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小故事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4-29 12: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历史小故事

商鞅变法







齐威王当了霸主以后,燕、赵、韩、魏等国怕他三分,纷纷前来朝贡。只有西方的秦国没有来。原来,当时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较落后,中原各国叫它“西戌”,把它看作野蛮民族,瞧不起它,很少跟它来往,还不时派兵侵夺它的土地。

周显王八年(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他感到秦国外受强邻的欺压,内有贵族的专横,日子很不好过,决心奋发图强,改变国家落后的面貌。为了寻求改革的贤才,就下了一道命令:“不管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谁有好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就封他做大官,赏给他土地。”不久,一个叫卫鞅(yāng)的年轻人应征从魏国来到秦国。

卫鞅姓公孙,名鞅,原是卫国的一个没落贵族,所以大家管他叫卫鞅。他看卫国弱小,不足以施展他的才华,就跑到魏国,在魏国当了好些时候的门客,也没受重用。卫鞅正在郁郁不得志的时候,忽然听到秦孝公招聘人才,他决心离开魏国到秦国去。

卫鞅到了秦国,托人介绍,见到了孝公,卫鞅把他的一套富国强兵的道理和办法给孝公讲了一遍,他说:“一个国家要富强起来,就必须重视农业生产,这样,老百姓有吃有穿,军队才有充足的粮草;要训练好军队,做到兵强马壮;还要赏罚分明,种地收成多的农民、英勇善战的将土,都要鼓励和奖赏,对那些不好好生产、打仗怕死的人,要加以惩罚。真能做到这些,国家没有不富强的。”

孝公听得津津有味,连饭都忘了吃。两个人议论国家大事,谈了好几天,十分投机。最后,孝公决定变法,改革旧的制度,推行卫鞅提出的新法令。

这个消息一传开,贵族大臣们都一起反对。不少大臣劝孝公要慎重,不要听信卫鞅那一套。孝公心里非常赞成卫鞅的主张,觉得不变法就不能使秦国富强起来,但是看到反对的人那么多,又感到为难,就把许多大臣召集到一起,让他们辩论。一个叫甘龙的大臣首先发言,他说:“现在的制度是祖宗传下来的,官吏做起来得心应手,老百姓也都习惯了。不能改!改了准会乱!”另外一些大臣也跟着说:“新法是胡来”,是“谬论”,“古法、旧礼改不得!”卫鞅理直气壮地驳斥他们说:“你们口口声声讲什么古法、旧礼,请问这一套能使国家富强起来吗?从古以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和礼。只要对国家有好处,改变古法、旧礼有什么不对?墨守成规只能使国家灭亡!”

卫鞅从古到今,举出大量事实,说明变法的必要,把那些大臣驳得哑口无言。孝公听他说得头头是道,把反对变法的大臣一个个都驳倒了,非常高兴,对卫鞅说:“先生说得对,新法非实行不可!”说罢就拜卫鞅为左庶长(古时候一种官名),授予他推行新法令的大权,叫他抓紧把变法方案制订出来。并且宣布:谁再反对变法,就治淮的罪。这样,那些大臣都不敢吭声了。

卫鞅很快就把变法方案制订出来了。孝公完全同意。卫鞅怕新法令没有威信,老百姓不相信,推行不开,就想了个办法。他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来长的木头,旁边贴了张告示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赏他十金。”不多会儿,木头周围就围满了人。

大伙儿心里直犯嘀咕:这根木头顶多百把斤,扛几里地不是什么难事,怎么给这么多的金子呢?或许设了什么圈套吧?结果谁也不敢去扛。卫鞅看没人扛,又把奖赏提高到五十金。这么一来,人们更疑惑了,都猜不透这新上任的左庶长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这时候只见一个粗壮汉子分开人群,跨上前去,说:“我来试试。”扛起木头就走。许多看热闹的人,好奇地跟着,一直跟到了北门。只见新上任的左庶长正在那里等着呢。他夸奖那个大汉说:“好,你能够相信和执行我的命令,真是一个良民。”随后就把准备好的五十金奖给了他。

这事儿很快就传开了,大家都说:“左庶长说话算数,说到做到,他的命令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啊!”

