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44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欣赏《蚕姑娘》教学设计与教后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08:11: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自主   探究
教学用具
    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蚕生长的整个过程及生长过程的几次变化。
2、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蚕卵、桑叶、衣裳、又白又嫩、渐渐、又白又胖、新房、茧子、一声不响”等词语的意思。
3、会仿照例句用“渐渐”写话。
4、能通过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蚕”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处?
揭题:教学“蚕”,想一想,为什么叫它蚕姑娘呢?]
出示一块丝巾,这块丝巾漂亮吗?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谁知道这块又软又滑的丝巾是用什么织成的?
2、出示课题:12、蚕姑娘
教学生字“蚕”,读准字音。
3、 你知道关于蚕姑娘哪些知识?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录音,课文中讲了蚕姑娘一些什么事?
2、听后交流。
三、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学要求:[圈出生字]读准字音,给课文自然段标上序号。
2、反馈自学情况。
音:卵、床、裳、嫩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四、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新词。
2 给生字扩词找朋友。
3、 课堂作业:抄写生字。
教后记:通过本课,学生学会了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蚕卵、桑叶、衣裳、又白又嫩、渐渐、又白又胖、新房、茧子、一声不响”等词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1—5自然段,了解蚕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变化,能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说蚕的变化。理解“蚕床、渐渐”等词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
3、会仿照句子用“渐渐”写一句话。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 、认读生字新词。
2、完成课后第一题,按要求写笔画。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说这一段主要讲什么。理解“蚕卵”,(蚕姑娘产下的卵)。
2、齐读这一段,读了这段后,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你是从哪里读懂的?(春天,从蚕卵里钻出来。)
三、 学习课文的第2—5自然段。
1、 蚕姑娘是怎样的呢?请你读读课文2—5自然段。
读完后用“____________”的蚕姑娘来说一说,还可以“AABB”的蚕姑娘,或蚕姑娘是“ ________________ ”来说一说。
2、 蚕姑娘真奇怪,为什么有的说是又黑又小,有的说是又白又胖的呢?
3、 课文中哪段写又黑又小的黄姑娘,哪段写又黄又瘦的白姑娘,哪段又是写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又白又胖—又白又亮的蚕姑娘?指名读,共换了几次衣服?(四次)。[蚕不吃不动,这种睡叫“眠”我们叫它头眠、二眠、三眠、大眠]
4、 学习第一次换衣服。
⑴自由读课文,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后做了些什么?用波浪线划出表示动作的词。
⑵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说说蚕的变化。
⑶质疑问难,理解“蚕床”等词的意思。[蚕床就是蚕匾](说—问—读)
⑷指导朗读。
5、学习第二次换衣服。
⑴按上面的方法自学。
⑵交流。
6、学习第三、四次换衣服。
⑴自由读4、5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在写法上与前两段不同,划出
教学过程
来。
⑵理解“渐渐长胖”和“渐渐长亮”中的“渐渐”是什么意思?可以用什么词语来代替?
⑶齐读4、5自然段。
7、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四、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第三题。
2、用“渐渐”写一句话。(完成课后第4题)
教后记: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蚕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变化,能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说蚕的变化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6、7自然段,进一步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
2、朗读课文。
3、知道“穿、新、嫩、瘦、吞”等词的反义词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穿--( )    新--( )    嫩--( )
瘦--( )    黑--( )    晴--( )
2、我们知道蚕姑娘在蚕床上经过四次睡眠,身体渐渐发亮,那么睡了四次的蚕姑娘还会发生些什么变化呢?
二、 学习第6段。
1、 看课件后读课文,思考:蚕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 重点理解“蚕山”,“盖间新房”。
⑴看课件理解“蚕山”。  
⑵在课件的画面中找找,哪些是蚕姑娘盖的新房?蚕姑娘的新房
是用什么盖的?“盖间新房”究竟是指什么?
3、指导朗读,重点读好“成了、成了”。
三、 学习第7段。
1、字句:茧子里头的蚕姑娘,一声也不响,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
“开了窗”是什么意思?“天窗”在哪儿?
2、看图:说说蛾姑娘在干什么?(产卵)告诉学生:蛾姑娘把卵产
在蚕纸上,产完卵就死去了。
3、指导朗读,“变了、变了”作重点指导。
四、朗读全文。 [总结全文]
1、说说蚕的生长过程。
2、总结:蚕儿是个宝,蚕结的茧,可以缫丝,织绸。我国栽桑养蚕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早在两千年以前,我国的丝绸就已卖到国外,丝绸是我国的骄傲。
3、完成课后作业题。


板书:                     
2、蚕姑娘           ABAC
         卵                            又黑又小
                                       
