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与你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堂教学实录汇总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07:3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堂教学实录汇总

《中彩那天》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学习目标
   1、识本课的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生字。能准确地读出:财富、修理厂、名牌、方式、赠给、拥挤、道德、难题、彩票、存根、号码、回忆等。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诚实、有信用的品质。
  学习重难点
   重点是理解父亲从不愿意把大奖还给同事到最后还给同事的矛盾经过。
   难点是理解父亲所面临的道德难题。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一)创设情景引入
    (师)大家见过彩票吗?(出示实物,并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彩票、存根、号码)如果所买奖券号码跟抽奖出的号码相同,可以获得奖金或奖品的就叫中彩。
    (出示汽车模型)这是一辆汽车模型,大家喜欢吗?在我们上新课之前,老师准备进行个小型的抽奖仪式,而这辆模型汽车将作为奖品送给我们其中的一位幸运儿。现在,就以大家的座号作为兑奖号码,我们的抽奖开始!(屏幕显示学生座号-颁发奖品-让学生谈谈中彩后的感受)
  (二)揭题读题
     是不是每个中彩的人都会这样惊喜的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叫《中彩那天》(板题)。注意读准第一个字中。(生齐读题)
  (三)学习生词,理清脉络
     中彩那天究竟发生什么事呢?(出示导读提示)
     1、请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理解词语,难理解的可以查字典。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中彩写了一件什么事?哪些自然段写了中彩那天的事?
   生自由读
   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幻灯)指生认读生词
     财富cái fù赠给zèng gěi拥挤yōng jǐ参与cān yǔ道德dào dé
     难题nán tí彩票cǎi piào回忆huíyì存根cún gēn 崭新zhǎn xīn
     兴奋xīng fèn 教诲jiào huì方式fāng shì
     奔驰牌bēn chí pái修理厂xiū lǐ chǎng迷惑不解mí huò bù jiě
     注意财、赠、存是平舌音,崭、厂、式是翘舌音。
     全班齐读
    2、指生认读难理解词并做解释:拮据精湛捎带梦寐以求闷闷不乐迷惑不解理解后全班齐读
    3、课文题目是《中彩那天》,哪些自然段是写中彩那天的事呢?(3-8自然段)
  (四)学重点段落,直奔中心
   1、生齐读3-8自然段,注意读得准确、流利。
    读后想一想,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还不懂。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并试着提问题,小组进行讨论解决。
   2、提问题,解决问题
    师:你们都提了些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父亲中了彩还不高兴?
    生:我不理解母亲说的道德难题是什么?
    ……
    师:(出示图)本来中彩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可是看看图中的父亲,他高兴吗?
    生:他的神情严肃。
    师:父亲之所以不高兴是因为--
    生:车是别人的。
    师:是谁的?
    生:是库伯的,父亲的朋友。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母亲告诉我的。
    (出示句子)母亲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
    师:这个道德难题是什么?当我迷惑不解的时候,母亲让我看了什么?
    生:看了两张彩票和那个淡淡的K字。
    (出示句子)母亲让我仔细辨别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
    师:这个时候你会产生什么疑问?
    生:K字为什么是淡淡的?
    (出示句子)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
    师:父亲用橡皮擦掉K字时会想些什么?
    生:把它擦掉,车就是我的了。
    师:父亲想留车是有他的理由的,让我们联系前面的句子读一读(出示句子):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指导读:梦寐以求要读出那种迫切想得到的心情,自己要重读)可是,他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
    生:这样一来,他的良心会不安。
    师:(回到原来的句子)这就是父亲所面临的道德难题,汽车是留还是还呢?从这淡淡的K字上,可见父亲是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的。这句话怎么读呢?淡淡应读得慢一些,显得意味深长(师范读--生齐读)
    师:父亲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有没有作决定呢?
    生:有,他打电话给库伯,第二天库伯派人来把汽车开走了。
    师:父亲的道德难题解开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生读第九自然段)
    为什么父亲打了电话后就显得特别高兴?请同学们联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读一读。
    生:父亲打电话后就显得特别高兴是因为……
    (出示句子)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师:虽然别人不知道这件事。父亲有将车据为己有的好机会。但是,诚实、有信用的做人原则又不允许父亲把车留下,所以父亲选择了还车。(引读)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生)最富有的时刻。最富有的时刻是什么意思?
    生:是说父亲摆脱了道德难题,战胜了自己,坚持了诚实、有信用的原则。
    师:这个道德难题就是作一个人的--诚信(齐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两句话)
  (五)总结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师:同学们,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富裕当然重要,但是精神的充实、具有高尚的情操,才是生活快乐的真正源泉。原我们每个同学都能成为一个诚实、有信用的人!
  (六)作业
   1、熟读生词和课文。
   2、当库伯派人把汽车开走后,我和爸爸、妈妈是怎样的心情,可能有些什么对话?想一想,把它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19 中彩那天
                     不是自己的
                   中彩------→神情严肃
                    ﹨  诚实  /打
                    诚﹨有信用/电
                     信↘↙话
                      高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6-15 07: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堂教学实录汇总

