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与你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复制链接]
29#
 楼主| 发表于 2008-6-8 06: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第三节 《印度》(第一课)沉浸式双语教学设计

── 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

广东省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  叶晓霞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的基本思想是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建立英语语言环境,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地理学科知识为内容,进行沉浸型双语教学。

本课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运用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让学生沉浸英语环境中,达到自然而然运用英语这个语言工具来分析、解决问题的目的。在积极参与地理学习活动中,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

1.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创设英语语言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地理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2.认识印度的位置,明确地理方位,培养学生地图分析能力;

3.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并通过分析人口数据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1.印度的地理位置 2 . 印度的人口问题

【教学难点】

英语语言环境与地理学科教学相结合

【教学手段】

自制地理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1.英语沉浸法 2.探究式 3.谈话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影片《西游记》剪辑片放映, 引出主题“印度”

[教师提问] Have you ever seen this TV plays? What is it about? Can you tell me the story of “Trip to the west”?

[学生活动] 学生用英语讲述西游记的故事

[教师承转] In the story, where does ‘west’ really mean?

(西游记的放映,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西游”的目的地是印度,可以自然而然的引出主题;另一方面,由于西游记的故事学生非常熟悉,教师用英语与学生交谈西游记的故事,学生容易接受,并能激发学生应用英语的动机,用英语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积极性,并在心理上消除学生语言障碍,克服学生不敢用英语表达,怕说错的心理,在轻松愉快的环境运用英语表达思想;再次,学生讲西游记的故事的活动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英文水平的平台。)

[讲授新课]

[教师引导] We have heard of India, and we know it’s one of four ancient nations of civilization, what do you know about India ?

[图片展示] Pictures of Indian girls and women (including the charming pictures of the Miss world title-holders from India in 1966, 1994, 1997, 1999 and 2000.)

[教师介绍] Indian girls are very beautiful. They are so beautiful that they have won the Miss world titles more than once. Not only are Indian girls beautiful but also they are good at singing and dancing. Let’s enjoy an Indian song and dancing.

[影片放映] 印度歌舞欣赏 (在优美欢快的印度音乐观看印度舞蹈,让学生感受印度风情文化,接受美的熏陶)

[图片展示] a few more pictures of Indian little boys.

[学生活动] Students talk about what they saw from the picture. Some students say they are black and they say it’s because it is hot in India, some students say they are poor because there are too many people in India and so on. (学生发言中,教师在旁边及时鼓励和引导,改正学生表达的错误,帮助学生表达,形成一种和谐的气氛,让学生更加愿意说英语,用英语。)

[图片展示]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自由散步的牛和两牛打架而造成交通阻塞的场景

[教师讲述] Cattle are looked as God in India, especially white cattle. They don’t have to work hard, and people take good care of them. People don’t kill cattle and they don’t eat beef. There are so many cattle in India that the amount of cattle has reached 0.3 billion. You can see lots of cattle walking here and there in the India capital, New Delhi, as the pictures show. What are the two cattle doing? Yes, they’re fighting on the crowded street. When the ‘Gods’ are fighting, drivers in cars and buses must drive very carefully in order that they will not hurt the cattle. As a result, there is a traffic jam. (教师的讲述中,多用一般现在时态和现在进行时态,这两种时态正是初一学生已经学过的,这样,通过教师的讲述,学生不仅了解了印度的文化,还在实际情景中,自然应用了这两种时态。)

[地图展示] 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

Question: Where is India?

[教师引导] We’ve known China and Japan. They are in east Asia. And we have learnt Indonesia, Vietnam, Thailand, they are in southeast Asia. What about India?

[学生回答] It’s in south Asia.

[学生活动] 把全班学生分为五大组,分组活动,小组合作找出印度的主要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以及印度所濒临的海,并能用英语说出它们相对印度的方位。

[教师辅助] 纠正学生表达的错误,引导学生正确的用英语表达方位。并总结在表达方位介词 ‘in’, ‘on’ 和 ‘to’的正确用法和区别。

[图片展示] 印度众多的人口及课本图7.35 “印度人口的增长”

[教师提问]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India in 2000? How many were there in 1951? And how many there are increased during fifty years from 1951 to 2000?

[学生回答] 略

[总结] India is the second populous country in the world, only after China, with a population of over 1.01 billion in 2000. It’s also the second country whose population reached one billion. Not only does India have a large population, but also its population is growing fast. It grows so fast that scientists say India will become the first populous country in 20 or 30 years, exceeding China.

[学生分组讨论] Is it good to have as many people as we can? How to solve the population problem? ( 学生讨论后,以抢答的形式来发表自己的意见,每位学生的发言将给所在的组加10分)

[活动总结]教师确定胜出的小组,肯定学生的发言,并一起得出人口的过度增长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会产生负面影响的结论。

[课堂练习] (以下为我设计的有关上课内容的练习,用英文设计练习,有利于学生在练习中训练阅读理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全面“暴露”英语中,与英语有亲密接触。)

Choose the right answer (only one) from A, B, C and D.

1)Which is the largest country in South Asia?

 A. Pakistan  B. Bengal  C. India  D. China

2) What place does India take in the world’s population?

 A. the first  B. the second  C. the third  D. the fourth

3)What animal is looked as God in India?

 A.cattle(牛)  B.cat  C.dog  D.horse

4)What country has a larger population than India?

 A.the U.S.A  B.China  C.France  D.England

5)What is NOT the result(结果) from overpopulation?

