的留心、接纳或觉察,如对一本书、一场音乐会、一幅画或一个教学过程是否接受,并有感情地对现象作出反应,出现厌烦、愉快、感兴趣、爱好等,产生某种志愿的行为),再对其所学,在态度与信念上表示明确的肯定与否定,将几个相关联的价值观组成一个系统,把价值观、信念、态度组织在一个和谐的系统中。
分解这些目标,是为了深入地研究它,因此有必要系统地整体地考虑这些目标。虽然就某一堂课、某一单元、某一个专题而言应各有侧重,但也应该整体考虑,并确保让教师有自主的空间。只要是以学生发展服务为目的,每一组目标教师都可以改写或增删。改变了过去教师备课只重教学结果的弊病,并为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落实这些目标提供了可能,增强了操作性。
二、创新智能教学模式,真正实现新课程与创新的融合
“创新智能教学”是“创新学习”研究成果在教师教学中的积极应用。如本系统为教师教学设计的教学环节以及提供的资源,将引导教师去实践“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创新学习”的教学思想,去实施“四导”教学模式,体现“创新学习”所倡导的课堂特点(即开放的课堂、问题的课堂、情感的课堂、安全的课堂)。在教学目标中将学生的“创新技能”作为教师必须准备和加以培养的目标;在教学环节中创新地将“自学”、“问题”等环节单列,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思考、自我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在资源平台中给教师提供了教材中可能蕴藏的数个利于学生创新的知识点……这些环节都体现了创新学习对教师教学的要求,也确保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一重大教学目标不致流于形式、流于口号,而真正转变为教师教学行为,并最终促进创新人才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变教为启,变教为导;学生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变传统课堂的“灌输、适应”为“探究、发现”;变“教室”为“学室”;变教师的“教案”为“课堂策划”,让广大学生动手、动脑,多方进行实践操作,把“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学习过程中,体现学生的创造性,实现了“安全、问题、开放、情感”的课堂价值取向。

“创新教学智能系统(I3S)”框架结构图

尽管备好课是一项创造性的工程,没有一个现成的、非常完美的模式可套,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中整理、筛选出一般的可行范式。长期以来,大多数人把教学研究的重点都放在“课堂教学及其评价”上,而对备课的研究则相对忽视。众所周知,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如果备课无效,教学就必然无效。我们花气力研究备课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备课的研究应比教学其他环节的研究更为重要,这正是我们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备课的原因。课堂教学不应是教师规定的一个个细密的认识程序,而应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生动活泼的认识活动过程。
“创新智能教学”的结构:
根据校本研究的特点,我们认为关键是要形成每校、每一位教师的研究特色,凸现教师创造的空间。如学习目标的个性化,教师可以把提供的学习目标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修改(屏蔽、增加)。教学的过程设计构建了多个教学环节(引入、自学、问题、讨论、交流、合作、实践等),同样,教师可以认为这些教学环节不完善,或者不合理、不科学,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修改(屏蔽、增加)现有的教学环节。按照该教师自己定义的教学环节组织画面的内容,使用创新智能教学,彰显它本身的特点“推进课改创新为本,多元目标课堂回归,网络备课资源共享,操作简单管理科学,专家引领凸现个性,反思平台专业成长”。

(龚春燕:重庆市创新学习研究中心主任,特级教师,全国学习科学学会副会长,400715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8-4-25 11: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创新智能教学 创生新的课堂

形成每校、每一位教师的研究特色,凸现教师创造的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8-4-25 13:4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创新智能教学 创生新的课堂

很好的,值得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8-4-26 21: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创新智能教学 创生新的课堂

(龚春燕:重庆市创新学习研究中心主任,特级教师,全国学习科学学会副会长,400715 )
精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3 07: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