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69|回复: 3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27 09: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2020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按要求完成8-11题。
【甲】
富贵不能淫      
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
周亚夫军细柳      
①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③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8.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B.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军士吏被甲,锐兵刃
9.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居    居天下之广居                                              居无何
B.而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C.之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已而之细柳军
D.谢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10.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孟子指出具有“仁”“义”“礼”品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B.乙文主要记叙了汉文帝到周亚夫的细柳营慰问军士的事件,以生动的事迹突出了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
C.甲乙两文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都运用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充分表现了公孙衍、周亚夫的才华和个性。
D.乙文中的周亚夫威武不能屈,应该也是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
11.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分析】【参考译文】
【甲】①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②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乙】①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委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②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③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淫:使……迷惑,动词的使动用法;
B.军:驻扎,驻军,名词活用作动词;
C.斗:像北斗星那样,名词活用作状语。
D.被:通假字,同“披”,穿。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居:居住/居:经过;
B.而:表承接关系/而:表承接关系;
C.之:代词/之:动词,去,往,到;
D.谢:致意/谢:道歉。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ABD.正确;
C.有误,【甲】文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作者认为公孙衍不能算大丈夫。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以,把。顺,顺从。为,作为。正,正理,及基本原则。道,方法。句意:把顺从当作准则(标准)的人是妾妇的行为。
②重点词:使,叫,让。使,使者。欲,想要。劳,慰问。句意:于是(在此时)皇上就派遣使节手持符节诏告将军:“我想要进入军营慰问军队。”
答案:
(1)D
(2)B
(3)C
(4)①把顺从当作准则(标准)的人是妾妇的行为。
②于是(在此时)皇上就派遣使节手持符节诏告将军:“我想要进入军营慰问军队。”
【点评】“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09: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2020年海南省中考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二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选自《<论语>十二章》)
8.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1)不知其旨也                       (2)《兑命》曰:“学学半”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4)传不习乎         
8.(4分)
(1)味美:(2)教导;(3)喜爱,爱好:(4)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有错字、别字,该小题不给分】
9.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故曰:教学相长也。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9.(4分)
(1)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2)和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
【评分标准:每题2分。翻译正确,表意通顺给2分,有欠缺酌情扣分】
10.比较甲、乙两段中的画线句,说说这两句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2分)
10.(2分)
示例①:甲段画线句是从反面论述不学习的后果:乙段画线句从正面论述要向他人学习。
示例②:甲段画线句强调要自主学习,乙段画线句强调要善于向他人学习。
【评分标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11.班级召开“学会反思”主题班会,你代表小组发言,请从甲、乙两文中选一句作为你发言的论据写在横线上。(2分)
11.(2分)
示例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示例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评分标准:以上两句选择其中一句即可给满分,有欠缺酌情扣分】

202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7~10题。(14分)
【甲】人胸中久不用古今①浇灌之,则尘俗②生共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
(黄庭坚《答宋殿直》)
【乙】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诗。洲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③而实绮④,癯⑤而实腴⑥,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苏轼《东坡续集》)
【丙】予自少时,绝好岑嘉州⑦诗。往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⑧睡,辄令儿曹⑨诵之,至酒醒,或睡熟,乃已。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乾道癸巳八⑩月三日,山阴陆某务观题。
(陆游《跋岑嘉州诗集》)
①古今:这里指古今书籍。②尘俗:世俗,流俗。③质:质朴,朴实。④绮:华丽,美妙,⑤癯:瘦,这里有精练的意思。⑥腴:丰厚,丰裕。⑦岑嘉州:指唐代诗人岑参。⑧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⑨儿曹:孩子们。对子侄辈的称呼。⑩乾道癸已:宋孝宗乾道九年,即公元1173年。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对人亦语言无味也                          亦:            
(2)皆莫及也                                        及:            
(3)绝好岑嘉州诗                                 绝:            
(4)至酒醒,或睡熟,乃已                   已:            
7.(4分)
(1)也  (2)比得上(赶得上)  (3)极(非常)  (4)停止
【】本题考查词语解释。考查常用的实词,这些词语均来自课内文言文要求掌握地实词,如:亦,当“也”讲,来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二章》);及,比得上,来自: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绝,极、非常,来自: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已,停止,来自: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考生要学会要学会将课内迁移到课外,切实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分)
(1)我对诗人没有什么特别喜好的,只喜欢陶渊明的诗。
(2)(我)曾经认为李白、杜甫之后,只有(岑参)一个人罢了。
【】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能力。按照“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翻译时,要抓住要点,如实词的语境义、句式的调整、省略句的补充等。
9.从甲文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3分)
示例一:读书可以改变人的气质,读书可以为语言表达增光添彩。
示例二:长久不读书就会让人变得世俗平庸,语言也缺乏味道。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甲】文阐述了人不读书的后果。因此,在谈启示时,可以从读书的危害和好处两个方面分析。如:人不阅读古今的好书、好文章就会变得无比世俗,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我们要多阅读古今书籍,以此来涤荡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气质,丰富自己的语言。
10.请简要概括丙文中叙写的故事,并说出你从故事中读出的作者对岑参诗的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3分)
陆游醉归后听孩子们诵读岑参诗:喜爱。
【】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对作者情感的把握能力。从“绝好岑嘉州诗”“每醉归,倚胡床睡,辄令儿曹诵之,至酒醒,或睡熟,乃已”可以知道,陆游非常喜欢陶渊明的诗,每每喝醉了,让孩子们诵读陶渊明的诗,酒醒或熟睡后才停止。“绝好岑嘉州诗”“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等语句表达了作者对岑参诗的喜爱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09: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2020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word)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17题。(共10分)
(一)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
(二)何易于为益昌令。盐铁官榷取茶利①,诏下,所在②毋敢隐。易于视诏书曰:“益昌人不征茶且不可活,矧③厚赋毒之乎?”命吏阁诏④,吏曰:“天子诏何敢拒?吏坐死,公得免窜⑤邪?”对曰:“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即自焚之。观察使素贤之,不劾也。
(节选自《新唐书·何易于传》)

