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总复习题练习题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1-5-8 11:20:00 | 只看该作者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             ,作者       原名      ,我国伟大的      、       、       。我们学过他的课文还有       、       (写出两篇)。
2、《爸爸的花儿落了》是      作家        ,节选自             。
3、《丑小鸭》中的丑小鸭处处受排挤,受嘲笑,受打击,但他并没有绝望,也没有沉沦,而是始终不屈地奋斗,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高贵的天鹅。作者是     (国家)的       ,此文也是作者的自我写照,你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吗?请你再写出他的三部作品           、            、              。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                ,作者     国诗人       ,著名诗作有           、          、            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           ,                   。
《未选择的路》选自                ,作者是     国诗人          。
5、《伤仲永》选自              ,作者是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他是“         ”之一。(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
6、《黄河颂》选自组诗《              》,这是一部大型        作品,由       作        词,         谱曲,由     个乐章组成。
7、《最后一课》的作者是      国作家        。我们在本册学过的课文           中也提到这位著名作家。
8、《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选自                ,作者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         。
9、《土地的誓言》作者           原名         。写于        事变十周年,本文题目的意思是                     。
10、《木兰诗》是我国        时北方的一首         民歌,选自     代       编的               。
11、《邓稼先》的作者是     籍华裔1957年“        物理学奖”获得者          。邓稼先是我国的“        ”元勋,被称为美国的“原子弹之父”是              。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          。文中所记叙的闻一多先生还是我国现代著名的         和          。
13、《音乐巨人贝多芬》的作者是        ,选自                。贝多芬是     国作曲家,他的代表作有              ,               。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作者是被誉为“           巨匠”的    国作家       ,代表作有           、          等。
15、《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                  主持编纂的一部                 体通史,记载了从            到            共1362年间的史事。作者             ,字          ,是          代的       家、      家。
16、《社戏》的作者        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中篇小说《          》,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         》、《         》等。《社戏》中的“社”原指             ,在绍兴,“社”是一种             。
17、《安塞腰鼓》的作者           。
18、《竹影》是我国现代著名的       、散文家         先生写的一篇叙事散文。
19、《观舞记》是我国现当代著名女作家       的作品, 原名       ,福建长乐人。我们读过她的《           》《          》、《            》等作品。
20、《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             》,本文的作者是    代        。《虞初新志》是     代        编选的        小说。
21、《伟大的悲剧》作者是      (国家)的       。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       方面和       方面。
22、在西方,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要读      国小说家    写的《                        》。“     ”已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课文《                       》就选自于此书。
23、《登上地球之颠》选自                     ,作者          。
24、《真正的英雄》是美国总统               的一篇演讲,为了悼念1986年1月28日,美国“                ”号航天飞机失事中牺牲的英雄们。
25、《夸父逐日》选自《                          》,这是一篇神话,你还知道的神话传说有                         、                            。
《两小儿辩日》选自《              》,是涉及我国古代大思想家         的故事。
26、《珍珠鸟》是当代著名作家         写的一篇人与动物之间爱的颂歌。
27、《斑羚飞渡》是我国当代最著名的动物小说家           动物小说中的精品。
28、《华南虎》是“七月诗派”重要成员         创作的具有浓厚象征色彩的一首诗。
29、《马》的作者         ,    国       家、       家。他用40年的时间写成36巨册的《            》。
30、《狼》选自短篇小说集《         》,作者       ,字     ,别号    ,是   代人。“聊斋”是      名,“志”的意思是     ,“异”在标题中的意思是       ;这个书名的意思是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1-5-8 11:20:00 | 只看该作者
五、综合性学习
⒈        黄河,母亲河
(一)        成语:泾渭分明,中流砥柱(二)        谚语:跳进黄河洗不清,不到黄河心不死(三)        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黄鹤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2. 戏剧大舞台
(一)        特点:京剧雍容华美,昆曲典雅精致,梆子戏高亢悲凉,越剧轻柔婉转。
(二)        脸谱:红脸褒义-忠勇,黑脸中性-猛智,蓝、绿脸中性-草莽英雄,黄、白贬义-凶诈,金、银神秘-神妖。
3. 马的世界
(一)        成语:老马识途,天马行空(二)        俗语:风马牛不相及。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三)        历史:的卢马—刘备,昭陵六骏—李世民。
六、文言文复习
(一)、翻译:
1、 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译:别人渐渐地请他父亲去作客,有人花钱求仲永题诗。
2、 卒之为众人。译:最终他成为普通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没有达到。
3、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译:从此别人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能够马上完成,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看的地方。
