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9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2-7 13:56: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守株待兔》,是寓言故事,那么就包括两部分的组成。“寓言”应该就是故事所蕴藏的寓意,而这则寓言,我想让学生记得“要想不劳而获,最终一无所获!”而既然是故事,就得让孩子会说这个故事,能向周边的人转述这个故事。怎么才能让孩子们会讲,而且讲清楚,讲正确呢?

    首先按课题讲。揭示课题后让学生给“守”扩词,“看守”“守护”“守卫”……那么《守株待兔》的“守”就是“守候”。接着得出“待”就是“等待”那么“株”指什么?孩子们自由读课文,划出中介绍“守株待兔”的句子,出示:“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读句子,原来“株”就是“树桩”,穿插学习了“桩”这个生字。这样题目的意思,学生通过组词,找句,就那么自主性地理解了。然后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种田人要守着树桩坐着野兔?结果怎么样?”再次跟文本对话,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一板书“撞死”“白捡”“坐等”“全完了”。师生看着板书,合作完成“(   )撞死了,(   )白捡了野兔,于是坐等(   ),结果,(   )全完了!”指导学生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故事将具体。而故事要想讲生动,则要等全篇课文的学完。

    所以接下来的学习主力就是识字读文。

    “为什么野兔会撞死在树桩上呢?”请一个孩子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其他孩子圈出那关键字。于是“窜”被孩子们从课文中揪了出来,字理识字,“窜”本义是老鼠躲藏在了洞穴里,那么发觉危险,老鼠们就会四处窜逃,于是就有了“抱头鼠窜”“东跑西窜”。那么“窜”表示的是一种怎么样的“跑”,孩子们说谁飞快地跑,慌张地跑。追问“猜猜,野兔为什么要如此飞快、慌张地跑出来呢?”孩子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有的说是因为遇到了猎人,有的说是因为被狮子追赶……而这样的意外并不是为经常发生的,于是孩子们说“这只是巧合”“这只是偶然!”然后在朗读中再次领会“窜”的迅速和慌不择路,所以种田人才得以“白捡”。

    在预习新课时,刚好有孩子质疑为什么说“白捡”,在课堂上我适时地表扬了孩子的用于质疑,然后鼓励其他孩子帮忙解答,于是“没花一点儿力气”被会学习的孩子找了出来。创设情境,如果你“白捡”这么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孩子们说得起劲“开心”“高兴”“兴奋”……于是“乐滋滋”自然进入了孩子们的视线,不用繁琐的解释,孩子们都能“乐滋滋”地读好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因着“乐滋滋”,种田人“从此丢下了锄头……”学习“此”本义“就餐”,延伸义“到位”现指“这,这里。”联系“此人”“此时”“此处”“此地”明白它的的现在意义。然后学习“锄”,为什么是金字旁?右边的“助”声旁的作用所在。种田人丢下了“锄头”就是丢下了自己的劳动工具,就是放弃了种田,那他要干什么?如何理解“整天”?我说:“早上,阳光明媚”孩子们接着说:“种田人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我说:“中午,烈日炎炎”孩子们接着说:“种田人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我说:“傍晚,夕阳西下”孩子们接着说:“种田人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我说:“第二天,第三天……”孩子们接着说:“种田人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我说:“一个星期,两个星期……”孩子们接着说:“种田人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那么种田人这样的行为,我们用一个词来概括,该怎么说呢?“不劳而获”被我板书了出来。

   “种田人这样做,会有收获吗?为什么?”“偶然”“巧合”再一次出现在孩子们的话语里。而课文的结局就是这样介绍的:“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鼓励孩子们“你觉得自己在读这句话的时候,会强调哪些词语?”“一天一天”“再也没有”“长满”“全完了”孩子们一无遗漏地找了出来,而且读得有声有色。然后让孩子们来劝解种田人,水到渠成,于是“一无所获”应运而生。

    最后留足够的时间指导孩子们书写生字,投影评析孩子的写字,同桌互相给对方的字打星。孩子们认认真真地写完了字,然后仔仔细细地寻找对方写得漂亮的字,每一个孩子都参与,每一个孩子都收获。

   “不要为了一只野兔,放弃整块田地!”也许孩子们现在不懂,但是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会慢慢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2-7 13:57:21 | 只看该作者
5.《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3月1日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
教学主题:守株待兔      
课时:共2课时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马小红 雁鸣湖镇区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3)、能复述寓言的大意,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2.教材分析
《守株待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学会观察生活,认真动脑的习惯”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寓言两则》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
3.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边读边想等学习方法,大部分孩子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部分孩子已初步学会默读的方法 。寓言是孩子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孩子们爱读,也喜欢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4.学习目标
1.认识折、冀等5个生字,学写守、株、待等9个生字。指导写好株、耕两个字,木和耒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变成点。
2.能读准字音、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难点:
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寓言。
评价任务
任务一:通过环节一检测目标1的达成。
任务二:通过环节二检测目标2的达成。
任务三:通过环节三检测目标3的达成。。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9
学习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  同学们,学过寓言故事吗,有什么特点?下面考考你,根据图片、能不能猜出故事名称?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知寓言故事出发,通过看图片猜寓言故事名称从而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
2.出示图片。(守株待兔),古人写的寓言故事叫做文言文寓言,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咱们都了解过,今天咱们看看古人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
(1)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师随机指导“株”“待”的写法。
(2)提问"株"什么意思?守株待兔什么意思?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问题讨论、思考,引入课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五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句。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
(1)折颈而死:“折”,做一做折的动作,提手旁。“颈”,应读三声。
(2)“冀”字正音。“冀”与“翼”对比识字。出示:羽翼、希冀。
(3)身为宋国笑。出示:[ wéi ]1.做,行,做事2.当做,认做3.变成4.被 [ wèi ]1.替,给2.表目的3.对,向。
师提问:在本句中,“为”读哪个音?读一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加一加、熟字换偏旁等方法来识记生字。多音字根据不同的意思来辨别在此处的读音,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宽学生知识宽度。】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目标二)
指导学生读课文,学习生字。(完成评价二)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2.生字组词,巩固识字。
3.指导书写“株”。提示木字旁做偏旁最后一笔捺变为点;提示“株、待、耕、折、颈、释”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指导书写“守”和“宋”。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字的异同。
扩写《守株待兔》
春天的一个上午,宋国有一个农民拿着耕田用的工具出去耕田,田地旁边有一个又圆又大的树桩,是柳树的树桩,它里面的线条很粗,外面的树皮非常光亮,应该是经过了风吹雨打才能非常的亮。农民刚耕完了一小片儿地,就听见树格外有声音传来,她扭头一看,一只白色的野兔像一匹马飞奔而来,“扑通”一声,猛地一头撞在了树桩上,脖子折断了,然后它背靠着地,扑腾了一会儿就死了,农民看到了死掉的兔子,就把它带回了家。回家后,农民把它做了红烧吃掉了。但是他想:这一只兔子也不够我们吃几天呀!我可以再芳弄几只兔子回来,第二天他又去了那个树桩旁边等着兔子过来,也不管田地了,一心想着兔子,可是过了四五天,还是没有兔子来。有一个人每天看着他在那守着树桩等兔子,就把这件事当成了笑话告诉了其他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7 23:4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