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与你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八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集锦

[复制链接]
15#
发表于 2008-7-6 06: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八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集锦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

湖北省襄樊市第十二中学 胡华
教学任务分析








知识技能
1?理解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对应关系
2?会用画图象的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数学思考
通过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究及相关实际问题的解决,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去认识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
能综合运用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
通过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从函数的角度看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重点
探索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难点
综合运用方程(组)、不等式和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提出问题,探索关系

通过设置几个小问题,帮助学生探索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
活动2操作交流,再次探索
通过动手操作和相互交流,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
活动3解决问题,综合运用
通过综合运用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用函数的观点认识问题
活动4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通过用函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不等式、函数之间的联系
活动5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师生共同小结本节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
问题
1?二元一次方程3x+5y=8可以转化成y=

思考:是不是任意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能进行这样的转化呢?
2?在坐标系中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思考:在直线上任取一点(x,y),则x,y一定是方程3x+5y=8的解吗?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问题12.
教师巡视,师生共同归纳:
1)由问题1得到每个二元一次方程都对应着一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一条直线.
2)由问题2得到直线上的每个点的坐标都是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是否能通过问题12体会到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在数及形两个方面的联系.
2)学生独立思考及参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通过设置问题1,帮助学生体会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对应关系;通过设置问题2,帮助学生感受一次函数图象上的点与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对应关系,为探究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直线交点坐标的关系作好铺垫
[活动2
1?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二元一次方程2x-y=1所对应的直线
观察:这两条直线有交点吗?
思考:这个交点坐标是方程组的解吗?为什么?
2?当自变量x取何值时,函数
y=2x-1的值相等?这个函数值是什么?
思考:这个问题与解方程组是同一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画图,相互交流观察与思考的结果.教师巡视,对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疑问给予帮助.师生共同归纳得到,每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对应两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两条直线.从形的角度看,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

学生独立完成问题2,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到,从数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考虑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以及这个函数值是何值.
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是否能通过探究从“数”和“形”两个角度去认识一次函数与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学生是否能意识到图象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优点和缺点
通过设置问题1,让学生通过画图去探索,从形的角度去认识一次函数与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通过设置问题2,帮助学生从数的角度去认识一次函数与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活动3
问题
一家电信公司给顾客提供两种上网收费方式:方式A以每分0.1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方式B除收月基费20元外再以每分0.05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如何选择收费方式使上网者更合算?




















学生分组讨论后发表见解,相互交流.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得到收费方式的选择与每月上网时间x(分)有关,然后深入小组参与讨论,帮助学生建立函数模型,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法,并展示规范解答
1)若按方式A收则y=0.1x元;若按方式B收则y=0.05x+20.然后画出图象,计算出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结合图象求解;
2)方式B与方式A两种计费的差额为y元,则yx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y=(0.05x+20) 0.1x=0.05x+20.然后画出图象,计算出直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结合图象求解.
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是否能建立方程和函数模型;
2)学生能否利用作差的方法去比较两个函数值的大小;
3)学生是否能得到所画的函数图象是射线;
4)学生是否能利用图象,从函数的角度去分析,从而选择合适的收费方式
通过综合运用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方程组、不等式与函数之间的相互联系,学会用函数的观点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数学模型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和互相补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4
练习
下面有两种移动电话计费方式:

全球通
神州行
月租费
50
/
0
本地
通话费
040/
060/
你知道如何选择计费方式更省钱吗?
学生讨论并展示成果.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是否能写出两种计费方式的函数模型;
2)学生是否能灵活地结合方程组和不等式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组、不等式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活动5
小结和作业
1?你对本节课的内容有哪些认识?

