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最新资料

小学三年级科学同步学习资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3 08: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壁虎





大壁虎

壁虎中最大的一种

别名 蛤蚧、多格、蛤蟹

学名 Gekko gecko

英文名 giant gecko

壁虎科 Gekkonidae

分布 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壁虎科中最大的一种,全长30厘米左右,头体长与尾长相近。头宽大,略呈三角形。吻圆,眼睑明显。身体背面灰褐色,密布细小鳞片,细鳞间散有褐色至橘红色的粗大瘰粒,排列成纵行。腹面鳞片较大,略成六角形。四肢的指、趾宽大扁平,具吸盘;除第一趾外,均具小爪。腹面白色,有粉红色斑纹。尾部形成灰白色和粉红色相间的环纹。

栖息于山间岩石上或树洞内,亦见于住宅房屋内。夜行性动物,以昆虫、蜥蜴和小鸟为食。6-7月份产卵2枚于岩壁上,卵白色,略近球形,孵化期约3个月。

由于晒干的大壁虎可以入药(称为“哈蚧”),而遭到人们大量捕杀。目前野生资源要加以保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3 08: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鲵





大鲵

看上去似鱼,实为两栖动物

别名 娃娃鱼

学名 Andrias davidianus

英文名 giant salamander

隐鳃鲵科 Cryptobranchidae

分布 华北、华中、华南和西南各省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鲵是现存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种,最长可超过1米。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扁,指、趾前五后四,具微蹼。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体表光滑,布满黏液。身体背面为黑色和棕红色相杂,腹面颜色浅淡。

生活在山区的清澈溪流中,一般都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间,洞穴位于水面以下。每年7-8月间产卵,每尾产卵300枚以上,雄鲵将卵带绕在背上,2-3周后孵化。

大鲵为我国特有物种,因其叫声也似婴儿啼哭,故俗称“娃娃鱼”。大鲵的心脏构造特殊,已经出现了一些爬行类的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由于肉味鲜美,被视为珍品,遭到捕杀,资源已受到严重的破坏,需加强保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3 08: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玳瑁





爬上沙滩晒晒太阳

别名 十三鳞、瑇瑁、文甲

学名 Eretmochelys imbricata

英文名 shell turtle

海龟科 Cheloniidae

分布 台湾、广东及海南沿海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型海龟,体长大者可达100厘米,体重50千克左右,背甲共有13块,作覆瓦状排列。缘甲的边缘有锯齿状突起,尾短,前后肢各具2爪。头、尾和四肢均可缩入壳内。背甲和头顶鳞片为红棕色和黑色相间。背甲平滑而有光泽。颈及四肢背面为黑色,腹面几为白色。

生活于暖水性海洋,每年夏季繁殖,在沙滩上挖坑,白昼产卵,每次产卵120-130枚。依靠自然界的温度孵化,孵化期约为49-60天。性情凶猛,以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和海藻为食。

玳瑁的背甲可以用来制作精美的装饰品,汉代的著名诗篇《孔雀东南飞》中就有“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的诗句。我国在广东省建立的惠东港口自然保护区就是以保护玳瑁、绿海龟等海龟为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3 08: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鵰是大型猛禽,体型粗壮,翅及尾羽长而宽阔,扇翅较慢,常在近山区的高空盘旋翱翔,能捕食野兔,幼畜等大形哺乳动物,也嗜食鼠类。我国常见的种类有金鵰和乌鵰。

金鵰(Aguilachrysaetos)俗称洁白鵰,体较大,全身为黑褐色,体色为鵰类与鹰类中最发黑的一种。成鸟头颈部金黄色。幼鸟尾羽基部以及翅膀飞羽的基部为白色,成长后白色部分消失。飞翔时翼长而宽,尾端稍圆形。在我国也有分布的白尾海鵰与虎头海鵰的幼鸟,全身也为褐色,与金鵰很相似,但尾形为楔形,是与金鵰相区别的重要标志。栖于山地,常高踞山崖巅顶或飞翔于高空中。性凶猛,喜食野兔、雉、鹑以至大形哺乳动物幼麝等。巢营于高山悬岩上或峭壁的树上,迁徙时在我国东北常能见到。幼鸟驯养作猎鹰;飞羽及尾羽可供制扇,有重要经济价值。

