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与你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选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5-27 07: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选

《印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乳山市教学研究中心 邵丽敏

授课章节
第七章
第三节
课 题
印度
授课课时
两课时
课 型
新授
阶段目标




学 生 活 动
诊断补偿





讲授新课









印度三大地形区的分布。

影响印度农业的主要是哪种季风,什么情况下会造成水灾?

一、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

学生自读了解——

1.粮食生产由进口转为自给有余的原因?

2.主要的粮食作物有哪些?

3.主要的经济作物有哪些?

小组讨论分析——

1.作物的分布与降水量分布的关系?

2.作物的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总结:


粮食作物:
水稻
小麦
地形分布:
平原
高原
降水多少:


经济作物
棉花
黄麻
地形分布
高原
平原
降水多少



   学生回答图上内容。



学生从课本上找到原因“绿色革命”。


从粮食分布图上与工业分布图上找到粮食与经济作物有哪些。



学生从图上找到粮食与经济作物的分布区并分析与地形、降水量的关系。


在自绘图上绘制各作物的主要分布区。




















内化知识

拓展延伸



课堂总结
二、发展中的工业

1.读书了解印度独立前后的工业部门的不同及高科技成就。

2.读图找出印度主要的三大工业部门和主要的工业城市,并分析工业的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3.交流总结——


工业部门
分布
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钢铁工业
德干高原东北部
煤、铁、锰等丰富,矿区相互邻近
棉纺织工业
孟买
靠近最主要的棉产区
麻纺织工业
加尔各答
地处黄麻产区



1.读活动。

2.了解印度的先进的方面。

让学生在所感悟,增强信心。

指导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找相应的练习题 来练习巩固

归纳总结印度的主要的农作物与主要的工业部门,及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学生了解主要的工业部门。并在班上交流。



学生根据活动1在图上找出相应的工业与城市。分析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学生自读了解印度的核技术、软件、发射卫星技术。


学生背题做题改正。



学生交流回答重要知识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5-27 07: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选


《俄罗斯》教案设计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榔坪中心学校 杜红宇



[教学目的]



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素材(文字、专题地图、图片、声音等)的演示,了解并掌握俄罗斯的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认识俄罗斯是个地跨欧亚两洲的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能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临海和主要邻国。



2.较为平坦的地形,了解主要平原、高原、山脉、河流和湖泊的分布。



3.温带大陆性为主的气候。



4.通过本节学习,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



1.地理位置;



2.地形特点;



3.气候类型;



4.主要河流、湖泊。



[教学方法]



设疑导学法、启发式谈话法、诱导归纳法。



[教具]



教学课件光盘、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屏幕展示上海五国有关资料。



师:俄罗斯在世界政治、经济各个领域内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俄罗斯与我们中国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俄罗斯的地理知识。



展示俄罗斯风光图片。



二、地理位置



(屏幕展示世界地图:俄罗斯部分颜色加重}



问:A.俄罗斯在哪个半球?俄罗斯在哪个大洲?



B.习惯上我们把俄罗斯看作欧洲国家还是亚洲国家?回顾亚欧分界线、俄罗斯领土在亚欧各占几分之几?(屏幕出现亚欧分界线)



C.为什么看作欧洲国家?



D.它的面积有什么特点?



E.它处在哪个纬度带?哪个温度带?



(屏幕切换到俄罗斯政区图)。



问:本国东、西、北三面各临什么海洋?(光标移到对应区域变成问号,点击后出现答案)



本国在陆地上还与哪些国家接壤?



问:谁能用几句简单的话概括一下俄罗斯的位置特点?



师小节(板书屏幕显示)。



三、地形特点



(屏幕展示俄罗斯地形图),提出如下问题。



A.这是一幅分层设色地形图,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地形,俄罗斯有哪些地形?



B.俄罗斯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C.具体有哪些地形?(点击后依次出现各主要地形)



D.这些地形分布在什么部位?(提醒: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理事物,如山脉、河流作为参照物,描述位置。)强调:东欧平原在西部,属欧洲部分;在亚洲部分叫做西伯利亚,方向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分为西、中、东西伯利亚。



师小结(板书见屏幕)。



课堂作业:投影地形图,相应地形用字母表示,生回答字母代表的地形。



四、气候类型



A.回顾俄罗斯所处的纬度带、温度带,思考本国可能有哪些气候类型?



