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3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10课《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3 22:20: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0.声音的传播
【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探究实验、观察描述、归纳总结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
科学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和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
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6.1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通过物质传播。
6.1.1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举例说明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教材分析】
《声音的传播》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节课。声音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我们每天都会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在探究过“声音的产生”后,进而研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让学生了解声音传播的途径。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很难理解物体振动产生声音,而振动又可以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本课通过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教材顺应学生思考、探究知题的线索,设计了以下不同的活动让学生来进行研究:
第一、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与学生交流我们能听到铃声和位于校园各处都能听到铃声的现象,聚焦声音是怎么传播的问题,并由此作出自己的解释。
第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在教师指导下,做声音在真空中、水中、空气中、固体(桌子)中传播的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与描述,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第三、观察振动传递,类比认识人耳
以类比实验活动来认识人耳鼓膜的作用。从观察鼓面振动引起其他物体振动的传递现象,帮助学生认识外部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而使人听到声音。
第四、制作活动,拓展应用
动手制作“土电话”,研究它是怎样传播声音的,并用所学概念解释“土电话”的原理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三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并且声音的传播一课很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学生对这一课非常感兴趣。经过几年科学课及课外书的学习,学生对周围的声音有一定的感受,同时对于声音的传播也有一些简单的了解,但还不明确,所以需要实验来亲身探究得出准确的结论。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有了科学课的实验教学,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但学生的活动也不能完全自主,需要教师适当地指引,从而使其充分地感受科学探究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声音是向各个方向传播的。
2.知道声音能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
3.认识耳朵的构造,了解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
科学探究:
1.比较观察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现象,理解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2.分组观察纸屏振动实验,在描述现象中建立“因果关系”,类比认识鼓膜的振动。
3.联系生活,制作“土电话”, 并用所学概念解释“土电话”的原理
科学态度:
通过对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现象的研究,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乐于跟同伴分享与合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教学重点】
认识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的现象与特征。
【教学难点】
设计探究声音传播的实验方法,控制实验条件。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真空抽气装置、手机、防水袋、水槽、水、小鼓、鼓锤、纸屏、塑料泡沫小球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聚焦问题,导入新课
1.谈话:上课铃响了,校园里各处的同学都能听到铃声走向教室,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铃声能传入我们的耳朵。
3.谈话: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作为声音的传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声音的传播。(板书:声音的传播)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聚焦问题,开门见山的引起学生思考声音传播的方向,并得出结论。]
二、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1.播放一段视频,提问学生:你听到了铃声了吗?
2.提问:声音到你耳朵这段距离,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生:空气(板书:空气)
3.原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谁能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是通过空气听见声音的?
  生:听见老师说话的声音,上课铃声等等。
4.师:这么多情况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那如果在月球上,没有空气,是真空,还能听见声音吗?
5.师:那我们听一个实验,为什么是听实验呢?一是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二是需要大家仔细听声音有没有变化。有没有信心接受这个听力的挑战?(视频:重复播放闹钟消声的实验验证学生的假设)
6.提问:声音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真空不能传声)
7.师:目前我们知道了空气能传播声音,那么固体能传播声音吗?
8.我们将通过下面的活动来进行研究,ppt出示书本上固体传播声音的实验,思考:你认为这个实验需要注意什么来保证实验的效果。
①敲击桌面时要轻轻敲击。
②屏息倾听,用手势交流。
9.围绕问题进行分组实验
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帮助。
10.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板书:固体)
11.师:空气和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那液体能传播声音吗?
   生:作出猜测
12.师:我们进行一个大胆的尝试,把播放音乐的手机放到密封袋中,然后放在水里,如果还能听见音乐,说明什么?如果不能听见音乐,说明什么?
13.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得出结论:声音可以通过液体传播声音。
14.师:我们看见有人在钓鱼的时候,都要静悄悄的就是因为?
生:声音可以通过水传播。根据学生回答,把板书补充完整(声音通过空气、固体、液体传播)
15.过渡:在刚才的三个实验中,我们发现声音无论在气体、液体还是固体中,都可以传播声音,它都只朝着一个特定的方向传播吗?
16.生:不是,是向各个方向传播的。
17.总结: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实验和演示实验穿插进行,让学生能有松有驰的研究完成三个问题,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同时能培养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的归纳总结结论的能力。]
三、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
1.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声音通过固体、水、空气传播,那我们通过哪个器官听到声音的呢?
2.师:关于耳朵你知道些什么?
3.活动一:认识耳朵的构造。
师:看来同学们对耳朵有一定的了解,老师带来了一个耳朵模型,我们一起来完整的认识下耳朵的结构。
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
师:根据这个模型和ppt图片,我们一起简单画一画耳朵的结构好不好?
先是我们能看见的耳廓——然后是小管道(外耳道)——像鼓面一样(鼓膜)——然后是我们人体最小的骨头,由三块骨头组成(听小骨)——然后像蜗牛形状的(耳蜗)——最后就是听神经,传递给我们的大脑。(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在记录单上画)
师:这些结构都有什么作用呢?我们用视频来了解一下。
4.活动二:认识鼓膜的作用
师:视频中说鼓膜有什么作用?
生:回答
师:因为鼓膜在耳朵里,我们看不见,那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模拟下耳膜,这是一个纸屏,上面还有一个泡沫小球,一个小鼓,请你拎起小鼓,鼓面对准纸屏,连续敲击,观察纸屏和小球的变化。
生:学生小组实验。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小球的跳动。
师:为什么小球会跳动?(鼓面振动产生声音     声波传至纸屏,纸屏振动      
小球振动。)
总结:其实这个纸屏相当于我们耳朵的——鼓膜,耳朵里鼓膜振动的原理和纸屏振动的原理是一样的。(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在分组实验的基础上,详细的描述实验现象,在现象中建立因果关系,通过类比认识,让学生了解看不见的鼓膜的振动作用。]
三、制作土电话
1.谈话:老师这个有个玩具(出示土电话),你知道它是怎么玩的吗?
2.生:找两名同学演示
3.师:它为什么能听见对方的声音呢?
4.生:棉线能传播声音。
5.师:你想不想也有一个你自己的土电话呢?我们来看段视频,了解土电话的制作方法,因为时间关系,课后完成,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你的制作。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让学生动手制作土电话,这样的技术与工程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做”的成功和乐趣,并养成通过“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
【板书设计】


     10.声音的传播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方向:四面八方


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声源—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
(图片的形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0 21:1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