《尊严》教学实录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刻体会尊严的含义。
  德育目标: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时刻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富有的真正含义,做有尊严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放映课件)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他曾经和一群逃难者来到一个小镇上。年轻人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疲惫不堪,此时,他是多么希望能够美美的吃上一顿饱饭啊!可是,当杰克逊大叔递给他食物时,年轻人却坚持先劳动再吃饭。二十年后,这个年轻人住进了豪华的别墅(放映课件),拥有让所有美国人乃至全世界都为之羡慕的财富!他就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
  师: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或想问的吗?
  生:我想说,哈默你真棒!
  生:我想问,哈默为什么能成为石油大王?
  生:我想问,哈默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师: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多的疑问,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哈默年轻时候的一个小故事,从中我们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体会深刻的道理!(板书课题《尊严》)

  二、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
  师:谁愿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讲了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在逃难中,不愿意白白接受他人的施舍,坚持工作后才接受帮助,得到主人的赞赏。
  生: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寒冷的冬天,在一群饥饿难忍的逃难者中,有一个年轻人,他坚持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得到人们的赏识与接纳。他的为人与尊严,后来给他带来巨大的财富。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表现这个年轻人尊严的是哪一部分?
  生:课文第2-5自然段。
  师:请同学看课文第2-5自然段,看看作者通过什么写作方法来表现哈默的尊严的?
  生:对话。

