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9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我们家的男子汉》PPT课件含配套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2-21 20:53: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件下载说明: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最新更新的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优秀教育教学课件,课件与人教部编版语文书最新教材同步,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的课件、试卷资源免费提供给有需要的老师们下载!

课件科目:语文
课件年级:小学四年级下学期语文(第8册)
课件版本:人教部编版
课件名称:20 我们家的男子汉
课件格式:  PPT

        请需要的老师们直接到帖子下面下载附件!如有问题请私信我或回帖说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2-21 20:56:08 | 只看该作者

20 我们家的男子汉.zip (4.64 MB, 下载次数: 1035)


打开微信关注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公众号,免费获取解压密码。
如果已关注,请进入“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公众号,在底部输入“密码”会自动回复最新下载密码。
请打开微信扫下面二维码关注本站公众号添加微信号:Lspjyw   方式,打开微信,添加朋友,点下面公众号,输入Lspjyw ,点击搜一搜。添加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2-21 20:56:47 | 只看该作者
20*  我们家的男子汉
一、课前解析
《我们家的男子汉》以作者王安忆的视角讲述了小外甥从出生到四岁这段时间里发生的成长趣事,刻画了一个独立、勇敢的小“男子汉”形象。本篇是略读课文,文章以小标题的形式被分为三部分,教学中可借助上一课习得的长文章阅读方法指导学生把握故事内容,同时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品质。
关注作者:作者王安忆生于江苏南京,当代作家、文学家。1996年发表个人代表作《长恨歌》,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2004年《发廊情话》获第三届鲁迅文学优秀短篇小说奖。2013年获“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王安忆现为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教授。2017年凭借作品《向西,向西,向南》获“2017汪曾祺华语小说奖”中的中篇小说奖。
关注原文:《我们家的男子汉》首发于1984年的《文汇报》,原文内容分五个部分,分别是“他对食物的兴趣”“他对父亲的崇拜”“他对独立的要求”“他的眼泪”“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入选课文时,选取了其中三个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徽、谜”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吭”。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结合文中的小标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三、教学重点
1.能结合文中的小标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对小男子汉的情感。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徽、谜”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吭”。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结合文中的小标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教师提问导入:(出示课题)同学们,提到“男子汉”你都会想到哪些词语或者哪些人呢?
预设1:我会想到“顶天立地”、“敢作敢当”这些词语。
预设2:我会想到故事书中勇敢、坚强、有担当的主人公们。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就叫做“我们家的男子汉”。作者王安忆要介绍的这位男子汉和我们平时所见到的有什么不同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板书课题:我们家的男子汉)
出示课件1:
(设计意图:以谈话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对“男子汉”的初步交流为学生理解课文作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教师引导:在学习《小英雄雨来》时,我们学习了如何阅读长文章,哪位同学可以说一说阅读长文章的方法有哪些?
预设1:在阅读长文章时,我们可以用默读的方式用较快的速度进行阅读,如果文章有小标题,还可以借助小标题来了解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预设2:在阅读过程中,当你读完一部分时,可以适当的停下来,想一想这部分讲了些什么,如果遇到人物较多、情节复杂的情况,可以想一想这些人物在前文什么地方出现过,前后有什么变化,如果忘记了前面的一些内容,还可以返回去再看一看。
教师引导:同学们说的真好!《我们家的男子汉》这篇课文也是一篇长文章,下面就请你运用我们所学的长文章的阅读方法,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家的男子汉是谁?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这位男子汉?(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进行阅读)
出示课件2:
教师提问:同学们读完了吗?我们家的男子汉是谁呢?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这个男子汉的?
预设1:男子汉是作者的小外甥,是一个年纪不大,只有几岁的小男孩。
预设2:作者从三个方面来介绍的这位男子汉,分别是“他对食物的兴趣”“他对独立的要求”和“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教师点拨引导:在学习《小英雄雨来》时我们就知道了可以借助小标题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学习方法。这篇课文也列出了三个小标题,围绕这三个小标题作者从三个方面来写的小外甥。(板书:他对食物的兴趣、他对独立的要求、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围绕小标题,作者分别写了哪些具体事例?
1.他对食物的兴趣
教师组织交流:谁来说一说在“他对食物的兴趣”这部分内容中,作者都讲了关于小外甥的哪些事呢?