注:①榷取茶利:通过对茶专管专卖而谋利。榷(què),专卖。②所在:这里指盛产茶叶的抵挡。③矧(shěn):况且,何况。④阁诏:搁置诏书。⑤窜:这里指被流放。

1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丈夫之冠也         冠:_____________
(2)得志,与民由之    由:_____________
14.(1)行冠礼   (2)遵从(意思对即可。一小题1分.共2分)
15.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15.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平安无事。(意思对即可。2分)
16.善用修辞增强雄辩力量是孟子散文的突出特点,请结合语段(一)第二段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
16.①使用反问,以不可辩驳的语气否定景春的观点。②使用排比(反复),阐明大丈夫的
精神实质及特点,义正词严,气势磅礴。(意思对即可。一点2分,共4分)
17.根据你对语段(一)中“大丈夫”的理解,你认为语段(二)中的何易于能否称得上“大丈夫”?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2分)
17.能。①为茶民和小吏着想,讲仁德,有仁心。②焚诏(抗诏),不惧权势。(意思对即
可。一点1分,共2分)

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陋室铭》,回答8-10题(8分)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8.   (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鸿:                  (2)形:
8.(2分)(1)大       (2)形体躯体
9. (4分)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孔子云:何陋之有?
9(4分)(1)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10. (2分)从原文中找到并写出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
10.(2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020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试题(农垦·森工)
[古文阅读]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遂至渤海界,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持兵者乃为贼。”郡中翕然①,盗贼亦皆罢。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遂见齐俗奢侈,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数年之后,郡中皆有蓄积,狱讼止息。
(节选自《龚遂为渤海太守》)
[注释]①翕(xī)然:一下子平静下来。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1)便要还家             (同“邀”,邀请)
(2)遂乃开仓廪假贫民     (借给,资助)
12.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遂与外人间隔。
于是就同外界人隔绝了。                                   
(2)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
就亲自带头实行勤俭节约的作风,鼓励百姓从事耕作和养蚕种桑。
13.请写出“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 (2 分)
示例:自然环境优美,人们生活幸福和谐,民风淳朴谦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09: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2020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黑河市、大兴安岭地区中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第12-16题。(共10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下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节选自《观第五泄①记》)
【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境内。    ②罅:缝隙,裂隙。     ③掉:摇动。
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    ⑤掣折:转折。    ⑥欹:斜靠。
12.请解释句中加点的字。(2分)
(1)悄怆幽邃    邃:               (2)而犹不忍去   去:
13.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划两处。(2分)
游 人坐 欹 岩下 望
15.甲、乙两文写水,突出了水的不同特点,其中甲文突出了水的              ,乙文突出了水的              (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两文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              。(2分)
16.请比较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参考译文:
【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的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乙】从庙门往右拐,有一个石头铺的小路。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和尚说:“这是瀑布的声音。”
  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石头青绿,陡峭如刀削,达不到寸肤(长度单位)的宽度,三面石头就像外城一样耸立。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就像直着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
  游人们有的人坐,有的人靠着岩石向下望,拿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
  傍晚回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
【解答】(1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寂静幽深。邃:深。
②句意:还留恋不想离开。去:离开。
(1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有: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见,看见。句意为:小溪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②句中重点词有:愈,更,越。观,景象(景观)。句意: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
(14)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此句句意为:游人们有的人坐,有的人靠着岩石向下望;故断句为:游人/坐/欹岩下望。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结合甲文内容可知,“皆若空游无所依”是侧面描写,写出了水的“清”;由乙文,“闻疾雷声,心悸”是侧面描写,写出了瀑布的“疾”;据此可知,两文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侧面描写。
(16)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小石潭记》中小石潭的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孤独、寂寞、凄凉之情。《观第五泄记》中的一些句子,如“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答案:
12.(1)邃:深   (2)去:离开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
13.(1)(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沿着山路行走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象了。
评分说明:(2分)每句1分。重点词“斗”“蛇”“愈”“观”漏译或错译各扣0.5分。
14.游人/坐欹岩/下望
评分说明:(2分)划对一处给1分。
15.清    伟(或“奇”)    借景抒情(或移步换景)
评分说明:(2分)前两个空,每空0.5分;第三个空1分。
16.甲文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
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评分说明:(2分)各1分,意对即可。

