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最新资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三年级科学同步学习资源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20-12-9 10:39:04 | 只看该作者
细痣疣螈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11册第4课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水陆两栖的细痣疣螈

别名 疣螈、黑痣疣螈

学名 Tylototriton asperrimus

英文名 microwarts salsmander

蝾螈科 Salamandridae

分布 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甘肃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体长11~15厘米。雌螈一般大于雄螈,头部扁平,吻端平切,外鼻孔位于近吻端。除唇缘、指、趾及尾外,全身布满瘰粒与疣粒;头侧棱脊显著,背中线棱脊明显。体侧自肩部向后至尾基部各有一列整齐的瘰粒。前后肢几乎等长,指扁平,末端钝圆。体色除尾部腹缘及四指为橘红色外,其余皆为黑色。

生活于海拔650~2500米山区溪流的塘边,多在夜间捕食。平时生活在陆地上,夏季繁殖期进入水池中。

摘自中国公众科普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20-12-9 10:39:17 | 只看该作者
白冠长尾雉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11册第4课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别看尾巴那么长,行动可很利索

别名长尾雄

学名Syrmaticusreevesii

英文名white-crownedlong-tailedpheasant

雉科Phasianidae

分布我国北部、中部及西南部山区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雄鸟全长约170厘米,雌鸟68厘米左右。雄鸟上体大都金黄色,具黑缘。头、颈均为白色,白色颈部的下方有一黑领。飞羽深栗色,具白斑。尾羽特长,具黑色和栗色并列横斑。下体栗色,具白色杂斑;腹部中央黑色。嘴角绿色,脚灰褐色。雌鸟体羽以棕褐色为主,具大型矢状斑。

栖息于海拔600-2000米的山区,常见于长满树木的悬崖陡壁下的山谷中。以松、柏、橡树种子及野百合球茎为食,也食昆虫。3月中旬进入繁殖期,筑巢于隐蔽的茅草丛中的地面上,用栎叶铺成浅盘状。每窝产卵8~10枚,油灰色,有时橄榄褐色。孵卵期约28天。

本种目前分布区显著缩小,数量锐减,应严加保护。

摘自中国公众科普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20-12-9 10:39:30 | 只看该作者
白鹳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11册第4课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白鹳头部最具特点

别名老鹳

学名Ciconiaciconia

英文名whitestork

鹳科Ciconiidae

分布在东北中、北部繁殖;越冬于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大型涉禽。全长约120厘米。体羽白色。眼周红色,前颈下部有饰物。肩羽、翅覆羽、飞羽黑色,具光泽。嘴长而粗壮,黑色。腿、脚红色。

在沼泽、湿地、塘边涉水觅食。主要吃鱼、蛙、昆虫等。性宁静而机警,飞行或步行时举止缓慢,休息时常单足站立。3月份开始繁殖,筑巢于高大乔木或建筑物上,每窝产卵3~5枚,白色。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约30天。

我国东方白鹳约有2500~3000只。

摘自中国公众科普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20-12-9 10:39:47 | 只看该作者
小雕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11册第4课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学名 Aquila pennata

英文名 Booted hawk eagle

鹰科 Accipitridae

分布 新疆自治区、东北各省、河北省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中型鹰类。全长约40-53厘米,颈白色沾棕,纵贯暗褐色轴纹,眉纹黑色。上体深褐色,肩灰褐色,先端色较浅,有4-5条不明显的深色横斑。下体白色,具暗褐色纵纹,腿上覆羽有棕色杂斑,跗蹠淡黄色。虹膜褐色,嘴苍灰色,蜡膜和趾淡黄色,爪黑色。

栖息于山地林缘,以鼠类和小鸟为食。常常在天空中往复盘旋,飞翔速度很快。5-6月份繁殖。

在新疆天山一带繁殖,冬季偶见于东北各省及河北省一带越冬。

摘自中国公众科普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20-12-9 10:40:06 | 只看该作者
小天鹅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11册第4课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别名 啸声天鹅、短嘴天鹅

学名 Cygnus colunbianus

英文名 Whistling swan

鸭科 Anatidae

分布 在东北各省、内蒙古、新疆北部及华北一带繁殖;南方越冬;偶见于台湾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型游禽。全长约110厘米。体羽洁白,头部稍带棕黄色。颈部和嘴均比大天鹅稍短。嘴基黄色区比大天鹅小,嘴大部为灰黑色。爪黑色。

生活在多芦苇的湖泊、水库和池塘中。主要以水生植物的根茎和种子等为食,也兼食少量水生昆虫、蠕虫、螺类和小鱼。生活习性似大天鹅,每年3月份成对北迁,筑巢于河堤的芦苇丛中,每窝产卵5-7枚,白色。孵卵由雌鸟担任,孵卵期29-30天。50-70日龄获得飞翔能力。

摘自中国公众科普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20-12-9 10:40:21 | 只看该作者
熊猴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11册第4课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别 名:蓉猴、山地猕猴、阿萨姆猴

学 名:Macaca assamensis

英文名:Assamese macaque

猴 科:Cercopithecidae

分 布:云南、广西、西藏、贵州等地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头顶有“旋毛”,是熊猴与其他猴类的主要区别。

熊猴个体略大于猕猴,雄性体重8-15千克,体长55-65厘米,雌性较小,体重5-9千克,体长42-62厘米。其憨态可掬,体胖如熊,性情粗暴,故名熊猴。与一般灵长类不同,熊猴的皮下脂肪较多,抗寒能力也比其他猴类要强。体毛蓬松棕黄色,面部呈肉红色。与猕猴相比,其头大、面长、吻部突出。头顶具“发旋”,从中间向四周发散,头、颈毛发为淡黄色,体毛稍具光泽,臀部周围多毛。尾下垂,其长近体长的一半,毛稀呈褐色。

摘自中国公众科普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20-12-9 10:40:35 | 只看该作者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11册第4课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燕隼亦称“青条子”、“土鹘”、“儿隼”、“蚂蚱鹰”、“虫鹞”等。属隼形目,隼科。遍布我国东部,在黄河、长江流域为夏候鸟,在广东为留鸟。嗜吃害虫和益鸟,益害参半,常被饲养供狩猎用,以帮助消灭害虫。

[形态]头顶、头侧、后颈和髭纹均灰黑色;额基、眼先的前部及后颈上一道半隐不显的领斑均乳白色;上体其余部分灰色。至尾转淡,各羽具有黑褐色羽干,外侧尾羽满具黑斑;飞羽暗黑色,内缀以棕斑。下体至腹棕白色,胸、腹和两肋密杂以黑褐色纵纹。眼暗褐色;喙暗灰色,先端近黑色;蜡膜和脸皮暗绿黄色;脚和趾黄色;爪黑色。

[生态]常见于林地或栽培地区的丛林间。形态略似红隼, 翅较呈镰刀形,尾亦较短。飞行轻捷迅速,而不似红隼常停翔于空中。常在飞翔时捕取飞虫以至小型禽鸟等为食,就是飞得相当快的鸟如燕子等也难幸免,觅食大都在清晨及黄昏间,卵产于鸢、鹊或鸦等的旧巢中。

摘自中国公众科普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9 00: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