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赵丽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生作文考试指导讲座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6-13 10:3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生作文考试指导讲座


佳作评点:美丽的南照山



特级教师 武宏钧





家乡的南照山是一座美丽的公园,一年四季都是美的。



春天,她像童话里的仙女。山顶的嫩绿色的落叶松,像仙女的纱巾。山间的绿树,像仙女的绿袍,其间盛开的白色梨花,就像点缀在绿袍上的花朵。山下的樱桃花丛就像仙女的花裙。山脚下的一片片蒲公英花,就像仙女穿的黄色绣花鞋。你站在山上的八角亭上眺望我们的东丰城,顺着通山街可以望到商业大厦和鳞次栉比的居民大楼。真是气象万千、美不胜收。



夏天,她像一位美丽的服务员殷勤地接待八方来客。如果你要观花,请到花园里来,你一定会看到盛开的月季,火样的一串红。如果你想游戏,请到“儿童乐园”来,悬旋飞机、碰碰车,应有尽有,保你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如果你想留影,请到双龙桥旁来,那两条龙如同真的一般。如果你想乘凉,请到松林里去,在那里吃顿丰盛的野餐,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秋天,南照山像一幅内容丰富的图画。你可以欣赏到落叶图,一片一片金色的树叶纷纷从树上飘下来。你还可以欣赏到丰收图,金黄色的庄稼一望无边,仿佛是一片金色的世界,十分壮观。



冬天,南照山变成了银色的世界。到处银装素裹,分外妖饶……



啊!我爱家乡的南照山!



写法评点: 本文的小作者按时间顺序观察和描绘了南照山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春,美若娇艳的仙女;夏,像殷勤的服务员;秋是一幅内容丰富的图画;冬,则是一片银色的世界。读来真令人神往。在这里,小作者描写南照山的美丽,是为了赞美家乡的美丽,是为表达热爱家乡这一主题服务的。



说明能力要求我们在说明文和各种应用类文章里能把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成因、构造、功用等解说清楚,能把人物的经历、特点等表达明白。要做到这些,我们必须搞清说明的基本要求,能按照说明的要求去灵活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说明以使人明白理解为目的。它与描写要求生动不同,它首先要求我们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即本质特征)作直接的说明。事物的特征是它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标志。只有抓住了事物的特征,才能把事物说清楚,请看下面这段文字:



黄瓜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有卷须,叶子互生,花黄色。果实呈圆柱形,通常有刺,成熟时黄色,是普通蔬菜。



这段文字说不上优美或生动,但它抓住黄瓜的茎、须、叶、花,尤其是果实的形状、颜色等特征进行说明,把它与其他的瓜果类蔬菜区别了开来,使我们对黄瓜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这是较简单的说明。如果说明的对象较复杂,我们在抓特征时还要区别主要特征和一般的特征,要抓住主要特征去作重点说明的。第二个要求是要注意条理性。我们应按照事物本身的内在联系或人的认识过程来安排说明的顺序。如《黄瓜》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准确是说明的生命,如果说明不准确,就歪曲了事物的本来面目,失去了说明的意义。



说明的方法通常有定义说明、举例说明、比较说明、数字说明、比喻说明等等。定义说明是用下定义的方法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给人一个明确的概念。如说明《机器人》的方法:



“机器人”在电子计算机的控制下,能够模仿人的某些动作和智能,成为人们从事生产劳动和科学实验的助手。



这个定义就揭示了“机器人”与人的区别及它的用途。举例说明可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更易于理解。



比较说明把相近或相反的事物或事物的不同方面放在一起作对比考察,在比较中显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如:



激光是一种人造的光,是最亮的光。激光与太阳、电灯等发的光不一样,有很多特点。比如说,太阳、电灯发的光都是向四面八方照射的,散的;手电简和探照灯虽然能将光集中起来向一个方向发躬,然而经过一段距离,还是向四面八方散射开去。激光却能始终集中向一个方面发射。



这里用太阳、电灯、手电筒和探照灯发的四种光与激光做比较,从比较中让读者明白激光几乎是“平行光”,像一条直线,“始终集中向一个方向发射”。



《宇宙里有些什么》也是通过比较来说明星体的大小和密度的:“许多红色的星星很大很大,有的可以装得下十万个太阳。这些星星是由非常稀薄的气体状态的物质组成的。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空气的几万分之一”。“也有一些恒星非常小,有的比地球还小。可是这种星星的物质,密度特别大,火柴头那么大的一点点就抵得上十多个成年人的重量。用白金造成同样大的一个球,重量才抵得上它的二百万分之一。



这样一比较,我们对肉眼根本无法看到的一些星体不是也有了些具体可感的了解了吗?数字说明因其科学、准确,能让读者一目了然。



小学生写记叙文、说明文和应用文,主要应掌握的写作方法是叙述、描写和说明,但这并不意味着小学生的作文里可以不包括议论能力和抒情能力。事实上,写文章不可能没有作者的看法,也势必要掺进作者的感情。虽然小学课本里没有正面去谈议论及抒情的问题,提高抒情和议论能力同样是小学作文训练的重点。在高年级的语文课本里却是有意识地安排了很多用了议论和抒情这两种方法的篇目,学习一些议论和抒情的方法,提高我们在这方面的表达能力,无疑会对从整体上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有所帮助。这里,我们简单说说怎样在小学生常写的记叙文和读后感里议论和抒情。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但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也少不了对所记的人或事进行适当的议论或抒情,或阐发他的意义,或评论他的是非,从而使读者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记叙文里运用议论的方式,可以是先叙述,后议论;也可以先议论,后叙述;还可以边叙述、边议论,采取夹叙夹议的方法。



先叙述、后议论是在叙述的基础上,对所记叙的人和事进行议论。这种议论以叙述为基础,同时也是对叙述的深化,它能加深读者对中心思想的理解,促进读者思考。比如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先是叙述了作者回忆鲁迅生前与作者谈论《水浒传》,以及救护车夫、关心女佣人等几件事,在此基础上,作者在文章的末尾用议论点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就是议论。这里的议论就发得非常自然贴切,深化了所叙内容的思想意义,使读者从中受到了启发。