周显王十三年(公元前356年),卫鞅的新法令公布了。主要内容有:

第一,加强社会治安。实行连坐法,把老百姓组织起来,五家编为“一伍”,十家编为“一什”,互相担保,互相监视。一家犯了罪,九家都要检举,否则十家一起判罪。检举坏人和杀敌人一样有赏,窝藏坏人和投降敌人一样处罚。外出必须携带凭证,没有证件各地不准留宿。

第二,奖励发展生产。老百姓努力生产,粮食布帛贡献多的,可以免除一家劳役;懒惰和弃农经商的,连同妻子、儿女一起充为官奴。一家有两个儿子以上,成人以后就要分家,各自交税,否则一人要交两份税。

第三,奖励杀敌立功。官爵大小以在军事上立功多少为标准。功劳大的封官爵就高,车辆、衣服、田地、住宅、奴婢的赏赐,也都以功劳大小而定;军事上没有功劳的,即便有钱也不能过豪华的生活,就是贵族也只能享受平民的待遇。

新的法令刚刚开始推行,就遇到很大阻力。那些贵族宗室不去打仗立功,就不能做官受爵,只能享受平民待遇,失去了过去的许多特权;实行连坐法以后,他们也不能为所欲为了。因此,都疯狂地攻击新的法令,更不要说保守势力的代表甘龙他们了。在他们的唆使下,就连太子也出来反对。卫鞅把甘龙罢了官,可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便处分,卫鞅去找秦孝公,对他说:“新法令所以推行不开,主要是上头有人反对。”孝公说:“不管谁反对,就惩办谁。”卫鞅把太子反对、故意犯法的事一说,孝公既生气又为难,没有言语。卫鞅说:“太子当然不能治罪,但是新法令如果可以随便违犯,今后就更不能推行了。”孝公问:“那怎么办呢?”卫鞅说:“太子犯法,都是他的老师唆使的,应该惩治他们。”孝公表示同意。这样,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就被割了鼻子,公孙贾就被刺了面。大伙看到孝公和卫鞅这样坚决,都不敢反对新法令了。

几年以后,秦国变得强盛起来。由于新法令规定了增产多的可以免除一家的劳役,老百姓一心都务农,积极种田织布,生产得到很大发展,人民的生活也有所改善;由于新法令规定了将士杀敌立功的可以升官晋级,所以都英勇作战。老百姓很高兴。孝公看卫鞅制订的新法令成效显著,就提升他为大良造(当时一种大官名称)。并且派他带兵去攻打魏国。原来十分强盛的魏国,这时候已经衰弱下来,根本不是秦国的对手,连都城安邑也被秦军攻占了。魏国只得向秦国求和。卫鞅凯旋而归,接着,在国内又进一步推行新法令,主要内容有:把国都从雍城(雍,今陕西省凤翔县)迁到东边的咸阳,以便于向中原发展;把全国分成三十一个县,由中央直接委派县令县丞去进行治理,不称职的县官治罪;废除“井田”制度,鼓励开荒,谁开归谁,允许自由买卖土地;统一度量衡等。这些都是发展生产的有力措施,对于巩固和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起了很大的作用。新法令实行了十年以后,秦国变成当时最富强的国家。周天王派人给孝公带来礼物,封他为“方伯”(一方诸侯的领袖),中原各国都纷纷前来祝贺,对这个新兴的强国都另眼相看了。

秦孝公十分欢喜。后来把商、于一带十五座城镇封给了卫鞅,表示酬谢。从此以后,人们就把卫鞅称做商鞅了。

过了几年,秦孝公病死了,太子即位,是秦惠文王。惠文王以前反对商鞅的新法令,商鞅给他定了罪,给他老师判了刑,所以他一直怀恨在心。这会儿,他一当国君,那些过去反对商鞅的人就又得势了。他们串通一气,捏造罪名,硬说商鞅阴谋造反。惠文王就把他抓住处死了。商鞅虽然死了,可是,他推行的新法令已经在秦国扎下了根,再也无法改了。他的变法为后来秦国统一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4-29 12: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历史小故事

