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生语文质疑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报告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1-9-19 09:03
标题: 《小学生语文质疑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大多以“讲解式”、“问答式”为主,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为教师完成教学过程服务,学生作为装载知识的容器为接受知识服务,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学生缺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缺乏创新意识,语文教学呈现出“高耗低效”的现状。究其原因是教师“目中无人”,教师教育观念未能转变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上来。
根据这一现状,我们提出开展“小学生语文质疑能力培养”课题研究,其目的就是从课堂教学入手,改革教学结构,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促使学生主体意识得到发展,思维品质得到提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设
现代教学论强调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开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为终身学习与工作奠定基础。那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布鲁巴克曾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因此,我校提出“质疑能力培养”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的设想。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质疑能力培养”课题研究目标是:(1)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敢于提出问题。(2)分年段有重点地培养质疑能力,能从课文的语言材料中发现并解决问题,逐步达到思维的深刻性。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质疑能力培养”课题研究立足于改进教学策略,千方百计地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掌握学习的方法,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1、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2、不同年段质疑能力的不同要求及如何达到要求。
3、通过“质疑能力培养”,学生在心智和思维上的发展变化。
4、“质疑能力培养”对教师的备课要求。
五、主要策略与原则
成功的语文教学策略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训练为主。因此,“质疑能力培养”课堂教学要改变现行课堂教学中不合理的成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发挥其能动性。
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才能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2、循序渐进原则。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有它的顺序性、阶段性以及发展速度的不均衡性等特点。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将学生的思维品质分为探索性、广阔性、深刻性三个阶段,逐步进行训练。
3、面向全体性原则。陶西平同志曾说:“在基础教育阶段,不要求教师去做伯乐,教师应该是园丁。”现在,我们是创造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我们要面向每一位活生生的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4、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第斯多惠曾说:“不好的教师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因此,我们要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六、课题研究方法与进程
(一)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质疑能力培养”这一课题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对课文的理解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2、文献资料研究法。在研究时,通过搜集、整理文献,并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为实验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
3、比较法。通过实验班与非实验班语文成绩横向对比及实验班三、四年级语文成绩的纵向对比,了解“质疑能力培养”课题对教学成绩的影响。
(二)研究步骤
我们把课题研究分成四大阶段:
第一阶段:2001、9——2002、7,以字词认知为重点进行质疑研究。
2001年9月课题研究正式启动,我们查找了大量的资料供教师学习,提供教师的理论基础,并在启动不久,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质疑能力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提的问题(字、词为主)大多无多大的意义。为此,教师加大力度采用示范、启疑、引疑的方法,启发学生学会提问。经过一学年的训练,学生学会了从课题入手质疑,并能抓住重点字、词进行质疑。
第二阶段:2002、9——2003、7,以段的认知为重点进行质疑。
2002年9月,开学初,为了更好地训练学生质疑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我们专门设计了“质疑研究表”,训练学生从多方面进行质疑,并且每小组都有了自己的合作本,各自的收获、疑难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便可择录选到合作本上,教师以画笑脸的方式给予鼓励和肯定。这一学年,教学模式初具模型(预习存疑→组内合作→课堂汇报→释疑解难→激疑拓展),而且,邱桂花老师执教的《白杨》,获县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第三阶段:2003、9——2004、7,以篇的认知为重点进行质疑。
2003年9月,课题研究已进入第三阶段,学生的质疑具有了一定的广阔性、条理性,无须再用质疑研究表进行训练,教师着重抓学生的个人预习,要求学生在预习本上写上自己的收获与疑难,并在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上做好记号。这一做法,主要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课堂上,教师主要抓住几个关键性的问题进行集体交流并拓展,教学模式已成型。邱桂花老师撰写的“创新教案”获县评比一等奖。
第四阶段:2004、9——2005、7,成果总结与运用阶段。
这一阶段,我们将在创新推广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时,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氛围,对学生的座位进行“动”“静”结合的合理安排。让思想活跃的与思维不够活跃的同桌,成绩良好的与成绩不佳的同桌,以起到互助互补的作用。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21-9-19 09:03
七、课题研究结果
(一)成绩纵向比表
1、本班三、四年级语文成绩对比表及趋势图。
项目 | 及格率 | 优秀率 | 平均分 | 名次 | 备注 |
三年级 | 92% | 68% | 84.5 | 6 | 全镇 统考 |
四年级 | 97.5% | 15% | 71.7 | 1 |
2、本班与非实验班语文成绩对比表。
四年级:
项目 | 及格率 | 优秀率 | 平均分 | 名次 | 备注 |
实验班 | 97.5% | 15% | 71.7 | 1 | 全镇 统考 |
非实验班 | 87.2% | 2.6% | 67.05 | 2 |
五年级:
项目 | 及格率 | 优秀率 | 平均分 | 备注 |
实验班 | 95% | 43.9% | 78 | 期末 考试 |
非实验班 | 90% | 35% | 73 |
(二)问卷统计表。
为了解学生对“质疑能力培养”这一课题适应情况,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表调查学生。对实验班进行调查。被调查人共36个,调查结果如下:
表1:
选顶 | 人数 | % |
有利于课文理解 | 36 | 100 |
不利于学习 | 1 | 2.8 |
没有提高学习兴趣 | 3 | 8.3 |
表2:
自己喜欢的课 | 人数 | % |
语文课 | 18 | 50 |
其它课 | 8 | 22 |
语文、其它课 | 10 | 28 |
实验结果表明:
(一)通过采用“质疑能力培养”课题研究后,教师能以生为本,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而且,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二)全班学生基本掌握了语文学习的一般方法,能自觉主动地预习课文,敢于提出问题,并能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重点内容进行质疑,学生具有一定的广阔性与深刻性。
(三)促进了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从近三年成绩对比趋势图表明,学生的语文成绩呈上升趋势。
(四)通过“质疑能力培养”课题实施,课堂气氛更活跃了,促进了言语交流,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五)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阅读兴趣的增强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带动了学生阅读量的增加,阅读能力的提高。相应地,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得到提高。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