【点评】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2020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
阅读《醉翁亭记》(节选),回答下列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1. 解标下列加点词语。
(1)野芳发而幽香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13. 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
例句: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腰白玉之环                                                           D.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4. 欧阳修笔下“佳木秀而繁阴”的景色,一定让你联想起了家乡的某处夏季美景,请你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必须从比喻、拟人或排比的修辞手法中任选一种进行描写,不准出现真实的地名,50字左右)

【答案】11. (1)花    (2)以……为乐(以……为快乐)   
12.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曲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13. C   
14. 示例:绿树环抱的公园,像静卧在摇篮里的婴儿,安静惬意,公园中央“品”字形分布的大型花圃中,各色鲜花争奇斗艳,热烈奔放。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中重点字意思的理解。其中“芳”指的是“花”,不要解释为“芳香”;加点的“乐”在句中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快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注意“……者……也”是判断句式。重点字词意思:蔚然,茂盛的样子;深,幽深;秀,秀丽。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用法的分析能力。例句中,“名”名词用作动词,“起名、命名”的意思。
A.“阙”是通假字,同“缺”,空隙、缺口;
B.“秋”意思是“时候”;
C.“腰”名词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D.“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悲凉”;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思维拓展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佳木秀而繁阴”意思是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这是欧阳修笔下夏季的美好景色,由此联想到自己熟悉的家乡的某一处夏季美景,展开联想进行生动地描绘。可以写家乡一处旅游景点的夏季美景,通过树木、山石、花鸟等突出此地夏季景物的美好;还可以写自己家附近的林荫大道,通过高处的路旁树木,低处的小花小草,展现夏季景物的特点。注意要按照要求使用比喻、拟人或排比的修辞手法,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点睛】参考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老僧智仙。给它起名字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烟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
……
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从啊。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那是因为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二)
阅读《何陋轩记》(节选),回答下列小题。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①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③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⑤之以卉药,琴编⑥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⑦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注释】①守仁,指王阳明。②蔡:周时国名,在今河南南部。③上国:国都,④郁:阻滞。⑤莳(shì):载种。⑥琴编:琴书。⑦通都:四通八达的都市。
15. 下列语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皆以予自上国而往”中的“以”字是“用”的意思。
B. 文中画横线句“将陋其地弗能居也”正确的停顿应为“将陋其地/弗能居也”。
C. “予尝圃于丛棘之右”从文言句式上看是判断句。
D. “以信孔子之言”和“无丝竹之乱耳”两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都译为助词“的”。
1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
17. 结合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概括选文与刘禹锡的《陋室铭》都是从哪些方面体现“陋室不陋”的。(至少答出两方面)
【答案】15. B    16. 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偏远的地方,于是给房子取名为“何陋”。   
17. 居住环境优美,生活情趣高雅,交往人物不俗。
【】【15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文言综合知识的理解。
A.“以”:以为、认为;
C.“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是一个陈述句;
D.第一个“之”:助词,的/第二个“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故选B。
【16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这句话的重难点词语有:予,我。因,于是。名,取名、命名。
【17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比阅读的能力。从“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和《陋室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可以看出,居住环境优美;从“琴编图史”和《陋室铭》的“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可以看出,生活情趣高雅;从“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和《陋室铭》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看出,交往人物不俗。
【点睛】译文:
从前孔子想搬到九夷(偏远的地方)去住,别人都认为那里偏僻落后。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偏僻的呢?”我因罪被贬龙场。龙场,在古蔡国属地以外的边远地区。人们都以为我从国都到这里,一定会嫌弃这里偏僻,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生活了十个月,过得安宁而快乐。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住在丛棘之中,则非常阻滞。迁到东峰,就着石洞住下,又阴暗潮湿。我曾在丛棘的后边开园种菜,老百姓纷纷砍伐木材,就在这地方建造了一座房子让我居住。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遮蔽它,又栽上芍药等花卉。(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集增多了,在此之后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偏远的地方,于是给房子取名为“何陋”,用来伸张孔子的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3-29 13:0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