  三、分析课文
  (一)、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三次对话,并用笔在书中标注出来。
  生:默读课文,找出三次对话。
  师:谁愿意来说说第一次对话在课文的哪一部分并读出来。
  生:第一次对话在课文的第2自然段,并读给大家听。
  生;第二次在课文的第3自然段,全体男同学读。
  生:第三次对话再课文的第4、5自然段,全体女同学读。
  (二)、分析第一次对话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次对话,想一想,这个年轻人给留下什么印象?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用笔在书中画一画。
  学生自由读课文,再书中画出来。
  师:谁愿意说一说?
  生:我是通过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quot;感受到他很憔悴,而且缺乏营养,他是多么渴望食物啊!
  生:我是通过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这里的仰起头我感受到年轻人对杰克逊大叔的尊敬。还有他不卑不亢,和杰克逊大叔平等的对话,不因为自己是逃难者就瞧不起自己。
  生:我是通过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这句话中感受到:年轻人尽管饥饿,但他的态度很坚定,吃饭必须做活儿。
  师:作者从年轻人的外貌、动作、语言来对这个年轻人进行了描写,你认为年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我认为他是一个不愿意占别人便宜,不是不劳而获的人。
  生:我认为他是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师板书:自立
  师:那年轻人说话时应是什么样的语气?同桌之间互相练读。
  学生同桌互读,小组分角色朗读。
  (三)、当年轻人听到杰克逊大叔告诉他没有活需要做时,年轻人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第二、三次对话。在这两次对话中,年轻人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用笔画一画。
  小组讨论,在书中画一画,议一议。
  师:谁来说说第二次对话中年轻人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生: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我认为他此时心里很矛盾,他很饿,真想大吃一顿,可是他又不能不劳动就吃饭。
  生:我通过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事物!感受到尽管他很饥饿,但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不要不劳而获,宁愿忍受挨饿。
  师:范读年轻人说的话,三个不字加重语气。
  生:三个不字更加加重年轻人坚定的语气,表明立场、态度。
  生:我通过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感受到年轻人很失望。当年轻人知道自己没活干时,他此时的心里很失望,因为没有活干就吃不到饭,所以目光才变得灰暗了。
  师:通过我们自学了第二次对话,你对年轻人又是怎样认识的?
  生:我认为年轻人是非常讲原则的人。
  师板书:讲原则
  师: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学生同桌练读,指个别组读。
  师:评一评,他们读的怎么样?
  师读年轻人,学生来读杰克逊大叔。
  师生互评。
  师:杰克逊大叔为了能让年轻人早点吃上早饭,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可是,年轻人接受了吗?哪一组愿意汇报第三次对话。
  生: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年轻人说话时的语气特别坚定,讲原则,一定坚持要先付出劳动,才吃别人的东西。
  生:我通过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的给杰克逊大叔捶背?quot;感受到:年轻人特别的有耐心。尽管这是镇长安慰他才安排给他的,而且又是简单的工作,但他一点也没有应付,而是极其认真的对待。
  师:年轻人还有哪些动作?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年轻人由站起来到蹲下去,再捶背的变化过程说明了他的尊严得到了别人的尊重,可以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
  师:这时,在你的心目中,年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他是一个有志气、自强不息的人!
  师板书:自强
  师:那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学生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师生互评。
  师:杰克逊大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通过哪个词语感受到的?
  生:应用高兴的语气读,因为他很惬意。
  师再找一组来读(加上自己的理解、动作)。
  师:三次对话我们已经分析完了,你对年轻人也加深了了解,那么请你加上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读一读、演一演这三次对话。
  学生在小组内练习。
  指两组上台前来带头饰表演。
  师生互评。
  师:正是由于年轻人的高尚品格才深深打动了杰克逊大叔,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正是对他高尚人格的肯定和赞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杰克逊大叔是怎么夸他的?
  生:齐读: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生:虽然这个年轻人现在什么都没有,但他有尊严,他会成为富翁的!
  生:他诚实劳动,讲究做人的原则,自立自强必将决定他拥有一切。
  生:他现在是精神上的富翁,因为他具有坚强的意志,高尚的品格,超凡的人格力量,这必将也会使他成为金钱和物质上的富翁。
  师小结:年轻人拥有了这么多的高贵品质,但是它的成功还要经过不懈的努力与追求。板书:努力

  四、总结课文:
  是啊!年轻人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哪怕从一件小事中叶要保持做人的尊严,坚持做人的原则,最后受到人们的赏识与尊敬,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

  五、知识延伸: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又是如何选择呢?我请大家读一下下面的小故事:
  师读(出示实物投影)选择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早晨,上三年级的林林和好朋友一起上街买东西。突然,他们被一阵锣鼓声吸引了。林林拉着朋友的的手来到人群里,想看一看究竟。还没等他们挤进人群,却被一位商人模样闹心耆死?顺隼础?quot;小朋友,你想有许多钱吗?中年商人低声问道。林林不假思索的说:当然了!那我给你一个赚钱的机会,看你长的文文静静,是一名学习很好的孩子。只要你上台说,吃了我们厂出产的'健脑灵'片学习才好的,我就给你一百元钱?quot;可是我没吃过这种药啊!我该怎么办?,林林为难地问旁边的朋友。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林林的朋友,你来帮助一下林林该怎么选择,并说出你的理由。
  生:小组讨论,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展开辩论,各抒己见。
  师总结:同学们的辩论很精彩,其实老师只想告诉你们: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应处处维护自己的尊严!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板书设计:
                  23、尊严
          (自立+讲原则+自强+自尊)×努力==成功

作者:杜学娟   文章出处:哈尔滨锅炉小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8-6-15 10: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堂教学实录汇总

与本地教材不符,我怎么去借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06:4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7F 赵丽 的帖子

明年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06:4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堂教学实录汇总

《自然之道》实录(第一课时)