先议论、后叙述是以议论开路,把议论写在叙述的前边,先扼要地谈出要叙述的要点和自己的看法、感受,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人和事先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然后再具体展开叙述。这种议论安排,往往能使读者对所记的人、事的意义印象更深刻。



夹叙夹议是把叙述和议论穿插起来,边叙述,边议论。这种写法不给叙述与议论二者留下明显的缝隙,叙中有议,议在叙中,行文生动活泼,更值得我们小学生去学习。



记叙文里的抒情一般不像诗歌和文学散文里那样直接,它往往是借助叙述、描写或议论等手法来间接进行。



例如《一夜的工作》一文: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象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 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武老师讲课



在这一篇文章里,作者详细描写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之后,在回来的路上,心里十分激动,发出了一番议论-----“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一句议论,画龙点睛地抒发自己的感情,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赞美了周总理的崇高品质。



再如《海上日出》一文的结尾: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结尾这一个反问句,作者用强调的语气,赞美了海上日出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美的热爱之情。这难道说不是一个抒情的中心句么?



在描写景物中抒情。如峻青的散文《秋色赋》:



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秋天,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



你瞧,西山洼里那一片柿树,红得多么好看,简直象一片火似的。古今多少诗人,画家都称道枫叶的颜色,然而,比起柿树来,那枫叶却不知要逊色多少呢。



还有那苹果,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也是那么红,那么鲜艳,那么逗人喜爱。大金帅苹果则金光闪闪,呈现出一片黄澄澄的颜色,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红玛瑙似的果子。葡萄呢,就更加鲜丽多彩,那种“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透明,真象是水晶和玉石雕刻的;而那一种叫红玫瑰的,则紫中带亮,圆润可爱,活象一串串紫色珍珠。……



啊!好一派迷人的秋色!



佳作评点:峻青在这一段文字中,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接抒发了热爱秋天的思想感情。这里句句是写景,句句是抒情,写景的同时由衷地抒发了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小学生作文的文体主要是记叙文,有时也要写点说明道理或说明事物的说明文,另外还要学会写些条据、启事、书信、日记、读书笔记、会议记录等应用文,掌握上述文体的一些文体知识,并能在作文和日常写作实践中加以正确运用,这同样是我们应该具备的作文能力。



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状物为主的一种文体。我们小学生写记叙文常会出现这样两个问题,一是不知道怎样区别写人和叙事,处好文章里写人和叙事的关系;二是常把状物的记叙文写得像说明物件的说明文,把握不好文体的特点。



记叙文或者写人,或者叙事,二者各有重点,但写人离不开记事,叙事也离不开写人,人和事是连在一起的。写人不叙事,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就无从体现;叙事不写人,就很难把事件写得具体、生动、感人。



武老师讲课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区别写人和叙事,把这两类文章写好呢?首先,这两类文章的写作目的不同。写人的记叙文,是要通过对事件的记叙,赞扬、歌颂人物的高贵品质,激励和号召读者向他们学习;写事的记叙文,主要是告诉读者事情的整个过程,使人们从这些事情中得到启发和受到教育。其次,这两类文章的写法也不一,样。写人的记叙文在写作时主要是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去刻画人物形象,而叙事的记叙文则不但要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事件中的人物写清楚,而且还要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局等过程写完整。



《詹天佑》一文是写人的记叙文,写的是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一件事。《飞夺沪定桥》是写事的记叙文,它记叙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飞夺沪定桥的战斗。记叙这件事,作者首先交待了时间(i935年5月),然后交待了人物(红军第四团)和地点(沪定桥),接着讲清事件的起因(为了北上抗日,必须经过大渡河,而大渡河上只有这座沪定桥可以通过)。情节围绕着起因展开,把“飞夺”的详细经过描写出来了(先讲红军与敌人抢时间)赶到沪定桥,再讲红军战士攻天险(夺下沪定桥)。最后把事情的结果交待清楚(红军夺下了沪定桥,继续北上抗日)。这样,作者就一步步地把这件事完整地写清楚了。这两篇文章,《詹天佑》通过写事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品质,《飞夺沪定桥》通过写人揭示了事件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借鉴,在写两类记叙文时,明确各自的写作目的,选用不同的写作方法,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来。



状物记叙文以描摹某种物体为主,但它不同于说明物件的说明文。它所描摹的是特征突出的个别的、具体的物体,描摹时不像说明文那样静止地、纯客观地去写,写作时总是与人们观察它们时的时间推移、空间变换紧紧相连,总是要把作者的感情渗入到作品里去。它或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出作者的感情,或者通过描摹事物讲明一个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6-13 10: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生作文考试指导讲座



  
如何写信



武宏钧



小学生写的书信,通常有申请书、保证书、感谢信和写给亲友的一般信函,它们在写法上大体相同,只是一般信函要稍微复杂点儿。我们在课堂上学过《给颜黎民的信》和《再寄小读者》,这都是书信体,单元练习里也有会写一般信函的要求,有的地方还在考试作文里要大家写一封给亲友的信呢。



一封普通信函,一般包括四个部分:称呼、正文、祝语、署名及写信的日期。正文是信的主要部分,除要求叙事清楚简要外,在格式上没有特别之处,这里我们重点说说另外三个部分的写法。



称呼。对收信人的称呼要在信纸的第一行顶格写,单独成行,并点上冒号。顶格写是表示尊重,单独成行是说不要在称呼后连着写“您好”之类的问候语,加冒号表明下面是信的正文,这是称呼的一般格式,写称呼还有个怎样称呼才得体的问题。写给长辈和平辈的信,一般就按平时的称呼写就可以了,如“爸爸”、“三叔”、“王老师”等,给不熟识的人写信可以称“某某同志”或“先生”,也可根据对方的年龄称“冰心奶奶”、“编辑叔叔”、“刘明小朋友”等。



祝语。信的正文写完了,习惯上要加上一句祝愿、称颂的话,祝语实际上就是信的结尾部分。结尾怎么写,要看对象和时令。给同学写信可“祝好”、“祝你学习进步”,给长辈写信可“祝您长春”,给病人写信可“祝您早日康复”等等。“祝新年快乐”、“祝你过一个愉快的暑假”等则适用于特定的时日。如写“此致敬礼”之类,则一定要把“此致”、“敬礼”分开写在两行,即把“此致”写在正文后边或是写在正文下边一行的空两格处,“敬礼”顶格写在另一行。有的小朋友写祝颂语以为越多越好,写了“此致敬礼”后,又写上“祝您身体健康”等等,这反而显得啰嗦。祝颂语不能没有,但也只要一句就够了。