盲人摸象







有一天,四个盲人坐在树下乘凉。有个赶象的人走过来,大声喊着:“象来了,让开点!”一个盲人提议说:“象是什么样子,咱们来摸一摸好吗?”另外三个盲人齐声说:“对,摸一摸就知道了。”

他们向赶象的人说了上面的想法,赶象的人同意了,把象拴在树上,让他们摸。

一个盲人摸了摸象的身子,就说:“我知道了,象原来像一堵墙。”第二个盲人摸着象的牙,就说:“象跟又圆又滑的棍子一样。”第三个盲人摸着象的腿,就反驳他们说:“你们俩说得都不对,象跟柱子差不多。”第四个盲人摸着象的尾巴,大声叫起来:“你们都错了!象跟粗绳子一模一样。”

四个盲人你争我辨,都认为自己说得对,谁也不服谁。赶象的人对他们说:“你们都没有说对。一定要摸遍了象的全身,才能知道象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每个人只摸了象的一部分,就断定象是什么样子,怎么能说得对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4-29 12: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历史小故事

孙庞斗智







秦孝公重用商鞅,实行改革,使秦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中原许多国君也跟着他说,到处招聘人才,一心想使自己的国家强盛起来。魏惠王看到魏国内外交困,国势一天天衰落,更是焦急,就用重金招募有才能的人,来帮他治理国家。

有一个魏国人,叫庞涓,听说魏惠王招聘人才,想去应招,决定先跟同学孙膑商量一下。孙膑是齐国人,他来到魏国,和庞涓一块儿跟一个隐居在鬼谷地方、自称“鬼谷子”的大学问家学习军事。孙庞二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庞涓把打算应招的事向孙膑一说,孙膑挺支持。于是,庞涓辞别了老师,收拾好行装,就出发了。临分手的时候,庞涓对孙膑说:“小弟这次去魏国,如果得到进升的机会,一定也把哥哥推荐上去,让我们同享富贵。”孙膑感激地说:“好,我等着您的好消息。”

庞涓到了魏国,把他的学问和用兵的方法向魏惠王吹了一通,得到惠王的信任,担任了大将,兼任军师。他抓紧操练了一阵子兵马,就先拿小国开刀,打宋国,接连打了几个胜仗,吓得卫、宋、鲁、郑等小国都到魏国来朝贡。这时候,齐国来侵犯边境,也被庞涓打回去了。魏惠王更加信任庞涓,庞涓也格外神气起来。

有一天,墨子的徒弟禽滑厘(滑这里念gǔ)碰到孙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建立功业。孙膑说:“我跟师弟庞涓约好啦,他做了官一定把我推荐上去。”禽滑厘说:“庞涓不是已经当上魏国的大将了吗,怎么没有叫你去呀?要不我替你跑一趟,看看他是什么意思。”

禽滑厘到了魏国,打听到庞涓那狂妄的派头,知道他早把孙膑抛到九霄云外了。于是直接去见魏惠王,向他推荐孙膑。魏惠王问:“这个人比得上我的庞将军吗?”禽滑厘哈哈大笑,说:“大王眼里只有个庞涓。我如实告诉大王吧,孙膑学了他祖父孙武子的兵法,天下无敌!庞涓哪能跟他比呀!”魏惠王把庞涓找来,责问他为什么不引见孙膑。庞涓一想,瞒是瞒不住了,就说:“孙膑是齐国人,如果请到我们魏国来做官,我怕他凡事还向着齐国,所以一直没向大王推荐。”实际上,庞涓知道孙膑的学问和本领比自己强,心里非常嫉妒,因此没向魏王推荐。他这段话只不过是找了个借口罢了。魏惠王听了庞涓的话,很不以为然,反问庞涓:“照你这么说,外国人就一律不能给我们魏国办事呐?”庞涓一听,只好顺水推舟,说:“大王既然想叫他来,我给他写封信就是了。”

孙膑收到庞涓的信,辞别了老师,高高兴兴地下了山,见到庞涓,自然是左一声右一声的感谢。庞涓领他拜见了魏惠王。魏惠王打算拜孙膑为副军师,跟庞涓同掌军权。庞涓老大不高兴,借口说:“孙膑是我师兄,哪里有弟为正、兄为副的道理的呢?不如先让他做客卿,等他立了功,我就让位,当个副手也是乐意的。”客卿虽然没实权,但是,地位也不低。所以,孙膑做了魏国的客卿,还打心眼儿里感激庞涓呢!

