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上古诗词:译文+赏析+主题+写法+实训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21-2-5 01:35:50 | 只看该作者
15 浣溪沙(晏殊)

【原文】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赏析】

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词的上片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时光的易逝;下片则描写落花、归燕,抒发伤春怀人的感叹。

【主题】

上片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抒发了作者伤春惜时的感情。

【写法】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常见考题】

一、理解型默写

1.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人由景触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          ,          。          。

2.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          ,          。

3.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          ,          。

4.抒发惜春伤时之情并给人以哲理性启迪的名句是:          ,          。

5.晏殊《浣溪沙》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旧”的对比,下片构成“来”“去”对比的词句是:          ,          。

6.追忆难忘欢聚,感叹流光易逝的句子是:          ,          。

7.表现诗人沉思形象的句子:          。

8.时光流逝,不能倒流,人们无力挽回,经常用晏殊的“          ,          ”这两句诗表示慨叹。

9.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本词中也有表达这类似感慨的词句,这两句是:          ,          。

【答案】

1.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2.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3.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4.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5.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6.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7.小园香径独徘徊

8.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9.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二、阅读理解

1.诗人徘徊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      和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图。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               情怀,这是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词好在哪里。

3.“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4.这首词是怀人之作,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至少写两句)

5.“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透露出作者的           情感;词中“                      ”一句已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社会人生中无法言喻的无奈,都可以用此语感叹一番。

6.“小园香径独徘徊”写了什么内容,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独”字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7.词人通过什么时节哪些景物的描写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8.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叹惋。

B.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词人既感到似曾相识,又觉得无可奈何。

C.词的上阕,写词人看着眼前的景况,勾起了对昔日欢聚的回顾,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

D.词的下阕,描写春花的凋谢飘落及燕子的归来,抒发了词人伤春怀旧的情感。

【答案】

1.夕阳  落花  归燕  感时伤春  以景传情

2.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感情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揭示了人生易逝,轮回无穷的人生哲理,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千古奇偶)。

3.抒发了词人民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

4.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5.孤寂伤感  无可奈何花落去

6.写出了作者在遍地落花和溢满花香的小路上独自徘徊的孤独和失落。  落寞,孤独。无可奈何花落去。

7.通过暮春时节,日落时分,物候的变化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年华流逝的感伤之情。

8.B(诗人写的并不是对燕子归来的情景似曾相识,是对人事变迁、时光易逝的感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21-2-5 01:36:02 | 只看该作者
16 采桑子(欧阳修)

【原文】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着小舟划着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连小船移动都感觉不到。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那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赏析】

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这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主题】

写出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写法】

上阕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下阕比喻,把风平浪静的水面,比作琉璃,写出水面的晶莹澄澈。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

【常见考题】

一、理解型默写

1.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的句子是:          ,          ,          。

2.词中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的句子是:          ,          。

3.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写出风平浪静的句子是:          。

【答案】

1.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2.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3.无风水面琉璃滑

二、阅读理解

1.词的上阕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2.词的下阕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3.这首词上片出现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4.这首词下片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西湖时所见的景色。

B.上片轻舟短棹,春草碧色,绿水清波,长堤掩映,柔和的笙箫随风飘来,描绘的一幅淡远的画面。

C.下片结合“惊起沙禽掠岸飞”以静衬动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愈显西湖的幽静。

D.“无风水面玻璃滑”中的“滑”字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水面的平滑,更显其晶莹、澄澈。

【答案】

1.上阕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上阕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2.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3.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等意象。

描绘了一幅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活泼的春日西湖美景。(意思对即可)

4.①比喻,把风平浪静的水面,比作琉璃,写出水面的晶莹澄澈。

②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更衬托出西湖的幽静。(答“动静结合”“衬托”“反衬”亦可)

5.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或悠然自得闲适)之情。

6.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21-2-5 01:36:16 | 只看该作者
17 相见欢(朱敦儒)

【原文】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

独自登上金陵西门上的城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这万里长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因金人侵占,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