小学语文教师

课前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课的地点变了,上课的老师也变了,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听课,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紧张!
师:来,伸出你的右掌,我们来击掌一下!我把信心通过掌心传递给了你,你还紧张吗?
还有吗?
师:高兴!能不能把你的高兴表现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
生:兴奋!
师:告诉你哦,此刻我也有这样的感受!……
……
师:先来背背古诗,字正腔圆,不错!!再来一首!声音真响亮,真有感情!
接下来,要开始上课了,准备好了吗?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请看课题,一起来读读!这个题目有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大胆的来猜猜!
生:……
师:这是你的理解;有点道理;
师:这个课题的意思很深奥,我们读了课文会有更深的理解!请同学们先自己来读读课文,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特别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次,好,开始!(生自读)
师:从同学们的表情,陈老师发现想要读好这篇课文确实有点难度,现在,老师请几个同学来读读,谁来?学习的机会是自己把握的。你最积极,我请你读第一自然段。
生:……
师:加拉巴哥岛:是个外国地方,比较拗口,我们一起来读读!继续!(生读)这里有个新筑巢孵化:不对——这个词比较难读,请你再读!筑巢孵化知道吗?
对——这里有个新词,大家注意一下:筑巢孵化知道吗?(生讲不出来——筑巢指的是什么?孵化是什么?(好——读的字正腔圆,很流利;看来你在朗读上是下了功夫的,不错的!不好——他很认真读完了这段!)
生:做窝……
师:对啊!第二小节谁来?好,你来! (好——读的字正腔圆,很流利;看来你在朗读上是下了功夫的,不错的!不好——他很认真读完了这段!)接下来谁读?把难度增加,第3、4小节连起来请一个同学来读!要想读好这两个小节,先要读准这两小节里的4个新词,自己先来读读;谁来?
踌躇不前:踌躇不前的“踌躇”这个词很容易读错!我们一起来读读!再读!再读!
嘲鸫:这是一种生活在海边的鸟;
颓丧:这个颓字也是要注意的;
侦察:
谁再来读读?(指名)
师:现在有把握读课文了吗?我请你来!同学们,带着你的心跟作者一起上岛,看看一路走来,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生读)
师:你的心情是怎样?(3—4)
生:……
师;是啊!……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说说你的理解!)
出示画面及文字:你们看,这就是发生在沙滩上那令人紧张的一幕,读读这段文字,哪些词、句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
A:“一只……”
“突然”:师:老师听出来了你把这个“突然”这么强调,说说你的理解!(生说)是啊,出
乎意料!谁来读?始料不及啊!再来!
啄:“他用嘴啄幼龟的头”,多危险,谁来读?多狠啊!你读!
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生读的慢,同学们,眼看幼龟就要被嘲鸫吃掉了呀!还会这样慢悠悠吗?再来!(速度快点!)还有哪些地方?
B、“欲出由止”:欲出又止是个新词,知道它的意思吗?(生回答)它的出是为了什么?
(生回答)对啊,那么止呢?(生回答)想出来又不敢出来,这就是欲出又止。这段话中有
一个词语的意思跟它接近,找找!(生:踌躇不前)小绿龟的欲出又止,小绿龟的踌躇不前
完全是有道理的,你看:“一只……”
这个场面真令人紧张、揪心啊,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来读!师:“突然……”
师:面对这样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生物学向导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请同学们课文的第4小节,去找找,去划划!
师:我和同伴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生:很焦急
师:那焦急地来读读同伴说的话!
生:……
师:着急啊!谁再来!
生:……
师:万分焦急!再来!
生:……
师:我们焦急万分!而向导呢?
生:若无其事!
师:若无其事,理解吗?
生:没有事!
师:沙滩上真的没有事吗?(不是)是啊!我们着急、担心,揪心,向导却若无其事,谁来读读向导说的话?(无动于衷的向导,铁石心肠的向导,无情的向导,残酷的向导!)
师:读到这,你对向导的话,对“自然之道“有什么理解?(生说)
师:(不要管它,随它去吧……)“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的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同伴们会怎样呼喊呢?
生:……
师:谁还能用自己的话来劝劝向导!!
师:苦苦的哀求;发自内心的劝告;你对他进行了指责;……
师:我们怎么忍心看着这一幕发生!老师请全体女同学读同伴说的话,全体男同学来读向导说的话,请一位同学来读叙述者的话,我们班谁的朗读最棒,推荐一下!准备好了吗?
生:……
师:同学们,故事到这还没有结束,在我们的努力下,小绿龟得救了,面对此情此景,我和同伴、向导,幼龟又是怎样的?请你们给这个故事编个结尾吧!!(巡视,写好的人叫他站起来)
师:对我们的援助幼龟表示了感谢;这是你的美好愿望!你有一颗善良的心!你对生命是这样的珍爱!……
师:从同学们的文字中,老师感受到你们那颗善良、真挚的心!但是,陈老师要想告诉大家的是,故事的结尾还在老师手中,请同学们快速的传递下去,静静的看,默默的读!看看他的结局和你的结局有什么不一样?
师:看到同学凝重的表情,听到同学们发出的叹息声,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
师:是啊,太悲伤了!意想不到!!真是让人震惊,另人触目惊心啊!
生:……
师:我们错了!我们错在哪里?去课文中找出来,把它读一读!
生:……
师:谁来读?所以痛心的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读到这里,我们不禁为小绿龟震惊,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
师:是啊,别看这小小的绿龟,他们也是有的一套躲避危险、防御危险的办法!可这样的办法却被我们给破坏了,可是我们却(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现在,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向导说的那句话(出示)还会劝告他吗?你还会哀求他吗?还会去指责他吗?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现在你对向导的话,自然之道,有更深的理解了吗?谁来说说:
……所以我们不能破坏它
对!要遵循这种规律
往往是好心办坏事!
师: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已经明白了自然之道的含义,故事到这里也就结束了,但是,陈老师还有个疑惑,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后面的3个小节呢?
生:……
师:真是残不忍睹,血淋淋啊,震惊啊!……
小结:是啊!这3个小节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说的痛苦!下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3小节,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品味作者的那份复杂的情感!