过了半年光景,忽然有个齐国口音的人沿街打听孙膑,孙膑把他叫进家来,问他来厉。那个人说:“我叫丁乙,做买卖的。您的表兄托我送信到鬼谷。听说您在魏国做了官,我才绕路到这儿来。”说着把信交给孙膑。孙膑一看,原来是从小失散的表兄写来的,大意是说,一向在异乡流浪,如今齐王招他回去,希望孙膑同去跟他共建家业。孙膑想,自己已经做了魏国的客卿,怎么能拔脚就走呢?就写了封回信,说明眼下回不去,等以后为魏国做点事情,再想办法脱身回乡。又送给丁乙路费,托他把信带回去。

没想到,这是庞涓设下的圈套,丁乙是庞涓的心腹装扮的,目的是骗取孙膑这封信。庞涓依照孙膑的笔迹把信的内容篡改成假如齐王不嫌弃,我将尽力为齐国效劳。然后拿了这封假信到惠王那里告发孙膑,说他私通齐国。庞涓还加油添醋地说:“孙膑既然心里向着齐国,当然不会再为咱们魏国出力了。他本事又大,一旦齐国用了他,魏国就倒霉了,不如趁早杀了他,以绝后患。”惠王担心随随便便就把请来的客人杀掉,会惹天下人耻笑。庞涓说:“那我去劝劝他,他要肯留下来,大王就重重赏他;他如果提出要走,就说明他有二心,大王就把他交给我去发落吧。”当下庞涓去见孙膑,说的当然是另一套:“听说哥哥收到家信啦?恭喜啊!”孙膑老老实实把“家信”内容讲述了一篇。庞涓说:“你干嘛不向大王请一两个月假,回去看看呢?”孙膑说:“怕引起大王误会,不放我走。”庞涓说:“试试看,我给你说说情。”第二天,孙膑给惠王送了一份请假的奏章。惠王一看,孙膑真的要走,一怒之下,就让兵土把孙膑绑了起来,交给庞涓去发落。庞涓一见孙膑,装作吃惊的样子说:“这……这简直是天大的冤枉!小弟马上到大王那儿去保你。”他只在外头转悠了一圈,回来对孙膑说:“大王一定要把哥哥处死,经我再三求情,总算把哥哥的命保下来了。不过,按照魏国的法律,要挖掉膝盖骨,在脸上刺字,哥哥还得受点委屈呀。”孙膑说:“这也全亏你说情,我终身不会忘了你的大恩大德。”庞涓当即吩咐刀斧手动刑,挖去了孙膑的两块膝盖骨。孙膑大叫一声,疼死过去。趁这工夫,刀斧手又在他脸上刺了字,涂上了黑颜色。庞涓装模作样地派人把孙膑抬到宾馆休息,医治伤口,每天都给他送菜送饭,自己也常去看望他,给他说开心话。过了一个多月,孙膑的伤口愈合了,但是,两条腿不能动了,只能躺着,完全成了残废。

再说孙膑见每天生活都靠庞涓供养,心里十分过意不去,很想报答他,但是自己是个残废人,又感到无能为力。有一次庞涓问他:“有没有《孙武兵法》这部书,请借我看一看。”孙膑说:“没有,不过,我下功夫学过这本书,还能背下来。”庞涓要他写出来,孙膑答应了。

那时候写书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没有纸,没有笔,只能在竹片或者木片上用刀刻字,用漆涂字。孙膑是个残废人,坐起来都很吃力,再要刻写,就格外费劲了。可是庞涓催得很紧,还专门派了个叫诚儿的老头去监督。亏得诚儿有副慈悲心肠,对孙膑的遭遇挺同情,还不太难为他。