  A.no food  B.traffic jams  C.environmental pollution(环境污染)
    D.short of soldiers(兵员不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08-6-8 06: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第一节 《日本》第一节说课设计

石家庄市第二十七中学 李红侠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1.教材分析:日本是学完亚洲后的第一个国家,属于区域地理中的国家地理,非常重要。同学们学完亚洲后已有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以后还会学习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等。日本这一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重点: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评价一个国家的自然环境。
3.教学难点:学会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抓住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4.教学方法:谈话法,通过问答式的推演,说明地理事物的因果关系;比较分析法,通过对照得出区域特征。
5.教学目标:识记日本的位置、组成和首都;根据地图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日本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6.教材处理:我把这堂课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日本的自然环境,第二部分是对自然环境的评价。第一部分的处理打破了原有教材的内容,添加了日本气候的介绍,这样考虑是基于日本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国家地理,保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也是对国家地理学习方法的铺垫。另外把区域评价拿出来作为一重要部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设计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一组日本标志性的图片引入正课,图片的落脚点是富士山。
富士山是日本的代表性地理事物。它山顶终年积雪,风景秀丽,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它之所以著名还因为它是一座活火山。
富士山是如何形成的呢?基础好的同学可以答出六大板块学说。
为了更形象地说明富士山的形成原因,用flash展示“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板块碰撞,地壳破碎”的动画,并提问板块俯冲的结果如何?大陆板块上拱,隆起出露海面,形成什么?(岛弧链)日本就是位于这一链上的群岛国家。日本处于这一交接带上,容易出现哪些地质灾害?(日本是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投影展示日本多地震多火山的数据。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国家多火山地震?(例如中国等)逐一分析地震原因。
然后承转,自然环境还有许多要素,接下来逐一分析其特征和成因。
首先是领土组成,读图认知四个大岛与数千个小岛及周围的海域。为了识记,设计了两个排序:(排序活动)从大到小强调特征;从南到北强调位置。其次是位置,鉴于位置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重要因素,因此采用了大量图示,与同学们在图中分析,加强感性认识,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读图识图的能力。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关位置。
在介绍气候的时候,首先出示亚洲气候类型图,由大规律引出小特征,对比同纬度中国的气温和降水,体现日本季风气候的海洋性,加深对岛国深受海洋影响的认识。
接下来幻灯片出示日本地形图,按照分层设色表找出日本的主要地形类型。再出示日本剖面图,强调日本地形起伏大、多山地、少平原的特征。
(提问)为什么平原分布在沿海地区?引导学生分析河流对地形的影响,进一步逆向分析气候和地形对河流的影响,引出河流的基本特点,揭示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培养同学们的理解能力。
(概括)总结日本自然环境特征,举一反三尝试学习另一岛国──英国。比较分析并完成表格。鉴于这是一个难点,同学老师一起完成。通过这一活动完成已知事物向未知事物的知识迁移。

海陆位置

纬度位置

跨经纬度

海岸线

港湾

气候类型

地形

河流

日本

岛国

温带

范围大

曲折


海洋性季风气候

多山、丘陵、平原小

短小、急湍

英国

岛国

温带

范围小

比较曲折


温带海洋气候

平原面积大

短小、平缓

(分析)研究国家或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是分析这个区域的组成、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以及这个区域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并且还要对其进行评价。鉴于评价自然环境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为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在此设计一个辩论活动:正方辩题为日本自然环境的优势多,反方辩题为日本自然环境的劣势多。最后由老师总结并概括要点。
那么人们如何趋利避害防止灾难呢?加强预警预报,建筑物要防震坚固等。假如地震来临,你知道怎么做吗?(讨论)同学们踊跃发言。到房角、桌子下面、户外开阔的地方、远离高大物体、降低身体高度等。
我们研究国家或者区域只研究它的自然环境完整吗?显然不完整,还应考虑哪些方面的内容?(人文经济地理的内容)这部分我们到下节课学习。请同学们广泛搜集相关资料。
梳理本节课知识结构,巩固所学内容。小结练习后完成本节的主体内容。
最后课下思考下面的问题:
假如你是一个日本首相,怎么利用本国的自然环境发展经济?为下一节课的讲述作一铺垫。
三、板书设计

自然环境的评价

优 势

劣 势

气 候

利 于 植 物 生 长

多 台 风

地 形

森 林 资 源 丰 富 ; 多 优 良 港 湾

耕 地 面 积 少

河 流

水 能 资 源 丰 富 ,利 于 发 电

不 利 于 航 运

多 火 山 地 震

硫 磺 、温 泉 、地 热 等 资 源 丰 富

房 倒 屋 塌 ,通 信 交 通 中 断 ,

生 命 财 产 受 到 威 胁


四、教法与学法指导:
1.教法:采用投影仪、录像等技术将重要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设计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课堂设置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动口动脑的机会,帮助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形成了参与性、开放性教育的模式。
2.学法: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依据地图分析、掌握知识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8-6-8 06: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第一节 《日本》一节活动教学设计



山东省临沭县中学教研室 伏开典 临沭县第一中学 吴茜



活动教学是指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必须“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挑战,本文以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新教材“日本”一节中“发达的加工贸易”内容为例,设计以下地理课堂活动。

活动一:网页浏览和资料整理

活动目的:获得日本经济发展水平、矿产资源状况。

活动设计:学生浏览教师提供的网页,从中摘录出日本经济发展水平、矿产资源状况,并整理到记事本上。然后,教师请最快找到这些信息的同学展示并读出其整理的内容,并请其他同学讨论补充。

通过网页浏览进行地理学习,这已是地理教学中广泛采用的方法,网络中地理信息浩如烟海,有必要让学生有效地利用网络。在设计这一活动时,教师在课前先浏览了大量的网络资源,从中精选出与教学内容相关度较大的网页,提供学生浏览,以提高课堂活动效率。这一活动在课堂实施时,由于学生的能力不同,活动的时间和活动的结果个体间差异较大,需要老师密切关注学生,及时调整和指导,由此培养学生筛选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活动二:知识竞赛