蚕           蛾                            又白又胖

         茧                            又黄又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08:11:44 | 只看该作者
教后记:
   本课的学习借助了多媒体的视频辅助作用,孩子们在媒体的介入下,对于蚕的生长过程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同时对于背诵课文有很好的效果。
   为了易于背诵,我和孩子们找到了段落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将有点啰嗦的课文简单化,系统化。

错题积累:
  学生在书写生字时,蚕的上面要强调是“天”,另外,忘记引申蚕丝的作用,需补充。


《蚕姑娘》一文教学反思
说是巧用媒体,其实是课堂中一些常见的教学手法,在这里有点自吹自擂、班门弄斧了,见笑!下面我来谈谈我教学中的一些情况。
《蚕姑娘》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蚕孵化出来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应该来说,这篇文章条理是十分清晰的,但是课前我调查了一下,现在的孩子和我们小时候不同,他们很少见过蚕,更不用说接触、熟悉了。所以,在备课时,我就上网收藏好了有关蚕的一生的视频资料,以备课前用。很可惜,学校的功能室电脑坏了,不能播放,所以孩子们未能在课前欣赏到。没有了直观形象,就更加提醒我,一定要在课中好好地把握。为了使教学收到好的效果,我想到了下面的几个办法:
一、用填空引导学习
1、如果借助视频,那么孩子们对于蚕的一生可能会更快更深地了解。所以,在印象不深的情况下,我采用了小黑板出示的形式,我出示了这样一段话:
又()又()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衣裳。醒了,醒了,变成()姑娘。
学习第二小节,借助挂图,我让孩子们观察蚕从蚕卵里出来的形态,孩子们在预习和观察的基础上,了解到蚕一开始是又黑又小的,后来经过睡眠、蜕皮,由黑变黄,顺利地进行了填空。接下来,让孩子们进行多遍朗读,加深对第一个变化阶段的理解。教学3-5小节,还是利用此填空,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改变括号里的词。把自主权交给孩子,集体交流讨论,不仅加深对蚕变化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的能力。很顺利地,孩子们口头填完整了填空,他们知道又黄又瘦的蚕姑娘经过一次次睡眠与蜕皮,逐渐变成了又白又嫩的蚕姑娘,又变成了又白又胖的蚕姑娘,又变成了又白又亮的蚕姑娘。在此基础上,又对重点内容进行了板书,通过读,再次帮助理解,加深印象。
2、学完了6、7小节,孩子们知道了蚕的一生的变化过程,我又出示了这样一条填空进行巩固:
从()里钻出来的又()又()的蚕姑娘,一共睡了()次,每次醒来都变了样。第一次变得又()又();第二次变得又()又();第三次变得又()又();第四次身体一天天()。它吐()结(),最后()开了窗,飞出了()姑娘。
起初,有个别孩子对于“第一次变得又()又()”,有些迷糊,填成了“又黑又小”,很快,其他同学提醒他,是第一次睡眠以后,他们马上就改了过来。这样的填空,等于给孩子们指引出了一条学习课文的方向,让他们在轻松愉悦中理解了课文。
3、这篇课文中出现了ABB式、又()又()式词语,照顾到有些孩子对这些词语的举例有点困难,我还是给出了填空:
暖洋洋:红()黑()白()绿()亮()
又黑又小又(高)又()又(唱)又()
通过这样的指引,拓宽孩子们的思维面,从而想出更多的词语。
二、借板书加深理解
在教学时,我相机进行了这样的板书:
生长过程:吃——睡——脱——醒——变
形态变化: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天天发亮
吐丝、结茧、蛾姑娘
将课文重点浓缩在一起,教学时,借助板书让孩子们脱离书本进行描述蚕的变化,对帮助理解、加深印象很有帮助。
我想,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都应该有一个精彩的板书,孩子们对于这些板书是印象深刻的,便于记忆,便于回忆,便于复习。我教学每一篇课文都是这样做的,同时我喜欢让孩子们抄在语文书上,用来最后的复习巩固。
三、设对比指导背诵
这篇课文的2、3小节结构基本一样,4、5小节与之有点差异,主要是在这块:2、3小节中是“一动也不动,脱下()衣裳”,5、6小节是“一动也不动,脱下()衣裳,换上()衣裳。”多了一句。首先我让孩子们讨论,为什么这里和前面的不一样,孩子们通过对蚕的变化过程的理解,知道,蚕最终的颜色是白的,所以后面的等于不变颜色,只换新旧。通过这样的对比,让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进行记忆,对熟练背诵很有帮助。通过预习与课中的训练,到课文结束时,只有一个孩子没有背出,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效果是不错的。
遗憾:如果课前给孩子们看视频,我想,效果一定会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15 23: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