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想象语文老师教学经验分享 及时预习 事半功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2-22 00:49: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课的目的,一是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二是训练分析、理解、综合的思维能力。我们现在教授的是北师大版的语文教学课本,虽然这版教材设有主题单元,但大多是由一篇一篇内容上不相关联的文章组成,它的知识的连续性主要表现在字、词、句的含义和语法上。从这些特点出发,语文课采用及时预习的方法比较好。那么,语文课应该怎么样预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摸索,尝试过很多的预习方法,如经常布置的“圈、标、读、认、组”预习作业,也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即时调整自己的指导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讲读课文的预习

对于讲读课文,通过预习来培养学生在自读中善于察疑、质疑、搜集、整理的意识。这种预习操作起来较为细致,通过搜集整理、分步朗读、处理字词、思考分析等几个步骤来完成。

一是了解背景、搜集整理资料。有些文章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或许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为此,学生在课前就应该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上网搜集相关信息,提前查阅课外资料,并进行细致整理,提前浏览,初步掌握。待到课上,可借此搜集整理的资料与同学、老师一起交流。例如四年级下册《沙漠之舟》这一课,课前预习时就应搜集沙漠地区风景或人或物的图片、资料,这样的学习才会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既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知识的能力又培养其动手查找资料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以及作者写作的意图,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

二是分步朗读。朗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来说,它是语文能力也是学习方法。课文一定要朗读,而且应该放声朗读。朗读不仅训练自己的发音,还可以通过语气的变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课文时,可分为三步来进行,第一步为初读,对课文内容进行一个整体了解,读准生字、新词;第二步有感情地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理清课文脉络;第三步则是精读,通过细致地朗读、思考,解决课文中的问题。预习时朗读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有个人读,小组读,分句接力读,开火车读,分角色读,齐读等等,不管是哪种朗读都要讲究朗读语气和朗读表情。只有通过学生不同方式的读才能体会文章的主要内涵,感悟课文内容,也许会解出更多的疑惑,发现更多的知识。

三是解决文章中的生字、新词、重点语句和对文章层次段落作批注。预习一篇阅读课文,字词句篇是基础,课前的预习可以从读、圈、查、划、抄入手,循序渐进。

(1)读。反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体会语言美,品味句式美,把优美的词句储备在自己的口语语库中,丰富自己的词汇。

(2)圈。课前预习课文时,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用醒目的符号圈出来,以备老师讲课时认真听、仔细记,做到难点突出。

(3)查。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圈出字、词的音、形、义,并将注释写在该字、词的附近,便于在阅读中理解词语,加深印象。

(4)划。划出课文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做到重点突出。在理清课文思路之后,可以用“//”试着给课文分段,并对各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批注。

(5)抄。对于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或者优美的语句等抄写在积累本上,巩固记忆。抄写的过程中数量可以自己决定。

四是提出自己的见解,解决课后思考习题。这一步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思考。如课文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是否能够回答等。当同学们朗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强调的就是动笔对读书的重要性。而实践证明,做读书笔记,对自学的情况进行整理,对语文预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当读文时,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或者自己有独特见解的地方,或是自己不理解的语句、词语,或你认为有疑问的地方,即可在课文边进行批注或是注上标记,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等符号。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同学们也就容易心领神会了。

二、自读课文的预习

在语文教学中,每个教学单元均会安排“自读课文”的学习。此类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学生可利用平时所掌握到的学习方法进行自读自学,教师在课堂上只做学习指导。那么,自读课文的课前预习方法相对讲读课文来说,就不必要求那么复杂。

1、带着问题,通读全文,解决字词。在拿到课文时,首先应阅读文后思考题,带着问题进行全文通读,对文章整体进行了解。在读文的过程中,同时完成标明段落,找到思考题答案所在段落,并标明;划出陌生字词,勾画好词佳句的任务。并借助工具书,对字词进行理解。

2、深入分析,解决问题,进行批注。字词处理之后,对重点段落应进行细致研读,总结并作批注。理清文章主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例如,在读文的过程中,同时完成标明段落,找到思考题答案所在段落,并标明;划出陌生字词,完成勾画好词佳句的任务,并记录在积累本中。借助工具书,对字词进行理解。这样,就初步了解了全文的内容,明确应掌握的重点。接下来,深入分析文章的重点段落,进行细致研读,在读文的过程中总结并作批注,理清文章表达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这样的预习已经是比较充分的了。

在课堂上,短短的40分钟里,像这样较长篇幅的“自读课文”,通读一遍即会占用小半节课,因此,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就必须在课前向学生提出预习的要求,只有做好充分地课前预习,才能使课中,学生紧紧抓住主要内容,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自主交流与合作,自读自学的任务。

三、作文课的预习

对于作文课的预习,可用“提前积累预习法”。作文教学切忌无准备状态下进行习作。从习作材料的搜集,活动的体验,情感的酝酿等,教师应根据本次习作要求做出精心地安排与准备,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我们可对习作要求进行改编,使学生能主动做好作文素材的积累工作。习作可从素材、语言、方法积累等方面着手做预习工作。

比如,我们在完成习作“介绍自己的一种学习方法”或“介绍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个小窍门”时,教师在提前两周备课时,就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即:提前将习作的内容有意识的告知学生,让学生预先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师安排学生通过调查(或询问优秀的同学,或请教家长,或上网搜集),将自己找到的好的学习方法以及生活中的小窍门,提前几周进行大胆地尝试。经过亲身体验,让这些“方法”、“窍门”真正发挥作用。这样,到习作时,学生已心中有数,写起文章来胸有成竹,而且有真切的体会。学生人人都有素材可写,不会为无素材而发愁。教师教学生习作,一是教写作方法,还有重要的一点既是教会学生搜集素材,选择素材的能力。因此,习作前的预习工作尤为重要。

强调课前预习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展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优化的学习方法。预习时间的安排一定要根据学习的整体计划,决定预习的内容和时间,一般是闲时“向前学”。持之以恒。预习要有长劲,不能半途而废。千万不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预习觉得没有进步,就想放弃了。要注意不断修正预习方法,并从课前预习入手,逐渐发展到单元预习和学期预习。逐渐形成预习习惯,不断提高预习水平。预防走极端。预习过程中要防止“预习过粗,流于形式”和“预习过细,虽然有效,但所付出的时间和所得不成正比”两个极端。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尽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为学生学好语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0 01: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