署名和日期。信写完了,要署名,名字之前有时还可加上自称;如是熟人,署名通常还可以不带姓,如“丽丽”(张丽丽)等。署名和日期要分两行写在信的右下角,日期写在署名的下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6-13 10: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生作文考试指导讲座

审题一定要小心



武宏钧



审题就是审查题目。我们小学生作文一般都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的第一步就是要审清题目,没有审题能力是不可能写好作文的。某地会考出的作文题是《这事真叫人──》,有位同学在题目上补足空白:《这事真叫人气愤》,写了星期天他与妈妈去公园,看到几个孩子在攀树、折枝和摘花,他去制止,但这些孩子根本不听;晚上回到家去商店买酱油,又遇到营业员只顾聊天、嗑瓜子,半天才带理不理地给他拿了瓶醋。试卷改出来后,这篇作文给评了个三等。为什么呢?评卷老师的评语是“不合题意”。应该说,这位同学的审题能力并不太差:他看出了这是一篇“写事”的作文,加上题眼“气愤”也过得去,写的事是亲身经历的,也确实挺让人生气。但他太粗心了:题目里有个“这事”,“这事”不就是“这一件事”吗?可他写了孩子攀折花木和营业员工作马虎这样两件事。你们看,因为审题时的一点疏忽,把写得并不错的作文弄得“不合题意”还拉下了语文科的成绩,多可惜啊!



所以,我们审题一定要小心,要搞清楚这样几点,题目要我们写“什么”,有哪些要我们明里或暗里去补足的“空白”,它的“题眼”在哪里,有什么“要求”和“限制”等等。“题”审好了,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符合题意。



审清要写“什么”



我们平时写的一般都是记叙文,但记叙文有的写人,有的写事,有的写景,有的写物。



拿到一个作文题,搞清楚题目里要我们写“什么”应该是审题的第一步。例如:《我》、《我的爸爸》、《我有一个好妈妈》、《一个××的人》等等,这都是写人的,《××真辛苦》写什么呢?当然也还是写人的,但必须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表现出某个人是如何的辛苦,像《拔河比赛》、《有趣的班会》、《我做错了一件事》、《我第一次××》、《这件事真叫人××》等等,这些都是要我们写事的题目。写物的题目比如《我的储蓄罐》、《心爱的文具盒》,还有要我们写身边常见的小猫小狗和花呀树呀什么的。考场作文要写景的不多,但《公园一角》、《我们的教室》也是人人都熟悉、都有话可说的题目,写风、雨、云、雾和四季景色的题词一般都可直接看出,只要小心些就行了。



补足“空白”



有些半命题作文留有明显的省略位置让你补出,比如《我爱××》这就需要先确定爱的对象,可以是爱一个人:妈妈、奶奶、老师……可以是爱某一种物:小猫、小兔、米老鼠钱罐……也可以爱某项运动:踢球、游泳、钓鱼……还可以是爱某种活动:拉琴、画画、。集邮……总之,可补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只是我们在补足这些内容时还必须考虑到要能写好补足的题目。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最熟悉的、印象最深刻的“对象”,一定要挑这些能写出具体内容和真情实感的内容来写。



有的作文的题目没有明显的省略,需要补足的位置不在卷纸上,而在我们的脑海里。比如《榜样》,在审题时就必须在脑海里补上“(……的)榜样”这个空白,因为写成《我的榜样》、《少先队员的榜样》、《我们全体师生的榜样》都可以,但具体写起来就不完全一样了。再比如,《我印象最深的一堂课》就可以通过暗补,写成“我印象最深的一堂(语文)课”。《学习上的教训》这个题目,也要在动笔之前先明确为“学习上的教训:不能怕苦、不能偷懒”。这样,作文的题目就更具体,写起来心里也更有底。



要善于抓住“题眼”



题眼,就是在题目中起重要作用的词语。例如《难忘的童年》这个题目,“难忘”这个词就明确了所要写的不是“一般”的童年,而是“难忘”的童年,同时也就规定了所要写的材料必须是给自己震动大、印象深、最让人欢乐或最让人痛苦的一些事或经历。《一件小事》的题眼是“小”,抓住了这个“小”,我们就知道必须抓住发生在身边的一件使自己很受启发的小事写;如果你写了一次全校同学都参加的大规模的庆祝活动,那就不是一件“小”事,不符合题目的要求了。



审题抓题眼很重要。抓住题眼,作文就切题,不抓或抓不住题眼,作文就偏题。某地会考出过一道题:《××爱我我爱他(她)》。一个同学写《奶奶爱我我爱她》,写了下面几方面内容:我生病时,奶奶总是守候在我身边;在酷暑的夏夜,我在灯下做功课,奶奶给我送来饮料,并站着给我打蒲扇;在寒冷的冬天,奶奶把仅有的一只热水袋放在我的被窝里;我十岁了,有能力做一些家务了,于是我为奶奶洗衣服、帮她烧菜做饭。另一位同学写《阿婆爱我我爱她》,他写了这些内容:爸爸,妈妈常常出差或加班,邻居阿婆就来照管我;我不肯吃饭,阿婆和我玩游戏,逗我吃饭;晚上,我不敢睡觉,阿婆就跟我讲勇敢者的故事哄我睡觉。这两篇文章条理都很清楚,语句都很通顺,但评分时却相差很大:前一篇“优”,后一篇“及格”。什么原因呢?前一篇扣住了“题眼”──爱,既写了“奶奶爱我”,又写了“我爱她”,后一篇只写了“爱我”,没有写“爱她”,这不就偏题了吗?