(屏幕展示俄罗斯气候图,指导看图)



讲解:大部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此外北部属极地气候,因为大部分在北极圈以内,终年寒冷,远东太平洋沿岸,属温带季风气候,另外还有地中海式气候、高山气候。



俄罗斯面积广大,各地气候差异较大,请同学们阅读书上有关气候的内容。



思考:西伯利亚地区,冬季为什么这么寒冷?



B.问:俄罗斯各地为什么气候差异较大?



(屏幕展示大西洋暖流、极地寒冷气流、太平洋偏南风)



师讲解并小结。



作业:投影气候图:相应气候用数字1—6表示,生回答数字代表的气候类型。



五、河流、湖泊



A.欣赏伏尔加船夫曲。



问:这首曲子唱的是什么内容?



讲解:俄罗斯有许多大河,其中伏尔加河是最出名的一条,被俄罗斯人称为“母亲伏尔加”。



B.问:那么,除了伏尔加河以外,俄罗斯还有哪些主要河流?(屏幕展示俄罗斯地形图,学生看图找答案)



C.小组讨论:在这些河流中,哪条河的航运价值最大,为什么?(提醒:从多方面考虑)



D.问:俄罗斯的湖泊有哪些?最著名的是哪一个?位于什么地方?



小结(板书见屏幕)。



六、小结(略)



七、问题探究



中国正在进行西部开发,如果俄罗斯也像中国那样实施开发,应该开发哪个地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5-27 07: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选

《第二节 东南亚》教学实录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三十四中学 杨征雪



创设情境



同学们平时都很喜欢背诗词,因为只要用心感悟它,就会发现其中的美.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陈毅元帅的诗(幻灯片1)。下面有请同学(男女生)为大家深情朗诵,同学们认真品味后,你会发现其中蕴涵着不少地理知识。



生:朗诵,倾听。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诗中包含了哪些地理知识,你有什么感悟?



生:(小组讨论后交流)“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山山皆北向,条条南流水”反应了地理知识。



我们感悟到诗中不但有景,更有情,表达了中国与东南亚人民的友好情深。



师:的确是这样的。我们仿佛置身中南半岛,看到了座座高山,条条奔流不息的大河,这幅自然画卷,我们觉得它很美,而陈毅元帅广阔的胸怀更美。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会寻找到许许多多的美。(掌声)



(这段情景吸引了学生们,特别认真地听老师的安排)



讲授新课:



师:提到山河,翻开地图,你会寻找到哪些山脉与河流?请同学们在前面的地图上指出。(幻灯2)



生:小组合作,指图说明。



师:我们观察这些山脉是什么走向?河流是什么流向?



生:山脉南北走向,河流向南流。



师:如果把它们画成简图,其分布的格局大致是这样的(幻灯3),根据这幅图我们分析山脉与河流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生:山脉与河流南北分布,而且有序;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师:(板书)元帅诗中写到“共饮一江水”,中国有句古话叫“饮水思源”,观察半岛上的河流多数都发源于哪呢?



生:(读图分析)发源于中国。



师:河流穿行在不同的地形区,其开发利用是不同的,如果你是一位水利专家,想要建一座水电站,应选上游还是下游?要想种植水稻,应在哪里呢?



生:(讨论分析)建水电站要在上游,因为上游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种植水稻应在下游,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师:经过长期开发,中南半岛的许多河流沿岸都形成了大城市,例如这些(幻灯4)城市,请大家和我做个游戏。《猜一猜找一找》(幻灯5:长江之中──水漫金山──大象盛会──举头望明月──圈光环)



生:快速猜谜并在地图上找一找。



师: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城市和国家的记忆,我编了一个小故事,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其中的奥秘,城市和国家就藏在里面。(幻灯6:一人越过一条河)



生:分析,找答案。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城市和国家,这些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我们家乡附近有没有大的河流?你还知道哪些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



生:我市附近是嫩江。上海、广州、附近都有大河。



师:同学们认为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好不好?我们辩论开始。(幻灯7:甲方:好;乙方:不好)。



生:辩论。



师:我们看到甲乙双方辩论得非常激烈,其中我们都应该树立一个观点即辩证看待事物。



师:为检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请大家和我一起完成下列活动。



1.请一名同学和老师共同绘制板图。

2.造型设计:小组合作,利用资料袋中的卡片和蓝色彩带(代表河流),设计山脉与河流的空间方位分布造型。



生:造型展示。



师:感谢各小组的团结协作,这本身就是美的表现;同时大家的造型设计就是在创造美。这些河流是城市之间、国家之间沟通的纽带,正是这“条条南流水”使我国和东南亚各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近年来,有许多华人华侨来到中国投资建厂,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同学们看这几个数据(幻灯8),说明了什么?