活动目的:了解日本的汽车和电子工业产品及主要工业带的分布。

活动设计:让学生辨认日本著名汽车、电子等产品的标志;并要求学生在“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分布图上,找出这些产品的分布地带及城市。

知识竞赛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同时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由于对日本汽车和电子工业的著名品牌,学生在生活中已有接触,因此,这一活动有助于学生利用生活中熟悉的信息理解教学内容,也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构建和记忆,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

活动三:角色扮演

活动目的:认识日本所需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及主要的交通运输路线。

活动设计:学生先寻找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国旗,确定自己扮演的国家,再根据地图册和课本资料确定自己所向日本输入的工业原料,然后寻找到达日本所经过的主要交通路线。

角色扮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创设情景,划分角色,围绕某一地理问题,由学生按角色要求进行资料查找和分析,再进行交流、讨论的活动。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往往学习兴趣高涨,积极投入到问题的探索、研究中,从而体验到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

活动四:填图游戏

活动目的:巩固并灵活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活动设计:制作地理填图课件,让学生操作鼠标将图旁的各种图标拖到图中正确的位置,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基础上,有目的地选择几位学生的练习通过网络进行展示,由全班学生共同判断对错,进行矫正。

这一活动在设计中曾尝试有感应课件和无感应课件两种方法。所谓有感应课件,是学生拖动图标放置的位置正确时,图标停留在此位置,而位置错误时,则图标返回原位。在活动中,有些学生反复拖动,虽然答案正确,却不知道缘由。为此,将课件修改成无感应课件,电脑对学生填的内容不做任何反应,保留了练习中的错误,然后通过大屏幕进行生生互动──学生互相纠错,从寻找别人的错误中提高了识图能力,教学效果比有感应课件更好。

通过本课活动教学设计,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1.地理活动教学要与其他教学形式相结合

活动教学作为一种地理课堂教学形式,它有着自己的适用范畴,活动教学并不排斥或否定地理课堂教学的其它形式,如《日本》这节课中对日本发展工业有利条件的分析,我们采用了与学生共同分析的教学形式,这一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辩证地处理活动教学与其它教学形式的相互关系,使各科教学形式相互补充和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于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这还有待于我们进行深入地探索和研究。

2.活动教学中应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

活动教学虽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创造等主体活动,但这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否定教师对教学所应承担的责任。在地理活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活动不宜指手划脚、横加干涉、全盘否定,但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不分对错,教师应该在目标导向、动机激发、情境创设、方法指导、疑难解答、反馈指点等方面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3.活动教学要以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前提

有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营造出的一种活泼生动、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活动教学能否进行的基本条件和前提。学生只有在课堂中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指导、建议,才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去,从而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自我发展。

4.活动教学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教材由于编写体例和篇幅的原因,可能使活动教学设计受到限制,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对其内容进行调整,创设新的教学情景,完成对知识的重新构建,使其更有利于活动的开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08-6-8 06: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第一节 《日本》一课的教学实践



上海市位育初级中学 李青



一、导新课  创设情景  展图赏图

新课伊始,银幕上出现一组图片,有富士山、樱花、新干线列车、海鲜产品等等,请学生猜一猜图片中介绍的是哪个国家?引出课题《日本印象》,使同学们对日本有一个初步印象。进而在一位学生的主持下,出示日本地形图;将日本的面积、领土组成、地理位置等基础知识编成有趣的抢答题,让同学们尝试通过读图,解决一些基本的自然地理特征。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新教材中尝试要求学生通过读图活动,了解日本的一些基本自然地理特征,激发学生运用地图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话印象  自主探究  各抒己见

日本是世界经济大国,又是我国的近邻,两国之间有悠久的经济、文化交流历史。对于日本,学生或多或少有一些了解。因此,课前要求全班分为七组,每组六人,各小组再选择一个同学们最熟悉或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探究学习。各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先独立思考,充分利用课本,自主学习,独立探究,在此基础上、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开展合作与协商,运用计算机网络查询资料,整理并制作成Powerepoint展示作品。课堂上,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展示、交流成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也体现了转变学习方式,先学后教的策略。

第一组──《访日见闻》朱同学:在前不久的国庆长假,我随中福会少儿代表团访问了日本,那里到处可见整洁的街道,绿树成荫,山清水秀。在垃圾分类处理厂,我了解了如何利用分类处理使可利用的废物回收再利用的过程。这些都体现日本人民良好的环保素质。访问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系列高科技产品,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产品?

新奇的产品引发了同学们的兴趣,课上课下的互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增强了对日本人重环保、重科技的印象。

第二组──《和服》刘同学: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民族服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追溯和服的历史,其中也体现了中国服饰风格。和服种类很多,不仅有男女和服之分,未婚、已婚之分,而且有便服和礼服之分。尤其是女性和服色彩艳丽,式样美观,腰部还配有漂亮的宽幅带子,简直就是一种工艺品。以黑为底色,染有五个花纹,在和服前身下摆两端印有图案表示已婚妇女使用叫“黑留袖”和服。另外其它颜色的面料上印有三个或一个花纹且下摆有图案的叫“色留袖”和服。未婚小姐的第一礼服,根据袖子长度分为“大振袖”“中振袖”和“小振袖”。请欣赏访问装、结婚礼服、浴衣、小纹、丧服、十二单衣等几款不同种类的和服。现在请大家猜一猜图中哪个是已婚妇女?哪个是未婚少女?