4、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译:他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
5、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译: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人平常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6、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译: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译:与有志之士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重新认识他。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你现在手握重权处理大事了,不可不学习。
8、不能指其一端。译: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
9、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译:在这时,宾客没有不(被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的,(他们)扬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几乎要抢先逃跑。
1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译:其中夹杂着噼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11、河、渭不足。译:黄河和渭水的水不够。
12、弃其杖,化为邓林。译:(最后)弃掉自己的手杖,化作一片桃林。
13、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译: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二)文言文部分
一、《伤仲永》
1.出处: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2.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内容理解: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4.字词句: A.字音:环谒[ye] 泯[min]然 称[chen] 夫[fu]
B. 词义: ⑴.通假字: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②.贤于材人远矣: “材”通“才”,才能。 
③.未尝识书具: “尝”同“曾”,曾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5-8 11:20:00 | 只看该作者
⑵.古今异义:
①.是: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自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今为判断词。
②.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eg:或以钱币乞之;今义为或许。
③.文理:古义是文采和道理,eg: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⑶.一词多义:
①.自:a.自己,eg:并自为其名;b.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闻:a.听说,eg:余闻之也久;b.名声,eg: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其:a.这,eg:其诗以养父母;b.他的,eg:稍稍宾客其父。
④.并:a.连词,并且,eg:并自为其名;b.副词,全,都,eg: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⑤.名:a.名词,名字,eg:并自为其名;b.动词,说出,eg:不能名其一处也。
⑥.宾客:a.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eg:稍稍宾客其父;b.名词,客人,eg: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⑦.就:a.动词,完成,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b.动词,从事,做,eg:蒙乃始就学。
⑧.然:a.代词,这样,eg:父利其然也;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eg:泯然众人矣。
⑨.于:a.介词,此,eg:贤于材人远也;b.介词,在,eg:与厅事之东北角。
⑩.为:a.动词,作为,eg:其读以养父母,收族为意;b.动词,成为,eg:卒之为众人。
⑩.夫:a.指示代词,那些,eg:今夫不受之天;b.名词,丈夫,eg:夫起大呼。
⑷.词语活用:
①.忽啼求之(啼,哭着,动词作状语。)  ②.父异焉(异,奇怪,形容词作动词。)
③.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④.父利其然(利,作动词。)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作状语;环谒,四处拜访。)
⑸.重点词语翻译:
①.世隶耕(隶,属于。)  ②. 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③.称前时之闻(称,相当。)  ④.通悟:通达聪慧。 ⑤.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⑥.彼其:他。 ⑦.泯然:完全。
⑧.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务农。
②.省略句:a.不使学。(即“不使之学”,省略宾语)    不让方仲永学习。
b.令作诗。(即“令其做诗”,省略宾语)   我叫方仲永作诗。
c.还自扬州。(省略主语“我”)      (我)从扬州回乡。
d.受之天。(“之”后省略“于”)      先天得到的。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币求仲永题诗。
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县里的人,不让他学习。
⑤.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⑥.其诗以养其父母,收族为意: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此,指定事物叫他作诗,他立即写成。
⑧.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叫他做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跟以前听说的相当了。
⑨.今夫不受之天,故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之成为普通人就完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5-8 11:20:00 | 只看该作者
6、课文理解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第一阶段:幼年天资聪慧“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第二阶段:才能渐退,“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泯然众人矣”。
(2)“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答:“受于天”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又指人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3)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样看待? 答: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作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的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4)请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不与作者观点雷同):