要吃透要求



就是看看题目里有些什么限制和要求。这些要求和限制往往表现在数量上:几个人、几件事、几天等;在时间上:什么季节,是白天还是晚上,是课堂上还是课间;在地点上,在人物关系上,等等。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这事真叫人××》就要求只能写一件事,《夏天的夜晚》要求只能写夏天、写晚上,《春游植物园》就只能写植物园,不能写动物园,《我和弟弟》就只能写在“我”和“弟弟”中间发生的事,而不能写我和其他人之间的事。



有些半命题作文还另外给些“提示”或“要求、这就更要努力吃透它,并在行文时能将它体现出来,例如某地统考作文题:



题目:──的我(“骄做”、“助人为乐”、“糊涂”、“善于提问”等)。



要求:先从括号中选一个词语,也可以另想一个词语填在题目的横线上,然后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



“从括号中选一个词语”表明,括号中的四个词语是备选词语,从“也可以另想一个词语”的角度说,括号中的四个词语作为举例,另想的词语不能和它距离太大,“……填在题目的横线上,然后写……”是要你动笔前先把题目补完整,“6 00字左右”是规定了作文的长短,如果你只写了300来字或写到了500多字,那就太短或太长,也不符合题目的要求了。(“左右”的相差数一般可理解为基数的1/8或1/10)。如:“千字左右”约是950~1050之间,“400字左右”约是380~420之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6-13 10: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生作文考试指导讲座

怎样才能做到中心明确、突出、立意新颖、深刻呢?







立意能力就是确定中心思想的能力。考高分的作文,在立意方面应该做到中心明确,突出、新颖,深刻。



怎样才能做到中心明确、突出、立意新颖、深刻呢?



语文课上,老师不是常带我们分析课文的中心思想吗?这中心思想就是中心,每篇课文都有一个中心,不管它是写人,还是写事,也不管它涉及内容多少,它都必定有一个中心。比如《爱迪生》写的是爱迪生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想尽办法搞实验,不怕危险,不顾劳累,顽强地工作,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发明家的故事。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呢?写这个故事,是要赞扬爱迪生热爱科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赞扬爱迪生的精神,让大家学习爱迪生这种热爱科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这就是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也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有的文章涉及的思想内容很多,但它的中心思想只能有一个,众多的思想内容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的。比如《一定要争气》这篇课文写了很多事:童第周一面干活一面学习,他很好学;他正视自己的问题,不好面子,请校长让他继续跟班学习;他有志气,刻苦学习和钻研,终于成功地剥掉了青蛙卵的外膜等等。这么多的事都是紧紧相连的,它们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 “一定要争气”展开的。正因为童第周“克服困难努力学习”、“敢于正视自己的问题,不好面子”、“发愤学习,刻苦钻研”并“取得了成功”,他才能为自己争气、为中国人争气。他的这种“一定要争气”的精神正是作者要赞扬、表达的中心思想。



中心要明确



课文有中心,我们写文章也一样。我们写人、写事、写景、写物,都是为了要说明一个道理。当然,这个要说明的道理必须是明确的和符合客观实际的。



有位小同学写“发生在身边的一件事”时,写了一个叔叔骑车撞倒了一个老太太,溜之大吉。他要说明的“中心”是什么呢:现在年轻人的道德水平很有问题。



武老师帮助他分析道:这篇作文写的也可能是事实,但他所说明的道理是不对的,也就是说他的立意不正确,中心思想有问题。尽管那个叔叔不讲道德,但应该看到,这样的人毕竟是极少数,这样的事也只是社会上的个别现象,把它说成是整个年轻一代的问题,这是不符合事实的。



怎么改呢?这位小同学听了武老师的分析,又仔细回忆了当时的情景,最后把文章改成了另一个样子:骑车人逃走后,立即围过很多人来,大家异口同声地斥责骑车人的不讲道德,还有几个叔叔阿姨过来扶起了老太太,关切地问她“摔伤了没有?”“要不要去医院?”然后又扶送老太太回家,老太太虽然很为那骑车人生气,但看到了大家都和她一样生气,还有这几个年轻人关心她、送她回家,感动地说:“现在,不管到哪儿,总还是好人多啊!”这样一改,文章就好多了,立意就新颖的多了。



中心要集中



一篇文章要围绕一个中心写好,这个中心还必须突出,通常我们见到的中心不够突出的作文主要是头绪太乱,有多中心的毛病。多中心就等于无中心,想面面俱到,样样都谈,但结果肯定是面面都写不透;样样都说不清。例如有一篇《运动场上的新风尚》的作文提纲:



1、A和B在一百米赛跑前交流经验。



2、比赛时,D偷跑,裁判没发现。



3、E与C一向有意见,不说话。在C到达终点时,E上前扶他,从此两人好了。



4、0获得第二,但他对终点裁判承认了自己偷跑,主动放弃了资格。



5、F被抛到后面,但他坚持跑到终点。



这个提纲的毛病就是头绪多,中心不集中。它究竟是赞扬O的诚实,还是赞扬A和B切磋技艺?它究竟是赞扬E与C和睦友好了,还是赞扬下的坚韧毅力?好像都沾点边,但又都没有讲透,真让人摸不着头脑,“一块石头打不中两只兔子”。只有中心集中,才能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突出。



立意新颖深刻



立意新颖、深刻,是说文章要“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也就是说要写别人没见过的事,说别人没说过的话,强调文章要站在时代的高度,透过生活的现象,能“以小见大”,揭示能够反映时代风貌的本质问题。



做到立意新颖、深刻并不是什么很神秘、很难做到的事。只要我们平常注意思想修养和关心时事政治,思想有高度了,写出来的文章也就自然立意不一般了。平时仔细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特别是那些以前没发生过的事,并经常做观察笔记,随手记下来,这也会帮助你在作文时有新鲜的材料和新颖、深刻的立意。



这里,我们还是以一篇《我的书包》的学生作文说说立意要注意角度,要学会“以小见大”的道理。



有位同学想写一篇文章,中心也有了,就是要表达实行素质教育要减负这个主题。所选的材料是老师过去布置了很多的作业,一点儿玩的时间都没有。现在,学校里的老师不布置作业了,我的书包又减轻了。同学们都高兴地唱呀跳呀。这也算“以小见大”吧。可武老师看了,觉得这同学“见”得还不够“大”。武老师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不布置作业了,老师又是怎么做的。同学们都开心地参加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如果把书包当作人来写,书包会有什么感想?这样一改,写的还是原来的小事,但角度不同了,由这“小”事中也见得更“大”,更能说明问题了。