“和服”虽不是教材中的内容,但是同学们感兴趣,尤其是女同学,通过探究,不仅可以了解中日文化的渊源,更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欣赏。

第三组──《富土山》:富士山是典型的圆锥形火山,不管从哪个方向看,它都像一把倒置的折扇,山体匀称,气势宏伟。山顶常有积雪,洁白晶莹,山麓有小湖,山色倒影,引人入胜。富士山不仅被日本人尊称为“圣岳”,是日本的象征,而且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富士山又是一座活火山,了解这些内容,可以为介绍日本多火山、地震做铺垫。

第四组──《樱花及樱花前线》:樱花是日本的国花,也是日本的象征之一,有“樱花之国”的美称。在日本全国各地都可以见到美丽的樱花,但是观赏季节不同。樱花由南向北依次盛开,樱花开放到哪里,哪里就称作“樱花前线”。为了突出日本人民对樱花的热爱,我补充到:日本春天一到,即变成一个樱花的世界,虽说樱花年年开,没有多大惊喜,不过当置身在一片粉红花海之中,载歌载舞又饮又食时,的确是乐趣无穷,难怪日本人对于“赏樱”总是乐此不疲。日本的“樱花前线”是一种独特的自然地理现象,是与它的气候特色相联系的,这一设计是为讲日本气候特征埋下伏笔。

第五组──《日本的文字》: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如茶道(也叫品茶会,被用于训练集中精神或培养礼仪举止,为民众广泛接受)、花道(作为一种在茶室内再现野外盛开的鲜花的技法而诞生)、相扑(神道仪式,强调相扑运动)等具有日本特色的文化。相扑比赛前跺脚(这位同学边说边模仿)目的是将场中的恶魔赶走,放松肌肉,向场内撒盐以达到净化的目的。有趣的是又是跺脚又是撒盐,而比赛却只有短短的几秒钟。走在日本的大街小巷,感觉像在中国,这是为什么?日本的文字与中国的文字十分相像,试着让学生讲出一段日文的大概意思。再请学生看短片“鉴真东渡”,认识中日文化的源远流长,了解日本人是一个善于汲取的民族,日本文化就是由自身文化与外来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

第六组──《电器产品和日本汽车》:请同学列举所熟悉的日本产品?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笔记本电脑,照相器材,汽车及智能机器人等。从“有路就有丰田车”的广告语,知道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很高是以质优、耗能少取胜,也突出了日本经济的实力,为讲述日本是经济大国做铺垫。

第七组──《航运业》:播放短片《日本的航海业》。岛国的环境和优良的港湾,为日本的航海业和渔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日本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运国,横滨和神户都是著名的港口。北海道附近的渔场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日本的捕鱼量占世界首位。日本人民喜欢吃鱼,正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体现。

这一设计为突出日本的岛国优势,为介绍日本是如何从“资源小国”成为“经济大国”作辅垫。

精彩纷呈的介绍,可以使学生对日本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感受了日本城市的整洁、欣赏富士山和樱花的风姿,又了解了日本的民族文化以及现代化的工业品等,锻炼了合作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收到了比听教师讲授强多倍的教学效果。

三、话自然  读图析图  凸现特征

回顾刚才的画面,要求学生思考穿和服的日本妇女为什么要穿木屐、撑雨伞?出示“稚内(北海道北端)和哈尔滨气温和降水比较表”,启发学生思考日本气候的海洋性特征。

读日本地形图,请学生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的颜色判断地形特征,使学生明白日本多山地和丘陵,沿海有狭小零碎的平原。关东平原是最大的平原。富士山是最高山,海拔3776米。世界上10%的活火山集中在日本,人们能感觉到的地震平均每年达1000多次,大的破坏性地震平均2~3年也会发生一次。并让学生从“环火山、地震带”图中得出结论:日本多火山、地震。同时告诉学生,火山爆发虽然是一种自然灾害,但火山灰经过长期的风化作用会形成肥沃的土壤,栽种农作物可望丰收。

针对日本地狭人稠、资源贫乏和日本人善于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的特点,讨论“日本森林覆盖率高达68%,为什么所用的木材大部分要从外国进口?”抓住细节拓展,进行环保教育,学习日本人不仅具有强烈的环保意识,还具有较强的资源保护意识。

四、议经济  合作学习  自主探究

在结束上述内容后,请学生对日本归纳以下的特点:①东亚岛国,②受海洋影响的气候,③多火山、地震,④人口稠密,⑤受中国和欧美影响的文化,⑥矿产资源贫乏,⑦森林资源丰富,⑧海运业发达,⑨经济大国等等。在二战中日本帝国主义遭到彻底失败,日本许多工厂和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当时的日本就像一个输光的赌徒,而如今的日本已经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请同学根据刚才分析的日本地理特点和老师提供的课外资料分组讨论:日本为什么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相关资料:

1.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打败了清政府,《马关条约》中逼清政府赔银2亿两,这笔巨资被日本用于办教育。

2,日本大力发展教育,重视智力开发,走“科技强国”之路,使众多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以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的方法改善产品质量。因此,日本的工业品价廉物美,产品畅销世界,获得巨大利润。

3.朝鲜战争中,美国的大批军事定货刺激了日本工业的发展,(1951年就达5.96亿美圆,相当于日本当年出口总额44%)。

4.20世纪50年代初,东南亚许多国家独立后为取得发展经济所需的资金,大量出口原料,这一时期国际市场原料价格低廉。

带着这些问题,同学们展开了小组讨论。之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表意见:日本善于抓住机会,用战争赔款发展教育,重视智力开发,走“科技强国”之路。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低价进口原料,军事定货,岛国优势等等,大力发展航运,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是因地制宜发展本国经济的成功典范。