①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②活到老,学到老。③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二、《木兰诗》
1.出处:又叫《木兰辞》,这是南北朝时北方名歌中的一首 叙事诗 ,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首诗后经文人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互相辉映,对后代的文学艺术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2.字词句:
A.字音:机杼[zhu] 鞍鞯[an jiang] 辔[pei]头 鸣溅溅[jian] 金柝[tuo] 阿姊[zi] 霍霍[huo] 可汗[ke han] 贴:军帖[tie];贴[tie]黄花;字帖[tie]
B.词义: ⑴.通假字: 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粘贴。 ②.出门看火伴:“火”通“伙”。
⑵.古今异义: ①.爷:古义指父亲,eg: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②.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③.但:古义为只,副词,eg: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郭:古义为外城,eg: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
⑶.一词多义: 市:a.集市,eg:东市买鞍马;b.买,eg: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买:a.买(东西), eg:东市买骏马;b.雇,租,eg:欲买舟而下。
⑷.词语活用: 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⑷.重点词语翻译: ①.旦:早晨。 ②.溅溅:流水声。 ③. 胡骑:胡人的战马。 ④.强,有余。 ⑤.不用:不愿做。 ⑥. 扶将:扶持。 ⑦.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财物。
C.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②. 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 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跨越关山岭(疾行)如飞。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寒冷的月光照射着铠甲。
4、成语:扑朔迷离: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课文理解
(1)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2)表现将士苦寒生活的句子/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3)表明木兰功劳之大、赏赐之多的句子/表现木兰有很大功劳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4)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地准备的句子: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5)写木兰经历持久、出生入死、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6)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本文的哪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7)表现木兰为父亲出征的事忧虑的句子: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8)描写木兰回家后还原女儿本色的句子: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1)互文: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正确解释: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正确解释: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③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正确解释: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正确解释: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2)复沓(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②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③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3)对偶: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②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5-8 11:20:00 | 只看该作者
三、《孙权劝学》
1.出处:选自《资治通鉴》 2.作者: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称谓)。
人物: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创建者。 鲁肃,字子敬,三国时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3.字词句: A.词义: ⑴.古今异义: ①.但,古义为只,eg:但当涉猎;今为转折连词。 ②.治,古义为研究,e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为治理。   ③.博士,古义为官职,e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为学位。
⑵.一词多义: ①.以:a.用,eg:以军中多务;b.与“为”译为“认为”,eg: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当:a.掌管,eg:当除掌事;b.应当,eg:但当涉猎。 ③.见:a.知道,eg:见往事耳(了解历史罢了。);b.认清,识别,eg: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看见,见渔人,乃大惊。 ④.若:a.动词,比得上,eg:孰若孤;b.介词,好象,eg:仿佛若有光。 ⑤.之:a.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eg: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助词,的,eg:于厅事之东北角。
⑶.重点词语翻译: ①.当涂:当道,当权。 ②.辞:推托。 ③.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 ④.才略:政治或军事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⑤.涉猎:粗略地阅读。 ⑥.刮目相看: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⑥.更:更新。
⑶.成语:   ①.吴下阿蒙:比喻学识尚浅。        ②.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倒装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何见事”应“见事何”,疑问句宾语前置。) 老兄你为什么看事情的变化这么晚呢? ②.省略句:肃遂拜蒙母。(“拜”后省略介词“于”。) 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是想让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博士吗? ④.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不过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懂得过去的教训罢了。 D.备注:本文以对话为主,语言形象,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是的口吻、神态和心理。详略得当。