注意:写作文一定要有中心,中心要单一、正确;要靠立意来确定,立意要注意选择材料,以小见大,要新颖、深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6-13 10:3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生作文考试指导讲座

如何提高选材能力



武宏钧



选材能力是指在写作中选择新颖材料来写作的能力。



提高选材能力,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注意。



一是选择材料要真实,但也要适当地学会对原始材料进行搬家和移植的处理。我们现在都还是在校小学生,是在初学作文的阶段。我们写作文不同于作家、剧作家的塑造人物和编排故事。写作经验少、认识问题的程度也很有限,所以我们还是提倡大家从真人真事写起。不过,也正因为我们是孩子,所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并不多,一般的作文题目总是要考虑到这些,而让我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万一真是遇到了一个我们无法去用真人真事写好的作文题,我们又不能不写的时候,我们也可把一些从听说或阅读中间接知道的人和事临时作一些处理,把他人的事或其他地方发生的事搬给另外的人或另外的场合,以保证把作文按题目的要求写好。



金点子     “张冠李戴”法



“张冠李戴”法就是把姓“张”人的事搬到姓“李”的人身上。



比如有这样一道作文题:“我和××”,题中并无一定要写真人真事的要求。你在取材时就可能会遇到一个问题:你掌握有三则材料,通过它们可以从不同侧面表现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一主题。但这三则材料中,只有一则是现实生活中我与××共同经历过的,其他两则是我与另外两人分别经历过的。如果照直写,那未或者只能写我和××共同经历的一件事,但这样一来内容就显得单薄或者写我和三个人分别经历过的三件事,这就要“偏题”,“我和××”变成了“我和他们”了。怎么办呢?有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那就是把我和另外两个人经历过的两件事,搬到我和××身上来,变成我和××经历过的三件事.。



这种对材料的搬动和移植一般来说是允许的,只要题目里没明确规定要写真人真事就可以。但我们在搬动和移植有关材料时要尽量不着痕迹,要在情理上让人觉着自然、可信。曾经有位同学写《见到幼儿园时的朋友》,因找不到有意义的往事和“见面时的欢快情景”,就用了搬材料的办法。可他没注意“幼儿园时”的具体时代背景)把九十年代学赖宁的事搬到了八十年代初期的幼儿园去了,让人一眼就看出了破绽。所以,“搬”材料虽是不得已而“搬”,但要“搬”活“搬”好也并不容易。



二是选择材料要典型。有的同学作文时常有选材一般化的毛病,如写老师,总是局限于“深夜批改作业”、“病中惦念学生”等等。人们读了,一方面觉得这位老师和那位老师一个样;另一方面,又觉得没有把广大教师的精神风貌写出来。也就是说,所选的材料,缺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不够典型。



所谓“典型”,就是要有代表性,要能说明问题。比如,有位同学想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可喜变化,在动笔前了解到了三件材料:一是农村里的农民都住上了新瓦房,二是农村里的人家大都买了电视机,三是村里办起了农业科技夜校,农民都忙着学科技文化知识。



现在,让我们来和这位同学一起分析分析看,看看写哪件最好呢?第一件:农民都住上了新瓦房,这有点一般化,说不上典型;第二件,农村里的人家大都买了电视机,有了变化,说明生活水平提高了;相比之下,第三件事村里办起了农业科技夜校,农民都忙着学科技文化知识。倒是能从个性(农民都忙着学科技文化知识)反映出共性:党的农村经济政策给农民带来了富裕的生活以及富裕后农民的精神风貌。



上面只是举了一个例子,说明“典型”就是有代表性。另外,要做到典型,还要注意围绕中心思想,选取那些能为表现中心思想服务的材料。还要防止面面俱到,不要把典型材料“淹没”在许多很一般的同类材料中。



最后,选择材料还要注意新颖,要给人以新鲜感。我们不少同学的作文都有选材不新的毛病。很多同学没有读报的习惯,看电影也就是看点少儿节目之类,对社会上的新思想、新精神知道不多,平时不注意留心社会信息和获取新鲜资料,这样写起作文来,由于没有新颖别致的材料,很容易流于一般,引不起别人的注意。



不过,话又说回来。有些同学虽然掌握的新材料不多,但在写作文时也能设法写得很不一般,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有个班级写《妈妈的爱》,这是个老题目了,多数同学也就是写些诸如妈妈在生活上如何关心我,妈妈如何帮我复习功课,妈妈天天给我做可口的饭菜,妈妈常常给我买新衣服等等,但有个同学写的是妈妈如何从政治上帮助我上进,还有个同学写妈妈是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我艰苦朴素、培养我的道德品质,这样写“妈妈的爱”就新鲜了。不是吗?别人把“给我好吃好喝”看作是妈妈的爱,而这篇把“给我艰苦朴素的美德”看作是妈妈的爱,老题目写出了新意!



作文的结构能力要求我们的作文“结构上要完整和有条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结构完整是指文章有头、有尾,各部分都能起到自己应有的作用,文章内容保持为一个整体;有条理是说层次要清楚,各层内容意思明确,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合理、顺畅。



文章结构要完整是文章本身性质所决定的。文章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我们写文章,主要是为了给别人看,要告诉人家一些事情,要向人家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我们在写文章时,要有开头,有中间,有结尾。如果缺少了哪一块,就显得文章不完整。没有开头的文章让人读起来不得要领,不知你的文章要告诉读者什么事;文章没有结尾,读者会感到文章没有写完。



层次清楚也是实现文章目的的必要条件。我们无论写什么,总要让人家能看明白,能了解你的意思,如果层次不清,几层意思搅在一起、内容颠三倒四,就会像说胡话,读者就会不明白你要讲什么。



总之,写文章要让人家读起来顺当、明白,就必须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写作文做到结构完整并不难,只要我们了解了开头和结尾的作用,并能在写作时加以注意就可以了。开头的作用一般是引出文章的主要内容,简略说明要在文章里讲些什么事。因此,开头或者提出文章要讨论的问题,如《海底世界》的开头:“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或者开门见山,直接指出要详细叙述的事物,如《詹天佑》的开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样开头,一语统领全文,点明了主题,突出了要点。作者简洁明了地说出了詹天佑是一位什么样的人。或者间接引出要叙述的事物,如《少年闰土》是通过回忆引出主人公闰土。一句话,开头是文章内容的引子,而不是文章内容的本身。