2?作业:
46页第5611
学生思考后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相互补充.
师生共同归纳得到:
1)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从“数”和“形”两个方面去看二元一次方程组;
3)方法:从函数的观点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积极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本节内容的不同认识.
2)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整体感受,能否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通过小结明确本节的主要内容、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反思的良好习惯.
巩固本节所学知识,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点评

  本节课安排了两个内容:一是探索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这是本节的重点;二是综合运用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是本节的难点。
  教师先让学生把一个具体的二元一次方程转化成一次函数,再通过画图来揭示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另一条直线,观察、思考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两条直线交点坐标之间的关系,这些都为从函数的观点认识解方程组作好了铺垫。学生经历了前面的探究学习后,很自然从“形”的角度来认识解方程组。为了帮助学生从“数”的角度来认识解方程组,教师设计一个练习,先让学生体验再引导学生归纳结论,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这种呈现知识的形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例题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建立函数模型,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比较大小的方法.对于利用图象比较大小的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教师让学生独立画图,分析比较,然后强调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对于第二种方法,教师着重引导学生作差得到一个新函数,并把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成填空的形式,让学生结合画图分析完成。
  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实际,不误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教学,并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会四个“一次”之间的关系。教师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突出学生活动这条主线,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自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较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点评人:湖北省襄樊市教研室吴明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8-7-6 06:2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八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集锦

"全等三角形的条件"教学设计

广西北海市第六中学 刘贵凤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角角边”判定方法
2)、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和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以及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通过课堂学习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大胆探索,合作创新的精神。

难点

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已知三角形两个角和一边画三角形

教学重点

经历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分析与画图验证的过程,能用“角边角”“角角边”去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方法

探索发现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教师组织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知
一同学不小心打破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如图:他应该拿哪一块回玻璃店做一块与原玻璃一模一样的?


教师利用教具提出问题,由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要求
建立模型,探索发现
1、动手探究
先任意画一个△ABC,再画一个△A1B1C1,使A1B1=AB,∠A1=A,∠B1=B(即使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把画好的△A1B1C1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让学生通过画图了解,画第一边后,已经定好两个顶点,再画两个角,两个角已确定,那么三角形的第三个顶点也确定,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探究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3、动手做一做
在△ABC和△DEF中,∠A=D,∠B=EBC=EF,△ABC和△DEF全等吗?能利用角边角条件证明你的结论吗?

4、证明的结果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5、你能利用上面的结论解决上课开始提出的问题吗?

1、由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并把两个三角形剪下叠和在一起,看是否能完全重合。





2、学生讨论,探究的结果反映什么规律,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3、先由学生猜想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然后自己动手运用角边角条件证明,学生板书。



4、由学生叙述结论,教师强调“对应”。

5、由学生利用刚学的角边角的结论说明拿第3块回店里可以,并分别说明第12块为什么不可以,教师用课件演示。





培养学生养成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的良好习惯。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体验到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由学生尝试用角边角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渗透了数学来源于实际,又应用于实际的思想。




应用拓展,巩固新知

1、例3:已知,如图,DAB上,EAC上,AB=AC,∠B=C,求证:AD=AE

2、例3变式:已知,如上图,DAB上,EAC上,AB=AC,∠B=C,求证:BD=CE

3、如图,AB⊥BC,AD⊥DC,1=2,求证:AB=AD

4、如图,已知:ABCDAB=CD,点BEFD在同一直线上,∠A=C,求证:AE=CF



学生自学例3,教师给予提示:要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条线段分别位于两个不同的三角形中则考虑证明两三角形全等,师生共同分析,教师把解题过程板书黑板。强调书写格式。



学生独立思考后,师生共同分析,由学生书写证明过程,教师强调书写证明格式,要求写出相应的理由
通过例题,使学生掌握运用“角边角”证明三角形全等的过程。教师板书,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题后的变式题和练习,检测学生对“角边角”和“角角边”的运用情况。















画一画,想一想

1、三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2、你能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做一个小结吗?


学生通过作图体验,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观察手上的三角板,大、小两个三角板的三个角都相等,但这两个三角板不全等,说明三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至少有一条边,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对三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有更深刻的印象。



通过讨论、归纳,既有助于训练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又有助于学生在归纳概括过程中把所学的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条理化、系统化。
















能力提高
如图:已知△ABC≌△A1B1C1ADA1D1分别是BAC和∠B1 A1 C1的角平分线。求证:AD= A1D1




师生共同分析后由学生书写解题过程,由一个写得较好的学生上黑板板书。

这是一道较难的题目,给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机会,便于他们更好地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
小结

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本节课还存在什么没有解决的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回顾本节课对知识的探究过程,提炼数学思想,掌握数学知识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内容,回顾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困难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分层作业
巩固提高

必做题:教科书104页第5611
选做题:教科书104页第12



通过分层练习,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1 15: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