整个过程不仅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概括其中隐含的知识与道理,学习从纷繁复杂的地理要素中抓核心内容、探索本质特征,培养了对地理资料阅读理解的能力;通过不同小组学生发表的独立见解,拓展了更多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新课结束,再提出一个问题“评价日本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利弊”,引发学生思考,也作为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的延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08-6-8 06: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校区 张文艺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日本的位置特点及其对地形、气候、资源等方面的影响,并掌握日本自然地理的基本特征。

(2)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成因,并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

(3)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并分析其原因,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其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

(4)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教会学生评价某区域的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进一步提高运用地图来分析地理特征和用图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日本经济特征的分析,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关心经济问题、乐于分析经济现象的经济意识;同时进一步认识科学文化知识及学习外国经验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加深对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认识。

(2)通过对日本文化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历史上中日两国人民有着悠久的交往史,同时,让学生也知道近现代历史上日本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体会并树立发展经济要保护环境的人地观。

(4)培养学生合作和竞争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2.日本经济发展和分布特点及成因

难点:1.学生自己读图分析日本的自然和经济特点
          2.日本工业布局及原因

三、教法设计及构想

针对初中学生争强好胜、表现欲望强的身心特点,在教学中模仿和借鉴电视综艺类节目“幸运52”“正大综艺”“三星智力快车”等形式,把《日本》一节重要的知识点和有关的课外知识设计成有趣的地理问题,在模拟旅游中开展知识竞赛,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竞争意识。学生普遍欢迎这种既有挑战和刺激性,又有娱乐和趣味性的学习形式。

四、教学准备

1.把全班学生按照座位顺序分成“北京大学代表队”“清华大学代表队”“牛津大学代表队”“哈佛大学代表队”,同时在黑板上列出四个代表队的得分表格。

2.每组挑选一位代表进行监督并记时、记分,发现有违反比赛规则的小组提出批评、扣分,营造一种浓厚的比赛竞争氛围。

3.规则和要求:①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文明参赛不起哄,被评为道德风尚奖的队奖励200分;②竞赛题目分必答和抢答部分;③回答抢答题时,要先对问题中的真假作出判断,然后再说明理由;抢答错误不扣分;④每个小组在回答问题前可以小组内交流讨论;⑤必答题必须经小组充分讨论,在规定的时间内回答,每漏过题目中的一个知识点,就从该题中扣50分奖励给发现错误的代表队;⑥小组中每位成员回答问题次数最多不能超过2次(避免优生一统天下,保障学生人人参与)。

4.情景设置:我们现在都是即将赴日的夏令营成员,旅行考察期间,我们一部分成员还将有机会参观日本著名的迪斯尼乐园,但门票数量有限,看哪个小组能在竞赛中获胜赢得门票。

5.课时安排:2课时

6.课件制作:Powerpoint

五、教学过程(问题设计及说明)

教师先出示本课学习目标,给学生5~7分钟时间快速自学课本,浏览并强化记忆主要知识点。

(一)抢答题部分

1.飞机从上海起飞后,空姐提示我们飞机正朝东南方向飞往日本东京机场。(100分)

学生:错误。从地理位置看,日本在我国的东边;从上海方向看,日本在上海的东北方向。

2.坐飞机从上海到东京和到北京的时间差不多。(100分)

学生:正确。日本是我国一个一衣带水的海上邻国,东京到上海和北京到上海距离相当。

说明:1~2题主要考察日本地理位置。

3.到日本上空时,导游小姐提示我们把手表拨慢一小时。(100分)

学生:错误。日本使用东九区的区时,比我们东八区区时北京时间早一个小时,故应拨快1个小时。

说明:本题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时区常识。

4.下飞机后,感觉日本东京气候和我们南京气候差不多。(100分)

学生:正确。二地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展示课件──《亚洲气候类型图》,让学生看图评判,并说出该气候类型的大致特点。(本题考察气候知识)

5.日本人外表看起来和我们中国人没什么两样。日本是一个非常讲究礼仪的国家,人们见面经常鞠躬问好。导游小姐发给我们一份材料,上面有许多汉字,一些语句的意思我们能读懂。(100分)

学生:正确。日本和中国同为黄色人种;日本文字受中国汉字影响很大,甚至有些日语文字就是汉字,虽读音不同,但意思相近。

说明:本题涉及人种和历史知识。

6.走在日本的大街上,发现人很少,经了解原来日本人口稀少,远没有我们国家人口稠密。(100分)

学生:错误。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国家,人口密度大。

学生计算中日两国的人口密度,(中国:135人/平方千米;日本:336人/平方千米)通过比较你得出什么结论?(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国家)

7.第二天,我们考察日本的自然风光,发现日本的天真蓝、水真清、路真干净,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空气也格外清新,走了一天,皮鞋还光亮如初;日本的平原比山地多。(200分)

学生:日本的绿化好,森林覆盖率达67%,自然环境较好,故第一句话是对的,但日本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故第二句错误。

展示课件:《日本地形图》,学生读图,得出日本多山地的地形特点。

课件播放:沙尘暴图片,谁能说说沙尘暴的人为方面原因?

学生:滥砍滥伐、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稀疏、土地沙化。

教师:如何治理呢?

学生:严禁乱砍滥伐、乱采滥挖和乱垦滥牧,大力植树种草。

教师:日本有沙尘暴吗?为什么?

学生:没有,因为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较好。

8.由于森林覆盖率高,所以日本的木材加工业发达,政府鼓励外国公司到日本从事木材加工业,我们看到很多伐木工人正在把砍伐好的树木运到附近的家具厂和一次性筷子加工厂。(100分)

学生:错误。日本的环保意识很强,虽然森林覆盖率高,但日本政府专门立法保护森林,严格限制砍伐林木,很多日本厂商只好把木材加工厂开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中国、巴西、东南亚。

教师:通过7、8两题,你受到什么启发?