结尾的作用多是结束文章对事情的叙述,并总结其意义。如《三人行》以大雁结队飞结尾,象征红军战士的团结互助、共同奋斗、奔向胜利的远方。也有的文章并不在结尾点破主题,随着文章所述事情的结束而自然结尾,给读者留有更多的余地,如《小英雄雨来》。



文章要做到层次清楚,可从这样几方面去努力:



第一动笔之前先确定主题,选好材料,写出提纲。这样,作文写什么,自己心中有数,并事先有安排,就会按计划一层层逐步展开内容,而不致信马由缰,写到哪算哪。



第二,提纲应尽可能具体。提纲具体,意味着文章各主要部分的内容确定了,作文就容易一层层叙述各段的内容,易使全文层次清楚。有些同学为了写提纲而写提纲,敷衍了事,结果提纲太粗略,对于作文层次清楚没什么具体帮助。



第三,要注意各层内容意思明确,相互间的联系顺畅,逻辑线索清楚。各层内容有了明确的意思,层次间的顺序才有意义。为此,我们在作文时,首先必须明确全文的中心,进而明确各层内容的中心。例如,我们准备用“四段”来写校园四季的景色,这就可以把每一段的中心定为写一个季节的特殊景色。明确了第一段写春天,我们就可以从花坛、树木和同学们的着装上分几层去抓住重点和突出特点:春天的花坛鲜花盛开,最有特色的是那粉红色的桃花……



在上述三个方面里,逻辑线索清楚、顺畅是做到层次清楚的重要一环。我们分层叙述一个事物,这是因为事物本身有几个方面或几个发展阶段。事物各方面或各发展阶段之间的联系表现在文章的层次上,就是各层间的逻辑联系。同学们要想使自己作文的线索清楚,内容顺畅,就必须注意这种联系,注意各层间衔接的顺序。比如我们写校园的春天,就可按空间和时间的顺序去安排:一进校园,先看到花坛;再往里走,见到操场四周长满新叶的白杨和嫩柳;过一会下课了,看到穿着五颜六色的春装的同学们。这样形成的三层,层次间衔接就让人觉得自然、顺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6-13 10:3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生作文考试指导讲座

提高修改定稿的能力



武宏钧



作文初稿写出以后,不论是平时的作文练习,还是考场的作文试卷,我们都必须认真地去完成最后一个环节的工作,那就是修改和定稿。养成认真修改草稿的习惯,提高修改定稿的能力,是我们写好作文的最后保证。



“文章不厌千回改”,改得越多,文章越好。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改了七次;写《安娜·卡列尼娜》改了十二次;写《复活》,光是开头就改了二十多次。我国现代作家杨朔改自己的文章也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他的《雪浪花》仅三千字左右,就改了二百多处。“文章不厌千回改”是夸张,但“文不厌改”却是经验之谈。



小故事       “绿”字的推敲



“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写下了一首著名的绝句《泊船瓜州》: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当我们现在读着这首诗的时候,无不为第三句中的“绿”字所折服,仿佛我们的眼前浮现了一副江南春早的画面,简直把习习春风也给写活了。



然而,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王安石在选用这个“绿”字时,花了多少精力啊!



在写这诗句的最初,他用了个“到”字,“春风又到江南岸”,但在吟哦几番之后,他觉得“到”字太平淡了,接着又改成“过”,虽然“过”比“到”较形象些,但却衬托不出诗人回家时的急切心情,于是,又提笔圈掉了,换了一个“人”字,又觉得欠妥贴,又改成“满”字,但也嫌它缺乏色彩,味不浓,于是,他又反复斟酌,再三推敲,最后终于选定了现在这个“绿”字。



他这才放下笔,心满意足了。



武老师讲课



我们小学生写作文,尽管先有构思,按纲写作,但草拟初稿时,因忙于一个段落一个段落地推进,加上感情往往处在写作冲动的控制之中,我们无暇顾及语言的推敲,也来不及回头审视文章的全貌,更有可能还丢下了一些一时想不起来或斟酌不定的字句,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完成初稿、冷静下来后认真地从头看起,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修改。王安石、托尔斯泰、杨朔这样的大作家在写作时态度都那么严肃,我们刚学写作,就更要在修改初稿上多下点功夫,以弥补在构思和草拟过程中的不足,让作文在最后定稿时能尽可能地反映出我们的最高水平,取得好成绩。



明白了修改文章的意义,我们有的同学还是不知道应该怎样修改作文,甚至搞不清楚自己作文的问题在哪里,这怎么办呢?其实,如果是检查自己的文章是不是语句通顺、行文流畅,这只要在初稿写出后,把文章出声地朗读几遍就行了。凡是读起来拗口、听起来别扭的地方就都值得推敲和修改一番。



有些同学在写完初稿后,喜欢互相换着看看改改自己写的东西。有点儿毛病往往不容易看得出来,拿给别人一看,很多自己不注意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所以,请别人当改文章的“参谋”,让别人指出作文里你自己发现不了的问题,这个办法很好。另外,不少作家都有把写好的东西放一段时间再拿出来修改的习惯,这是因为时间可以冲淡一时的写作激情,等完全平静下来了再去看初稿,往往能更客观、更全面地看问题,也就更能发现问题。我们的作文多是要及时上交的,如果是平时练笔,也可以采用这种办法来改改看。拿出以前写的东西来改也是一样。



改作文,一般可从篇章、词句、文面三个方面入手。篇章的修改主要是抓住标题和中心,看看是否有“文不对题”的毛病,划去初稿中那些与表达中心无关或关系不大的词句和段落,以求文章切题、简明和中心突出。只要我们动笔前列好了提纲并能在草拟中照纲写作,篇章问题一般不会太大。