一天,庞涓把诚叫去,问孙膑一天能写多少字。诚儿说:“孙先生两条腿不方便,一天写两三行就不错了。”庞涓大怒,说:“这么慢慢腾腾的,什么时候才能写完?你给我盯紧点,催他快写!”诚儿不明白为什么像逼命似的逼这个残废人,就向庞涓跟前的人打听。有人悄悄告诉他:“军师留着他的命,只是为了把他肚子里装的那部书掏出来,等到书写完了,他也就没用喽!”诚儿没想到军师这么狠毒,就把真相告诉孙膑。孙膑大吃一惊,心想,庞涓真是个人面兽心的东西,我怎么把兵书传给他呢?又一想,如果不写,他一气之下就会把我杀了。怎么办呢?对,有主意了。

当天晚上,孙膑就疯了。诚儿送饭上来,他瞪着眼大叫:“你为什么拿毒药来害我!”说完把饭菜都推翻在地上,又把写好的木片往火里扔,吵吵嚷嚷地骂个不停。庞涓听说,急忙赶了过来,只见孙膑蓬头垢面,趴在地上,一会哭,一会笑,朝着他直磕头,喊什么“鬼谷先生救命”。庞涓怕他是装疯,让人把他拖到猪圈里。孙膑在粪堆上倒头便睡,醒了以后捡起猪屎就往嘴里塞。庞涓才知道他是真疯了,也就不再逼他写兵书,可暗地里仍旧派人监视着他。孙膑拖着一双瘸腿,在猪圈里爬出爬进,成天疯疯癫癫的,也真够可怜的了。

后来,禽滑厘知道了孙膑的遭遇,就跟齐国大臣田忌商量了搭救孙膑的办法:先以齐威王送礼的名义派了个使团到魏国去。魏惠王收到礼物,十分高兴。半夜里,混在使团中的禽滑厘偷偷地钻进猪圈。孙膑见了他,真是又悲又喜,说:“想不到我这等死的人还能看到您!”就在使团回国的头一天夜里,禽滑厘把孙膑藏进了封得严严实实的车子里,把他的衣服换给另外一个人穿上,照样躲过猪圈里。天一亮,庞涓正在给使团送行,藏着孙膑的车队已经出发了。过不几天,假扮孙膑的人也跑了回去。庞涓并没在意,还以为孙膑已经掉进井里死了哩!他哪能想到,这时候孙膑早已安全地到了齐国,成了田忌的座上客了。

周显王十六年(公元前353年),魏惠王派庞涓带兵去攻打赵国,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的国君急得没办法,派人到齐国去求救。齐威王答应出兵,打算拜孙膑做大将。孙膑不肯,说:“我这个残废人如果当了大将,人家该笑话咱齐国没人了。”于是改拜田忌为大将,拜孙膑为军师,让他坐在兵车里出谋划策。路上,孙膑对田忌说:“赵国不是庞涓的对手,我们赶不到邯郸,那地方早就叫魏军拿下来了。不如传出话去,就说我们要攻打襄陵。襄陵是魏国的重要城镇,庞涓听到这个消息,一定要回来援救,那时候,我们再在半道上打他,准打胜仗。”田忌认为是个好主意,就在魏军回来必定要经过的一个叫桂陵的地方,把军队埋伏下来。

果然,庞涓一听齐军要来攻打襄陵,慌了,说:“如果襄陵一丢,国都安邑也要受到震动。”他连忙从邯郸撤兵,去援救襄陵。这一下,正好钻进了齐军布下的包围圈。庞涓还没弄清楚是怎回事。他的军队就被打了个落花流水。当他看到齐国战旗上写着斗大的“孙”字,不由得大吃一惊:“呀,这瘸子还活着,我上了他的当了!”说罢,带领残兵败将,拼命杀出重围,狼狈地逃跑了。

田忌、孙膑立了大功,齐威王对他们又是赞扬又给赏赐,引起相国邹忌的嫉妒。他不断向齐威王说田忌的坏话,引起威王对田忌的怀疑。田忌就把军权交出去了,孙膑也辞去了军师的职务。

