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28|回复: 0

中考历史 和命题人一起考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30 11: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教历史了,成了一名九年级历史教师。
  作为一名历史专业的教师,我首先要应对的是九年级的考试。课已经讲完,等待我的是一张张的试卷的一次次的考试。学生成绩惨不忍睹,老师精神高度紧张。看着一次又一次的低分,我决定先吐槽一下历史试卷。简单列举三宗罪:
  一宗罪:选择题题干绕弯,道阻且长。题干的作用是指出问题和规定所答问题的范围、层次、角度等。近年来,出现了“引文式”、“材料式”题干,即引用重要文件或名人、政治家著名言论,以及俗话、谚语,或者引用现实生活中的大量材料、统计数据等题干。这类题干要么设置阅读陷阱,要么是文言文,晦涩难懂,而且在试卷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学生在50分钟之内答卷,还要花费大量时间与题干“作斗争”。
  我举一个例子:
  1930年,何应钦曾经指出:“辛亥革命懵懂算是挂上了一个民国的空招牌,并没有建设民国的实际,由推翻满清一点而论,固然算是成功。由全部革命的目的而论,究不能不谓为失败。”下列诗句与其观点一致的是:
  A.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B.伊除专制百年后,犹补前贤功未成
  C.抛却十万头颅血,要将乾坤力挽回
  D.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
  各位历史教师语文教师你读读做做看看,A或者B,你选?
  二宗罪:材料题所用材料难度大,与问题之间的联系隐晦。关键是有些材料题,简直就是九曲十八弯。不打字,直接给图片。
  你看看从哪儿入手?有几问,不看参考答案,我脑中一片空白。
  三宗罪:历史小短文中的看图写短文,极其考验人的联想能力。如果是给几个词,写出他们之间的联系还行。给图片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这里面的重点是要会从图片中看出历史事件,而有些图片“不知所云”。如果没有答案提示,凭我这历史本科的水平是想不出来的。
  吐槽完毕,也仅仅是吐槽。
  我曾经按照网上一些得分技巧来教学生,发现不教还罢,一教,学生更恐慌了。于是我另辟蹊径: 和命题人一起考试。意思是站在命题人的思考角度来做题,明明白白的理解命题人出这个题的目的是什么。在心理学上叫“同理心”。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选择题----读懂题干,弄清要求,即命题人问什么。题干既是命题者对考生的限制,又是命题者对考生隐藏的提示。命题者为了避免模糊和误解,不得不在题干中透露一些自己的命题意图,暗示解题的技巧和范围。所以,学生要分两步走,一是通读题干,弄清基本要求,是直接提问,还是是反向(如不正确、违背、错误、不符合、不利于等);二是画出关键词句,认真、全面地分析含义,揣摩和捕捉其中隐含的信息。
  例如:河南省郑州市2017年初中毕业年级适应性测试(二模)历史试卷。选择题3题:19世纪60年代,郑观应对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后指出“君王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下列人物与他的思想相同的有:
  备选人物1.魏源,2.李鸿章,3.严复,4.康有为。
  选项:A.1,2 B.2,3 C. 1,3 D.3,4
  分析:一是关键词“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指向的限制王权,政治制度是“君主立宪”。二是选项中人物有“君主立宪”思想的就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严复。
  所以答案选:D.
  二,材料题----结合问题看材料,画出关键信息词句,即明白命题人考什么。学生首先确认所答问题,并且从中提取答题目标的关键词,沿着关键词的指向去看材料,从材料中的寻找答案或者从材料指向的历史事件组织答案内容。如果是古文,读不懂,更要寻找能够帮助自己的关键词句。
  例如: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之廉价工人,彼(西方国家)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
  材料二:孙中山曾说“当今之世,中国非改革不足以图存。但与清政府谈改革,无异于与虎谋皮。因此,必须发动民主革命,推翻这个昏庸腐朽的政府,为改革政治创造条件。”,而且孙中山的心目中,在取得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胜利后或同时,“平均地权”是必须要完成的革命性任务,这一任务的完成才能巩固“政治革命”所取得的成果。
  材料三: “我第一个问题就是:不要打了。我说我们与共产党打什么呢?都是中国人,打什么呢?都是政治问题,不是不可谈的嘛,所以后来谈是我的主张。而且我对介公讲,我说共产党你也剿不了。他说为什么?我说共产党有人心,我们没人心。我与蒋先生冲突没旁 的,就是这两句话,他要安内攘外,我要攘外安内。我俩冲突就为这件事,没旁的冲突,一点没旁的冲突。”
  请回答:(1)材料一现象始自哪一条约的签订?这一情况对我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分析:材料一是古文,要抓关键词。理解指向是“允许建厂”,再看条约内容中含有“允许建厂”,指向《马关条约》。
  (2)根据材料二概述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2分)
  分析:这个答案就隐藏在材料之中。
  (3)材料三内容最有可能出自何人之口?他与蒋先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冲突” 的?(2分)
  三,写短文---抓住绳头牵出牛,即窥破命题人的隐含的考察目的。命题人给出的历史名词或者几幅图片,后面必然紧密联系着一个或者多个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本身又有着内在的联系。就好比是命题人给我们了一根缰绳,我们考生要做的就是拉着缰绳牵出后面的那头牛。那么这类题的关键是就是图片与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几幅图片之间的内在联系。
  例如:郑州市2017年初中毕业年级适应性测试25题。
  三幅图:1.网络长椅 2.“国际模糊”的美国通用汽车 3.世界上的几个力量中心。
  分析:1.网络长椅----第三次科技革命。
  2.“国际模糊”的美国通用汽车---经济全球化。
  3.世界上的几个力量中心----政治多极化趋势。
  真的不知道我叙述得是否清楚,因为这毕竟是我这个历史专业的语文老师,第一次面对中招历史考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3-29 09: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