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园防摔伤应急工作预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5-26 21:50: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防摔伤应急预案
为了预防和减少校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根据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本应急处理预案。
一、成立防摔伤应急机构
(一)、摔伤应急处理小组
组 长:李焱
副组长:易勇 雷勇刚
成 员:刘志美 黄勇军 邓平 李光红 周黎君 邹静 各班主任、科任教师
职责及处理程序:
1.在场人员发现险情后要及时报告在场老师和班主任,紧急或情况复杂时立即报告学校领导易勇、雷勇刚;有关应急小组成员立即到达现场,了解伤者情况,判断伤情,先行急救;根据现有条件和能力应尽快救护受伤学生,遇到重伤的或不能判断伤情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由易勇、雷勇刚、班主任、科任教师及时送医院,尽可能送专科医院或大医院。
2、由班主任及时通知受伤害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以便作出救治决定,并作好安慰工作。
3.黄勇军负责保护现场、了解事故发生经过,调查事故原因,作好有关记录,采集有关证据,以利于对事故处理做到事实清楚,责任明确。
4、由李光红、刘志美负责在第一时间做好知情人的笔录,(被调查人是未成年人,调查时要有监护人在场),记录的内容要实事求是,不诱导;记录用钢笔或水笔,调查人员和被调查人员要有签名。
5、如属重大摔伤事故,学校要及时启动事故处理应急预案,有组长李焱担任总指挥,及时开展工作。
(1)学校要尽快与受伤学生家长接触,通报情况,安怃好家长。
(2)学校召开有关老师、学生会议,及时通报情况,稳定情绪,统一认识。
(3)小组要及时研究处理意见,确定对策,和各方面沟通。每天由刘伟记好大事记,由黄勇军作对外发言人。
(4)学校出面召开协调会,水南镇中心校、教育局安保股可一起参加协调。
(5)协调期间学校应及时将情况通报给各有关方面。
(二)、摔伤事故应急处理后勤保障小组:
组 长:邹静
组 员:刘志美 周黎君
职 责:负责事故发生后应急处理的药物提供,负责联系“120”急救中心和医院等卫生机构,积极救助病人。
(三)、事故调查小组:
组 长:黄勇军
成 员:李光红 易勇 雷勇刚 刘志美 李光红 邓平 周黎君
职 责:负责调查事故原因,形成书面材料,及时向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及上级汇报,并提出解决意见。
(四)、事故善后处理和责任追查领导小组:
组 长:李焱
副组长:黄勇军 易勇
成 员:刘志美 黄勇军 邓平 李光红 周黎君 各班主任
职 责:负责处理好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追查相关责任人责任。
二、预防办法
1、加强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加强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
3、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以及场地、房屋和设备的安全检查,完善活动设施建设和管理。运动场地要保持平整,不应有坑洼、石块等,地面不宜太硬、打滑;篮球设备要定期检修;室内体操房注意通风、采光,发现隐患要立即整改。
4.教学和训练、竞赛活动必须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5、学校要做到层级签约,岗位到人,确保在校学生人身安全。
三、关于事故报告:
1、属于重大事故(死人,群伤且伤情严重)应当即报水南镇中心校、自重吧县教育局安保股。发生较大事故(伤情严重)学校在4小时内向水南镇中心校报告;一般事故1天内报相水南镇中心校。
2、报告分“口头”和“书面”两种,口头报告由易勇负责书面报告由刘伟负责。在事情还未了解清楚时先打电话口头通报情况,待事情了解清楚后再书面报告。
3、书面报告中要写清楚当事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地址、父母情况、及工作单位。另外要简洁地写清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及目前情况。
4、学校由邹静负责及时与有关保险公司联系赔偿事宜。
四、事故处理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1、依法调解原则:根据《四川省中小学校学生事故处理办法》中的有关条款规定接待学生家长,注意不要信口开河、随心所欲,掌握合法、合理、合情、有情操作的分寸。
2、一次性解决原则:学生事故的善后处理不解决住房、户口、升学和工作;一件事故一次解决,不留尾巴,不搞分段解决,如家长不同意调解结果,可提醒家长通过司法途径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年2月16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5 08:1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