这一节语文课便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结束了。从教学情况看,既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得到了实现,教学的难点“自然之道”的内涵也深入人心。听课老师都以为这是一节毫无争议的“优质”课了,却不想风波乍起,这节课在评委组中产生了较大的意见分歧。  
声音一:语文之道不能抛弃
??这节课犯了方向性的错误。我们在实践新课标时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母语教育几十年总结出来的优秀经验。这节课违背了“语文之道”!语文之“道”是什么?语文之道就是阅读教学要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规律,这堂课把文本拦腰一刀,分二次呈现文本,这是肢解了文本,腰斩了文本,先从“部分”入手,没有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文本,一个整体感知,这是不符合阅读教学的规律的。
声音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标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自然之道》这篇课文如果按照常规教法,让学生先整体感知,通读文本,学生就一目了然地知道了整个故事的变化和结局,就会很难提起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他们的情感就会波澜不惊,对于“自然之道”的内涵理解也是泛泛而谈。就好像你已经知道了电视剧的大结局后,你对情节的曲折发展的关注就兴味寡然了。而陈老师能根据文本的特点,采用了“不完满阅读对话文本”,对教材进行了大胆地、创造性地重组,二次呈现教材,给学生带来的是巨大的“情感冲击波”和“视觉震憾力”。学生主动地去填补、完善、建构,激活原本凝固的文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然之道”的内涵,并且这种道理的悟得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参与的,更显得刻骨铭心。一堂课好不好,发展是硬道理!
??并且这样做并没有破坏文本的整体性,并没有违背“语文之道”,因为最后的教学还是回归整体,前后映照,只是文本呈现的时间、呈现的手段、呈现的方式有所了,哪能上纲上线到方向性的错误呢?

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06:4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堂教学实录汇总

简简单单 实实在在——《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评析





  

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概括出各自然段的段意。

  (学生读课文,概括各段段意,并全班交流。)

  师:你采用了哪些方法概括段意?

  生:我采用了归纳法概括段意。

生:在概括第六自然段的段意时,我采用了找本段中心句的方法。

  生:我读课题时,产生了许多疑问,如:黄河变化前是什么样子?变化后又是什么样子?这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我们应该怎样拯救黄河呢?然后,我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并在相应的段落找到了答案,由此概括出了各段的段意。

  师:你真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你的方法真好!请同学们再次自由轻声地读课文,说说课文重点写的是哪些自然段?

  生:课文重点写了3、5、6、7自然段。

  师:这篇课文就是围绕这几个方面来写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我们把这几个自然段的段意连成一段通顺的话,也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谁来给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黄河变化前的样子……

  师:(打断学生的话)这篇课文主要写了——

生:这篇课文主要写了:1、黄河变化前的样子;2、黄河……

  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最好不要用条款式,它应该是一段通顺连贯的话。再来试试。

  生: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黄河变化前的样子。

  师:接着——

  生:接着写了黄河变化后的样子,再写了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了黄河的治理方案。

  师:真能干!我认为把前两句合成一句,更简练些,你认为呢?