预设1:作者讲了小外甥吃饭的状态很好,吃的多,吃的范围很广,吃得有滋味。
预设2:还讲了他为了身体健康吃青菜、等小笼包、吃手指和因为食物无法去少林寺当和尚的事。
教师点拨:为了让我们感受到小外甥对食物的兴趣,作者举出了很多件生活中跟吃有关的小趣事。
2.他对独立的要求
教师提问:第二部分中,又主要讲了什么事情来表现“他对独立的要求”的呢?
预设:作者主要讲了小外甥几次尝试独立买东西的事。
教师点拨:小外甥对独立的要求主要是通过买东西这件事体现出来的。
3.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教师提问:第三部分中“生活的挑战”又主要是指什么事情呢?
预设:作者主要写了两个事情,一个是送小外甥去上托儿所,一个是他坐火车回安徽的事。
教师点拨引导:同学们概括的都很准确,作者通过三个小标题来介绍这位男子汉,同时又围绕着小标题举出了具体的事例。下面谁能试着结合小标题以及每部分的主要事例,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出示课件3:
预设:作者向我们介绍了自己的小外甥,通过讲述他生活中关于食物的一些小趣事,对独立买东西的渴望以及去托儿所和回安徽时的表现,赞美了小外甥像男子汉一样的精神品质。
教师小结:小标题帮助我们更好的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具体的事例又为我们解释了小标题的含义,我们只要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可以把握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设计意图:将精读课文中所习得的阅读方法进行迁移运用,落实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三、学习多音字,区分形近字。
1.学习多音字
教师引导:同学们已经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本课出现了两个需要我们认识的多音字。
出示课件4:
教师讲解:多音字“强”,在“倔强”一词中读“jiàng”,表示固执、不屈服的意思;另一个读音是“qiáng”,如强大、坚强等。“吭”在“一声不吭”中读“kēng”,表示说话的意思;另一个读音是“háng”,如《白鹅》中“引吭大叫”,指喉咙、嗓子。
2.形近字区分
教师引导: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中有几个需要大家特别注意,它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字有些相像,一定要注意区分。
出示课件5:
3.认读词语
教师引导:除去生字外,文章中还出现了一些词语,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是否明白它们的意思?
出示课件6:
教师小结:这些多音字和形近字,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积累和区分。阅读文章时对于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选择“结合上下文”的方法来帮助理解,还可以借助字典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文章进行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本课需要特别关注的生字和词语,为后续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章分别从“他对食物的兴趣”“他对独立的要求”“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三个方面为我们介绍了一位男子汉的故事。这位男子汉跟我们平时印象中顶天立地的英雄不同,他是一个只有几岁的小孩子。为什么作者会称一个孩子是“男子汉”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作业:课后请你再次阅读文章,思考为什么作者称这个孩子为“男子汉”?
出示课件7:
五、板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1-2-21 20:56:52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体会作者对男子汉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教师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们家的男子汉》,作者用“他对食物的兴趣”“他对独立的要求”和“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作为小标题,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自己的小外甥。下面请你结合着小标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出示课件8:
预设:作者向我们介绍了自己的小外甥,通过讲述他生活中关于食物的一些小趣事,对独立买东西的渴望以及去托儿所和回安徽时的表现,赞美了小男孩像男子汉一样的精神品质。               
教师引导:这位男子汉跟我们平时印象中顶天立地的英雄不同,他是一个只有几岁的小孩子。为什么作者会称一个小孩子是“男子汉”呢?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复习回顾,唤起学生记忆,为本节课感受小男孩的形象和作者的情感作铺垫。)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默读课文,结合具体的事例说一说为什么称这个小男孩是个“男子汉”?从中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给学生5分钟时间进行思考)
出示课件9:
(一)他对食物的兴趣
教师组织交流:同学们读完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第一部分。谁来说说在这一部分中小男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作者称他为一个“男子汉”呢?
预设1:小外甥非常喜欢吃东西,为了吃一客小笼包他可以等上三刻钟,他还会为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编谜语,不能再吃的时候他就吃手指,还吃的很专心,这让我觉得他非常的天真可爱。
教师点拨:是呀,小孩子最是活泼爱动,但他却很有耐心的等上三刻钟,可见这是对食物多么感兴趣啊!
