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作文教学方法讲座材料集锦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1-3-28 09:42:00 | 只看该作者
(8)如何指导学生写书?
我用百度搜索“如何指导小学生写书?”,找到相关网页3,630篇,但我看了许多篇,没有一篇真正谈这个话题的文章。难道指导学生写书真的不需要?难道这个话题是完全错误的?难道这件事不能很好地做下去,不值得做下去?这些问题看来值得我们思考。我也非常欢迎各位朋友一起来思考这件事,一起来讨论这些问题。因为我的心中一直认为,这种做法是非常好的,我坚信我的观点。当然要让这个观点成为教育教学行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这不是一句儿戏性语言。所以,指导学生写书的确需要我们深思,我本人是在实践中摸索着。
第一,指导学生编目录。比如,我让学生先设计自己从哪些方面写“我的一家”。学生会说写自己、爸爸、妈妈等,当然也有人说可不可以写自己家猫与狗写进去,我说当然可以了。所以这种指导孩子感觉到先列个目录是重要的,当他们列出一个目录后,自然感觉到要一篇篇完成才行。因为学生是第一次写书,目录的编写肯定有问题,但这种问题,我并不指出,让他们编多少写多少,写的过程中肯定会有灵感产生,然后再改再写。
第二,在他们感觉写不出什么时,通过讨论提供方法。比如孩子写自己的爸爸,往往像以前那样写一篇文章,这样写肯定有问题,一是写不长,二是写不出有意思的东西来。所以,面对这样的文章,必须认真指导。比如让他们多次访谈自己的爸爸,设计好题目去访谈,这样文章就变得有味了,书就有内容了。当然也可以引导孩子创造一种冲突,与爸爸产生一种交锋,这样也能让文章变得有意思。这里面的方法非常多。在实践中,一定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许多。
第三,就是如何让他们捕捉更多的景来写书。孩子写书往往点很集中,因此在指导中,我让他们放开,把全家人放在不同的环境中来写,放在不同的区域来写,这一切其实非常好办,那就是让孩子回家研究家庭里的照片,因为那里的世界相当精彩。
第四,关于序等的撰写。在指导中,我要求孩子请自己的爸、妈等来写。当然我也可以给他们写。
另外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指导,比如写完后的“出版”、“交流”等。
(9)写书能给孩子人生中最伟大的成就感
一本书不是一日写成,是一个人用大量的心血写成的。人生就是那么几十年,一年写上一本,也不过几十本,当然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这种每年写一本的思维,这个人肯定是非常了不起的。当然从整个世界来看,这样的人是不多的。
今天,我们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后,把这个理念告诉学生后,虽然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一年都写上一本,假如一个班中能够有一个人这样,对于中国来说也是了不起的贡献。所以,我们每位老师可以从这方面来引领学生,争取创造出班级中的这个一人或者数人。
写书不一定要公开式出版,因为公开出版那是有难度的,但学生们把自己每年的书装订起来,其实意义与公开出版是相似的。
这一成就思维走入每一个班级,要求我们每位老师要坚定信念有着这样的思维。
大家一起行动,我相信一定会有好结果。当然,我也会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时空宣传着这一方法的好处。
(10)写书需要重复式的鼓励
其实“坚持”是一个习惯,事实上人人也都有坚持,对于写书式教学来说,更需要坚持。这种“坚持”我个人认为,需要重复式的鼓励。重复是一种幸福,特别是重复式鼓励。
孩子每写一篇,我们不要忙着看,我们给予孩子的就是鼓励,鼓励多了,与孩子在玩中写得到的真诚鼓励,孩子怎么可能放弃写书的事?
