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2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赴杭州参加“千课万人”小学数学听课活动心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09:51: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凉爽的十一月,我来到了美丽的西子湖畔,参加了“千课万人”华东六省一市第十五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本次观摩活动,以其宏大的规模、现场听课教师的热情和名师的风采给我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活动围绕“以学定教”这一主题,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度研讨。三天的精神盛宴,我收获了很多,现将自己的感受汇报如下:



一、名师的课堂,在简约中生成深刻的智慧。



纵观几天的课堂,最最深刻的就是朱国荣老师的《数字编码》,数字编码这节课在我们北师大版教材中是六年级的内容,可朱老师却选择了在三年级执教这节课。他在课的一开始就是让学生想办法帮他把他教的三(二)班学生口算比赛的成绩又快又好的记录下来,学生很快就想到了编学号的方法。随后朱老师又引导学生想这次口算比赛是在整个三年级举行的,怎样编号记录才能找到冠军在哪个班呢?学生意识到在序号前面要加上所在的班级。在学生用这种方法给自己编出了号码之后朱老师又说:“过两年如果朱老师去你们学校找你能用你现在编的号吗?你能编个号让朱老师去你们学校只要说了这个号就能找到你吗?”整节课朱老师就这样先学再导,层层深入,朴实、自然,却使人记忆悠深,整节课没有什么花哨的游戏活动和精美、吸引人的课件,可学生却都在老师营造的简约的课堂中生成了深刻的智慧,学生的回答中尽显着数学思维的火花。



二、名师的课堂,总能蹲下来看学生,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以学定教。



听完陆丽老师的课,着实被陆老师精彩的课堂所折服!正如在她自我介绍的文字间看到的:蹲下来看孩子!这一节课她是真正实践了这一点!让我感动之余更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在认识平移的时候,许多教师都会用到一招:用手势比划比划,感受平移是直直的运动的!但陆老师的处理则异常精彩:让学生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来代替铁轨!直尺,一个简单的学具,就让“直直的”这个平移的特点从抽象变成具体!为孩子的理解与表象建立支起一个平台!平移的距离是认识平移时的难点!而陆老师的课巧妙得化解了这个难点。陆老师创设了一个情境:小蚂蚁搬食物:豆子、薯条和饼干。这三种食物分别代表了点、线和图形。点、线段、图像在二年级的孩子脑中,还是非常抽象的!如果直接研究点,线段学生也能接受,但通过可爱的蚂蚁,不仅让孩子心中觉得这些“点”活了,同时也能让孩子更好地去理解平移距离,找到物体平移的距离!





三、名师的课堂,是开放、自由、智慧并存的课堂。



在千课万人的讲台上,有那么一位老师,幽默、风趣。上他的课,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享受。在下课铃声响起的那一刻,孩子们争着请他签名留作纪念。这样的场景让在场所有的老师发出由衷的感叹。而这位拥有如此魅力的老师就是浙江省特级教师俞正强。本次活动每天有一位特级教师与各省参加观摩活动的老师进行同课异构,俞老师就是第二天进行同课异构的特级教师。对于在这么大的活动上课俞老师并没有提前精心准备,而是在当天上午的四节课结束后,由现场的听课教师举手决定他上哪节课,他的课上甚至都没有制作课件,只有一块提前准备的黑板。在执教的折线统计图这节课上,俞老师问了几次现场的学生“你猜这时我的学生可能要提出什么问题?”把责任推给“我的学生”是俞老师上课的一个招术,也是“主角”从教师渐渐转变为学生的起始。从条形统计图“进化”到折线计图,意思没有变,数据没有变,纵轴也没有变,横轴也没有变,只是样子变了,那为什么要学习折线统计图呢?对于这一点学生想不明白,俞老师想要的折线统计图能更容易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这个答案迟迟不能出现。



当学生讲出爸爸的股票上看见过走势图三个字时,,俞老师就抓住“走势图”问:“走势图会出现在哪个统计图,为什么不是条形而是折线呢?条形为什么没有走势?”接着老师在条形统计图上点着说:1月份一个主角,2月份一个主角,3月份一个主角……12个主角各走1个月;话锋一转:折线统计图是一个主角走12个月。



这个主角究竟是谁?在条形统计图中, 条与条之间不相联结,它刻画的数量是离散的、不连续的。而折线统计图不同, 它的点与点之间是需要相互联结的, 可以用来描述连续量。折线统计图用点的高低反映出数量多少的同时, 也用点与点之间的联结线反映出数量的变化情况,它在很多时候比条形统计图更全面、更直观地反映出了数量的变化趋势。俞老师口中的主角是借一个虚像为实用,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离散”与“联结”。

     课后,在俞老师执教的班级有一位学生发来短信是这样说的:“其实我一开始不喜欢这个教师,因为他长得有点难看,根本没法和我们陆老师比的嘛!可是上完课后我却发现,这个老师竟然能够用最最简单的方法,最最幽默的方式教会我们折线统计图。果然是”智慧的头上不长毛“啊……



四,我们与名师的差距在哪里?

1、文化底蕴上的差距。每一次听吴正宪、华应龙的名师的课或报告,我都会感到这些老师的课堂语言妙趣横生,幽默顺畅,自然亲切。在前年去合肥听课时就听了徐长青老师的一场报告,徐老师在作报告时引经据典,随口拈来,更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只见他左一句唐诗,右一句宋词,前一句苏格拉底,后一句爱因斯坦,脱口而出,妙语连珠,极其自然,让人听了茅塞顿开。在惊叹他们口才的同时,我不得不佩服他们丰厚的文化底蕴。相比之下,我们普通老师的文化底蕴就显得极其薄弱、肤浅。这也许是我们课堂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教育教学理论上的差距。每次听这些名师的报告,我都这样的感受:他们对新课程的理解那么透彻,他们的理念那么前卫、先进,他们对教学的思考那么深入,这也是我们感到自叹不如的。我想这是因为他们拥有丰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所以他们才能在教育教学上高瞻远瞩、高屋建瓴。

最最重要的我觉得是差在执着。精彩的课堂,与名师们注重数学教学经验,反思教学过程是分不开的,与名师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好学上进,博览群书的好习惯是分不开的。当然,这更来自名师们多年如一日的勤奋钻研。而我们最最欠缺的也许就是这种执着追求、刻苦钻研的精神。

在这次听课中我觉得名师的课堂给我带来的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更多的理性思考。教学永远在路上,如何使课堂真实、自然而厚重,是我在教学之路的真诚追求。我会努力把这条路走得更精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09:51:59 | 只看该作者
赴杭州参加“千课万人”听课活动心得

双莲寺小学         耿报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3 17: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