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1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校管理工作论文 校长听课评课如何走向专业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3 08:24: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堂是教学质量提高的主渠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验场,是学校教学管理的脚手架。校长经常性听课评课有助于课堂质态提升,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有助于教学管理实效。现实中,校长听课评课普遍存在着凭心情、无重点、泛而浅、不走心等现象,甚而带来由乱点评、一言堂、非专业产生的负影响。因此,校长听课评课如何走向专业化是值得研究、探讨、反思、总结的问题。

校长听课评课要把握住课堂中最重要的三个元素:教师、课程、学生。我认为,这三个元素应该是校长听课评课的立足点与落脚点。

一、教师

人类文明最直接、最集中的传递途径是在学校的师生之间。因而老师常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文明的传播者”。遇见好老师是人一辈子的福分。课堂是教师展示魅力的舞台,教师的素养引领着课堂的走向。一节好课,从教师角色来看要具备四点:

1.行去流水的讲述

《给教师的建议》关于备课有这样的论述:“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美国学者 L·舒尔曼分析教师专业知识框架为: 学科知识 一般教学知识 课程知识 学科教学知识(简称PCK) 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 教育情境知识 关于教育的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通过实证认为:学科教学知识(PCK)最能区分学科专家与教学专家、高成效教师与低成效教师间的不同。老师要思考一个问题:年复一年的教学,怎样才能在重复的劳作中做出新意而不至于平淡甚至无趣?上海师范大学燕国材教授讲授《中国心理学史》的开场白“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别开生面的开场激起了年轻学子研究中国心理学史的冲动。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中的活水源自不断学习和对每节课的认真准备。

2.巧设机关的问答

“问答”教学法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从孔子、苏格拉底时代就是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提问不能简单的为了从教科书上提取信息,也不应是只希望学生回答出具体事实。校长听评课听应当关注教师提问的水平。巧设机关的问答能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心理学有个名词叫“沉锚效应”,即人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判断与决策易受第一印象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禁锢了人的思想。有经验的教师教学中会巧用“沉锚”,比如:有的老师课堂上偶尔会故意犯“错”,等待学生“揭发”;有的老师会故意抛出看似二元对立的问题,引学生“钻套”。这些都是课堂组织教学、调动气氛、活跃思维的重要技巧。课堂不仅是知识的贮存场,更是智慧的空间站,校长听课评课要善于发现师生之间这一类对话互动,加以赞许与推广。

3.春风化雨的情感

如果把课堂比作平静的湖面,情感就如春风,吹起了湖面的灵动与生命。教师的一句话语、一个手势、一次颔首、一个眼神都可能饱含着爱。我们学校顾厚春老师,工作几十年,每一天的每一节课都有一个必做的动作:课前师生互致问候时老师行鞠躬礼,这一习惯也感染了不少年轻教师并被仿效。育人先育心,教人先立己。教师要能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不同的情感世界,以高尚的师德影响人,有情感的课堂是有温度的。民主、开放、平等的课堂更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

4.点石成金的激励

课堂中老师激励学生必不可少。激励的方式有很多,如话语式:像“真棒”“非常好”之类,这类语言虽有一定激励性,但显得太过直白而言不由衷,起不了点石成金的功效。教师要少用慎用。不妨试着换一种话语激励方式,曾听过一节数学课“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老师这样鼓励学生思考“计算计算,用计来算”。再如行动式:课堂上几十个学生,教师怎样观察了解座位上几十位学生学情? 有一次听课,学生板书时,教师行间巡视,选出又好又快的几位同学胜出,胜出的学生再下位批改同组学生,这种行动式激励增加了挑战性、趣味性。

二、课程

现在课程泛化现象严重,甚而至于学校里的一切都用课程来套。锡山高中唐江澎校长对课程解释最为通俗:“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杨九俊院长对课程也有精辟的解释:“课是目标,程是里程,课程是朝着目标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所以,我觉得校长听课评课关注课程应当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1.清晰明确的目标

这里的目标指向是课堂教学实践,是课堂教学目标。相比于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更具体细化,更清晰明确,更侧重知识和方法的习得。新课程实施后,许多人有种误读:认为谈到知识目标就与老路、应试、机械、沉旧等词相联。殊不知脱离了知识目标的教学目标是无本之木。知识能力是检验教学效果首要环节,知识目标是底线目标,是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知识目标如夜空中的北斗,引导着学生往哪去。每节课的知识都是学科知识体系下的重要一环,如果学生掌握了每节课的知识,就能环环相扣,学科素养自然形成。

2.切实可行的内容

切实可行的内容主要是指要适合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班级授课与因材施教一直在矛盾中进行着,班级授课制约着因材施教,但不等于因材施教就是不可达到的理想地。在班级授课与因材施教之间要寻找中间地带,借助讲学案推进班内分层教学是良方。我们学校数学讲学案新授课分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变式拓展三部分,层层递进。课后作业分为温故知新和探究应用两部分,温故知新必做,探究应用选做。基于学情的内容是适合学生自己的,为的是每个学生都能做最好的自己。正如宋代硕儒朱熹所言:“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