预设2:我也觉得他很率真可爱,在讲述想去少林寺当和尚这件事时,作者写到“他小心地问”,让我感觉到他既想到少林寺当和尚又舍不得不吃冷饮的心态,非常有趣!
教师点拨引导:他为了去少林寺,甚至可以牺牲掉荤菜、肉汤拌饭、雪糕、冰激凌,可惜少林寺连冰棒都没有,真是很遗憾,看来还是食物的诱惑力大呀!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还提到吃青菜的事,不知道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谁愿意再来说一说?
预设3:我和他一样也不喜欢吃青菜,但是当作者说不吃青菜会死的时候,他就乖乖吃了,我觉得他又可爱又单纯。
教师引导:同学们说的真好,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列举了很多和吃有关的生活小趣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天真可爱的男子汉形象。(板书:天真可爱)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描写,你能感受到作者对小男孩的情感吗?
预设:作者非常喜爱他,关心他。能记得小男孩这么多生活小事,为了他的身体健康劝他吃青菜,和他认真讨论去少林寺当和尚的事,都让我看到了作者对他的疼爱。
教师点拨:多么可爱、温馨的一家人啊,虽然只是一件件生活小事,但我们却能够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他对小外甥的关注和喜爱之情。
(二)他对独立的要求
教师引导:小外甥除了对食物有很大的兴趣之外,对独立也有着要求。请你读一读第二部分,说一说称小男孩为“男子汉”的原因是什么?你又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给学生2分钟时间阅读思考)
预设1:之所以说他是男子汉,因为他对独立有着强烈的渴望,他不愿意总是让大人牵着手,他的小手“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从这就能看出来他他长大了,想要独立了。
预设2:第一次买东西时不是大人要求的,而是他主动提出的。当他真正去买的时候他有点胆怯,作者想要帮助他,我以为他会放弃,没想到他说:“不要,不要,我自己说。”小外甥还嘱咐作者不要讲话帮他,这个行为让我非常敬佩!当作者忍不住帮助他之后,他又是那么的沮丧和失落,作者写到他“潦草地吃着山楂片”,可见不是很开心,这都是他对独立的渴望和对自己的懊恼。
预设3:我还想补充,在这里我还能看出来作者对小男孩的关爱和理解之情。作者知道他紧张,所以忍不住想要帮他。但是当看到他的沮丧时,作者又很后悔,因为自己使小外甥失去了一次锻炼的机会。
出示课件10:
教师补充:在这一部分中,作者通过对小外甥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体会到了小外甥对独立的渴望。而作者通过对自己心情的交代,也让我们看到了她对小外甥的疼爱和理解。这部分中还有哪些描写带给了你体会和感悟?
预设4:后来小外甥独立完成了买东西这件事情后的成就感和喜悦,也能让我看出他对独立的渴望,他感受到了一种满足,能够像大人一样独立的去买东西,非常开心。他甚至高兴地努力喝橘子水,就为了可以尽快再去买。我想这时候作者也一定为小外甥感到骄傲和开心。
预设5:在这部分的最后,作者写到小外甥又碰到了新的困难,作者还想帮助他,但是却忍住了。
教师点拨:在我们试着独立的过程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挑战总会一个接一个的到来,相信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我们也应该像他一样,勇敢的去尝试,让自己变得更加独立,更加执着,这才是男子汉该具有的品质呀!(板书:独立执着)
(三)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教师引导:天真可爱、独立执着,这都是一个男子汉身上所具有的品质。在第三部分“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中,作者又让我们看到了小男孩身上哪些男子汉的特点呢?请你读一读第三部分,说说这份“沉着”表现在哪?(给学生2分钟时间阅读思考)
预设:作者写了他去上托儿所的事情,他先是“一声不吭”“很镇静”,他的哭并没有伤感,而像是一个仪式。最让我敬佩的是,他明明不喜欢托儿所,但是他却知道自己不得不去,所以就坦然接受了,而且还迅速熟悉环境,这些表现让我感觉他很沉着。
教师点拨:不知道同学们在读这部分内容时,有没有想到自己刚上幼儿园的情景。相信大家小时候都不愿意离开爸爸妈妈,不愿意去上幼儿园,文章中的小外甥也是这样,但是独立勇敢的他却明白,他不得不去,这是成长中必须要面对的生活挑战,于是他不再作无效的挣扎,坦然接受了现实,反而很快适应了环境,这不就是一位男子汉应有的沉着和坚强吗?还有谁愿意再来说说?
