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校互联”活动语文评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2-23 14:00: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尊敬的领导、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够到望江雷池中心学校来参与这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下面我想就上午听的两节语文课谈一点自己的拙见,不到之处敬请指正。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有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发展。”今天上午江涛老师执教的《寓言二则》和张荷田老师执教的《三峡之秋》这两节语文课,就如充满诗意和美的清泉,缓缓流进学生的心田,浸润着学生的心灵。这两节课立足语文,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细细品味的“场”,一个静静思索的“场”,一个书声朗朗的“场”,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语文素养。

两位老师亲切的语言,自然平实的教态,扎实深厚的教学功底,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良好的语文学科素养,都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综观这两节课,大家不难发现,他们有许多共同之处。比如两位老师都运用了预习单、学习单等,其实这两节课都是在我区大力推进“三环五步”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背景下打造出的两节高效课堂。这两节课有以下几点共同之处。

一、关注预习,为高效语文课堂提供有力保障。

每个学生的学习都应当建立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是否能够让学生经历一段有计划、有目的、有成效的预习过程,将从根本上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可以说,没有预习就没有学习。

两位老师都精心设计了一份详细的预习单,引导学生从读文、识字、搜集资料、理解课文内容等方面对课文进行充分的预习。这份预习单不仅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更是教给了学生预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预习的能力。

二、关注学法的指导,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不只是把学生教懂,而是要把学生教会,教会学生怎样自己去获取知识,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要真正实现这一目的,我们不仅要加强教法的研究,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学法的研究,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两位老师在教学中都非常注重学法的指导。

江老师的《寓言二则》中学法指导体现在以下四点:(1)教给学生学习寓言的方法,即读通、读懂、明理、背诵。(2)教给预习的方法,教师在课前给学生一份制定好的预习单,让学生按预习单预习,在学完《自相矛盾》这则寓言后,教师又巧妙地安排学生模仿课前发的预习单对《鹬蚌相争》这则寓言设计预习单,进行自学,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这种预习的方法。(3)教给学生批注方法。(4)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比如教师在教学中说道:“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更在读。”还有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译文解决文言字词意思等。

张老师《三峡之秋》一课中的学法指导突出表现在品读课文上。教师在引导学生品读了课文前两个部分之后,及时总结学法,即先读,再想,然后找一找,划一划等,接着让学生运用这一品读方法,自主合作学习课文的后两部分,真实呈现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就是在教师这些细致入微的方法指导,学生亲历亲为的语言实践中获得的。

三、关注自主合作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学会合作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之一,只有学会合作,学会从他人智慧中获得启迪,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

江教师给足学生时间,按学习单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合作弄明白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从课堂上看,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还是挺好的。

张老师的课上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按照前面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品读后面部分,再进行同桌交流。

四、关注语言训练,彰显语文本色。

两位老师准确解读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抠词抠句,潜心会文,认真思考,把语言文字活化学为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

《寓言二则》一课语文训练有很多,比如:1、紧抓“誉”字,引导学生想象楚人誉其矛和盾时的神态、语言,反复指导学生读好文中楚人说的两句话。我想,文言中“誉”这个字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2、再如,教学“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一句,江老师巧妙地利用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这句话会是谁说的,怎么说的,从而很好地理解和读好了这句话。3、“于物无不陷也”,引导学生感受双重否定句,加强肯定的语气。如果教师再引导学生说一个双重否定句就更好了。4、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等,这都是语言训练。

张老师在学习三峡夜晚这一部分,引导学生理解“以动衬静”这一写作手法,更是语言训练。

以上是这两节课的共同之处。

此外,江老师的课上还有一点要特别提出的:在拓展环节,江老师用精美的翻页向学生介绍了《韩非子》这本书,由一篇课文引出一本书,把学生从课本引向广阔的课外阅读的天空。这一点很重要,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该成为儿童阅读的点灯人。

教育永远是遗憾的艺术,没有一节完美无缺的课。对两位老师的课我想提几点自己的看法。

江老师在请学生表演楚人弗能应也的样子后,问:“他这样子让我们想起一个成语——”老师想引出“张口结舌”,但大多数学生说“哑口无言”,这应该也可以。可是老师没有及时地给予肯定。

对张老师的课提三点建议:1、图片、视频这些形象直观的内容过多,不仅占用了学生静心会文,咀嚼文字,朗声读文的时间,还限制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我们要引导学生读出文字背后的画面,而不是用画面去印证文字。学生自己读出的画面应该是丰富多彩,充满个性的。

2、教师在解读文本上可以再深入些,朗读指导可再细致些。比如:三峡的早晨这一段,描写的景物不仅仅是橘柚树,还有露水、阳光。三峡早晨的特点是“明丽”,我们可以再问问学生,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三峡早晨的“明丽”,引导学生从读中品味,在品味中美美地朗读。

3、本课要求学生会写会认的字比较多,有些字学生特别容易写错,如“啸”、“漾”、“瀑”、“曳”,所以写字指导在本课应有所体现。因为识字、写字、学词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

以上是我个人对这两节课的看法,有不妥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指教。

教学是慢的艺术,给学生一粒粒种子,然后把他们交给岁月,我们终将看到万涓成水,万木成林,只要我们每天用心撒播种子,我们一定会听到花开的声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0 05:5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