考场作文,篇章的修改更要慎重。我们务必要在构思和安排提纲时把问题消灭在动笔前的萌芽阶段,初稿写成后只能小修小补,即使是发现了什么问题,也不可大增大改。有位同学在考场作文《我们班上新事多》的初稿里,从头到尾写了中队长如何帮助“小淘气”进步的事。写完修改时,他发现了文章不够切题,连忙在结尾补上一段文字:“像这样以帮助别人为荣的事,在我们班到处都是。”这样修改虽然并不很理想,但总算扣住了题目,弥补了原先的不足。如果“重起炉灶”,推倒重来,时间上不允许,就会贻误全篇。词句的修改是要改正初稿中的语病,保证语句完整、用词准确、表意清楚。修改词句的方法通常有增、删、调、换等。



要是在平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更换词句来改稿。把残缺的句子补完整,把啰嗦的地方改简洁,把错误的语序改正确,把荒谬的搭配改合理,文通字顺,表意才明确。



文面的修改,修改的是作文的文字、标点和卷面格式经过修改的作文,文字和标点的使用应该规范,往作文本或试卷纸上誊写时,更要正确、工整。草稿上龙飞凤舞的字、临时乱点的标点在方格纸上都应该规矩起来,字写得端正、清楚,卷面要整洁,格式要规范,标题要写在一行的中间,段落起止的转行、空格、引文、对话的行文方式等都必须符合要求,这样写出(即誊出)的作文才算是最后完成、定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6-13 10: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小学生作文考试指导讲座


怎样才能提高观察和联想的能力呢



武宏钧



作文能力的方方面面,为什么这里还要说观察和联想呢?其实,观察和联想同样是作文基本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作文需要素材,这素材就是由观察而得来的;没有观察能力的人,尽管生活丰富多彩,但他什么也看不见、听不着,什么也捕捉不到,写起作文来就无话可说。观察不止是“看”,还要会“想”,要能从眼前的事物展开想象和联想,要会问“为什么”、“像什么”。我们写作文不能就人写人,就事写事,还要靠联想和想象去表达深刻的内容和思想。所以,勤于观察,勤于思索,在日常实践和生活积累中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和联想、想象的能力,同样是我们写好作文的基本保证。



有一位作文写的非常好的小朋友这样说:



“写”得从观察开始。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观察生活,题材自然不会显得单调,文章也就会更富于生活气息。相反,如果不面向生活,不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那么即使是勤恳的人也会觉得无从下笔。总之,有了生活才有题材,才能写出好文章。



这段话说明了一个道理:作文写什么,这是材料问题,观察是我们获得作文材料来源的重要渠道。作文怎样才写得好,这是能力问题,观察得好才写得好,作文能力在这里表现为观察、能力。有人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观察是打开作文大门的金钥匙。我们要提高作文能力,首先要提高观察能力,要把握住开启写作大门的这把“金钥匙”。



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观察能力呢?



第一,观察要全面、细致。观察和随便看看不同,我们必须了解事物的全貌,把握事物的细节。从为写作服务来看,只有全面、细致地进行观察,才可能写得真实、具体。课文《蟋蟀的住宅》为什么能把蟋蟀的住宅写得那么详尽?如果作者事先没有全面细致的观察,他能把住宅的形状、构造、质地、光泽写得那么清楚?能写出蟋蟀出来吃草时决不去碰出口处的一丛草这样的细节吗?显然不能。像这样观察得细而又写得具体的课文在我们教材里比比皆是。再看这段写猫的:



它要是高兴了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要求给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



写得是多么具体呀!像这类真实、具体的细节描写,无不是以全面、细致的观察为前提的。



第二,观察要有顺序。观察静物要注意空间变化,观察动态要注意时间变化,观察人和事、要注意人和事的各种联系以及事情的发展过程,这就是我们说的观察要有顺序。譬如我们观察一处景物,就可以按春夏秋冬的顺序,观察动物的外形可以按先总后分顺序,观察建筑物,可以按从内到外或从上到下、从外到内的顺序等等。



第三,观察要抓住特点。万事万物各有特点,不同类型的事物有不同点,同类事物之间也各有不同。我们观察事物,只有抓住了这些不同点,才有可能区别事物和准确地表现事物,作文才不会流于一般,才可能避免千篇一律。小学生作文多爱写猫、兔、狗、鱼、蚂蚁、蟋蟀等等小动物,能不能写得好,主要看你是否能写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比如写蚂蚁和写蟋蟀,就要写什么是什么:蚂蚁的特点是勤劳、,友好,整天修窝、逮虫、搬食物,无一偷懒,见面总要亲热地摆动触角互相招呼;蟋蟀的特点是有两条肥壮的腿、很会跳跃,有两枚锐利的牙、很好斗。我们只有在观察中掌握了这些特点,写到它们时才可能突出这些特点。观察人也一样,身体、衣着等外在的东西虽然也要观察,但这对反映一个人的个性并无多大帮助,如果我们能通过对一个人的语言、心理和日常行为的观察进而了解到他的思想、性格和对学习、生活的态度等等,我们才算是真正观察到了这个人内在的、能称之为特点的方面。我们说要锻炼观察能力,主要指的是观察事物时能准确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能力。



第四,观察要多问多记。我们年纪还小,知识有限,经历的事情也不多,有很多东西不认识,对很多事情不了解。遇有不熟悉的东西和不懂的事情要多问多记,虚心向老师和别人请教,并及时记录备查。问得多了,记得多了,知识、阅历也就丰富了,这对提高我们的观察质量、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都有好处。



第五,观察要善于想象。观察时进行想象,可以巩固观察的结果,丰富观察的感受,把这些想象也记录下来,写到文章里还会增加文章的情趣。请看下面这篇《丝瓜》:



每年我都在院子里种上丝瓜。



一场春雨后,一棵嫩芽弯着腰,戴着一顶“黑帽子”,从泥土里钻了出来。不知什么时候,它脱掉帽子。长出了两片嫩叶。过了几天,瓜秧长高了,叶子也越来越多了,在叶子底下还长出一只只“小手”呢!这些“小手”像长了眼睛似的,抓住了瓜棚的绳子死死不放。丝瓜靠着这些“小手”向高处攀登,渐渐地爬上了棚顶。