学生:要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环境;大力种树植草,绿化祖国;坚决制止乱砍、滥伐、滥牧。

说明:7、8题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必答部分(各组满分600分)

9.(哈佛大学代表队)日本的温泉很多,我们洗了个温泉浴,水里有股淡淡的硫磺味,听说还能治皮肤病呢!(200分)

学生:正确。日本多火山,故温泉丰富。

10.(北京大学代表队)我们考察了日本的民居,发现日本的很多古典建筑风格和我国唐朝时差不多,传统民居多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建成,如木头。(200分)

学生:正确。日本许多古典建筑吸取了隋唐时建筑风格,质地轻的建材是为了防震。

展示课件:日本古典建筑、木头房子的图片。

11.(牛津大学代表队)我们来到了位于九州岛的富士山,它是日本最高峰,也是日本的象征和骄傲,是日本人民心目中的圣地。富士山是一座死火山,尽管是夏天,但我们仍然看到了富士山山顶的皑皑白雪。(200分)

学生:错误。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位于本州岛而非九州岛;富士山海拔3776米,山顶终年有积雪是正确的。

展示课件:富士山、樱花图片和火山喷发动画。

学生:思考讨论火山对人类有有利的一面吗?(有创新性回答的每点加50分)

12.(清华大学代表队)夜里,我们正赶上一场地震,我们被吓坏了,可日本人却不太惊慌,他们好象训练有素,从容面对,井然有序。(200分)

学生:正确。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接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所以日本人对地震习以为常;日本人的防震意识强、经常进行防震演习。

展示课件:日本地震的文字资料和数据,《地震后的日本》图片。
             《六大板块示意图》:解释地震成因

说一说:地震突然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回答好的小组酌情加30~50分)

13.(哈佛大学代表队)第三天,我们考察了日本的经济,发现日本是个高度发达的国家,其制造业很发达,工厂集中分布在沿日本海一侧,而太平洋沿岸则较落后。(200分)

学生:前一句话是正确的,后一句是错误的。日本是个经济发达国家,其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展示课件:《日本主要工业区分布图》。

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日本的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回答正确的每人次给所在小组加50分)

14.(北京大学代表队)第四天我们考察日本的港口,发现日本多优良港湾,造船厂很多,其海上运输特别发达。(200分)

学生:正确。日本是个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是世界主要造船国家之一;由于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原料和市场严重依赖海外,所以海洋运输业特别发达。

15.(牛津大学代表队)我们在横滨、大阪、神户等港口还发现,一艘艘满载着煤炭、铜、石油、铁矿石等矿物的船只等待起航出口到世界各地。(200分)

学生:错误。日本的矿产资源十分贫乏,煤炭、铜、石油、铁矿石等资源需大量进口。

说明:本题考察日本资源状况,学生只有读课本提供的《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和《1998年日本进口的主要工业原料所占百分比图》才能正确作答。

16.(清华大学代表队)一艘艘满载着工业制成品的集装箱等待出口,猜猜看,里面可能装哪些工业品?(至少说出4种)(200分)

学生:照相机、摄像机、电视机、摩托车、汽车等。

说明:本题考察日本工业。

17.(哈佛大学代表队)经过对日本经济的考察,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日本是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加工贸易为主,经济高度集中,对外依赖严重。(200分)

学生:正确。日本是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工业原料和燃料需大量从国外进口,然后依靠科学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对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制成工业品大量出口,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另外日本国内市场狭小,所以对外依赖严重。

说明:本题考察日本经济发展特点。

18.(牛津大学代表队)日本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大和民族占优势;日本文化既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现代气息,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200分)

学生:错误。日本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题目中关于日本文化叙述是正确的。

学生:思考讨论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有何联系?为什么?

19.(北京大学代表队)日本人民爱好和平,老一代对6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的伤害记忆犹新,但新一代却很少知道日本过去发动的侵略战争,特别是近几年日本政要频繁参拜靖国神社,伤害了受到日本侵略的亚洲国家人民的感情。(200分)

学生:正确。

说明:本题涉及历史和时政知识,目的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爱好和平、反对战争。

20.(清华大学代表队)日本人爱好吃鱼,被誉为“世界上最爱吃鱼的民族”,他们吃饭时也像我们一样用筷子。(200分)

学生:正确。日本是渔业捕捞大国,又是鱼消费大国,日本人有吃鱼的习惯。日本也有用筷子的习惯。

21.看图片抢答(每题20分):

展示课件:

图片一:歌舞伎

图片二:茶道

图片三:剑道

图片四:柔道

图片五:相扑

图片六:和服

22.说一说你知道日本还有哪些风俗礼仪?(每个20分)