3.讲练适配的强化。

   经常听到这样的听课评价“讲得太多了”。“讲”是课堂的最重要的元素,是师生之间传递知识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讲要有度,讲完以后学生要能解决实际问题,还得靠练。因此,讲练适配的强化显得尤为重要。洋思中学规定:每堂课教师讲课时间最多不超过10分钟,一般在7分钟左右,有的课4分钟。像这样规定老师少讲的学校还有不少。虽说量化教师的教学行为缺少科学支撑,但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课堂上决不是讲得越多越好。教师讲述忌繁乱、忌满堂灌,能用一句话表述清楚的决不讲一堆话,能用一个词表述清楚的决不讲一句话。学习金字塔理论揭示了知识的“留存率”:听知识为5%,实践知识为75%,教授知识为90%,可见用知识的重要性,学而不用不以为知。

4.标准达成的评价。

这里的标准即课程标准。要在课程标准整体目标、内容、实施建议等框架之下感知课程,从知识技能、思维方式、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方面加以评价,具体要求在各科课程标准中有详细表述。“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泰勒指出:“ 教育是一种改变人的行为模式的过程,这里的行为是从广泛意义上理解的,包括思维、情感和外显的行动。当这样看待教育的时候,教育目标很显然就表征着教育机构试图在学生身上所引起的行为变化的种类。”这种试图在学生身上引起的行为变化换成与当今接轨的说法即核心素养。虽非一节课所见,但却是每节课的累积。因而,每一节课的标准达成的评价都应该放在整个学科课程体系之下进行,要有整体的认知。科学设计课堂教学观察表是校长听课评课要主抓的一项工作。

三、学生

教育,无论是理论层面的研究还是实践层面的体验;无论教学行为的是改进还是教育方式的改革,其万变不离其本的是要指向是学生。雅斯贝尔斯说教育要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可能性。课堂要让学生动起来,行动、心动;手动、脑动。

1.问题前置的预习

一堂好课,课前预习起着关键作用。奥苏贝尔意义学习理论阐明了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的联系。自主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重要学习理念。问题是探究的先导,课堂问题前置,带着问题去预习,由预习产生问题,再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衡水中学通过“读、写、练”进行预习管理,我们学校学案第一部分就是“自主预习”。 当然,预习的质量还取决于老师对预习的方法的指导和预习情况的检查。这也是听课评课应该关注的。

2.目不转睛的倾听

   我们经常鼓励课堂积极举手发言的孩子,而忽视了安静倾听的学生。如果我们注意观察总结,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往往成绩在中上行列,高手存在于安静倾听的学生中。安静中孕育着深度的思维。一堂好课,教师要有一段能让学生静静思考的时间,我们追求的不是热闹过后什么都没留下的课堂,而是用心倾听的课堂。认真倾听的课堂先要从教师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开始,即使错误的回答也不要随意的打断。要注意的是,当老师提问某位同学,并认真倾听他的发言时,眼神中还要关注其他同学,切不可只停留在发言的这一位同学身上。

3.全面深入的合作。

很多人听课喜欢坐在班级最后,这样易于观察老师。我听课喜欢坐在前排或中间,这样更方便融入学生。核心素养六项基本内涵之一是学会学习,学会学习的显性指示这一即合作学习。现实中普遍存在着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而不作,甚至产生1+1<2的情况。第斯多惠所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引导者,要科学合理构建合作小组,要在人数分配、组员分工、探究任务、成果评价。让学生在合中作,在作中获,在获中乐,在乐中学。

4.自主自觉的生长。

在乐中学,不是快乐轻松学习,而是解决问题后获得满足后的快乐,犹如破茧成蝶后的翩翩起舞。一堂好课最终要落到学生是否自主自觉的生长上,主要有这样几种表现:一是学习乐趣的调动,学生积极、整体、全面的参与到课堂。二是知识获得的方式,是否更多运用了推理演绎,步步求证,循循善诱、启而有发的教学。三是举一反三的思考,发挥学生听课的能动性,培养学生对知识原理、本质的归纳并能举一反三。四是能否解决实际问题,知识最终要为生产生活服务,课堂所学要与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以上只是我个人经验之上的思考,自成一说。老师、学生、课程、情境等组合成的课堂具有非线性、未知性、复杂性等特征,这些决定了一节好课的标准难以确定。如果真的有放之四海的好课标准,那早就被采纳运用了,所以前几年推崇的课堂教学模式限入了“一总结就成功、一推广就失败”的泥淖。哲学家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但这并没有影响我们识别树叶的能力。我想,听课评课亦有与其相通的道理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10-3 08:25:11 | 只看该作者
楚水初级中学  李一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2 15:0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