生:华人华侨比例很大。



师:我们一起看一看相关资料。



生:(阅读)



师:华人华侨不忘祖的情感美,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生:振兴祖国的经济。



师: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去“新马泰”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在欣赏完下面的录像后,大家分析新加坡发展旅游业有哪些优势?



生:新加坡的旅游资源丰富,多种多样。



师:新加坡是东南亚旅游资源的一个缩影,本区人民依靠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发展了国民经济,创造了财富。许多景点给游客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幻灯9)。请各小组整理资料,选一名导游员向同学们介绍。



生:1组:介绍仰光大金塔和婆罗浮屠。



2组:介绍吴哥窟。



师: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用智慧创造出来的艺术成就,如果同学们将来成为建筑设计师的话,希望你们能创造出更多更美的奇迹。



生:3组:介绍泰国曼谷水上市场。



师:淳朴独特的民俗民风,吸引着来到泰国的游客,美丽的自然风光,有如进入仙境一般,我们再到越南的下龙湾看一看。



生:4组:介绍下龙湾。



师:刚才看到同学们特别认真的欣赏,通过这些美景,我们感悟到什么吗?



生:我国也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第三产业,可以提高人民收入。



师:课前同学们收集到大量的资料,课后请大家分小组制作一期旅游手抄报。回顾一节课,同学们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生:畅所欲言。



(学生们在课堂上都很投入,学习效果非常好)



总结



师:迷人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古代文化遗迹,淳朴的民风民俗让我们欣赏到了美。同学们的团结协作也是美。“美”就在地理课堂上。让我们承载收获,向美丽的东南亚说声再见。



指导教师:韩景文  凌雪   寇春艳



板书设计:



第七章 第二节 东南亚



山                            侨

河                            胞

相                            集

间                            中

            (板图)            



南                            风

北                            光

纵                            无

列                            限



课后反思



本学期我承担了一项科研课题──《审美化地理课堂教学》,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觉到地理课堂有许多审美对象,只要教师深刻挖掘教材内容,学生就能够得到美的欣赏,能够有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陶冶美的情操。通过审美化课堂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5-27 07: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选

新课堂探索──日本教案设计



彭秀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日本的位置、特点及其对地形、气候、资源等方面的影响,并掌握日本自然地理的基本特征。

(2)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成因,并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

(3)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并分析其原因,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其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

(4)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教会学生评价某区域的自然环境,培养自学能力。

(2)进一步提高运用地图来分析地理特征和用图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日本经济特征的分析,培养关心经济问题、乐于分析经济现象的经济意识;同时进一步认识科学文化知识及学习外国经验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自觉性,加深对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认识。

(2)通过对日本文化的学习,了解历史上中日两国人民有着悠久的交往史,同时,也要知道近现代历史上日本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体会并树立发展经济要保护环境的人地观。

(4)培养合作和竞争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2.日本经济发展和工业分布特点及成因



难点:

1.学生自己读图分析日本的自然和经济特点

2.日本工业布局及原因



三、教法设计及构想



针对初中学生争强好胜、表现欲望强的身心特点,利用“三星智力快车”等形式,把《日本》一节重要的知识点和有关的课外知识设计成有趣的地理问题,在模拟旅游中开展知识竞赛,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集体主义观念和竞争意识。学生普遍欢迎这种既有挑战和刺激性,又有娱乐和趣味性的学习形式。



四、教学准备



1.把全班学生按照座位顺序分成“北京大学代表队”“清华大学代表队”“牛津大学代表队”“哈佛大学代表队”,同时在黑板上列出四个代表队的得分表格。



2.每组挑选一位代表进行监督并记时、记分,发现有违反比赛规则的小组提出批评、扣分,营造一种浓厚的竞争氛围。



3.规则和要求:①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文明参赛不起哄,被评为道德风尚奖的队奖励200分;②竞赛题目分必答和抢答部分;③回答抢答题时,要先对问题中的真假作出判断,然后再说明理由;抢答错误不扣分;④每个小组在回答问题前可以小组内交流讨论;⑤必答题必须经小组充分讨论,在规定的时间内回答,每漏过题目中的一个知识点,就从该题中扣50分奖励给发现错误的代表队;⑥小组中每位成员回答问题次数最多不能超过2次(避免优生一统天下,保障学生人人参与)。