所以,在研究这个问题上,重复式鼓励,也是我们必须用的,必须思考的。何为重复式鼓励?重复式鼓励就是对学生每天的写,给予一种关爱式的、聊天式的、清晰成长式的语言激励,而这种鼓励决不是单纯的表扬,也不是虚假式的夸赞。这里提醒鼓励孩子写作中,千万不要给予不必要的物质刺激。
(11)写书能够解决现在的读写不平衡问题
现在的习作中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些会读书,读了很多书的学生却不怎么会写文章,写的文章让老师不满意。针对这种现象,我个人认为:一是我们老师应该把习作的要求降到课程标准中来,二是用写书的方式可以解决。因为在读书时,我们缺少着这些书是怎么写的引导。我个人认为这种引导非常重要。这种引导能够唤醒学生的习作意识,能够给学生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
(12)同题成书的教学思考
什么是同题成书?就是每次学生写同题作文,把全班学生的习作结集成书的教学方法。这是多年以来,我们许多老师没有做的事。其实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我们早已经习惯了批一本本作文,批完以后,讲评一下,就结束了。其实,我们再做一件事,习作肯定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这一步就是那么简单,把学生再次修改的文章结集成书。
对于条件好的学生来说,可以让他们打印下来。一次习作,每篇三四百字,全班40多人,这本小书一万五六千字,印成每人一本收藏起来非常有意思。如果学校条件不成熟,可以把每次学生的习作让学生重新抄写一下,老师装订好放在班级里也行。我们不要认为这是增加学生负担的做法,实践表明,学生乐于做这件事。这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3)写书是非常好玩的习作
写书,一字能让学生感觉到写作的快乐与轻松。父母的出行可以入文,父母的吵架可以入文,妈妈打麻将可以入文,妈妈对奶奶的爱可以入文,爸爸的成长历程可以入文,听妈妈讲述自己的一个个故事可以入文,家里的那只小狗可以入文,家里的那车可以入文,吃啃德鸡可以入文,与爸爸的争吵可以入文……这是写“我的一家”。如果写“校园”东西更多了。如果让学生写“星空”这么多的星星,学生不会没有语言来叙述。如果学生写“六年小学生活”,六年学了这么多的书,这么多老师教他们,认识这么多的同学,怎么可能没有话可写?
在实践中,我一边读着学生的书,一边用着“好玩”激励着他们,一边与学生聊天式的谈下一步怎么写,“好玩”便成为了写作的代名词。

4、给自己天天思考课内习作、课外习作教学问题的一个计划。也就是说,天天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有了思考,我们就会有着新的想法,把新的想法带入自己的课堂,就会有着孩子真正的变化。我觉得这一行动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我们运用好写一方式,我们的孩子不会说自己不喜欢写作。
关于这个问题,我也经常要求自己坚持这么做着。经过自己的天天思考,我收获到了许多东西。特别是关于写作问题。我寻找到许多许多老师没有使用过的方法,没有研究过的问题。其实我们每一位老师能够坚持这么做,肯定比我的收获更多。

三、一些习作教学研究中的小思维

1、以过去课文作为习作的由头
研究苏教版国标本四上第四单元习作四是这样的:
同学们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鲁班和橹板》这篇课文吗?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这时,一群鸭子‘嘎嘎’叫着,‘扑通扑通’跳下水。”这里的“嘎嘎”、“扑通扑通”都是象声词,人们读了就有如闻其声的感觉。在日常生活中你都听过什么声音?能不能通过一件事的叙述,一个场景的描写,用上几个象声词?也可以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合理想象,写三两段内容不相关的话,每段话用上几个象声词。
研究这一次习作训练,我想到了什么呢?
孩子在整个小学阶段,其实背诵了许多课文,但随着年级的增高,过去的文章自然而然的放弃了。张庆老师说,积累非常重要,特别是积累词语及有关文章,不要以为它们没有用,不知哪片云彩会下雨。其实我们在教学本年级时,翻翻学习已经学得的文章,抽其部分文章把其作为习作训练的由头,学生自然会感觉到习作原来如此简单。我想,在学生所背诵积累的东西还没有完全主动下雨的时候,我们来点人工降雨,也是一种美。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利用以前所学的文章,给学生一次人工降雨的美,让他们感受到写作原来真的很简单。
