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3 02:18: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把《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两篇文章列在一课内,叫做《短文两篇》。刚开始,我还不理解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能从哪些角度进行整合呢?

《答谢中书书》中描写了山川之美,写到了高山、清流、石壁、翠竹、沉鳞、猿鸟等大自然中的美景,描写了秀美的江南风景。而《记承天寺夜游》也就只描写了庭中空明澄澈的月影,景物之间的差别较大,行文方式和语言特点差别都比较大。如果从写景的角度上看,《答谢中书书》可以和《三峡》列在一起,至少所描写的景物都有山川河流。如果从体裁和内容角度,《答谢中书书》可以和《与朱元思书》列在一起,至少这两篇文章都是书信,都用骈句,都描写了山川的秀美景色,共同点还是比较多的。

带着这种不解,我跟学生们一起探讨,我发现这样的问题抛给学生的时候,他们眼中有异样的光芒,讨论的特别热烈。最后我们的意见基本统一为:《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这两篇文章都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情”。

不管他们的境遇如何,他们的眼中都有美景。陶弘景号称“山中宰相”,这个人非常有才华和智慧,但是却几度隐居,皇帝曾到山中拜访他。他应该不是故作清高,而是看不惯当时官场的黑暗和复杂吧。归隐也是是他最无奈的选择。尽管这样,他还是对大自然、对生活有着无限的热爱,醉心于山水,想要忘却世事烦忧却又不能,世人皆醉的无奈之情不觉流露出来。

苏轼在经历过“乌台诗案”的致命打击,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政事,比较“闲”,月夜漫步,表面上看欣喜而悠闲,实则内心却依旧无法平静,在空明澄澈宁静似水的月影之下,隐藏着一颗无奈的心。是自嘲、是悲凉、是无奈、是乐观……对于一个拥有一身本领满怀报国之志却受到排挤压制的人来说,这些感情抑或都有吧。

不管他们眼中的景色如何,都不能改变他们的初心。陶弘景看到的是山高水清、色彩斑斓、山林热闹,一派生机,是人间仙境,却感叹康乐以来无人能懂。这是怎样的遗憾啊。也许他还想说,这不是个人的原因,而是社会太黑暗、太混乱,让人顾不上欣赏这美景吧。苏轼在经历过打击之后,眼中依然有宁静的月光,他可能真的希望自己能真正内心平静下来,但是他的初心不允许他做真正的“闲人”,所以我们能从“闲人”这个词中读出他的悲凉、感慨和乐观豁达。

在他们的心中,这种“情”都不是为他们个人利益,而是出于对家国天下的初心。之所以难解,也许就是因为那个黑暗腐败混乱的社会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3 03: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