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下的力量》读书感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4-22 01:09: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下的力量》这本书是由身心灵大师埃克哈特·托利所著。作者在30岁之前都一直生活在极度的焦虑中。有一次知道半夜他也睡不着,他当时一直在心里想着,我真的受不了我自己了!到后来,他恍然大悟,如果我受不了我,那么就应该有两个我,哪一个是真正的我?艾埃克哈特从此就开悟了。

思维是开悟的最大障碍。思维本来只是一个工具。但是我们大部分人都被思维所控制了,成为了思维的奴隶。无论何时,当你想从思维中解放出来的时候,你能做到吗?我们有时候会想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当别人劝我们说那你不要去想啊,但是我们能控制吗?我们通常都是说我没办法控制自己不去想。这就是我们内心不得宁静的根源。我们很多人甚至每时每刻都在思考。我们认同于所有我们思考的东西,甚至认为那些就是我们自己。大脑只是完成任务的工具,任务结束,大脑就应该休息。

那么如何才能从思维中解放出来呢?

1.观察倾听自己的思维

倾听自己大脑中的声音,特别是那些重复的思维模式。在倾听的时候,不去做任何评判。当你在倾听思维时,你不仅意识到了这种思维,而且还意识到了你在观察这种思维。这样一个新的意识层面就产生了,你会感觉到那个在思维背后更深层次的意识。思维就会因为丧失了力量而很快消散。

2.专注当下

我们认同于思维的自我就是“小我”。对于小我来说,当下时刻几乎不存在,只有过去和未来才是最重要的。小我总是想把过去的事情复活,因为没有过去,你将会是谁?小我还会把自己投射到未来,以确保它能继续存活。即使小我在关切当下时,它关切地也不是眼前的当下,因为小我是以过去的眼光来看当下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练习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这一刻,比如在洗手时,关注与洗手有关的所有感觉,或者观察自己的呼吸,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在思维中创造空白。当我们的思维空白时,我们就能感受到内心深处深深的宁静,祥和。

思维创造出了情绪和痛苦。只要你认同思维,处于无意识状态,痛苦就不可避免。思维总是否认当下,并试图逃离当下。因为在没有时间的情况下,它无法发挥自己的作用并对你进行控制,所以它视当下时刻为威胁。思维和时间是密不可分的。虽然我们需要大脑和时间来生活,但是当它们控制了我们的生活时,痛苦就产生了。想一想,如果没有人类,只有动物和和植物,还会有过去和未来吗?如果你去问一只鸭子现在几点,它可能就会说:“现在就是现在啊”。而且当我们看见两个鸭子打架,他们打完以后就会平静的各自游开当作刚刚的事情没有发生一样,他们已经专注在当时的当下时刻,没有在去思考刚刚的打斗,我们人类呢?我们已经被思维控制,无法专注当下,总是专注在过去的事情上,或者就是在以过去的经验,评断现在或者担忧未来。我们从未真正的抛下所有的思维只是去感受当下时刻。所以,我们的所有痛苦都是来源于思维和时间。

如果你不想再创造痛苦,不想再增加过去的痛苦,那么就请你不要再创造时间。至少不要创造除了做必要事情之外的时间。请务必认识到,当下时刻是你所拥有的一切,没有任何事物任何人可以存在于当下时刻之外不是吗?如若不关注当下,你所体会到的所有情绪痛苦都会残留一部分,继续在你体内存活。它们会与你过去的痛苦合并,在你的大脑和身体里扎根。这些累积起来的痛苦是形成了体内的一个消极能量场“痛苦之身”。我们每个人身体里都住着一个“痛苦之身”。有时候你会看见一个温文尔雅的人突然间暴跳如雷,这就是他的痛苦之身被唤醒了。平常的时候,痛苦之身在休眠,当遇到一些和你过去的痛苦产生共鸣的事情时,它就会被激活。痛苦之身以我们的负面情绪为食,一旦你被痛苦之身控制,你会想要更多的痛苦。如果你认同于自己的痛苦,痛苦之身就会不断壮大,当你开始不再认同它,观察它,它就无法再控制你的思维了。

刚刚前面讲到思维和时间密不可分。从思维中去除时间,思维就会停止—除非你选择运用它。当你认同思维时,你会不由自主的被时间控制。你完全陷入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当中,你不愿接受当下时刻并允许它存在。我们可运用观察者的方式去观察自己那个想要逃脱当下的思维惯性。当你开始观察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总是把未来想的比现在好或者比现在坏。好的话你就充满期待,坏的话你就会焦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3 23:4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