4.情景设置:我们现在都是即将赴日的夏令营成员,旅行考察期间,我们一部分成员还将有机会参观日本著名的迪斯尼乐园,但门票数量有限,看哪个小组能在竞赛中获胜赢得门票。



5.课时安排:3课时



6.课件制作:Powerpoint



五、教学过程(问题设计及说明)



教师先出示本课学习目标,给学生一课时了解日本基本情况,强化记忆主要知识点,后两课时考查学生掌握情况。



(一)抢答题部分



1.飞机从上海起飞后,空姐提示我们飞机正朝东南方向飞往日本东京机场。(100分)

学生:错误。从地理位置看,日本在我国的东边;从上海方向看,日本在上海的东北方向。



2.坐飞机从上海到东京和到北京的时间差不多。(100分)

学生:正确。日本是我国一个一衣带水的海上邻国,东京到上海和北京到上海距离相当。

说明:1~2题主要考察日本地理位置。



3.下飞机后,感觉日本东京气候和我们成都气候差不多。(100分)

学生:正确。二地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展示课件──《亚洲气候类型图》,让学生看图评判,并说出该气候类型的大致特点。(本题考察气候知识)



4.日本人外表看起来和我们中国人没什么两样。日本是一个非常讲究礼仪的国家,人们见面经常鞠躬问好。导游小姐发给我们一份材料,上面有许多汉字,一些语句的意思我们能读懂。(100分)

学生:正确。日本和中国同为黄色人种;日本文字受中国汉字影响很大,甚至有些日语文字就是汉字,虽读音不同,但意思相近。

说明:本题涉及人种和历史知识。



5.走在日本的大街上,发现人很少,经了解原来日本人口稀少,远没有我们国家人口稠密。(100分)

学生:错误。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国家,人口密度大。

学生计算中日两国的人口密度,(中国:135人/平方千米;日本:336人/平方千米)通过比较你得出什么结论?(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国家)



6.第二天,我们考察日本的自然风光,发现日本的天真蓝、水真清、路真干净,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空气也格外清新,走了一天,皮鞋还光亮如初;日本的平原比山地多。(200分)

学生:日本的绿化好,森林覆盖率达67%,自然环境较好,故第一句话是对的,但日本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故第二句错误。



7.由于森林覆盖率高,所以日本的木材加工业发达,政府鼓励外国公司到日本从事木材加工业,我们看到很多伐木工人正在把砍伐好的树木运到附近的家具厂和一次性筷子加工厂。(100分)

学生:错误。日本的环保意识很强,虽然森林覆盖率高,但日本政府专门立法保护森林,严格限制砍伐林木,很多日本厂商只好把木材加工厂开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中国、巴西、东南亚。

教师:通过6、7两题,你受到什么启发?

学生:要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环境;大力种树植草,绿化祖国;坚决制止乱砍、滥伐、滥牧。

说明:6、7题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必答部分(各组满分600分)



8.(哈佛大学代表队)日本的温泉很多,我们洗了个温泉浴,水里有股淡淡的硫磺味,听说还能治皮肤病呢!(200分)

学生:正确。日本多火山,故温泉丰富。



9.(北京大学代表队)我们考察了日本的民居,发现日本的很多古典建筑风格和我国唐朝时差不多,传统民居多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建成,如木头。(200分)

学生:正确。日本许多古典建筑吸取了隋唐时建筑风格,质地轻的建材是为了防震。

展示课件:日本古典建筑、木头房子的图片。



10.(牛津大学代表队)我们来到了位于九州岛的富士山,它是日本最高峰,也是日本的象征和骄傲,是日本人民心目中的圣地。富士山是一座死火山,尽管是夏天,但我们仍然看到了富士山山顶的皑皑白雪。(200分)

学生:错误。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位于本州岛而非九州岛;富士山海拔3776米,山顶终年有积雪是正确的。