其实,我们在研究整套苏教版语文教材,也会发现好多文章其实是非常好的。好的文章低年级学生读有着低年级孩子的收获,中年级学生来读,收获肯定于低年级学生有不同。这也许就是美文的真正价值所在。如果我们把这些美文,教完了也就结束了。语文的功能其实也就自然缩小了,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所以,我个人认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熟知全套教材,这样就能在孩子整个小学阶段的习作上运筹帷幄。
比如,苏教版的第一篇课文是《人有两个宝》(人与人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苏教版用这首陶行知的诗开课文之篇,我觉得用意非常好,其实这是告诉师生学生学习任何课文都不要忘记使用双手与大脑,因为使用好了双手与大脑才能有创造。事实上,我们许多, 老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个学期,我在四年三个班进行实验,没有一个学生能够想起第一课文是什么?(我是用你们还记得学的第一课文是什么吗?其实这个问题是很难回答的。我没有变化角度问,因为用个的确难以回答的问题,可以诱发学生深入的思考)当我背诵给学生听时,他们恍然大悟。我继续问:“你们已经四年级了,学了这么多文章,也做过许多事。双手与大脑都用过,我想请大家想一想,自己这三四年年来,是怎么运用自己的大脑的,是怎么运用自己的双手的,是怎么运用自己的眼睛的,是怎么运用自己的耳朵的,是怎么运用自己的嘴巴的?……请你们分别以运用自己的大脑、双手、眼睛、脚、耳朵、嘴巴等写写自己的创造。”一个星期下来,每位学生都交来了六篇文章,欣赏着他们的创造,感觉到重新用用过去所学,真的有着许多习作的话题。
再比如,我以《七颗钻石》为由头进行了又一次习作教学实践,效果非常好!这是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大熊星座传说文章,文章本身很美。我为什么要用这个三年级下册的文章来引导学生习作呢?问题就在于这篇文章中有个“星座”两字,问题就在于,每个同学都知道自己的星座。那每位同学是否知道自己星座的故事?我与三个班部分同学有过交流,没有一个同学能讲述自己星座的传说故事。而我上网一查,88个星座有66个有美丽的传说。我把这66篇传说故事下载,有的故事很长,有的故事很短,总之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星座写起文章来。“列夫?托尔斯泰就能写,你们也能写。如果自己只知道自己星座,不能永远记住自己的这个星座的传说故事,那肯定也是非常丢人出丑的事哟!”我用这句话激励学生。学生读着我发给他们的简短的传说故事,想着列夫?托尔斯泰是怎么写的,你别说,他们很快交出了一份让自己非常满意的答案。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够终身记住这次习作;我相信,他们同样能够终身记住《七颗钻石》这篇文章。
适合学生如此习作的已经学过的文章太多了,只要我们有这个心思,全班同学一定会有兴趣地写起来。
2、创立流水帐体让学生大胆地写
下面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两篇日记,从这两篇日记中,我读到了真实。
1945年4月7日
早晨起来,吃过早点,进城去,想买一个面包。走了几家面包店,都没有。后来终于在拥挤之余在一家买到了。天空里盘旋着英美的侦察机。吃过午饭,又来了警报,就出去向那Pilzkeller(培植蘑菇的山洞)跑……一直等到5点多,觉得不会再有什么事情了,才慢慢回家。刚坐下不久,就听到飞机声,赶快向楼下跑,终于跑到那Pilzkeller。仍然是一批批炸弹向城里丢。我们所怕的Grossangriff(大攻击)终于来了。好久以后,外面静下来。我们出来,看到西城车站一带大火,浓烟直升入天空。8点前回到家来。吃过晚饭,在黑暗里坐了半天,心里极度不安,像热锅上的蚂蚁,终于还是带了东西,上山到那Pilzkeller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1-3-28 09:42:00 | 只看该作者
1945年4月8日
Keller里非常冷,围了毯子,坐在那里,只是睡不着。我心里很奇怪,为什么有这样许多人在里面,而且接二连三地往里挤。后来听说,党部已经布告,妇孺都要离开哥廷根。我心里一惊,当然更不会再睡着了。好歹盼到天明,仓促回家吃了点东西,往Keller里搬了一批书,又回去。远处炮声响得厉害。Keller里已经乱成一团。有的说,德国军队要守哥城;有的说,哥城预备投降。蓦地城里响起了五分钟长的警笛,我心里又一惊,自己的命运同哥城的命运,就要在短期内决定了,炮声也觉得挨近了。Keller前面仓皇跑着德国打散的军队。隔了好久,外面忽然静下来。有的人出去看,已经看到美国坦克车。里面更乱了,谁都不敢出来,怕美国兵开枪。结果我同一位德国太太出来,找到一个美国兵,告诉他这情形。回去通知大家,才陆续出来。我心里很高兴,自己不能制止自己了,跑到一个坦克车前面,同美国兵聊起来。我忘记了这还是战争状态,炮口对着我。回到家已经3点了。……不久以纲带了太太同小孩子来。他们的房子被美国兵占据了。同他们谈了谈,心里乱成一团,又快乐,又兴奋,说不出应该怎么样。哥廷根就这样被解放了。
