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7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统编教材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解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3 15:22: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编写意图

  “本单元选择中国明清白话小说中的精彩章节,目的是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魅力,了解它们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1.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根本动力,要想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首先要有兴趣。作为教师,我们可以从纵向与横向两个方向上的探究来激趣。

  所谓纵向,指中国古典小说的历史传统是什么,这个传统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按小说发展历程来说,经历了这样一些阶段:神话、寓言→志人、志怪→唐传奇→宋话本→拟话本→历史演义→文人小说。(杨庆鹏)

  知晓了从神话传说到历史著作,再到民间的口头说唱都与古典小说有密切的血缘关系,懂得了不同时期文学发展与继承及创新的关系,明白了“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和“急事缓写,张弛有道”这些常用手法,就会看白话小说和古装电视剧,这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所谓横向,即考察我国古典小说与西方长短篇小说有哪些明显差异。如我国古典小说与西方长短篇小说有一个明显差异,那就是西方小说多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有时还强调要挖掘人物内心潜在意识活动。而我国古典小说则着重于描绘事物的外在联系和人与人比较明显的矛盾冲突。

  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自行捧起书本,我们的目标就完成了大半。

  2.提升能力

  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可以简单分为三个层面: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具体来说:“是什么”是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比如小说的人物、情节和环境。“怎么样”就是小说艺术性的鉴赏,比如写作手法、文章章法、语言风格、艺术特色等。“为什么”是对文艺作品思想性的领悟,英子看完《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点评说:原来,《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就是前苏联版的《简·爱》。英子就对《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和《简·爱》的故事类型有了自己的认知。当然,这三个层面的能力是呈螺旋上升状的,同时,从内容的把握到艺术性的鉴赏,再到思想性的领悟,更是一个从“知”到“行”,再到“知行合一”的过程。

  3.开拓视野

  《三国演义》开篇就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就是轮回。 《三国演义》电视剧的片头曲里还有一句词,“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明代人写的,说明古人知道是历史充满了轮回,但也没有什么办法。

  放眼看世界,现代国家出现之前的几千年的漫长的历史里,全世界国家基本都是另一种形态,就是王朝国家。王朝国家的特征也很简单,每个国家,不管叫皇帝还是女王,都有个君主。相比较而言,可能西方世界的轮回还更纠结、更复杂。

  “现代国家”为什么这么厉害?能够一下子结束人类社会几千年刀光剑影、恩怨情仇的轮回?是人类智慧凝聚成的一款厉害的工具——宪法!宪法的出现其实也只有二百多年,曾经无比强大的王朝政权就在宪法出现后的二百年里,基本就绝迹了。宪法已经是现代国家的标配,一个国家甚至可以没有军队,但不能没有宪法。因为,宪法定义了现代国家的格林威治时间,结束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痛苦轮回,稳步走向更加灿烂、更加美好的明天。

  站在时代的高度,我们会发现:其实整个人类社会的演进,大家都在探索一个问题,怎么把那种由血缘凝结成的小共同体,拼凑成一个更大的共同体,而且还有一个稳定的架构。

  先辈们对“轮回”的叩问,我们现代人已经有了完整的解答。

  这种全景式的思索和求解,打开的,就是一个人的视野!

  二、教材特点

  1.冠绝一代之文学

  王国维曾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我们可这样说,小说可谓明清一代之文学。

  2.中文魅力之顶峰

  三国、水浒、红楼梦,这些名著都是活在我们当下的语言里、活在我们当下的舞台上、甚至或在我们考场上的宝贵的文化养料。

  你大概听说过一个荒岛测试,假如把你流放到一个荒岛,随身只许带一本书,你会选哪一本儿呢?

  对中国人来说,恐怕《红楼梦》的得票率会最高。

  作为中国人,如果这辈子你只读一部中文长篇小说,我觉得这个配额也应该留给《红楼梦》。

  《红楼梦》是全部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精华版、一个小说版的呈现。几千年汉语文学的魅力,到《红楼梦》这里,像是作了一次总的集成和绽放。

  三、教学建议

  1.群文阅读——实施“1+X”策略

  随着国家统编教材的使用,阅读教学“1+X”大力盛行。

  所谓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师生根据特定议题(焦点),选择一组具有一定关联性、序列性、多元性、比较性或者是有相似结构的文本,围绕议题(焦点)开展阅读感知、阅读理解、阅读比较、整合归纳、阅读评鉴、阅读表达等活动,最终达成一定共识(没有标准答案,和而不同)的阅读学习过程。(《司体忠/司艳平:群文阅读教学评价视角与教学建议》)