  生: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黄河变化前、后的样子,以及变化的原因,最后写了怎样治理黄河。

师:这样的概括内容完整,语言简洁明了。现在请同学们总结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生:先读课文,把各自然段的段意概括出来,然后将主要段落的意思连成一段通顺的话。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这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种重要方法,当然另外还有很多方法,要依具体情况而定。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看看本课还有其它方法可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生:老师,我发现课文的3、5、6自然段都是围绕第2自然段的问题来写的。所以,我还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主要写了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的原因以及治理黄河的方案。

  师:你真是个读书肯动脑筋的孩子!抓住课文中起重要作用的自然段,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是一种好方法。

评析

  本堂课的教学返璞归真,是一堂真正的语文课。

  一、简简单单。课堂上没有繁琐的目标,庞杂的内容,零碎的讲解,新奇的形式,热闹的活动,有的只是简明的目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简要的讲述、点拨、激励。

  二、实实在在。实实在在的读,实实在在的说。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实实在在的指导,教师不厌其烦的指导学生学习概括,有要求,有点拨,有引导,有激励,有示范……让学生用通顺流畅、规范的语言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无不耐心细致。




射洪太和二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06:4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堂教学实录汇总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探究性教学课堂实录
湖北省武穴市实验二小 陈淑兰
主要内容提示: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黄河变的过程及变化的原因,告诉人们要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学要求: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丽富绕的长江之滨,对我国的第一大河流长江十分熟悉。那么你们对离我们遥远的中国第二大河流黄河又了解多少呢?课前同学们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了大量有关黄河方面的资料。今天老师也收集到了一个有关黄河的资料片,现有就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个资料片。

放CAI课件(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师:好!看完了资料片,请你们谈一谈对黄河的认识,你认为黄河是一条什么样的河?

生:我认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生:我认为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生:我认为黄河既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又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师:对!你们说得对。黄河既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又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那么,黄河又是怎样由“摇篮”变成“祸河”的呢?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板书课题)

点评:课前由有关黄河资料的CAI课件导入,激发了同学们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作作铺垫。

二、读课题,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请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后,你想提些什么问题呢?

生:黄河的发源地在哪里,她流经了哪几个省市?

生: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板书)

生: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板书)

生: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祸河的原因是什么?(板书)

生:黄河为什么叫黄河?

生:我们应该如何治理黄河?(板书)

生:我们在治理黄河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点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探究性学生进行的第一步,这样做是为确定探究学习目标作准备。

三、确定探究学习目标,协作攻关

1、探究学习目标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的问题都提得很好!现在我们就确定这四个问题(已板书的四个问题)为我们这节课探究学习的目标。请你们自由分级任选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作为重点探究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并结合手头上的资料来进行探究学习。

2、学习自由分组讨论,协作攻关。(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巡视辅导)

点评:课前学生们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是为探究性学习建立学习包,提供学习资源,这些学习资源为学生在探究学习,协作攻关过程中提供了资源,辅平了道路。

四、交流学习情况,成果共享

师:好!刚才同学们经过激烈的讨论,相信已经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学习情况吧!

先来交流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生:我从课文第三自然段的这几句话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师:这几句话,我们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生:我认为用自豪、骄傲的语气来读。

生:我认为用热爱、赞美的语气来读。

师:好,那我们就用自豪、赞美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两句话吧!

生:齐读这两句话。

师:你们还能不能从手头上的资料中找一找也能说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生:能!