国学大师都能记流水帐,为什么我们学生就不能记?看看许多作家的随笔,例如孙犁,似乎不少是写流水账,却又那么充满真情实感,平淡中透出精彩,孙犁就是这样。由此,我想起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位经济学家从一对夫妻那里花几十万元买来几十本流水帐。这对夫妻从建国那天起每天记录下了自己所买的菜,自己的收入与支出等。就是这个流水帐使得这位经济学家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制定出了非常科学的数据,据说我们每年GDP的增长确定在7%-8%,离不开几十本流水帐反映出的百姓消费,离不开百姓关于物价变化的真实记录。因为坚持几十年如一日记流水帐的人十几亿人口并不多。
我从小学开始,我的语文老师与许多语文老师一样是反对我们写流水帐的。所以,我们不敢写,只有按照老师提供的写作形式来写作。我想学生害怕写作,与这一点也是相关的。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认识。孩子记下来,真实的记下了,就非常好,我们不要指责,如果孩子们能每天记了,小学阶段每天坚持了,一定也会爱上写作。
3、以“我”为中心全面解读,激发习作兴趣
这个学期,我在研究有关写作理论及有关文学著作上,我越来越感觉,写作的“本质”其实就是一个字“我”。孩子认识“我”,学生会使用“我”,孩子会创造着“我”,孩子会有着“勤劳”的“我”,孩子们就会拥有写作素养。我本学期的习作与写话引导全部是从“我”开始。而这一点,我也是得益于对苏教版国标版中话题作文的设计。我已经有了全套苏教版国标本教材,虽然五六年级的是送审本,但从整个的编写体系来看,都是从“我”出发而引导学生习作的。而这一点,我们过去没有重视这一点,没有从放大“我”的角度去做,所以,教学中学生感觉到写作的累,感觉到写作的无奈,感觉到写作真的没有意思。
苏教版语文教材在写作上特别强调孩子的需要。其实这种需要属于“我”。因此,在习作训练中,我们充分地让学生去思考“我”,放大“我”,最终,我们就能够找到“我”的存在,“我”的乐趣,当然写作的灵感也就从此而出现。
比如三上的七次习作:
第一次: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学习写作文了。写作文并不难,只要你把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今天我们就来试一试。写什么呢?起床啦,洗脸啦,刷牙啦,打电脑啦,招待客人啦,和小朋友一起玩啦……什么都可以写。
[读这段文章,我们可以发现写文章其实是简单的,从“我”开始就行了。]
第二次:一天,杜小虎对着镜子给自己画像。画好了,又写了篇作文,题目是《我的自画像》,接下来就是这篇文章。文后的引导文为:看了杜小虎的自画像和作文,你们是不是也动心了?大家也给自己画一张像,画好以后,征求一下同学们的意见,然后写一篇作文……
[我想,这次习作写“我”是非常明显的,每位师生都可以看得到]
第三次:请仔细观察上面这幅图。请你在图中添上几种动物(画或贴都行),天上、地上、水中都可以添,然后给整幅图涂上颜色。看着这幅有你参加绘制的图画,心里一定很高兴吧?想不想把它写成一篇很有趣的作文?……
[孩子参与了,图中就会有孩子的东西,写图还是“我”]
第四次:秋天,天高云淡,凉爽宜人。请你走出校园,到公园里去,到田野去,观察迷人的秋景,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然后选择一处景色写下来。
[看似写景,没有“我”的参与,怎么能发现的景色?还是写“我”]
第五次:同学们对动物一定很感兴趣。请选取一种你喜欢的动物,为它设计一张名片。……
[为动物设计名片,那是因为“我”对这个动物感兴趣。同样写着“我”]
第六次:文具是我们不可缺少的学习伙伴,它们毫无怨言地为大家服务。这次作文,我们就来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看谁能把文具的特点和用途写清楚。
[写自己天天用的文具,喜欢的文具。同样是写“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3-28 09:42: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七次:同学们从小就喜欢玩具,尤其是动物玩具。不少人还一边摆玩具,一边编故事呢……请把你喜爱的玩具带到学校里来,摆一摆,玩一玩,再编一个童话故事。先把故事大意讲给同学听,然后写下来……