展示课件:富士山、樱花图片和火山喷发动画。

学生:思考讨论火山对人类有有利的一面吗?(有创新性回答的每点加50分)



11.(清华大学代表队)夜里,我们正赶上一场地震,我们被吓坏了,可日本人却不太惊慌,他们好像训练有素,从容面对,井然有序。(200分)

学生:正确。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接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所以日本人对地震习以为常;日本人的防震意识强、经常进行防震演习。

展示课件:日本地震的文字资料和数据,《地震后的日本》图片。
《六大板块示意图》:解释地震成因

说一说:地震突然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回答好的小组酌情加30~50分)



12.(哈佛大学代表队)第三天,我们考察了日本的经济,发现日本是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其制造业很发达,工厂集中分布在沿日本海一侧,而太平洋沿岸则较落后。(200分)

学生:前一句话是正确的,后一句是错误的。日本是个经济发达国家,其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展示课件:《日本主要工业区分布图》。

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日本的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回答正确的每人次给所在小组加50分)



13.(北京大学代表队)第四天我们考察日本的港口,发现日本多优良港湾,造船厂很多,其海上运输特别发达。(200分)

学生:正确。日本是个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是世界主要造船国家之一;由于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原料和市场严重依赖海外,所以海洋运输业特别发达。



14.(牛津大学代表队)我们在横滨、大阪、神户等港口还发现,一艘艘满载着煤炭、铜、石油、铁矿石等矿物的船只等待起航出口到世界各地。(200分)

学生:错误。日本的矿产资源十分贫乏,煤炭、铜、石油、铁矿石等资源需大量进口。

说明:本题考察日本资源状况,学生只有读课本提供的《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和《1998年日本进口的主要工业原料所占百分比图》才能正确作答。



15.(清华大学代表队)一艘艘满载着工业制成品的集装箱等待出口,猜猜看,里面可能装哪些工业品?(至少说出4种)(200分)

学生:照相机、摄像机、电视机、摩托车、汽车等。

说明:本题考察日本工业。



16.(哈佛大学代表队)经过对日本经济的考察,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日本是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加工贸易为主,经济高度集中,对外依赖严重。(200分)

学生:正确。日本是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工业原料和燃料需大量从国外进口,然后依靠科学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对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制成工业品大量出口,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另外日本国内市场狭小,所以对外依赖严重。

说明:本题考察日本经济发展特点。



17.(牛津大学代表队)日本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大和民族占优势;日本文化既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现代气息,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200分)

学生:错误。日本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题目中关于日本文化叙述是正确的。

学生:思考讨论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有何联系?为什么?



18.(北京大学代表队)日本人民爱好和平,老一代对6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的伤害记忆犹新,但新一代却很少知道日本过去发动的侵略战争,特别是近几年日本政要频繁参拜靖国神社,伤害了受到日本侵略的亚洲国家人民的感情。(200分)

学生:正确。

说明:本题涉及历史和时政知识,目的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爱好和平、反对战争。



19.(清华大学代表队)日本人爱好吃鱼,被誉为“世界上最爱吃鱼的民族”,他们吃饭时也像我们一样用筷子。(200分)

学生:正确。日本是渔业捕捞大国,又是鱼消费大国,日本人有吃鱼的习惯。日本也有用筷子的习惯。



20.看图片抢答(每题20分):

展示课件:

图片一:歌舞伎

图片二:茶道

图片三:剑道

图片四:柔道

图片五:相扑

图片六:和服

图片七:花道

图片八:书道



21.说一说你知道日本还有哪些风俗礼仪?(每个20分)



说明:18~22题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日本的文化特点。



(重庆市彭水县高谷中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5-27 07: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选

《印度》说课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水旱灾害和印度农业》,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的第七章第三节《印度》,适用于七年级学生学习使用。



首先,对教材进行分析:



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本课题教材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印度的地形与人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气候知识,来分析水旱灾害频繁与西南季风的关系;接着讲述了印度农业生产的巨大变化,教材还安排了南亚季风图与印度年降水量、农作物及矿产分布图以及三处学生课堂活动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本节用意在于使学生避免死记硬背,能够利用地理材料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理解工农业生产布局的原理等,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教材的这种安排,也从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工业生产布局与原料产地的关系等方面体现了环境-资源-人口这一主线,正确地阐明人地关系。