师:那就请你们结合资料来谈一谈。

生:我是从《新科学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找到的:“据书本记载,上古时期的黄河流域被繁茂的森林草原所覆盖,昔日的黄土高原也是郁郁葱葱,气候湿润,河水清澈,为各种动植物的滋生繁育创造了极好的条件。西周时期,这里森林面积达56万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高达53%”。这些资料说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生:我是从《中国少年百科全书》里查到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的陕西蓝田、山西丁树等处都发现了猿人化石,在西安半坡发现了母系氏族的遗址。这都证明了从遥远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经在黄河流域从事生产和生活。”所以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生:我从《黄河资源网》里找到:“我国古都咸阳长安(现在的西安)、洛阳和开封都位于黄河流域,历史上北京也在黄河流域。黄河流域有3亿多亩肥沃耕地,黄河用自己乳汗哺充分了中华民族。”所以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师:是啊!一系列的材料证明黄河的确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母亲河。(板书:摇篮)那么为什么又说她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呢?下面,我们就来交流第二个问题的学习情况。(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生:我从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知道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生:我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的这句话知道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黄河在近2000年音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师:这句话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

生:用疼心的语气来读。

生:用痛惜的语气来读。

师:好!那我们就用疼心、痛惜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一句话。

生:齐读“黄河在近2000年……深重的苦难”这句话。

师:好!除了课文中介绍的这些之外,你还能不能从资料中知道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生:能!

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中国的河流》这本书里找到的:1993年黄河发大水,下游决口漫堤72处,使河北、山东、河南三省67个县爱灾面积达12000平方公里,364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18000多人被夺去了生命。这说明了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黄河资源网》上找到的:1935年,郑州花园口洪峰流量每秒14900立方米,山东鄄城董庄决口,鲁苏27个县被淹,341万人受灾,更为骇人听闻的是1938年,国民政府为了阻止日军西进,扒开郑州花园口大堤、豫、皖、苏3省44个县被淹,1250万人受灾,死亡89万人。所以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中国的河流》文本书中找到的:黄河流域也是中国旱灾量严重的地区之一。从公元前1766年至公元1944年的3710年间,有历史记载的旱灾有1070次。仅在清朝统治的268年中,就有201次,几乎年年有旱灾。1976~1879年晋、冀、鲁、豫4省连续大旱,死亡1300多万人。所以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师:是啊,同学们,我们的黄河变了,无数次的洪涝灾害、旱灾已经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我们的母亲河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板书:祸河)那么她又是怎样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中华民族的忧患的呢?她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板书:原因)接下来我们就来交流讨论第三个问题的学习情况。(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的原因是什么?)

生:我从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知道,黄河变成祸河的根本原因是泥沙多。(生读第五自然段)。

师:作者在介绍黄河泥沙多的时候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

生:我认为作者运用了列举数字的说明方法。

师:作者列举了哪些数字?

生:68倍、16亿吨、12亿吨、4亿吨、3-4米、10以上。

师:列举了这些数字有什么好处?

生:有力地说明了黄河泥沙多。

生:有充足的理由说明了黄河泥沙多。

师:作者用列举数字的说明方法告诉了我们,黄河变成祸河的根本原因是泥沙多。那么,你还能不能从手头上的资料中找出黄河泥多的事例呢?

生:能!

师:好!瑞就请同学们说一说。

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中找到的:“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560多亿立方米,只相当于长江年径流量的二十分之一,而多年平均输沙量却高达160亿吨,接受于长江多年平均输沙量的4倍,因此成为世界上含泥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如果把16亿吨沙堆成高宽各1米的土堤,可绕地球赤道27周。”这说明黄河的泥沙多。

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中找到的:黄河不但以“地上悬河”闻名世界,而且还是输沙量最大的河流,素有“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最大年输沙量也有16亿吨。这些泥沙如果用载重4吨的卡车平装运,每天运一次,110万辆卡车运动一年才能运完。这16亿吨泥沙中有4亿吨沉积在河道中,有12亿吨被带到入海口。结果,入海口每年向海中推进3公里。近百年来,黄河在河口推积成一个面积为5400平方公里的三角洲。如果不是渤海不断下沉,黄河的泥沙早就把7.7万平方公里的渤海填平了。这说明黄河的泥沙确实很多。

师:是啊!一系列惊人的数据说明了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那么造成黄河含沙量多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生:我从课文的第6自然段知道黄河含沙量多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了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师:请同学们齐读这几句话,边读边思考这两个原因分别属于哪两个方面的原因?

学生齐读写两个原因的句子。

生:第一个原因属于自然条件变化的原因。(板书:自然条件变化)

生:第二个原因属于人为的破坏。(板书:人为的破坏)

师:自然条件变化的原因具体有哪些?