乌鵰(Aguilaclanga)俗称皂鵰或花鵰,体形比苍鹰大,全身黑褐色,腰部有V字型白斑,尾比金鵰及白肩鵰长。幼鸟翼的复羽先端有淡色斑。翼下初级飞羽基部也有淡色斑。常栖于沼泽、河川、水边等地,嗜食蜥蜴、蛙、小型鸟类、鸥、鸦以及鼠类,也常食动物尸体。终年留居我国东北和长江下游一带,冬时常见于福建、广东等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3 08: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鸫是比椋鸟稍大一些的鸣禽,为著名的食虫鸟类,它们虽也吃一些浆果和植物种子,但主要以昆虫为食。在迁徙及越冬季节,常集成大群在林间活动,尤其喜欢在草丛中穿行觅食枯枝落叶层内所隐藏的害虫,人们根据这种生活习性,称之为“穿草鸡”或“窜儿鸡”。成群的鸫类对消灭田间害虫地老虎、玉米螟幼虫等有突出的贡献。有人饲养一只14日龄的雏鸟,发现它全天竟吃掉68条蛆,其重量比它的体重还要重41%。由于鸫的肉味鲜美,在非繁殖期又有集群的习性,常成为狩猎对象,应该加以限制。我国常见的鸫类有红尾鸫和乌鸫等。

红尾鸫(Turdusnaumanni)又称斑鸫,它的体背颜色以棕褐为主;下体白色,在胸部有褐色斑纹围成一圈;眼上有清晰的白色眉纹。起飞时,尾羽展开时棕红色。它在苏联西伯利亚东部等地繁殖,春秋季节迁徙时几乎遍布于我国各地,并在辽宁省以南的广大地区越冬。通常在越冬的鸟群中有的个体颜色更显黑褐,有的个体颜色略呈棕褐,是红尾鸫中的两个亚种,其中发黑褐色的又叫乌斑鸫。食物以昆虫为主,包括蝗虫、金针虫、地老虎、玉米螟幼虫等农林害虫。红尾鸫的巢置于不太高的树杈上,主要以嫩枝编成碗状巢,混有草茎及苔藓等物,在巢壁中常用大量泥土来加固。每窝产4-5枚卵,卵淡蓝色、杂以红褐色细斑,平均大小为27.8×20.6毫米。

乌鸫(Turdusmerula)又称黑鸫,是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和新疆、青海、西藏等地繁殖的一种鸫,它的通体乌黑,很象小乌鸦,但嘴为鲜黄色,特征十分明显。乌鸫栖息于森林、草地或园圃间,在地面奔走啄食,叫声宏亮尖锐,音似“吉-吉-吉-吉-”,因而在南方民间常称此鸟为乌鶺。它的食物中有50-82%为昆虫,以蝇蛆、蝼蛄、蝗虫、及多种鳞翅目幼虫为主。巢的形状、大小和结构都与红尾鸫相似,每窝产5枚淡浅色卵,上面满布粗细不等的淡灰紫和栗褐色斑纹。卵的大小为30×21.5毫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3 08: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鳄蜥





美食一顿

别名 懒蛇、睡蛇、雷公蛇、瑶山鳄蜥

学名 Shinisaurus crocldilurus

英文名 Chinese xenosaurs

鳄蜥科 Shinisauridae

分布 广西大瑶山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全长3-3.6厘米,尾长超过体长。身体类似蜥蝎。呈圆柱形,尾则侧扁,类似鳄,故名“鳄蜥”。吻低钝,头高略呈方形,两侧具明显的棱,一直延伸至尾部。体表粗糙,背面为深棕色,体侧为土棕色,杂有黑纹。腹面浅黄有短黑斑纹。尾部有黑与棕色相间的横纹。四肢短小,指、趾端具尖锐而弯曲的爪。

生活在山间溪流的积水坑中,晨昏活动,白天在细枝上熟睡,受惊后立即跃入水中。每年6-8月份繁殖,卵胎生,11月至次年3月冬眠。食物以昆虫为主,也吃蝌蚪、蛙、小鱼、蠕虫。

瑶山鳄蜥为我国特产,在分类上为独科、独属、独种,除具有一般蜥蜴的特征外,还有一些原始性,如头骨为古腭形、具顶眼孔等,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需加强保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3 08: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颊长臂猿





白颊长臂猿

以貌得名—白颊长臂猿

别名 黑猴

学名 Hylobates leucogenys

英文名 white-checked gibbon

猩猩科 Pongidae

分布 云南南部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颊长臂猿的体形细长,肩宽臀小。体长40-65厘米,无尾,直立时两手可触地。与黑长臂猿的最大区别是雄猿两颊具明显的白色块斑,体毛仍为黑色。头顶具尖形冠毛。雌性幼体为黑色,成年后为灰黄色或金黄色,头顶也有黑色毛冠。

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热带雨林中,由一对成年猿和2-3只不同年龄的子女组成小群,营树栖生活。取食野果、树芽、嫩叶及花,特别喜食榕树果实,亦食昆虫。喜欢鸣叫,早晨太阳初升时成年猿首先鸣叫,最后全体共鸣,声音悦耳,数里之内可闻。

由于开垦种橡胶树,大面积热带雨林遭到破坏,白颊长臂猿的分布范围急剧缩小,数量也十分稀少,亟待加强保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3-28 19: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