翻译句子(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你现在执政掌权,不能不学习。(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这样)大有好处。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吴县吕蒙了!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译:土分别多日,就要重新换个眼光看待(他)。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6)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只是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8)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吕蒙总是以军中事多来推辞。
课文理解(1)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要想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并学有所成。(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孙权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答: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劝学;孙权用自己的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来劝吕蒙学习的。(3)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答: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是侧面描写;作用是突出表现吕蒙修业,学有所成。
四、《口技》 1.出处: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人。
3.字词句: A.字音:少顷[qing] 呓[yi]语 齁[hou] 曳[ye]屋 许许[hu]声
B.词义: ⑴.通假字: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这里指座位上的人,即宾客;全场静悄悄的。
⑵.古今异义: ①.但:古义为只,eg: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今表转折连词。 ②.闻:古义为听,eg:微闻有鼠作作索索;今义用鼻子嗅。
③.股:古义为大腿,eg:两股战战;今为屁股。 ④.走: 古义为跑, eg: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今为步行。 ⑤.虽:古义为即使,表假设连词。eg:虽人有百手;今义虽然,标转折连词。
⑶.一词多义: ①.乳:a.动词,喂奶,eg:妇抚儿乳;b.名词,乳头,eg:儿含乳啼。
②.绝:a.副词,极,eg:以为妙绝;b.动词,尽、消失,eg:群响毕(全,都)绝。
③.妙:a.名词,妙处,eg:众妙毕备;b.形容词,美妙,奇妙,eg:以为妙绝。
④.指:a.名词,指头,eg:手有百指;b.动词,指出,指明,eg:不能指其一端。
⑤.作:a.拟声词,eg:有鼠作作索索;b.开始,文中是发出声音,eg:…百千其作。
⑥.间: a.动词,夹杂,中eg:间有里拉崩倒之声;b.动词,间断,eg:遂与外人见隔。
⑦.是:介a.词,这,eg:当是时;b.判断动词,eg:问今是何世。
⑷.词语活用: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京城中有个擅长口技艺术的人。)
②.不能名其一处(名,名词作动词,说出;不能够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
③.会宾客大宴(宴,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会,适逢;正碰上有家人大摆宴席请客。)
⑸.重点词语翻译: ①.少顷:一会儿。  ②.既而:不久,紧接着。  ③.是时:…的时候。  ④.未几:不久。  ⑤.一时:同时。 ⑥.呓语:说梦话。  ⑦.絮絮:连续不断地说话。  ⑧.中间[jian]:其中夹杂着。 ⑨.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少,稍微;舒,伸展、松弛。 ⑩.稍稍:渐渐。 ⑩.倾侧:翻倒倾斜。  ⑩.齁:打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5-8 11:20:00 | 只看该作者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倒装句:会宾客大宴。(应为“会大宴宾客”,宾语前置。)
正碰上由家人大摆宴席请客。
②.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应有尽有。文中形容声音之杂。
③.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在这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惊慌变色离开座位,个个捋起袖子,露出胳膊,两条腿直发抖,几乎都想抢先逃走。
五、《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
1.出处:《山海经》;《列子》 2.作者:第二篇选自作者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
3.文学影响:《山海经》是我国古代地理著作,共18篇,内容包括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及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等,并保存了不少远古神话传说。《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
4.字词句: A.词义: ⑴.通假字:“知”通“智”,eg:孰为汝多知乎?
⑵.古今异义: ①.汤:古义热水,eg:日中如探汤;今常用于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②.汝: 古义为代词“你”,eg:孰为汝多知乎?今为姓氏。
③.去:古义为离,eg:我以日始出时出人近。今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⑶.一词多义: ①.为:a.动词,是,eg:此不为远者;b.动词,说,eg:孰为汝多知乎?c.作,eg:化为邓林;d.认为,eg:孰为汝多知乎?
②.其:a.介词,那,eg:问其故;b.介词,它,eg:及其日中;c.介词,他的或他们的,eg:弃其杖。
⑷.词语活用: ①.孔子东游(东,名词作状语,到东方。) 孔子到东方游历。
②.而日中时远也(远,形容词作动词,离人远的。) 正午时离人远。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倒装句:孰为汝多知乎?(应“孰为汝知多乎”,谓语前置,起强调作用。) 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②.省略句:未至,道渴而死。(“未至”前省略了“夸父”) 夸父还没有赶到太湖,就在半路渴死了。 日中如探汤。(应“日中如于之探于汤”;省略介词和宾语;) 正午时像(把手)伸(向 )热水。
③.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译:夸父和太阳赛跑,他一直追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这时,他口渴想要喝水;他就到黄河、渭水去喝; 黄河与渭水的水都不够夸父喝,于是,他又到北边大湖去喝。 (逐走:竞跑,赛跑)
④.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去人)远也。 (以:认为。 去:距离。)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们要近一些,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就要距离人们远一些。
⑤.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译:太阳刚出来的时候,人们感觉非常的清凉;到了中午,就好像伸热水一样烫人;这难道不是因为近一点炎热而远一些清凉吗?
(1)本文选自(        )“逐日”的意思是(        )
(2)解释加粗的字词。逐走(              )            入日(              )欲得饮(             )    河、渭不足(        )北饮大泽(          )            弃其杖(           )
(3)翻译重点语句。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夸父逐日》从哪些方面看出它的想象力与神奇性?(原文回答)
2.怎样理解“弃其杖,化为邓林。”
3.从《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
4.夸父是怎样一个人物?