据此,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认识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理解有关人地关系、生产布局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达到能够利用孟买气温、降水统计图说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理解南亚季风与水旱灾害的关系。



情感目标:通过对治理印度水旱的讨论,激发学生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情感,培养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要求,确定印度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的关系为教学重点。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地形和降水量的关系既为教学重点亦为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分析事物缺乏全面性,故确定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地形和降水量的关系为教学难点。



综上所述,我把本课教学用一课时,关于印度的水旱灾害首先通过媒体报道,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灾害的无情,接着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讨论分析南亚季风对降水的影响。关于印度农业部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直观的对比印度的年降水量与农业带的分布等,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方法上,我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演示与讲解更为直观,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主要通过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让学生自读课文、分组讨论,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理解工农业生产布局的原理等,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



1.分组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学会为会学;



2.分析讲解法:对地理原理和难点,教师运用多媒体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



3.比较教学法:通过与已知的地理知识的纵向、横向比较,开拓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教学过程



首先是前提测评:复习印度人口特点及印度的地形特点?



接着请学生自读课文“水旱灾害频繁”,说说印度气候有何特点?板书。这一部分内容不多,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转变。



下面师生共同总结: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水旱灾害频繁。



多媒体展示印度的水旱灾害,利用图片与新闻,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自然灾害的无情,激发同情心。



水旱给印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为了抵御水旱灾害,印度人民是怎样抵御自然灾害的?



师生总结:印度人民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例如,北部恒河、印度河流域规模庞大的灌溉系统,南部的防旱贮水池等。



但是面对严重的水旱灾害,印度现有的水利工程依然显得有些不足。是什么因素导致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读课本37页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分析一下受热带季风影响,印度的雨集中在几月份?旱季又集中在几月份?



那旱季与雨季的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和最少的月份相比要差多少?



请同学们前后桌一组,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讨论一下,雨季来临时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到了旱季农田里又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



那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频繁的水旱灾害呢?



请同学们读南亚季风图,比较分析1月、7月盛行风向有什么不同?西南季风对印度的降水有何影响?完成P38页的表,以说明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的关系。



多媒体辅助教学,师生共同总结:我国也是季风气候,我国也同样是一个水旱灾害频发的国家,请结合我国的国情,讨论该如何治理印度的水旱灾害?大修水利工程,引导从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借鉴经验。



师生小结



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季节变化大。季风活动不稳定,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转承:印度的农业



1.由于水旱灾害频繁,生产技术落后,人口众多,使得印度在20世纪上半叶粮食生产不能自给自足,每年进口大量的粮食。20世纪60年代后,印度的粮食生产由不能自足到自给有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什么原因使粮食生产有这么大变化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板书)



在学生自读课文之后,我通过启发式提问,安排了如下一系列小组讨论活动。



1.读资料“绿色革命”,说说它有什么意义?它对我们的家乡农业生产有什么启发?



2.通过对比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图与地形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说说水稻和小麦分布与地形、降水量有什么关系?(通过课件展示师生共同总结。)



3.接着通过课件讨论棉花、黄麻、茶叶的分布与地形、降水量的关系。在此,我把全班分成五组,请每一组同学讨论一种农作物的分布与地形、降水的关系。学生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通过多媒体展示结果。



4.看资料剪辑“饮食习惯”,想一想:为什么印度南、北方人民的日常饮食有这么大的差异?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是大米和面食。北方以小麦、玉米、豆类等为主,东部和南方沿海地区以大米居多,中部德干高原则以小米和杂粮为主。印度人的副食分肉食和素食两类,但是印度人不吃牛肉。   

   

印度菜的一大特点就是糊状菜居多,而且还加以各种色素,因此常有黄的汤,绿的糊,红的泥。如果没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是很难习惯的。此外,无论在家庭还是餐馆,印度人认为生水是最好的饮料(建议最好煮沸),餐桌上总会有一杯凉水。



课堂总结



印度和我国都是人口众多、历史悠久、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压力大,经济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但是发展中国家也不是样样都落后的,大力发展科技、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开拓高科技产品的国际市场,是发展中国家逐步赶上世界经济水平的最佳途径。请大家预习“发展中的工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5-27 07:2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选


《东南亚》教案



范文娟




教学目的



1.东南亚的国家和范围,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



2.东南亚的地形、气候和农业。



3.东南亚人口分布的特征,了解华人和华侨对东南亚的开发和繁荣作出的贡献。



教学重点



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2.东南亚的地形。



3.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置。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广西出国旅游比较方便,紧邻着广西的国家有越南。



[提问]它们大概位于中国的哪个方向?