[我的玩具,我来摆,我来玩,我来编,我来讲,最后我来写,真得离不开我]
其实我们对整个的苏教版的每一次习作进行分析,都能发现到“我”的存在,这个“我”应该让学生清醒地认识,让学生真的“参与”。因为没有“我”的真正参与,任何文章也写不好。
4、“全优式”写话、习作评价
只要孩子们写了,我的评价都是优。也许有人认为,这是欺骗学生。其实不是欺骗,而是对学生所作劳动的最基本的肯定。他们写了一句话,也比不写的强。当然学生还是存在差异的。如何体现出差异,如何缩短差异,那就是在优后加星,明明白白地让学生感觉到星的价值。
比如我为小学二年级上读写课。第一次写话,我说写二三行就行,学生全都笑了。他们五六分钟就写完了。我批改后全是优,他们非常开心。还说写话原来就这么简单。一节课,剩下的时间当然让他们自由支配,想玩我与他们一起玩,想说我与他们一起说,想读书我与他们一起读。第二次习作,我说小朋友们,看看能不能比上一次习作多一两行?小朋友们齐说“行”。第二次习作全班小朋友真得多了两行。第三次习作,小朋友们主动问我,这次要写几行?我说随你的便,想写几行就写几行吧。自由让他们真正有了自由。第三次写话,他们都过半页纸了。第四次习作就是半页多,第五次习作就要有一页了。当然那个星也就越加越多了。第六次习作,有几个小朋友居然写了两页多,我翻看后,就给他们写了五个星。他们开心极了,小朋友结果一下明白了“高老师喜欢人写多。”就这样,我带的三个班二年级的学生任何一次习作都能写上一页纸。写二三页纸的小朋友也逐渐增多。但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小朋友说累了,感觉到写作不高兴。
用“优加多个星”的方式,引领学生爱上习作,真的挺好。
5、习作是学生该做的事
学生不喜欢习作其实就是自己该做的事没有做好。而从大量的实践来看,学生好像肯定不知道这句非常简单的话,所以习作中表现出了不耐烦,而其他方面的作业也有相类似的表现。所以,我个人认为把“习作是学生该做的事”这句话告别每一个孩子,是需要的,也是必需的。
习作的确是学生该做的事。因为这关系到孩子未来生活的有效、质量。在21世纪,一个不会写作的人,会遇到什么问题,人生将会出现哪些前所未有的障碍,我想这个问题只有孩子自己来解答了。美国人把写作作为人生存的第一技能,比阅读技能还重要,真的让人不可思议!但反复想一想,他们的如此认识,决不是凭空捏造,是经过反复的比较研究而得出的结论,而这个结论得以公布,立即得到了全民的认可,这说明大家清楚这一技能的真正价值在哪里。但,我们对于写作的真正价值的认识还是相当不全面的。所以,从西方的一些书中可以看出,孩子们早已经明白写作是自己该做的事。
如果孩子从第一次习作起就明白了这个道理,知道这是自己应该做的,必须做的,我想他们一定能够做好。这不是逼着孩子去做。因为孩子欠下的债太多,写作就是一种还债。从出生到第一次习作,孩子从父母等家庭成员、教师、图书中获取的财富是非常多的,这其实就是自己欠下的债务,如果不还债,那肯定不是一个合格的人,而用自己的笔来写,来表达,来诉说,其实是最佳还债方式。我想,在习作教学中,我们把这个基本的道理告诉孩子,相信孩子会明白。有人认为,让这些三四年级的孩子接受这些大道理,是不是太早了?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先生说,学习犹如薰锅屋,天天在锅屋做饭做菜,屋肯定能够薰黑。我觉得这是非常有道理的。我们从第一次开始就去薰孩子,他们肯定会变得色彩纷呈。
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其实就是让孩子接受创新。虽然小学阶段将写作定位在写话与习作上,也就是重心在“习”上,但这个“习”的过程,就是创造创新的前期工程。我们应该看到这是此工程的最重要阶段,没有这个工程段的创造创新,未来的创造创新不可能一下子落到孩子那里,这是不现实的!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写作是一个大工程,是靠自己来创造的工程,是一种非常有品味的工程。这个工程会让自己那个“小家”有着一定的精神追求,也会让社会上的许多人有着一种憧憬。过去,我们总认为写作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作家,其实不是这样的。特别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写作是解读这个复杂社会的,作家只是这个复杂中的一小部分。另外,人是相当复杂的,写作作为人学,解读自己,解读复杂的自己,那会让自己的复杂变得清晰一些,那会自己在复杂社会上行走更稳当一些,那会让自己在复杂社会上更有条理……不要小看写作,其作用大的呢!三言两语无法表达。
习作是孩子该做的事,自己连这件事都不愿意做,都不喜欢做,他的其它喜欢也就容易虚化,也就无法得到科学化的发展。哪项专利不需要用文字来解说?哪项专利不需要用图表等数据信息来诠释?离开写作,喜欢肯定走不多远。
6、孩子应该什么时间写作?