(1)为下面的字注音   颛顼(       )(       )         水潦(        )
(2)解释加粗的字词 。昔者(         )      怒而触不周山(       )地维绝(       )(        )   故日月星辰移焉(     )
地不满东南(       )              故水潦尘埃归焉(          )(          )
(3)翻译重点语句
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4)课文理解
1.《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    ) 又名(   ) 是(     )(朝代)(    )(作者),体裁是(      )            
2.“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3.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4.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5.对共工与颛顼为帝而“争”,你是怎么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5-8 11:21:00 | 只看该作者
六、《狼》
1.出处:选自《聊斋志异》 2.作者: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详情见7年级上册《山市》。
3.字词句: A. 字音:缀[li]行 苫蔽[shan bi] *[kao]尾
B. 词义: ⑴.通假字:“止”通“只”,只有,eg:止有剩骨。
⑵.古今异义: ①.耳:古文言文中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eg:只增笑耳。今为耳朵。
②.股:古义为大腿,eg:身已半入,只露*尾;今为屁股。
⑶.一词多义: ①.止:a.只有,eg:止有剩骨;b.停止,eg:一狼得骨止。
②.敌:a.动词,敌对,文中是胁迫、攻击,eg:恐前后受其敌;b.名词,敌人,eg:盖以诱敌。
③.之:a.补充音节,无义,eg:久之,目似瞑,意暇甚;b.代词,指狼,eg:又数刀弊之。
④.意:a.神情、态度,eg:意暇甚;b.动词,企图,打算,eg: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⑤.前:a.前面,eg:其一犬坐于前;b.动词,上前,eg:狼不敢前。
⑥.恐:a.担心,eg:恐前后受敌;b.恐怕,eg:不治将恐深。
⑷.词语活用: ①.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②.一屠晚归(屠,动词作名词,指屠户,一个屠户傍晚回家。)
③.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④.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做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
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状语,“钻洞”的意思,企图打穿柴草堆钻过去…)
⑸.重点词语翻译: ①.顾:回头看,文中指往旁边看;eg:顾野有麦场。 ②.苫蔽:覆盖、遮蔽。
③.少[shao]时:一会儿。 ④.弛:放松,文中指卸下;eg:弛担持刀。 ⑤.久之:过了一会儿。 ⑥.暴:突然;屠暴起。 ⑦.意暇甚:神情很悠闲。意,神情、态度;暇,空闲。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倒装句:投以骨(是“以骨投”的倒装;“以”介词,译为“把”介词结构后置。)
②.省略句:a.投以骨(应“投以骨”,之,代狼。) 把骨头投向(狼)。
b.场主积薪其中(应积薪其中,省略介词“于”。) 场主在那里堆积了柴草。
c.一狼洞其中(一狼洞其中 ,省略介词“于”。) 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d.屠户乃奔倚其下(屠户乃奔倚其下,省略介词“于”。) 屠户就跑过去背*在柴草堆下面。
③.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骨头已经(扔)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④.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的)前面。
⑤.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屠户)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对方的。
七、文言文中的时间短语 表示突然发生:忽 忽然 表示同时发生:一时 表示相继发生:既而
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是时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少顷 未几 俄而 少时 久之
(1)《狼》的作者(      )(    )朝著名文学家,初一年时我们曾学过其文章《         》,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作者的 (    ) 名,“志异”的意思是(       )
(2)给下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缀(     )  窘(     )     苫蔽(     )       dān dān(   )(   )相向   目似míng(     )  意xiá(    )甚   狼亦xiá(     )矣    假miè(     )
(3)试解释加点的字。①缀行甚远(       )  ②一狼仍从(        )③屠大窘(        )④顾野有麦场(        )⑤积薪其中(        )⑥苫蔽成丘(       )⑦目似暝(        )⑧又数刀毙之(        )⑨一狼洞其中(        )⑩止露尻尾(        )乃悟前狼假寐(       )   狼亦黠矣(      )(4)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 惧狼 → (      )→ (        )
七、古文阅读练习
第一单元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④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泯然众人矣。
    3.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    ),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F.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4.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
    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
    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
    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
5.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6.事实上,方仲永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角度来看,“————”;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其三,从方仲永本人来看,一——。(引号内填原文)
第三单元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20 17:3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