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86|回复: 0

公开课《克和千克》的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18 08: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克与千克》这节课,去年我是以一节公开课的形式讲的。课后在反思自我教学时,发现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克与千克的概念,尤其是估量一个物体有多重时,孩子们没有标准可依据。所以这一次准备课上,我认真的做了些工作。

课前,我布置任务:

一、学生作业:1、让学生到商店、市场、超市等一些场所调查采集关于“克和千克”方面的信息,并记录下5个物品的名称和质量。通过实际调查,学生了解了很多商品上都标有质量,初步懂得较轻的物体是用克来做单位的,较重的物体是用千克来作单位。2、让家长帮孩子们准备好1千克的物品。这样既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又能提前让孩子们感知一千克物品的质量,通过实物的观察和发现,一千克究竟有多重。这样就更加贴近了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二、教师作业:1、准备2分钱硬币(每人一个)。因为一个2分钱的硬币就是1克,1克的质量比较微小,容易被忽视。2、两袋500克的洗衣液。3、台称。

课中,我在讲解这节课时,我采用的直接导入的方式,借助学生记录物品质量,加深体会质量单位有克和千克。可是我在处理什么时候用克,什么时候用千克?没有处理的很好。本想借助刚才记录的数据分类,孩子们的分类意识也不错,有按物品的类别分的、有按人的需求分的,于是我想这是我在课前没有预设分类的依据而导致的。为了不使刚才的分类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我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视频——用天平称量一个2分硬币的质量,得出1克的质量究竟有多少。看到孩子们意犹未尽的表情,我紧接着出示了本节的活动,用手掂量一个2分硬币的质量、用心感悟,探究的兴趣油然而生,让人睹物思索,使学生一直处于亢奋之中。达到了以导激情,以情启思的目的。一克的感觉已经在学生的心里扎了根,我顺着我的教学设计,那我们大家想不想知道一千克有有多重呢?学生在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抓住每一次机会,通过学生的掂一掂、猜一猜、比一比、称一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学习、团结互助的精神,尝试到了成功的乐趣。在引导学生克和千克的换算上,前两个环节处理的很顺手。让学生通过算一算两袋500克洗衣液的质量和是1000克,让学生看台称的读数1千克。这想当然我该引导学生这同时两袋洗衣液的质量和,这两个数据应该是一样的。可是我直接引进了第三个环节读一读,把我的讲课顺序换了一下,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感觉读法不一样。我这是感觉自己的诱导太不可思议了,于是我采用了静息的方式,学生听我读。很快理清了思绪,学生们上了正道。庆幸的是,学生的习题还是比较顺利的。但只是让学生在填写质量单位时有个支点,会与掂过物品的实际重量来作比较,然后选择用克或是千克作单位,从而帮助学生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填空,如果要让学生直接估计出这种物品有多重,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还需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能多观察,估一估,掂一掂,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 学生最能理解的是自己动手实践感受过的东西。本节课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实践,还算比较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在头脑中已初步建立了质量单位的概念,同时他们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的密切结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3-28 21:3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