我这里有两张时间表:
一是我国一小学的时间表
7:20             学生到校
7:20—7:50      早读课
7:50             早操
8:10—8:50      第一节课(语文和数学)
9:00—9:40      第二节课(语文、数学或者英语)
9:40—9:55      课间餐
9:55—10:35     第三节课(语文、数学或者英语)
10:45—10:50    眼操
10:50—11:30    第四节课(科学、艺术等课)
11:30—14:00    学生中餐及午间休息
14:00—14:40    第五节课(计算机、艺术、体育等课)
14:50—14:55    眼操
14:55—15:35    第六节课(自习、品德与生活等)
15:45—16:25    第七节课(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
16:25—17:00    学生体育活动
17:00            放学

美国一所小学校的时间表
8:45             孩子们准备一天的学习
9:00             写日记,小组分组,写作研习会
9:20             数学
10:15            SAVE反暴力项目
11:00            教师准备时间(孩子们上体育、计算机和科学课)
11:45            午餐
12:35            静读时间
12:55            (星期一)家庭作业包
                  (星期二—星期三)阅读/语言艺术是从12:55—13:15
                  (星期五)数学策略包,五步数学问题,数学期刊
13:35            阅读/语言艺术
14:15            社会科/地理
14:35            准备下课
星期五早上有一个拼写测试和一个数学速度训练
星期五下午14:00—14:35是自由活动时间
[以后的时间,全属于学生自由生活学习]

两张时间表,放在一起,我们会发现许多东西:
第一,我们对写作并不重视,美国的中小学每一天的学习其实是从日记开始,是从回忆昨天的生活开始的。我们的日记教育往往放在晚上,放在回家作业。经过一天的劳累,其实日记等就自然流于形式,孩子怎么可能喜欢呢?但当前我们的写作中的这种时间观,我个人认为应该改一改了。
第二,我们每天上课的时间非常长,给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太少了。没有真正的自由,其实就不会有孩子的高素养。现在的素质教育大讨论,还没有哪位专家对课程表进行研究并发表意见的。把每个国家的课程表放在一起比较研究,我们一定能够会发现这里面的学问很多。
第三,每天其实只要二十分钟写一写,就足够了。而我们每天并没有给学生固定的写作时间。二十分钟能写多少字,能写多少东西?我想我们每位老师都能够算出来。天天坚持孩子喜欢写作不就容易了吗?
第四,关于阅读问题。我们下午没有阅读,我们早晨有早读。两个时间读的内容肯定是千差万别的。早读只能读课本,其实有种考试而读的感觉。下午读或者晚读,就可以轻松休闲阅读了。那是终身阅读,为生命之美的追求而读。
通过这张时间表,我们还可以看出,让孩子回想着昨天,比直接写今天更有味道。写昨天,会让孩子明确什么是有价值的信息,认识自己的头脑中保存着什么。这不是说今天不需要写。
所以,我一直认为,中国小学的课程表应该改了,应该改成适合孩子终身发展的课程表,改成让孩子喜欢阅读与写作的课程表。
7、让大人为自己的孩子写一本书
如果从建国算起,中国的大人们真正为自己的孩子写过一本书的,估计很少很少。孩子从出生到上学、工作,这个漫长的过程,许多父母都伴随着孩子走过,如果用一本十来万字的书来记录自己的孩子,应该说不成任何问题,如果说我国99%的学生父母没有这么做,这个估计性数据应该说不会错误吧!
我看到美国一些中小学校的做法,即学校建议学生父母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尝试一下,让他每天讲一个故事,大人替他把这个故事写成一本书,他可以配合自己的故事画上一幅插图。第二天,孩子与父母一起把昨天的故事重读一遍,这样也有利于根据他的故事建立起一个词汇库,因为这些词汇对于他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经过实验后,老师们普遍认为:“简直难以置信,学生为自己的书讲故事是那么有趣!”