生:有气温转寒,暴雨集中。

生:还有黄土本身结构松散。

师:人为的破坏又具体有哪些?

生: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

生: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师: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不仅是自然条件变化本身的原因,更主要的是人为的破坏。那么你们还能不能找出资料来说明这些?

生:能!

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中国的河流》这本书里找到的:“黄土的特性是颗粒细,孔隙多,含有钙质成分,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坚如岩石,遇水则变成流泥,耐冲性很差。这些特性是黄土高原本身利于水土流失的内在因素。这是属于自然条件变化的原因。”

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中国地理知识》这本书中找到的:“黄河中游流经的黄土高原,在秦统一中国后,以至两汉,不断向这里移民,推行垦草为田,发展农业的政策,使森林、草被遭到严重的破坏,形成大面积的黄土裸露地区。黄土质地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极易受到侵蚀和分割,使水土严重流失。这是属于人为破坏的原因。”

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黄河长江》这本书里找到的:“不合理的农业结构,人为砍伐和战争的残害,严重恶化了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缺少植被的黄土,在暴雨的冲刷之后的大量流失。这是属于人为破坏的原因。”

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黄河资料网》上查到的,是属人为的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更换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形,同时,将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流流失。”

……

师:同学们,我们的母亲河就这样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和人为的破坏变成了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办?我们该怎么办?

生;我们必须治理她。(板书:治理)

师:好!现在我们就来交流讨论最后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治理黄河?

生:从课文的第7自然段,我知道治理黄河的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师: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

生:读这句话。

师:要管住泥沙我们必须怎么做呢?

生:在黄土高原地区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师:还有谁补充。

生:要保护好森林资源,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师:除了课文上介绍的这些治理黄河的方法之外,你还从资料上知道哪些治理黄河的方法。

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初中地理教材》中找到的:“开展水土保持工作,采取的途径是造林种草,使土不下坡,清水长流。同时结合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工程,以减少入河的泥沙。在组织管理方面,把黄土高原的治理‘分割’到一家一户,治理后所得的经济收益,归农民自己所有,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经过近几年的综合治理,现在晋、陕境内的黄土高原地区,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减少了2亿吨。”

生:我的这个资料是《新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里找到的:“要减少黄河的泥沙,首先要恢复黄河流域的植被,然后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资源,做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

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中国的河流》这本书里找到的:“为了做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40年来,在黄土高原上已修筑了数以万计的坝库工程,植树造林,绿化了许多荒山、荒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万平方公里,不安建成了千万亩水平梯田、条田和坝地,使黄土高原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师:是啊!解放以来我们党在治理黄河上作出了许多努力,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点评:学生讨论每一个探究学习目标时,既没有脱离课本又结合了课前准备的学习包,对课文的理解很透切。学生们在交流汇报学习情况的过程,也是一个成果分离的过程。

五、总结课言语,感悟明理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河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自然条件的变化和人为的破坏。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对黄河有了更深的了解。

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收集和积累材料。

师:不错!注意积累材料是我们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还有谁说一说。

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要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大自然。

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

师:是啊,同学们,主我们一起来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吧!(板书: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虽然把绿色染上黄土高原,把清白赋予黄河水,目前还是一件很难办的事情,然而,一代必将胜过一代,相信有了他们的共同努力,黄河一定人治理得越来越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六、拓展练习(或叫开放性练习)

师:课后请同学们完成这两项作业:

1、开一个治理黄河的讨论会。

2、请同学们根据手头上的资料写一份治理黄河的设计方案。

点评:课后开放性的作业,是对课堂探究性学习的继续,是把课堂上探究的问题延伸到课外进行进一步深入的完全的探究。

总评:这是一堂探究性学习部分探究的实验课。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依照探究性学习实验的要求,课前组织学生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建立学习包,为探究性学习提供学习资料。在教学设计中,首先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是确定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其次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言语和课前准备的学习资料进行自主性探究学习;再次是交流讨论学习情况,达到成果共享;最后设计的开放性作业是把探究性学延伸到课外。整个教学过程,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运探究学习,这既突出了阅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又凸现出了探究性学习的特征。

板书设计: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3、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祸河的原因是什么?

4、我们应该如何治理黄河?

自然条件变化 保护环境

摇篮 →祸河→治理→

人为的破坏 保护大自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5 20: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