夏天到了,绿色的瓜棚上面,开着一朵朵金黄色的花儿,瓜棚下面,挂着一条条油光发亮的丝瓜。



小作者在中间一段写进了他在观察时产生的一连串想象,“弯着腰”、“戴着一顶‘黑帽子’”、“脱掉帽子”、“长出一只只小手’”、“小手’像长了眼睛似的”“抓住……死死不放”想象很丰富,也合情理,写进作文里,活泼生动,很形象。



另外,观察还要注意积累,要持之以恒。观察能力的培养要有一个相当时期的练习过程,平时的观察所得也需要有心积累才可能为写作所用。为了帮助大家积累观察所得,培养观察习惯,我想:建议每位小学生都准备一个观察笔记本,提倡大家坚持写“观察笔记”。观察笔记不一定要写成一篇篇的文章或日记,有则记,没有就不记,不要凑数,更不能瞎编。为了日后翻检采用方便,可将“人物”、“动物”、“风景”、“活动”等分门别类;如观察连续发展的事物,就应该抓住发展的主要过程记录,观察过程完整,观察笔记也应该完整。

课本里的“读写例话”《分辨事物和联想》要求我们:“作文的时候,我们要把自己见到的、听到的写下来,也要学着把联想到的写下来。要是能把见到的、听到的写得很具体,又能恰当地加进自己的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这里讲到写联想的作用,要求我们都要学会在写景写物时也写进自己的联想。



什么是联想呢?联想就是由眼前的事物想到了相关的另外事物。写进联想就是要我们在作文里不仅能写好眼前的事物,而且能写进我们由眼前的事物所联想到的那些相关的事物。



联想总要以眼前的事物为基础,并且总会与这眼前的事物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比如,我们由花园的园丁想到了我们的老师,园丁就是想象的基础,为什么会想到老师呢?因为老师与园丁有相似之处。由别人的书包而自然想到了自己的书包,这是一种相同的联想;由其他同学的满分试卷想到了自己这次没考及格而羞红了脸,这是一种相反的联想。



其实,联想我们都会,我们天天都会由看到或听到的事物而产生很多联想。要说有差异,只是有的同学想象力丰富一些,想得奇特、巧妙,有的同学想象力还不够丰富,想得比较一般罢了。



所谓提高联想能力,就是要我们通过努力,都争取让自己的想象力更丰富些。想得多、想得好,我们在作文里才能写好联想。下面让我们来看几篇课文里联想的写法。



例如《小音乐家扬科》里写道:“扬科很爱音乐,无论走到哪里,他总能听到乐声”,“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白桦树“在扬科的头上不住地号叫”。这是把联想跟看到和听到的事物融合在一起写。“乐声”“演奏”、“号叫”都是从实在的可以听到的声音引起的联想。



《落花生》写一家人议论花生,父亲最后归纳说:“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我”马上领悟到父亲的话的含义,联想到:“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这里用由物及人的联想,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思想,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月光曲》里写皮鞋匠听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的联想:“月亮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洒遍银光,忽然起了大风,巨浪朝着岸边涌来……”盲姑娘听《月光曲》时,“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这两段联想把《月光曲》写得情景交融,深沉感人。



这里,我们请大家注意课文引出这些联想的具体方法:引出皮鞋匠的联想用的是“他好像面对大海”,引出盲姑娘的联想是“她仿佛也看到了……”,用“好像”、“仿佛”、“他想”等自“地引出联想,这在文章中很常见。下面这篇作文通篇多处运用联想,写得也很出色:



佳作评点     



黄    山



黄山,这是多么吸引人的地方多少人想去那儿一游啊!没想到,我居然有机会跟妈妈一起去游览,这多么令人兴奋啊!



一进黄山,我简直不知道看什么好了。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飞流直泻的瀑布,像一条银白色的绸带,从半天里挂下来,夹带着哗哗的水声,急流奔腾,气势雄伟,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顺着山沟蜿蜒曲折流到了我的脚边,成了温顺柔和的叮咚泉水。那泉水真清啊!就像一块透明的玻璃,一眼就可以看到水底的沙石。我忍不住把脚伸了进去,呵!冰凉冰凉的泉水真比吃冰棒还凉快!我多么喜欢这儿的泉水啊!



我爬过上海长风公园的铁臂山,可还没看见过黄山这样陡峭壮丽的峰峦!黄山真高啊!高到望不到顶头,一个个山峰直插云端,铁臂山和它相比只能算是一个小土堆了!黄山真奇啊!有的像仙人背篓,有的像猴子观海,有的像猪八戒吃西瓜,还有的像武松打虎……奇峰罗列,形态万千。黄山真险啊!上“天都峰”的山路几乎全是直上直下,与地面成90°直角,非得拉着铁索,用力才能爬上去。最危险的要算是“鲫鱼背”了,这是在两个山顶间架起的一座天桥,它高达1800多米,两面悬空,低头向下一望,不禁叫人胆战心惊,稍不小心,就会摔下万丈深渊。登“天都峰”的人,回头一望,都会不约而同地发出一声:“好险啊!”



黄山的云海太美了!近看云海,像一层浓雾,把那些奇峰异景遮得无影无踪,大风一次,雾气飘走,一个一个的奇妙的景象展现在眼前;远看,朵朵白云又像对对白色的蝴蝶,围绕着山峦,翩翩起舞;登高看,10里间,就像一片望不到边的海洋,把一座座峻山淹没在里面、只露出一个个山尖,仿佛是大海里的小岛。在云里,时隐时现,使人感到如入仙境。



黄山啊黄山,你美丽奇妙,雄伟壮观,我深深地爱上了你。我希望能有机会,再一次来欣赏你雄伟壮丽的丰姿。



这篇短文,巧妙地多处运用了联想的方法,把黄山的景象描写的生动有趣。小作者由“飞流直泻的瀑布”联想到“一条银白色的绸带”;由“急流奔腾,气势雄伟”联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由“泉水真清”联想到“一块透明的玻璃”;由“冰凉冰凉的泉水”联想到“比吃冰棒还凉快”等等。写山形,写云海,联想就更丰富了。你能找出来几处联想的例子吗?



思考和练习:



你知道考作文考哪些能力吗?



你能说出五种能力的作用吗?



你能从上面的内容里找出提高能力的方法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24 22: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