消息传到庞涓耳朵里,他又神气起来,以为从此天下无敌了。正巧这时候赵国要报邯郸之仇,想跟韩国联合起来打魏国。庞涓跟魏惠王一商量,决定先去打韩国,就率领全国军队向韩国进发。韩国吃了个败仗,眼看形势不妙,连忙向齐国求救。

周显王十八年(公元前351年),齐威王重新起用了田忌和孙膑,拜田忌为大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统帅五万大军去搭救韩国。孙膑采用了和上次“围魏救赵的”同样的战略,不去直接解救韩国,而去攻打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这时候魏国的国都已经从安邑迁到了大梁。

庞涓一听国都危急,只好从韩国撤兵。等他赶回到魏国的边境,齐国的军队已经开进魏国了。庞涓细心考察齐军住过的营地,反派人数了数齐军做饭用过的炉灶,发现足够十万人吃饭用的,不由得大惊失色,心里想:“这么多的军队,怎么对付得了啊?”等追到齐军第二个营地,炉灶只够给五万人做饭用了。他心里想:“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们接着追赶,到第三个齐军驻过的营地,炉灶只够给三万人做饭用了。这时候,庞涓才喘了一口气,高兴地说:“我一向知道齐国人胆子小,如今开进我们魏国才三天,士兵就逃了一大半,看来洗掉桂陵战役的耻辱,要不了几天啦!”于是下令不分白天黑夜地追赶齐军。

其实,这都是孙膑布置的迷魂阵。这会儿,孙膑早已把兵分埋伏在马陵道上,只等庞涓来送死了。

那马陵道,夹在两山中间,又长又窄。庞涓领兵来到这里,已经是半夜,又是十月下旬,没有月光。忽然,前面的士兵来报告!“山路让木头堵住了,没法儿前进。”庞涓骂他们:“这还要来报告!明明是齐兵怕我们赶上他们,故意设置的障碍,搬开就是了!”庞涓指挥士兵们搬木头的时候,才发现周围的树都被砍光了,只是在山根底下还剩下孤零零的一根,树身上还隐隐约约露一块白。他过去一看,是树皮给削了一块,上面模模糊糊写着字,连忙叫人点上火把,一看啊!十个大字赫然在目:“庞涓死此树下!军师孙示。”庞涓大呼:“我又中了这瘸子的计啦!”话音刚落,只听嗖嗖一片响,无数支箭就像下雨似地朝火把照亮的地方射来,庞涓就这样做了齐军的箭靶子,呜呼哀哉了。

随后,齐军从两边山头上猛虎一般扑向魏军,直杀得魏兵哭爹叫娘,跪地求饶。孙膑说:“现在放你们回去,告诉你们魏王,快快来上表朝贡,不然我们挥师西向,魏国就完蛋啦!”说罢,亲手砍下了庞涓的头。齐军满载着战利品,浩浩荡荡地凯旋而归。

田忌、孙膑得胜回国,齐威王设宴慰劳。原来嫉妒他俩的邹忌,很不好意思,辞去了相国。威王就拜田忌为相国,要赏给孙膑封地,孙膑坚决不受。他把亲手记录下来的《孙子兵法》十三篇献给了威王,随后就辞了官,隐居起来了。

我们今天看到的孙武著的《孙子兵法》十三篇,或许就是孙膑传下来的吧。其实,孙膑作为我国战国时代的伟大军事家,他本人也曾经把自己的军事经验做过总结,写过一部叫《孙膑兵法》的书,可惜后来失传了。直到1972年,考古工作者从山东银雀山汉墓发掘一批竹简,才发现了这部书。这部书是研究军事史的极其珍贵的资料。《孙膑兵法》对马陵战役作的记载,证明庞涓并不是被万箭射死的,而是被活捉的。这就纠正了长期流传下来的一个错误。当然,庞涓不管是射死的也好,生擒的也好,反正搞阴谋诡计害人的人,都不会得到好下场,这是毫无疑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9 05: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