【赏析】

这首词的开头两句先点明时间是秋天,地点是金陵城上的西楼。“倚清秋”,意思是说,作者倚着城楼上的栏杆,眺望茫茫大地深秋的凄凉景色。“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写在楼上所见的景物。正当黄昏时分,通红的夕阳在逐渐地落下。宽阔浩渺的江面被夕阳的金晖映照得波光粼粼。大江的水就这样静静地向前流去。“垂地”,落到地面。“万里”这里是广阔辽远的意思。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中原乱”以下三句,是作者对北宋灭亡而南渡时的凄惨情景的回忆,并表达了作者对收复故土的渴望。“中原乱”指一一二七年,金兵打到北宋都城汴京,俘虏了徽、钦二帝,中原广大地区落到金人手中。“簪缨散”是说随着北宋王朝的灭亡,贵族、官僚都跑散了。古时做官的人用簪、缨(带子)把冠固定在头上,后来便用“簪缨”作为贵族、官僚的代称。“几时收”是说什么时候才能把失去了的土地收复回来啊?这虽是一句简单的问话,却表现了作者的爱国心和对南宋朝廷的不满。

词的最后两句,意思是说前途难料,心中的忧虑和愁闷无处倾泄,只有请悲凉的秋风把我忧国忧民的眼泪通过扬川送到北方沦陷区去吧!“试倩”即请的意思。“扬州”即今江苏扬州,是长江北岸的一个城市,当时是捍卫南方的军事重镇。作者登金陵城西楼而想到战事频繁的扬州,因而“北望中原”,渴望早日收复北方领土。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主题】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写法】

上阕写景,但景中藏情。千里清秋,夕阳垂地,万里长江,滚滚东流,这些是眼前景物,但清秋夕阳逝水渲染出极其肃杀、悲凉的气氛,暗含着山河残破、国运衰落的气象,寄寓着诗人悲凉抑郁的心情。下阕运用了反问、比拟手法,表达了他渴望收复故土的爱国心和对南宋朝廷的不满情绪。

【常见考题】

一、理解型默写

1.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是:          ,          。

2.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          ,          ,          ?

3.朱敦儒的《相见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的诗句是:          ,          。

【答案】

1.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2.中原乱,簪樱散,几时收?

3.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二、阅读理解

1.从这首词可以看出,古人常用     、     等意象表现悲凉之情。

2.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3.“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著名抗金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到“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用以再现扬州烽火硝烟的场景。同样提及“扬州”,朱敦儒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请结合下片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
1.西楼、清秋、夕阳

2.景象:黄昏时分,万里大地都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滚滚长江水向东逝去,一派衰败的景象。作用:一是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二是奠定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

3.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

4.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了一派山河残破、日薄西山的感伤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

5.①词的下阙运用了反问、比拟手法。②“几时收”诗人感叹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失地;结尾一句,风本来没有感情,却在前面加一“悲”字,注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③词人对北宋灭亡而南渡时的凄惨情景的回忆,表达了他渴望收复故土的爱国心和对南宋朝廷的不满情绪。(手法答出一个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21-2-5 01:36:28 | 只看该作者
18 如梦令(李清照)

【原文】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奋力把船划出去呀!奋力把船划出去!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赏析】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常记”明确写出追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写出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

中间两句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

最后一句,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词人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饰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主题】

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写法】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常见考题】

一、理解型默写

1.《如梦令》中景色迷人,乐不思“宿”的句子是:          ,          。

2.李清照的《如梦令》: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          ,          。

3、翠绿的荷花和旭日中,嫣红的荷花,给人以凉爽幽静,清香扑鼻的感觉,诗人杨万里赞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词人李清照却在《如梦令》中嗟叹:          ,          。

4.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          ,          ,          ,          。

【答案】

1.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2.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3.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4.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二、阅读理解

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画面。

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暮色中船却误入荷塘深处,作者不由得惊呼:怎么把船划出去?叫声惊醒了鸥鹭,飞向天空,霎时,人声、水声、乌声交织在宁静的湖面上。

2.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0 09: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