这是美国的做法。也许有人说,中国的学生父母做不来。是的,许多家庭的父母做不来,比如识字不多,自己的事务多根本没有时间,或有的父母认为,这种做根本没有什么意义,赶不上考个高分……我不想反驳这些言论。我只想愿意实验的学生父母、学校老师能够做起来,特别是鼓动那些学历较高的学生父母能够做起来,这一做法的作用在哪里,只有做的人,只有跟踪孩子一辈子,才会有真正说服人的力量。而不做的,不做就反驳的,肯定无法体会到这一价值。包括我本人,我至今没有为我的女儿写过书,偶尔写的也只是信或者日记等,所以我就无法体会到这一做法的真正好处,也无法想像这本书对孩子的未来影响有多大。
但,看了一些成功案例,让我坚信这一做法是有价值的,是能够改变许多人的。美国的中小学老师把这种写作命名为“家庭互动书写”,并且说这是实践性非常强的新思想。这一做法,直接的好处也非常明显,孩子讲故事的能力提高了,思维变得有序了,更能理性的使用语言进行创造了。我想这恰恰就是当前习作教育所缺少的。
我们不要小看这个做法,这一做法虽然不可能在全班推行,但我们完全可以选定几位学生父母进行实验。这本书不一定要出版,但完全可以装订成册,自制几本收藏。
让全体学生喜欢习作的方法很多很多,我们不断的寻找肯定能够找到属于每个孩子的方法。这一方法肯定能够改变一些学生,能够让一些学生爱上写作。我相信以这一方式为起点,继续寻找,继续思考,全体学生喜欢上写作,肯定是能够达到的。引导学生写书,让学生从小会写书,不是为了培养作家,关键是让孩子拥有写作的大思考,让孩子更好的品尝写作这坛美酒,去欣赏自己这本大书,去创造自己这本大书。
8、让每一次习作成功
我在苏教版三上第一次习作教材分析建议中提出:“一定要让每个孩子的每一次习作成功”。因为第一次习作应该让每位学生轻松、快乐的成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来第一次习作安排就是一次快乐的安排,就是一次非常简单的叙述。
如何让学生每一次习作都成功?这不仅是教学理念的问题,这也是展示我们语文老师实力的问题。所以,老师一定要在一次次的习作上下功夫,千万别让一个学生从每次习作中溜走。
有人说,提出这个要求是不是太高了。其实这个要求并不高,因为语文课程标准属于每个学生的标准,教材属于每一个学生的教材,习作属于每一个学生的习作。如果我们忽视了一个,就是这个孩子没有了写作素养,这个100%的后果太严重了。所以,我们不得不想尽办法,让每个学生的每一次习作走向成功。
作为《习作教学的100条建议》这本拙著,用这个题目作为最后一条建议,其旨是给予我及所有小学语文教育界的朋友一个目标,即使由于特殊原因达不到100%的目标,但我们应该想办法逼近这个100%。我们每一步都能科学行走,我们的每一步都能够按照科学规律办事,我们的每一步行走都有着清晰的目标,相信每一次习作成功是可能的。
让100%的学生喜欢的目标能否完成,其实就是每一次习作的成功。而这里所说的成功,其实就是达标,即达到课程标准的规定。因此,请老师一定放下担子,放下那种文质兼美的担子,放下每个人写出美的担子。如果我们放下了担子,以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学生的习作,其实达到这一目标,是可行的。
这条建议,也告诫自己每一次习作不能草率,必须严谨从事,必须把每个学生装在心中,必须把每个学生的习作当作一件大事来看待。而一次成功,需要付出许多努力,孩子们如果不能主动付出,肯定是难以成功。所以,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在习作指导中一定要让孩子付出,让他们有兴趣的付出,让他们高兴轻松的付出,这是不可少的。一次次习作,就像一幢幢大楼,从选址、投资、勘测、设计、施工、装饰、居住等都需要做许多事,都有着一定的程序,每一次习作如果能够引领学生发现到这一科学之程序,让他们依据程序运行自己,相信孩子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能够享受到习作给予他们的快乐。
习作教学的方法是非常多的,每一个方法都会带领一批孩子喜欢上写作,我们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探求,根据学生的需要探究,100%的孩子喜欢上写作的目标肯定能够完成。
让每一次习作都能成功,是我们的一种坚守!