预设:这部分内容中还写到了他坐火车回安徽的事情,让我感受到了他的沉着冷静。
教师引导: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预设:通过他进车厢的动作,“抓住”“蹬着”“攀上”“推开”“蹿进”,这些词语都让我感受到了在那样慌乱的时刻,他的沉着和冷静。
出示课件11:
教师点拨:虽然伸手抱他的人很多,但他却抓住了最得力的一双,勇敢的在大人的帮助下蹿进了车厢。小外甥能够在紧急的情况下沉着、冷静的解决问题,不慌乱不退缩,真是一个了不起的男子汉!(板书:沉着坚强)
(四)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师启发思考:在文章的最后,作者有这样一段描写(课件出示),在这里作者写了两个“一点儿一点儿”,结合前面我们所学习的内容,谁来说说,作者对“男子汉”有着怎样的感情?
出示课件12:
预设:我从中感受到了作者对“男子汉”有着关心、疼爱和理解,同时作者也为男子汉的成长和进步感到骄傲和喜悦。
教师补充:作者对小外甥成长过程中那种细致入微的关注,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喜欢和疼爱,看着小外甥一点儿一点儿的长大,作者是喜悦的,是赞赏的,是自豪的。(板书:喜爱、赞赏、自豪)
(设计意图:围绕中心话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结合具体事例,通过对人物心理、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的分析,感受小外甥的男子汉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运用方法,换小标题
教师引导回顾:在学习课文《小英雄雨来》时,我们知道小标题是阅读长文章很好的借助,它的语言简洁,能对文章的部分内容起到概括的作用。这篇课文的三个小标题“他对食物的兴趣”“他对独立的要求”“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就从三个方面对小外甥进行了介绍。结合着对这篇文章的体会,你能试着给这三部分换个小标题吗?(给学生3分钟时间思考)
出示课件13:
预设1:我给起的三个小标题分别是“对所有的滋味都有兴趣”“他提出要让自己买”“坦然接受了这个现实”。我是从文章中选取的原句。
预设2:我也从书中选择了原句,分别是“他吃饭很爽气”“不要,不要,我自己说”“他勇敢地抓住窗框”。
教师小结:同学们非常聪明,大家能够结合文章内容,抓住最有代表性的语句作为小标题,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其实小标题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刚刚这位同学就选择了人物说的话来作为小标题,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等等方面进行概括。
(设计意图:通过提炼小标题,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能力,提高概括能力。)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阅读文章体会到了小外甥身上的男子汉品质,感受到了作者对他的喜爱之情。其实男子汉并不一定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不一定要有多大的年纪,在成长中能够拥有天真可爱、独立执着、沉着坚强、坦诚勇敢的品质,敢于迎接生活中的挑战,不断地让自己变得更好,你就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作业:相信在你的成长中,一定也遇到过许多有趣的、烦恼的、有挑战的事情,你是如何面对的?怎样做才能让我们成长为一名“男子汉”“女强人”呢?请你动笔写一写吧!
出示课件14:
五、板书设计
我们家的男子汉
喜爱、赞赏、自豪
【课后反思】
《我们家的男子汉》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以“成长”为主题,通过三篇课文展示了不同时代少年儿童成长的故事。本篇课文讲述了小“男子汉”从出生到四岁这段时间里的种种趣事,生动地展示了一个努力学会独立、敢于挑战自己的小男子汉形象。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阅读长文章以及通过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学习方法。《我们家的男子汉》作为一篇略读课文,重在对方法的运用。课堂上我将旧知识进行了迁移,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对阅读长文章、提炼小标题和通过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等学习方法再一次进行了巩固,进而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整个教学中,我除了关注语文要素外,对于“成长”这一人文主题也进行了思考。“男子汉”一词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如何理解“男子汉”的真谛,从而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我让学生和文本不断对话,关注文章中的具体事例,适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小男孩身上的精神品质。在此基础上,我再进行升华,让孩子们懂得是不是一个男子汉不在于年龄大小,而在于是否具有独立刚强、沉着勇敢、天真坦率的人格。
整节课我始终围绕着单元的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进行教学设计,美中不足的是如果能再多给予学生一些自主空间就更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7 07: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