  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在提到为何提倡阅读教学的“1+X”时说:“所谓‘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让学生自己读,读不懂也没关系,慢慢就弄懂了。这就是为了增加阅读量,改变全是精读精讲而且处处指向写作的那种教学习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3 15:22:53 | 只看该作者
  “1+X”的群文阅读主要有两种模式:
  (《东方流等:基于语文教材群文阅读的“1+X”教学建模》)
  群文阅读教学是架设在单个文本阅读教学和整本书阅读教学之间的桥梁,在长篇小说篇章节选的阅读教学中,这座桥梁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以《智取生辰纲》为例,来说说这两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以课文为“1”
  本文围绕着“智取”二字逐步展开,明写杨志警惕性之高,暗写晁盖等人用计之妙。
  如果加上《水浒传》中男一号“杨志”系列故事:
  (1)失陷花石纲,变卖家产欲再谋官;(2)卖宝刀,杀牛二,发配充军;(3)被梁中书恩赦,提拔为提辖;(4)押运生辰纲,在黄泥冈失陷;(5)走投无路,落草二龙山,归附梁山泊。
  这样,我们就了解了杨志“逼上梁山”的全貌图,更明白武功高强的杨志作为一个“老江湖”为什么就败给了吴用的“智取”。这样的群文阅读教学,内容由点延展到线、面,甚至是立体的空间,让学生在一个个阅读场中,实现从读懂一篇文本到会读一类文本的提升,真正发挥群文阅读教学的功用。
  第二种模式:以课文中的一个“议题”学习为任务驱动,通过多文本的“比对读议”形成阅读整体
  我们选的议题是:水浒英雄榜——杨志和鲁达
  杨志是杨家将后代,他的人生目标是凭借一身武功,保家卫国,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光宗耀祖。
  鲁达本是渭州经略府提辖,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为了躲避官府缉捕便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智深。后又因搭救林冲,流落江湖,与杨志、武松一同在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泊,排第十三位,上应天孤星,担任步军头领。
  都有体制内的铁饭碗,都是响当当的英雄,我们可以找出许多英雄故事来比较阅读,比如同样是面对待泼皮:
  在卖祖传宝刀的时候,杨志失手杀掉刘二泼皮;而鲁智深在大相国寺惩治一伙泼皮那可是吸粉无数,尽显英武。
  一比较我们发现,水浒中杨志就一直在“失手”:花石纲“失手”、生辰纲“失手”,连卖把宝刀都“失手”。
  是不是非常有意思。
  2.群书阅读——落实名著阅读课程
  温儒敏先生说:语文的本质就是“多读书”!
  (一)落实时间,从阅读到“越读”
  整本书阅读的最大难题之一是阅读时间难以保证。课堂时间有限,主要的阅读时间只能放在课后。然而,如何进行监督又是一个难题。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把阅读时间日常化,“日、周、月”三步走,在班级形成读书氛围,基本能保证绝大部分学生把书读完。具体的做法是:前一天必须保证15-20分钟的阅读时间,第二天课前三分钟用学号抽取器选择三名学生到讲台前交流分享阅读感受,每人1分钟。这样的交流,既是对前一天阅读情况的监督,也是对其他同学的督促。
  另外,每周必须保证一节以上的课堂阅读时间,一方面引起学生对阅读的重视,另一方面便于教师把控学生的阅读进度,对于阅读速度偏慢的学生给予适当提醒。在“日、周”的基础上,每月进行一次整本书阅读研讨。可以是开启一本书的“课前导读”,也可以是检测阅读效果的“读后分享”。当然,最重要的是几本书都阅读完毕后的群书交流课。
  (二)群书阅读,从活动到课程
  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是群书阅读的载体,思维导图、头脑风暴、主题演讲、辩论会、书本知识竞赛、手抄报、小论文等等,都是很好的方法。组织活动的出发点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景,关键点是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长,重难点是后勤、安全等方面的保障。
  丰富多样的阅读课型是群书阅读的保证,包括阅读指导课、阅读交流课、阅读总结课和阅读练习课,为学生提供了思维得以深入的可能性,提供了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和深入。
  谭妙蓉老师对部编本初中教材的阅读名著阅读群书设计就值得我们借鉴:
  (《谭妙蓉:群书阅读:由“体验式”走向“审辨式”》)
  推行群书阅读,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分析、归纳、质疑,从而达到“审辨式阅读”的效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有些问题,我想可能一直在你的脑子里。古人生来三六九等,怎么就变成了人人平等;皇帝自古为所欲为,怎么后来就得限制权力;中国几千年来都没有宪法,怎么忽然到了近代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立宪;全人类不管什么文化背景、经济水平,几百年来,为什么最后都选择了这同一种政治方式,如果你对这些问题好奇,那你就应该学习宪法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1 00:2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