说明:18~22题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日本的文化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08-6-8 06: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教学设计
从化六中 肖静渝
一、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新的课程标准对认识国家地理有九点目标要求(课标):(1)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3)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4)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5)举例说出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6)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7)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至少一个方面的概况;(8)用实例说明一个国家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9)举例说出某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人教版的实验教材在国家尺度上选择了6个国家:日本、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和巴西。希望通过对6个国家(每个国家都只是一个案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国家地理的学习方法,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日本是学生在学习国家地理中碰到的第一个国家,教材蕴涵了除“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外的其他8点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学习日本这个国家,应使学生初步掌握这8点要求。
本节教材需要用三个课时,本课时主要讲述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涉及的课程标准有:(1)因地制宜发展经济;(2)开发利用自然和保护环境;(3)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的联系。前两点在学习其他国家时都有体现,第(3)点只是在日本这个国家有体现,应作为重点。
本课时讲述其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教材首先陈述日本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再引出为什么日本这样一个资源小国能发展成为经济大国,教材通过大量的数据图表说明日本经济的发展特征。
评:新课程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而不是教材。本教学设计能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去分析教材,充分体现出“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思想。
三、对学习对象的分析
基于对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的估计,同时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身边的事例拉近学生与地理的距离;并且开展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
四、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和数据,分析日本的国情以及根据其国情说出日本经济发展的策略。
(2)运用地图,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分布原因。
(3)说出日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
(4)说出日本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文字和分析图表数据以及小组讨论、交流看法等学习活动,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日本经济依赖性强的分析,懂得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
(2)初步树立发展经济要保护世界环境的人地观。
(3)通过学习日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发展经济方式,对从化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有所理解并能学以致用。
(四)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一个国家的国情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特征。
(2)以日本为例,说出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
(五)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一国的国情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特征。
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教材的具体情况去确定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的定位比较准确。而且教学目标的表述符合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的要求,用可测性和可比性的行为动词去表述教学目标,便于实际教学时的把握和评价时的运用。
五、教学策略
教学中强调图表、数据的运用,并引入身边日常的例子,让学生感知经济发展的策略应与现实条件相适应;通过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过程(设计)
〖情境创设〗
[引入]在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日本产品?
[学生]举例,并说出一些知名品牌。
[老师]世界其他的地区有没有日本的产品呢?
[学生]有。
评: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入,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记忆和理解都较深刻。
[老师]我们来看一下实际情况。请观察“日本主要产品的输出地图”,看看在哪些国家和地区也能买到日本的产品?
[学生]世界各国。
[老师]读“1998年日本主要产品占国际市场的百分比图”,找出日本出口到世界各地的产品有哪些?这些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是多少?
[学生]基本上都是工业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的比重很大。
[老师]再来阅读P21的一组数据,结合刚才的分析,可以看出日本的经济实力如何?
[学生]日本经济以工业为主,并且十分发达,是世界经济强国。
〖问题(悬念)Ⅰ〗
[老师]就经济实力而言,现在的日本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可是,大家都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是一个战败国。战争结束的时候,日本国内经济已经陷入严重崩溃的局面。那日本是如何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从废墟中崛起的呢?
提示:每个国家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都需要从现有的条件出发,即按本国国情去考虑。那日本的基本国情如何?可从面积、人口、地形、气候、资源、交通和科技水平等方面分析。
请同学们观察“1998年日本进口的主要工业原料的百分比图”,能否看出日本国情的最突出特点?
[学生]资源缺乏。
[老师]对,缺乏资源是日本的国情之一。在生产中缺乏原料,怎么办呢?
[学生]读“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图”,可知日本缺乏的原料来源于世界各地。
评:上面的设计体现出结论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分析图表和数据得出来的,而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的。这样设计,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图表、数据等信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没错,虽然日本本国内缺乏自然资源,但可以购买他国的原料进行生产。在运输这些原料的过程中,日本会采用哪些交通方式呢?为什么?
[学生]采用海运。因为日本是岛国,并拥有众多的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
[老师]因此可得日本的国情之二──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问题(悬念)Ⅱ〗
[老师]国情一是不利工业发展的,国情二则相反。日本是如何针对上述两种国情发展本国经济的?
[学生]日本根据本国的国情,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去克服不利因素。
评:根据日本的国情分析出日本经济的发展战略,使学生初步学会了分析一个国家经济战略的方式和方法。
〖学生活动Ⅰ〗
[老师]像日本这样大量进口工业原料、利用本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工成工业制成品,再大量出口,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就叫做“加工贸易经济”。
这种加工贸易经济有一个重要特点──对外依赖严重。这种依赖性会对日本的经济带来哪些影响?分小组讨论,并完成P24活动3。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回答]
[老师]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有利的影响是可促进技术水平以及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从而使日本的工业产品在国际更具有竞争力;不利的影响是当原料价格上涨或发生世界金融危机时,就会打击日本的经济。
评:使学生懂得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
〖学生活动Ⅱ〗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日本的这种“加工贸易经济”,它的工业区会分布在什么地方呢?观察P23图7-13,找出日本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有哪些工业城市?
[学生]五大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有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等工业城市。
[老师]为什么日本的工业区分布在沿海地带?
[学生]思考并完成P23活动2。
[老师]从框图可以看出,把工业区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主要是利用这里便利的海洋运输进口原料、出口产品,从而提高工业的经济效益。但是这种高度集中的分布,也有不利的一面,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可从土地价格、水电供需、环境污染等方面考虑。
[老师]综合考虑上述的不利因素,现在日本已经加速扩大海外的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其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有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学生活动Ⅲ〗
假如你们就是日本人,你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
(1)你是日本小野田水泥株式会社的社长,水泥厂虽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产生的粉尘污染影响了环境。你怎样做才能既有经济效益,又不产生污染?
(2)你是日本林业部门的负责人,为了要保护生态环境,不允许随意砍树,但生产和生活中又需要大量的木材,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3)你是日本的渔民,日本的国民很喜欢吃生鱼片的,不仅本国需求量大,还大量向海外出口,但日本国土狭小,海域有限,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捕获到更多的鱼?
[学生讨论回答]
[老师]大家刚才都是站在日本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日本人保护自己的环境,却把水泥厂建在我国的大连开发区;日本人保护自己的森林资源,却跑到一些保护意识不强的发展中国家去大量进口木材;日本为获得更多的鱼,组织远洋船队大量从公海捕鱼,是使世界渔业资源走向枯竭的主要国家之一。现在大家再站在世界人民的角度,又该怎样看待这些问题?
[学生]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日本的上述行为将导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受到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日本这些做法是不可取的,地球的生态环境需要我们大家共同保护。
评:让学生扮演日本人之后,再站在世界人民的角度上探讨同一问题,通过不同的角色理解事物的本质,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小结与反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理解最深的是哪个知识点?现在还没弄懂的又是哪个?还想了解什么?
〖提高与拓展〗
同学们,我们都是从化人,我们从化要发展,你认为该如何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呢?(从化市政府提出:从化要实施工业强市、农业稳市、旅游旺市、环境立市、科教兴市的“五市”发展战略,根据你所学的地理知识,你认为合理吗?)
评:用所学的分析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方法,去分析一个新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体现出设计者比较能把握课程标准和地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即“学习有用地理”。但学生要回答好这个问题,还必须对从化的基本情况有较深刻的了解。
七、板书设计
总评: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定位比较准确,教学目标的表述具有可测性和可评性。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手段,如阅读图表数据、分析讨论等都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体现出设计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比较准确。
(点评、指导:从化六中 黄铭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08-6-8 06: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第三节 《印度》说课稿