让每一次习作都能成功,是我们共同的方向!
让每一次习作都能成功,是我们不断地思考!
让每一次习作都能成功,是我们合作的结果!
让每一次习作都能成功,是我们快乐的追求!
9、每个人都要用好自己的“E型因子”
(1)“E型因子”中的“E”是英语energy 的第一个字母,“活力、能量”的意思。
(2)“E型因子”可以说是生活中的一些事,能激发人们的活力和欲望,能使人们兴奋和冲动,还能使人们充满活力。
(3)教师与学生分别为自己的每一年的活力、发展列个清单,这有利于写作。因为做完这些事本身就是一些好文章。
这是一位英国女性为自己的21岁开列的清单:
①有能力轻松支付每月的水、电费账单;
②拥有自己的公寓房间;
③有辆汽车,养只小狗;
④每年到希腊玩一趟;
⑤成为一位母亲;
⑥有一些很好的朋友;
⑦对别人有所帮助。
10、“多欠债、勤还债”这条路非常美
著名数学吴文俊在回忆陈省身时说了许多话,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发人深身。
吴文俊是陈省身的学生,吴文俊有这样的一段话,说的非常好。
我反复思考这句话,感觉这句话特别适合于现在的学校,所以我用这段话写了两篇文章,一是从教师写的,一是从管理角度写的,我们如果有了“还债”意识,专业成长的速度肯定能够加快。
著名数学家吴文俊在追忆世界数学大师陈省身时有这样一段话:
“先生让我到图书馆看书,就‘不闻不问’了。直到一年后,突然有天找我,叫我‘还债’,我当时莫名其妙,我又没有欠谁的钱,还什么债?陈先生解释说,你看了那么多人家的研究成果,吸收了人家的东西,就是欠人家的债,现在你自己也得做出东西来,还给别人。”
我在教师进修学校工作期间,曾经对3500名小学管理者、教师进行“阅读教育著作多少本”进行调查,85%以上的被调查者读教育著作不到一本,读十本以上的不足3%。就是这种读书情况,都不欠人家什么东西,自然就不需要什么还债。
一所学校中,大凡读书多、写文章多、敢于用自己的智慧进行实践的老师,其实就具备了这种还债意识,在不断地思考中,自然也就创造出了自己的世界,自然在教育教学中就会有着自己的特色。一所学校的领导如果用这种简单的方法来组织老师如此工作,这所学校肯定就会在这种简单之中形成有影响的办学特色,但运用这种理念来管理的学校也是很少的。学校领导怎么逼着教师有债?一是想尽办法建设好学校图书馆,为老师订阅一些报刊杂志。笔者曾经到好多学校看过,有的学校订阅的教育报刊杂志少的可怜,新书基本没有。新课程改革已经三年多了,书架上还找不到新课程方面的书籍。二是应该在8小时工作时间内,给教师阅读的时间,如果做到这一点,老师自然必须还债。三是有计划规定每位老师每学期的必读书目,学校条件允许也可以以装备老师家庭图书馆的方式送书给老师,这样老师肯定就得读了,债自然就会还了。
现在谈论教师专业成长的话题非常多,但能从还债的角度来论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并不多。所以,我认为,把还债意识引到教师专业成长上来,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因为教师心中有了债,自然会想法设法去还债。教师自身为自己找这样的债,其实是在激活自己的智慧。每位老师都是智慧之人,但如果不读、不做出自己的东西来,这种智慧其实就是沉睡的表现,而有了债,每个人的智慧就会真正成为智慧。笔者认为,管理者应该把“债”之意识引入到教师专业成长中来。
众所周知,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无债之人,也就是说人人都欠债。这个债是怎么欠的?我们应该欠什么样的债?不应该欠什么样的债?我们应该怎样欠债?我们应该怎样还债?诸多问题值得我们反复研究。
“还债”就是创造,就是用他人已有的成果,创造自己的现在与未来。对于老师来说,“还债”就是用更多的教育教学等理论及他人的实践,书写更美的篇章,引导每位学生创造出绚丽的个性世界。对于学校管理来说,“还债”就是创造出学校的品味。

欠债就是读书,还债就是写作创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7 12: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