[读图]跨过中国的南部边界,就到了与我国山水相连的东南亚。它包括了许多国家,从总体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块,其中一个是半岛,因为位于中国的南部所以叫做中南半岛,请同学们沿边界画下来。



[总结]指图: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印度洋的东面。纬度位置大约在10°S~25°N之间。地处热带。



[思考]我国著名革命家陈毅在写给缅甸朋友的诗中曾说到:”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共饮一江水”,它有什么地理依据?



[活动]请同学们在地图上将主要的河流找出来,想想河流与山脉的分布有何特征?



[联想]在河流与河流之间,多是山脉和高原,用我们的手就可以形象的表示出中南半岛的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思考]这样的地形条件有怎样的好处?──蕴藏丰富的水利资源,下游可以形成肥沃的平原。因此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的地区,中南半岛上的国家的首都主要多分布在大河的沿岸。



[活动]读图归纳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



[讨论]火山给人类带来哪些害和利?



[活动]下面请同学在空白图上填出位于这两个半岛上的国家。(1)与中国接壤的国家;(2)东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3)著名的“新马泰”旅游项目所指的国家;(4)2000年独立的国家;(5)其余的国家。



[讨论]人们为什么称马六甲海峡是沟通亚洲与大洋州、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咽喉”?



[拓展]我国郑和下西洋、下南洋的壮举,就是通过东南亚而到达了北非、西非等国家和地方进行了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图片],我们可以发现东南亚地区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如此,直到今天,许多中国华人华侨都在为东南亚国家的发展积极努力着,在东南亚的国家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华人比较集中的国家,分别占到该国的77%和25%,在60年代,印度尼西亚曾经发生反华暴力事件,在国际上造成极坏的影响,使得他们纷纷撤回资金,重返中国的怀抱。改革开放以后,华侨华人纷纷回国支援国家建设,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读图]富饶的物产



[归纳]这里也是世界著名的热带作物的生产基地之一。



[补充资料]东盟



[课后练习]



1.收集关于东南亚国家的景观资料,出一期《东南亚旅游景点介绍》小报。



2.中国与东盟合作的进一步加强给桂林或广西带来哪些机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5-27 07:2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选

《南亚》教案



范文娟  



教学目的



1.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2.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的概况,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西南季风对农业的影响;



3.了解南亚的主要农作物的种类、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4.了解南亚的宗教与社会、人口与经济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掌握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的特点;



2.理解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特点以及西南季风对降水和农业的影响。



教学难点



1.理解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特点以及西南季风对降水和农业的影响;



2.理解位置、地形、河流、气候与农业等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由郑和通过马六甲海峡下西洋转入唐朝玄奘从路上取道到西天取经。



[提问]你印象中的南亚是怎样的?



[读图]南亚的位置和范围



位置:喜马拉雅山脉与印度洋之间



范围:(1)与中国接壤的国家;(2)岛国;3)其它国家。



[讲解]南亚与南亚次大陆的区别与联系



[读图]画图]南亚的地形特征



三大地形区: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



[读图]《沿东经78度线南亚地形图》,学会读剖面图,并体会此种图的优势。



[读图填表]比较印度河与恒河的相关项目



[活动]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印度河与恒河。



[读图]《安拉阿巴德气温和降水图》,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气温+降水→气候类型



读《亚欧气候类型图》,与东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特点进行比较,得出特点:一年分三季。



[画图]画出南亚盛行的季风



[讨论]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活动]“我是农业专家”,根据资料正确搭配农作物与地区,体会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承转]由提问唐僧到西天取经转到南亚的宗教与社会



[活动]学生简单介绍佛教、印度教与伊斯兰教,并初步了解宗教对南亚社会的影响



[拓展]克什米尔问题



[读图]南亚的人口特点



[拓展]印度的软件行业



[小结]由学生用几个简单的数字归纳本课内容



[巩固练习]



1.如果喜马拉雅山脉在南亚的西南边缘,南亚的气候、地形会有哪些变化?



2.如果今天要去“取经”的话,能取到哪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30 17:3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