河北霸州21中 张洪涛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水旱灾害印度农业》,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的第七章第三节《印度》,适用于七年级学生学习使用。

一、分析教材

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本课题教材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印度的地形与人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气候知识,来分析水旱灾害频繁与西南季风的关系;接着讲述了印度农业生产的巨大变化,教材还安排了南亚季风图与印度年降水量、农作物及矿产分布图以及三处学生课堂活动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本节其用意在于使学生避免死记硬背,而是能够利用地理材料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理解工农业生产布局的原理等,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教材的这种安排,也从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工业生产布局与原料产地的关系等方面体现了环境──资源──人口这一主线,正确地阐明了人地关系。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理解有关人地关系、生产布局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达到能够利用孟买气温、降水统计图说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理解南亚季风与水旱灾害的关系。

情感目标:通过对治理印度水旱的讨论,激发学生了解自然,适应自然的情感,培养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我是这样确定的: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要求,确定印度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的关系为教学重点,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地形和降水量的关系既是教学重点亦为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分析事物缺乏全面性,故确定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地形和降水量的关系为教学难点。

综上所述,我把本课教学设计成一课时,关于印度的水旱灾害首先通过媒体报道,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灾害的无情,接着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讨论分析南亚季风对降水的影响。关于印度农业部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直观的对比印度的年降水量与农业带的分布等,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方法上,我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演示与讲解更为直观,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主要通过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分组讨论,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理解工农业生产布局的原理等,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三、教学方法

1.分组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学会为会学;

2.分析讲解法:对地理原理和难点,教师运用多媒体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

3.比较教学法:通过与已知的地理知识的纵向、横向比较,开拓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四、教学过程

前测

复习印度人口特点及印度的地形特点。

接着请学生自读课文“水旱灾害频繁”,说说印度气候有何特点?板书。这一部分内容不多,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转变。

下面师生共同总结: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水旱灾害频繁。

多媒体展示印度的水旱灾害,利用图片与新闻,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自然灾害的无情,激发同情心。

水旱给印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为了抵御水旱灾害,印度人民是怎样抵御自然灾害的?

师生总结:印度人民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例如,北部恒河、印度河流域规模庞大的灌溉系统,南部的防旱贮水池等。

但是面对严重的水旱灾害,印度现有的水利工程依然显得有些不足。是什么因素导致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读课本37页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分析一下受热带季风影响,印度的雨集中在几月份?旱季又集中在几月份?

那旱季与雨季的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和最少的月份相比要差多少?

请同学们前后桌一组,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讨论一下,雨季来临时会是一翻什么样的景象?到了旱季农田里又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

那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频繁的水旱灾害呢?

请同学们读南亚季风图,比较分析1月、7月盛行风向有什么不同?西南季风对印度的降水有何影响?完成38页的表,以说明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风变化的关系。

多媒体辅助教学,师生共同总结。

我国也是季风气候,同样也是一个水旱灾害频发的国家,请结合我国的国情,讨论该如何治理印度的水旱灾害?

大修水利工程,引导从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借鉴经验。

师生小结

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季节变化大。季风活动不稳定,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转承到印度的农业

由于水旱灾害频繁,生产技术落后,人口众多,使得印度在20世纪上半叶粮食生产不能自给自足,每年进口大量的粮食。20世纪60年代后,印度的粮食生产由不能自足到自给有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什么原因使粮食生产有这么大的变化呢?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板书)

在学生自读课文之后,我通过启发式提问,安排了如下一系列小组讨论活动。

1.读资料“绿色革命”,说说它有什么意义?据此你对我们家乡的农业生产有什么启发?

2.通过对比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图与地形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说说水稻和小麦分布与地形、降水量有什么关系?

通过课件展示,师生共同总结。

3.接着通过课件,讨论棉花、黄麻、茶叶的分布与地形、降水量的关系。

在此,我把全班分成五组请每一组同学讨论一种农作物的分布与地形、降水的关系。

学生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通过多媒体展示结果。

4.看资料剪辑“饮食习惯”,想一想:为什么印度南、北方人民的日常饮食有这么大的差异?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是大米和面食。北方以小麦、玉米、豆类等为主,东部和南方沿海地区以大米居多,中部德干高原则以小米和杂粮为主。印度人的副食分肉食和素食两类,但是印度人不吃牛肉。

印度菜的一大特点就是糊状菜居多,而且还加以各种色素,因此常有黄的汤,绿的糊,红的泥。如果没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是很难习惯的。此外,无论在家庭还是餐馆,印度人认为生水是最好的饮料(建议最好煮沸),餐桌上总会有一杯凉水。

课堂总结

印度和我国都是人口众多、历史悠久、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压力大,经济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但是发展中国家也不是样样都落后的,大力发展科技、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开拓高科技产品的国际市场,是发展中国家逐步赶上世界经济水平的最佳途径。请大家预习“发展中的工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4-30 16:0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